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全册.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119091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51.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版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全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新版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全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新版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全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新版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全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新版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全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版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全册.docx

《新版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全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版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全册.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版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全册.docx

新版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全册

三年级科学上册始业教育课

【教学目标】

1、认识学生,了解什么是科学,选科学课代表。

2、初步了解本学期的学习任务和内容,讨论本学期的主要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

3、通过趣味小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了解本学期的学习任务和内容。

2、了解科学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

【教学准备】

“纸托水”实验器材:

集气瓶、水、纸片、烧杯、水槽

【教学过程】

1、自由谈话,了解学生:

师:

从今天开始,我们开始学习科学啦,我将和你们一起学习。

我姓舒,是你们的科学老师,在今后的四年(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我将带领你们一起学习科学知识,了解科学现象,探索科学奥秘。

师:

老师很想认识大家,你们告诉老师,老师怎样才能在最短的时间里认识你们呢?

师:

真没想到,大家想出了很多让老师认识你们的好方法。

师:

你们对科学有兴趣吗?

那么,什么是科学呢?

2、倾听讲述,了解科学:

师:

老师讲述什么是科学?

师:

你们说说跟科学相关的事。

师:

刚才大家说了许多跟科学相关的事,我们可以把这些记下来,这就是写科学日记,如果把这些事写下来,就是很好的科学小论文,到时候老师会组织大家参加全国小学生科学小论文比赛。

3、了解教材,明确任务:

师:

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要一起探索科学奥秘了。

那么,三年级科学有哪些内容呢,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

组织学生看封面:

一个孩子正在观察蜗牛,强调科学探究活动中观察、求真、记录的重要性。

旁边的四幅小图,分别代表着本册的四个单元:

植物/动物/我们周围的材料/水和空气。

让学生自由看目录和里面的内容,然后自由发表自己的想法。

4、制定制度,选课代表:

说明平时学习以4人小组为基本单位,小组长每月轮换。

推选各大组科学组长和科学课代表,明确相关责任和权利。

讲解每月科学之星评选方法(从作业、器材准备、上课、合作等方面加星)

5、做小实验,激发兴趣:

师:

刚才大家学习的非常认真,这让老师非常高兴,为此我想跟大家一起做一个小实验,实验的名称是:

“纸托水”

出示实验器材(集气瓶、水、纸片、烧杯、水槽),问学生能不能做到,并可以让学生进行尝试。

教师进行演示:

先把集气瓶装满水,将纸片小心地放在瓶口上,然后将集气瓶倒过来,水流不出来。

基本原理:

空气有压力。

是空气的压力托住了纸片,纸片托住了瓶中的水。

小结:

在我们这册科学教材中,也有许多这样的活动和实验,需要我们细心观察、思考才能发现其中的奥秘。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1.我看到了什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直接参与科学活动,知道看、听、摸、问、量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2、在经历观察活动过程中,初步学会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表达、讨论、记录等学习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进行科学观察、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亲历观察活动。

【教学难点】能够学会记录和学会讨论。

【教学准备】科学记录本

【教学过程】

一、看看课文插图。

1、引领学生看科学课本第2页中大树的图片。

问:

从图片上看大树,你看到了什么?

2、学生交流,师板书。

二、想想曾经所见。

1、组织讨论:

在一棵真正的大树前,你曾经看到过一些什么?

2、学生交流,师板书。

3、比较:

与刚才看图片得到的信息相比,内容丰富了,为什么?

引导学生明白图片所提供的信息是很有限的,如果要获得更丰富的信息,必须选择真实的事物作为观察的对象。

三、再看真的大树。

1、如果现在再去看一看真的大树,是不是能够看到更多的内容呢?

2、比较:

现在再去看一看大树,与刚才我们回忆曾经看过的大树,又有什么区别呢?

3、小结:

带着目的去看一棵真正的大树,会比随意地看看的内容要多。

带着目的去看真实的事物,才是科学课中进行的观察。

四、实地观察大树。

1、讨论:

如果现在来到一棵大树下,你们想观察什么?

2、讨论:

怎样做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

你打算用哪些方法来观察?

3、小组为单位,实地进行观察,并记录(科学记录本)。

4、小结:

交流实验记录。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2.校园的树木

【教学目标】

1、知道大树的特征可以用树的高矮、树冠的形状、树干的粗细、树皮的样子和树叶的样子等来描述。

2、能够用自己可以表达清楚的方式描述所观察的大树,学会与同伴交流;会拓印树皮;会写树的观察记录。

3、进一步激发学生观察研究树木的兴趣,培养小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能够用自己的方式记录、描述一棵大树。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有条理、有系统的描述。

【教学准备】

用于拓印树皮图案的白纸若干。

【教学过程】

一、描述观察所见。

1、上节课,我们观察了一棵真正的大树。

你们能不能告诉我,你们观察到的那棵大树是什么样子的?

2、描述建议:

要用你们认为最能够说清楚的方法来描述。

通过你们的描述,要尽可能地使大家想象出你们的那棵大树的模样来。

描述要先从树的整体方面进行(树的高矮、树冠的模样、树干的粗细),再介绍局部(树叶、树皮、果实种子等)。

3、学生自由描述后,集体交流。

二、再观察描述大树的活动。

1、阅读课本第7页的树的观察记录。

2、大树的观察记录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记录课本第6页?

3、介绍拓印书皮图案的方法,课本第6页。

三、实地观察大树。

1、收集素材、完成观察记录。

2、交流观察记录。

对典型观察记录进行展示。

四、小结思考。

1、我们观察了很多棵大树,这些树的生长需要什么样的条件?

2、不同的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3.大树和小草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小草与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2、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植株的高矮、茎的粗细和质地。

3、大树和小草都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过程与方法:

用简图画出小草的主要形态特征,能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到小草和大树一样,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体,具有爱护小草、不践踏小草的意识;关注像小草这样的小生命。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亲历观察小草活动;比较大树和小草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学难点】能够学会观察、学会记录和学会讨论。

【教学准备】为每小组准备:

几种常见的小草,最好有黄花酢浆草(三叶草)和狗尾草;一条树枝(樟树枝)和这种树的果实、叶片。

【教学过程】

一、认识一些周围常见的小草。

1、师:

小朋友,你们认识哪些小草?

说说你们认识的小草。

2、学生交流,师板书。

3、比较不同的草,找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

二、比较大树与小草的相同和不同。

1、组织讨论:

使学生认识木质茎、草质茎。

2、学生交流,师板书。

3、比较:

茎的比较、果实的比较、叶的比较。

三、利用韦恩图整理比较的结果,揭示大树和小草的共同特点,指向生命体的特征。

1、师:

讲述维恩图的作用。

维恩图是一种选择、分类和比较信息的非常有用的工具,可以帮助你们记录观察的结果,两个图可以呈现不同的信息。

比如:

只属于大树的特点和只属于小草的特点,应分别记在一个圆里,而它们的共同特点则应记入两个圆的交叉部分。

2、比较:

大树和小草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学生填P9页维恩图。

大树的特点:

长在土壤里,需要阳光、水分,植株高大,茎粗,很硬,有根、茎、叶,有的会开花结果、有种子,多年生寿命长,是木本植物。

小草的特点:

长在土壤里,需要阳光、水分,植株矮小,茎细,较软,有根、茎、叶,有的会开花结果、有种子,寿命短,是草本植物。

相同的特点:

长在土壤里,需要阳光、水分,有根、茎、叶,有的会开花结果、有种子。

3、师:

指导学生填P9页的维恩图。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4.观察水生植物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2、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过程与方法:

1、用简图画出水生植物的主要形态特征,能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

2、在观察中提出问题,探究水葫芦浮在水面的秘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研究水生植物的兴趣,体会到水生植物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个体。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亲历观察水上水生植物活动;比较水葫芦和狗尾草的相同和不同

【教学难点】能够学会观察、学会记录和学会讨论。

比较水葫芦和狗尾草的相同和不同

【教学准备】为每个小组准备:

几种常见的水生植物,其中最好有水葫芦和金鱼藻;一个水槽,一张记录纸。

【教学过程】

1、认识常见的水生植物

(1)、师:

你认识哪些水生植物?

(了解学生认识水生植物情况)

(2)、师:

指导学生认识水生植物:

认识水葫芦和金鱼藻。

2、观察水葫芦和金鱼藻,探究水葫芦浮在水面的秘密

(1)、师:

把装有水葫芦和金鱼藻的塑料袋发给学生,要求学生轻轻拿出这两种植物,放入水槽中,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样子,

(2)、生:

画图。

(3)、交流:

水葫芦为什么会浮在水面上?

3、探究水葫芦能浮在水面上的秘密;

(1)、生:

(猜测)水葫芦里面的结构

(2)、生:

(观察)用小刀剖开水葫芦叶柄观察里面的结构。

(学生用小刀时,教师要提示学生:

一定要注意安全)

(3)、生:

(交流)水葫芦里面有什么?

(里面有气囊,充满空气)所以,水葫芦会浮在水面上

4、总结水生植物的共同特点、水葫芦和狗尾草的相同和不同

(1)、师:

水葫芦和金鱼藻有什么相同之处?

它们的生长需要什么条件?

水葫芦和金鱼藻的相同点有:

生长在水中,有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有根、茎、叶;会繁殖后代,会死亡;生长条件需要水、阳光、空气等。

(2)、生:

(讨论)讨论水葫芦和狗尾草的不同和相同。

水葫芦的特点:

生长在水中,叶柄膨大有气囊,能浮在水面上;有根、茎、叶;会繁殖后代,会死亡;生长条件需要水、阳光、空气等。

狗尾草的特点:

长在土壤里,需要阳光、水分,植株矮小,茎细,较软;有根、茎、叶,会开花结果;有种子,寿命短,是草本植物。

水葫芦和狗尾草的相同点:

生长条件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有根、茎、叶,都会繁殖后代;寿命都短,都是草本植物。

(3)、生:

填写维恩图。

作业:

预习第5课:

植物的叶;准备各种各样的植物的叶。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5.植物的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树的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特征。

2、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3、叶也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过程与方法:

统计捡到的树叶的数量和树叶的种数;根据一定的判断依据,划分出同一种树叶和不同种的树叶。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学生研究树叶的兴趣,培养爱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态度和意识。

【教学重点】在观察比较许多叶的过程中,让学生发现:

大部分的叶有叶柄和叶片两部分。

知道树叶是有生命的,也有生长和衰老的完整过程。

【教学难点】是否是同一种树叶的判断。

【教学准备】:

学生自己准备:

捡一些落叶。

为每小组准备:

同一种植物的新鲜叶和落叶。

教师准备:

一条有大小不同叶片生长的树枝。

【教学过程】

1、观看课文树叶插图,感受秋天的美丽。

(1)、师:

大家观看课文P12上的插图。

(2)、生:

观看后说说自己的感受。

2、观察比较和统计树叶的活动。

(1)、师:

上节课,老师要你们捡树叶,你们捡到了几片树叶?

这里面有几种树叶?

你们小组共有几种树叶?

引导学生进行个人的和小组的统计与分类。

(2)、生:

进行统计和分类。

(3)、交流:

各个小组汇报自己小组的统计和分类情况。

(4)、师:

统计有几片树叶的活动会比较顺利。

要知道:

有几种树叶就有难度了。

你们是根据什么理由对它进行分类的?

(5)、师:

这么多树叶,从结构上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3、观察叶的生命特征

(1)、师:

请大家比较一下:

新鲜的树叶和你捡到的落下的树叶,有什么不同?

(2)、生:

比较后交流自己的看法。

(3)、师:

长在树上的新鲜的树叶与落叶最大的不同表现在哪里?

(新鲜的树叶是活的,落下的树叶是死的。

让学生体会的叶的生命特征。

(4)、师:

观察一条树枝上的叶,你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观察去发现:

有几种不同生长阶段的树叶,用词语来描述树叶的生长阶段。

如叶芽、小叶片、嫩叶、成熟的叶、老叶、将枯的叶等。

从几张叶的不同生长阶段去推测一片叶的生长过程,使学生明白叶的生命特征。

4、课堂总结:

叶也是有生命的,它从叶芽长成小小的嫩叶,又慢慢地长大,变老。

许多植物的叶从春天长出来,到秋天枯黄死去,完成了叶的一生。

有些树木虽然秋天不落叶,但它们的叶同样也有生长和衰老的完整过程。

作业:

预习第6课:

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板书设计:

6.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植物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有些变化比较明显,有些变化不太明显。

2、植物的变化表现在各个方面,主要表现在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方面。

3、植物的变化是生命体的特征之一。

过程与方法:

1、能用测量的方法比较叶的大小,能用数据记录植物的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够关注周围植物的变化,坚持记录完成一棵植物的变化记录表。

【教学重点】观察记录描述植物的变化。

【教学难点】坚持记录完成一棵植物的变化记录表。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

一把尺子,4张不同大小的叶片,记录表。

教师准备:

一些树木四季变化的图片,带花苞的菊花,狗尾草。

【教学过程】

一、怎样观察植物的变化

1、师:

我们知道,春暖花开的季节,许多植物很快地进入生长期,发芽、长大、开花结果。

秋天里,从开学到现在,好几个星期过去了,校园里的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2、生:

讨论:

我们可以观察植物的哪些变化?

3、师:

我们怎样观察?

(1)量量:

树干是否变粗了。

(2)看看:

菊花的花苞长得怎么样了。

(3)数数:

每天有多少落叶落下。

(4)瞧瞧:

狗尾草会不会枯死。

(5)找找:

树叶的变化。

二、观察树叶的生长变化

1、师:

用直尺量一条树枝上的最大叶子、最小叶子和中间大小的叶子的长度或宽度,并做好记录。

2、生:

量树叶的长和宽并记录。

3、师:

感觉一下,这条树枝上大小不同树叶的软硬情况,谈谈自己的感受。

4、师:

从一棵树的树叶大小不同、软硬不同中,我们知道了什么?

(我们知道了:

树叶在不断地生长变化着)

5、师:

从一片树叶的颜色变化过程中,我们又知道了什么?

(我们知道了:

树叶会衰老直至死亡)

6、师:

从树叶的大小变化、软硬不同、颜色变化的过程中,我们知道了什么?

(我们知道了:

树叶都有一个生长过程就是生长、成熟、衰老、死亡的过程)

三、实地观察记录植物的茎、叶

1、师:

分小组到校园内进行观察,记录下第一手资料。

(活动时间约15分钟)

2、生:

(交流)汇报观察数据,思考这些数据能说明什么问题?

落叶的数量说明什么问题?

一条树枝上有大小不同的树叶,说明什么问题?

如果以后测量得到的数据变化很大,说明什么?

如果变化不大,又怎样理解?

四、记录一种植物的变化情况

1、师:

我们还可以同时观察田野、路边和家里的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就这样一直观察你所选择的那棵树或草,观察它们在秋冬季的变化,一个月观察一次,把观察的结果记录在〈我------------的变化记录表〉中,你能做到吗?

我的____________变化记录表

树干树冠叶子其他

月日

月日

月日

月日

2、师:

这样坚持下去,我们还可以知道大树或小草一年四季中的变化。

作业:

预习第7课:

植物的共同特点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7.植物的共同特点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2、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

3、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种植物都有一定的寿命。

4、植物的共同特征是:

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都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过程与方法:

运用比较的方法获得有关共同特征的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植物寿命的认识,懂得生命的可贵,也体会生死的自然规律。

【教学重点】了解植物的一些共同特点。

【教学难点】通过阅读资料来总结植物的一些特征。

【教学准备】

教师:

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的图片,植物一生的图片;

学生:

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的比较记录纸。

【教学过程】

一、比较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找出他们的共同特点。

1、师:

我们的周围生长着许多植物,我们已经认识了大树、狗尾草、水葫芦和金鱼藻。

你们还知道哪些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2、生:

回忆记录:

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记录在P17页书上的记录单里。

3、师:

植物需要什么才能正常生长呢?

请交流。

请补充阅读P21的“植物需要阳光”。

4、生:

学生思考后,交流、填空。

阅读P21页的“植物需要阳光”。

陆生植物的生长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生植物的生长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师:

你能用维恩图记录下它们生存需要的共同点吗?

6、生:

画维恩图,师检查。

二、了解植物的一生

1、师:

植物的一生经历了哪些变化呢?

2、师:

先来了解向日葵的一生。

(1)师:

请看课文P17页插图:

向日葵的一生,你们能找出向日葵一生的几个典型生长阶段吗?

(2)生:

看图观察、思考、汇报。

(3)师:

种子、发芽、幼苗、开花、结果。

这是向日葵一生的典型生长阶段。

3、师:

再来了解一棵大树的一生。

(1)师:

看课文P18页图:

一棵大树的一生

(2)生:

看图后说出自己的意见。

4、师:

你们能找出向日葵一生和大树一生的相同和不同吗?

5、生:

向日葵和大树,主要不同是寿命的长短不同。

6、师:

请大家看资料库:

课文P19页:

“植物的寿命有长有短”。

7、师:

看完后,你们有什么体会?

8、生:

汇报。

9、师:

(学生汇报后)是呀,无论是百年老树,还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它们都会死亡,这是自然规律,也是生命的特征。

10、生:

(交流)从这些植物的一生中,我们明白了什么?

(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种植物都有一定的寿命。

三、植物有哪些共同特点

1、师:

请大家思考:

在我们对植物进行了这些观察和研究之后,我们能够说出植物的哪些共同特点?

我们是怎么知道的?

2、生:

(整理)翻看前几课的唯恩图记录,比较各共同点,然后整理记录于纸上。

植物的共同特点

3、生:

(交流)我们认为,植物都生长在一定的环境中,都需要水分、阳光、空气等;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都有相同的基本结构特征:

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4、师:

(总结)植物作为生命体有许多重要特征,有共同的生长需要量,有生长发育、繁殖、衰老、死亡等特征,还有适应环境(水葫芦)的结构特征等。

作业:

1、阅读P19页资料库里4篇文章,了解植物的有关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2、预习第2单元:

动物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二单元:

动物2008-02-0322:

04:

55|分类:

科学天地|标签:

|字号大

小订阅

1.寻访小动物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动物具有多样性。

2、动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

3、不同的环境中生长着不同的动物。

过程与方法:

1、回忆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识。

2、提出寻访中可能碰到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亲近和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的态度,形成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1、鼓励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去寻访、亲近、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

2、指导学生在动脑筋、想办法的基础上尝试调查、观察,获得更多的生活在附近环境中的小动物的信息。

2、在观察的过程中,感受动物的多样性,感受动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小动物在哪里活动?

我们怎样观察它们的活动?

在观察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在校园里(或附近)寻找一块可供学生进行寻访调查活动的场地;像一个三年级学生那样寻访调查一下、估计一下学生能发现哪些小动物,他们在活动中会碰到哪些问题,思考一下怎样帮助他们解决这些问题。

2.划定一个较小的范围,如一棵树、一个小花坛、一平方米草地,甚至是一个栽有植物的花盆,仔细观察这个范围里的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做成卡片备用。

3.设计几种不同样式的简单的调查记录,必要时供学生参考。

4.考虑一下学生在校园内外和他们的生活环境中开展寻访调查活动时可能产生的安全问题,准备好教学对策。

【教学过程】

一、讨论:

秋天里有哪些小动物

1、师:

什么是小动物?

(1)教师可以先做个游戏性的测试:

一听到“动物”这个词,我们的脑海里立即浮现出来的是什么动物?

如果说“大动物”,我们想起的是哪些动物?

(大象、老虎、狮子、豹子等)

如果说“小动物”,我们想起的是哪些动物?

(蝗虫、蝴蝶、鸟、蚯蚓、蟋蟀、蚂蚁等)

(2)通常我们是用例举法来区分大动物和小动物的。

2、师:

秋天里附近能观察到哪些小动物?

(1)秋天里,我们能在附近观察到哪些小动物?

(蜗牛、蚂蚁、瓢虫等)

(2)估计一下或者猜一猜,在那棵大家都熟悉的校园里的树上(或者花坛、草地等),能观察到哪些小动物?

猜猜会有多少种小动物?

(3)附近还有哪些能找到栖息和活动着好些小动物的地方?

如果进行一次寻访调查小动物的活动,我们应该留意哪些地方呢?

二、调查:

周围的小动物

1、师:

寻访活动的准备——观察和调查的方法

寻访活动的任务设置和寻访活动计划的讨论。

主要任务:

了解这个季节里,我们能在附近观察到哪些小动物。

其他任务:

各小组和个人自己设置。

计划:

关于寻访活动的时间、地点的安排和小组内部的分工,调查记录的选择或设计等。

2、生:

讨论观察调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问题解决方法。

(1)、不知道名称的小动物的记录问题。

(2)、一些难于接近的小动物的观察问题。

(3)、其他问题,例如:

雌蟋蟀和雄蟋蟀,应记录为一种还是两种小动物……

三、观察中要注意的事项。

1、师:

寻访活动的注意事项:

(1)寻访活动中的安全问题:

哪些场所隐藏着危险?

哪些活动可能出安全事故?

哪些小动物有可能造成对人的伤害?

从安全考虑,我们的寻访活动需注意哪些事项,做哪些规定?

(2)关注和爱护小动物:

假如我是只小蚂蚁……;我们的动物朋友,我们的动物邻居;我们所观察的是一个生命体。

和我们人一样,所有的生命体只有一个生命。

(3)保护观察调查地的环境:

从学做一个合格的观察者开始。

四、学生观察活动。

到校园里寻访小动物: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察记录校园里的小动物。

教师可以以学生的记录表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

作业:

回家整理好自己寻访小动物的观察记录。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2.蜗牛

(一)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蜗牛的特点体现在它的运动、身体构造等多方面。

2、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缩进壳内来躲避危险等。

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腹足做细波浪状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黏液痕迹。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和体验从整体观察到局部观察的过程,并学习使用放大镜做更细致的观察。

2、用简图画出蜗牛的外形。

3、按照教科书介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