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110811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8.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docx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docx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

 

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

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

 

二○一○年八月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

“十二五”时期(2011-2015)是实现学院“建示范,争一流”发展目标,实现教育教学质量、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跨越、转型、提升的关键时期。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规划纲要》、《浙江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等有关文件精神,围绕浙江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转型升级这一改革发展主线,结合学院实际,遵循“实事求是、科学可行、创新机制、持续发展”的编制原则,特制定学院2011—2015年事业发展规划。

一、“十一五”时期学院事业发展的回顾

“十一五”期间(2006-2010),是学院建校以来教育教学改革最快、事业发展最好的一个时期。

在浙江省商业集团有限公司和省教育厅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在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院各项事业都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绩。

学院实现或提前实现了《学院“十一五”事业发展规划》所提出的各项发展目标,比较圆满地完成了《学院“十一五”事业发展规划》的各项工作任务。

(一)“十一五”时期学院事业发展的主要成绩

1.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学院现为浙江省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设有经济贸易学院、信息技术学院、财会金融学院、旅游烹饪学院、应用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六个二级学院34个专业及方向,其中省级重点专业2个,省级示范专业4个,省级特色专业5个;有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2个,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4个;有国家精品课程6门,省级精品课程16门,国家精品教材1本,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15本,省级重点建设教材20本;有国家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4项,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8项。

现有全日制高职在校生9848人,学院先后获得“浙江省文明单位”、“浙江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教育部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优秀单位”、“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优秀院校”等。

2.体制机制初步完善。

学院坚持“依托行业办学,校企合作育人”办学方针,为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按照平等、合作、诚信、创新、共赢的原则,以学院为龙头,联合职业院校、学术团体、研究机构、行业协会、传媒机构、现代服务业企业等51家单位,组建了“浙江商业职业教育集团”,成为“校企合作办学、工学结合育人”的重要依托与平台。

学院通过职教集团平台,校企共建了雷迪森酒店管理学院、洲际酒店集团英才培养学院等6个合作学院,与联华超市、国美电器、阿里巴巴、中国电信等大型企业开展了20多个校企合作订单班,通过校企共同进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实现了学生学业与就业的有效对接,真正实现了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办学理念。

3.办学特色日益凸现。

学院贯彻落实浙江省委省政府“创新强省、创业富民”两创总战略,弘扬浙商精神,传承创业文化,形成了“五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办学特色。

学生创业园先后有9批次185家企业入驻,直接参与学生1500多人,间接参与学生近万人,在省内外产生了广泛而强烈的影响。

“全真环境创业教育”被新华网、光明日报、教育信息报誉为“中国创业教育的破冰之旅”、“中国高职教育的小岗村”,被教育部专家总结为我省“创业教育三大模式之一”,被评为“2008浙江省高职院校十大校园文化品牌”和“2008浙江教育十大年度新闻之一”,是全省唯一一所入选“十大年度新闻”的高校。

2010年6月,学院被当选为“全国高职高专创新创业教育协作会”会长和秘书长单位。

4.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学院在每年普通高校毕业设计(论文)抽查中,学院被抽检的专业在同类院校中成绩排名前茅。

2009年,学院被省教育厅抽查到连锁经营管理、动漫设计与制作、电子商务三个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成绩结果在全省47所高职院校中均位于第一。

普通高校新世纪教学改革项目、省级精品课程、新增设专业的教学专项抽检和随机听课,都获得优秀标准或优秀水平。

学生双证考试通过率平均达到98%以上,学生在全国及省内各类技能竞赛中获得佳绩,每年获奖师生人数达到300多人次。

2008年学院选派65名学生服务北京奥运会、2010年选派118名学生服务上海世博会受到广泛赞誉,《浙江日报》等主流媒体均作了大篇幅报道。

5.招生就业走在前列。

学院实现了“进口旺,出口畅”的良好机制,历年新生实际录取分数线大大高于投档分数线,如2009年省内文理科录取分别高出第三批投档分数线63分和92分,部分省外录取分数达到或超过三本分数线,新生报到率达到97%以上。

创新就业指导服务模式,以创业带动就业,连续五年一次性就业率在97%以上,用人单位普遍感到学院的毕业生“适应性强,上手快,潜力大”,对毕业生综合素质的满意度达到95%以上,社会认可度日益提升,成为省内外考生报考的热门院校,学院被省教育厅授予“浙江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优秀单位。

6.师资队伍建设取得成效。

学院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以凝聚高层次人才和打造双师结构为目标,师资队伍素质和层次不断提高,师资结构日趋合理。

现有专任教师321人,行业企业兼职教师210人。

专任教师中,正高职称15人,副高职称112人,副高及以上职称的教师占32%,“双师型”教师占72%;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1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205人。

目前,学院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3个,省级教学名师2名,省级教坛新秀6名,教育部高等学院高职高专专业类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3名,浙江省高职高专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委员7名,入选人数在全省高职院校中居于前列。

7.社会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学院教学科研成果数量和质量稳中有升,成果日渐丰硕,共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80余项,企业横向课题项目近200项,科研到款额600多万,发表国家核心期刊论文566篇,专著10本。

学院成立各类技术应用研究所8家,科研成果获得各级各类奖励146项,获得实用新型专利1项、外观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21项。

学院充分发挥社会服务的功能,提高服务经济转型升级的能力。

近五年来,承担了就业再就业、大学生创业、全省中职师资、全省考评员等各类培训工作,累计培训2万多人次;承担了5个等级的职业技能鉴定18646人次,核发职业资格证书15878人次;承办了全国高职高专浙江赛区沙盘模拟大赛等20多个大赛;承担了中国银行业从业人员资格认证考试、中国期货从业人员资格考试、省市各级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共3万余人次的考试任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8.内部管理日趋健全。

学院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深化校院二级管理体制改革,增强二级学院工作的活力和动力,成为改革创新的一大“亮点”;坚持校务(党务)公开,充分发挥教代会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作用,2005年获得“浙江省厂务公开工作先进单位”;深入开展“管理年”活动,先后制定、颁布了党建、思政、教学、科研、学生、行政、后勤等规章制度,全面提高依法办学、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水平,2007年6月被省教育厅授予“浙江省依法治校示范校”。

(二)“十一五”时期学院建设发展的基本经验

1.坚持更新观念,理清办学思路。

“十一五”时期,学院逐步理清并确立了“一二三四”的总体办学思路,即以“建示范,争一流”为发展目标,按照通过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优秀评估和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两步走”的战略,推进重点专业、精品课程和示范性实训基地的“三项工程”建设,积极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依法治校”的“四个战略”举措,实现了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

2.坚持解放思想,抢抓发展机遇。

“十一五”时期,学院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紧紧抓住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大发展的战略性机遇,审时度势,敢于争先,乘势而上,全面推进内涵建设,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在全省高职院校激烈竞争中始终走在前列。

3.坚持团结协作,实现跨越发展。

“十一五”时期,学院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树立“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和“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的理念,依靠师生员工办学,寻情于师生,问计于师生,尊重关心师生员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调动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营造“心齐、气顺、劲足、实干”的良好氛围,促进了各方面工作的协调发展,实现了办学规模、办学水平、办学实力的跨越式发展。

4.坚持开门办学,争取广泛支持。

“十一五”时期,学院始终坚持“服务经济抓内涵,强化特色谋发展”的办学载体,大力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走浙商职教集团化办学路子,采用“政行企校四方联动,产学研技整体推进”的途径,主动为地方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和科技进步服务,提高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寻求地方政府、社会各界和行业企业的大力支持,营造出加快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

(三)“十一五”时期学院建设发展上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十一五”时期,学院在取得重大成绩的同时,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学院与建设国内一流高职院校的发展要求,与浙江经济转型升级对高技能人才需求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与不足。

1.办学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创新。

要积极探索与地方和行业企业合作共建高职院校的有效途径,建立起基于双赢互利原则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推进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

要充分利用浙商职教集团的平台,探索建立高职院校理事会制度,形成利益相关方合作办学、合作育人的长效机制,增强办学活力。

2.培养模式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

要进一步深化订单培养、工学交替、项目导向等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改革,参照职业岗位任职要求,与行业企业合作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开发专业课程,构建就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推动工学结合学习模式创新,进一步做大做强特色(重点)专业,提高社会影响力。

3.师资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师资队伍建设的专兼结构、专业结构、职称结构和学缘结构需进一步优化,急需聘请(聘用)一批行业企业影响力的领军人物作为专业带头人,一批行业企业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加快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形成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双师结构、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

4.社会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从构建和完善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的战略高度,提升学院为社会服务的能力和水平,通过人才培养、专业辐射、科技研发、技能培训等方面,拓展社会服务功能,进一步提高服务现代服务业、现代流通业转型升级的能力,真正实现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职能。

二、“十二五”时期学院事业发展面临的形势

(一)浙江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升级,迫切需要高素质高技能专业人才,为我院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社会服务能力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十二五”时期,浙江省把坚持科学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工作主线,扎实推进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四大建设”作为转型升级的大手笔,在“加快”上下功夫,在“转变”中求实效,为全面建成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打下基础。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根本是人才,关键在教育。

省委提出“实施企业人才优先开发战略,以创业创新人才为重点,全面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这为高职院校创新为经济转型升级服务的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学院要加快专业结构调整,加强专业内涵建设,积极发展与我省支柱产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密切相关的专业,进一步发展壮大优势特色专业群,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创新团队,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大力培养现代服务业等经济转型升级急需的高技能人才,为加快推进浙江省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做出应有贡献。

(二)浙江省提升扩展三产,加快发展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和国际化水平,为我院加强质量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提供了广阔的发展机遇。

“十二五”时期,现代服务业将成为浙江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力量,在推进工业化、城市化的过程中加快服务业发展,浙江将重点发展包括现代商贸业、文化服务业、金融服务业、社区服务业等在内的10大服务行业,到2015年,浙江服务业的增加值总量将达到1.9-2.2万亿元,占GDP的比重从2009年到2015年将年均增加1个百分点,2015年将达到48%左右。

浙江将在2015年左右实现二、三产业增加值基本接近,然后实现从“二三一”结构转变为“三二一”结构。

服务业加快发展必将产生对服务业人才的广泛需求,据省政府职能部门相关调查显示,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对“创新型、现代服务业、高技能”人才需求量最大。

学院发展定位于专门培养商科特色人才,要全面构建现代服务业专业群,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工学结合办学模式,增强培养面向现代服务业高技能人才的能力,不断提升学院对我省服务业发展的贡献率,真正把学院打造成为“浙商人才培养的摇篮”。

(三)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新增100所骨干高职院校,为我院整体提升办学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发展机遇。

“十二五”期间,教育部、财政部将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的实施,新增100所骨干高职院校,提出骨干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应具备“领导能力领先、综合水平领先、教育教学改革领先、社会服务领先”的条件,尤其对行业企业参与程度深、毕业生就业率高的院校,立项时予以优先考虑,形成以示范高职院校为引领、骨干高职院校为支撑,整体提升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

学院要抢抓这一难得机遇,组织力量,拟订方案,积极申报创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通过加快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积极探索建立高职院校董事会和理事会制度的多元办学模式,建立基于双赢互利原则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促进深度合作,增强办学活力。

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专业结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质量保障体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确保“十二五”时期建设目标的如期实现。

三、“十二五”时期学院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校企合作办学发展道路,坚持以“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依法治校”的发展战略,以加快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切入点,以双师结构专兼结合教学团队和集教学、科研、生产、服务为一体的实训基地建设为关键,举校企合作旗,走工学结合路,全面提升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为推动浙江省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高技能人力资源支撑。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十二五”期间,重点实施特色化与品牌化协调发展、统筹兼顾与重点协调发展、跨越式与可持续协调发展的三大核心战略。

1.特色化与品牌化协调发展战略

“十二五”期间,既要坚持以特制胜,又要注重品牌培育,要在全面提升学院综合实力的基础上,坚持走特色化、个性化、创新型的发展之路。

要加大对“全真环境下创业创新教育”办学特色的培育,形成学院的办学亮点,使之成为全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品牌;要加强对各二级学院办学特色的研究与培育,努力形成“一院一特、一院一品”,打造具有我院特色的办学亮点和专业品牌。

2.统筹兼顾与重点协调发展战略

“十二五”期间,要统筹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统筹好规模、质量、结构、特色、效益的关系;统筹好领导、管理、服务,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硬件设施和软件环境建设的关系,处理好各分院、各专业的协调发展。

坚持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摆到中心的战略位置,把办学体制机制创新、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作为“十二五”时期发展的重点,强本固基,内涵发展,做强特色,质量立校,不断增强学院核心竞争力。

3.跨越式与可持续协调发展战略

“十二五”期间,既要着眼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可持续协调发展,又要注重发挥比较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

要紧紧抓住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的契机,抓重点,创特色,努力创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实现“十二五”时期的跨越式发展。

同时要着眼长远,擘划未来,促进人才质量、专业建设、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社会诸多要素的联动协进,整体提升学院办学水平,从而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二)总体目标

学院“十二五”期间,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

定位于浙江制造、商贸、流通类等现代服务业,在教育质量、专业建设、科技研发、师资水平、管理水平、办学效益和社会服务等方面有显著提高,进一步提升办学实力和办学效益,进一步凸现办学特色和办学优势,通过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的验收,通过国家百所骨干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的创建,使整体办学水平、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能力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建成质量优异、特色鲜明、管理规范、知名度高、核心竞争力强的高职院校。

(三)基本思路

为实现学院“十二五”事业发展总体目标,理清发展思路,设计发展路径,概括为“一二三四五”的发展基本思路,即“围绕一个目标、达到两个建成、创新三个机制、打造四个基地、推进五项工程”。

1.围绕一个目标

集聚和整合所有的教育资源,紧紧围绕把学院建成质量优异、特色鲜明、管理规范、知名度高、核心竞争力强的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的目标而推进各项工作。

2.达到两个建成

一是通过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的终期考核验收,正式建成“浙江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二是通过国家教育部、财政部终期考核验收,正式建成百所国家骨干高职院校。

3.创新三个机制

(1)创新“动态联盟,战略协同”的校企合作办学机制。

探索组建由举办方、政府主管、行业企业代表、校友代表、学生及家长代表参加的学校董事会,负责对学院的发展规划、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及其他重大改革举措进行支持、指导、咨询与监督,形成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

与地方政府缔结战略联盟,形成战略协同;与学院专业结构相关联的地方政府缔结战略联盟,进一步服务地方转型升级,形成学校办学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在浙江商业职业教育集团框架下,通过与各级地方政府及各行业龙头企业缔结成战略联盟,在专业人才培养和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等方面实现战略协同,并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

(2)创新“任务驱动,项目管理”的教学资源配置机制。

根据省级示范校、国家骨干校、学院“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所提出的各项建设任务,合理配置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类教学资源,并实施项目化跟踪管理,以提升资源配置和资源使用的效率,确保重点建设项目的顺利实现。

(3)创新“专兼结合,动态组合”的教师岗位评聘机制。

学院通过深化内部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实施岗位聘任制度,建立健全教师岗位的竞争、激励、约束、退出机制,增强教师投身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和服务社会的自觉性与主动性,形成专兼结合、校企互通、双师结构为特征的高素质、高水平专业教学团队。

4.打造四个基地

成为浙江省现代服务业、现代流通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成为浙江省全真环境下创业创新教育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成为浙江省现代服务业中等职业教育师资的重要培训基地;成为浙江省各类从业人员职业技能、职业资格培训、鉴定和考试的重要基地。

5.推进五项工程

根据学院“十二五”期间的指导思想和战略目标,确定着力推进五项重点工程:

提高教育质量工程;突出办学特色工程;实施人才强校工程;构建和谐校园工程;提升社会服务工程。

四、“十二五”时期学院事业发展的具体目标

(一)办学规模

按照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的思路,以提高人才质量为主,实施内涵式发展,以全日制普通高职教育为主体,大力发展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积极开拓留学生教育。

全日制普通高职教育在校生总体控制在9500人左右;成人高职学历教育3000人左右;继续教育和各类短期培训人数每年达到10000左右;职业技能鉴定人数每年达到3000人以上;留学生累计达到100左右。

到“十二五”期末,全日制和成人学历教育在校学生稳定在12500人左右;继续教育、短期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人数达到13000以上。

(二)省级示范校与国家骨干校建设

按照《浙江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任务责任书》的要求,落实定项目、定责任人、定资金投入、定建设进程、定最终绩效的“五定”工作,全力以赴,真抓实干,高质量推进九个一级项目的建设,提升学院内涵建设水平,确保建设目标的如期实现,确保建设成效走在全省同类院校的前列,以优异成绩通过省教育厅、省财政厅2012年6月的终期考核验收,正式成为“浙江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在此基础上,通过创新体制,完善机制,强化内涵,提升质量,增强服务,彰显特色,创建并成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

(三)专业与课程建设

重点面向浙江制造、商贸、流通类等现代服务业,以提高质量和优化调整为重点,改造传统优势专业,强化商科类特色专业。

至2015年末,专业总数控制在35个左右。

创建特色优势专业,培育3-5个国家重点(特色)专业,8-10个省级重点(特色)专业,15-20个校级重点(特色)专业,形成国家级、省级、院级三级重点建设专业体系。

加强专业群建设,构建形成贸易、管理、会计、信息、旅游、艺术、工程等七大专业群的基本框架,形成适应社会需要、结构合理、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专业格局。

基于工作过程,引入国内外行业企业的职业岗位标准,加强专业课程建设,形成国家级、省级、院级三级精品课程体系建设。

每个专业建成3-5门工学结合优质核心课程;每个校级重点建设专业,建成1-2门省级精品课程;每个国家级、省级重点建设专业,建成1-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2-3门省级精品课程。

新建10门左右国家级精品课程,25门左右省级精品课程。

实现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1-2项,省级优秀教学成果3-4项。

企业合作开发100本校本教材,100本实训教材。

校级及以上精品课程纳入教学资源管理平台,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四)实训基地建设

加强对现有校内实训基地资源的整合,按照集教学、科研、生产、服务为一体功能要求,积极探索建立“校中厂”与“厂中校”实训基地建设模式,通过引企入校,以生产性实训项目开发、职场环境与氛围建设、专兼结合的项目团队建设、企业化管理机制创新为核心内涵,建设完善“一园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体系。

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重点建设好中央财政支持的制冷空调实训基地,以及烹饪旅游、信息技术、会计综合、艺术设计四个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

争取在“十二五”期间再增加1-2个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3—4个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

同时,扩大紧密型校外“顶岗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总数稳定在300家左右。

至2015年末,全校教学实训仪器设备总值达到1亿元以上。

按照“传承百年校训、弘扬浙商精神、培养两创人才”的理念,新建好5000平方米的学生创业实训楼,平均每年孵化实体创业项目60个,直接参加创业在校学生达到500人左右。

做好毕业生的创业跟踪与服务工作,毕业生自主创业率每年递10%以上。

加快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创新创业教育在全国高职院校中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

(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把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全面推进校企共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强化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将行业、企业、职业等要素融入校园文化,发挥文化育人的功能;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校企合作共同研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引入国内外职业岗位标准,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积极实施教、学、做相融合的学习模式,不断深化订单培养、工学交替、顶岗实习、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多种教学模式改革,积极实施教、学、做相融合的学习模式;改革教学组织与评价方式,结合企业生产经营需要,积极探索多学期分段式教学组织模式;继续推行双证书制,建立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学考核评价模式。

进一步办好校企合作学院,扩大订单培养的规模,继续加强与雷迪森酒店集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