巴中市恩阳教育科技园二期勘察报告材料.docx
《巴中市恩阳教育科技园二期勘察报告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巴中市恩阳教育科技园二期勘察报告材料.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巴中市恩阳教育科技园二期勘察报告材料
1前言
1.1工程概况
受巴中金汇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的委托,我公司对其拟建的巴中市恩阳教育科技园(二期)进行详细勘察阶段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
巴中市恩阳教育科技园(二期)主要建筑物包括13、14、15号楼学生宿舍,8号楼图书信息中心,19号楼看台,1号楼体育中心及南校门、东校门、西校门。
拟建建筑物主要特性见表1-1
巴中市恩阳教育科技园(二期)主要建筑物特性表 表1-1
建筑物名称
长×宽(m)
结构类型
拟建层数
±0.00
地下室
预计基础埋深
(m)
建议采用
基础形式
13号楼学生宿舍
48.2×20.6
框架
5F
406.00
无
1.2-2.30
浅基础
14号楼学生宿舍
48.2×20.6
框架
5F
402.00
无
2.0-3.80
独立柱基
15号楼学生宿舍
48.2×20.6
框架
5F
400.00
无
6.0-8.0
桩基础
8号楼图书信息中心
155.79
框架
3F
404.00
无
6.0-15.0
桩基础
19号楼看台
216.94
框架
/
382.50
无
22.0-28.50
桩基础
1号楼体育中心
216.94
框架
3F
382.00
无
21.5-30.5
桩基础
南校门
288.49
/
/
380.30
无
17.0-22.5
桩基础
东校门
216.94
/
/
408.30
无
2.0-3.0
浅基础
西校门
155.79
/
/
382.30
无
2.0-3.0
浅基础
拟建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场地复杂程度属三级场地;地基复杂程度为二级地基,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3.1.4条的规定,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1.2勘察目的及技术要求
根据拟建筑物特点和提供的岩土工程勘察任务书,本次勘察的目的及技术要求如下:
1.2.1查明有无影响场地稳定性的不良地质条件及其危害程度;
1.2.2查明建筑物范围内的地层结构及其均匀性,以及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
1.2.3查明建筑场地内地下水类型、埋藏情况、水位变化幅度及其规律、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1.2.4提出本场地的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设计特征周期;划分场地土类型和场地类别,划分对抗震有利、不利或危险地段,对场地和地基的抗震措施提出建议。
判定饱和砂土或粉土是否地震液化,提供液化指数,确定液化等级,提出防治措施或处理方法;
1.2.5对地基基础方案进行评价,并对地基基础设计、施工和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及施工工艺提出建议,提供地基土承载力及变形计算参数,并对设计与施工应当注意的问题提出建议。
1.3勘察依据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岩土工程勘察安全规范》(GB50585-2010);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
《建筑施工土石方工程安全技术规范》(JGJ180-2009);
《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50046-2008);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87-2012);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1.4勘察方法
接受任务后我公司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现场进行了实地踏勘,收集已有的地质资料,制定出相应的勘察纲要,对勘察工作进行指导。
勘探点布置和勘探深度:
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4.1.5条的有关规定及地方建筑经验,勘探点的布孔和深度确定如下:
按建筑物周边线布置勘探点,共在场区内布置83个勘探点,其中控制性钻孔30个,一般钻孔53个,不小于钻孔总数的1/3。
钻孔间距为X向为12.0~24.2m,Y向为7.0~20.8m,控制性钻孔进入中风化岩层的深度为5.0~8.0m,一般性钻孔进入中风化岩层的深度为4.0~5.0m。
测量:
各钻孔高程、坐标按照甲方提供的控制点进行引测,采用TCR402型全站仪进行放孔和高程测量。
各钻孔位置详见“建筑物和勘探点位置图”。
测设控制点坐标 表2-1
点号
X
Y
H
K1
20506.09
71984.40
407.30m
K2
20499.48
72038.46
408.00m
冲击钻进:
采用SH30-2A型钻机,取土观察分层,鉴别土层名称、颜色、湿度、状态及组份。
回转钻进:
采用XY-100型液压钻机回转取芯钻进,查明地基土层的类别和分布特征,为地基土地层划分和分层提供直观鉴别依据。
原位测试:
对粉质粘土进行标准贯入试验,以提供其承载能力;对新近回填的块碎石土进行了N120超重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以评价其变形参数及承载力。
室内试验:
本次勘察采取原状土试样6组进行室内土工试验,提供其压缩模量、内摩擦角标准值、粘聚力标准值和变形指标等,并进行土的腐蚀性试验,土试样质量等级为Ⅰ级;采取强风化泥岩样6组、强风化泥质砂岩样6组、强风化砂岩样6组,中风化泥岩样6组、中风化泥质砂岩样6组进行天然状态下的单轴抗压强度试验,并提供单轴抗压强度值及含水率、密度等。
取中风化砂岩6组进行天然及饱和抗压强度试验。
取粉质粘土层作pH值、Ca2+、Mg2+、Cl-、SO42-、HCO3-、CO32-等试验项目,评价土对混凝土结构、钢筋和钢结构的腐蚀性。
对地基持力层岩石作抗压试验等试验项目。
1.5勘察完成工作量
我公司于2015年3月26日进场,于4月25日完成野外作业,历时30天,完成工作量详见表3-1。
主要工作量一览表表3-1
工作项目
单位
数量
备注
钻孔测量
个
83
引点(2个)
钻孔
m/孔
1563.8m/83孔
标贯测试
次
16
N120动探测试
m/孔
43.1/10
取土样
组
6
取岩样
组
36
1.6勘察质量评述
开展野外工作前,工程技术负责人组织所有参与人员学习勘察纲要,领会勘察意图;精心组织施工计划,认真做好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并接受公司技术部门的技术指导及现场验收。
工程进行中工程技术负责人随时抽查钻孔质量、野外记录,对记录不清楚的及时纠正;公司主管部门进行中间成果验收,并提出指导意见及后期工作重点。
野外工作结束前公司进行外业验收并提出报告编写思路及重点。
整个勘察过程在有序平稳及全程受控状态下进行,确保了技术成果质量。
2场地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
2.1自然地理及气象水文
拟建场地位于巴中市恩阳区登科街道办事处麻石村仓湾,交通较方便。
巴中市恩阳区属中纬度内陆亚热带湿润气候,具有“四季分明,降雨集中,冬暖夏热,夏秋多雨”等特点。
据巴中气象资料,本区极端最高气温40.3℃,极端最低气温-5.3℃,多年平均气温17.1℃,1月平均气温5.7℃,7月平均气温27.5℃,全年无霜期291天。
多年平均降水量1100mm,最大年降雨量达1700mm(1981年),最小年降雨量726mm(2006年)。
本区属大巴山暴雨区,降雨强度大,历史上24h最大降雨量250mm左右,最大10min降雨量约35mm。
每年6~9月为全年降雨量峰期,多夜雨,占全年降雨量的70%以上,7~8月为暴雨多发期,年降暴雨5~8次。
2.2区域地质构造
勘察工作区大地构造单元属扬子地台之四川台拗的北部,地处北北东华蓥山断裂带、大巴山南缘推覆构造带和北东向龙门山断裂带围成的块体内。
图2-1巴州区地层岩性及地质构造图
近场区地质构造位于巴中-仪陇-平昌莲花状构造带内,东南为华蓥山褶皱带、南西为川中褶皱带、北面为米苍山褶皱带,巴中~仪陇~平昌莲花状构造形迹主要为弧形的一系列背斜和向斜组成,两翼倾角大部份小于5°。
弧内翼略大于弧外翼,见巴州区地层岩性及地质构造图2-1。
巴州区西北部邻近龙门山北东向构造带,北部紧邻大巴山—米仓山东西向构造带,东南和南西部分别邻近华蓥山北北东向褶皱带和川中北西西向褶皱带。
巴州区内地质构造简单,构造形迹宽缓褶皱为主,断层不发育,但局部微小错动和构造裂隙较发育。
区内发育的褶皱形迹自北向南依次为:
西北部的北东向延伸的南阳背斜、东北部东西向伸展的巴中向斜、东南部北西走向的兰草度背斜河以及在巴州区中部呈弧形伸展的恩阳向斜。
拟建场地位于巴中向斜东侧轴迹倾没端,区内岩层产状平缓,岩层倾角2~3°,多数地区岩层产状近水平。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和2009年7月10日四川省地震局和四川省建设厅印发的《四川省汶川地震灾区各市、县、乡镇地震动参数一览表》和《中国地震动参数》(GB18306-2001)及第一号修改单查得勘察区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特征周期值为0.35s,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由巴中地区已有的地震地质研究成果和本次勘察查明的场地地层结构综合分析可知,地基岩土层位连续,从区域地震地质背景及工程地质总体特征而言,场地稳定性较好,属可建设的一般建筑场地。
2.3地形地貌
拟建场地位于巴中市恩阳区登科街道办事处麻石村仓湾,恩阳河左岸,原地貌形态属于低山+沟谷地貌(见照片2-1、2-2),北、东、西三侧斜坡发育,中部及南侧地形较低,用地形状呈圈椅形。
场地高程介于364.5~436.1m,地形高差起伏大。
照片2-1场地原地形地貌(镜向北西)
照片2-2场地原地形地貌(镜向南东)
场地现已对北、东、西三侧斜坡进行开挖,对中部及南侧原地形低洼地带进行回填,大致整平至各建筑物设计标高,整个场地地貌形态为由南向北逐级升高。
照片2-3场地平整后地貌(镜向北)
照片2-4场地产整后地貌(镜向东)
场地南西侧拟建19号楼看台区域目前堆载有开挖后的砂岩块碎石,高于拟建看台10~13m,场地平整时设计标高以上的堆载将挖除。
照片2-5场地南西侧看台堆载(镜向东)
照片2-6场地南西侧看台堆载(镜向北西)
2.4地层岩性
通过地质调查及本次钻探,场地上覆第四系全新统堆积层(Q4ml)素填土、(Q4dl+el)粉质粘土,下伏基岩为白垩系下统白龙组(K1b)泥岩、泥质砂岩和砂岩。
各土层岩性特征评述如下:
(1)、①-1素填土1:
杂色,松散,稍湿,主要由砂性土、粘性土及泥岩、砂岩风化碎块石组成,局部含少量植物根系,均匀性、密实度差,主要分布于拟建场地8号楼南侧原坡脚地带,层厚0.00~5.30m。
(2)、①-2素填土2:
灰褐色,灰白色,为石渣料回填形成,分布于恩阳中学教育科技园中部、南侧原地势低洼地带,目前已大致回填至设计建筑物的拟建地平高程,回填料来源于场地周边山体开挖料,由强风化、中风化砂岩及少部分泥岩组成,以中风化砂岩为主,回填料级配不均,最大粒径2~3m,压实度较差。
本次勘察主要对拟建19号楼、1号楼体育中心及南侧校门场地较厚回填区域进行了N120超重型动力触探测试,结果表明,已回填部分的成松散~稍密状,以松散为主,变异性高,压实度较低,局部存在架空现象。
该层回填最大厚度31.30m。
(3)、②粉质粘土:
黑褐色、黄褐色,可塑,低~中等压缩性,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切面稍有光泽,韧性、干强度中等,局部地段含少量泥岩、砂岩孤石及碎块石,分布不均匀,含量15~20%,粒径2~75cm,该土层主要分布于8号楼南侧、19号楼看台、1号楼体育中心及南侧大门、西侧校门区域,层厚为0.40~7.20m。
(4)、③-1强风化泥岩:
砖红色,矿物成分主要为粘土矿物,节理裂隙较发育,泥质结构,结构面模糊,岩芯呈碎块状、短柱状,岩性软,最大可见厚度3.30m,主要分布于14、15号学生宿舍及8号楼图书信息中心区域,其中14、15号学生宿舍挖方区场地表层为平整场地时放炮震动形成的破碎带,裂隙发育,厚度0.30~3.50m。
(5)、③-2中风化泥岩:
紫红色,矿物成分为粘土矿物,中厚层构造,水平层理,节理裂隙一般发育,岩层产状156°∠3°。
具有易风化,风干易开裂,遇水易软化的特点。
岩芯呈柱状、长柱状,岩性软,结构面较清晰,锤击声哑,无回弹感,部分见凹痕,浸水后部分可分成碎块。
岩石天然抗压强度为6.5Mpa,属软岩,岩石取芯较完整,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级。
该层主要分布于场地北侧。
(6)、④-1强风化泥质砂岩:
灰褐色,主要成分为粉砂,含少量粘土矿物及胶结物。
泥质粉砂结构,中厚层状构造。
岩芯呈碎块状、短柱状,岩性软,层厚0.40~5.90m。
(7)、④-2中风化泥质砂岩:
浅褐~灰褐色,主要成分为粉砂,含少量粘土矿物及胶结物。
泥质粉砂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岩层产状156°∠3°。
岩芯呈柱状、长柱状,岩性较软,结构面清晰,岩石天然抗压强度为9.2Mpa,属软岩,岩石取芯较完整,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级。
该层主要分布于场地南侧。
(8)、⑤-1强风化砂岩:
灰黄色,细粒结构,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节理裂隙发育,岩芯呈片状、短柱状,岩性软,最大可见厚度3.30m,主要分布于场地北侧。
其中13号楼学生宿舍、8号楼信息中心、东侧校门挖方区场地表层为平整场地时放炮震动形成的破碎带,裂隙发育,厚度0.30~3.30m。
(9)、⑤-2中风化砂岩:
青灰色,灰白色,细粒结构、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中厚层构造,中厚层构造,岩层产状156°∠3°。
节理裂隙弱发育,岩芯呈柱状、长柱状。
根据岩石室内试验,其饱和单轴抗压强度frk=10.3MPa,定性为软岩,钻探岩芯取样较完整,岩体基本质量为
级。
2.5水文地质条件
地表水:
场地处于恩阳河左岸斜坡地带,高于恩阳河河水面50~80m,场地不属洪水淹没区。
地下水:
场地内第四系覆盖层厚度较大,地下水类型主要第四系土层中的孔隙潜水。
场地原地貌中部、南部地形较低,处于冲沟、坡脚地带。
冲沟内地形低洼处原积存有一定的地表水,场地表层第四系覆盖层具有一定厚度,土层中赋存有少量的孔隙潜水,场地整平时采用邻近山体开挖的砂岩、泥岩块碎石料进行大规模回填,原场地冲沟内的地表水及覆土中的孔隙潜水构成场地地下水主源,其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以地下径流等方式排泄,水量较小。
本次勘察在原地形低洼地带19号楼、1号楼体育中心及南侧校门的钻孔内有少量地下水,水位埋深11.90~31.60m,水位高程360.85~365.40m,无稳定水位,水量不丰。
3场地岩土工程评价
3.1场地稳定性及适宜性评价
场地地处低山剥蚀侵蚀段,场地内原地形起伏较大,现已大致整平,场地基本稳定,基本适宜建设。
3.2场地地震效应
据钻探揭露和区域地质资料,场地内地基土层主要以素填土、泥岩、泥质砂岩和砂岩为主。
本项目主要建筑物为学校学生宿舍、图书信息中心、看台、体育中心及南侧、东侧、西侧校门,其中13、14、15号楼学生宿舍、东侧校门场地覆盖层厚度0.00~3.10m,土层的等效剪切波速为250m/s<vse≤500m/s,该场地土类型可划分为中硬土,建筑场地类别属Ⅰ1类,为抗震一般地段。
8号楼图书信息中心、19号楼看台、1号楼图书信息中心及南侧、西侧校门场地覆盖层厚度0.00~31.30m,场地覆盖层厚度均值约17m,通过对覆盖层范围内各土层类型、厚度及下伏基岩的分析估算(下表3-1),场地内土层等效剪切波速Vse为201.03m/s,计算深度至中风化粉砂质泥岩界面为17m,150m/s<Vse=201.03m/s≤250m/s,根据(GB50011—2010)表4.1.3、表4.1.6,本场地覆盖层类型为中软土,属Ⅱ类建筑场地;拟建建筑总体持力层选择岩石地基,但第四系覆盖层亦较厚,根据GB50011-2010表4.1.1,为抗震一般地段。
场地等效剪切波速计算表表3-1
土名
状态
承载力
特征值fak(kPa)
估计剪
切波速Vsi(m/s)
各层
平均厚度di(m)
计算层厚度do(m)
传播时间ti(s)
等效剪切波速Vse(m/s)
①-1素填土1
松散
60
120
0.5
17
0.004167
201.03
①-2素填土2
松散
160
200
13.0
0.065000
②粉质粘土
可塑
150
180
2.0
0.011111
③-1强风化泥岩
强风化
220
350
1.5
0.004286
注:
表3-1中计算深度至中风化岩层界面(超过20m时,计算深度为20m),强风化泥岩、泥质砂岩、砂岩选择强风化泥岩进行计算。
建筑物抗震设防类别:
本工程为学校学生宿舍、图书信息中心、看台、体育中心及校门,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查得该建筑物属重点设防类,抗震设防类别为乙类,故应按高于本地区设防烈度一度(7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
3.3岩土物理力学指标评价
据本次原位测试和室内土工(岩石)试验,对获取的实测资料经综合分析、数理统计后列于表3-2~表3-10。
室内土工试验成果见附件。
土工试验成果统计表(粉质粘土) 表3-2
统计指标
统计类型
统计数
n
分布
范围
平均值
标准差
σf
变异
系数
δ
统计修
正系数
γs
修正值
含水率(%)
6
20.2-24.7
23.0
1.221
0.047
-
-
密度(g/cm3)
6
1.98-2.03
2.008
0.013
0.004
-
-
孔隙比e
6
0.628-0.711
0.664
0.015
0.017
-
-
液性指数IL
6
0.09-0.47
0.304
0.043
0.112
-
-
压缩模量Es
6
4.08-5.25
4.655
0.591
0.132
-
-
粘聚力c(kPa)
6
22.5-34.2
27.7
2.413
0.088
0.943
26.0
内摩擦角φ(°)
6
13.0-15.8
14.28
0.782
0.052
0.965
13.78
通过第一指标e、第二指标IL查表得出粉质粘土的承载力基本值f0=192.3kPa,经回归修正后求得的承载力特征值fak=156.5kPa。
标准贯入试验成果统计表 表3-3
统计指标
土类名称
统计数
n
分布
范围
平均值
øm
标准差
σf
变异
系数
δ
统计修
正系数
γs
统计值
(击)
承载力
特征值
fak(kPa)
可塑粉质粘土
19
4.80-6.50
5.6
0.753
0.135
0.961
5.38
150
N120超重型动力触探原位测试成果统计表 表3-4
统计指标
土类名称
统计数
n
分布
范围
平均值
øm
标准差
σf
变异
系数
δ
统计修
正系数
γs
统计
击数
(击)
承载力
特征值
fak(kPa)
备注
①-2素填土2
431
0.6-23
5.81
2.528
0.415
0.656
3.81
160
统计击数大于30击按30击统计
注:
以上表中的数据均为剔除异常值后的修正击数。
岩石(强风化泥岩)试验成果统计表 表3-5
统计指标
统计类型
统计数
n
分布
范围
平均值
标准差
σf
变异
系数
δ
统计修
正系数
γs
修正值
含水率(%)
6
3.5-6.1
4.7
-
-
-
4.7
密度(g/cm3)
6
2.35-2.43
2.39
-
-
-
2.39
天然抗压强度
6
0.91-2.38
1.43
1.125
0.127
0.916
1.31
岩石(中风化泥岩)试验成果统计表 表3-6
统计指标
统计类型
统计数
n
分布
范围
平均值
标准差
σf
变异
系数
δ
统计修
正系数
γs
修正值
含水率(%)
6
3.2-4.5
3.8
-
-
-
3.8
密度(g/cm3)
6
2.45-2.50
2.47
-
-
-
2.47
天然抗压强度
6
6.38-8.19
7.06
1.532
0.189
0.92
6.495
备注:
结合勘察揭露的中风化泥岩完整程度,中风化泥岩的天然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取6.5MPa,强风化泥岩天然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取1.3MPa。
岩石(强风化泥质砂岩)试验成果统计表 表3-7
统计指标
统计类型
统计数
n
分布
范围
平均值
标准差
σf
变异
系数
δ
统计修
正系数
γs
修正值
含水率(%)
6
3.2-5.3
4.2
-
-
-
4.2
密度(g/cm3)
6
2.36-2.45
2.40
-
-
-
2.40
天然抗压强度
6
1.50-3.57
2.42
1.143
0.135
0.914
2.21
岩石(中风化泥质砂岩)试验成果统计表 表3-8
统计指标
统计类型
统计数
n
分布
范围
平均值
标准差
σf
变异
系数
δ
统计修
正系数
γs
修正值
含水率(%)
6
2.50-3.20
3.2
-
-
-
3.2
密度(g/cm3)
6
2.52-2.58
2.55
-
-
-
2.55
天然抗压强度
6
19.61-23.49
21.41
1.358
0.155
0.931
19.93
饱和抗压强度
6
9.25-10.45
9.69
1.112
0.97
0.955
9.25
备注:
结合勘察揭露的中风化泥质砂岩完整程度,中风化泥质砂岩的天然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取19.9MPa,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取9.2MPa,强风化泥质砂岩天然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取2.2MPa。
岩石(强风化砂岩)试验成果统计表 表3-9
统计指标
统计类型
统计数
n
分布
范围
平均值
标准差
σf
变异
系数
δ
统计修
正系数
γs
修正值
含水率(%)
6
4.20-6.70
5.5
-
-
-
5.5
密度(g/cm3)
6
2.45-2.52
2.49
-
-
-
2.49
天然抗压强度
6
2.57-4.24
3.40
1.358
0.162
0.925
3.14
岩石(中风化砂岩)试验成果统计表 表3-10
统计指标
统计类型
统计数
n
分布
范围
平均值
标准差
σf
变异
系数
δ
统计修
正系数
γs
修正值
含水率(%)
6
2.30-3.7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