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120855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524.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历史试题.docx

《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历史试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历史试题.docx

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历史试题

机密★2015年6月13日启用前

2015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

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满分:

100分)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第Ⅰ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

第Ⅰ卷(选择题60分)

注意事项:

1.第Ⅰ卷共4页。

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题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西周宗法制下,维系大宗与小宗关系的纽带是

A.地域关系B.血缘关系C.信仰关系D.财产关系

2.“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两路……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材料中的“军需房”后来被称为

A.兵部B.内阁C.军机处D.门下省

3.1901年,某报纸刊登了一篇评论,抨击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

与该评论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

A.《南京条约》的签订B.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

C.《马关条约》的签订D.《辛丑条约》的签订

4.有人把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历程分为:

“宗教构梦、战争追梦、政策筑梦、内乱毁梦”四个篇章。

其中的“内乱毁梦”是指

A.北伐失败B.清军镇压C.英、法军队进攻D.天京事变

5.与图l反映的历史事件直接相关的是

A.兴中会成立B.同盟会成立C.黄花岗起义D.武昌起义

6.图2是某同学自制的关于“中国共产党奋斗历程”的历史年代尺。

其中②处应该填写的内容是

A.开天辞地B.当家作主C.遵义会议D.十一届三中全会

7.“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这次会议所制定的宪法将大大促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

文中的”这次会议“是

A.中国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D.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8.1953年载,周恩来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A.“一边倒“政策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求同存异“方针D.不结盟政策

9.图3所示照片拍摄于1971年,让乔冠华开怀大笑的事件是

A.中美关系正常化B.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日邦交正常化D.上海合作组织建立

10.《十二铜表法》是以往罗马习惯法的汇编。

其历史地位是

A.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B.开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

C.近代世界第一部成文法D.标志着罗马法发展到完备阶段

11.下列文献中,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直接相关的是

①《权利法案》②《邦联条例》③《1787年宪法》④《王位继承法》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2.1848年诞生了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理论。

这一理论的创立者是

A.圣西门和傅立叶B.伏尔泰和孟德斯鸠

C.马克思和恩格斯D.列宁和斯大林

13.图4为《汉代中西交通图》,通过这条交通线运往欧洲的主要商品是

 

A.丝绸B.茶叶C.瓷器D.铁器

14.右表中,中国面粉业迅速发展的外部原因是

1911—1919年中国面粉业发展状况表

年份

厂家数

资本数额(元)

1911

40多家

600多万元

1919

120多家

4500万元

A.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B.民国政府奖励发展实业

C.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促进D.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15.轮船、火车等交通工其传人中国,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延缓了半殖民地化的进程B.促进了人人口流动与信息交流

C.推动了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D.客观上推动了近代化

16.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主要商路和贸易中心转移至

A.地中海沿岸B.红海沿岸C.波罗的海沿岸D.大两洋沿岸

17.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新政“中的《全国工业复兴法》主要调整的是

A.金融市场秩序B.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

C.农场主与国家的关系D.资本主义国家间的关系

18.1922年,苏联农民在交纳了粮食税后还在不少的余粮可供自由支配。

据此判断当时苏联实施

A.战时共产主义敢策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政策D.社会主义工业化政策

19.“二战”后初期,美国财政部长福勒宣称:

“各个行星围绕着太阳转,各国货币围绕着美元转。

”这表明

A.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建立B美国成为唯一的越级大国

C.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D.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贸易体系建立

20.战国时期主张“兼爱”、“非攻”的思想流派是

A.道家B.儒家C.墨家D.法家

21.“伦……用树皮、麻头及破布、渔网以为纸。

”这一历史事实发生在

A.春秋时期B.战国时期C.东汉D.北宋

22.明清四大长篇小说中,属于神魔小说的是

 

23.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是

A.民族主义B.民生主义C.民权主义D.扶助农工

24.体现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指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理论成果是

A.毛泽东思想B.邓小平理论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科学发展观

25.2001年,袁隆平被中国政府授予“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他的主要成就是

A.主持“两弹一星”B.试验计算机研制

C.研制杂交水稻D.参与载人飞船研制

26.提摊出“知识即美德”的古希腊思想家是

A.苏格拉底B.普罗塔哥拉C.亚里士多德D.伯里克利

27.马丁·路德认为,灵魂得救只需靠个人虔诚的信抑,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繁琐仪式。

在此,他强调的是

A.因行称义B.先定沦C.因信称义D.人非工具

28.“一壶开水让瓦特转动了世界,一个元素让爱迪生点燃了世界”。

瓦特和爱迪生的突出贡献分别是

A.发明火车机车研制发电机B.改良蒸汽机研制发电机

C.发明火车机车发明电灯D.改良蒸汽机发明电灯

29.下列自然科学成就中,对中国近代民主思想产生重要影响的是

A.经典力学B.进化论C.相对论D.量子论

30.图5所示油画作品色彩强烈,充满火一样的热情。

其创作者应是

 

A.莫奈B.贝多芬C.凡·高D.毕加索

 

2015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

历史试题

第Ⅱ卷(非选择题40分)

注意事项:

1.第Ⅱ卷共4页。

用蓝、黑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题上。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和本卷第2页右上角座位号填写清楚。

题号

总分

31

32

33

34

35

得分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有5小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31.抗日战争是百年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

2015年是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敌人见狡猾惯技已不生效,乃于七月七日凌晨五时向我宛平守军开始攻击。

……于是所谓“七七”事变的卢沟桥事件,便这样的扩大了。

而中国人民抗战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也就这样揭开了。

——蒋星德《冯治安将军关于“七七”事变的回忆》

材料二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

——胡锦涛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三中国军民在八年艰苦的抗战战争中始终牵制和打击了日本的大量兵力……正是在这场空前的战争中,中国取得了世界大国的地位,成为新国际组织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常任理事国。

抗日战争取得胜利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大辉煌事件。

——王建朗、曾景繁忠著《中国近代通史·抗日战争》

(1)材料中的“七七”事变发生于哪一年?

(1分)它标志着中国的抗战进入怎样的阶段?

(1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国抗战的特点。

(2分)分别举出国共两党军队抗击日军取得重大胜利的一个战例。

(2分)

(3)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

(1分)

(4)根据材料三,指出抗日战争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分)

32.“二战”以来,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世界格局不断发展、演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当今的世界格局仍处于一个过渡期,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权力的转移和扩散。

权力从传统强国欧美向新兴大国转移,并扩散至其他地区力量中心,世界格局有进入“碎片化”时代的征兆。

——摘编自中国社科院2011年《国际形势黄皮书》

(1)材料一中两极格局“形成”和“解体”的标志分别是什么?

(2分)

(2)根据所学翔识,列举20世纪60、70年代冲击两极格局的主要因素。

(3分)

(3)指出材料二中“权力”转移扩散的趋向。

(1分)根据上述材料,概括世界格局演变的基本越势。

(2分)

3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济体制改革成为时代的主旋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78年l1月,安徽风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签下“生死状”,实行包产到户,揭开了农村改革的序幕。

1982年1月,中共中央批转《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肯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

——宁可主编《中国经济发展史》

材料二要使企业真正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具有自我改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成为具有一定权到和义务的法人。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1984年)

材料三实践的发展和认识的深入,要求我们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江泽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措施和成效。

(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2分)

(3)材科三中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是在哪次会议上提出的?

(1分)

(4)根据上选材料,概括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主要特点。

(2分)

34.当今世界各个地区越来越紧密地成为一个整体,相互之间的联系和依赖性空前加强。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本协议缔约方,认识到在处理其贸易和经济领域的关系时,应当是为了提高生活术平。

……热切希望达成互惠和互利的安排。

大量减少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消除国际贸易关系中的歧视性待遇……

——《世界贸易组织协定》

(1)材料一中的三张图片分别为当今世界哪三大经济集团的标识?

(3分)中国是其中哪—个组织的成员?

(1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实现贸易自由化的途径。

(2分)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

(2分)

35.在人类思想文化发展进程中,中外思想文化相互碰撞、彼此交融,共同推动人类文明进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明区域

人物

观点或名言

古代希腊

普罗塔哥拉

人是万物的尺度

古代中国

孔子

仁者爱人

材料二1762年发表的《社会契约论》是他的政治思想的代表作。

他对法国专制制度进行了更加严厉的批判,君主制本身必然导致君主的昏暴;主张建立以社会契约为基础的民主制国家,主权属于生而自由平等的全体人民。

——王怀兴《世界文化简史》

材料三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位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来,引到光明世界。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1)材料一中,中外思想家共同关注的对象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他”是谁?

(1分)根据材概括其思想主张;(2分)

(3)材料三中的“德”、“赛”两先生分别指什么?

(2分)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产生了什么影响?

(2分)

 

机密★2015年6月13日启用前

2015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

历史试题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Ⅰ卷(选择题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C

D

D

D

C

B

B

B

A

D

C

A

D

A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D

B

B

A

C

C

B

C

A

B

A

C

D

B

C

第Ⅱ卷(非选择题40分)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有5小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主观性答案表述可不拘泥于本参考答案,只要言之有理、符合题意,可酌情给分。

31.(8分)

(1)时间:

1937年。

(1分)

阶段:

全面抗战(或全民族抗战)。

(i分)

(2)特点:

国共两党合作抗日;两大战场相互配合。

(2分。

任答一点即可)

战例:

国民党的台儿庄战役;共产党的百团大战(或平型关大捷)。

(2分)

(3)原因:

全民族团结抗战(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1分)

(4)变化:

中国取得了世界大国的地位,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1分)

32.(8分)

(1)形成:

华约的成立(或北约和华约的对峙)。

(1分)

解体:

苏联解体。

(1分)

(2)因素:

欧共体的形成;日本成为经济大国;中国的振兴;不结盟运动兴起。

(3分。

任答三点即可)

(3)趋向:

从欧美传统强国向新兴大国和地区力量中心转移。

(1分)

趋势:

由两极走向多极化。

(2分)

33.(8分)

(1)措施: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分)

成效:

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2分。

任答两点即可)

(2)环节:

扩大企业自主权,增强企业活力。

(2分。

答“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给1分)

(3)会议:

中共十四大。

(1分)

(4)特点:

从农村到城市(或从农业到国有企业);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或从改革计划经济体制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分。

任答一点即可)

34.(8分)

(1)集团:

图7北美自由贸易区;图8是亚太经合组织;图9是欧盟。

(3分)

组织:

中国属于亚太经合组织成员。

(1分)

(2)途径:

大量减少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消除国际贸易关系中的歧视性待遇。

(2分)

(3)趋势:

经济区域集团化;经济全球化。

(2分)

35.(8分)

(1)对象:

人或人本身。

(1分)

(2)人物:

卢梭。

(1分)

主张:

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主权在民;社会契约;民主共和。

(2分。

任答两点即可

(3)先生:

民主;科学。

(2分)

影响:

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宣传了民主、科学思想;促进了人民的思想觉醒。

(2分。

任答两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