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考纲知识点.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117940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1.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考纲知识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考纲知识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考纲知识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考纲知识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考纲知识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考纲知识点.docx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考纲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考纲知识点.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考纲知识点.docx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考纲知识点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考纲知识点

一)、大运河的开凿(七年级下册课本P3-4)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将杜之转输,其为利耶博哉!

隋朝隋炀帝时开凿的大运河是隋朝对后世最重要的贡献。

1、目的:

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2、开凿时间:

605-610年。

3、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开凿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两千多公里。

(沿途经过江苏的扬州、常州、无锡、苏州)

4、作用:

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

5、地位:

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评价大运河的开凿:

大运河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

同时运河的通航也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的发展。

但隋炀帝滥用民力,也造成百姓的困苦。

总的看来,大运河的开凿,是隋对中国历史的重大贡献。

二)、“贞观之治”(七年级下册课本P7)“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有所发展,国力逐渐强盛,因为唐太宗的年号为贞观,故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是:

①政治上,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善于用人和纳谏,沿用和发展隋朝的三省六部制;

②文化上,发展科举,重视教育;

③经济上,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房玄龄、杜如晦、魏征)

三)、“开元盛世”(七年级下册课本P10)

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比较稳定,经济繁荣发展,唐朝进入全盛时期,中国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唐玄宗这一时期的年号叫开元,史称“开元盛世”

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是:

唐玄宗统治前期①任用贤能

②整顿吏治

③重视农业生产

④统一安定的社会环境及劳动人民的安居乐业

四)、科举制:

隋创立,唐完善。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足影响尽白头。

”“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

1、含义:

科举制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的标准。

2、诞生:

(七年级下册课本下P15)

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

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

3、完善:

(七年级下册课本P16)

唐朝科举中常设的主要科目有明经和进士。

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

唐太宗扩充国学规模;武则天首创殿试和武举;唐玄宗时将诗赋作为考试内容。

4、发展:

明清的科举制改为考八股文,在很大程度上演变成为朝廷钳制人们思想的工具。

八股取士完全脱离现实生活,无法培养人的实际能力,使科举考试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和才智。

5、结束:

清朝末年。

1905年张之洞奏请停止科举考试,清政府拟定《奏定学堂章程》。

6、作用:

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

科举制也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因为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五)、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

(七年级下册课本P21)

吐蕃是今天藏族的祖先。

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的赞普—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强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六、以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实为例,说明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1、遣唐使:

(七年级下册课本P27)就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他们全方位学习中国,使唐文化对日本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其中著名的有晁衡(日本名字叫阿倍仲麻吕)。

2、鉴真东渡:

(七年级下册课本P28)唐玄宗时,鉴真第六次东渡日本成功。

对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3、玄奘西行:

(七年级下册课本P29)唐太宗时,玄奘西去天竺取经,回国后整理成书《大唐西域记》。

这部书,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七)、雕版印刷术:

(七年级下册课本P32)

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印刷品是唐朝印制的《金刚经》

八)、艺术宝库莫高窟:

(七年级下册课本P38)

甘肃敦煌莫高窟(又称千佛洞)大部分是隋唐是开凿的是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

保存有大量精美的壁画和彩色塑像,如飞天、仙女等。

九)、交子:

(七年级下册课本P53-54)

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十、铁木真统一蒙古:

(七年级下册课本P61)

1206年,铁木真完成蒙古统一,建立蒙古国,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从此,蒙古草原结束了长期混战的局面。

十一、行省制度(七年级下册课本P63)

1、目的:

对全国实行有效统治

2、内容:

①中央设“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的行政机构;

②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

③设立“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和台湾(当时称琉球);

④设立“宣政院”管理佛教和藏族地区的政务。

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行政区域。

3、作用:

①是秦朝郡县制的重大发展;

②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③为后来明清所沿用。

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

十二)、活字印刷术:

(七年级下册课本P67)

北宋的毕升发明的陶活字,进行排版印刷。

既经济又省时,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后陆续传到世界各地。

15世纪欧洲才有,比我国晚约400年。

十三、指南针:

(七年级下册课本P68)

1、战国时期,叫“司南”,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

2、北宋时,制成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事业。

3、南宋时,广泛用于航海,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4、作用:

为后来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

十四)、火药:

(七年级下册课本P68-69)

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

唐朝中期已有配方,唐朝末年开始用于军事;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

13、14世纪,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阿拉伯和欧洲。

十五)、《清明上河图》:

(七年级下册课本P74)

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华。

十六)、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七年级下册课本P71)

北宋的司马光,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

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

这部书按年代顺序,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

十七、八股取士:

(七年级下册课本P80)“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

1、目的:

为了选拔听命于皇帝的官吏

2、考试范围:

四书五经

3、形式:

八股

4、后果:

只顾读书,不求实际学问。

考中做官后,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

束缚了人们的思想,扼杀了人们的聪明才智。

十八)、明朝郑和下西洋:

(七年级下册课本P86)“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彼狂澜……”

1、目的:

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明成祖)

2、时间:

1405-1433年

3、经过:

1405年,郑和第一次出使西洋,率庞大船队从刘家港出发。

到1433年,郑和前后航海七次,经历了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4、历史意义:

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它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

十九)、戚继光抗倭: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

(七年级下册课本P87)

明朝戚继光率戚家军取得台州九战九捷,肃清了倭寇(日本)的骚扰。

被称为“民族英雄”。

二十)、军机处的设立:

(七年级下册课本P91)

1、目的:

加强君主专制

2、时间:

雍正帝设立军机处。

3、作用:

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二十一)、郑成功收复台湾及台湾府设立(七年级下册课本P94-95)“开辟荆榛逐荷夷”

1、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中收复台湾,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

2、1684年,清政府在台湾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内地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

二十二)、达赖、班禅册封制度驻藏大臣的设置(七年级下册课本P99-100)“国家百余年升平累洽,中外一家。

”——《须弥福寿之庙碑记》

1、顺治帝时册封“达赖喇嘛”;康熙帝时册封“班禅额尔德尼”。

2、1727年,清朝设立驻藏大臣,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二十三)、伊犁将军的设置:

(七年级下册课本P101)

乾隆帝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兄弟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说明新疆等地区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二十四)、土尔扈特部回归:

(七年级下册课本P101)

1、原因:

受到沙俄的控制和压迫

2、时间:

1771年(乾隆帝)

3、首领:

渥巴锡

4、意义:

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篇章。

渥巴锡成为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二十五)、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七年级下册课本P107)

1、出现时间:

出现在明朝中后期;

2、萌芽地区:

在苏州、松江等江南和东南沿海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

3、典型表现:

“机户(手工工场主)出资,机工(雇佣劳动者)出力”,机户就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是早期的工人,他们是雇佣与被雇佣关系。

4、影响:

标志我国封建社会开始走向衰落。

二十六)、清“闭关锁国”政策(七年级下册课本P108)

1、原因:

1、清朝政府对内坚持“重本抑末”的传统政策,压制、打击工商业,束缚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2、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稳定,清政府认为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

3、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主权受到外国侵犯,又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危及自己的统治。

清朝实施了闭关政策。

2、主要表现:

在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实行禁海政策,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特许由“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

3、影响:

1、清朝实施闭关政策对西方的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

2、清政府闭关锁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式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3、它限制了我国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阻碍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4、启示:

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之路。

评论|给力4不给力0

2011-04-2520:

11kisme|一级

一、大运河的开凿(七下P3-4)“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将杜之转输,其为利耶博哉!

隋朝隋炀帝时开凿的大运河是隋朝对后世最重要的贡献。

1、目的:

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2、开凿时间:

605-610年。

3、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开凿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两千多公里。

(沿途经过江苏的扬州、常州、无锡、苏州)

4、作用:

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

5、地位:

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评价大运河的开凿:

大运河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

同时运河的通航也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的发展。

但隋炀帝滥用民力,也造成百姓的困苦。

总的看来,大运河的开凿,是隋对中国历史的重大贡献。

二、“贞观之治”(七下P7)“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有所发展,国力逐渐强盛,因为唐太宗的年号为贞观,故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是:

①政治上,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善于用人和纳谏,沿用和发展隋朝的三省六部制;②文化上,发展科举,重视教育;③经济上,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房玄龄、杜如晦、魏征)

三、“开元盛世”(七下P10)

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比较稳定,经济繁荣发展,唐朝进入全盛时期,中国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唐玄宗这一时期的年号叫开元,史称“开元盛世”

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是:

唐玄宗统治前期①任用贤能②整顿吏治③重视农业生产④统一安定的社会环境及劳动人民的安居乐业

四、科举制:

隋创立,唐完善。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足影响尽白头。

”“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

1、含义:

科举制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的标准。

2、诞生:

(七下P15)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

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

3、完善:

(七下P16)唐朝科举中常设的主要科目有明经和进士。

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

唐太宗扩充国学规模;武则天首创殿试和武举;唐玄宗时将诗赋作为考试内容。

4、发展:

明清的科举制改为考八股文,在很大程度上演变成为朝廷钳制人们思想的工具。

八股取士完全脱离现实生活,无法培养人的实际能力,使科举考试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和才智。

5、结束:

清朝末年。

1905年张之洞奏请停止科举考试,清政府拟定《奏定学堂章程》。

6、作用:

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

科举制也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因为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五、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

(七下P21)

吐蕃是今天藏族的祖先。

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的赞普—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强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六、以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实为例,说明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1、遣唐使:

(七下P27)就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他们全方位学习中国,使唐文化对日本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其中著名的有晁衡(日本名字叫阿倍仲麻吕)。

2、鉴真东渡:

(七下P28)唐玄宗时,鉴真第六次东渡日本成功。

对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3、玄奘西行:

(七下P29)唐太宗时,玄奘西去天竺取经,回国后整理成书《大唐西域记》。

这部书,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七、雕版印刷术:

(七下P32)

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印刷品是唐朝印制的《金刚经》

八、艺术宝库莫高窟:

(七下P38)

甘肃敦煌莫高窟(又称千佛洞)大部分是隋唐是开凿的是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

保存有大量精美的壁画和彩色塑像,如飞天、仙女等。

九、交子:

(七下P53-54)

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十、铁木真统一蒙古:

(七下P61)

1206年,铁木真完成蒙古统一,建立蒙古国,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从此,蒙古草原结束了长期混战的局面。

十一、行省制度(七下P63)

1、目的:

对全国实行有效统治

2、内容:

①中央设“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的行政机构;②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③设立“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和台湾(当时称琉球);

④设立“宣政院”管理佛教和藏族地区的政务。

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行政区域。

3、作用:

①是秦朝郡县制的重大发展;

②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③为后来明清所沿用。

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

十二、活字印刷术:

(七下P67)

北宋的毕升发明的陶活字,进行排版印刷。

既经济又省时,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后陆续传到世界各地。

15世纪欧洲才有,比我国晚约400年。

十三、指南针:

(七下P68)

1、战国时期,叫“司南”,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

2、北宋时,制成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事业。

3、南宋时,广泛用于航海,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4、作用:

为后来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

十四、火药:

(七下P68-69)

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

唐朝中期已有配方,唐朝末年开始用于军事;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

13、14世纪,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阿拉伯和欧洲。

十五、《清明上河图》:

(七下P74)

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华。

十六、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七下P71)

北宋的司马光,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

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

这部书按年代顺序,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

十七、八股取士:

(七下P80)“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

1、目的:

为了选拔听命于皇帝的官吏

2、考试范围:

四书五经3、形式:

八股

4、后果:

只顾读书,不求实际学问。

考中做官后,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

束缚了人们的思想,扼杀了人们的聪明才智。

十八、明朝郑和下西洋:

(七下P86)“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彼狂澜……”

1、目的:

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明成祖)

2、时间:

1405-1433年

3、经过:

1405年,郑和第一次出使西洋,率庞大船队从刘家港出发。

到1433年,郑和前后航海七次,经历了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4、历史意义:

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它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

十九、戚继光抗倭: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

(七下P87)

明朝戚继光率戚家军取得台州九战九捷,肃清了倭寇(日本)的骚扰。

被称为“民族英雄”。

二十、军机处的设立:

(七下P91)

1、目的:

加强君主专制

2、时间:

雍正帝设立军机处。

3、作用:

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二十一、郑成功收复台湾及台湾府设立(七下P94-95)“开辟荆榛逐荷夷”

1、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中收复台湾,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

2、1684年,清政府在台湾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内地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

二十二、达赖、班禅册封制度驻藏大臣的设置(七下P99-100)“国家百余年升平累洽,中外一家。

”——《须弥福寿之庙碑记》

1、顺治帝时册封“达赖喇嘛”;康熙帝时册封“班禅额尔德尼”。

2、1727年,清朝设立驻藏大臣,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二十三、伊犁将军的设置:

(七下P101)

乾隆帝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兄弟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说明新疆等地区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二十四、土尔扈特部回归:

(七下P101)

1、原因:

受到沙俄的控制和压迫

2、时间:

1771年(乾隆帝)3、首领:

渥巴锡

4、意义:

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篇章。

渥巴锡成为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二十五、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七下P107)

1、出现时间:

出现在明朝中后期;

2、萌芽地区:

在苏州、松江等江南和东南沿海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

3、典型表现:

“机户(手工工场主)出资,机工(雇佣劳动者)出力”,机户就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是早期的工人,他们是雇佣与被雇佣关系。

4、影响:

标志我国封建社会开始走向衰落。

二十六、清“闭关锁国”政策(七下P108)

1、原因:

1、清朝政府对内坚持“重本抑末”的传统政策,压制、打击工商业,束缚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2、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稳定,清政府认为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

3、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主权受到外国侵犯,又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危及自己的统治。

清朝实施了闭关政策。

2、主要表现:

在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实行禁海政策,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特许由“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

3、影响:

1、清朝实施闭关政策对西方的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

2、清政府闭关锁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式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3、它限制了我国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阻碍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4、启示:

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之路。

 

初二历史复习提纲

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

19世纪上半期,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原因:

为了扭转贸易逆差.

2.1839年,林则徐被道光帝派往广州进行禁烟,进行暗访密查,缉拿烟贩,收缴鸦片.6月在虎门海滩销毁鸦片,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成为民族英雄,这次活动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3.1840-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4.1856-1860年,英法联军为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占领北京后,火烧圆明园.

5.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结合第8页表格和第9页图掌握)

6.1851-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1853年占领南京改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为推翻清朝统治,派军队北伐和西征.

7.左宗棠作为钦差大臣,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收复了新疆.为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8.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失败后,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地化程度.

9.1900年春,义和团运动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10.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八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学生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1.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开办了一些民用工业,如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从70-80年代筹建了南海,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1862年创办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

12.评价洋务运动(第30页内容,重点掌握)

13.1895年春,康有为领导的"公车上书"揭开了变法维新的序幕.

14.1898年6月到9月,光绪帝发布了一系列变法令,内容(P33):

要求从政治,经济,军事,教育,思想五个方面掌握.

15.1894年,孙中山组织了革命团体兴中会.1905年,他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中国同盟会,孙中山当总理,通过了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改革土地制度的革命纲领,它的成立,大大推动了全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创办的机关刊物《民报》,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16.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