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山那样思考第四专题学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111921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9.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像山那样思考第四专题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像山那样思考第四专题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像山那样思考第四专题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像山那样思考第四专题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像山那样思考第四专题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像山那样思考第四专题学案.docx

《像山那样思考第四专题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像山那样思考第四专题学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像山那样思考第四专题学案.docx

像山那样思考第四专题学案

像山那样思考(第四专题)(学案)

金坛一中高一语文备课组

江南的冬景西地平线上

板块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欣赏和表述自然之美。

板块教学重点:

品味和评价文本表述自然之美的语言艺术。

课题教学目标:

《江南的冬景》

1.体会作者热爱江南、热爱自然的感情。

2.学习文章清新、纯朴、舒卷自如的语言。

《西地平线上》

1.体会三次落日所表现的雄阔境界和深刻主题,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2.学习全方位、多角度表现景物的特点。

教学安排及步骤:

第一课时

一、预习要求:

1.借助资料了解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2.掌握课文中的字词。

3.熟读课文并思考:

A两篇文章的思路是怎样展开的?

B两篇文章在景物描写方面有什么不同?

C两篇文章的语言有什么特色?

二、文本研习:

(一)知识检测

1.说说你对郁达夫和高建群的了解。

2.给加点的字词注音:

煊()羊肉曝()背谈天乌桕()杈桠()()

丰腴() 赭()色远阜()月晕()诳()语

垭()口攫()来泥淖()雾霭()剌()

3.辨析词语:

气候蛰伏悠闲只有

天气蛰居闲适只要

(二)问题探讨:

《江南的冬景》

1.文章第1节写北国冬天的情形有何作用?

备注:

2.文章主体部分表现了江南什么样的美景?

指出这些“景点”并作简要鉴赏。

备注:

3.建议讨论:

第6节和第9节内容上是否有重复之嫌?

这两节可否合并?

(三)归纳课文内容,形成板书:

江南的冬景

屋外生涯——可爱

江南植被——生气

冬景之美寒郊散步——特惠明朗

寒村冬霖——悠闲

江南雪景——情趣

第二课时

一、文本研习:

(一)问题探讨:

《西地平线上》

1.文章第1节写了什么?

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备注:

2.文章主体部分写了三次不同背景下的落日景象,它们各有什么特征?

给了作者哪些截然不同的感受?

备注:

3.最后一节写了什么?

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备注:

(二)归纳课文内容,形成板书:

西地平线上

落日最令我震撼(总起)

定西高原上看日落

三次落日罗布淖尔荒原上看日落分述世间大美中

阿勒泰草原上看日落“最美的风景”

三见落日的感受(总结)

二、比较阅读:

学生合作,探究问题;师生共同探讨,得出结论。

1.两文的作者各表现了怎样的思想?

备注:

2.两文的写作手法有什么不同?

备注:

3.两文的语言各有什么特色?

备注:

赤壁赋学案

(一)

【学习目标】

1.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积累

2.体会情、景、理交融的特点

【学习过程】

一、作家作品

1、背景:

苏轼在父亲苏洵由发奋读书而入仕的影响下,早年便‘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宋仁宗嘉花二年(l057年)苏轼中进土,年方21岁,嘉拓六年,授大理寺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厅公事,由此,踏上了一条颠沛坎坷的仕途生涯。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其实是谏官李定、舒擅、何正臣三人断章取义地摘出他讽刺新法的诗句进行诬陷。

“乌台”即御使府),后经苏辙等人营救才免罪释放,被贬满黄州团练副使。

从“乌台诗案”到流放黄州是苏轼人生的重要转折,政治上失意访惶,精神上孤独苦闷。

但是生性旷达的诗人在老庄佛禅和山水之乐中求得解脱,自号“东坡居士”,并写了千古传唱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这样充满哲学意味,凝聚人生思考的名篇佳作。

  等到宋哲宗即位,高太后垂帘听政,政局发生变化,新党失势,旧党执政,苏轼被召还朝任翰林学士等职;多年的地方官生涯使他看到新法的某些良处,并在实际中实施,当旧党要废除一切新法时,他又挺身而出主张对新法“参用所长”,因而被诬为“王安石第二”受到排挤。

及至哲宗亲政后,新党再度上台,又以诗人曾依附旧党为名将年近六旬的诗人贬岭南惠州,再贬海南儋州。

  公元1100年,徽宗即位,苏轼终于遇赦北归,次年7月客死常州。

去世前两个月,诗人在《自题金山画像》中写到“心似已灰之本,身如不系之舟,问余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颇有几分英雄末路美人迟暮的空漠之意和苍凉之感了。

纵观苏轼一生,既坚持了一个富有社会责任感的士大夫积极入世、刚正不阿、恪守信念的人格理想,又保持了文化追求超越世俗,追求艺术化的人生境界与心灵境界的高度和谐。

无数的宦海风波和人生挫折铸炼了诗人宏大旷达胸怀。

2、文体

赋:

始于两汉魏晋,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就总结了赋的特点:

“赋者铺也,铺采搞文(舒展散布),体物写志也。

”例如司马相如的《子虚赋》,贾谊的《鹏鸟赋》,张衡的《两京赋》等。

苏轼的《赤壁赋》摆脱了魏晋时期铺陈浮华、罗列词藻的文风,紧紧围绕着自己的“志”,追求真情实景。

这篇文章的景物描写虽然笔墨不多,但是意境创造真切情新,景物描写优美自然,抒发情感也真挚朴实。

在创作风格上达到炉火纯青程度,成了千古不朽的名作。

二、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壬()戌()举酒属()客少()焉冯()虚御风桂棹()溯()流光嫠()妇愀()然山川相缪()舳()舻()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匏()樽相与枕藉()

2、成语积累

不绝如缕:

正襟危坐:

沧海一粟:

杯盘狼藉:

三、自读课文,回答问题:

1、本文记述了作者与朋友夜泛舟游赤壁的所见所感,通过的形式,反映了作者的舒畅,到的悲咽,再到他的生活态度。

2、请根据作者感情的抒发划分一下本文的层次。

并概括作者感情变化的过程。

四、读第一部分(乐)

解释字词:

1、既望:

七月既望()

2、少焉: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3、如:

纵一苇之所如()

4、凌:

凌万顷之茫然()

5、御: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6、溯:

击空明兮溯流光()

7、倚:

倚歌而和之()

通假字

1、属:

举酒属客()

2、冯:

浩浩乎如冯(píng)虚御风()

词类活用:

1、羽:

羽化而登仙()

2、舞:

舞幽壑之潜蛟()

3、泣:

泣孤舟之嫠妇()

回答问题

1.首句的作用除了起了交代夜游的时间、地点、事件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是:

2.这一段写作者泛舟所见景象,是以、、等3个景物为主,并为文中第自然段张本。

五、朗读第二部分(悲)

解释字词:

1、方、破:

方其破荆州()

2、下:

下江陵()

3、缪:

山川相缪()

词类活用:

1、正:

正襟危坐()

2、南、西:

乌雀南飞……西望夏口()

3、下:

下江陵()

4、樵: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5、侣、友:

侣鱼虾而友麋鹿()

根据初步理解回答问题

1开头一句中哪一个字承接上一段?

答:

2“客曰:

……”一段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为何引用曹孟德之例?

3.第三段以“托遗风于悲风”作结,呼应上文哪一句话?

答:

赤壁赋学案

(二)

【学习目标】

1.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积累

2.体会情、景、理交融的特点

【学习过程】

一、阅读第三部分:

(乐)

第4自然段:

写作者豁达乐观。

 

1.作者以水和月为喻,旨在说明:

(不超过25个字)

2.从“变”与“不变”关系看,“客”生“哀”与“羡”的原因是:

苏子不“哀”不“羡”的原因是:

3.“物各有主”,反跌出明月与清风无主,可以自娱,以“而吾与子”照应上文“”。

第5自然段:

写主客转悲为喜。

主客开怀畅饮,兴尽入睡。

这个结尾意味深长,请从两个方面简要分析。

二、反馈训练

(一)一词多义

1、望:

①七月既望()

②西望夏口()

2、长:

①抱明月而长终()

②而卒莫消长也()

3、然:

①其声呜呜然()

②何为其然也()

4、于:

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②月出于东山之上()

③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④于是饮酒乐甚()

5、白:

①白露横江()

②不知东方之既白()

6、歌:

①歌窈窕之章()

②歌曰()

③倚歌而和之()

(二)翻译句子

1、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译:

2、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3、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4、客有吹洞萧者,倚歌而和之。

5、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lí)妇

6、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7、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páo)樽以相属。

8、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以共适。

三、课外拓展阅读:

《后赤壁赋》苏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

将归于临皋。

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

霜露既降,木叶尽脱。

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

“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

”客曰:

“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似松江之鲈。

顾安所得酒乎?

”归而谋诸妇。

妇曰:

“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求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

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

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

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

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

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

“赤壁之游乐乎?

”问其姓名,俯而不答。

呜呼噫嘻!

我知之矣。

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

道士顾笑,予亦惊寤。

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岁十月之望望——农历每月十五日

B.顾而乐之顾——看

C.履巉岩履——踏,攀

D.攀栖鹘之危巢危——危险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有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归而谋诸妇。

B.①适有孤鹤,横江东来

②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②不能兴风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

C.①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D.①听其所止而休

②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禄升斗之禄②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顾安所得酒乎

(2)归而谋诸妇。

(3)如此良夜何

(4)以待子不时之须

(5)江山不可复识矣

(6)听其所止而休矣

4.此文是作者在写了《前赤壁赋》数月以后写的。

试任选一个角度,简析这两篇文章的异同》

答:

《始得西山宴游记》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在比照与映衬中写景的特点。

2、体会本文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艺术特色。

3、积累字词,注意“始”在本文中的不同用法。

一、知识积累:

1.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

余自为僇人()恒惴栗()则施施而行()

斫榛莽()焚茅茷()箕踞而遨()

皆在衽席之下()若蛭若穴()攒蹙累积()

2.作者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后迁长安(今陕西西安),世称柳河东。

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代表作有寓言《三戒》(《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传》、《罴说》等篇;他的传记嬉笑怒骂,因物肖形,表现了高度的幽默讽刺艺术,代表作有《段太尉逸事状》、《捕蛇者说》等;山水游记:

最为脍炙人口,均写于被贬后,以永州之作更胜。

典范之作为永州八记:

《始得西山宴游记》、《钴潭记》、《钴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这些作品,既有借美好景物寄寓自己的遭遇和怨愤;也有作者幽静心境的描写,表现在极度苦闷中转而追求精神的寄托。

至于直接刻画山水景色,则或峭拔峻洁,或清邃奇丽,以精巧的语言再现自然美。

《始得西山宴游记》是《永州八记》的第一篇,作者寄情山水,写偶识西山的欣喜,写西山形势的高峻,写宴饮之乐,写与自然的融合,表露自己的傲世情怀。

3.写作背景

永贞元年,柳宗元积极参加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活动,罢“官市”,免杂税,打击贪官,但遭到宦官、藩镇等腐朽保守势力反对。

革新集团失败了,其成员遭到迫害,叔文被杀,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

4.文体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二、文言基础积累

通假字所 在 句 子本 字词 义

僇自余为僇人戮

趣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颢悠悠乎与颢气俱浩

古今异义所 在 句 子句中古义今 义

漫漫漫漫而游

披到则披草而坐

凡是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然后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颓然颓然就醉

于是游于是乎始

向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

土壤则凡数州之土壤

天际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虚词多义所 在 句 子词性和用法词 义

其其隙也,则施施而行

日与其徒上高山

其高下之势

之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始指异之

穷山之高而止

故为之文以志

而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觉而起,起而归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穷山之高而止

为不与培塿为类

故为之文以志

以醉则更相枕以卧

故为之文以志

词类活用所 在 句 子词词 义

N—V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梦

故为之文以志文

N—状箕踞而遨箕

Adj—V入深林,穷回溪穷

Adj—N无远不到远

萦青缭白青,白

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远

Adj—意V始指异之异

Adj—使V倾壶而醉倾

特殊句式句 子补全、还原、找标志句 意

省略句居是州居(于)是州

始指异之始指(之)异之

故为之文以志故为之文以志(之)

判断句是岁,元和四年也。

“也”为判断句标志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也”为判断句标志

定后句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凡是州之异态者山水

三、重点提醒:

1.作者为什么说“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2.文章中心内容是记叙西山之游,作者为何开篇从他处着墨?

3.作者借西山之游,抒发了自己怎样的人生感受?

4.文中两次写满酌而醉,有何作用?

三、巩固练习:

1.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穷回溪B.日与其徒上高山

复前行,欲穷其林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C.醉则更相枕以卧D.施施而行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人不知而不愠

2.下列各组作家不全是“唐宋散文八大家”的一项是()

A、欧阳修王安石苏辙B、韩愈范仲淹苏洵

C、苏轼欧阳修曾巩D、韩愈王安石苏轼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永州八记》是柳宗元被贬永州司马时所作,多为借景抒情,发泄自己被贬谪的幽愤,同时也表达虽身处逆境而心志不泯的情怀。

B、“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既景抒情,托物言志。

C、柳宗元在政治思想上受儒家民本思想影响,曾提出“官为民役”的观点。

政治上他是失意者,但在文学创作上却成就卓著,表现在寓言、传说、山水游记等散文方面,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D、《始得西山宴游记》是《永州八记》是第一篇,作者寄情山水,写偶识西山的欣喜,写西山形势的高峻,写宴饮之乐,写与自然的融合,表露自己的遗世独立的惆怅情怀。

4.名句填空:

(1)描写游览西山时精神超脱感受的句子:

(2)正面表述题目中“始得”之意的句子是。

(3)该文题目是《始得西山宴游记》,文中写“宴”的句子是;写游兴未尽的句子是;又宴又游,表明主人公此时的心境。

(4)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

5、写出下列字的通假字并释义

余自为僇人:

梦亦同趣:

6、文段阅读

柳宗元传

宗元少聪警绝众,尤精西汉、诗、骚。

下笔构思,与古为侔。

精裁密致,璨若珠贝。

当时流辈咸推之,登进士第,应举宏辞,授校书郎、蓝田尉。

贞元十九年,为监察御史。

顺宗继位,王叔文、韦执谊用事,尤奇待宗元。

与监察吕温密引禁中,与之图事。

转尚书礼部员外郎。

叔文欲大用之,会居位不久,叔文败,与同辈七人俱贬。

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为永州司马,即罹窜逐,涉履蛮障,崎岖堙厄,蕴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

为骚文十数篇,览之者为之凄恻。

元和十年,例移为柳州刺史。

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

“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

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

吾与禹锡执友,胡忍见其若是?

”即草章奏,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州。

会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

柳州土俗,以男女质钱,过期则没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

其以没者,仍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

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皆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

著述之盛名动于时时号柳州云。

有文集四十卷。

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

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

(节选自《旧唐书•柳宗元传》)

(1)下面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宗元少聪警绝众绝:

拒绝B.下笔构思,与古为侔侔:

相等、等同

C.时人义义:

以……为义D.以男女质钱质:

作抵押(作人质)

(2)下列加点词古今用法一致的一项是()

A.吾与禹锡执友B.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

C.览之者为之凄恻D.古之学者必有师

(3)分别比较加点的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其以没者②动必以文③为骚文十数篇④便为永诀

A.①②不同,③④相同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D.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是表现柳宗元文学才华受到世人称赞的一项是()

①宗元少聪警绝众。

②当时流辈咸推之。

③蕴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

④为骚文十数篇,览之者为之凄恻。

⑤即草章奏。

⑥仍出私钱赎之。

⑦凡经其门,必为名士。

⑧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皆随宗元师法。

A.⑦②⑥B.②⑧⑦C.③④⑥D.①⑥⑧

(5)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柳宗元从小就精通西汉的文章和(诗经)(离骚),后考中进士,被推荐为宏辞科,任永州司马等职。

B.王叔文等人特别看重并任用柳宗元,但正赶上顺宗居位不久,他们都被贬谪了。

C.巴在长江至江岭之间,想考进土的人,不远千里都来跟着柳宗元学习结果那些人都出了名。

D.柳宗元的文学才华得到世人的称赞,但还未被重用就遭贬了。

(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精裁密致,璨若珠贝。

为骚文十数篇,览之者为之凄恻。

吾与禹锡执友,胡忍见其若是?

《像山那样思考》学案

一、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体味此篇文章诗意的语言。

2、通过研习,把握作者的生态伦理观念,加强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

二、基础字词:

嗥()叫:

号叫,大声叫。

拾遗(yí):

拾取旁人遗失的东西,据为己有。

毛骨悚()然:

形容很害怕的样子。

悚,害怕。

不堪(kān)教育:

堪,可,能。

如:

堪当重任。

辨:

湍()急:

水势急。

揣()测:

猜测,推测。

辨:

饿殍():

饿死的人。

俘(fú)虏

三、文本研习

1.文章题为“像山那样思考”,那么是什么引发此种思考的呢?

即引发此种思考的缘起、缘由。

2.文章开篇就是对这声狼嗥的特写,大家先来把这段齐读一遍,体会此段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3.我们接着往下看,看看面对这声狼嗥,留意的有哪些事物?

它们的反应又是怎样的?

(可从文中找出相关词语作答)

4.文章往下还写到了一般的人,“不能辨别其隐藏含义的人”对这声狼嗥的反应,他们其实也属于第一类事物,他们的理解也是肤浅的,直接的,表面的。

那么文章接下来写到,面对这声狼嗥留意的还有谁呢?

5.文章末节在引出梭罗的名言后,又提到“大概,这也是狼的嗥叫中隐藏的内涵”,这就与首节前后呼应,也回到了我们开始留下的问题了。

我们再来把第一小节齐读一遍,这节其实也是此文的文眼。

通过文章的讲解,现在我们再回过头来领会一下这声狼嗥中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涵义?

6.文章题为“像山那样思考”,那么它与我们的这一专题“人与自然”(处理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又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拓展思考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梭罗的一段文字,看看这段文字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受与主张?

不妨再与利奥波德的生态主张进行比照,找出两文的异同。

可以请前面的一位同学为大家朗诵一下。

这是一个愉快的傍晚,全身只有一个感觉,每一个毛孔中都浸润着喜悦。

我在大自然里以奇异的自由姿态来去,成了她自己的一部分。

我只穿衬衫,沿着硬石的湖岸走,天气虽然寒冷,多云又多风,也没有特别分心的事,那时天气对我异常的合适。

牛蛙鸣叫,邀来黑夜,夜莺的乐音乘着吹起涟漪的风从湖上传来。

摇曳的赤扬和白杨,激起我的情感,使我几乎不能呼吸了;然而像湖水一样,我的宁静只有涟漪而没有激荡。

梭罗《瓦尔登湖》

四、巩固练习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嗥(háo)叫     驯(xùn)服      悚(sǒong)然

B、嬉戏(xīxì)    蠕(rú)动      跋涉(báshè)

C、饿殍(fú)     艾蒿(àihāo)    陡峭(dǒuqiào)

D、厮鸣(sīmíng)蜿蜒(wānyán)迸(bèng)发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山崖  荡漾  蔑视   坏兆头

B、拾遗  辨别  蜿蜒   喜气洋洋

C、蠕动  饿殍  艾蒿   无动于衷

D、尘暴  隐藏  内涵   毛骨悚然

3、依次填如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⑴对郊狼来说,是就要来临的拾遗的       。

⑵那些不能     其隐藏的含义的人也都知道这声呼唤的存在。

⑶这也是狼的嗥叫中隐藏的     。

A、允诺  辨认  内含    B、允许  辨别  内含

C、允诺  辨别  内涵    D、允许  辨认  内涵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它使那些在夜里听到狼叫,白天去察看狼的足迹的人毛骨悚然。

B、另外还有六只显然是正在发育的小狼也从柳树丛中跑了出来,它们喜气洋洋地摇着尾巴,嬉戏着搅在一起。

C、当我们的来复枪膛空了时,那只狼已经倒了下来,一只小狼正拖着一条腿,进入到那无动于衷的静静的岩石中去。

D、近几年,黄河、岷江的部分河段多次出现枯水现象,面对这种江河日下的情况,人们开始冷静地思考环保问题。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种不驯服的、对抗性的悲哀,和对世界上一切苦难的蔑视情感的迸发。

B、每一种活着的东西,(大概还有很多死了的东西)都会留意这声呼唤。

C、我们看见一只雌鹿——当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