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湿地污水处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10994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60.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工湿地污水处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附表:

项目投资估算表

1总论

1.1项目背景

1.1.1项目名称

某镇人工湿地污水处理项目

1.1.2项目承办单位

单位名称:

某镇人民政府

法人代表:

1.1.3项目建设性质

新建

1.1.4项目提出背景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某镇位于某县城南14.5公里处,濒临黄河,与东平县、平阴县隔河相望,与铜城街道办事处、刘集镇、姜楼镇为邻,辖区内有铜(城)鱼(山)路与单(庄)王(营)路贯穿南北东西,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

主要山脉有鱼山、曲山,其中鱼山海拔82.1米。

全镇共辖6个管理区,54个行政村,版图面积64.3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4万亩,全镇总人口3.01万人,其中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为25723人,占总人口的86%,镇驻地总人口为5800人,其中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为3600人,占驻地总人口的62.1%。

全镇生产总值达10.47亿元,人均GDP达到3.5万元,其中工业企业产值6.3亿元,二三产业所占比重达到73%,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1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750元。

由于当地经济发展的滞后,某镇镇域内暂没有完善的污水处理设施,使近年来当地农村生活污水的无序排放成为农村环境的重要污染源,原来分布于各个村庄的露天水沟现在都慢慢变成了臭水沟,气味难耐,高温天气更是臭气熏天,这些严重影响了城镇卫生,影响生态和人居环境,对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生活污水排放沟渠分散而不集中,四处溢流的现象较为突出,尤其雨季更为严重,农业废弃物得不到妥善的处置,存在乱堆乱放的现象,严重影响着某镇辖区各村的村容村貌。

按每人每天产生120L生活废水计算,整个某镇域内每天有3600多吨生活废水散布在辖区各自然村内,而且大部分没有得到有效的处理,严重污染了当地村的居住环境,直接威胁着广大农民群众的生存环境和身体健康。

农村污水处理工程是一项重民生、顺民意的基础工程,是努力优化农民生活方式、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德政工程。

近些年来,我国各地农村针对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广泛采用人工湿地处理的方式进行污水的处理。

鉴于某镇农村生活污水的问题日益严重,迫切需要采取积极的措施针对生活污水进行科学合理的治理,改善当地农村落后的环境条件。

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

(1)编制单位名称:

(2)资格证书编号:

(3)资格等级:

(4)发证机关:

(5)法人代表:

1.3可行性研究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3)《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

(4)《关于实行“以奖促治”加快解决突出的农村环境问题的实施方案》(国办发[2009]11号)

(5)《城市污水处理及污染物防治技术政策》

(6)《市政工程设计管理标准》

(7)《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8)《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

(9)项目承办单位提供的有关文件资料

1.4可行性研究范围

本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范围为:

根据某镇农村生活污水排放现状,结合污水处理近、远期实施计划,对本项目的建设规模、选址、处理工艺及污水收集系统等方面给予技术经济论证,提出合理可行的工程设计方案,对项目后期运营进行预测,本报告的编制主要为达到以下目的:

(1)论述工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确定工程项目;

(2)确定工程建设规模;

(3)提出合理的工程方案并加以论证、优化;

(4)提出工程投资估算、效益分析、运行管理组织及实施进度计划;

(5)提出资金筹措方案;

(6)作为工程进行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工程施工、工程运营的工作依据。

1.5项目概况

1.5.1建设地点

本项目拟建于某镇鱼北村东北。

1.5.2建设规模

本项目总投资487.44万元。

项目占地150亩,总建筑面积700m2;人工湿地面积23850平方米;建设污水主管网2000m,铺设分户收集管10000m。

1.5.3建设内容

本项目占地150亩,项目新建人工湿地1处,设计生活污水处理能力为5000m3/d。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及购置设备设施如下:

(1)人工湿地:

项目建设人工湿地23850平方米,包括表明流人工湿地20250平方米,水平潜流人工湿地3600平方米。

(2)土建工程:

包括办公管理用房1座,建筑面积500平方米;格栅间1座,建筑面积200平方米;集水井1眼;以及其他配套设施。

(3)设备设施:

格栅、提升泵、水力管道等人工湿地污水处理配套设备设施。

(4)管网部分:

按照设计要求建设主管网约2000米;根据住户需要建设铺设分户收集管约10000米。

1.6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见表1-1。

表1-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序号

名称

单位

数量或指标

备注

建设规模

1

项目占地面积

150

2

项目总建筑面积

平方米

700

3

人工湿地面积

平方米

23850

项目污水处理能力

m3/d

500

劳动定员

5

项目总投资

万元

487.44

1

工程费用

万元

457.41

2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万元

15.84

3

预备费用

万元

14.20

建设期

1

资金筹措

申请上级补助390万元

自筹资金97.44万元

 

2需求分析

2.1农村环境的综合整治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重大的历史任务,为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繁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当前农村工作重中之重。

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日趋加快,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人居环境、村容村貌等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也逐渐成为了当前人们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我国新农村建设进程发展势头强劲,农村、农民面貌均发生较大变化,农民生活质量逐步提高,农村用水量和排水量逐年增加,水环境问题逐渐显现。

对水资源进行切实可行有效的保护,使水资源得以可持续利用,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农村生活污水进行收集处理,使污水达标后排放,最大程度降低城市污水对地下水、地表水的污染日益重要,同时,解决以往农村生活污水肆意排放造成的其他问题。

国家对污水治理、环境保护工作十分重视,将环境保护列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制定了许多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等,对控制城镇水污染、促进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都做了政策性和法律性的规定。

《城市污水处理机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建城[2000]124)明确指出;“全国设市城市和建制镇均应规划建设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2010年全国设市城市和建制镇的污水平均处理率不低于50%”。

2.2当地生活污水处理现状及排水规划

2.2.1当地生活污水处理现状

某镇位于某县城南14.5公里处,濒临黄河,与东平县、平阴县隔河相望,与铜城街道办事处、刘集镇、姜楼镇为邻,辖区内有铜(城)鱼(山)路与单(庄)王(营)路贯穿南北东西,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

全镇共辖6个管理区,54个行政村,版图面积64.3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4万亩,全镇总人口3.01万人,其中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为25723人,占总人口的86%,镇驻地总人口为5800人,其中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为3600人,占驻地总人口的62.1%。

根据实地勘察了解,该镇目前没有完善的污水管网,农村生活污水肆意排放,无统一规划设计,不成体系,辖区内村庄形成了多处露天水沟;并且雨水、污水合流排放,多处露天水沟慢慢变成了臭水沟,严重影响了城镇卫生,影响当地生态和人居环境。

2.2.2污水排水规划

建设污水收集管网,实行雨水、污水分流制,雨水流入村内坑道、池塘,污水纳入污水处理管道,保护农村水体和环境卫生。

2.3项目需求分析

按某镇辖区内每人每天产生120L生活废水计算,整个某镇域内每天有3600多吨生活废水散布在辖区各自然村内,而且大部分没有得到有效的处理,这些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肆意排放,严重污染了农村的生态环境,直接威胁广大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以及农村的经济发展。

一方面,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自流到地势低的河流、湖泊和池塘地表水体中,严重污染各类水源;另一方面,生活污水也是疾病传染扩散的源头,容易造成传染病、地方病和人畜患疾病的发生与流行,严重污染了当地村的居住环境,直接威胁着广大农民群众的生存环境和身体健康。

随着中央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力度的加大,将进一步加快农业农村发展。

而农村的发展要有完善的基础设施作为保障,逐步完善农村生活污水的收集处理,改善农村生活污水的排放问题亟需解决。

2.4项目建设意义和必要性

2.4.1项目的建设符合相关的产业政策

人工湿地是由基质、水体、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组成的生态系统。

生活在土壤中的微生物(细菌和真菌)在有机物的去除中起主要作用,湿地植物的根系将氧气带入周围的土壤,但远离根部的环境处于厌氧,形成处理环境的变化带,这就加强了人工湿地去除复杂污染物的难处理污染物的能力。

大部分有机物的去除是靠土壤中的微生物,但某些污染物如重金属、硫、磷等依赖于土壤和植物的作用。

凭借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方式工程建造和运行费用低、水质净化效果的诸多优点,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在农村污水处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参考《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7年本),本项目符合鼓励类第二十三项“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第2条“三废综合利用及治理工程”。

某镇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是贯彻国家鼓励发展的项目,符合当地发展规划,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基础,从而促进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2.4.2有利于促进某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改善某镇农村人居环境。

“十一五”规划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并明确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建设目标。

加强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是村容整洁的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农村生后污水造成的环境污染不仅是农村水源地潜在的安全隐患,还会加剧淡水资源的危机,使耕地灌溉得不到有效保障,危害农民的生存发展。

因此,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与资源化设施建设,避免因生活污水直接排放而引起的农村水体、土壤和农产品污染,确保农村水源的安全和农民身心健康,是新农村建设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村庄整洁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

2.4.3本项目的建设是促进某镇经济建设、新农村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发展的需要

目前,某镇绝大部分生活污水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放,使当地地表水及附近合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尤其是村庄内的坑塘、水体变黑发臭,成为露天污染池,影响了当地居民的身体健康,地下水也因此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本项目的建设不仅可以改善某镇环境质量、提高城市居民生活水平与身体健康水平,而且可以改善投资环境,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同步发展。

从当地乡村发展上开看,对于某镇及周边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因此,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污染势在必行。

2.4.4有利于增强地区基础设施,促进经济的发展

污水处理作为城镇环境保护的重要方面,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

项目的建设和使用,对于改变某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现状、提升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项目建设有利于完善当地的基础设施配套,将会大大改善投资环境,有利于项目的引进,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3建设规模

3.1项目设计规模

3.1.1生活污水量预测

(1)镇区规模

根据当地的人口资料,现某镇辖区所在地的常住人口为3.01万人。

根据城市发展总体规划,2010~2020年某镇辖区人口综合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