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公民的政治生活.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120515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7.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课公民的政治生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第一课公民的政治生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第一课公民的政治生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第一课公民的政治生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第一课公民的政治生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课公民的政治生活.docx

《第一课公民的政治生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课公民的政治生活.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课公民的政治生活.docx

第一课公民的政治生活

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1.近年来,广东某市委市政府以城乡社区民主自治和社会组织“自立、自主、自律”发展为着力点,推动法律、体制、能力三大建设,形成了“党委政府为主导、社会组织为主体、人民群众为主人”的社会管理新机制,受到当地居民的支持和拥护。

这说明

①城乡社区自治组织和社会组织获得了行政权力

②新机制使政府、社会与公民的关系定位更合理

③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保证

④新机制有利于调动公民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

A、②④B、②③C、①④D、①③

2.某社区居民委员会的一名成员提出一个事关居民利益的方案,建议在社区活动中心内设立日间照料室,以帮助老年人解决生活困难。

该方案应该

A.由居民委员会主任决定B.由居民委员会讨论决定

C.提请居民会议讨论决定D.报请有关行政部门批准

3.近年来,网络上出现了“叫号之声不绝于耳,泄愤之帖无处不在,贴吧里遍布人身攻击”现象,这扰乱了民心,影响了社会和谐。

针对这一现象,作为网民应该()

①行使公民权利,充分表达意愿

②遵守社会公德,维护网络秩序

③树立公民意识,依法进行维权

④履行公民义务,尊重他人权益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4.新出台的《民政部关于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社区的意见》指出,要切实保障农民工参与社区自治的权利。

农民工参与社区自治()

①扩大了基层民主

②是农民工参与管理国家的基础和标志

③扩大了农民工参与政治生活的权利

④有利于农民工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

A.①④B.①②C.②③D.③④

5.近年来,重大问题集体决策制度、专家咨询制度、社会公示制度、听证制度、决策责任制度,使政府的决策更加透明,公众参与度大大提高。

这表明()

①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就是公民当家作主

②人民民主意识和执政能力增强

③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不断深入发展

④政府保障人民民主

A.②④B.①③C.②③D.③④

6.20XX年10月21日,北京市高考改革方案向社会公布:

北京市从20XX年开始,高考语文(文理同卷)分值由150分增为180分,文、理科综合分值由300分增至320分。

英语考试将实行社会化考试,—年两次考试,学生可多次参加,满分为100分,降低50分。

从10月21日起至10月28日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这一做法是()

①公民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②公民通过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③尊重了公民的知情权,增强了决策透明度和公民参与度

④充分发挥了公民的决策权,促进了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7.村委会选举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在农村最广泛的实践形式之一。

20XX年5月2日,国家民政部印发《村民委员会选举规程》,明确村民委员会选举程序和场地要求。

《规程》的发布,有利于()

①我国公民享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日益制度化、规范化

②村民更好地行使民主监督的权利

③村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

④基层民主更加规范发展

A.①③B.③④C.②④D.②③

8.关于我国某省20XX年“村两委”班子的换届工作,省委组织部要求,负责换届工作的县(市、区)、乡镇党委要深入村组和农户,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全面了解所辖村“两委”班子建设等情况。

材料说明在我国发展基层民主()

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程和最广泛的实践

为基层群众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创造了条件

为基层群众直接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提供了更多机会

④有利于改进城市居委会或者农村村委会等基层政权机关的工作

A.

B.

④C.

D.

9.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人大代表的选举出现了下列变化:

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加大了组织代表候选人与选民见面的力度;基层一线工人代表、女代表比例比上届有所提高,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新居民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人士均有一定数量的代表。

材料体现了我国()

①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

②人民民主具有制度保障

③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更加广泛

④人大代表的结构进一步优化

A.①

B.①④C.②

D.②④

10.某中学高三学生小王年满17周岁,他目前可以参与的政治生活有()

①参加基层人大代表的选举

②在报纸上发表对农村教育的看法

③向社区提出整治环境的建议

④为鲁甸地震灾区捐款

A.①②B.①

C.②

D.

11.关注环境保护,关爱留守儿童,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举报假冒伪劣食品……越来越多的公民自发主动地参与社会公共事务。

这体现了()

①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②履行义务是享受权利的前提

公民的社会责任感不断增强

④公民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一致的原则

A.①②B.①

C.②④D.

12.20XX年7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简称新老法)正式施行。

《新老法》把“常回家看看父母”写进了法律,但种种原因导致难盼儿女回家。

鉴于此,某社区居民委员会的一名成员建议在社区活动中心内设立日间照料室,以帮助老年人解决生活困难。

该方案应该()

A.由居民委员会主任决定

B.提请居民会议讨论决定

C.报请社区党组织批准

D.由居民委员会讨论决定

13.一段高速路穿过居民区,汽车噪声影响到居民休息;地铁规划设计,未顾及居民区人口众多的实际而开设站口……一些地方的实践表明,如果公民与政府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坐下来自由平等地沟通协商,会有利于求得共识,获得多方满意的结果。

发展这样的协商民主可以()

①发挥政协在协商民主中的作用

②降低公民维权成本,提高议事效率

③促进政府提供更能让群众满意的管理和服务

④实现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4.20XX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通过决议正式废止劳动教养制度,劳动教养是将违法尚不够刑罚处罚的人员,进行强制性劳动教育改造的一种行政措施,在实践中,这种限制人身自由的做法没有司法程序作为保障。

废止劳动教养制度后,国家将完善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惩治和矫正法律,健全社区矫正制度。

这表明国家()

①尊重保障人权,促进社会和谐

②维护法律权威,保障基本民主权利

③完善立法程序,建设法治政府

④坚持依法治国,创新社会治理模式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5.20XX年6月,浙江率先将简政放权“瘦身”后的省级部门“权力清单”在网上公布,各部门行政权力在公众视野定格。

此举的意义在于()

A.加强法制对权力的制约监督

B.发扬民主,保障人民知情权

C.确立人民当家作主地位,保障公民监督权

D.清权、减权、制权,弱化政府的管理职能

16.由于缺乏明确的法理依据和必要的制衡机制,20XX年12月全国人大决定正式废除劳教制度。

这表明()

①行使权力必须依据法律规定

②在我国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

③需要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

④我国保障公民基本民主权利

A.②④B.①③C.②③D.①④

17.中国自古以来就将“民生”与“国计”相提并论,民生问题一直与政局稳定和发展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下列选项符合这一关系的是()

①“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尚书·五子之歌》

②“以人为本,本治则国固,本乱则国危”《管子·霸业》

③“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④“固民之欲,西乡为百姓请命,则天下风走而响应矣,孰敢不听”《史记·淮阴侯列传》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18.20XX年5月,广东省物价局推出了包括《广东省物价局关于〈政府制定价格听证办法〉的实施细则》在内的3个文件,规定消费者人数不得少于听证会参加人总数的五分之二,消费者代表中应当有低收入阶层人员。

从决策者角度来看,保证一定比例的消费者代表参加听证会具有重大意义,主要是()

①有助于充分发扬民主,体现决策的民主性

②有助于决策反映民意,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决策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③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

④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物的热情和信心

A.①③B.③④C.②④D.①②

19.怎样的高考,才能不负“十年寒窗”?

高考怎么考,才能保证在公平的基础上实现多元评价?

在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们纷纷建言献策。

有代表指出:

“要制定合理的高考方案,必须建立让公众参与博弈的决策机制,否则,就会出现费力不讨好的结果。

”要防止出现费力不讨好的结果,要求政府决策部门()

①科学决策,民主决策

②政府决策确保执行

③建立健全问责制度,做到权责统一

④公示决策,公民决定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公民由不熟悉竞争性选举到参与竞争性选举,由投票时不会写到投票时能够根据自己的判断投下神圣的一票;由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到自觉利用网络监督公共权力运行;由写书信反映民情民意到开博客晒自己的政治观点与主张……这表明()

①我国公民享有的民主权利更加广泛

②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形式与渠道越来越丰富

③我国公民的政治自由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④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意识与能力不断增强

A.③④B.①④C.①②D.②④

21.中国人民大学自主招生出现问题引发公众信任危机,自主招生不公开、不透明,且自主招生存在领导干部说了算,易导致权力寻租和腐败现象。

据此,你认为怎样才能约束自主招生的权力边界:

()

①完善决策机制,坚持科学民主决策

②坚持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③坚持信息全公开,保证公众知情权

④自觉接受社会各方面监督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2.关于我国某省20XX年“村两委”班子的换届工作,省委组织部要求,负责换届工作的县(市、区)、乡镇党委要深入村组和农户,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全面了解所辖村“两委”班子建设等情况。

材料说明在我国发展基层民主()

①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程和最广泛的实践

②为基层群众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创造了条件

③为基层群众直接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提供了更多机会

④有利于改进城市居委会或者农村村委会等基层政权机关的工作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3.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

我国这一做法旨在()

坚持与完善人民民主专政,维护我国国家利益

保卫改革与发展成果,防止他国干涉我国内政

提升我国综合国力,扩大我国在国际社会的话语权

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更好地维护国家独立与主权

A.

B.

C.

D.

24.某社区居民委员会的一名成员提出一个事关居民利益的方案,建议在社区活动中心设立日间照料室,以帮助老年人解决生活困难。

该方案应该()

A.由居民委员会主任决定

B.提请居民会议讨论决定

C.由居民委员会讨论决定

D.提请有关行政部门批准

25.现代国家的崛起应当有配套的文化和意识形态作支撑,否则其崛起很可能成为一种暂时现象。

从这个角度看,认为国民心态事关中国的崛起成败,似乎并不过分。

培育健康务实的国民心态,需要我们()

①增强权利意识,自觉履行义务

②丰富民主形式,拓宽参与渠道

③完善制度建设,健全民主法制

④提高政治素养,维护国家利益

A.①④B.②③C.③④D.②④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26.(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无论政府、企业还是个人,都应意识到“同呼吸,共责任”的事实。

治理雾霾,每个公民都应勇于成为责任主体。

改善空气环境的最终出路,就在于公民治理。

公民治理,既包括良好环保习惯的养成,也意味着对于环保的积极参与。

个人环保意识越强,企业的外部监督就越大,政府治污能力也就越强。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治理雾霾,每个公民都应勇于成为责任主体”的依据。

27.有一种节约叫“光盘”,有一种公益叫“光盘”,有一种习惯叫“光盘”!

所谓“光盘”,就是指就餐时倡导人们不浪费粮食,吃光盘子里的东西,吃不完的饭菜打包带走。

“光盘行动”是20XX年1月16由腾讯微博认证用户徐侠客在微博上首先发起。

微博一经发布,立即引起众多媒体和网友的热烈反响。

扬州中学高二

(1)班部分同学打算利用周末时间对“舌尖上的浪费”行为进行探究,请你一同参与其中。

【现实:

触目惊心】

“舌尖上的浪费”,有民间的,有官场的。

有人认为,现在条件好了,浪费一点无所谓。

于是,节庆时节,聚会场合,请人吃饭往往要多点菜,不然觉得丢面子。

公务接待宴会,菜吃一半、倒一半,整只的螃蟹甲鱼、动了几筷子的海鲜、整盘的面食,都被当作垃圾扔掉。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价值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两亿多人一年的口粮。

“舌尖上的浪费”已严重到触目惊心的地步。

【对策:

多管齐下】

“兴家犹如针挑土,败家好似浪淘沙”。

我们还有一亿多农村扶贫对象、几千万城市低保人口,还有为数众多的困难群众;我们还是世界农产品进口大国,资源短缺问题,依然是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我们的人均GDP尚在世界百位之后,依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对于人口多、底子薄的中国而言,我们绝不能容忍各种奢侈浪费。

【行动:

从我做起】

学校食堂里,显目地悬挂着“一饭一粥,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大幅宣传标语。

尽管如此,浪费现象还是惊人。

此外,人走不关灯,不及时关掉水龙头等浪费现象也随处可见。

(1)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简要分析“舌尖上的浪费”形成的主要原因。

(6分)

(2)请从《政治生活》的角度,谈一谈怎样才能避免各种奢侈浪费。

(8分)

(3)以“反对浪费,从我做起”为题,向全体师生发出一封倡议书。

请列出至少2点具体要求。

(6分)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

“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

法治信仰是法治的灵魂,公民普遍的法治信仰是法治精神形成的重要保证,也是法治得以实现的关键。

培育公民对法治的信仰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必由之路。

从传统人治社会向现代法治社会转变,不仅仅是一个法律制度健全和完善的过程,重要的是一个全民思想觉悟、文化观念不断嬗变的过程。

真正的法治并不完全取决于法律条文有多么复杂严密,也不完全体现在民众对法律条文有多么深透的了解,而在于努力把法治精神、法治观念熔铸到人们的头脑之中,体现于人们的日常行为之中。

(1)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简要谈谈为什么要培育公民对法治的信仰?

(12分)

(2)结合材料,从公民和政府的角度,就如何培育公民对法治的信仰提几点合理化建议。

(12分)

29.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更好地保障人民安宁、社会安定。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社会建设任务繁重艰巨,社会治理创新刻不容缓。

曹家巷是位于成都市中心的棚户区。

成都金牛区按照本市确定的“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的“棚改”运作思路,启动了危旧房自治改造,并指导居民自主成立自改委,在全国创造性地探索出以群众为主体的“自治改造”全新模式,为政府推动社会治理创新提供了一个新思路,很有代表性。

材料二:

创新社会治理,必须坚持系统治理,建立以政府主导的社会治理多元主体合作共治模式,以多种制度协同配合为保障。

这就需要充分发扬民主,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加强党委领导,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1)结合材料一,运用“公民的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群众应怎样积极参与“自治改造”。

(12分)

(2)结合材料二,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角度,谈谈怎样才能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12分)

参考答案

1.A

【解析】

试题分析:

社区自治是基层民主自治,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不是行政机关,①错误;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保证,③错误;②④正确。

该题选A。

考点:

我国的村民自治与城市居民自治及其意义

2.C

【解析】

试题分析:

对社区重大事务的处理应提请居民会议讨论决定,C正确;A居委会主任是一个人,B居民委员会是极少数人,他们不能代表全体居民的意见,错误;居民委员会是城市居民自治组织,D错误。

考点:

我国的村民自治与城市居民自治及其意义

3.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材料强调的是公民在行使权利的同时,应履行公民应尽的义务,在行使自己的合法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利益和他人的合法权利。

由此可见,②④两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①③两项与题意主旨要求的角度不同,故不能入选。

因此,答案是D项。

考点:

本题考查公民应正确行使权利。

4.A

【解析】

试题分析:

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的途径。

农民工参与社区自治扩大了基层民主,有利于农民工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①④符合题意;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②是错误的;公民的权利是法定的,不能扩大或缩小,③是错误的;

故答案选A。

考点:

民主管理

5.D

【解析】

试题分析: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故①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②项中“人民执政能力增强”的表述是错误的,故不能入选;题中材料“政府在公开中走向民主”及“政府的决策更加透明,公众参与度大大提高”体现了政府保障人民民主以及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故③④两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

因此,答案是D项。

考点:

人民民主专政、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

6.C

【解析】

试题分析:

对于北京市对高考改革方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公民可以通过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参与民主决策,故题肢②正确,并排除题肢①,因为社情民意反映制度是在决策前;北京市的做法是尊重公民知情权、坚持科学民主决策的体现,故题肢③正确;题肢④错误,因为公民没有决策权;答案选C。

考点:

本题考查了民主决策的相关知识。

7.B

【解析】

试题分析:

材料涉及的是村级民主选举,行使了基层民主自治权利,因此《规程》的发布,有利于村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基层民主更好的发展,故题肢③④符合题意。

题肢①②说法错误,因为这里不涉及国家权力的行使和公民的政治权利;故答案选B。

考点:

本题考查民主管理的相关知识。

8.A

【解析】

试题分析:

发展基层民主是指基层民主自治组织,即农村村民委员会和城市居民委员会,因此题肢

“参与国家事务”的表述不符合题意;题肢④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不是基层政权机关,因此不符合题意;依据材料信息,故题肢

符合题意;故意答案选A。

考点:

民主管理

9.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材料中“我国人大代表的选举出现的新变化:

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加大了组织代表候选人与选民见面的力度;基层一线工人代表、女代表比例比上届有所提高,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新居民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人士均有一定数量的代表”,既说明了我国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特征,也体现了我国人大代表结构的进一步优化。

由此可见,①④两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本题材料并未涉及人民民主制度保障方面的问题,故②项不符合题意,不能入选;③项在材料中亦未体现出来,故不能入选。

因此,答案是B项。

考点:

本题考查人民民主特征的相关知识。

10.C

【解析】

试题分析:

未年满十八周岁不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本题材料中“17周岁的小王”不能参加基层人大代表的选举,故①项不能入选;为地震灾区捐款属于社会公益活动,不属于政治生活的范畴,故④项不符合题意,不能入选;在报纸上发表对农村教育的看法是公民参与民主监督的表现,向社区提出整治环境的建议是公民参与民主管理的表现,故②③两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

因此,答案是C项。

考点:

本题考查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相关知识。

11.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材料中“越来越多的公民自发主动地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充分说明了我国公民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不断增强,能够自觉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由此可见,③④两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本题材料是从公民角度来谈的,并未涉及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方面的问题,故①项不符合题意,不能入选;本题材料并未涉及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关系问题,故②项不符合题意,不能入选。

因此,答案是D项。

考点:

本题考查公民参与政治生活须遵循的原则。

12.B

【解析】

试题分析:

居民委员会是城市居民自治机构,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社区中事关居民利益的重要事务,应该提请居民会议讨论决定。

B正确;A由居委会主任决定,C报请社区党组织批准,D由居民委员会讨论决定都不符合居民自治的要求,排除。

考点:

本题考查城市居民自治的知识。

13.C

【解析】

试题分析:

协商民主的实质,就是要实现和推进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协商民上与选举(票决)民上结合起来的过程中,始终要体现“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这一现代民主精神,并把它作为民主和法治的重要内容,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要求、解决利益矛盾,共同来构建社会上义和谐社会,所以②③入选,答案C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协商民主。

14.B

【解析】

试题分析:

劳动教养制度,在实践中,这种限制人身自由的做法没有司法程序作为保障,国家废止劳动教养制度,完善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惩治和矫正法律,说明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同时也体现了国家坚持依法治国,创新社会治理模式,①④符合题意;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②说法错误;③也与题意无关;B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B。

考点:

本题考查人民民主的真实性和依法治国。

15.B

【解析】

试题分析:

自觉接受人民监督是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

本题材料中“浙江率先将省级部门‘权力清单’在网上公布,各部门行政权力在公众视野定格”,是政府自觉接受人民监督的具体表现,既有利于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也有利于保障人民的知情权、监督权。

由此可见,B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本题材料并未涉及法制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方面的问题,故A项不符合题意,不能入选;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是由我国宪法确立的,故C项表述不科学,不能入选;D项中“弱化政府的管理职能”的表述是错误的,故不能入选。

因此,答案是B项。

考点:

本题考查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政府自觉接受人民监督的相关知识。

16.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材料中“由于缺乏明确的法理依据和必要的制衡机制,20XX年12月全国人大决定正式废除劳教制度”,既说明了必须依据法律规定行使权力,也说明了需要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

由此可见,①③两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本题材料并未涉及人民民主的广泛性以及公民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等方面的问题,故②④两项不符合材料主旨,不能入选。

因此,答案是B项。

考点:

本题考查依法行政、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相关知识。

17.A

【解析】

试题解析:

作答时注意题中强调的是民生与政局的关系,即“民生”与“国计”的关系。

①强调了民与邦的关系,符合题意;②“本治则国固”这里的“本”就是民,因此也体现了民与国的关系,符合题意,应选;③是悲叹民生的艰苦,没有体现民与国的关系,因此排除;④没有体现民与国的关系,不符合题意;答案A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民生与国计的关系。

18.D

【解析】

试题解析:

考查课本基础知识,为记忆知识点,较为简单,但作答时需要明确参加听证会属于参与民主决策,同时还应注意设问中要求“从决策者的角度看”,民主决策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决策者角度,二是公民角度,从决策者角度,有利于体现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