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分类汇编真题分类汇编全集.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11922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143 大小:2.0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物理分类汇编真题分类汇编全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3页
中考物理分类汇编真题分类汇编全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3页
中考物理分类汇编真题分类汇编全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3页
中考物理分类汇编真题分类汇编全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3页
中考物理分类汇编真题分类汇编全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物理分类汇编真题分类汇编全集.docx

《中考物理分类汇编真题分类汇编全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物理分类汇编真题分类汇编全集.docx(1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物理分类汇编真题分类汇编全集.docx

中考物理分类汇编真题分类汇编全集

中考物理分类汇编真题分类汇编全集

第一讲 声现象

(建议答题时间:

25分钟)

1.(2019凉山州)放在发声的扬声器纸盒上的小纸片会跳舞,发声的音叉会弹开乒乓球.这些有趣的现象都说明了(  )

A.声音能传播信息

B.声音能在水中传播

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D.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2019北京)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个音叉,比较音叉两次发出的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响度不同     B.音调不同

C.音色不同D.频率不同

3.(2019绵阳)物理课上,老师用力吹一根较长的塑料吸管的同时,用剪刀一小段一小段地剪短吸管,如图示.同学们听到的声音(  )

第3题图

A.音色不变

B.音调变了

C.是老师的声带振动产生的

D.后排同学听到的与前排同学听到的相同

4.(2019日照)下列有关声现象的实验中,能用来探究决定音调高低因素的是(  )

5.(教材素材改编题)为使教室内的学生免受环境噪声干扰,采取下面的哪些方法是有效、合理的(  )

A.每个学生上课时戴上防噪音耳罩

B.学生课堂上禁止说话

C.在教室周围、道路旁植树

D.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6.(2019长沙模拟)声音可传递信息、传递能量.下列声音的利用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

A.渔船上利用声呐探测鱼群

B.用电动超声波牙刷清理牙齿

C.用超声波对结石病人“排石”

D.登雪山时不许高声讲话

7.(2019广益一模)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鼓手打鼓用的力越大,鼓声的音调就越高

B.二胡演奏的优美旋律,是由弦的振动产生的

C.航天员与地面交流时的声音是通过声波传回地球的

D.“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

8.(2019达州)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波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

B.“声纹门锁”是依据声音的响度来识别的

C.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

D.人们能听见地震时产生的次声波

9.(2019长郡双语二模)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利用回声可以测地球到月球间的距离

B.人们小声说话时,声音的音调一定低

C.在市区高架桥两侧修隔音墙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声和电磁波都能传递信息,且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相等

10.(教材素材改编题)用手拨动绷紧的橡皮筋,我们听到了声音,同时观察到橡皮筋变“胖”变“虚”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听到的声音是由手拨动橡皮筋振动产生的

B.教室后面的同学先听到声音,后看到橡皮筋变“虚”了

C.橡皮筋变“胖”变“虚”了,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D.橡皮筋变“胖”变“虚”了时,听到的声音大小是因为改变了音色

11.(2019荆门)海上发生风暴时会产生次声波.次声波在空气和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比风暴移动的速度大.次声波接收处理设备就是利用这一特点提前感知、预报海上风暴,从而为渔业、航海等服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次声波不能传递信息

B.次声波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次声波在海水中比空气中传播慢

D.次声波的频率太高,人耳听不见

12.(2019青海)声音无处不在,下列关于声音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运动会上,同学们的呐喊声越大,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快

B.音乐会上,观众能够辨别美妙的琴声,是依据音调的不同

C.教室里,听到开始考试的铃声,同学们立刻开始答卷,说明铃声可以传递能量

D.中考期间,为减小噪声对同学们的影响,停止校园周边工地的施工,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13.长沙梅溪湖音乐喷泉是亚洲最长音乐喷泉.位于梅溪湖国际新城市庆岛与文化艺术中心之间的水面上,景观十分漂亮,免费开放,吸引了不少游客.以下关于音乐喷泉说法正确的是(  )

A.我们在较远处就能听见音乐声是因为音乐声的频率高于20000Hz

B.我们听见的音乐声是通过空气传播过来的

C.对于去欣赏音乐喷泉的人来说,音乐声属于噪声

D.我们听见的音乐声是喷泉喷出的水振动产生的

14.(2019陕西)物理老师自制了“探究真空是否可以传声”的简易装置如图所示,实验时将正在发声的音乐卡芯固定在拔罐器内,用抽气枪逐步抽出罐内空气.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14题图

A.音乐卡芯发出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的

B.音乐卡芯发出的声音尖锐刺耳,说明其声音响度大

C.抽气时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是由于音调变低的缘故

D.由实验可推理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15.(2019山西)位于我省永济市普救寺中的莺莺塔如图所示,它是我国现有的四大回音建筑之一.若游人在塔附近的一定位置以两石相击,便可听到“呱、呱”的回声,类似青蛙鸣叫,并且声音也变得格外响亮.关于此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15题图

A.“以两石相击”主要是空气振动发声

B.“类似青蛙鸣叫”是指音色相近

C.“变得格外响亮”是指音调变高

D.“呱、呱”的回声一定是噪声

16.(2019安顺)第十七届科博会在北京召开,中外多款智能机器人齐亮相,如幼教机器人正和小朋友比赛背唐诗,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机器人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的

B.机器人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能区分机器人和小朋友的声音主要是因为他们的音色不同

D.机器人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108m/s

17.如图所示,甲、乙分别为音叉、长笛发声的波形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第17题图

A.音叉、长笛发出的声音音色相同

B.音叉、长笛发出的声音响度相同

C.音叉、长笛发出的声音音调相同

D.音叉、长笛发出的声音都是由振动产生

18.(2019内江)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看”到自己的声音的实验.把两个纸杯底部用细棉线连接起来,固定其中一个纸杯,在纸杯口上蒙上胶膜,膜上粘一片小平面镜,拉紧棉线,将激光笔发出的光照射在平面镜上,小明对另一纸杯说话(不接触纸杯),会看到墙上反射的光点在晃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第18题图

A.小明发出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

B.该实验说明声音不能传递能量

C.两个纸杯间声音的传播主要是通过空气实现的

D.在月球上做该实验也能看到光点的晃动

第19题图

19.(2019黄冈)为了保证城市正常供水、减少水资源浪费,素有“城市血管医生”的听漏工常常在凌晨一点左右、大街上车辆稀少时,利用听音棒检查地下水管是否漏水(如图).选择在凌晨且车辆稀少时段检查是为了____________.利用听音棒可以使听到的声音更________(选填“高”或“大”)些.

 

答案

1.D

2.A 【解析】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音叉,改变了音叉的振动幅度,用力越大,振幅越大,故响度越大,A正确;频率影响音调,同一个音叉的发声频率是不变的,故音调不变,B错误;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同一物体的音色相同,故同一音叉的音色不变,C错误;同一个音叉的发声频率是不变的,D错误.故选A.

3.B 【解析】因为吸管的材料结构发生了变化,所以音色是变化的,A错误;吹吸管时发出的声音是靠吸管内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不断地剪短吸管,空气柱越短,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B正确、C错误;后排同学距离声源较远,听到的声音响度较小,D错误.故选B.

4.A 【解析】手指蘸水摩擦杯口时,杯子由于振动发声,增加杯中的水量,声音振动的频率发生改变,则声音的音调将改变且由尖锐逐渐变得沉闷,此实验可以用来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A正确;响铃时,不断抽出瓶内的空气,是探究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的实验,实验表明,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B错误;室内收音机播音时,喇叭前方烛焰摇晃,此实验表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C错误;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时,鼓面的振动幅度不同,响度不同,是探究影响声音响度的因素,D错误.故选A.

5.C

6.A 【解析】声音的利用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传递信息和传递能量.用超声波牙刷清理牙齿,对结石病人进行“排石”,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当登雪山的人高声讲话时,就会引起雪崩,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而渔船上的渔民利用声呐传递信息,准确掌握鱼群的大小和位置.故选A.

7.B

8.A 【解析】声波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A正确;“声纹门锁”是利用声音的音色来识别的,B错误;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种类、温度等有关,声音只有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C错误;次声波在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之外,D错误.故选A.

9.C

10.A

11.B 【解析】一切声波都能传递信息,A错误;一切声音都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正确;次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比空气中快,C错误;次声波的频率在人耳能听到的频率范围之外,故人耳听不见,D错误.故选B.

12.D 【解析】声音在同一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A错误;观众能够辨别美妙的琴声,依据琴不同于其他乐器的音色,B错误;学生听到铃声开始答卷,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C错误;停止校园周边工地的施工,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正确.故选D.

13.B 【解析】音乐声属于人耳能听见的声音,频率范围在20~20000Hz之间,A错误;声源与人之间是空气,即我们听见的音乐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B正确;对于欣赏音乐喷泉的人来说,该声音没有影响到他们的学习、休息和工作,所以它不是噪声,C错误;我们听到的音乐声是由音箱的振动产生的,D错误.故选B.

14.D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音乐卡芯发出的声音也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A错误;音乐卡芯发出的声音尖锐刺耳,是因为其振动频率大、音调高,B错误;抽气时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是由于声音的响度变小的缘故,C错误;实验中抽气时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可以推理出没有空气时听不到声音,即真空不能传声,D正确.故选D.

15.B 【解析】“以两石相击”产生声音是由石块的振动产生的,A错误;“类似青蛙的鸣叫”说明声音听起来像是青蛙的鸣叫,音色相近,B正确;响亮是指声音的响度大,C错误;当声音影响到别人的休息、学习和工作时才能称为噪声,D错误.故选B.

16.C

17.A 【解析】所有声音都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音色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所决定.从题图中可知,甲、乙图中的振幅、频率相同,故响度和音调相同,但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选A.

18.A 【解析】小明发出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A正确;光点在晃动是由固定纸杯中的空气振动带动胶膜振动引起的,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B错误;两个纸杯间通过棉线连接起来,棉线是固体,两个纸杯间声音的传播主要是通过固体实现的,C错误;在月球上做实验,由于真空不能传播声音,也不会引起真空的振动,所以看不到光点的晃动,D错误.故选A.

19.减少噪声的干扰 大

第二讲 光现象

(建议答题时间:

25分钟)

1.(2019长沙模拟)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光沿直线传播的是(  )

2.(2019青竹湖二模)下列现象中,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3.(2019天津)下列现象中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A.在平静的湖面可以看到“蓝天白云”

B.射击瞄准时要做到“三点一线”

C.人在月光下,地面上会出现影子

D.游泳池注水后,看上去好像变浅了

4.下列事例中,能用光的色散现象来解释的是(  )

A.彩色电视机的画面五彩缤纷

B.霓虹灯的灯光五颜六色

C.教室里的黑板“反光”

D.雨过天晴,天空出现美丽的彩虹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