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用工难和就业难的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113750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9.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用工难和就业难的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关于用工难和就业难的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关于用工难和就业难的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关于用工难和就业难的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用工难和就业难的调研报告.docx

《关于用工难和就业难的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用工难和就业难的调研报告.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用工难和就业难的调研报告.docx

关于用工难和就业难的调研报告

 

关于用工难和就业难的调研报告

 

关于“用工难”和“就业难”的调研报告

当前,“就业难”问题日趋明显,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而另一方面,“用工难”的现象,却也成为一个越来越困扰企业、越来越明显的现象。

本文立足日前社会反映强烈的企业用工难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难问题,开展调研,形成调研报告。

一、企业用工的现状和农村富余劳力就业情况

近几年,在我区劳动保障局备案的各类企业共多家,从业总人数4万多人。

其中本地劳动力1.1万人,外来劳动力2.9万多人。

本次调查的企业8家,涉及纺织服装、电子电器、精细化工、文具用品等主要用工企业,共有从业人员4240人,其中女员工2730人,占65%,外来工2490人,占59%,主要来自四川、江西、湖南、湖北等省份。

不少镇(街道)干部和企业主反映,当前,大部分企业空岗现象比较突出,特别是纺织、服装、电子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更为严重。

企业用工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是女工短缺。

据了解,我区近60%企业需求女工,特别是纺织、服装等企业,女电平车工尤为短缺,全区仅纺织、服装行业女工缺员估计多达20%左右。

二是年青工人短缺。

企业招工普遍要求年轻化,多数要求年龄在18-30岁之间,使40岁年龄段以上的劳动力难以再找到工作,造成了“有事没人做,有人没事做”的现象。

三是熟练工短缺。

部分企业由于考虑成本等因素,只招收有工作经验的熟练工,大部分企业中师傅带工、新工培训不够完善,未建立订单式、定点培训等机制,以致一些行业、岗位出现用工青黄不接,后继乏人。

四是高素质技能型员工短缺。

调查的8家企业4240名从业人员工中初中文化程度及以下的比例高达77.8%;高中、中专(中技)的占20.3%;大专以上的仅占1.9%。

在“用工难”的同时,却出现富余劳动力“就业难”的矛盾,全区现有农业人口100.44万人,农村劳动力50.08万人,其中富余劳力5.70万人,已经实现转移就业的有2万人,占富余劳动力的35%。

当前近三分之二的富余劳动力未能实现就业。

二、企业用工难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以及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地区等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内地省份劳动力流动呈现多极化趋势,近年来流入我区的外来工逐年减少。

而我区本地劳动力资源丰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任务繁重。

当前,用工难、就业难并存的矛盾日见突出。

(一)员工工资待遇偏低。

来,企业普通员工的月平均工资维持在500-700元之间,员工的工资待遇不合理,与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水平提高的差距明显。

这一工资水平与珠三角地区、江浙一带同等岗位、同等工作时间相比的工资差距较大。

工资水平低成为企业招工难的关键因素。

(二)员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

有的企业主法律意识淡薄,只顾赚钱,工人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

法律法规对职工最长工作时间、工资支付、劳动保护的相关规定得不到很好兑现。

一是超时加班。

相当部分企业以实行“计件付酬”的办法,这样表面上无侵犯用工权益,但员工的工作时间大大延长。

调查显示,工人经常要超时加班,每天普遍工作10小时以上。

部分企业每月只有1-2天的休息日,甚至长期不安排休息日。

二是用工不规范。

企业同员工签劳动合同和办理缴纳社会保险费仅占在岗员工的小部分,且不少企业缴纳社会保险费与具体员工不对应,只按一定数量,没有真正落实到具体员工身上,造成大部分普通工人的养老保险、工伤保险等都未能得到兑现。

三是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事件时有发生。

大多数企业以确保员工稳定为由,违犯《广东省工资支付条例》规定,实行压月发放工资,严重侵害员工的权益。

一些企业劳动环境恶劣,不签订劳动合同,不缴纳社会保险,拖欠员工工资,扣员工押金,肆意扣压员工的身份证件等情况屡屡出现。

(三)用工环境缺乏吸引力。

由于我区当前城市化水平低,工作生活环境、学习培训、工余文化娱乐等方面与发达地区相比存在明显差距,客观上使我区在引进外地工上没有优势,难以留住高素质、高技术的人才。

特别一些企业用工环境、管理水平、员工生活水准仍停留在10多年前的状况,再加上大多数企业分布于乡村,周边缺乏公共娱乐、公园、购物等设施,治安环境差,使企业招工非常困难。

(四)企业招供方式落后。

大多数企业在招工方面依然采取简单落后的方法方式,招工效果极不理想。

一是用人单位招聘手段落后。

不少企业仍沿用“以老带新”、“以工带工”、厂门口张贴招工启事的形式招工,利用报刊、电视媒体发布招工信息和借助人才劳动力市场招工的很少,信息发布面窄,招聘效果较差。

二是用工信息不畅通。

由于用工信息硬件设施欠缺,宣传发动不到位等,劳动力供需双方沟通交流不够充分,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待工者对用工信息的获取,在就业择业上存在较大盲目性。

(五)企业用工门槛偏高。

企业用工要求与劳力供给的实际情况存在较大矛盾,企业用工的年龄、性别要求较为严格,用工量受企业生产季节性需求影响十分明显。

一是企业对用工的年龄要求与富余劳动力年龄不相称。

文化高、懂技术、会管理的工人数量极少,年轻女工也不多。

而年龄偏大、文化偏低、男工偏多则是当前劳动力资源的基本现状。

二是用工季节性矛盾突出。

我区纺织服装、精细化工、农副产品加工等行业生产旺季和淡季用工需求悬殊,旺季用工量大,加上本地同行业无序竞争,加剧了旺季用工的矛盾。

而淡季企业生产压缩,用工量小,多数企业没有支付固定工资留住闲置工人,造成员工流动性大,一旦旺季用工便难以补足缺口。

(六)用工观念和就业观念陈旧。

多数农村待业青年只完成义务教育阶段,未接受过职业技术培训,实际操作技能差。

加上多数待业青年不愿意在本地务工,不愿意从事普通体力劳动,造成就业难度较大。

另方面是本地企业不乐意使用本地工。

由于本地工过高估计自身的工作能力,存有比外地工高人一等的意识,以及本地工对工资待遇要求偏高,又难以管理,企业对使用本地工持慎之又慎态度。

三、解决“用工难”和“就业难”的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

党政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是解决“用工难”和“就业难”的关键。

一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把加快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推动就业再就业工作,解决企业用工难问题列入党政班子议事日程,出台有效政策措施,逐步转变“用工难”和“就业难”的被动局面。

二是探索建立长效的联席会议制度,由区分管领导牵头,劳动保障、经贸、农业、公安、财政、工会、共青团、妇联等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机构,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专题联席会议,交流劳动力资源信息,切实推动就业再就业工程和为企业招工提供便利服务。

三是充分发挥区、镇(街道)劳动职能部门的作用,加强资源配备,强化管理和服务,强化对劳动部门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不断提高她们的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

(二)加强宣传教育,转变就业、用工观念。

一是加强对劳动者就业观念教育。

针对一部分待业青年存在“好吃懒做”、“等、靠、要”的思想状况,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端正就业观念,培养她们学习技术,吃苦耐劳的精神,使人才为家乡所用。

二是加强对企业的宣传引导,增强法制意识,树立“以人为本”的用工观念。

解决“招工难”问题,企业首先要从自身找原因,主动转变用工观念,善于为员工创造良好就业环境,营造和谐劳动关系,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根据不同岗位的实际情况,降低招工门槛,招收有一定经验的大龄职工,不要把招工条件局限在青工或工资低廉的女工范围内。

(三)改进工人福利待遇。

一是企业要依法为员工缴纳养老、工伤和医疗等社会保障费用,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二是提高工人工资待遇。

政府部门要加强宏观调控,把调整提高工人工资待遇摆到突出位置,根据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随时调整工人的最低工资标准,适当提高员工的工资福利待遇。

节假日、加班等超时劳动应按劳动法的有关规定支付相关的劳动报酬。

三是建立和完善职工激励机制,营造事业留人、感情留人的工作环境。

(四)保障员工合法权益。

一是加大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宣传力度。

经过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增强经营者依法用工的意识,提高广大劳动者依法维权的认识。

二是加大劳动保障监察力度。

以劳动合同管理、工资发放等为重点,加强劳动用工年检和日常巡查工作,形成强有力的劳动保障监管机制。

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责令限期整改;对严重侵犯职工合法权益且屡教不改的,要予以曝光和处罚。

三是各职能部门各司其责为工作排忧解难。

切实改进职工工作和生活环境,保障职工人身财产安全,搞好集体宿舍、食堂、文娱活动设施建设,等等。

(五)拓宽招工渠道。

一是全面建立公共就业服务机构。

明确职能任务,落实人员编制和经费财政拨款问题,切实承担企业招用工和劳动力组织输送工作,并将就业服务向企业和输出地延伸,加强供求信息对接交流,为企业招用工和劳动力就业提供信息引导服务。

二是“走出去,请进来”。

走出去宣传本地区的发展形势,请进来考察本地区的就业环境,积极探索与劳动力输出省份与我区企业建立劳动协作关系,采取委托就业服务机构代理招工、组织企业到劳动力富余地区招工等方法进行劳务输入,有计划成批引进劳动力。

三是积极培育发展职业中介服务业。

在保障依法规范、诚信服务的前提下,大力发展各类职业中介,把职业中介作为一项重要的服务产业,制定政策措施引导扶持服务,促进其健康发展。

(六)建立健全劳动力市场。

一是发挥区、镇(街道)两级职业介绍机构的作用。

结合本地企业的用工实际,想方设法畅通用工信息渠道,建立企业用工需求信息网络和就业服务网络,向社会提供劳动力资源信息和企业用工信息。

二是创新招工办法,经过“就地培训一批,外来引进一批,协助企业外招一批”的方法,为企业推荐劳动力。

三是建立人才储备库,确保企业主要技术人员有效供给,防止出现技术性的生产中断。

(七)加大劳动技能培训力度。

一是抓培训。

抓住省委、省政府“百万农村青年技能培训工程”的契机,瞄准劳动力市场需求和经济发展方向,组织多种形式的中短期职业技能培训,既满足近期企业生产用工需要,又加大劳动力开发就业,促进本地劳力转移,实现双赢。

既着眼长远,筹划搞好技工学校教育,加大技能型人才培养力度,解决技工特别是高级技工短缺的问题,又立足当前,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做好支柱产业、上规模企业的技工培训工作。

同时,加强以劳动保障部门培训中心为基础的劳动力培训基地建设,经过基地式、订单式培训,与职业技术学校联合培训等形式,提高培训后就业率。

二是抓硬件建设。

加大对培训机构的投入,抓紧装备现有就业培训平台及综合性培训基地,以区办培训点为龙头整合社会办学培训资源,共同承担公共职业培训工作任务,加快区办职业培训的步伐。

创新办学形式,争取创办或与市级技工学校联合办学,促进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

在村(居)开辟招工信息专栏,把招工信息直接传送到农民家门口,使农民工在第一时间获取用工信息,努力促进她们的就业。

三是抓对口帮扶。

推出送岗到农民家门口的招聘活动,组织用工大镇(街道)的企业到富余劳动力多的偏远镇举办现场招聘会,推动贫困地区劳动力成批转移和就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