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全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112809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2.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全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全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全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全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全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全文.docx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全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全文.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全文.docx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全文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全文)

2011年06月21日

2011年5月30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

目 录

  一、序言

  二、指导思想与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主要目标

  三、重点任务

  

(一)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

  

(二)推动学术交流繁荣发展

  (三)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四)促进科技人才成长

  (五)提升科技开放与交流水平

  (六)加强自身能力建设

  四、规划实施与保障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全文)

2011年06月21日

  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及国家中长期科技、教育、人才规划纲要,依照《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章程》,结合科协事业发展的根本要求,编制《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2011—2015)》。

本规划主要明确中国科协的重点任务,指导全国学会和地方科协的工作,是科协组织共同的行动指南,是制定年度工作计划的依据。

一、序 言

       “十一五”时期是科协事业快速发展的五年。

五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中国科协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胡锦涛总书记12.15重要讲话要求,根据中国科协“七大”的总体部署,坚持“三服务一加强”的工作定位,着力营造科协事业发展的良好环境,搭建重要工作平台。

颁布实施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等一系列重要政策文件,组织实施了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等一系列重大项目,打造了中国科协年会、全国科普日、中国科协会员日、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表彰奖励等一系列重要活动品牌。

基础设施和工作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事业经费实现了大幅增长,中国科技馆新馆等一大批科普场馆相继建成开放,圆满完成中国科协“七大”确定的各项任务。

科协工作得到了党和政府的充分肯定,得到了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普遍认可,科协组织的社会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高。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实现科协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今后五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对科协组织繁荣学术交流、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提出了更迫切的要求。

我国科技工作者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科技人员的时代特征越来越明显,对科协组织在为科技工作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民群众对科学生产、文明生活和提升自身科学素质强烈的向往和追求,使得科协组织在满足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科普需求方面承担更加繁重的任务。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出了建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的任务,为科协组织在参与社会管理、发挥协同作用方面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科技竞争力和合作能力不断增强,为科协组织在更广阔的领域开展国际民间科技交流与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提供了新机遇。

       面对机遇和挑战,必须增强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主动适应形势和环境变化,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工作思路,团结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心无旁骛、埋头苦干、开拓创新、狠抓落实,更加奋发有为地推动科协事业科学发展再上新台阶。

二、指导思想与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十二五”时期科协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根据中国科协“八大”的总体部署,坚持“三服务一加强”工作定位,坚持“大联合、大协作”的工作方式,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服务科学发展,推动自主创新,提升科学素质,促进社会和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二)主要目标

  今后五年科协事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更加突出。

作为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的政治自觉性更加牢固,代表广大科技工作者参政议政能力明显增强,参与社会建设和管理的作用更加突出,科技决策咨询能力显著提高,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和助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新进展。

  ——学术交流质量和实效显著增强。

学术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交流的形式和机制不断创新,学术会议和期刊质量明显提高,产生一大批有重大影响的学术论文,使学术交流更加有利于通过技术创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更加有利于攻克科技前沿问题,提高科技整体水平,更加有利于中国科技界融入国际科技界,提升国际地位。

  ——全民科学素质水平大幅提升。

科普资源共建共享机制逐步完善,优秀科普作品不断涌现,科普基础设施和科普人才队伍的建设得到显著加强,热点、焦点科技问题得到迅速回应,广大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科普服务需求得到不断满足,到2015年我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养比例从3.27%提高到5%。

  ——科技工作者对科协组织的满意度明显提高。

作为科技工作者群众组织的特色更加突出,与科技工作者的联系更加紧密,为科技工作者提供优质高效服务的渠道进一步拓展、内容更加丰富、方式不断创新,优秀科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进一步改善,科技工作者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科技工作者之家的社会形象更加鲜明。

  ——科技开放与交流水平不断提高。

中国科协作为民间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的主要代表的作用逐步加强,利用国际科技资源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我国科技工作的国际地位明显提高,基本形成覆盖面广、重点突出、相互协调的国际民间科技交流新格局;同港澳台科技界的交流更加广泛,形成一系列有影响的重点活动。

  ——自身能力切实增强。

党建工作进一步加强,科协组织建设进一步优化,基层组织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干部队伍素质和能力不断提高,学习型组织建设达到新水平,工作条件逐步改善,科学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三、重点任务

  

(一)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

  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协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的着力点,大力开展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导向的学术交流活动,充分发挥学会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组成部分的重要作用。

优化面向企业农村开展的各项科技服务,把更多创新要素和科技资源引进企业、引向农村。

充分发挥科协组织智力密集、人才荟萃、学科齐全、公正客观的优势,参与社会建设,创新科技服务,为科学决策提供支撑。

  1.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突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题。

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学术交流与产业优化升级紧密结合起来,把提升传统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共性技术和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前沿关键技术作为开展学术交流的重点,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突出国家科技发展的重点领域。

围绕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新材料和先进制造、信息网络、现代农业、健康、生态环境保护、空间和海洋、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等重要领域搭建不同形式和层次的学术交流平台,营造民主、自由的学术氛围,启迪科学思维,激发创新活力。

  ——突出基层一线技术创新的需要。

鼓励全国学会和地方科协面向基层和一线科技工作者广泛开展层次不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术交流活动,鼓励科技工作者的基础性、应用性研究,以高水平的交流研讨活动带动基层一线技术创新。

  2.推进企业技术创新

  ——深化“讲理想、比贡献”活动。

围绕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以节能、降耗、减排、增效为重点,动员组织一线科技工作者投入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拓展活动内容,创新活动方式,建立长效机制。

在全国范围组织评选表彰750个先进集体、500个科技标兵、500个优秀组织者。

  ——推进“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

推动建设1000个院士专家工作站,重点围绕企业重大科技需要和技术创新难题,开展联合研发和攻关;依托全国学会、高校、科研机构和地方科协在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各类产业聚集区组建200个院士专家服务中心,根据产业技术创新需求,解决跨行业、跨学科、跨地区的共性问题;动员地方科协及所属学会组建各类专家服务团队,引导广大科技专家带技术和成果深入企业一线,推动产学研用相结合。

  ——建设企业科协科技信息服务系统。

跟踪和优选高新技术信息,进行专业化加工,形成适于企业应用、滚动扩充的信息资源库;建立企业科协科技信息推广应用服务平台,加快现有技术创新成果的推广应用,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破解发展难题。

       ——组织创新方法培训。

大力开展创新方法宣传培训和知识产权战略巡讲等活动,着力提高企业一线科技人员的创新思维和技术创新能力,培训企业创新工程师和专利应用工程师5万人次。

  3.助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继续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

扩大奖补规模和财政支持力度,推动建立科普惠农兴村项目库,支持受表彰的农技协、科普示范基地、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和先进个人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建立科普惠农长效机制。

集成各类农村科普资源,健全农村科普服务网络。

充分发挥农函大办学优势,有效利用各方面教育资源,普及农村实用技术,增强农民科技创业和脱贫致富能力。

  ——探索开展科普富民兴边工作。

加强边疆地区基层科普组织、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开展科普活动。

积极搭建上下联动、东西互助、城乡结合、优势互补的科普服务工作平台,建立合作交流机制,提高边疆地区群众的科学素质水平,促进边疆地区稳定和发展。

  4.建设国家级科技思想库

  ——组织科技工作者积极建言献策。

围绕党和政府中心工作,就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科技问题组织开展专题研究,开展形式多样的专家咨询活动,办好中国科协年会专题论坛和党政领导与院士专家座谈会,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支撑。

开展科技与社会——2050展望项目研究,发布系列研究报告。

定期开展科技工作者优秀建议征集和优秀调研报告评选活动,建立优秀调研成果出版资助制度。

  ——开展科技思想库建设试点工作。

在有条件的地方科协开展科技思想库建设,鼓励探索建立各具特色的决策咨询模式,增强科协组织的决策咨询服务能力。

  ——实施学会决策咨询资助。

在科技社团层次办好思想库,鼓励支持科协所属学会开展决策咨询活动,促进学术交流成果转化为决策咨询依据,加强决策咨询能力建设,打造学会决策咨询品牌,以决策咨询项目带人才成长,培养一批复合型决策咨询人才。

  ——建设科技思想库工作平台。

面向科协系统集成资源,丰富充实选题库、数据库、专家库、成果库。

建立调研课题评审管理全流程信息化系统,实现科协系统决策咨询信息共建共享和互联互通,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5.引进海外高层次科技人才智力

  ——深入实施海外智力为国服务行动计划。

按照“联系好、了解好、反映好、服务好”的原则,构建海外智力储备库,搭建海外智力为国服务平台,优化海外人才回国服务环境,开展举荐人才、建言献策、基地建设等工作。

  ——为国家和地方推荐海外高层次科技人才。

保持和加强与海外科技团体、科技人员的联系,建立动态的国内需求项目库和海外专家学者人才库,为海外科技人才参与经济建设和科技活动提供支撑。

  ——加强海外智力引进工作基地建设。

以国家实施的重点发展战略为切入点,建立工作基地,推动海外人才以科技成果转让、技术入股、回国创业等方式直接参与国内经济活动。

       6.参与社会建设和公共服务

  ——积极推动社会建设。

充分发挥科协作为政协界别的作用,为政协科协界委员参与科技政策法规制定,发挥政治协商、科学决策、民主监督作用提供服务和支撑,充分发挥政协科协界委员决策咨询、参政议政的重要作用。

  ——主动参与社会管理。

开展百强学会服务社会建设工程。

培育100个国家级、省级骨干示范学会,创造条件,拓展社会功能,进一步提高学会社会公信力和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组织广大会员和科技人员依法有序参与社会管理,成为推动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重要力量。

  ——广泛开展社会服务。

发挥学会独立客观、智力密集优势,积极承担社会服务职能和政府转移职能,广泛开展科技规划计划咨询论证、技术标准规范制定、科技成果评审、科技项目评估、技术鉴定等科技评价活动。

积极承担专业技术职称评定、职业技能鉴定、执业资格认证、培训和继续教育等科技人才评价职能。

 

专栏一 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的重点项目

   科普惠农兴村计划:

5年累计表彰奖励13000多个先进单位和个人,辐射带动的农户不少于5000万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20%)。

  “讲理想、比贡献”活动:

以院士专家工作站和技术信息服务等为抓手,引导创新要素资源向企业集聚,动员企业一线科技人员开展群众性创新活动。

每两年表彰一次,共表彰750个先进集体、500个科技标兵、500个优秀组织者,进一步激发企业一线科技工作者的创新激情和热情。

  国家级科技思想库建设:

围绕党和政府关注的重大问题形成决策咨询建议;针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形成优秀调研报告;展望2050科技与社会发展;科技人力资源地理信息系统;搭建决策咨询工作平台。

  科普富民兴边:

增强边境地区科普服务能力,提高边境地区公民科学素质,促进边境地区群众致富、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海外智力为国服务计划:

搭建海外智力为国服务平台,优化海外人才回国服务环境,5年建成20个“海智计划”工作基地,联系的海外科技团体达到100个,海外人才数据库条目和接待海外科技人员参与为国服务活动人数以每年10%比例增长。

  

(二)推动学术交流繁荣发展

  围绕提高学术交流的质量和实效,举办高层次、高质量的系列学术交流活动,大力促进学科的交叉融合,促进自主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

  7.促进学科发展

  ——发布《学科发展报告》。

开展系列学科发展研究,总结学科新进展,研究学科发展趋势,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和多学科协调发展,培育优势学科,提出我国学科发展的策略和建议,每年发布年度学科最新成果。

  ——开展学科史研究。

总结回顾学科发展的历史进程,分析学科的性质、历史定位、社会文化价值以及作用模式,拓展我国学科史研究的格局。

实施知名科学家学术思想传承计划,组织著名科学家的学术思想系列研讨活动。

做好学术文献特藏工作。

  8.搭建学术交流平台

  ——举办中国科协年会。

进一步突出“大科普、学科交叉、为举办地服务”等特点,重点组织好学术交流、决策咨询、科学普及等活动,扩大品牌效应,把年会办成具有广泛社会影响、标志性的科技界重大活动。

  ——举办综合交叉系列学术会议。

顺应学科综合交叉、跨学科发展趋势,举办跨学科、交叉性、综合性学术会议。

支持全国学会学术年会、重大科技事件活动以及综合交叉学术会议。

  ——举办高端前沿系列学术会议。

重点围绕物质科学、生命科学、空间科学、地球科学、纳米技术等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组织开展学术交流,举办中国科协论坛、青年科学家论坛等活动。

  ——举办学术服务系列会议。

促进学术交流与产业升级、民生改善紧密结合,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在现代农业、装备制造、生态环保、能源资源、信息网络、新兴材料、公共安全和健康等领域开展学术交流,组织行业、区域经济发展专门研讨活动,及时组织中国科协热点问题学术报告会。

  ——举办学术生态系列会议。

倡导自由探究,鼓励学术争鸣,活跃学术氛围,促进原始创新。

举办和推广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为萌芽时期的学术观点、理论以及灵感提供专门交流平台,营造多学科交叉并自由探讨学术问题的良好环境。

  ——加强学术会议质量管理。

建立学术交流评价体系,规范学术活动程序。

培养一批优秀学术会议主持人,推进学术交流管理人员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提升学术交流质量和实效。

支持企业科技工作者、青年科技工作者和边远地区一线科技工作者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促进其学术成长。

  ——丰富和创新学术交流形式。

开辟学术交流网站或专题网页,推动在线学术交流,举办系列科学博客大赛。

  9.打造精品科技期刊

  ——提高科技期刊论文质量。

提高期刊中优秀论文的比率,组织一流专家投稿,吸引高质量原创论文。

倡导专家办刊,引进国际高层次科技期刊人才,提高编委会和审稿队伍的国际化程度。

  ——加大精品科技期刊工程实施力度。

着力培育国际知名科技期刊,大力培育一批国内领衔期刊和精品后备期刊,促进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端科技期刊出版人才的成长,提升科技期刊的整体水平。

  ——推进科技期刊国际化进程。

继续实施科技期刊国际推广计划,提升英文版期刊国际化水平;加强科技期刊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拓宽工作渠道,逐步建立科技期刊出版人才国际化培训有效机制。

  ——推进科技期刊数字化平台建设。

实施“千刊数字平台工程”,推动学科刊群建设和出版集群建设,实现编审程序化和学术论文网上开放获取。

  ——加强科技期刊发展能力建设。

加强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基础理论研究和学术研讨,提升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的品牌影响力;建立科技期刊与大众传媒沟通机制,增强科技期刊的社会责任;培养一批优秀作者和编辑出版优秀人才。

专栏二 推动学术交流繁荣发展的重点项目

   精品科技期刊工程:

培育100个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在国内相关学科(专业)领域发挥领衔作用的科技期刊,建立10个左右具有学科优势和集群效应的科技期刊集群,建设具有先进水平的中国科协千种科技期刊数字出版平台,引进和培养100名左右具有国际视野和期刊国际化运作能力的科技期刊领军人才。

  学术交流平台建设:

举办中国科协年会、中国科协论坛、全国学会年会、国际学术会议、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青年科学家论坛、科学博客大赛、全国博士生年会、国家科技报告体系等,构建全面的、持续的学术交流新格局。

(三)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切实加强科学素质建设工作,积极开展主题科普活动,扎实推进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加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推动科普示范县的建设,强化面向公众的科学普及,持续有效地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10.推动《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

  ——履行纲要实施工作办公室职责。

进一步完善跨部门联合工作机制,研究制定纲要实施工作的监测指标体系,推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纳入政府业绩考核范围,开展实施情况督查,研究建立实施激励机制,对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

  ——开展公众科学素养调查工作。

完善调查指标体系和调查方法,提高调查质量和水平,定期发布公众科学素质发展报告。

  ——加强科普理论研究。

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和专题研究,为科学素质建设工作提供理论支撑;进一步改善科普研究条件,建设中国科普研发基地。

  11.实施农民科学素质行动

  ——开展农民科技培训。

从实际需要出发,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培训,帮助农民掌握和运用适用技术,提高农民职业技能,提高发展生产、增产增收的能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建立完善农村科普示范服务体系。

推动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乡、村、户)和科普示范基地建设,充分发挥辐射、带动、引领作用,提高农村科普组织服务能力。

  ——开展服务“三农”科普活动。

针对农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科技需求,不断创新形式和内容,开发符合农民需要的生产、生活科普资源,积极开展科普之冬(春)、科普大集、科技专家和致富能手下乡等品牌活动,为农民提供优质科普服务。

  12.提升社区居民科学素质

  ——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科普活动。

根据社区居民的特点和需要,组织开展科教进社区、社区科普学校等品牌活动,普及安全健康、节能环保、应急避险、科学生活等知识,提升社区居民科学素质;面向新生代农民工开展适应城市现代生活和再就业技能培训等科普活动,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实施社区科普益民计划。

依托社区公共服务场所和设施,建立完善社区科普活动室、科普图书室、科普画廊等设施,开展科普示范街道、社区、家庭等创建活动,创建一批社区科普益民先进单位。

  ——探索建立社区科普资源共建共享机制。

集成社区内及周边科普资源,鼓励学校、科研院所、科普场馆、科普教育基地、企事业单位等驻区单位参与科普工作,推动科普活动的社会化。

  13.实施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

  ——开展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

开展青少年科学调查、青少年载人航天科普等系列活动,继续开展青少年科学影像节、大手拉小手科普报告行等活动。

  ——实施校外科技教育项目。

实施求知计划,推广“做中学”科学教育改革试验项目,面向农村青少年开展非正规教育,探索科技界与教育界联合的有效模式。

  ——加强青少年科普活动场所建设。

积极探索与教育部门共建共享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场所,建设中国科协青少年校外科普实践训练基地,继续发展青少年科学工作室。

  14.开展主题科普活动

  ——开展重大科普活动。

围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主题,广泛开展全国科普日、防灾减灾日等群众性科普活动。

支持学会围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主题和重要纪念日,积极开展各类科普活动。

  ——开展社会热点、焦点科普活动。

组织科技工作者及时回应社会热点、焦点中的科技问题;建立科学家与大众媒体广泛沟通的渠道,定期举办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的交流活动。

利用互联网、电视、手机等新媒体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

  ——依托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开展科普活动。

建立科普与科研结合机制,引导承担国家科技项目的科研团队、企业、高校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及时把最新科学发现和技术创新成果向公众传播,促进公众理解科学,让科技成果惠及广大公众。

  ——开展应急科普工作。

根据我国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建立储备应对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的科普资源,逐步建设完善应急科普服务支撑体系,建立应急科普响应机制,及时提供应急响应和科普资源服务。

  15.完善科普资源共建共享机制

  ——开发集成科普资源。

推进科研创新成果、生产技术成果和学术交流成果转化为科普资源,引进国外优质特色科普资源,打造一批健康生活、低碳生活等主题科普资源精品及“科普大篷车”电视栏目等科技传播精品节目。

  ——实施科普创作资助。

开展系列科普作品创意大赛,提升原创科普作品的开发和创新能力,开展优秀科普作品评选和推介,形成一大批深受社会公众欢迎的科普作品。

  ——加快中国数字科技馆的开发与应用。

建立以“中国数字科技馆”为龙头、以专业型数字科技馆为重要支撑的数字科技馆发展格局,平均每日访问人次达30万以上,访问页面数达120万左右。

  ——搭建科普资源共享信息平台。

推进科普出版物、科普广播电视、科普活动等共享服务,向社会发布和推介国内外优质科普图书、挂图、广播电视节目和科普活动资源包。

  16.加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

  ——推动实施《科普基础设施发展规划》。

根据社会公众的科普需求,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发挥公共财政的引导作用,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大力发展科普基础设施,开展科普基础设施监测评估。

  ——继续推进科技馆建设。

以建设综合科技馆为主,社区科普学校和企业科普车间为辅,大力发展主题、专题及其他具有特色的科技馆。

推动县级科技馆的建设,逐步提高科普场馆的覆盖面。

地级市和常住人口100万人以上城市至少建有一座科技馆。

  ——加强流动科普设施建设。

实施“中国流动科技馆计划”,大力发展“科普大篷车”,提高“科普大篷车”活动的覆盖面,重点向基层和贫困地区倾斜;积极开发成本低、效果好的各类流动科普设施,引导社会资金参与流动科普设施建设。

  ——发展完善基层科普设施。

建设县级综合性科普活动场所,继续建立完善科普活动站(室)、科普画廊(宣传栏)等基层科普设施。

  ——继续创建科普教育基地。

大力发展科普教育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总数达1000个左右,省级科普教育基地总数达3000个左右。

  17.促进科普产业发展

  ——鼓励按照市场机制兴办科普产业。

以公众科普需求为导向,发挥市场的引导、优化和调节作用,培育科普产品创意策划、制作开发、推广服务类企业;推动研究制订科普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