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 pH的变化图像 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含答案附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114050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57.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 pH的变化图像 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含答案附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中考化学 pH的变化图像 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含答案附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中考化学 pH的变化图像 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含答案附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中考化学 pH的变化图像 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含答案附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中考化学 pH的变化图像 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含答案附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 pH的变化图像 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含答案附答案解析.docx

《中考化学 pH的变化图像 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含答案附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 pH的变化图像 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含答案附答案解析.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化学 pH的变化图像 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含答案附答案解析.docx

中考化学pH的变化图像培优易错难题练习含答案附答案解析

一、中考初中化学pH的变化图像

1.某校化学小组在利用硫酸和氢氧化钾两溶液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时,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pH的变化图像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c点所示溶液呈碱性

B.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K2SO4和H2SO4

C.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钾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硫酸溶液的烧杯中

D.由c点到d点的变化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根据图示,c点所示溶液pH﹤7,呈酸性,选项A不正确;

B、从图中溶液的pH由大逐渐变小可知,该实验是将硫酸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氢氧化钾溶液的烧杯中,图中a点所示溶液pH﹥7,呈碱性,溶液中氢氧化钾没有全部被反应,溶液中含有的溶质应该是K2SO4和KOH,选项B不正确;

C、根据图中溶液的pH变化情况,溶液的pH起点大于7,且随着试剂的加入pH由大逐渐变小,可见该实验是将硫酸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氢氧化钾溶液的烧杯中,选项C不正确;

D、图中b点溶液的pH=7,此时硫酸和氢氧化钾恰好完全反应,继续加入稀硫酸,稀硫酸不和溶液中的其他物质反应,因此溶液的酸性逐渐增强,pH继续减小。

根据分析,虽然由c点到d点的变化过程中溶液pH继续减小,但变化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没有发生化学反应,选项D正确。

故选D。

2.下列所示的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向一定量的硝酸铜和硝酸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

B.

等质量的镁和铁分别与等质量、等浓度足量的稀硫酸反应

C.

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pH=3的稀盐酸

D.

向一定量的含有盐酸的氯化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比镁弱,向一定量的硝酸铜和硝酸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铁不能与硝酸镁溶液反应,铁能与硝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硝酸亚铁溶液和铜,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小于生成铜的质量,则溶液的质量应减少,故错误;

B、等质量的镁和铁分别与等质量、等浓度足量的稀硫酸反应,横坐标是硫酸的量,故等量的硫酸产生氢气的质量相等,当金属全部参加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与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成反比(+2价的金属),则镁产生的氢气的质量大于铁,故正确;

C、向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pH=3的稀盐酸,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随着反应进行,溶液碱性减弱,pH减小,恰好完全反应时pH=7,继续加入稀盐酸时,溶液pH小于7,但是不能减小到3,更不能小于3,故错误;

D、向含有盐酸的氯化铜溶液中滴加烧碱溶液时,氢氧化钠先和稀盐酸反应,后和氯化铜反应,因此开始不能产生沉淀,故错误。

故选:

B。

【点睛】

本题是一道图象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进而确定正确的图象。

3.下列图象能正确反应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表示水通电分解产生的气体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

B.

表示两份完全相同的双氧水在有无MnO2的情况下,产生O2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

C.

表示等质量的Fe、Mg与足量稀盐酸的反应

D.

向稀盐酸中逐渐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水通电时,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

1,不是质量比,不符合题意;

B、在该反应中,加入的二氧化锰属于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产生氧气的质量相等,不符合题意;

C、铁与稀盐酸反应:

,镁与稀盐酸反应:

,铁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镁,故等质量的Fe、Mg与足量稀盐酸的反应,镁产生的氢气多,而且镁反应速率快,不符合题意;

D、向稀盐酸中逐渐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一开始,pH<7,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与水,随着反应的进行,pH逐渐增大,待氢氧化钠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pH=7,氢氧化钠过量后,pH>7,符合题意。

故选D。

4.下列四个图像的变化趋势,能正确描述对应操作的是()

A.

常温下,相同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反应

B.

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pH=3的稀盐酸

C.

向含有硫酸和硫酸铜的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D.

一氧化碳还原一定质量的氧化铜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锌的活动性比铁强,反应速率快,反应时间短;相同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反应的关系式为

,铁生成氢气的质量比锌多,故A不正确;

B、向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滴加稀盐酸,碱性逐渐减弱,酸性逐渐增强,pH值的变化是从大于7逐渐的增大到小于7,但不可能小于3,故B不正确;

C、向硫酸和硫酸铜的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先与硫酸反应,开始时不会生成沉淀,硫酸耗完再与硫酸铜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故沉淀的质量先是零,滴加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后,再不断上升,最后形成一条水平直线,故C正确;

D、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固体的质量不断减少,但不可能为0,故D不正确。

故选C。

5.向一定量的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稀H2SO4下列图象中V表示加入稀H2SO4的体积,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会生成水与硫酸钡沉淀,随着反应的进行沉淀量不断增大,直至恰好反应,沉淀量不再改变,图象正确,故此选项正确;

B、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会生成水与硫酸钡沉淀,一开始就有沉淀生成,图象错误,故此选项错误;

C、氢氧化钡显碱性,随着酸量的增加溶液的碱不断减少,pH值变小,直至恰好反应pH=7,再加入稀硫酸酸性不断增强,pH小于7,图象错误,故此选项错误;

D、氢氧化钡显碱性,随着酸量的增加溶液的碱不断减少,pH值变小,直至恰好反应pH=7,再加入稀硫酸酸性不断增强,pH小于7,图象错误,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A。

6.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相应变化的是

A.

向等质量等体积的稀硫酸中加入镁粉和铁粉

B.

向pH为3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pH为11的氢氧化钠溶液

C.

向一定质量的铜粉中加入硝酸银溶液

D.

将一定量的红磷置于充满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根据

可知,向等质量等体积的稀硫酸中加入镁粉和铁粉,稀硫酸完全反应,等质量等体积的稀硫酸与足量的镁粉、铁粉反应生成等质量的氢气,此选项错误;

B、向pH为3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pH为11的氢氧化钠溶液,溶液的酸性减弱,碱性增强,所以溶液的pH从3开始增大,当恰好反应时,溶液的pH=7,继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溶液的pH大于7,由于反应过程中有水生成,反应后的溶液浓度小于开始的氢氧化钠浓度,最终溶液的pH小于11,此选项错误;

C、根据

可知,向一定质量的铜粉中加入硝酸银溶液,铜粉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溶液,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大,此选项正确;

D、将一定量的红磷置于充满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由于燃烧放出热量,密闭容器中压强先变大,反应消耗氧气,无气体生成,冷却至室温后,密闭容器中的压强小于反应前的压强,此选项错误。

故选C。

【点睛】

图像问题主要是结合化学反应分析图的起点位置、变化趋势、转折点、终点位置是否正确。

7.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加水稀释氯化钠溶液

B.

两份等质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在有、无MnO2的情况下分解产生氧气

C.

向稀盐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D.

加热碳酸钙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氯化钠溶液为中性,pH=7,加水稀释氯化钠溶液,pH不变,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不符合题意;

B、催化剂只是改变反应速率,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两份等质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在有、无MnO2的情况下分解产生氧气,生成氧气的质量相等,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不符合题意;

C、向稀盐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没有沉淀生成,盐酸反应完后,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符合题意;

D、碳酸钙在高温条件下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氧化钙,二氧化碳是气体,固体质量减少,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的是

A.

常温下向饱和石灰水中加入一定量的氧化钙

B.

向pH=3.5的酸溶液中加入蒸馏水

C.

浓硫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

D.

一定量的硝酸铵溶于适量的水中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常温下向饱和石灰水中加入一定量的氧化钙,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溶剂逐渐减少,溶质结晶析出逐渐减少,溶液质量也减少,最终变为零,图像不符,符合题意。

B、向pH=3.5的酸溶液中加入蒸馏水,溶液酸性减弱,无限稀释则pH接近于7,图像正确,不符合题意。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浓硫酸吸水,溶液浓度降低,图像正确,不符合题意。

D、硝酸铵溶解吸热,溶解时溶液温度降低,完全溶解之后,在外界环境作用下,逐渐恢复室温,图像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9.下列四个图象的变化趋势,能正确反映取对应操作的是(  )

A.

足量的锌片和镁片分别与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

B.

将浓硫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

C.

将水通电一段时间

D.

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pH=2的稀盐酸至过量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过量镁和锌分别与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盐酸反应时,生成的氢气质量相等,并且因为镁比锌活泼,所以反应速率快,符合题意;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所以将浓硫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溶剂质量增加,溶液质量增加,溶质质量分数会逐渐减小,不符合题意;

C、将水通电一段时间,生成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2:

1,而不是质量比,不符合题意;

D、向盛有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pH=2的稀盐酸至过量,氢氧化钠显碱性,一开始pH>7,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pH逐渐减小。

反应后,盐酸过量,溶液显酸性,但是pH=2的稀盐酸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溶液质量增加,溶液的pH不会小于2,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实验过程中相应量变化的是

A.图①: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

B.图②:

向氢氧化钡溶液中加足量稀硫酸

C.图③:

将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缓慢降温

D.图④:

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过量的锌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pH值大于7,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水,溶液的pH值逐渐减小,无限的接近于7,但不会小于7,A选项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实验过程中pH值的变化,不符合题意;

B、向氢氧化钡溶液中加足量稀硫酸,氢氧化钡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随着稀硫酸的加入生成水的质量逐渐增加,充分反应后不会再继续增加,B选项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实验过程中生成水的质量的变化,不符合题意;

C、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将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缓慢降温,硝酸钾溶液由不饱和变为饱和,开始溶质质量分数不降低,继续降温,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逐渐减小,C选项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实验过程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不符合题意;

D、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过量的锌,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生成氢气的质量由0开始逐渐增加,稀硫酸完全反应后,氢气的质量不再变化,D选项图像能正确反映实验过程中氢气质量的变化,符合题意。

故选D。

11.如图是稀HCl和NaOH溶液反应的pH变化曲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稀HCl滴入NaOH溶液中

B.ag是指加入氢氧化钠固体质量

C.A点溶液的溶质为HCl

D.检验B点溶液的溶质先滴加足量的Mg(NO3)2溶液,静置后再滴入少量AgNO3溶液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反应先pH值小于7,则该反应应该是氢氧化钠滴入到稀盐酸中;故选项错误;

B、ag是指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故选项错误;

C、A点稀盐酸过量,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氯化钠溶液,则混合溶液的溶质为:

HCl和NaCl;故选项错误;

D、B点是氢氧化钠过量,混合溶液的溶质为:

NaCl和NaOH,检验B点溶液的溶质先滴加足量的Mg(NO3)2溶液,与氢氧化钠反应产生氢氧化镁沉淀,静置后再滴入少量AgNO3溶液与氯化钠溶应产生氯化银白色沉淀;故选项正确;

故选:

D。

12.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常温下,稀释KOH溶液

B.

将浓硫酸露置在空气中

C.

足量粉末状和块状金属分别与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反应

D.

一定质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生石灰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稀释后氢氧化钾溶液的pH不能小于7,选项A不正确;

B、浓硫酸有吸水性,随着硫酸浓度的减小,吸收水分的能力越来越小,且硫酸溶液的质量分数不会为0,选项B不正确;

C、因为等质量、等浓度的酸溶液中,含有的氢离子数目相同,故生成的气体的质量相同,二者的接触面积不同,故反应的速率不同,选项C正确;

D、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溶液中水的质量减小,同时有氢氧化钙析出;且反应放热,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减小,溶液中有氢氧化钙析出,因此加入生石灰后氢氧化钙饱和溶液的质量不能增加,选项D不正确。

故选C。

13.向NaOH溶液中不断滴加盐酸溶液,溶液的pH随所加盐酸溶液体积而变化的图象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碱性溶液的pH大于7;向NaOH溶液中不断滴加盐酸溶液时,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氯化钠溶液呈中性,中性溶液的pH等于7;由于氢氧化钠减少,所以溶液的pH不断减小,当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发生时,溶液呈中性,溶液的pH等于7;再滴加稀盐酸,溶液显酸性,溶液的pH小于7;故选B。

【点睛】

这是一道函数图象的考题,重点考查了酸和碱的pH以及酸碱中和的问题,是考试的重点。

14.下列图象关系表示正确的是

A.

向盐酸中不断加入水

B.

用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加热制氧气

C.

向一定质量的石灰石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

D.

分别向等质量的镁和铁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至过量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酸的pH小于7,加水可使其酸性减弱,但不可能变成中性或碱性溶液,故此选项错误;

B、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应先加热一段时间后才能有氧气产生,不可能在一加热时就有氧气产生,故此选项错误;

C、石灰石加入盐酸至过量后会使二氧化碳不断放出直至反应结束,气体的量不再改变,图像最终会成为一条水平线,故此选项错误;

D、等质量的镁、铁与足量酸反应,每24份质量的镁产生2份质量的氢气,每56份质量的铁产生2份质量的氢气,最终镁生成的氢气多,从图像体现应该是水平线镁的比铁的高,图像符合反应实际,故此选项正确。

故选D。

15.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在一定量AgNO3和Zn(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

B.向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

C.常温下,向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

D.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可知,铁的活动性比银强比锌弱,铁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不能与硝酸锌反应,故在一定量AgNO3和Zn(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开始时有两种溶质,加入少量铁时溶质为硝酸银、硝酸锌及生成的硝酸亚铁三种,加入足量铁时,硝酸银完全反应,溶质为硝酸锌和硝酸亚铁两种,选项A错误;

B.开始加盐酸时,盐酸完全反应,氯化氢的质量相等,由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氢气的质量也相等,开始一段直线重合,等质量的锌和铁,锌消耗的盐酸少于铁,故金属锌完全反应后还有部分铁继续反应生成氢气,由此可知,等质量的金属完全反应铁比锌生成的氢气多;当金属完全反应后,再加入盐酸,反应不再继续,氢气不再增多,图像是一段水平线,选项B正确;

C.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硝酸钾逐渐溶解,溶液质量增加,达到饱和后不再溶解,溶液质量不再增加,选项C正确;

D.开始时,溶液是稀盐酸,pH小于7,逐渐加入NaOH溶液(pH大于7),溶液pH逐渐增大,当恰好反应时溶液pH=7,当氢氧化钠过量时pH大于7,选项D正确。

故选A。

二、中考初中化学科普阅读题

16.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油纸伞的味道•桐油

桐油是一种天然的植物油,主要成分为α﹣桐酸(化学式C18H30O2)和三油精,是油桐树果实经机械压榨,加工提炼制成的。

它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迅速干燥、耐高温、耐腐蚀等特点。

桐油又分生桐油和熟桐油两种,生桐油用于医药和化工;熟桐油由生桐油加工而成,可代替清漆和油漆等涂料,桐油使美丽而充满古韵的油纸伞能遮风避雨。

从直观上判断,熟桐油较生桐油粘稠,且颜色呈深咖啡色。

2010年《中国宁德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被列入“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造船除木料外,辅助材料有船钉、桐油灰、竹丝、油漆等。

桐油灰属无机胶凝材料,明《天工开物》一书中有关于在古建筑中用桐油﹣﹣石灰作为腻子的记载。

桐油灰中熟桐油和生石灰(主要成分氧化钙)的比例是1:

3.木船的缝隙用桐油石灰填充,起胶合作用,将木船的每块船板粘贴成一个整体,不会从船底里渗水,木船就可以在水中启航。

请根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油桐树果实经机械压榨提炼桐油的过程是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写出桐油石灰的原料之一氧化钙中钙离子符号___。

(3)如何区分熟桐油与生桐油___。

(4)在古建筑中用作腻子原料的桐油──石灰属于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5)α﹣桐酸(化学式C18H30O2)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

【答案】物理Ca2+熟桐油较生桐油粘稠,且颜色呈深咖啡色混合物15︰16或30︰32

【解析】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性质,离子符号,物质的分类以及根据化学式的计算等。

(1)油桐树果实经机械压榨提炼桐油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2)氧化钙中钙离子符号是Ca2+。

(3)根据题中信息可知熟桐油较生桐油粘稠,且颜色呈深咖啡色;

(4)桐油──石灰中是用熟桐油和生石灰(主要成分氧化钙)的比例是1:

3制成,由不同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

(5)α-桐酸(化学式C18H30O2)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1×30:

16×2=30︰32=15︰16。

点睛:

认真阅读,找出有用信息,根据已有知识进行分析。

17.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碳是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之一,也是组成煤、石油、天然气的主要元素之一,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主要是通过CO2来实现的,如图是碳循环主要途径的模式图。

(1)结合图,下列关于碳循环的认识正确的是(填序号)_____。

A有机物和无机物可以相互转化

B碳循环过程只涉及到化学变化

C碳循环过程中,各元素的化合价都不变

D燃烧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形式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

(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图中碳循环中的下列变化

①动物体内的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发生缓慢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_____。

②消耗二氧化碳的一种方式_____。

(3)从化学的视角看物质

目前,人们对二氧化碳的评论褒贬不一,请列举有力的证据取论证褒贬两方面的观点。

要求:

①表达完整,因果关系清晰明确②一个角度举出一个事例即可③字数分别控制在30字内。

有益处:

_____;

有害处:

_____。

【答案】ADC6H12O6+6O2

6CO2+6H2OCO2+H2O=H2CO3二氧化碳可以促进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因此可以做气体肥料;二氧化碳可以做化工原料,用于生产尿素、纯碱、制碳酸饮料等;二氧化碳可以制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或人造云雾等;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因此可以灭火二氧化碳无毒,二氧化碳不供给呼吸,所以可以使人窒息死亡;二氧化碳增多,引起温室效应

【解析】

【详解】

(1)A、生物圈中的碳循环主要表现在绿色植物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经光合作用转化为葡萄糖,并放出氧气,有机物和无机物可以相互转化,故正确;

B、生物圈中的碳循环主要表现在绿色植物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经光合作用转化为葡萄糖,并放出氧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不是碳循环过程只涉及到化学变化,故错误;

C、碳循环过程中,有单质氧气生成,氧元素的化合价改变,故错误;

D、燃烧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形式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故正确。

故答案:

AD

(2)①生物体内的葡萄糖(C6Hl2O6)被缓慢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6H12O6+6O2

6CO2+6H2O。

②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H2O=H2CO3;

(3)观点一:

二氧化碳的“利”大于“弊”;观点二:

二氧化碳既有“利”也有“弊”;观点三:

二氧化碳的“弊”大于“利”

论据①:

有益处:

A、二氧化碳可以促进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因此可以做气体肥料;

B、二氧化碳可以做化工原料,用于生产尿素、纯碱、制碳酸饮料等;

C、二氧化碳可以制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或人造云雾等;

D、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因此可以灭火;

论据②:

弊:

A、二氧化碳无毒,二氧化碳不供给呼吸,所以可以使人窒息死亡;

B、二氧化碳增多,引起温室效应。

18.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豆制品是以大豆等豆类为原料,经加工而成的食品。

以下为两种豆制品的主要制作流程:

豆制品的营养主要体现在丰富的蛋白质含量上,另外还含有钙、磷、铁等矿物质以及维生素

等,豆制品中不含胆固醇,所含豆固醇与不饱和脂肪酸有较好的祛脂作用,且热量很低。

因光,肥胖和高血脂、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可多吃些豆制品。

回答下列问题:

(1)在豆豉的制作过程中,“发酵”属于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豆制品中含有钙、磷、铁等矿物质,这里的“钙、磷、铁”指的是_____(填“原子”、“元素”或“单质”)

(3)豆制品中含有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素主要是_____、无机盐和维生素。

(4)滤浆的过程就是利用一种特殊工具把磨浆过程中产生的豆腐渣分离出去,其操作与化学实验中_____操作的作用相同。

(5)建议肥胖和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可适当多吃一些豆制品的理由是_____

【答案】化学元素蛋白质过滤豆制品中不含胆固醇,所含豆固醇与不饱和脂肪酸有较好的祛脂作用

【解析】

【详解】

(1)在豆豉的制作过程中,“发酵”有生成新物质,发生的属于化学变化;

(2)豆制品中含有钙、磷、铁等矿物质,这里的“钙、磷、铁”指的是元素;

(3)由题干信息可知,豆制品中含有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

(4)过滤可以将不溶性杂质从溶液中分离出来,所以滤浆的过程就是利用一种特殊工具把磨浆过程中产生的豆腐渣分离出去,其操作与化学实验中过滤操作的作用相同;

(5)豆制品中不含胆固醇,所含豆固醇与不饱和脂肪酸有较好的祛脂作用,所以建议肥胖和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可适当多吃一些豆制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