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市高考模拟试题二文综.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112798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6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聊城市高考模拟试题二文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山东省聊城市高考模拟试题二文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山东省聊城市高考模拟试题二文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山东省聊城市高考模拟试题二文综.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山东省聊城市高考模拟试题二文综.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聊城市高考模拟试题二文综.docx

《山东省聊城市高考模拟试题二文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聊城市高考模拟试题二文综.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聊城市高考模拟试题二文综.docx

山东省聊城市高考模拟试题二文综

山东省聊城市

2011年高考模拟试题

(二)

文科综合能力试题

本试题分第1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24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答题卡一并交回。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

第Ⅰ卷(必做,共100分)

注意事项:

1.第1卷共25小题,每小题4分,共10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不得分。

右图为某地某月4~10日天气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l—2题。

1.关于该地天气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A.4日比5日夜间的大气逆辐射强

B.6日与9日的气温日较差最接近

C.4~10日天气过程是由反气旋过境造成的

D.8~10日处于气旋控制之下

2.下列天气状况与形成图示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有关()

A.影响我国的台风

B.长江中下游的伏旱

C.我国北方冬季的寒潮

D.华南地区一场春雨一场暖

下图所示为山东半岛某地地形剖面图,读图完成3—4题。

3.下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地貌类型与上图中I、Ⅱ、Ⅲ地的对应顺序正确的是()

A.①—Ⅲ,②—I,③—ⅡB.①—I,②—Ⅲ,③—Ⅱ

C.①—Ⅱ,②—Ⅲ,③—ID.①—I,②—Ⅱ,③—Ⅲ

4.据图分析某地理兴趣小组对I、Ⅱ、Ⅲ区域开发利用的建议和分析,合理的是()

A.I地区应建设水源林,Ⅱ地区宜发展水产养殖业,Ⅲ地区宜发展种植业

B.I地区宜发展水产养殖业,Ⅱ地区不合理灌溉会造成土地盐渍化,Ⅲ地区植被破坏会导致水土流失

C.I地区破坏植被会造成土地盐渍化,Ⅱ地区宜发展水产养殖业,Ⅲ地区应建设水源林

D.I地区破坏植被会导致水土流失,Ⅱ地区适宜发展种植业,Ⅲ地区过量抽取地下水会引起地下水水质恶化

我国汽车保有量迅速增长,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也给城市带来巨大的压力。

下图为“某特大城市某干道市区与郊区之间双向车速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5~6题。

5.关于图中①、②曲线所反映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曲线反映8~10时汽车流量较小,道路畅通

B.①曲线反映由郊外住宅区向市中心工作区的车

速变化

C.②曲线反映以上班、上学活动为主的车速变化

D.14时进出城的车流量相等

6.集合各监测站的车流信息合理规划城市道路.最

好利用()

A.地理信息系统C.卫星导航系统

B.全球定位系统D.遥感技术

一年一度的全球最大环保活动——由世界自然基金会(WFF)发起的“地球一小时”活动于当地时间2011年3月26日晚8点30分从斐济和新西兰率先拉开帷幕,全球共134个国家和地区以熄灯接力传递着为保护地球而开展的环保行动。

结合下表完成7~8题。

新西兰惠灵顿时间与北京时间24小时时差对照袁

北京时间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惠灵顿时间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0

1

2

3

7.“地球一小时”活动开始时,赤道上位于东半球和昼半球且处于新一天范围的是

A.0°向东到142.5°EB.0°向东到160°E

C.20°W向东到142.5°ED.142.5°E向东到180°

8.关于“地球一小时”活动和新西兰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一小时”活动是针对世界能源供应紧张而进行的

B.“地球一小时”活动从新西兰开始是因为新西兰温室气体排放量大

C.新西兰受南部海域暖流影响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D.新西兰发展乳畜业的自然条件优越

9.唐朝诗人王建在《汴路即事》中写道:

“天涯同此路,人语各殊方。

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

”诗中的“草市”指的是()

A.汴梁城固定的商品市场B.边疆繁荣的茶马市场

C.城乡间通宵营业的夜市D.乡村里形成的农贸集市

10.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引用了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的一句话:

“唐宋以来(科举盛行),一旦废止,士才无所用……适杂剧之新体出,遂多从事与此……充其才力,而使元剧之作,遂为千古独绝之文字。

”据此判断,该同学的研究主题应是()

A.元杂剧兴盛的根本原因B.社会环境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C.科举考试在元代的发展D.元杂剧空前绝后的历史地位

11.1872年《申报》报道:

“上海地方妇女之蹀躞街头者不知凡几,途间或遇相识之人,欢然道故,寒喧笑语,视为固然。

若行所无事者,甚至茶轩酒肆,杯酒谈心,握手无罚……日甚一日,奠能禁止。

”对该报道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传统道德礼教受到冲击②妇女解放思潮悄然兴起

③女子逐渐融入都市新生活④辛亥革命推动社会生活变革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2.右图是某同学开展研究性学习时使用的一幅照片。

照片摄于

1980年北京故宫博物院前,红旗轿车旁的牌子上写着“在不

影响我处工作情况下,观众使用车照一次收费二角”。

若给该

照片配一标题,最合适的是()

A.市场经济春风劲吹

B.网络炒作败坏风气

C.计划经济坚冰初融

D.思想超前有损体制

13.2011年1月1日《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2周年。

它的发表在当时引起巨大反响,被看成是海峡两岸由对立走向………对话的第一步。

这主要是因为它()

A.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

B.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

C.重申“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

D.倡议两党之间进行对等谈判

14.“正是这个设计……使这个稚嫩的国家在草莽中崛起,迅速成为也许你不喜欢但却不能轻视的超级大国。

这样一个精巧的设计,在二百年前由一群蛮荒大陆上的‘乡巴佬’创造出来,实在是令人惊叹不已。

”这段话称颂的“设计”应是()

A.英国的《权利法案》B.德国《德意志帝国宪法》

C.美国的1787年宪法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15.1879年,某项科技新成果发明的消息传到英国,伦敦证券交易所的煤气股票价格随之狂跌。

引起股票狂跌的科技新成果应是下图中的()

16.2011年1月26日,世界经济论坛的创办人克劳斯·施瓦布在接受采访时说:

“世界正在从根本上发生改变……这些根本性变化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地缘政治权势与地缘经济实力正在同时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从西方向东方转移。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今世界()

A.形成了“一超多强”的政治格局B.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日益加强

C.经济区域集团化取代了全球化D.发展中国家成为国际格局中的一极

17.用陪驾交换电脑维修,用杨氏太极招式交换摄影技术……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技能互换”中,成为“技客一族”。

下列关于“技能互换”说法正确的是()

①“技能互换”属于商品流通②互换中的“技能”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

③“技能互换”要符合等价交换的原则④从消费目的看,“技能互换”属于劳务消费

A.②③B.①④C.①②④D.②③④

18.2010年最让我们老百姓纠结的一个词就是“物价”。

新名词一“涨时代”成为了2010年十大热词之一。

物价上涨必然带来的影响是()

①商品生产者扩大生产规模②消费者购买力削弱

③等量货币交换到的商品数量减少④同一商品所需支付的货币量增加

A.①②B.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9.中国是包容性增长的积极倡导者,更是包容性增长的积极实践者。

中国强调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本身就具有包容性增长的含义。

下列做法中能体现包容性增长的是()

①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可持续发展中实现经济社会协凋发展

②消除贫富差距,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③实现所有国家和地区平均分享全球化和经济发展的成果

④让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所有国家和地区,惠及所有人群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日本“3.1l”特大地震引发的海啸灾害以及核泄漏问题备受关注。

据此回答20—21题。

20.日本“3.1l”特大地震和海啸灾害引起了我国政府的高度关注,我国政府不仅积极向日本提供人道主义救灾物资,还派遣了救援队赴日开展抢险救援。

这说明()

A.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就是合作B.我国加强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和务实合作

C.维护国家利益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D.与邻为善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21.核能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它具有诸多优点为世界所公认,然而日本大地震导致日本核电站出现核泄漏,出现核辐射扩散,危及到人类生存的环境和生命健康。

由此引起世界对核能和核电站的重新认识和思考。

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有()

①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②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③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④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③④

2011年2月l5日利比亚发生骚乱。

党中央、国务院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安全有序展开撤离我国在利比亚人员的行动。

据此回答22-23题。

22.政协委员田青说:

“这次利比亚撤侨,短期内撤回几万人,救回的都是最普通的平民,这是国家形象。

这不只是国力强大的原因,而是真正做到了“民为贵”我认为,这应该是感动世界的中国国家形象。

”这种说法的政治生活依据有()

①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②尊重和保障人权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在要求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④我国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其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对人民负责

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23.“人在海外,身处逆境时,对‘祖国’二字的感受愈发深刻,愈发亲切。

”归侨杨学良感叹说。

这体现的文化生活的道理是()

A.人的意识受客观环境的影响

B.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C.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D.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24.漫画《西门庆故里之争》反映的文化生活道理有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②文化市场越繁荣越需要加以管理和引导

③发展文化产业要充分利用传统文化资源

④发展文化产业要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25.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月亮”从来就不是一个普通的星体,她承载着悠悠的神话传说和深邃的文化内涵。

月色的朦胧与娇美曾引发历代文人雅士的无限遐想,“嫦娥奔月”更演绎了一则美妙的神话。

这说明神话故事()

①源自于人的意识的能动性②揭示了哲学的基本问题

③是文化传承的有效载体④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第Ⅱ卷(必做110分十选做30分,共140分)

注意事项:

1.第Ⅱ卷共12道题。

其中26-29题为必做部分,30-37题为选做部分。

2.第Ⅱ卷所有题目的答案,考生须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答在答题卡规定的区域内,在试卷上答题不得分。

3.考生在选做部分的试题中须从地理、历史、思想政治三科中各选择1道试题作答。

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号用2B铅笔涂黑,答完题后,再次确认所选题号。

【必做部分】

26.(25分)改革开放30年,我国社会经济得到长足发展。

目前,我国已形成从沿海到内陆全面开放的格局。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甲、乙两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继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之后,2010年5月,中央正式批准喀什设立经济特区。

喀什是中国的西大门,它地处亚欧大陆中心,边境线长迭982公里,与五国接壤,有6个国家一类口岸,具有“五口通八国,一路连欧亚”的独特区位优势。

材料三炼铝工业是乙省区的支柱产业之一。

该省曾是中国最早对外贸易的海上“丝绸之路”,而其后在历史的变迁中,发展速度却远远落后于其他沿海区域。

随着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加快建设,该省抓住西部大开发等历史性机遇,努力构建“一枢纽两大港三通道四辐射”的出海出边综合交通体系,终于释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

材料四甲地所在省份2008年部分资料统计表

能源消费构成比重(%)

三大产业结构(%)

第二产业比重(%)

原煤

47.8

第一产业

17.8

轻工业

8.4

原油

23.9

知二产业

46.8

重工业

91.6

天然气

24.4

第三产业

35.4

水、风电

4.2

(1)结合材料一,说出乙地区地形地势特点。

与乙地区相比,甲地区河流的突出特征有哪些?

(6分)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说出喀什与其他五个经济特区相比,其地理位置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6分)

(3)甲地区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可能会带来哪些生态问题?

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三,说出乙省区发展炼铝工业的优势区位条件。

(7分)

(4)据材料四说明,甲地所在省份为降低单位GDP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6分)

27.(25分)口号是一个时代的鲜明印记,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每个时期,都留下过许多有着时代特色的口号。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振兴中华”是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兴中会时率先喊出来的。

1894年11月24日,孙中山起草的《兴中会章程》中提出“是会之设,专为振兴中华,维持国体”,他把兴中会的纲领概括为: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舍众政府。

——金冲及《辛亥革命:

二十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巨变》

(1)“振兴中华”是个人价值与民族利益相结合的产物。

试述这一口号出现的时代背景。

(3分)

材料二“外争主权,内惩国贼!

“废除二十一条!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2)材料二中的口号出现于哪一重大运动中?

(2分)简述这一运动对民主革命产生的重大影响。

(3分)

 

材料三1949年9月21日,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毛泽东作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开幕词。

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成为表达中华民族获得新生自豪而又自信的经典口号。

(3)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史实,从政治、经济、外交三个方面说明“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一历史论断。

按要求完成下表。

(6分)

史实

政治

经济

外交

材料四20世纪五六十年代,“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革命加拼命”“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大干了再大干,超产了再超产,奉献了再奉献”“伟大的导师、伟大的领袖、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毛主席万岁”“备战、备荒、为人民”等众多口号深深铭刻在每个中国人心里。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要想富,先修路…‘家养一只兔,不缺油盐醋”“少生孩子快致富”“发展才是硬道理”“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时间就是金钱,效益就是生命”的标语口号,成了大街小巷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不少口号还成了口头语,广为流传。

(4)据材料四,分别指出20世纪五六十年代、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口号的显著特点,(4分)并分析形成各自特点的主要原因。

(4分)

 

(5)某班同学围绕“社会是否需要口号”展开辩论。

有人说,社会不需要口号,要的是淡定有为;有人说,社会需要口号,要的是激情涌动。

你同意哪种观点?

并说明理由。

(3分)

28.(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一五”期间我国GDP、财政收入、居民收入增长情况

信息速递:

未来五年中国将开启经济与社会的双重转型,以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为主线,部署中国经济社会从外需向内需、从高碳向低碳、从强国向富民的三大转型。

分工的细化、产业链的强大,形成了多元化的民富路径。

有人因此认为:

民富是生产出来的。

 

(1)图表反映了什么经济信息?

(2分)结合《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民富是生产出来的”这一观点的认识。

(6分)

(2)运用《哲学与生活》知识分别说明三大转型目标蕴含的主要哲学道理。

(6分)

材料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过程:

(3)请指出“十二五”规划纲要制定过程反映的《政治生活》道理。

(5分)

材料三

信息速递: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要增强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时中华文化的认同,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4)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我国各民族为什么要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6分)

 

29.(35分)2010年10月31日,中国上海世博会高峰论坛发布了旨在推进全球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上海宣言》。

《上海宣言》表达了全球公众对和谐美好城市生活的共同愿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世界某中等城市布局示意图。

根据材料一分析回答

(1)~

(2)题。

(1)在甲、乙、丙、丁四处开发房地产,何处可以称得上“地王”?

理由是什么?

(7分)

(2)丁处铁路、公路交会处经常发生堵车和交通事故,现已修建了立交桥,但仍然拥堵。

据图分析该现象产生的原因。

(4分)

 

材料二16—19世纪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表

年份

1520

1600

1670

1700

1750

1801

1851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5.25

8.25

13.5

17.0

21.0

27.5

51.0

——谷延方《重评圈地运动与英国城市化》

(3)材料二显示出英国城市化进程自然推进,逐步加速。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推动英国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原因。

(2分)

 

材料三1904年,胶济铁路全线通车。

资本主义国家的大量商品迅速涌入济南,济南的城市经济结构,需要在新的经济形势下进行调整,以利通商。

山东巡抚周馥为响应清廷“新政”,会同北洋大臣兼直隶总督袁世凯秦请朝廷开没济南商埠,得到准许。

1905年11月12日,济南政界、商界举行了开埠典礼。

(4)据材料三,概括促成济南开埠的主要原因。

(3分)

 

材料四全国1990年和2000年城市化水平、地域差异分析表

 

(5)据材料四,指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2分)并简析其主要历史原因。

(4分)

 

材料五城市扩建与文化保护城市的发展如果只有现代建筑,没有文化底蕴,那一定是没有竞争力的。

事实上,在城市的扩建与文化遗产的保护上往往发生冲突。

有人认为:

文化遗产的保护应该为经济建设让路,而不应成为经济建设的“包袱”。

也有人认为:

文化已成为城市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体现出更强的经济社会价值。

因此,我们不仅要为当代保护好、利用好这些珍贵的文化财富.还要使“子子孙孙永葆用,世界人民共享用”。

(6)请你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评析上述两种观点。

(7分)

材料六城市品质与特色危机

济南的泉水资源独步天下,该市正在努力整合和深度挖掘泉水资源,已经形成了“观泉、赏泉、游泉、品泉、听泉、亲泉、泡泉、念泉”的系列化泉水文化。

“天下泉城”这一独具特色的城市旅游品牌形象,正在全方位的提升。

因此,在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过程中,不能片面追求“大、快、高、全”,丢失自身特色;而应创出城市特色,敢于标新立异。

(7)从“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角度,分析“创出城市特色,敢于标新立异”的观点。

(6分)

 

【选做部分】

30.(10分)【地理一旅游地理】

“东方大港,河姆文化,名人故居,儒商摇篮,佛教圣地”恰当地形容了某沿海城市的旅游资源特色,读该城市旅游资源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两湖素有“西子风韵,太湖气魄”的美誉,但其旅游创收远不及西湖,试分析主要原因。

(2分)

(2)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及打造休闲度假旅游强市目标的提出,该市拟对湖泊加大开发力度,市民反响强烈,产生了赞成和反对两种不同的观点,你持什么观点?

请简要说明理由。

(6分)

(3)请为该市设计一条“红色”“绿色”和“古色”相得益彰的旅游线路。

(至少写出三处景点)(2分)

31.(10分)【地理一自然灾害与防治】

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

当地震发生于海底,因震波的动力而引起海水剧烈的起伏,形成强大的波浪,向前推进,将沿海地带淹没的灾害,称之为海啸。

右图为世界某区域图,读图回答问题。

(1)结合材料判断图中A地和B地受海啸威胁较小的是_地,判断的理由是什么?

(8分)

(2)图中A地区最有可能发生的海洋灾害类型还有等。

(2分)

32.(10分)【地理一环境保护】

下图所示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区域,实线单位是米,虚线表示某时段大气中SO2的当量浓度。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主要消费的能源可能是;图中①、②、③三地中,最有可能为城市的是,原因是。

(4分)

(2)图示区域内最有可能产生的大气环境问题是,①②两地中,该种环境问题比较严重的是_,理由是。

(4分)

(3)当地为了根治上述大气环境问题,你认为应采取哪些工程措施?

(2分)

 

33.(10分)【历史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8年9月18日(八月初三日)御史扬崇伊向慈禧太后上奏折,称:

“风闻东洋故相伊藤博文,即日到京,将专政柄。

”维新派人士谭嗣同深夜密访袁世凯,希望他起兵勤王,逼慈禧彻底交权。

9月19日(八月初四日)慈禧太后自颐和园回宫。

9月20日(八月初五日)光绪帝先召见袁世凯(袁于当晚回到天津);后接见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

9月21日(八月初六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宣布“临朝听政”。

当晚,袁世凯从杨崇伊处获悉太后重新训政,为保全自己,和盘托出维新派的密谋。

致使事态扩大,导致后来大批维新派被捕、被革、被逐和六君子被杀。

——据茅海建《戊戌变法史事考》三联书店(2005年版)整理

材料二关于戊戌变法的研究,所依据的材料主要是运动过后不久出现的梁启超的《戊戌政变记》和康有为后来的陈述《康南海自编年谱》等。

——《回顾戊戌、重温历史》《光明日报~2008年12月7日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戊戌政变发生的主要原因。

(4分)

(2)一直以来,大家普遍认为袁世凯告密直接导致政变发生。

据材料一,判断这一观点是否成立?

(1分)为什么?

(2分)袁世凯告密与戊戌政变有何关系?

(1分)

(3)据材料二,说明文中提到的两部文献在研究戊戌变法中的史料价值。

(2分)

34.(10分)【历史一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2年初中华民国工业建设会筹设,其《发起旨趣书》中说:

政治革命,丕(大)焕新猷(计划),自必首重民生,为更始之要叉;尤必首重工业,为经(治理)国之宏图……夸兹共和政体成立,喁喁(形容众人归向)望治之民,可共此运会,建设我新社会,以竞胜争存,

所谓产业革命者,今也其时矣。

——1912年2月28日《民声日报》

材料二各种教科书,务舍乎共和民国宗旨,清学部颁行之教科书一律禁用。

凡民间通行之教科书,其中如有尊崇满清朝廷及旧时官制、军制等课……应由各书局自行修改……如学校教员遇有教科书中不舍共和宗旨者,可随时删改……小学读经课一律废止。

——南京临时政府《普通教育暂行办法》

(1)概括材料一表述的核心思想,(2分)并分析这一思想发展成为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