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B物性实验SOPPCB物性实验SOP.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126926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592.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PCB物性实验SOPPCB物性实验SOP.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PCB物性实验SOPPCB物性实验SOP.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PCB物性实验SOPPCB物性实验SOP.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PCB物性实验SOPPCB物性实验SOP.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PCB物性实验SOPPCB物性实验SOP.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PCB物性实验SOPPCB物性实验SOP.docx

《PCB物性实验SOPPCB物性实验SOP.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PCB物性实验SOPPCB物性实验SOP.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PCB物性实验SOPPCB物性实验SOP.docx

PCB物性实验SOPPCB物性实验SOP

 

SHPC

 

物性试验

 

版本号:

A

 

镇江华印电路板有限公司发布

职务

姓名

签署

日期

编者

制造工程部技术员

李峥嵘

审核

制造工程部负责人

工艺工程部负责人

生产部门负责人

品质部门负责人

批准

总经理

赵晶凯

 

生效期

版本

简述

制定者

20121121

A

首次编制、发行

李峥嵘

 

修订对照表

标题

页码

1

目的

2

范围

3

参考文件

4

术语和定义

5

职责

6

流程图

7

程序

8

记录

9

附件

1.0目的

1.1规定物理检测室开展的各检测项目的具体检测方法。

2.0适用范围

2.1适用于上海华印电路板厂的物理性能测试。

3.0职责

3.1检测员负责按本工作指示或相关指示完成要求的各项物理测试。

3.2理化室工程师负责本工作指示的修订,并审核测试结果。

3.3理化室主管检测方法的审批。

4.0内容-

4.1手册目录及测试方法(附于下页)

5.0文件优先级

当发生予盾时,则按如下优先顺序:

A.客户技术规范或PCB验收标准或(MI)

B.企业标准

C.本测试工作指示

D.国际标准(如IPC,IEC等)

6.0记录及表格

6.1按《半成品、成品物理性能测试工作指示》有关记录及表格

进行。

1、阻焊剂结合力…………………………………….P4

2、阻焊剂硬度……………………………………….P4

3、孔抗拉脱强度…………………………………….P5

4、抗剥离强度……………………………………….P6

5、耐电流…………………………………………….P7

6、耐电压…………………………………………….P8

7、热应力冲击……………………………………….P9

8、可焊性…………………………………………….P9

9、绝缘电阻………………………………………….P10

10、离子污染………………………………………….P11

11、孔壁铜厚度……………………………………….P14

12、金、镍厚度……………………………………….P16

13、阻抗……………………………………………….P17

14、切片制作及分析………………………………….P17

15、尺寸稳定性……………………………………….P24

16、翘曲度…………………………………………….P26

17、电迁移…………………………………………….P27

18、高低温热冲击…………………………………….P27

19、高低温油冲击…………………………………….P28

20、回流焊………………………………………….P29

21、湿润平衡仪………………………………………P30

一、阻焊剂结合力

1原理:

利用胶纸与绿油的粘贴力测试绿油与基板的结合程度。

2目的:

试验阻焊剂(绿油)与基板的结合程度。

参考文件:

IPC-TM-650(2.4.28.1)

3仪器:

胶纸:

3M公司600#1/2inchtape,或其他客户认可胶纸。

4方法:

4.1试样准备:

取1块待测板件。

4.2试验步骤:

热应力冲击(288℃10S1C)清洁板面→在板面1X1inch的面积上划宽度为1mm的#字形小方格,如下图所示→将胶纸贴实在划有#字形小方格的板面上→用细纱手套擦胶纸以排去胶纸下的空气→压紧后快速以与板面垂直的方向向上拉。

5评价:

观察测试后的胶带上测试物,要求绿油应无脱落。

二、阻焊剂硬度

1原理:

利用1H–6H铅笔与绿油的摩擦测试阻焊剂的硬度。

2目的:

试验绿油的硬度及耐摩擦能力

参考文件:

IPC-TM-650(2.4.27.2)

3仪器:

1H–6H铅笔(要求用专用铅笔或中华牌铅笔代替)

4方法:

4.1试样准备:

取1块待测板件。

4.2试验步骤:

从6H铅笔开始45°的角度→将铅笔向前推四分之一英寸以上→直至无划痕,记录无划痕的最后一种铅笔的H数。

5评价:

≥2H。

三、镀通孔抗拉脱强度

1原理:

将铜线焊接在孔壁铜层上,以拉力测试仪测试铜层的拉脱强度。

2目的:

试验铜层与孔壁的结合强度。

参考文件:

IPC-TM-650(2.4.21)

3仪器:

拉力测试仪。

4方法:

4.1试样准备:

取1待测板件。

4.2试验步骤

4.2.1将电烙铁温度加热至232~260℃。

4.2.2用沾有松香水的铜丝放入PTH孔内,用电烙铁加热铜丝,将铜丝焊入孔内(注意电烙铁不能接触焊盘及孔壁),待其冷却至室温,再用电烙铁加热铜线,将铜丝焊出,此为一个循环重复五个循环。

4.2.4在拉力强度仪上测其拉力L(拉速为2寸/分)。

4.2.5记录实验结果。

4.2.6计算孔(PTH如图)阴影部分面积。

4.2.7计算孔抗剥强度(拉力/孔壁面积),单位为N/mm

4L

π(D2–d2)

D=钻孔孔径

d=完成孔径

L=拉力

5评价:

抗剥强度(拉力/孔壁面积)≥5.0N/mm^2

四、线路抗剥强度

1原理:

利用拉力测试仪测试导线的抗剥强度。

2目的:

试验线路与基材的结合强度。

参考文件:

IPC-TM-650(2.4.8)条件A

3仪器:

拉力测试仪

4方法:

4.1试样准备:

取1块待测板件。

4.2试验步骤:

4.2.1选择样板上3.18mm(0.125inch)宽,长度5cm上的导线用手术刀挑起一端约1cm。

4.2.2用夹头上的红色档校准仪器。

4.2.3将板适当地放在仪器上,通过变换“PEEL”、“RELEASE”档调整夹头位置,固定并将线夹于仪器的夹上。

接通拉力计电源,按“ON”档,再按“ZERO”,通过变换“PEEL”档以2.0in/minute的速度将导线拉起至少25.4mm,记录拉力表稳定时读数。

4.2.4记录最小拉力。

4.2.6将仪器归于“OFF”档,关闭拉力表电源。

4.2.7取出样板

4.2.8计算线路抗剥强度(拉力/线宽),单位为N/mm

LM

N/mm=

WS

LM=最小拉力,WS=线宽

5评价:

抗剥强度(拉力/线宽)≥1.2N/mm

附:

高Tg板料结合力测试方法:

样本置于288±5℃的锡炉漂锡10+1/-0seconds。

冷却后重复4.2.1~4.2.7的测试步骤。

评估:

高Tg板料热应力后线路剥离强要求:

1.大于0.8N/mm(板厚<0.5mm)

2.大于1.05N/mm(板厚≥0.5mm)

五、耐电流

1原理:

通入设定电流,试验板件在规定时间内是否开路。

2目的:

试验板件的耐电流性能。

3仪器:

耐电流测试仪

参考文件:

IPC-TM-650(2.5.3)

4内容

4.1试样准备:

取1块待测板件。

4.2试验步骤:

4.2.1开电源开关。

4.2.2按住“limit”键不放,调节“Current”键使电流显示10A。

4.2.3将两电笔接触于孔两边,按“output”键,过1分钟后完成测试。

4.2.4关电源。

5评价:

10A60s无开路。

六、耐高压

1原理:

给板件加上设定电压,试验板件在规定时间内是否无火花、无击穿。

2目的:

试验板件的耐电压性能。

参考文件:

IPC-TM-650(2.5.7)

3仪器:

耐压测试仪。

4内容:

4.1试样准备:

取一块待测板件。

4.2试验步骤:

4.2.1开机按“POWER”。

4.2.2将“TESTVOLTAG”键设定在“DC2.5KV”档。

4.2.3将“CURRENT”档漏电保护设定为0.5mA。

4.2.4将“TIME”档时间设定为30S。

4.2.5在两探针开路的情况下,按“START”,调节“VOCTAG”键,间距>5mil(0.125mm)设定测试电压“1.00KV”。

间距≤5mil(0.125mm)设定测试电压“0.5KV”。

4.2.6将两探针分别接于待测两线路两端,注意防止短路。

4.2.7按“START”进行测试。

4.2.8测试结束后会自动显示显示“PASS”或“FAIL”,确定测试结果。

5评价:

线间无火花无击穿

七.热应力冲击

1原理:

将板件浸入恒温锡炉,在规定时间内看是否分层。

2目的:

试验板件耐热冲击能力。

参考文件:

IPC-TM-650(2.6.8)条件A

3仪器:

恒温锡炉。

4方法:

4.1试样准备:

取1块待测板件(半成品需蚀去铜箔),用冲床冲出50mm×50mm的试样,置于烘箱,在121℃~149℃的温度下至少烘6H后在干燥器内自然冷却至室温。

4.2试验步骤:

4.2.1将锡槽温度设定于288℃,打开电源。

4.2.2待温度升至288±5℃时,将试样涂上松香,用夹子夹住试样渗入锡槽中,深度约19mm±6.4mm,时间10S。

4.2.3将样本冷却至室温后洗净,在百倍镜下观察其外观;

5评价:

不得有分层、爆板(孔)、白斑、绿油剥离、树脂软化、烧焦、织纹显露等缺陷。

八.可焊性

1原理:

将试样浸入锡槽,通过孔润湿程度检测可焊性。

2目的:

试验板件的可焊性。

参考文件:

IPC-TM-6502.4.14.1/ANSI/J-STD-003

3仪器:

恒温锡炉。

4内容:

4.1试样准备:

取1块待测板件,用冲床冲出50mm×50mm的试样,置于烘箱,在105±5℃条件下烘1+1/-0H,自然冷却至室温。

4.2试验步骤:

4.2.1将锡槽温度设定于245℃,打开电源。

4.2.2待温度升至245℃±5℃后,将试样涂上松香,用夹子夹住试样,仿照波峰焊让试样与锡槽表面接触,深度约2mm,时间4S。

4.2.3锡料更换时间:

1次/2周。

5评价:

金属化孔只许有10%的孔半浸润,不得有不浸润或吹汽。

九、高电阻(绝缘电阻)的测试方法

1原理:

应用高阻仪检测板件电阻。

2目的:

检验阻焊剂的印制质量,验证板件绝缘性满足要求。

参考文件:

IPC-TM-650(2.5.11)

3仪器:

高阻仪。

4内容:

4.1试样准备:

试验板件为生产工艺加工的印制板或多层板在层压前的单片板。

试样应清洁、无指纹、灰尘等任何沾污,并在正常试验大气条件下放置24小时以上。

4.2试验条件:

温度:

20±5℃;相对湿度:

<75%;气压:

86-106Kpa。

4.3试验电压:

导线间距小于1mm,10V,100V;

导线间距大于1mm,250V,500V,1000V。

4.4选择超高阻测试仪,其操作步骤如下:

a.按“power”键;

b.RANGE栏调至×108;

c.VOLTAGE调至导线间距所对应的电压;

d.插入探针。

(分别插到两导线两端,保证不短路);

e.按“CHARGE”键,等待8秒开始测试;

5.0评价:

常态下绝缘电阻应大于1.0×1011Ω。

温湿处理后应不降低一个数量级。

一十、离子污染测试

1原理:

利用板件浸入标准溶液后其表面离子溶解在溶液中,引起溶液电阻变化来计算板表面离子含量。

2目的:

检查线路板的污染程度,保证绝缘电阻等满足电气要求。

参考文件:

IPC-TM-650(2.3.25)

3仪器:

离子污染测试仪,型号:

Alpha公司600R

4内容:

4.1试样准备:

取一待测板件。

4.2选用600R型测试仪操作步骤:

4.2.1打开稳压器电源

4.2.2按“POWER”键,按“CIEAN/FILL”键,待测试室溶液上升至整室的3/4体积时,按“CIEAN/FILL”键,待溶液停止波动时,用比重计测试溶液的比重

4.2.3按“TEST”键

4.2.4按“YES”键

4.2.5输入测试液的比重(注意:

输入格式EXMPLE提示输入,输错可按“ERASE”键,使光标依至错误处,然后重新输入)

4.2.6按“ENTER”键

4.2.7输入温度(用华氏温度输入)

4.2.8按“ENTER”键。

显示溶液含量为75%±3可进行测试,否则需调整测试溶液,太低须加入异丙醇,太高须加入蒸馏水直至符合要求。

4.2.9按“ENTER”键

4.2.10按“NO”键

4.2.11按“1”键

4.2.12按“ENTER”键

4.2.13按“YES”键

4.2.14按“NO”键

4.2.15输入用户编码(一般可按生产编号输入)

4.2.16按“ENTER”键

4.2.17按“NO”键

4.2.18按“NO”键

4.2.19输入样本的长度(单位英寸)

4.2.20按“ENTER”键

4.2.21输入样本的长度(单位英寸)

4.2.22按“ENTER”键

4.2.23按“ENTER”键

4.2.24按“CLEAN/FILL”或“DRAIN”键调节测试室溶液的高度,使溶液刚好没过样本

4.2.25按“ENTER”键

4.2.26输入溶液的体积(以ml为单位)

4.2.27按“ENTER”键

4.2.28把样本放入测试液,并加上盖子

4.2.29按“TEST”键,待测试完成后

4.2.30移出样品,盖回盖子

4.2.31按“ENTER”键

4.2.32按“CLEAN/FILL”键

4.2.33按“ENTER”键

4.2.34出现“CIEANCOMPLETERESETCIEANBUTTONPRESSENTERKEY”字样时

4.2.35按“CIEAN”键

4.2.36按“ENTER”键

4.2.37按“NO”键

4.2.38按“DRATN”键

4.2.39待溶液全部流回底座水池时,再按“DRAIN”键

4.2.40按“POWER”键

4.2.41清洁仪器及周围环境

5.0评价:

离子浓度≤1.0ugNaCl/inch2

十一、孔壁铜厚

1原理:

通过检测孔壁电阻测出孔壁铜厚。

2目的:

检验镀铜厚度。

3仪器:

孔电阻测试仪CMI-700型。

4方法:

铜厚测厚仪(CMI-700)操作指示

4.1功能:

适用于板件表面铜厚以及金属化孔铜镀层厚度的测量。

4.2原理:

采用微电阻法,通过电阻测量结果转换为铜层厚度。

本机器设两块功能模块:

BMX模块、EMX模块及MRX模块,MRX模块即为微电阻模块,共配备三种探头,分别为表面探头、TRP探头和ETP探头。

其中,表面探头用于测量表面铜厚,TRP探头和ETP探头用于测量孔壁铜厚。

4.3操作指引:

4.3.1开机:

打开电源开关,按“bypass”,进入系统选项,按MRX键进入MRX模块界面。

4.3.2测量

4.3.2.1根据需要测试的项目,从校准文档目录中选择需要测试的探头,如SRP-1、TRP、ETP。

4.3.2.2选“测量”,按回车,选择校准文档,按回车进入测量界面。

4.3.2.3选“自动、手动、扫描或连续模式,按回车确认。

4.3.2.4选显示模式:

图表或数据,按回车确认。

4.3.2.5将探头放在待测样品上并按紧探头,按“GO”进行测量,松开探头。

4.3.3建立校准文档,要测量数据,必须根据不同条件建立校准文档。

4.3.3.1关于表面探头(SRP-1)→“new”进入文档设置选项→输入文档编号→输入文档名称→输入文档标示→选“单位”→选精确到小数点几位→选每个读数的测量次数→选每个标准的测量次数→选数据高限→选数据低限→选最多储存数据→选统计组大小→选是否清屏→选数据加减补偿→选数据乘法补偿

4.3.3.2所有选择后,系统会提示校准标准块。

将探头取出并放在标准块上,按紧后按GO。

当显示“输入厚度”后,松开探头并输入标准块的厚度数据。

重复以上操作测第二块标准块,校准完成。

4.3.3.3关于TRP探头:

→按“new”进入文档设置选项→输入文档编号→输入文档名称→输入文档标示→选“单位”→选精确到小数点几位→选每个读数的测量次数→选每个标准的测量次数→选数据高限→选数据低限→选孔模式:

固定尺寸或自动尺寸→选板件厚度→选孔大小:

输入孔径大小(相对于固定尺寸模式)→选孔径范围:

微孔或标准孔→选最多储存数据→选统计组大小→选是否清屏→选数据加减补偿→选数据乘法补偿→选是否多层板

4.3.3.4所有选择后,校准文档完成。

4.3.3.5关于ETP:

→按“new”进入文档设置选项→输入文档编号→输入文档名称→输入文档标示→选“单位”→选精确到小数点几位→选每个读数的测量次数→选每个标准的测量次数→选数据高限→选数据低限→选板件厚度→选铜箔厚度→选是否蚀刻→选最多储存数据→选统计组大小→选是否清屏→选数据加减补偿→选数据乘法补偿

4.3.3.6所有选择后,校准文档完成。

十二、金、镍厚度测试

1原理:

利用X光测厚仪检测板件金、镍厚度。

2目的:

控制沉金、镍厚度。

3仪器:

CMI公司X光测厚仪。

4内容:

4.1试样准备:

取一待测板件。

4.2测试步骤

4.2.1开机:

先打开打印机和显示器电源,再打开X光机和主机电源。

4.2.2输入操作密码。

4.2.3等待升流至中下角“GO”显示为绿色。

4.2.4按“波谱校准”

4.2.5将银标准样放在校准器光标上,先对准Cu-Ag标准片,聚焦按GO健测量,测量结束后再对准Ag标准片,按GO键测量。

测量结束后如显示“波谱校准成功”方可继续下一步操作。

4.2.6按“测量”,选应用档案中所需测试程序,[如:

Au-Ni-Cu(0.3mm)]。

4.2.7测量。

4.2.8注意事项:

先测金镍标准片,检查测量值与标准值的偏差是否超过5%,如5%以内,则可测试生产板,如超过5%则通过QE工程师重新校正。

测板,将所测区域放在校准器光标上,聚焦按GO测量。

为保证测试精度,每次测量都要先对焦,并且被测量面积应大于1X2mm。

完成测量后,关机次序与开机相反。

十三、阻抗测试

1原理:

利用阻抗测试机进行检测。

2目的:

检验板件的阻抗性能。

3仪器:

POLAR公司CITS500S型阻抗测试机

参考文件:

IPC-TM-650(2.5.5.7)

4内容:

4.1试样准备:

取一待测板件。

4.2试验步骤:

4.2.1按下测试机的测试开关

4.2.2双击桌面上的“CITS500S”快捷方式图标,进入测试软件。

4.2.3插上与被测阻抗值相符的测试笔,差动阻抗需用差动测试笔。

4.2.4戴上防静电环套,调出标准块测试程序,进行测试,若测试不合格则由QE工程师检查、校正。

4.2.5测试合格后,选择“file”中“New”,或打开现有文件并进行“编辑”,输入或修改测试的参数,如“Impedance”、“Tolerance”等。

4.2.6测试生产板。

4.2.7打印测试结果。

十四、切片制作及分析

1原理:

利用树脂加热熔融后再固化。

2目的:

用于显微镜观察及照相。

参考文件:

A.客户技术规范或标准

B.IPC-TM-650/IPC-A-600

3仪器:

热压固化仪、磨片机。

4内容:

4.1试样准备:

取一待测板件,用切割机取出样品。

4.2试验步骤:

4.2.1切片制作:

A.热压法:

用切割机取出样品→用夹子夹好样品→称出12克树脂粉→把样品放入固化仪中→把树脂粉倒入固化仪→按“▼”键式样品降到样品室底部→旋紧上盖→

选择相对应的程序→待程序执行完毕→打开上盖→按“▲”键使样品升起,取出样品→切片打磨,由粗到细,直到要观察的地方→用微蚀剂微蚀30秒左右→显微镜观察照相。

B.常规灌胶法:

样品准备

B.1从PCB板上或测试样板上移取要求的测试样品,相邻的样品移取区间的间隙须不小2毫米。

每个测试样品的切片里须至少有3个最小孔径的镀通孔。

B.2将样品用240#粗砂纸研磨至离最后抛光大约1毫米以内的位置,除去板边披锋,并用水或异丙醇或乙醇清洗样品。

B.3将样品制作成样本

B.3.1垂直切片用胶纸固定或用样片夹夹住放于模具上。

B.3.2平行切片:

将样片平行放置于底,然后注胶。

B.3.3角度切片:

将样片用样片夹夹住与底面成一定角度(如30°或45°),并记下此角度值。

B.3.4样品观察表面需面向固模表面。

B.3.5试剂准备:

取适量压克力粉,加入硬化剂,搅拌均匀,比例根据不同原材配制,一般为2:

1(压克力粉:

硬化剂)。

B.3.6从固定模的一边小心地注入压克力胶,确保通孔内注满胶体。

如果必要,使用真空泵以让孔内注满胶体。

B.3.7让样品培养一段时间,并从环形模具上取下硬化的样品。

样品的最低质量表现为:

-样品与压克力胶之间没有间隙

-镀通孔内允满胶体

-切片内无气泡

B.4研磨和抛光

B.4.1在240#砂纸上粗磨,研磨程度不得超过镀通孔孔壁边沿。

B.4.2按顺序用400#、600#、800#和1200#砂纸及大量的水流幼磨样品至镀通孔的中心,最后阶段用1200#砂纸研磨切片时,研磨方向应顺着通孔的轴向中心线。

幼磨阶段砂轮的转速为300转/分钟。

连续研磨时,每换一次不同规格的砂纸,须将样品旋转90°,研磨时间相应增为上一次研磨时间的2~3倍,以移去上步骤研磨产生的擦花。

B.4.3使用软布和抛光粉抛光样品。

抛光之后,用显微镜检查样品以证实去除所有擦花。

B.4.5用中性温和的皂液或溶液冲洗样品,并风干。

B.4.6检查样品,如有必要,须从0.05微米氧化铝抛光开始重新抛光,直到:

B.4.6.1擦花大小不比最终抛光产生的擦花大。

B.4.6.2通孔的电镀铜或基材上无污迹/氧化。

B.4.6.3样品的高低设与造模料一致。

B.4.6.4微切片的水平面应与孔中心线在同一平面上,测量孔径应在标称值±10%的范围内。

如果研磨深度不够,则须进行另外的重磨和抛光。

B.4.7用微蚀液蚀样品30秒钟,如有必要可再蚀30秒,以显示电镀层分界面。

或参考客户的要求不对样品进行微蚀。

微蚀药水制作法:

浓氨水25ML+纯水25ml+30%双氧水3滴,封闭5分钟后才可使用。

B.4.8用自来水或DI水冲洗样品以去除微蚀剂。

B.4.9用溶液冲洗并风干。

如客户无特别要求一般作垂直切片。

激光盲孔切片在制作前应测量其实际孔径或开窗尺寸,以保证后续研磨时能正确地达到半孔。

4.2.2NIKON金相显微镜

4.2.2.1明视野观察

1按变压器开关接通电源

2放样品

3将要用的物镜放入光路

4调节合适的亮度(旋至2/3处)

5观察(可选择使用目镜放大器)

4.2.2.2照相

接通照相机电源→用鼠标双击“Axiovision”图标进入Axiovision程序

按工具栏中摄影机图标→调焦、调暴光量至图象最清晰→选择与物镜相匹配的比例尺→单击照相机图标→关闭摄影机→选取工具栏中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记录结果或打印结果→关闭照相机电源→旋转光路转换杆→调节显微镜物镜亮度至最小→关闭电源

4.3金相切片测量方法

精密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