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时南回归线上昼长.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114704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9.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分时南回归线上昼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秋分时南回归线上昼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秋分时南回归线上昼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秋分时南回归线上昼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秋分时南回归线上昼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秋分时南回归线上昼长.docx

《秋分时南回归线上昼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分时南回归线上昼长.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秋分时南回归线上昼长.docx

秋分时南回归线上昼长

秋分时南回归线上昼长

【篇一:

1041ja_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三课时】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第3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引入)

师: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和地方时差现象,下面请大家思考两个问题:

1、单选:

东经121o比东经120o的地方()。

a.区时早b、地方时早c、一定先看到日出d,地方时晚

2、双选:

在北京时间8点20分时()。

a.东经130o的地方时是9点

b.东经130o的地方时为7点40分

c、东经130o(位于东九区)的地方时正好等于区时

d、东经105o(位于东七区)的区时为7点20分

生:

1、B2、AD

师:

回答正确。

看来同学们掌握的很不错。

我们学习了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那么地球公转又会带来哪地理现象呢?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板书)

四、地球公转与季节

推进(新知识传授)

师:

(动画演示)地球是倾斜着身子绕日公转的。

地球自转的平面,也就是过地心并与地轴垂直的平面称为赤道平面叫赤道面。

(动画演示)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叫黄道面。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围绕太阳公转,因此,地球的运动是这两种运动的叠加。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可以用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的关系即黄赤交角来表示。

(板书)1、黄赤交角

【合作探究】【方法引导】

生:

(指认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

师:

地轴与赤道平面的夹角为多少度?

师:

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角为多少度?

师:

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的夹角为多少度?

【教师精讲】

(动画演示)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绕太阳转动。

生:

(引导学生观察地球公转的过程)太阳有时直射北半球,有时直射南半球,有时直射赤道。

【教师精讲】

师:

如果地春分3月21日球不公转,太阳直射点将永远

直射在同一纬线上;如果地球

不倾斜着自转,直射点将永远

在赤道上,可事实上正是由于地球倾斜着绕日公转,即由于黄赤交角的存

在,才导致了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直射赤道

地球在公

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地表接受太阳垂直照射的点(简称太阳直射点)是有变化的。

夏至日直射北回归线;春分、秋分日直射赤道;冬至日直射南回归线。

(演示)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的动画效果

(投影表格)

【方法引导】

师:

可以把上述内容总结为:

黄道面公转斜方太阳直射点在南北黄赤交角身向回归线间周年移动23026/自转

需要注意的是,远日点和近日点的位置与夏至日和冬至日的位置有明显的区别。

不能混淆远日点与

夏至日的位置,也不能颠倒近日点与冬至日的位置。

生:

(观察远日点与夏至日的位置,近日点与冬至日的位置。

)时间上夏至日比远日点早一些,冬至日比近日点早一些。

夏至日过后很快就到远日点,冬至日过后很快就到近日点。

【合作探究】【方法引导】

【活动与探究】

活动或探究课题的题目:

按步骤画示意图,表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轨迹。

活动或探究的内容:

(1)按等间距画三条直线分别表北回归线示赤道和太阳直射点所能到达的最北和最南纬线。

(2)在三条直线的适当位置标注赤道四个点,分别代表北半球二分二至日太

阳的直射点。

(3)结合课文关于太阳直射点回

归运动的描述,画一条曲线表示太阳直南回归线射点的移动轨迹。

d活动或探究的办法、过程:

根据演

示逐个画出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点的

位置,讨论合作进行。

活动或探究的结果:

学生画出图示,并能解释所画图示的涵义。

理解南回归线、北回归线的涵义

师:

在太阳直射点上,单位面积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最多。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使太阳辐射能在地球表面的分配具有了回归年的变化。

这种变化可以用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来定性地描述。

先来探讨一下昼夜长短的变化。

(板书)2、昼夜长短的变化

(演示)逐个演示二分二至日全球昼弧和夜弧的长度

【方法引导】

生:

(观察、归纳总结某地不同季节昼夜长短的变化,某日全球各地的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

(1)春分日----秋分日:

北半球的夏半年,北半球获得日照时间最长的季节,各纬度昼长大于夜长,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2)秋分日----次年春分日:

北半球的冬半年,北半球获得日照时间最短的季节,各纬度昼长小于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

(3)北极圈以北地区:

夏至日有极昼、冬至日有极夜现象。

(4)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正好相反。

(5)春、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等长;赤道上全年昼夜平分;获得日照时间相等,都是12小时。

生:

(p21读图思考题1、2、3)

【教师精讲】

师:

昼夜长短的变化反映了日照时间的长短。

对于北半球来说,一年中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是有规律的,可以归纳为:

(投影)

师:

下面是解答昼夜长短相关题目的三个方法,请大家记住并做一些练习。

(投影)【教师精讲】【方法引导】

1、求某地点某日昼(夜)长的方法:

过该地点作纬线(地球侧视图)或纬线圈(地球极心图),判断昼(夜)弧长短。

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极昼区昼长24小时,极夜区昼长0小时。

2、某地点某日昼长2x小时,则该地点日出日落时间计算尺为:

日落时间日出时间12:

0012:

00+x12:

00-x

下午x小时

上午x小时

3、春(秋)分日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晨(昏)线过极点,则为春(秋)分日:

该日全球昼夜平分,6:

00日出,18:

00日落。

(过渡)昼夜长短的变化从日照长短体现了太阳辐射能在地球表面分配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则反映了太阳辐射的强弱,从另一个方面体现了太阳辐射能在地球表面分配的变化。

(板书)3、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演示)太阳高度示意图

师:

太阳高度是太阳光线与过太阳照射地点所作的与地球表

面相切的平面即当地地平面的夹角。

正午太阳高度是当地地方时

12点时的太阳高度,是某地一日内最大的太阳高度,反映了太阳辐射的强弱。

下面是相关的解题方法和一道练习,请大家看投影。

(投影)【教师精讲】【方法引导】

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2:

00:

此法可作为求解地理

坐标和地方时的切入点。

【知识拓展】【例题剖析】

例题(2004江苏卷第13题)读图6(阴影部分为夜半球),回

答:

若此刻西半球为夜半球,太阳直射点的经度是()

a.东经70ob.东经90o

c.西经70od.西经:

110o

生:

(合作探讨)选a

(演示)逐个演示二分二至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生:

(教师引导观察、分析、讨论)

【教师精讲】

师:

(分别提问,归纳讲解)

(1)同一时刻:

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2)夏至日:

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太阳辐射最强;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太阳辐射最弱。

(3)冬至日:

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太阳辐射最强;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太阳辐射最弱。

(4)春分日和秋分日:

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南北半球太阳辐射强度相当。

师:

正午太阳高度的求解是重要的考点,以下是解题方法,请看投影。

(投影)【方法引导】

0求某地点正午太阳高度:

h=90-纬度差(太阳直射点纬度与该地点纬度之差),6(12)月22日北

(南)回归线及以北(南)地区达一年中最大值。

【知识拓展】【例题剖析】

a.3月4日b.3月8日c.3月13日d.3月17日

生:

(合作探讨)选d

(板书)4、四季

生:

(小组讨论,总结)

天文四季:

夏季是一年中白昼最长,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也是获得太阳辐射最多的季节;冬季是一年中白昼最短,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也是获得太阳辐射最少的季节;春秋季是冬夏两季的过渡季节,获得太阳辐射居中。

师:

答的不错。

天文四季这样的划分依据是什么呢?

生:

划分依据是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师:

很好。

是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影响了某地太阳辐射的大小和强弱。

我们的祖先创立了24节气来指导农业生产活动,四季的划分是以24节气中的“四立”作为四季的开始。

谁能说出24节气呢?

生:

(背诵二十四节气或阅读p22“阅读”部分的内容----二十四节气与四季)

师:

很好。

那么“四立”分别是哪四个节气呢?

生: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

【教师精讲】

师:

立春是春天的开始,而此时在我国北方大地,还是数九寒天的隆冬季节,立秋时正是烈日炎炎的盛夏时节,可见,我国传统的四季与气候变化不符。

二分二至作为四季的开始又略显迟了些。

为了使季节划分与气候变化相符,现在北温带的许多国家在气候统计上一般把3、4、5月划分为春季,6、7、8月为夏季,9、10、11月为秋季,12、1、2月为冬季。

南半球与北半球的季节正好相反。

结束(小结):

我们刚才学习了“地球公转和季节”,讲解了黄赤交角的形成,分析了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了解了四季的形成。

并讲解了考点及接替方法,内容很多,而且难点集中,下面再做一些巩固练习,看看你今天的学习效果如何。

【例题剖析】

结束(练习):

1.(2000年上海卷第27题)读“太阳直射点周年变化”

示意图,回答:

(1)太阳直射点位于a点的这一天,地球上正午太阳

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的纬度范围是__北回归线及其以北

______________。

(2)太阳直射点位于b点的这一天,北极圈与南极圈

上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数值相差_________________度。

(3)太阳直射点位于c点这一天,昼长时间北极圈比

赤道上________________(多或少几小时)小时。

【篇二:

【地理05】高中地理知识点全面汇总9】

高中地理知识点全面汇总

一、时区计算的规律

1、确定日出日落时刻:

(1)某地日出时刻,就是该地所在纬线与晨线交点的地方时。

(2)计算时可以用正午时刻-一半昼长,或者,子夜时刻+一半夜长。

(3)某地日落时刻,就是该地所在纬线与昏线交点的地方时。

(4)计算时可以用正午时刻+一半昼长,或者,子夜时刻-一半夜长+1日。

(5)春分或秋分时,全球昼夜平分,6时日出,18时日落。

(6)赤道上全年昼夜平方,全年都是6时日出,18时日落。

2、确定太阳高度:

(一)某一时刻的太阳高度:

(1)昼半球上的太阳高度大于零,最大值出现在正午,即地方时12点时。

(2)夜半球上的太阳高度小于零,最小值出现在子夜,即地方时0点时。

(3)晨昏线(圈)上太阳高度等于零。

(二)正午太阳高度:

(2)同一天正午太阳高度相同的纬线有两条,这两条纬线分布在直射纬线的两侧,与直射纬线的纬差相等。

(三)二分二至太阳高度分布规律:

3、确定日期分界线:

日期分界线有两条,一条是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该线两侧时刻相同,日期相差一天。

另一条日期分界线为地方时0点所在的经线,该线即是前一日的24点,也是后一日的0点。

(1)0点经线向东到日界线日期早一天;0点经线向西到日界线日期迟一天。

(2)当太阳直射点在东经度上,0点则在西经度,地球上日期早一天的范围占大半。

(3)当太阳直射点在西经度上,0点则在东经度,地球上日期早一天的范围占小半。

点。

二、地球

1、天体系统的级别:

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①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

②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

③因为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平均气温为15度)。

④因为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地球能吸引大气形成大气层(氮、氧为主)。

⑤形成并存在液态水。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活动的标志:

黑子、耀斑

(2)影响:

影响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产生“磁暴”现象和“极光”现象;影响地球气候。

4、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①昼夜交替:

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圈)——与赤道的交点的时间分别是6时和18时——太阳高度是0度——晨昏圈所在的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②地方时差:

东早西晚,经度每隔15度相差1小时。

③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赤道上不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偏向力随纬度的增大而增大。

5、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的变化:

①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

越长夜越短。

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昼

现象。

②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昼短,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

冬至日

——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③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

④赤道全年昼夜平分。

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

的相反。

三、经济地理特征

所谓“经济地理特征”,就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状况、主要物产,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的特点及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等等。

那么,如何去归纳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特征呢?

通常,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进行回答:

一、经济体系的性质如我国是社会主义经济;日本、西德、美国等是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非洲的一些国家,如埃及、坦桑尼亚等国则是发展中的民族经济。

二、工业地理这里主要包括工业生产水平、内部结构、主要工业部门,供、产、销的关系,工业布局、发展趋势等等。

例如日本,工业现代化水平高,技术力量强,生产设备好。

但国内矿产资源极度贫乏,对外依赖性很大,是世界最大的原料进口国。

钢铁、机械、电子、化学、纺织为其主要工业部门。

工业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狭小地区。

东京、大阪、名古屋、九州北部为四大工业区。

又如西德。

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

工业的部门结构以重工业为主体,重工业产值约占工业总产值的70%。

工业部门也比较齐全,钢铁,机械、汽车、电器、化学、精密仪器和光学仪器工业在世界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但工业原料除煤炭和钾盐外,皆不能自给,对外有一定的依赖性。

莱茵河右岸的鲁尔区,是西德以煤炭、冶金为主的最重要工业区;位于西部边境的萨尔区,利用当地的煤和进口的铁,发展了钢铁、机械制造等工业。

三、农业地理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的农业地理,是指耕作业、林业、牧业和水产业;狭义的农业则单指耕作业。

农业地理的内容包括农业生产水平、经营方式(耕作业、畜牧业、渔业中以哪一种为主。

是集约农业还是粗放农业)、耕作制度(一年几熟)、地区分布上有何差异,主要农作物有哪些,等等。

例如,我国东部季风区的农业特征:

本区是我国最重要的农业区。

全国的人口和耕地,全国的商品粮基地,主要棉区以及各种纤维、油料、糖料、饮料等作物,淡水渔业、家畜、家禽等重要生产基地,大部分都分布在本区。

又如西德的农业生产,实现了机械化和电气化。

畜牧业在农业中占重要地位。

北部平原发展了乳肉畜牧业,并种植麦类、马铃薯、甜菜等。

中部高原山地发展了乳牛业。

南部的河谷种植葡萄和其他水果。

四、交通运输及其他这里主要指公路、铁路线,内河航运与海上航线,主要交通枢纽和港口,海陆交通联运,货物流向等方面,有些还可考虑它的名胜古迹及历史纪念地。

例如法国的巴黎,位于巴黎盆地中部,跨塞纳河两岸,河上有大桥沟通。

水上运输方便。

市内有多条铁路和运河通往全国各地。

那里集中了全国主要工业部门,工业产值约占全国四分之一。

巴黎又是一

个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一八七一年建立过世界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市中心区还有举世闻名的埃菲尔铁塔。

五、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包括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矿物资源、生物资源和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是否合理等等。

例如苏联。

森林、矿物和土地资源都很丰富。

西伯利亚的大部分和东欧平原的北部布着针叶林。

它的煤、铁、石油、天然气、锰、铜、铅、锌的探明储量,均居世界前列。

东欧及西西伯利亚地区平原辽阔,有利开发。

境内大河不少,为水运、水利、水力、航运、灌溉提供了有利条件。

方位词的正确使用方位词是日常用语的常用词,但往往有部分学生使用随意,错误丛生。

在地理学习中用好方位词直接关系到地理教学效果,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那么,怎样才能正确使用方位词?

在地理学习时使用方位词有如下几类原则:

表示地理事务空间位置的从属关系:

如北部。

宁绍平原在浙江省的北部。

如用北方等词取代,就使宁绍平原与浙江省脱离关系了。

又如陇东、陕北等均指本省内部不同方位的地区。

表示地理事物相隔离的不同地域空间:

如北方,西方。

日本的北方四岛仍在俄罗斯手中;近年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趋缓。

表示地理事物不同方位的空间范围:

如内外、南北,以南。

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秦岭-淮河以南。

表示确切的地理位置:

如北陲、东端。

西藏和新疆分别是我国西南和西北的边陲省区;我国的最东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

的汇合处。

表示地理事物的动向及其变化:

如东流、北风、向右偏、左偏等。

长江东流入海;我国冬季盛行偏北风;北半球水平运动物体,受地转偏向力影响运动方向右偏。

其中名词前面的方位词指来向,动词前面指去向。

由地理事物的动向定向:

如左岸、右岸。

顺河水流向,珠海在珠江口的右岸,深圳在珠江口的左岸。

又如:

北半球背风而立

高压在右后,低压在左前。

三维空间的方位表示:

如中天、天顶、地平高度。

某天体处于正南或正北方向叫中天,分上中天和下中天。

由此计量出恒

星日即某恒星连续两次上中天或下中天的时间间隔。

我们立正时,头顶正对着的天球位置叫天顶。

中纬

当然,方位词的用法不止这几种。

方位词看似容易,实际上欲经常性地表“地”达意,也非轻而易

举。

平时正确辨析词义,相比较而用词自然错误可以少一些,由用词不当引起的土地纠纷、方位差异也

可随之避免。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太阳

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

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

减,此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春分日和秋分日,太

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3)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着季节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季节变化的规律,形

成了四季)北半球季节的划分:

3、4、5月为春季,6、7、8为夏季,9、10、11为秋季,12、1、2为冬季

6、地球的圈层结构以地表为界分为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

(1)地球内部的圈层根据地震波(纵波、横波)的特点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

地壳物

质主要由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组成,上地幔的软流层是岩浆的源地,地核主要由铁镍物质

组成。

(2)外部圈层:

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四、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化

一、城市的空间结构

1、城市功能分区——相同的城市用地类型发生集聚

(1)商业区:

位于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交通便利,通信发达,人流量大;付租能力强。

中心商务区(cbd):

建筑密集、高楼林立、交通便捷——面积有限,但需求量大

(2)工业区:

一般分布在城市边缘,交通便利,大多有河流或铁路、公路经过。

(3)住宅区:

是城市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

(4)文化区:

一般要求环境优美,远离工业区和商业区。

城市建设要注意保护文物古迹。

2、城市地域功能分区形成的原因:

历史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行政因素

3、城市规模与地域结构、服务范围

小城市:

地域结构的分化不明显,提供的服务种类少、级别低,服务范围小。

大城市:

地域结构的分化明显,提供的服务种类多、级别高,服务范围大。

二、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

(一)、自然方面

1、地形——平原地区城市密度大

2、气候——气候温暖湿润的地区城市密度大

3、河流——河流的供水和运输功能决定城市区位。

(二)社会经济方面

1、农业基础

2、交通条件:

沿海、沿江、沿铁路线、沿高速公路可以形成城市轴线。

北方城市大都在大道汇合处交通线的变化,会给城市发展带来影响。

(如扬州:

运河通航时—兴,运河淤塞后—衰)。

3、政治(如行政中心)、军事防卫、宗教、科技、旅游等也能促进城市的形成和壮大

三、城市化

1、城市化的标志:

①城市人口增加、②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③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其中最重要的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2、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城市化特点:

①大城市发展速度超过小城市;②大城市数目不断增多;③10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发展快。

——大城市化趋势

3、发达国家的城市化

①特点:

起步早,水平高,速度慢,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②逆城市化的原因:

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以及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4、发展中国家城市化

①特点:

起步晚,水平低,速度快,大城市化趋势明显。

②我国城市化落后于工业化。

③城市发展不合理:

大城市迅速膨胀,中小城市发展缓慢,人口集聚于少数大城市。

【篇三:

高考地理不得不看!

!

!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一)

教学目标

1、了解昼夜的产生,理解昼夜交替形成的原因

2、理解地方时与地球自转的必然联系,了解地方时与区时的区别

3、记住地球自转对沿地表做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偏移的影响

教学建议关于地方时的教学建议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讲清地方时的概念和地方时的早晚,并强调经度上的微小差别,都能造成相应的地方时之差,为讲时区和区时的知识做好铺垫。

然后,由地方时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的麻烦,引出时区划分和区时计算的教学。

关于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的教学建议教材中,这部分内容是一个难点。

在教学中,可以从现象入手,运用课本《长江三角洲的发育》图,讲明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规律。

在课堂教学中,对于作南北向水平运动的物体,其偏移原因可以从高低纬度间线速度不同加以解释;而对于作东西向水平运动的物体,其偏移原因较为复杂,应予以回避,待学生到物理课中去解决,重点放在地转偏向力作用规律的运用上。

议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运用地球仪讲解,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引出昼半球和夜半球、晨昏线等概念,并且要求学生在赤道投影和极投影地图上学会如何辨别晨线和昏线。

接下来要说明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以及一天之中太阳高度的变化情况。

随着地球自转,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周期为24小时,也就是昼夜交替的周期(一个太阳日)。

最后,联系到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一是太阳日制约着人类的起居作息,二是昼夜交替的周期时间不长,使地球表面温度变化不致过分剧烈,保证了地球上的生命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

〖导入新课〗1.提问方式:

说出地球的自转方向和周期。

2.演示方式:

学生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并说明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

〖昼夜交替的教学〗1.演示:

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

2.讲解:

昼半球和夜半球、晨线和昏线、太阳高度的概念,一日之内太阳高度的变化。

强调:

①晨昏圈平面与太阳光线保持垂直的关系;②晨昏圈上太阳高度为0度;③正午太阳高度是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④昼夜交替的周期为一个太阳日;⑤地球上昼夜交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板书:

晨昏线(圈):

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

太阳高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