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词评.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116781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8.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轼词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苏轼词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苏轼词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苏轼词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苏轼词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轼词评.docx

《苏轼词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轼词评.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轼词评.docx

苏轼词评

苏轼词评

人谓东坡作此文,因难以见巧,故极工。

余则以为不然。

彼其老于文章,故落笔皆超逸绝尘耳。

——黄庭坚《跋东坡<醉翁操>》

退之以文为诗,子瞻以诗为词,如教坊雷大使之舞,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

《世语》言:

……苏子瞻词如诗,秦少游诗如词。

——陈师道《后山诗话》

苏东坡词,人谓多不谐音律。

然居士词横放杰出,自是曲子中缚不住者。

——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六引晁无咎

东坡最善用事,既显而易读,又切当。

……贺人《洗儿词》云:

“犀钱玉果,利市平分沾四坐;深愧无切,此事如何到得侬。

”——郭绍虞《宋诗话辑佚》引《漫叟诗话》

东坡尝以所作小词示无咎、文潜曰:

何如少游?

二人皆对云:

少游诗似小词,先生小词似诗。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四二引《王直方诗话》

词曲者,古乐府之未造也。

……文章豪放之士,鲜不寄意于此者,随亦自扫其迹,曰谑浪游戏而己也。

唐人为之最工者,柳耆卿后出,掩众制而尽其妙,好之者经为不可复加。

及眉山苏氏,一洗绮罗香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于是《花间》为皂隶,而柳氏为舆台矣!

——胡寅《向子湮酒边词序》

本朝太平三百年,东章名家纷如也。

文忠苏公,文章妙天下,长短句特绪余耳,犹有与道德合者。

“缺月疏桐”一章,触兴于惊鸿,发乎情性也,收思于冷洲,归乎礼义也。

黄太史相多大以为非食烟火人语,余恐不食烟火之口所出,仅尘外语,于礼义遑计欤。

——曾丰《知稼翁词集序》

镂玉雕琼,裁花剪叶,唐末词人非不美也,然粉泽之工,么累正气。

东坡虑其不幸而溺乎彼,故援而止之,惟恐不及。

其后之元佑诸公,嬉弄乐府,寓以诗人句法,无一毫浮靡之气,实自东坡发之也。

——汤衡《张紫微雅词序》

苏明允不工于诗,欧阳永叔不工于赋,曾子固短于韵语,黄鲁直短于散语,苏子瞻词如诗,秦少游诗如词,才之难全也,岂前辈犹不免耶?

——陈应行《于湖先生雅词序》

(柳永)词虽极工致,然多杂以鄙语,故流俗人尤喜道之。

其后欧、苏诸公继出,文格一变,至为歌词,体制高雅。

——徐度《却扫篇》

东坡先生以文章余事作诗,溢而作词曲,高处出神入天,平处沿临镜笑春,不顾侪辈。

或曰:

长短句中诗也。

为此论者,乃是遭柳永野狐涎之毒。

诗与东府同出,岂当分异?

若从柳氏家法,正自不分异耳。

晁无咎、黄鲁直皆学东坡,韵制得七八。

黄晚年闲放于狭邪,故有少疏荡处。

后来学东坡者叶少蕴、蒲大受,亦得六七,其才力比晁、黄差劣。

苏在庭、石耆翁人东坡之门矣,短气“局”(加足旁)步,不能进也。

赵德麟、李方叔皆东坡客,其气味殊不近。

东坡先生非心醉于音律者,偶尔作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

今少年谓东坡移诗长短句,十有八九,不学柳耆卿,则学曹元宠,妄可笑,亦毋用笑也。

——王灼《碧鸡漫志》

《后山诗话》云:

晁无咎言眉山公之词短于情,盖有能更此境也。

余谓不然,宋玉初不识巫山神女而能赋之,岂特更而知也。

余他文未能及人,独于词自谓不减秦七、黄九。

苕溪渔隐曰:

无己自矜其词如此,今后山集不载其小词,世亦无传之者,何也?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后山诗话》谓:

退之以文为诗,子瞻以诗为词,如教坊雷大使之舞,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

余谓后山之言过矣。

子瞻佳词最多,其间杰出者,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赤壁》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中秋》词;“落日绣帘卷,庭下水连空”,《快哉亭》词;“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桐阴转午”,《初夏》词;“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限”,《夜登燕子楼》词;“楚山修竹如云,异材秀山千林表”,《咏笛》词;“玉骨哪愁瘴雾,冰肌自有仙风”,《咏梅》词;“东武南城,新堤固,涟漪初溢”,《宴流杯亭》词;“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夏夜》词;“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别参寥》词;“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秋夜》词;“霜降水痕收,浅碧粼粼露远洲”,《九问》词。

凡十余词,皆绝去笔墨畦径间,直造古人不到处,真可使一唱而三叹。

若谓以诗为词,是大不然。

子瞻自言平生不善唱曲,故间有不入腔处,非尽如此,后山乃比之教坊司雷大使舞,是何每况愈下?

盖其谬耳。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世言东坡不能歌,故所作东府词多不协。

晁以道谓:

绍圣初,与东坡别于汴上,东坡酒酣,自歌《古阳关》。

则公非不能歌,但豪放不喜剪裁以就声律耳。

——陆游《老学庵笔记》

余于词,所爱喜者三人焉。

盖至东坡而一变,其豪妙之气,隐隐然流出言外,天然绝世,不假振作。

二变而为朱希真,多尘外之想,虽杂以微尘,而其清气自不可没。

三变面为稼轩,乃写其胸中事,尤好称渊明。

此词之三变也。

——汪莘《方壶诗余自序》

子瞻辞胜乎情,耆卿情胜乎辞。

辞情相称者,惟少游而己。

——《白香词谱笺》引蔡伯世

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岂与群儿雌声学语较工拙。

然犹未至用经用史,牵雅颂人郑卫也。

——刘辰翁《辛稼轩词序》

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

我词比柳词如何?

对曰:

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

公为之绝倒。

——俞文豹《吹剑续录》

近日作词者,惟说周美成、姜尧章,而以东坡为词诗,稼轩为词论,此说固当。

盖曲者,曲也,固当以委曲为体。

然徒狃于风情婉娈,则亦易厌。

——陈模《怀古录》

东坡词如〔水龙吟〕《咏杨花》、《咏闻笛》,又如〔过秦楼〕、〔洞仙歌〕、〔卜算子〕等作,皆清丽舒徐,高出人表。

〔哨遍〕一曲,隐括《归去来辞》,更是精妙,周、秦诸人所有能到。

——张炎《词源》

近世词者,不晓音律,乃故为豪放有羁之语,遂借东坡、稼轩诸贤自诿。

诸贤之词,固豪放处,未尝不叶律也。

如东坡这〔哨遍〕、《杨花》〔水吟龙〕,稼轩〔摸鱼儿〕之类,则知诸贤非不能也。

——沈义父《东府指迷》

唐歌词多宫体,又皆极力为之。

自东坡一出,情性之外,不知有文字,真有“一洗万古凡马空”之气象,虽时作宫体,亦岂可以宫体概之。

人有言,乐府本不难作,从东坡放笔后,便难作。

此殆以工拙论,非知坡者所以然者。

《诗三百》所载小夫贱妇幽忧无聊赖之语,时猝为外物感触,满口而发,肆口而成尔。

其初果欲猝管弦,谐金石经人手,以与六经并传乎?

小夫贱妇且然,而谓东坡翰墨游戏,乃求与前人角胜负,误矣。

自今观之,东坡圣处,非有意于文字之为工也。

坡以来,山谷、晁无咎、陈去非、辛幼安诸公,俱以歌词取称,吟咏情性,留连光景,清壮顿挫,能起人妙思。

亦有语意拙直,不自缘饰,因病成妍者,皆自坡发之。

——元好问《新轩东府引》

乐府作而声律盛,自汉以来然矣。

魏、晋、隋、唐,体制不一,音调亦异,往往于文虽工,于律则弊。

宋代作者,如苏子瞻变化不测之才,犹不免“制词如诗”之诮;若周邦彦、姜尧章辈,自制谱曲,稍称通律,而词气又不无卑弱之憾。

——虞集《中原音韵序》

陈后山曰子瞻以诗为词,虽工非本色。

今代词手,唯秦七、黄九耳。

予谓后山以子瞻词如诗,似矣,而以山谷为得体,复不可晓。

晁无咎云:

东坡词小不谐律吕,盖横放杰出,曲子中缚不住者。

其评山谷则曰:

词固高妙,然不是当行家语,乃著腔子唱和诗。

此言得之

晁无咎云:

眉山公之词短于情,盖不更此境耳。

陈后山曰:

宋玉不识巫山神女,而能赋之,岂待更现时后知,是直以公为不及于情也。

呜呼,风韵如东坡,而谓不及于情,可乎?

彼高人逸才,正当如是,其溢为小词而间及于脂粉之间,所谓滑稽玩戏,聊复尔尔者也。

若乃纤艳淫媟,入人骨髓,如田中行、柳耆卿辈,岂公之雅趣哉?

陈后山谓子瞻以诗为词,大是妄论,而世皆信之,独茅荆产辨其不然,谓公词为古今第一。

今翰林赵公亦云此,与人意暗同。

盖诗词只是一理,不容异观。

自世之未作习为纤艳柔脆,以投流俗之好,高人胜士,亦或以是相胜,而且趋委靡,遂谓其体当然,而不知流弊之至此也。

文伯起曰:

先生虑其不幸,而溺于彼,故援而止之,特立新意,寓以诗人句法。

是亦不然。

公雄文大手,乐府乃其游戏,顾岂与流俗争胜哉?

盖其天资不凡,辞气迈往,故落笔皆绝尘耳。

——王若虚《滹南诗话》

苏词如诗,秦诗如词,此益意习所遣,自不觉耳。

要之情吾情,味吾味,虽不必同人,亦不必强人之同,然一往无留如戴晋人之吷,则亦安在其为写中肠也哉。

——程文海《题晴川乐府》

东坡先生以文名于世,吟咏之余,乐章数百篇,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真得六义之体。

观其命意吐词,非涉学窥测。

好事者或为之注释,中间穿凿甚多,为识者所诮。

——叶曾《东坡乐府叙》

诗盛于唐,乐府盛于宋,诸贤名家不少,独东坡、稼轩杰作磊落倜傥之气,溢出豪端,殊非雕脂镂冰者所可仿佛。

——李长翁《古山东府序》

乐府始于汉,著于唐,盛于宋。

大概以情致为主,秦、晁、贺、晏虽得其体,然哇淫靡曼之声胜。

东坡、稼轩矫之以雄词英气,天下之趋向始明。

——王博文《天籁集序》

词曲于道末矣。

纤言丽语,大雅是病。

然以东坡、六一之贤,累篇有作。

晦庵朱子,世大儒也,“江水浸云”,“晚朝飞画”等调,曾不讳言。

用是而观,大贤君子,类亦不浅矣。

——陈霆《渚山堂词话序》

词体大略有二:

一体婉约,一体豪放。

婉约者欲见其词情酝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宏。

盖亦存乎其人。

如秦少游之作,多是婉约;苏子瞻之作,多是豪放。

大抵词体以婉约为正。

故东坡称少游为今之词手。

后山评东坡词如教坊雷大使舞,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

——张綖《诗余图谱·凡例》

子瞻“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快语也;“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壮语也;“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又“离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爽语也。

其词浓与淡之间也。

词至辛稼轩而变,其源自苏长公,至刘改之诸公,极至。

读子瞻文,见才矣,然似不读书者;读子瞻诗,见学矣,然似绝无才者。

懒倦欲睡时,诵子瞻小文及小词,亦觉神王。

——王世贞《艺苑卮言》

子瞻词无一语著人间烟火,此自大罗天上一种,不必与少游、易安辈较量体裁也。

其豪放亦止“大江东去”一词。

何物袁袁綯,妄加品骘,后代奉为美谈,似欲以概子瞻生平。

不知万顷波涛,来自万里,吞天浴日,古豪杰英爽都在,使屯田此际操觚,果可以“扬柳岸,晓风残月”命句否?

唐诗三变愈下,宋词殊不然,欧、苏、秦、黄,足当高、岑、王、李。

——俞彦《爱园词话》

苏以诗为词,辛以论为词,正见词中世界不小,昔人奈何讥之。

——徐君野《古今词统》

词家名手称秦七、黄九,东坡居士以盖世之气发为磊落慷慨之言,时谓铜将军、铁绰板,当行本色或未之许,近代之论如此。

以余言之殆不然也。

长短句肇于唐季,脂粉轻薄,端人雅士盖所不尚。

和鲁公作相,有曲子相公之言,一时以为耻。

坡公谓秦太虚言久不相见,乃家柳七作曲子,秦愕然,以为有至是。

“针线慵拈伴伊坐”,晏元献讥之,艳词非宋人所尚也。

坡公大笔,岂曰不如秦、黄乎!

其词体琐碎,人宋而文格始昌。

名人大手集中皆有宫商之语,辛稼轩当宋之南,抱英雄之态,有席卷中原之略,厄于时运,势不得展,长短句口涛涌雷发,坡公以后,一人而已。

——冯班《叙词源》

人每谓坡公不叶律,试观如此长篇(〔戚氏〕《玉龟山》)字字不苟,何尝不协乎?

故备录之。

且李方叔云:

此是因妓歌此调,词不佳。

公适读《山海经》,乃令妓复歌,随字填去,歌完词就。

然则坡仙岂非天人,而奈何轻以失律讥之欤?

——万树《词律》

“技上柳绵”,恐屯田缘情绮靡,未必能过。

熟谓坡但解作“大江东去”耶!

髯直是铁伦绝群。

名家当行,固有二派。

苏公自云:

吾醉后作草书,觉酒气拂拂,从十指间出。

黄鲁直亦云:

东坡书挟海上风涛之气。

读坡词当作如是观。

琐琐与柳七较锱铢,无乃为髯公所笑。

——王士祯《花草蒙拾》

凡为诗文,贵有节制,即词曲亦然。

正调至秦少游、李易安为极致,若柳耆卿则靡矣。

变调至东坡为极致,辛稼轩于东坡而不免稍过,若刘改之则恶道矣。

学者不可以不辨。

——王士祯《分甘余话》

苏子瞻有铜琶铁板之讥,然其〔浣溪沙〕《春闺》曰:

“彩索身轻常趁燕,红窗睡重不闻莺”,如此风调,令十七八女郎歌之,岂在“晓风残月”之下?

——贺裳《皱水轩词筌》

坡公韵高,故浅浅语亦觉不凡。

(评〔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先箸《词洁辑评》

诗家最上一乘,固有以神行者矣,于词何独不然。

题为中秋对月怀子由,宜其怀抱俯仰,浩然如是。

录坡公词若并汰此作是无眉目矣。

亦恐词家疆宇狭隘,后来作者,惟坠[禾农]一队,不可以救药也。

后村二调亦极力能出脱者,取为此公嗣响,可以不孤。

(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先箸《词洁辑评》

大江豪气已都非,芳草天涯未许归。

独有闲愁偏惹恨,朝云又作柳绵飞。

——李其永《读历朝词杂兴》(《贺九山房诗·蓬蒿集》)

坡公技付歌唇,摆脱“禾农”华笔有神。

郑方雷大使,那知渠是谪仙人。

——郑方坤《论词绝句》

东坡老人,故自灵气仙才,所作小词,冲口而出,无穷清新,不独寓以诗人句法,能一洗绮香泽之态也。

——《词林纪事》卷五引楼敬思

一扫纤“禾农”柔软音,海天风雨共阴森。

分明铁板铜琶手,半阕杨花冠古今。

——江昱《论词绝句》

世以苏、辛并称,苏之自在处,辛偶能到。

辛之当行处,苏必不能到。

二公之词,不可同日语也。

——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

苏、辛并称,东坡天趣独到处,殆成绝诣,而苦不经意,完壁甚少;稼轩则沉著痛快,有辙可循。

南宋诸公,无不传其衣钵,固未可同年而语也。

——周济《宋四家词选目录序论》

词中六一是金碧山水,子瞻是淡墨烟云。

——陈广敷

大江东去亦情多,燕子楼词鬼窃歌。

唱竟天涯芳草语,晓风残月较如何。

海雨天风极壮观,教坊本色复谁看。

杨花点点离人泪,却恐周秦下笔难。

——谭莹

苏、辛并称,辛之于苏,亦犹诗中山谷之视东坡也。

东坡之大,与白石之高,殆不可以学而至。

——吴衡照《莲子居词话》

冰肌玉骨洞仙歌,九字何曾记忆讹。

删取七言成赝鼎,枉教朱十笑东坡。

——陈澧

太白〔忆秦娥〕声情悲壮,晚唐、五代惟趋婉丽,至东坡始能复古。

后世论词者,或转以东坡为变调,不知晚唐、五代乃变调也。

东坡《与鲜于子骏书》云:

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成一家。

一似欲为耆卿之词,而不能者。

然东坡尝讥秦少游〔满庭芳〕词学柳七句法,则意可知矣。

东坡词具神仙出世之态,方外白玉蟾诸家,惜未诣此。

东坡词雄姿逸气,高轶古人,且称少游为词手。

东坡词在当时鲜与同调,不独秦七、黄九别成两派也。

苏、辛皆至情至性人,故其词潇洒卓荦,悉出于温柔敦厚。

或以粗犷托苏、辛,固宜有视苏、辛为别调者哉!

词品喻诸诗,东坡、稼轩,李、杜也。

苏、辛词似魏玄成之妩媚,刘静修词似邵康节之风流,倘泛泛然以横放瘦淡名之,过矣。

王敬美论诗云:

河下舆隶,须驱遣另换正身。

胡明仲称眉山苏氏词,一洗绮罗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乎尘埃之表。

此殆所谓正身者耶?

内黄鲁直跋东坡〔卜算子〕“缺月挂疏桐”一阕云:

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非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熟能至此!

余案:

词之大要,不外厚而清。

厚,包诸所有;清,空诸所有也。

——刘熙载《词概》

晏、秦之妙丽,源于李太白、温飞卿。

姜、史之清真,源于张志和、白香山。

惟苏、辛在词中则藩篱独辟矣!

读苏、辛词,知词中有人,词中有品,不敢自为菲薄。

然辛以华生清力注之,比苏尤横出。

吴子律曰:

辛之于苏,犹诗中山谷之视东坡也。

东坡之大,殆不可学而至。

此论或不尽然。

苏风格自高;而性情颇歉,辛却缠绵悱恻,且辛之造语俊于苏。

若仅以大论也。

则室之大不如堂,而以堂为室,可乎?

——谢章铤《赌棋山庄词话》

词家两派,秦柳、苏辛而己。

秦、柳婉媚,而苏、辛以宕激慷慨变之,近于诗矣。

诗以风骨为主,苏分其诗才之余者也,辛则并其诗之才之力而专治其余。

谢章铤:

《词话纪余》引周大框

长调须流宕而不剽,雄厚而不竞。

清真未免剽,稼轩未免竞,东坡则或上类于诗,或下流于曲,故足以鼓吹骚雅者鲜己。

--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

兴化刘氏熙载所著《艺概》,于词多洞微之言,而论东坡尤为深至。

如云:

东坡词颇似老杜诗,以其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

若其豪入之致,则时与太白为近。

又云:

东坡〔定风波〕云:

“尚余孤瘦雪霜姿”〔荷华媚〕云:

“天然地别是风流标格”,“雪霜姿”、“风流标格”,学东坡词者,便可从此领取。

又云:

词以不犯本位为高,东坡〔满庭芳〕“老去君恩未报,空回首,弹铗悲歌”,语诚慷慨,然不若〔水调歌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尤觉空灵蕴藉。

观此可以得东坡矣。

--冯煦《蒿庵论词》

大江东去月明多,更有孤鸿缥缈过。

后起铜琶兼铁拨,莫教初祖谤东坡。

--冯煦《论词绝句》

北宋人词……唯苏文忠之清雄,“夐乎轶尘绝迹,令人无从步趋。

盖霄壤相悬,宁止才华而已?

其性情,其学问,其襟抱,举非恒流所能梦见。

词家苏、辛并称,其实辛犹人境也,苏其殆仙乎!

--王鹏运《半塘遗稿》

东坡出而纵横排宕,扫尽纤浮。

落笔高超,飘飘有凌云之气。

东坡词纯是身世流离之感,却极温厚,令读者喜悦悲欢,不能自已。

东坡词摆脱羁缚,独往独来,虽有一二与调不合处,而飞扬跋扈,自足推倒一时豪杰。

东坡词句调多不尊古法,不可为训,然正是此老神明变化处,后人不能学也。

--陈廷焯《云韶集》

两宋词人,前推方回、清真,后推白石、梅溪、草窗、梦窗、玉田诸家,苏、辛横其中,正如双峰雄峙,虽非正声,自是词曲内缚不住者,其独到处,美成,白石亦不能到。

苏、辛千古并称。

然东坡豪宕则有之,但多不合拍处。

稼轩则于纵横驰骋中,而部伍极其整严,尤出东坡之上。

苏东坡词极名士之雅,稼轩词极英雄之气。

千古并称,而稼轩更胜。

--陈廷《云韶集》

东坡词独树一帜,妙绝古今,虽非正声,然自是曲子内缚不住者。

不独耆卿、少游不及,即求之美成、白石,亦难以绳尺律之也。

生人以绳尺律之,吾不知海上三山,彼亦能以丈尺计之否耶!

东坡词,一片去国流离之思,哀而不伤,怨而不怒,寄慨无端,别有天地。

--陈廷焯《词坛丛话》

太白之诗,东坡之词皆异样出色。

寓意高远,运笔空灵,措语忠厚,是坡仙独至处,美成、白石亦不能到也。

滔滔莽莽,其来无端。

大笔摩天,是东坡气概过人处。

后人刻意摹仿,鲜不失之叫器矣。

——陈廷焯《词则·大雅集》

苏、辛并称,然两人绝不相似。

魄力之大,苏不如辛;气体之高,辛不逮苏远矣。

东坡词寓意高远,运笔空灵,措语忠厚,其独至处,美成、白石亦不能到也。

昔人谓东坡词非正声,此特拘于音调言之,而不究本原之所在。

眼光如豆,不足与之辨也。

蔡伯世云:

子瞻辞胜乎情,耆卿情胜乎辞,辞情相称者,惟少游而己。

此论陋极。

东坡之词,纯以情胜,情之至者,词亦至。

只是情得其正、不似耆卿之喁喁儿女私情耳。

论古人词,不辨是非,不别邪正,妄为褒贬,吾不谓然。

东坡、少游,皆是情余于词。

耆卿乃辞余于情。

解人自辨之。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

东坡词豪宕感激,忠厚缠绵,后人学之,徒形粗鲁。

故东坡词不能学,亦不必学。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

彭骏孙《词藻》四卷,品论古人得失,欲使苏辛、周柳两派同归。

不知苏、辛与周、秦,流派各分,本原则一。

若柳则傲而不理,荡而忘返,与苏、辛固不能强合,视美成尤属歧途。

《连子居词话》云:

苏之大、张之秀、柳之艳、秦之韵,周之圆融,南宋诸老,何以尚兹。

此论殊属浅陋。

谓北宋不让南宋则可,而以秀、艳等字尊北宋则不可。

如徒曰秀艳、圆融而己,则北宋岂但不及南宋,并不及金元矣。

至以耆卿与苏、张、周、秦并称,而不数方回亦为无识。

又以秀字目子野,韵字目少游,圆融字目美成,皆属不切。

即以大字目东坡,艳字目耆卿,亦不甚确。

大抵北宋之词,周,秦两家皆极顿挫沉郁之妙。

而少游托兴尤深,美成规模较大,此周、秦之异同也。

子野词于古隽中见深厚,东坡词则超然物外,别有天地。

而江南贺老,寄兴无端,变化莫端,亦岂出诸人下哉。

此北宋之隽,南宋不能过也。

若耆卿词,不过长于言情,语多凄秀,尚不及晏小山,更何能超越方回,而与周、秦、苏、张并峙千古也。

《莲子居词话》又云:

苏、辛并称,辛之于苏,亦犹诗中山谷之视东坡也。

东坡之大与白石之高,殆不可以学而至。

此论尚有可采。

惟以大字目东坡,终不甚确。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

东坡心地光明磊落,忠爱根于性生,故词极超旷,而意极和平。

稼轩有吞八荒之概,而机会不来。

正则可以为郭、李,为岳、韩,变则即桓温之流亚。

故词极豪襟,而意极悲郁。

苏、辛两家,各自不同。

后人无东坡胸襟,又无稼轩气概,漫为规模,适形粗鄙耳。

和婉中见忠厚易,超旷中见忠厚难,此坡仙所以独绝千古也。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

人知东坡古诗古文,卓绝百代。

不知东坡之词,尤出诗词之右。

稼轩求胜于东坡,豪壮或过之,而逊其清超,逊其忠厚。

玉田追踪于白石,格调亦近之,而逊其空灵,逊其浑雅。

故知东坡、白石具有天授,非人力所可到。

东坡、稼轩,同而不同者也;白石、碧山,不同而同者也。

诗有诗境,词有词境。

诗词一理也。

然有诗人所辟之境,词人尚未见者,则以时代先后远近不同之故。

……若子建之诗,飞卿词固已讥之;太白之诗,东坡词可以敌之。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

读东坡先生词,于气韵、格律并有悟到空灵妙境,匪可以词家目之,亦不得不目为词家。

世每谓其以诗入词,岂知言哉!

董文敏论画曰:

同能不如独诣,吾于坡词亦云。

(〔八声甘州〕《有情风》)突兀雪山,卷地而来,真似钱塘江上看潮时,添得此老胸中数万甲兵,是何等气象雄且杰!

妙在无一字豪宕,无一语险怪,又出以闲逸感喟之情,所谓骨重神寒,不食人间烟火气者,词境至此,观止矣。

--郑文焯《手批东坡乐府》

辛、刘之雄放,意在变风气,亦其才只如此。

东坡不耐此苦,随意为之,其所自立者多,故不拘拘于词中求生活。

若梦窗舍词外,莫可竖立,故殚心血为之,是丹非朱,眼光未大。

--张祥龄《词论》

有宋熙、丰间,词学称极盛。

苏长公提倡风雅,为一代山斗。

--况周颐《蕙风词话》

慷慨黄州一梦中,铜弦铁板唱坡公。

何人创立苏辛派,两字粗豪恐未工。

--王僧保《论词绝句》

东坡独崇气格,箴规柳、秦,词体之尊,自东坡始。

--陈洵《海绡说词》

东坡词如春花散空,不著迹象,使柳枝歌之,正如天风海涛之曲,中多幽咽怨断之音,此其上乘也。

若夫激昂排宕,不可一世之概。

陈无已所谓如教坊雷大使之舞,虽极天下之功,要非本色,乃其第二乘也。

后之学苏者,惟能知第二乘,未有能达上乘者,即稼轩亦然。

东坡〔永遇乐〕词云:

“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

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此数语,可作东坡自道圣处。

--夏敬观《宋人词集跋尾》

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

无二人之胸襟而学其词,犹东施之效捧心也。

读东坡、稼轩词,须观其雅量高致,有伯夷、柳下惠之风。

白石虽似蝉蜕尘埃,然终不免局促辕下。

苏、辛,词中之狂。

白石,犹不失为狷。

若梦窗、梅溪、玉田、草窗、西麓辈,面目不同,同归于乡愿而已。

东坡之旷在神,白石之旷在貌。

白石如王衍口不言阿堵物,而暗中为营三窟之计,此其所经可鄙也。

--王国维《人间词话》

以宋词比唐诗,则东坡似太白,欧、秦似摩诘,耆卿似乐天,方回、叔原则大历十子之流。

--王国维《清真先生遗事·尚论三》

天风海雨骇心神,白石清空谒后尘。

谁见东坡真面目,纷纷耳食说苏辛。

--朱依真

东坡词,胸有万卷,笔无点尘。

其阔大处,不在能作豪放语,而在其襟怀有涵盖一切气象。

若徒袭其外貌,何异东施效颦。

东坡小令,清丽纡徐,雅人深致,另辟一境。

设非胸襟高旷,焉能有此吐属。

——蔡嵩云《柯亭词论》

洗绮罗之习者,为苏轼。

公词豪放缜密,两擅其长。

世人第就豪放处论,遂有铁板铜琶之哨。

不知公婉约处,何让温、韦。

如〔浣溪沙〕云:

“彩索身轻长趁燕,红窗睡重不闻莺。

”〔祝英台〕云:

“挂轻帆,飞急桨,还过钓台路。

酒病无聊,欹枕听鸣舻。

”〔永遇乐〕云: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

燕子楼空,佳人何在?

空锁楼中燕。

”〔西江月〕云:

“高建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此等处,与“大江东云”、“把酒问青天”诸作,如出两手。

不独“乳燕飞华屋”、“缺月挂疏桐”诸词,为别有寄托也。

要之公天性豁达,襟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