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学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114184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73.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二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专题二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专题二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专题二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专题二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二学案.docx

《专题二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二学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题二学案.docx

专题二学案

课题: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制作人:

王美娜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

(2)、能说出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2、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和历史图片材料,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组间质疑,教师点拨,达成上述目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理解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艰难,让学生体会到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自主学习】(20分钟)

(一)、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1、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经济:

(1)、一直占据主导地位。

(2)、自然经济有了,有所发展。

2、自然经济的解体:

(1)、原因: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2)、解体过程: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从起,自然经济。

3、中国经济结构变动

原因:

外国资本主义入侵

表现:

影响:

外国资本主义入侵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市场和商品市场

二、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主要包含两方面内容: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1)、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1、原因:

A、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使得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B、外商企业刺激

C、洋务运动诱导

D、资本主义萌芽

介绍“资本主义萌芽”和资本主义

2、时间:

19世纪70年代前后

3、地区:

沿海地区

(设问):

为什么会分布于沿海地区呢?

外国资本主义入侵较早,该地区自然经济解体程度较高。

4、产生途径:

5、代表性企业:

6、主要行业:

(轻工业还是重工业)。

(2)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1、原因:

A、外国入侵,进一步破坏了自然经济;

B、“实业救国”和“设厂自救”的浪潮;

C、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2、概况:

张謇、周学熙以及荣氏兄弟相关的资料。

【合作探究】

1、中国早期民族工业有什么特点?

民族工业分布示意图和与民族工业发展概况相关的资料,在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分析民族企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的自然和社会(或地理、历史)原因,培养学生综合考虑问题的意识。

1)、分布地区和部门不平衡

2)、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比重较小

2、近代百年的上海史就是一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历史的缩影。

下列三幅图代表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云集上海的三种不同类型的企业。

根据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请回答:

(1)上述图片分别反映了中国社会哪种性质的近代企业?

(2)三类不同性质的企业为什么在此时云集上海?

(3)这些不同性质的企业对中国社会和经济发展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四、练习反馈

1.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这种“解体”是指(  )

A.西方国家扩大对中国的商品输出B.中国经济沦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

C.家庭手工业与小农生产逐渐分离D.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取代自然经济

2.至20世纪初,“外货风行,土布渐归淘汰”,洋布战胜土布,最根本的武器是(  )

A.洋布外观漂亮B.洋布广告充斥C.洋布引领时尚D.洋布价格低廉

3.我国早期的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城市,这在客观上突出反映( )

A.这些地方地理位置优越B.外资企业、洋务企业的刺激和诱导作用

C.清政府扶植沿海地区创办企业D.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只能在沿海地区出现

4.设想你是一位19世纪70年代投资企业的人,从投资小、见效快的角度考虑,最好投资创办的企业是(  )

A.机器制造B.面粉、纺织等C.农业D.军事工业

5.甲午战争以后,国内出现了兴办近代民族工业的热潮。

其直接原因是(  )

A.西方科技的传播B.重商思潮的影响C.清政府放宽了限制D.改良思想的推动

6.19世纪末,山东桓台县苗世厚兄弟在济南泺口经营粮食贸易,很快形成资金逾万的苗氏集团。

苗氏集团得以发展的原因不包括(  )

A.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B.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

C.西方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D.社会上兴起了一股实业救国的思潮

7.著名史学家陈旭麓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地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

”若从洋务派创办的近代企业的角度来分析,这里“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的本质含义是(  )

A.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B.传播了西方的先进思想

C.瓦解了自然经济,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D.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技

8.张謇就任农商总长后说:

“謇意自今为始,凡隶属本部(农商部)之官业,概行停罢,或予招商承办。

唯择一、二大宗实业……为一私人或一公司所不能举办,……规划经营,以引起人民之兴趣,余悉听之民办。

”这段材料表明张謇主张(  )

A.停办官营工商企B.加强对民营企业控制

C.制定经济发展计划D.鼓励发展民营工商业

 

课题: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

(2)、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2、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和历史图片材料,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组间质疑,教师点拨,达成上述目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全面了解民国年间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历程,认识民族工业要想健康成长,必须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

【自主学习】(20分钟)

(一)、民国初期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1912——1919)(一战期间)

1、原因:

(1)、辛亥革命。

(2)、的建立,提高了激发了。

(3)、运动起了促进作用。

(4)、期间,欧洲各国。

2、进一步发展概况

(1)、和空前;

(2)、和是最大的工业。

3、特点:

(1)、主要分布在;

(2)、没有形成,发展主要是,极为薄弱。

(3)、没有摆脱的控制。

(4)、仍占绝对优势。

4、结果:

一战结束不久,,民族工业很快萧条。

(二)、国民党统治前期民族工业的短暂发展(1927年——1936年)

1、原因:

(1)、南京国民政府采取。

、提出开展;

、1935年实行。

(2)、中国人民和运动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机遇。

2、发展概况:

中国国民生产总值逐年增加,农工商增长速度创历史最高记录。

3、特点:

聚敛起巨额财富。

发展同时受到和的压迫,道路曲折又艰难)

(三)、国民党统治后期民族工业的困境(1937年——1949年)

1、原因:

(1)、日本侵华战争,使中国。

(2)、国民党发动,给。

(3)、国民党实行政策。

(4)、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5)、的压迫。

(6)、繁重的。

2、困境:

工商企业大量倒闭破产。

3、西南、西北地区民族工业的发展:

日军全面侵华,使大量,改变了。

小结:

19世纪70年代前后:

夹缝中产生

19世纪末:

初步发展

一战期间:

短暂春天

国民政府前期:

发展较快

抗战前期:

沉重打击

抗战后:

陷入绝境

【合作探究】

1、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读下图《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 据不完全统计,到1920年前,我国共有近代工厂1759家,其中纺织工业475家,食品工业280家,印刷文具业51家,机械五金业252家,化学工业383家……其他工业35家,总资本达500620万元。

——《中国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的图片,分析民国初年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在区域分布上呈现出什么特点?

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民国初年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在工业类型方面呈现出什么特点?

原因是什么?

(3)民国初年尤其在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发展速度较快,然而却只是“短暂春天”,造成“春天”短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4)综上所述,民族资本主义怎样才能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练习反馈

1.下表是1915~1919年中国纱厂盈利指数,造成这种状况的最主要原因是(  )

年份

1915

1916

1917

1918

1919

盈利指数

-4.38

7.61

36.93

21.43

70.56

A.辛亥革命和临时政府的推动B.群众性的反帝斗争大力推动

C.“实业救国”新思潮的推动D.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2.民国初年,中国的民族工业发展进入一个“黄金时代”,但是发展较快的主要是纺织业、面粉业等轻工业部门,这意味着(  )

①中国尚未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 ②中国的工业基础还十分薄弱 

③民国初年的工业发展无足轻重 ④中国工业的发展缺乏技术和资金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D.②④

3.南京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

A.促进经济发展B.巩固国民政府统治

C.形成官僚资本D.稳定财政,增加收入

4.中国民族工业遭到空前的洗劫和破坏是在(  )

A.鸦片战争时期B.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C.八国联军侵华期间D.日本全面侵华战争期间

5.国民党统治后期,导致我国民族工业陷入困境的主要因素有(  )

①中国外贸的大量入超 ②自身技术力量的薄弱 

③官僚资本的极力压迫 ④美国加强对华经济侵略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6.从民国初期民族火柴业的一组商标中你能得到的信息有(  )

①辛亥革命推动了民国初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中华民国政府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③中国摆脱了外来经济的控制 ④实业救国成为当时的社会进步潮流

A.①④B.②④C.②③D.①③

 

课题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识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从诞生之日起便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为了生存和发展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进行斗争等史实。

(2)理解民族资产阶级的双重性。

(3)知道民族资产阶级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动力之一

2、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和历史图片材料,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组间质疑,教师点拨,达成上述目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对民族工业的压迫和民族资产阶级为了本阶级和中华民族的利益所进行的斗争,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自主学习(20分)

一、在夹缝中求生存

1、外国资本主义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压迫

材料1、华商在上海办了六家丝厂,资本总额120万,而同一时期,法国商人在上海开办的宝昌丝厂一家就有资本110万元,接近上海六家华商丝厂资本的总和。

材料2、发昌机器厂制造小火轮时虽然“俱用华人”,但是自身的技术力量还很薄弱,“发动机系英国制造”。

到19世纪80年代,受外商企业的排挤,发昌机器厂日趋衰落。

后来,它被英商在上海开办的耶松船厂吞并。

材料3、洋商见我工商竞用新法,深中其忌,百计阻抑,勒价停市。

上年(1866年)江浙、湖北等省,缫丝、纺织各厂,无不亏折,有歇业者,有抵押洋商者。

(具体表现):

限制机器进口

利用特权,大量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材料。

直接摧残中国的民族工业

抗战胜利后,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

2、本国封建势力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压迫(具体表现)

受清政府的压迫

可以补充材料:

90年代,天津武举李富明在北京开办一家机器面粉厂,使用外国进口蒸汽机磨,每天能磨面粉200石。

京城官府见机器面粉厂生意兴隆,就存心勒索。

李富明不甘心受压迫,到官府去讲理。

结果,官府给他扣上“私设磨坊”、“哄闹官署”等罪名,革去他的武举功名,“交刑部照例治罪”。

李富明的机器面粉厂被迫关闭。

——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资料选编》

军阀官僚政府大举内债和滥发纸币也严重阻碍民族工业发展

国民政府和官僚资本压迫民族资本主义

二、在斗争中求发展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特点

1、特点:

既具有革命性,又具有妥协性。

2、根本原因: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于,遭到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三重压迫。

3、革命性:

(1)、原因: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遭到了三重压迫。

、逐渐发展为重要的政治力量。

(2)、表现:

、1928年,全国反日会通过拒买日货等决议。

、后,

、后,民族资产阶级积极。

、长城抗战后,各地工商界人士开展。

4、妥协性:

(1)、原因: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遭到了三重压迫。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2)、表现:

对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存在。

(3)、影响:

注定了民族资产阶级不能。

三、合作探究

1、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地区分布不尽合理,在一定程度上遭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不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民族工业难以独立发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它不仅是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的重要经济前提,也是无产阶级队伍壮大的前提之一,为新民主主义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条件。

 

练习反馈

1.英国驻华公使欧格纳曾直言不讳地说“机器进口(中国),恐非西国之福也”。

对此,他们采取阻止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措施是(  )

A.控制中国海外贸易B.攫取各种经济特权

C.把持中国海关大权D.限制中国机器进口

2.“洋商见我工商竞用新法,深中其忌,百计阻抑,勒价停市。

”上述材料反映了(  )

A.洋商向中国企业提供新技术B.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民族工业的压迫与束缚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资金少、力量薄弱D.封建官府对民族工业的压制

3.有报纸载文感叹:

“我数千年历史之蚕桑事,不沦亡于敌伪铁蹄之下,而消灭于……官僚资本之压迫榨取也!

吾民何辜,惟此浩劫!

”此种状况出现于(  )

A.清末民初时期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D.抗日战争胜利以后

4.1928年,全国反日会在上海总商会举行会议,通过了拒绝买卖日货、拒绝使用日钞、拒绝搭乘日轮的决议。

导致他们通过该决议的直接原因是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  )

A.济南惨案B.九一八事变C.一二八事变D.八一三事变

5.1937、1942年国民政府统治区重工业状况表表格所示各种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

占工厂总数比例

占工业资本总额比例

占工人总数比例

1937年

16%

4.4%

7.3%

1942年

58%

78%

49%

A.抗日战争的影响B.抗日根据地扩大

C.国际援助的增多D.民营工业的发展

6.1937年,宋子文以低于市场价格买走南洋兄弟烟草公司股票20万股,从而控制了这家最大的民营烟草公司。

这一现象说明的实质问题是官僚资本(  )

A.与民族工业互利双赢B.指导民族工业的经营

C.阻碍民族工业的发展D.积极投资于近代工业

7.有人作了下列五幅图片比喻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依据所学知识判断,代表抗战时期民族工业艰难发展的图片是(  )

ABCDE

8.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社会风俗的阶段性发展特点是:

洋务早期,风气初开;清朝末年,天下移风;民国初年,飙转豹变。

这一特点也可以用来描述近代中国(  )

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大众传媒的变迁

C.思想领域的变化D.民主政治的发展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90年代,天津武举李福明在北京开办一家机器面粉厂,使用外国进口蒸汽机磨面,每天能磨面粉200石。

京城官府见机器面粉厂生意兴隆,就存心勒索。

李福明不甘忍受压迫,到官府去讲理。

结果,官府给他扣上“私设磨坊”、“哄闹官署”等罪名,革去他的武举功名,“交刑部照例治罪”。

李福明的机器面粉厂被迫关闭。

——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资料选编》

材料二 (甲午战后,一外商说)今天,随便走进哪一家农户,人们都可以看到,曾经是不可缺少的纺车,都蒙上了尘土,被人遗忘了。

一捆捆机器轧的“孟买纱”似乎使人注意到手纺车已经不合时宜了。

材料三 阅读下列1918年帝国主义国家对华资本和商品输出量(1913年指数为100)统计表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李福明被官府扣上“私设磨坊”等罪名有何历史和政策依据?

分析清政府制定这种政策的目的和影响。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甲午战争后中国传统的纺纱业破产的主要原因及其历史根源。

 

(3)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归纳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过程中的基本处境及其影响。

分析造成这种处境的根本原因。

 

(4)材料三中英法德等国对华资本和商品输出量1918年同1913年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

这种变化有什么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