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 全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116130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 全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西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 全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西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 全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西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 全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西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 全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 全单元教案.docx

《西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 全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 全单元教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 全单元教案.docx

西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全单元教案

30、牧场之国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荷兰独特的牧场风光之美。

   3、体会作者用生动的语言所展示的诗情画意,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

   4、感受荷兰美丽的风光。

引起小朋友的赞美和向往。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通过朗读,体会课文所展示的诗情画意,并有意识地积累优美词句。

  难点:

将优美的语言通过积极的想象变成美丽的生活画面,激发学生对荷兰风光的憧憬之情。

理解文章词句,体会词句的美、文章的美。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说话练习,导入课文今天三分钟说话的话题是“各国风采”,说说你所了解的一些国家情况。

  我也知道一个国家,它在欧洲西部,是一个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那就是荷兰。

它又叫尼德兰,是一个低地之国。

(板书:

牧场之国)大家了解荷兰吗?

请拿出课前搜集的资料说一说。

荷兰有着这么美丽的景色,今天我们就去游览一下,去感受真正的荷兰。

(画面展示荷兰风景)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说说在这个迷人的国度里什么最吸引你。

  2、再来读读课文,你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自己喜欢的语句。

  三、学习生字词

  1、出示本课的生字,指名学生朗读。

  2、辨析生字,组词并理解词义。

  3、出示下列词语,指名学生朗读。

  极目远眺 剽悍强壮 憨态可掬 悠闲漫步   默默无言 万籁俱寂 辽阔无垠 悠然自得

  四、熟读课文,领略美景

  1、再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出你最喜欢的地方,并多读几遍。

边读边想象,边读边体会情趣。

  2、小组交流:

把你最喜欢的地方读给小伙伴听,把你最深的感受与组内同学分享。

等会请小组代表把你们看到的、感受到的说给同学听。

  3、小组交流反馈:

读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并说说为什么。

同学互相评价、补充。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细读课文,感悟积累

  1、出示: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深入品味文章,让学生体会四句相同的话,要用不同的语气来读。

  2、齐读,思考讨论:

真正的荷兰是指怎样的荷兰?

从“真正”这个词中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根据学生回答情况,相机教学。

        

(1)观察:

你觉得图上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A、奶牛的颜色。

  ①用曲线画出描写奶牛颜色的句子。

  ②指名朗读,你体会到了什么?

  B、奶牛的姿态。

①用横线画出描写奶牛姿态的句子。

  ②交流并出示:

牛犊卧在草地上,憨态可掬;老牛悠闲漫步,仿佛在思考什么。

  ③指名朗读句子,想象:

在这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上,奶牛会思考些什么呢?

  ④有感情地朗读句子(陶醉、喜爱)。

  

(2)除了奶牛,你觉得还有什么也吸引了你?

 (3)出示骏马图,指名学生有感情地介绍。

 出示绵羊图,指名学生有感情地介绍。

 人、动物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人、动物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这是一幅怎样的图画?

  ②思考:

找出分别描写人、奶牛和自然共同点的一个词语。

  人——默默无言奶牛——沉默安详自然——寂静

  ③默读,思考:

从这五、六段中哪些地方你读出了它们之间的融洽?

  ④交流并相机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3、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二、拓展迁移,记忆背诵

  1、聘请小导游,带领大家去荷兰旅游。

    要求:

 

(1)任选一个景点介绍荷兰的美丽风光。

 

(2)要加进导游的口头语。

   2、学生在小组自由介绍,并推荐一名上台介绍。

  3、指名学生介绍,评价。

(配相应荷兰风光片)

  三、总结

  真美呀!

我们又一次陶醉在诗情画意的风光中,感受到那份宁静悠闲和富足安逸,感受到作者对这独具特色的异域风情的赞美与向往。

建议大家:

  1、选择自己喜欢的美词美句反复诵读,展开想象,积累背诵。

  2、继续搜集描写各国风光,或具有民族特色的自然景象的文章来读读、比较、感受、积累。

  3、向学生推荐一篇具有异域风情的文章,如《威尼斯的小艇》。

31、黄河的主人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会用“尝试”“提心吊胆”造句。

  2、抓住文中的有关词句,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所蕴含的情感和道理。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能独立阅读《大森林的主人》,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还有哪些人凭着自己的本领和智慧成为某一方面的主人。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们为什么称艄公为“黄河的主人”。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质疑:

   1、板书课题:

黄河的主人

   2、解题质疑:

    ①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主人”是什么意思。

    ②“黄河的主人”指谁?

他为什么能成为“黄河的主人”?

  二、自由默读课文,要求:

   1、自学文中生字词,能正确读写生字词。

   2、思考“黄河的主人”指谁?

他为什么能成为黄河的主人?

  三、组织交流:

   1、指名认读文中生字词。

(略)

   2、指名示范“艄、滔、履”的写法,说说注意点。

   3、生回答思考题。

(师追问“艄公”是干什么的?

    幻灯出示中心句:

    他凭着勇敢和智慧,……成为黄河的主人。

  四、紧扣中心句展开学习。

   1、自由朗读中心句,抓住重点词说说你对中心句的理解。

    ①理解重点词“如履平地”等。

    ②答案要点:

A、黄河水汹涌澎湃,令人生畏,十分危险。

          B、艄公凭着他的勇敢、智慧、镇静、机敏,在黄河上如履平地。

所以说艄公是“黄河的主人”

   2、同学们再自由读读这句话,体会体会其意思,然后指名读、齐读。

  五、指名分节读全文。

   1、了解课文的朗读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体会黄河水令人胆战心惊的气势和艄公的勇敢、智慧、镇静、机敏,并在有关内容处做上记号,准备交流。

  六、学习课文第一节。

   1、生齐读第1节,指名说说你是怎样理解“万马奔腾、浊浪排空、胆战心惊”等词语的。

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谁能读出黄河磅礴的气势?

(指名读)

   3、媒体出现黄河波浪滔天的情景:

    放映结束,师指画面:

同学们,这就是我们的母亲河——黄河,除了文中的词语,你还可以用哪些词句来描绘眼前的情景?

(生说后师出示:

生齐读)

     汹涌澎湃、惊涛骇浪、奔腾咆哮、波涛滚滚、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过渡:

是啊!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黄河每日就是这样奔腾不息,掀起万丈狂澜,它那磅礴的气势令人震惊,令人折服。

   4、让我们再来读一读第一节,读出气势,生齐读。

        第二课时

一、指名读第一节,读出气势。

  二、交流学习第2-7节。

  1、分小组合作学习,读课文2-7节,讨论:

    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艄公勇敢、智慧、镇静、机敏?

   2、组织交流:

(结合学生的回答随机指导理解并读好有关句子。

  ①读课文的2、3、5、7节,体会:

羊皮筏子的轻小、载人载物多,第一次坐羊皮筏子的胆怯……

  ②重点体会第6节第1-2句。

  我不禁提心吊胆,……破浪前行。

  A、找出句子中“沉着、专心致志、小心、大胆”等词的反义词。

(惊慌、心不在焉、粗心、胆怯)

  B、如果艄公惊慌、心不在焉、粗心、胆怯,会导致怎样的后果?

  3、联系课文2-7节,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艄公的勇敢、智慧、镇静、机敏?

 (羊皮筏子又轻又小,上面又载满了人和物,听坐过羊皮筏子的人说,如果没有足够的勇气,连眼也不敢睁,可见其十分危险,而艄公却沉着、大胆地破浪前行,所以说艄公勇敢、智慧、镇静、机敏。

  4、小结:

  是啊!

羊皮筏子上的乘客之所以如此镇静、从容,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很有勇气,更重要的是艄公将筏子撑得很稳,保障了乘客的安全。

  三、让我们再来读一读中心句。

(读2遍,加深理解,读出情感。

  指名说说艄公为什么会成为“黄河的主人”?

  四、拓展训练:

  1、独立阅读《大森林的主人》。

  2、填空:

  黄河上的艄公凭着勇敢和智慧,征服了黄河,成为黄河的主人。

请大家想一想,猎人凭着成为大森林的主人。

  人凭着成为的主人。

  五、总结全文。

  六、作业:

    造句:

尝试……    提心吊胆……

板书设计

31黄河的主人

    黄河:

雄伟壮观、惊险

    艄公:

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赞叹、敬佩)

32、音乐之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2、学习课文中的11个生字,其中3个只识不写,联系上下文说说词语“摇篮”、“掺和”的意思。

  3、能联系上下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维也纳这座音乐都市的人们酷爱音乐的语句,感受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氛围,培养学生喜爱音乐的情趣。

  教学重点:

课文的二、三段为教学重点。

  教学准备:

  1、收集一些著名音乐家的生平。

  2、收集一些维也纳的一些图片资料。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中的11个生字,其中3个只识不写,联系上下文说说词语“摇篮”、“掺和”的意思。

  3、文给课文分段,说说段意。

  4、学习课文的一、二小节。

  教学过程:

  一:

看图导入。

  出示有关维也纳的图片,师作简单介绍。

  板书9音乐之都维也纳

  二:

自学课文。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边读边想,读懂主要词语,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

  3、把课文读通顺,遇到长句或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

  4、交流。

  1)字词。

  2)读书情况。

  3)质疑解疑。

  5、默读课文,给课文分分段,并交流。

  三:

学习第一、二小节。

  1、抽读第一小节,说说告诉我们什么。

理解“摇篮”一词。

  2、学习第二小节,可补充音乐家的有关资料。

  四:

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继续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谈话。

  上堂课,我们了解了维也纳之所以成为音乐之都的一个原因就是,世界上许多著名的音乐家,都曾在这里度过大部分音乐生涯并谱写了许多优美的乐章。

还从哪些地方看出它是个音乐之都呢?

  二:

学习课文重点段。

  1、同学们认真读课文,然后利用合作的形式学习。

  2、交流。

 

(1)维也纳是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

学生说说相机出示一些相关的图片,指导朗读。

 

(2)分三个层次说:

一是这儿到处是音乐大师们的雕像;二是这里的许多建筑都是用音乐家的名字命名;三是就连王宫花园草坪上的鲜花图案,是用鲜花组成的巨大的音乐符号。

  (3)维也纳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从四个方面说:

一是人们漫步时,随时可以听到优美的华尔兹舞曲;二是夏天的夜晚公园里还举行露天音乐演奏会;三是维也纳的许多家庭有室内演奏的传统;四是在集会、庆典甚至政府会议是,会前,会后都要奏一曲古典音乐。

 (4)维也纳歌剧院、音乐厅星罗棋布,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最为有名。

学生边读书,边说,师边出示图片,边指导朗读。

  3、指导背诵其中的一段。

  三:

总结。

  同学们,维也纳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此时,你想说什么?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仿照第三段,按作者所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的描写方法,抓住显著特点多学校的教学大楼进行焦距体的描写。

  教学过程:

  一:

谈话。

  生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师相机指导朗读。

  二:

迁移练习。

  1、读第三段,说说作者是怎样写维也纳歌剧院的。

 

(1)介绍了维也纳歌剧院的设施、规模以及在全世界的影响。

 

(2)从哪可看出歌剧院的规模宏大?

 (3)介绍了歌剧院的哪些设施?

(4)按什么顺序来写歌剧院的?

  2、组织学生参观学校的教学大楼。

 

(1)外观的形状。

 

(2)规模,设施。

 (3)按一定顺序描写。

  3、学生写一写。

  4、习作欣赏。

  三:

作业。

  1、用“山清水秀”、“风景如画”、“波光粼粼”这一组词语描写自己看到的景观。

  2、开展“维也纳——音乐之都”专题研究,引导学生组成小组,自行选题。

33、古诗两首

 

 

题 西 林 壁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能借助注释理解生词。

  2、借助字典和课后注释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默写古诗。

  4、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

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

  难点:

理解苏轼富有哲理的话“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并联系生活获得启示。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游戏,导入主题师:

世间之物丰富多彩,美不胜收,而且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就有可能发现万物的奥秘,认识万物的联系。

下边我们就来做个实验。

  1、观察铅笔在自然状态、水中的不同形态。

  2、抽学生说说观察到了些什么。

  师:

苏轼的《题西林壁》就是作者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发现万物奥秘的一首好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

  二、初读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读通、读正确。

  2、让学生课前查阅有关苏轼的资料,课上互相交流。

  3、结合注释理解题目的意思。

  三、合作学习,理解诗意

  师:

我们来领略一下庐山的风光。

我希望同学们边看边想我们学的这首诗的内容,找一找片子中的峰、岭。

  1、出示“庐山风光片”,可让学生在看片时自由朗诵《题西林壁》。

  2、画画峰、岭,帮助理解“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3、分组合作学习,在组内各自交流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4、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启发、小结等,并与朗读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朗读中加深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出情感。

  四、诵读古诗

  1、范读古诗,讲读法。

  师:

同学们朗诵得不错,如果能注意一下停顿就更好了。

可别小看停顿,在古诗中是很有讲究的。

一般来说,一句诗中每两个字一停顿,最后三个字连着读。

大家愿意听老师按照这个规则朗诵一遍吗?

 

(1)师配乐朗诵古诗,请学生在每句诗的停顿处用“/”做上标记。

 

(2)生齐读古诗(配乐)。

  2、多诵读,悟诗情。

  老师有一个问题:

作者为什么要描写庐山?

(作者喜爱庐山)作者从多个角度细致地观察了庐山,简洁而生动地描绘了庐山的奇特景象,可见他对庐山的奇丽景色流连忘返。

你们能不能把作者那赞美之情用优美的嗓音朗读出来?

好,现在让我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朗读这首古诗。

谁还记得读古诗的方法有几种?

(齐诵、轮诵、唱诵、表演读……)好,现在就请你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这首古诗。

  

(1)自由合作读。

  

(2)四人小组表演读,并进行评比。

  五、领悟哲理

  师:

作者为什么说自己“不识庐山真面目”呢?

他不是已经说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了吗?

这首诗写了庐山的千姿百态,身处山中也难以看清它的真实面目,你从中悟出了一个什么道理?

 

(1)出示“庐山风光片”,让学生想象诗歌意境,领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2)引申:

我们评价一个同学时,应该怎样看?

  六、背诵

   

  1、生背诵《题西林壁》。

  2、师检查背诵情况。

  七、总结

  师:

《题西林壁》这首古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更是诗人苏轼通过观赏庐山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想了解一个事物就必须全面观察,不能只看一面。

其实,许多道理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学习中,希望同学们也做个有心人,从生活、学习中找道理、学道理,好吗?

向大家推荐一个故事《盲人摸象》,看完故事后要想一想故事中的人物错在哪里。

       四时田园杂兴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引导学生想象意境,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4、感受初夏的美好,感受农民勤劳简朴的生活,体会富有情趣的村居生活。

激发学生热爱农村、热爱美好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古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难点:

指导学生理解诗意、领会感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好生活的情感。

  教学准备

  教师:

教学挂图。

  学生:

搜集有关范成大的资料和与《四时田园杂兴》题材相类似的诗歌。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说话练习,导入诗文师:

今天来说说童年是什么。

对于童年,我们都倍感亲切。

一定有许多话想说吧!

  师:

老师带你们在古诗文中去发现古代同龄人的生活,去聆听他们的欢笑,去体味他们童年的欢乐,看看古代乡下孩子们的童年是怎样多姿多彩。

让我们一齐走进《四时田园杂兴》。

  二、知诗人,解诗题

  1、自读古诗,自学生字。

 

(1)学生自由读古诗。

 

(2)小组合作,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生字。

  2、让学生课前查阅有关范成大的资料,课上互相交流。

  3、结合注释理解诗歌题目的意思。

  三、抓字眼,明诗意

  1、学生在小组内再读古诗,选择自己喜欢的诗句读,读准确、流利。

  2、学生结合图画,说说诗中所描写的事情。

  3、交流讨论,弄懂诗句。

 

(1)哪些诗句你读懂了?

哪些诗句你还不懂?

 

(2)同学之间互相解答,说说每句话的大意。

  4、理解诗意后,让学生来读自己喜欢的诗句,并评价。

  四、想意境,悟诗情

  1、出示古诗配图。

  《四时田园杂兴》是诗人退居家乡后写的一首田园诗,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

  图上画了谁?

你知道他们在干什么吗?

   2、逐句体会。

  

(1)自己吟诵小诗,体会诗人的情感。

  

(2)指名逐句读,思考每句话作者都着重讲了什么。

  (3)分组议论:

后两句描写孩童天真可爱的行为,目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描述画面内容。

(抓住儿童神态、动作,想象其语言)

  3、放声自由读诗,想象其意境,体会农民一家辛勤劳动的生活。

  五、创设情景,配乐朗诵、背诵

   1、出示课件。

   2、指名读,师相机范读。

   3、学生对读、齐读。

   4、背诵(可采用个人背、同桌互背、分行背、分男女背等方法)。

  六、总结

  师:

今天我们在《四时田园杂兴》这首古诗中,看到乡下孩子的生活充满了乐趣。

其实,对于我们孩子来说,游戏就是一种劳动,游戏就是一种学习,游戏就是我们生活本身。

喜欢这样的童年生活吗?

喜欢这首诗吗?

古诗中有许多这样描写儿童生活、捕捉童心童趣的诗词,送几首给你们吧!

(出示《小儿垂钓》、《宿新市徐公店》、《所见》、《村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