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访与写作.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11767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闻采访与写作.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新闻采访与写作.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新闻采访与写作.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新闻采访与写作.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新闻采访与写作.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闻采访与写作.docx

《新闻采访与写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闻采访与写作.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闻采访与写作.docx

新闻采访与写作

新闻采访与写作(讲课稿)

                                        小溪/文

 

讲课现场设计:

 

1、把200多名营员分成A、B、C、D,4个小组,进行课堂PK。

每个小组推选2名小组长做统计员,两个小组之间相互统计监督。

小组成员每回答一次问题,统计一次,(以提问先举手的同学为原则)最后按统计的数量,发白小葱粘贴作为奖励。

  锻炼小组的团结协作能力。

PK结果,看哪个小组累计回答的问题最多,为获胜方。

冠军队的组长最后发言,讲述互动或者听课心得。

 

 

   2、模拟采访,小记者相互采访,5分钟内采访身边的同学。

每个小组推选名2名同学发言,口述采访内容,每位同学限时2分钟。

(以介绍采访对象为主)。

 

     此环节用时是20分钟左右,锻炼小记者的语言表达能力

 

 

 

    亲爱的小记者和准小记者们,大家下午好!

很高兴和你们相聚在美丽的山青世界,今天小溪姐姐浅谈一下《新闻采访与写作》,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讲课之前,先说明一下,上课的安排——PK的方式)

鼓励一下:

随堂会有很多问题,只要大家的思维跟上讲课的节奏,每个人都可以回答问题,只要举手回答,无论回答正确与否,你的名字都会被小组长记下来,为你的小组争光。

 

 

●首先我们先了解两个概念和一个关系

 

1、第一个概念是——什么是采访

 

提到采访,同学们会想到什么                                提问①

 

关键词:

记者(身份)  提问(采访)  照相机(设备)……                          

 

 

概念    记者为取得新闻材料而进行的观察、调查、访问、记录、摄影、录音、录像等活动。

是一种媒体信息的采集和收集方式,通常通过记者和被获取信息的对象面对面交流。

 

    用眼睛观察  用嘴巴问   用耳朵听  用笔记录  借助音像设备

 

2、第二个概念是——什么是新闻报道(写作)

新闻报道,就是对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的报道。

(用文字或者声音、影像纪录资讯、表达意向)

真实的    新鲜的   有价值的

  

3、采访与写作的关系

 

   此处的写作不同于语文课堂上的习作,它是指新闻写作。

 

    

(1)、只有采访没有报道,新闻活动就没有意义。

    

(2)、只有报道没有采访就是杜撰。

   (3)、十份的新闻,七份靠采访,三份靠写作。

新闻采写,有句行话叫“成在写作,功在采访”。

即采访是第一位的,写作是第二位的,。

采访是写作的基础。

记者就好比是工厂的采购员,要到社会上去“采购”大量优质的“原材料”——新闻素材,经过“加工”——写作,才能制造出“产品——新闻稿。

 

可见,采访的重要性。

所以说:

想当好一名小记者,首先就要学会采访,然后写出真实的新闻报道。

 

●采访前的准备和采访过程中应注意的细节

 

1、采访前要精心准备:

 

(1)    明确报道思想

正如我们学习语文课,每篇课文都有明确的中心思想一样,每篇新闻报道也都有自己的“中心思想”,新闻学里就称为“报道思想”。

简单说,“报道思想”就是新闻报道的目的。

在采访之前,先明确一下,自己采访的目的是什么反映一个什么样的新闻事实。

比如,我们要写一篇“四好少年”的新闻,首先确立的报道思想。

采访“四好少年”的目的是什么,即挖掘“四好少年”身上的闪光点,给大家树立榜样。

那么在采访的时候就要围绕她“好”来问,挖掘什么样的事情才能体现她乐于助人的性格,学习踏实等等品质。

(2)、 搜集好资料了再去采访

     首先,平时注重点滴积累。

其次,建立自己的资料库。

第三,到网上去“打捞”资料。

     比如 采访一个活动,反映一个事实。

           采访少代会

 

        少代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会,谁来参加,议论什么事。

       XX百科:

少先队代表大会,简称少代会,是少先队大队或大队以上组织和机构召开,由队员代表为主体参加的会议,是同级队组织的最高权力机构,它有商讨、决定一个时期队的重大事务,选举产生队工作领导委员会的权力。

 

    动物大王——沈石溪(《最后一头战象》被入选为人教版六年级上册23课课文1969年初中毕业赴西双版纳傣族村寨插队落户。

会捉鱼会盖房会犁田会栽秧。

当过水电站民工、山村男教师。

)到你们学校来讲课,你有机会采访他,首先你要对他的作品或者经历有所了解,采访的时候才不会说外行话。

 

   如果有的小记者只知道沈石溪是一位作家,一采访就提问:

“你写过校园小说吗”,那么,你这个问题就很尴尬。

   如果你了解沈石溪的一些背景,那么你就会问出像:

“您怎么写出这么多动物小说的”这样就很容易打开动物小说大王的话匣子。

 

(3)、拟好了提纲再去采访

     采访提纲,是对将要进行的采访活动的一个大致规划。

它可以规划我们的采访程序,让我们保持思路清晰,做到按计划进行采访、写稿,快捷地完成任务。

   比如,济南市舜耕小学的小记者采访清洁工阿姨。

       采访目的,报道清洁工作的辛苦,呼吁人们不要乱扔垃圾。

       拟定的采访提纲:

A、阿姨,您每天上班几点出来几点回去啊

                       B、你每天的工作是什么

                       C、春夏秋冬,您最喜欢什么季节。

为什么

                       D、您认为自己的工作辛苦吗工作中最累、最苦的事情是什么

                       E、您看到行人随手人垃圾,您怎么办。

 

 

2、采访技巧和注意事项

 

 

 

(1)、和采访对象平等对话,“平等对话”,要求记者要端正自己的态度,主动交流,不把自己看得过高或过低,在采访中不加入自己对于采访对象的主观臆断。

举例,两种情况

一、采访大人物   首相  总统     二、采访弱势群体   囚犯

 

杨澜

国内著名资深电视节目主持人。

曾在国内具有强大影响力的电视台担任电视栏目主持,以极具亲和力的主持风格倍受广大电视观众的喜爱。

采访过150多位精英名流。

采访过的名人: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

              世界冠军     影视明星 

 

杨澜:

和采访对象平等对话

  这一点可能在刚刚开始做采访的时候很难做到。

一开始总会觉得,这些采访对象令人高山仰止啊,但我后来慢慢认识到,我并不是代表我个人在提问,我也代表着观众对这些采访对象的好奇心,所以我不应该把自己定位于小学生、定位于仰视他们的位置。

但要想实现平等的对话,前提是必须要老老实实做足采访前的功课。

因为这十几年来,每一次的采访我都认真对待,每次都力争问出有新鲜感的问题,时间的积累带给我很大的财富。

   

 

(2)    说服与获得采访机会

 

提问:

被采访对象有没有拒绝采访的权利           提问②

 

采访者和被采访者的关系是:

尊重自愿、不强制。

 

在中国,没有任何法律把新闻采访界定为公民必须接受的强制行为,因而,中国公民有拒绝接受采访的权利。

有很多被采访者,由于性格内向等原因不愿意接受采访。

那么记者就要说服与获得采访机会。

 

说服对方接受采访,关键首先在采访者本身,找机会拉近与被采访者的距离。

 

 

  举例:

舜耕小记者采访环卫工人。

 

        小记者早上6点出发,6点半集合,然后集体在马路两边寻找采访对象(一名清洁工人负责一个路段)。

很辛苦,到了近7点的时候才发现一位清洁工阿姨。

 

但是,阿姨看到身穿红马甲的小记者,不愿意接受采访。

 

带队老师:

试图说服清洁工阿姨。

“想让孩子了解您这个职业的辛苦,从自我做起爱护环境,呼吁周围的人不乱扔垃圾。

“孩子,都很期待采访,请您给孩子一个鼓励。

 

通过交谈拉近和被采访对象心灵的距离。

最终阿姨结束了采访。

 

 

2、采访是“交谈”,是真情对话,而不仅仅是“提问” 。

被采访者在完全放松的状态下,才会有最强烈的表达欲望。

 

1、杨澜访谈的最大魅力,在于她每每以真情对话,而引得名人动情。

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莱特就在杨澜的访谈中,动情地说到:

“当我丈夫要求与我离婚时,我伤心极了……想想看,我大学毕业三天就结婚了,从来不知该如何独立生活。

但我挺过来了,甚至做了从没想过可能做的事。

”(杨澜简述自己的经历),像朋友一样,拉近和被采访者的距离。

 

4、采访一件事或者一个人,不能只采访一个人。

“采访一个人物要采访二十个人,最少应该采访十个人。

                              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杜涌涛

    我们不可能设想写一个人,不采访他周围的人。

被采访人经常意识不到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印象,所以周围人提供的关于被采访者的印象才可能更接近真实的人物。

  美联社记者为了写纽约市长,他首先把市长传记看了,所有报道这个市长的看了,然后根据材料采访市长底下的市政厅的人和他的竞争对手以及他的家人,他采访了六十多个人,然后他要求跟着市长走一个星期,一直把这个星期走完,他才坐下来跟市长谈。

谈完后材料无限庞大,他自己觉得挺满足,开始整理材料,写出一个六千多字的报道,题目叫“抓住大树”。

    不如说,我们采访校长,了解校长  我们可以采访谁提问  ③

     一个记者要想给读者(报道)“一勺水”,那么在幕后(采访)时准备“一大桶”。

 

 5、提问的四种方法:

 

(1)、    正面问:

——提问时开门见山、直截了当,不绕圈子,这就是正面问。

    例子:

阿姨,您每天上班几点出来几点回去啊

 

(2)、侧面问:

——换一个角度问问题,帮助采访对象回忆、联想,问出真实、具体的新闻材料。

      例子:

C、春夏秋冬,您最不愿过什么季节。

为什么

              夏天烈日,马路都快被晒化了,清洁工阿姨还要工作。

             

 

(3)、反面问:

——有时候,采访对象会不太情愿接受记者采访,有的因为谦虚不愿谈,有的因为有想法不敢谈等等。

对于这些情况,记者可以采取一种反面问的方法,有意刺激一下采访对象,引发他们的兴趣,让他们从“要我谈”变为“我要谈”。

         例子  您看到行人随手人垃圾,您气愤吗

 

             交代在,自己的劳动不被别人尊重的前提下,清洁工阿姨的感受。

 

(4)、追问法:

——就是根据采访对象回答的一个情节、一件事情或其他材料,紧追不舍地问下去,一层层地挖掘出最真实的新闻材料。

例子  :

您认为自己的工作辛苦吗工作中最累、最苦的事情是什么

      是

      清理地面上的口香糖,收集恶臭难闻的垃圾。

      垃圾难闻,

      您当时的感受是什么一开始闻到恶臭的来及想把前天吃的饭吐出来。

 

 

 

 

 6、提问时的注意事项:

 

(1)、一次只问一个问题。

连续问问题被采访者反映不过来。

 

(2)、提问要短不要长。

口头交流记不住

 (3)、提问要多问“为什么”  追问

    提问是采访的关键,方法和技巧都不难掌握。

只要我们善于学习、实践和总结,就能练就一个敏感的“新闻脑”打开采访对象的“话匣子”“挖”出我们想要知道的信息和材料,提高采访的质量。

7、当场做笔记:

(1)、记要点。

(2)、记疑问点。

(3)、记录下采访对象的有特点、有个性的语言。

(4)、记录下观察到的情景。

(5)、记想到的。

8、采访后要及时整理:

(1)、整理要及时:

——采访一结束,就要抓住印象最深的“记忆的黄金时段”立刻整理记录。

(2)、整理的内容:

——整理笔记、整理录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