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操作规程.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109424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38.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护理操作规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护理操作规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护理操作规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护理操作规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护理操作规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护理操作规程.docx

《护理操作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护理操作规程.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护理操作规程.docx

护理操作规程

 

护理操作规程

 

第一章呼吸系统

一 呼吸系统评估

目的:

了解患者呼吸状态,识别存在和潜在的呼吸问题

用物:

听诊器

项目

操作步骤

解释与注意点

准备

1.洗手,戴口罩。

2.向患者(清醒)及家属(昏迷)解释。

嘱患者放松,正常呼吸。

3.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穿病人服。

 

方便检查,但注意不要着凉。

评估胸廓外形

解开患者上衣,观察是否存在桶状胸、胸廓单侧或局限性变形。

胸廓前后径与横径比约为1:

1.5。

前后经与横径大致相等,胸廓变平,肋间隙增宽饱满称为桶状胸,见于肺气肿。

胸廓单侧膨隆见于一侧大量胸腔积液、气胸或胸腔巨大肿瘤等。

胸廓单侧或局限性凹陷见于肺萎缩、肺不张、肺纤维化、广泛胸膜粘连等。

评估呼吸运动

1.观察患者胸廓起伏,是否存在呼吸增强或减弱。

 

2.观察患者呼吸肌的使用,是否存在吸气性或呼气性呼吸困难。

胸式呼吸减弱而腹式呼吸增强,可能提示有胸和肺的损伤。

腹式呼吸减弱而胸式呼吸增强见于腹腔压力增强。

呼吸运动减弱或消失提示气胸、胸腔积液等。

呼吸运动增强,常见于严重酸中毒。

当上呼吸道部分梗阻时,因吸入气流受阻。

胸腔内负压增加,可出现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和肋间隙凹陷(三凹症),此时吸气时间延长,称为吸气性呼吸困难。

当下呼吸道狭窄或部分梗阻时,呼吸费力,呼气时间延长,称为呼气性呼吸困难。

评估呼吸频率

如果患者呼吸规则,计数1分钟呼吸频率,包括吸气和呼气。

如果患者呼吸不规则,则需要计数1分钟以上。

如果有呼吸频率增快、减慢或短时的呼吸暂停,须报告医生做进一步的检查。

评估呼吸深度和节律

在计数呼吸频率的同时评估患者呼吸深度和节律。

严重代谢性酸中毒患者可出现呼吸深大,

频率增快的呼吸,称为Kussmanul呼吸。

潮式呼吸或间断呼吸是呼吸中枢严重抑制的表现,常见于颅内压增高、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安眠药中毒等,如果患者出现这两种异常呼吸节律,需要立刻报告医生。

项目

操作步骤

解释与注意点

评估呼吸音

听诊顺序由肺尖开始,自上而下,由前胸部侧胸部及背部,在左右对称部位进行对比。

常见于呼吸音:

1.呼吸音减弱或消失:

常见于胸廓活动受限如肋骨骨折,肺不张,肺气肿,胸腔积液,气胸,腹水,腹腔巨大肿瘤等。

2.湿罗音:

吸气时气体通过呼吸道内分泌物,如渗出液,痰液。

血液,脓液,黏液等,形成的水泡破裂所产生的声音。

局限的湿罗音提示局部有炎症;两肺底湿罗音常见于心功能不全之肺淤血;湿罗音满布两肺野,多见于急性肺水肿,严重的支气管肺炎。

3.干罗音:

亦称哮鸣音,是由于气管、支气管或细支气管狭窄或部分阻塞,气流通过时发生漩涡或管腔内粘稠分泌物受震动所致。

评估呼吸道分泌物

1.询问患者是否有咳嗽,如有咳嗽,是否同时有分泌物。

2.询问并查看咳出的分泌物颜色、性状及量。

评估呼吸系统相关其他指标

如果患者存在呼吸困难或其他潜在的呼吸问题,须监测氧饱和度、心率和血压,并根据医嘱采集动脉血气标本。

 

 二 口咽通气管放置

目的:

使因舌后坠或上呼吸道肌肉松弛而有气道梗阻危险的患者保持呼吸道通畅,仅限于没有咳嗽和呕吐反射的昏迷患者。

用物:

1.口咽通气管 2.压舌板 3.吸引装置 4.吸痰管 5.听诊器

项目

操作步骤

解释和注意点

准备

1.洗手。

2.选择合适的口咽通气管,测量置入合适的长度。

患者耳垂到口角的距离。

放置前准备

1.向患者或家属解释。

2.患者取仰卧位。

3.吸除口咽部血液、分泌物及其他异物。

 

未清除口咽部异物或分泌物时将导致误吸。

放置口咽通气管

1.使用压舌板将舌下向前推开,口咽通气管弓背向下插入。

2.也可用另一种方法:

口咽通气管倒转(弓背向上)插入口中,当通气管的顶端触及硬腭的后方时将管子旋转180度后放置合适的位置。

特殊年龄的注意事项:

对新生儿通常采用第一种置管方法,因为后者可能损伤口咽部的软组织或牙齿。

位置确认

1.口咽通气管的顶端通常位于舌根与喉的后方,管子的双翼置于双唇间舒适的位置。

2.评估气道是否通畅并听诊双肺呼吸音是否清晰与对称。

3.保持正确的头部位置以使气道开放,必要时进行吸引。

整理用物

1.整理用物,处理污物。

2.洗手。

3.记录。

患者/家属教育 

1口腔内分泌过多时应及时通知医护人。

2患者出现呕吐剧烈或喉痉挛等症状应立即通知医护人员。

3不要采用任何方式自行移动或拔出通气管。

三 呼吸皮囊加压呼吸

目的:

为无自主呼吸或呼吸减弱且不规则、缺氧症状明显的患者给予人工通气和给氧,改善缺氧。

用物:

1.氧气 2.流量表 3.氧气连接管 4.呼吸皮囊 5.加压面罩

项目

操作步骤

解释和注意点

准备

1.评估患者呼吸:

无效或低效呼吸、明显缺氧或发绀、呼吸暂停及心跳停止。

2.通知医生。

3.患者平卧,开放气道,吸引口腔分泌物

4.检查皮囊是否完好可用:

4.1呼出活瓣功能:

瓣膜完整性、弹性、密闭性良好,确保气体无重复吸入和瓣膜无闭塞。

4.2球囊功能:

弹性好,进气阀完好,无漏气。

4.3面罩:

充盈度适当(约2/3)。

4.4压力限制阀:

打开压力限制阀,挤压球囊时压力超过45cmH2O时,气体从压力限制阀泄漏。

5.连接加压面罩、皮囊及氧气,调节氧流量使储氧袋充盈。

在打开气道无效时,可放置口咽通气管。

使施加于气道内的压力不至于过大。

氧流量调节至10升/分以上。

操作程序

1.抢救者位于患者头顶方,将面罩罩住患者口鼻,用一手中指、无名指、小指置于患者下颌部保持气道开放,食指和拇指置于面罩上(E-C手法),按紧不漏气(要插入口咽通气管),右手挤压球囊。

2.用适当的压力挤压皮囊,潮气量500~600ml。

3.有呼吸的患者尽量与自主呼吸同步,在患者呼气末挤压。

吸气相用时应超过1秒,在患者吸气时挤压皮囊能够达到很好的同步效果。

4.无自主呼吸的病人频率10~12次/分,心脏停搏者与心脏按压配合使用,比例30:

2。

如果人力足够,建议使用双人法,一人持面罩并同时保持气道开放,,一人用双手挤压球囊。

气道压力过高或潮气量过大,可导致胃胀气及气胸。

目前推行小潮气量。

1升球囊挤压1/2~2/3,2升球囊挤压1/3,1.5升球囊挤压1/3~1/2。

评估

1.评估皮囊辅助是否有效:

挤压时胸廓有起伏,患者缺氧改善,指氧饱和度上升。

2.观察有无胃扩张,必要时给予胃肠减压。

患者/家属教育 清醒患者嘱放松呼吸,安慰家属。

四 小儿呼吸皮囊使用

目的:

给予纯氧加压输入,提高动脉血氧分压,用于危重及呼吸衰竭患儿的抢救。

用物:

1.呼吸皮囊 2.面罩 3.氧气连接管 4.氧气流量表

项目

操作步骤

解释和注意点

准备

1.根据患儿大小,选择呼吸皮囊及面罩(面罩以遮住患儿口鼻为准)。

新生儿及婴儿选用小面罩,使用150ml皮囊;1~8岁儿童选用中面罩,使用250ml皮囊;﹥8岁儿童选用大面罩,使用500ml皮囊。

操作程序

1.氧气皮管与皮囊连接,检查有无漏气。

2.操作者站于患儿头部位置,与患儿纵轴垂直,将面罩与皮囊相连,罩住患儿口鼻部。

3.一手开放气道并使用面罩与面部密切接触,另一手按压皮囊。

4.给予正确按压频率。

 

5.按压同时评估生命体征、面色、SPO2、末梢循环、胸廓运动、听诊呼吸音、腹部有无膨隆。

6.用毕消毒。

7.洗手。

8.抢救记录。

用左手掌按住出口,左手指按住减压阀,右手皮囊加压,感觉有阻力为不漏气。

面罩上缘置于患儿鼻鞍处,下缘放置在患儿下唇和下颌之间。

拇指、食指呈“C”按住面罩,中指、无名指抬起下颚,不要压迫软组织使气道开放。

新生儿:

30次/分。

﹤1岁:

20次/分。

1~8岁:

20次/分。

﹥8岁:

10~20次/分。

按压强度:

依据潮气量,一般为:

公斤体重X潮气量(8ml/Kg).

面罩用康威达(500mg/l)浸泡30分钟,清水洗净晾干。

皮囊康威达擦拭后再清水擦。

储氧袋75%酒精擦拭。

五 气管插管(协助)

目的:

建立有效和通畅的气道。

用物:

1.乳胶手套 2.气管导管 3.导芯 4.喉镜柄加直/弯喉镜片 5.听诊器 

6.10ml注射器2副 7.肌松剂和镇静剂 8.呼吸皮囊 9.氧饱和度仪 10.吸引装置 

11.固定导管带/架或胶布

项目

操作步骤

解释和注意点

准备

洗手,戴口罩。

插管前准备

1.携用物至患者床边。

核对患者身份。

2.清醒患者做好解释,安慰患者。

3.操作者戴手套。

检查导管气囊是否漏气。

4..患者取仰卧位,必要时固定脊椎。

5.使用连接100%氧气的呼吸皮囊,为患者预氧合。

6.开通静脉通路。

7.接上心电监护仪及血样饱和度监测仪。

8.按医嘱使用镇静剂或肌松剂。

气管插管

经口插入气管插管(由医生操作)

确定导管位置

进行套囊充气,确定气管导管的位置:

1.呼吸皮囊通气时胸廓有抬起。

2.听诊两肺闻及对称呼吸音。

气管插入过深,可轻轻向外移动少许,评估直至呼吸音对称。

3.通气时听诊上腹呼吸音。

如进入食道,应立即拔出导管,预氧合后再次插管。

4.呼气时气管导管出现雾气或水蒸汽。

5.血样饱和度监测良好。

6.套囊触诊

7.胸片显示导管正好位于隆突处气管内。

在保持气管导管位置的同时给予100%的氧气,并吸净气道分泌物。

如果单侧呼吸音消失或减弱(通常是左侧),表示气管导管插入太深而进入主支气管。

听到上腹部汩汩声,则表明导管已进入食道。

固定气管导管

1.准备两条胶布,一条固定用系带。

2.用两条胶布十字交叉,将导管固定于患者面颊部;第一条胶布应把导管与牙垫分开缠绕一圈后,再将两者捆绑在一起。

3.在胶布外用系带将导管与牙垫固定(打死结),绕过双耳后及后枕部,松紧以伸入一指为宜。

也可用专用导管固定器。

要求牢固美观。

整理用物

1.插胃管以使胃排空。

2.整理用物,安置患者。

3.脱手套,洗手。

4.记录。

患者/家属教育:

1.插管后患者不能说话,可采取文字、图片指认及闭合性问答等方式进行交流。

2.不要采取任何方式自行移动或调整导管,必要时需要使用肢体约束。

六 壁式吸氧

目的:

提高血氧分压,改善组织缺氧。

用物:

弯盆2只 无菌蒸馏水 氧气流量表 湿化瓶 通气管 一次性吸氧管 棉签 纱布

用氧记录卡 胶布 污物盒 治疗盘

项目

操作步骤

解释和注意点

准备

1.洗手,戴口罩。

2.湿化瓶内装入无菌蒸馏水1/3~1/2。

3.其中一只弯盆中盛水。

吸氧

1.携用物至患者床边。

2.核对患者身份。

3.解释用氧目的。

4.安置患者体位。

5.关氧气流量开关,然后将流量表插入壁式氧气孔并听到“咔嚓”声,装湿化瓶。

6.根据医嘱、患者需要调节氧气流量和吸氧方式。

7.试气。

8.用棉签清洁鼻腔,将鼻塞置于鼻腔内。

9.固定:

9.1单鼻塞:

一条胶布固定在鼻尖部,另一条固定在面颊部。

9.2双鼻塞:

绕过耳后固定于下颌。

10.记录用氧开始时间、氧流量,签名。

11.安置患者。

12.解释用氧注意事项。

13.观察缺氧状况有无改善,氧气装置有无漏气,氧气是否通畅,氧流量是否正确。

氧气装置周围有无危险因素并及时排除。

停氧

1.向患者说明停氧的理由。

2.双鼻塞吸氧者从双耳取下吸氧管,单鼻塞吸氧者去除面颊部及鼻尖部胶布,用纱布包裹,分离吸氧管,揩净鼻面部。

3.安置患者。

4.卸氧气表:

关流量开关,卸湿化瓶、氧气表。

5.记录停氧时间,签名。

整理用物

1.处理污物,整理用物。

2.洗手。

3.记录。

患者/家属教育:

1.不要擅自调节氧流量或开、关氧气。

2.严禁吸烟,防油、防火、放热、防震。

七 普通吸氧(鼻塞或面罩)

目的:

提高血氧分压,改善组织缺氧。

用物:

1.弯盆2只 2.无菌蒸馏水 3.氧气流量表 4.扳手 5.湿化瓶 6.通气管 

7.棉签 8.纱布 9.胶布  10.用氧记录卡 11.污物盒 12.一次性吸氧管或一次性面罩 13.治疗盘 14.氧气筒 15.推车

项目

操作步骤

解释和注意点

准备

1.洗手,戴口罩。

2.湿化瓶内装入无菌蒸馏水1/3~1/2。

3.其中一只弯盆中盛水。

吸氧

1.携用物至患者床边。

2.核对患者身份。

3.解释用氧目的。

4.安置患者体位。

5.安装:

充气、装氧气表、通气管、湿化瓶。

6.调节氧气流量:

关小开关-开大开关-开小开关,根据医嘱、患者需要调节氧气流量和吸氧方式。

7.试气,用棉签清洁鼻腔。

8.鼻塞吸氧

8.1单鼻塞:

一条胶布固定在鼻尖部,另一条固定在面颊部。

8.2双鼻塞:

绕过耳后固定于下颌。

9.面罩吸氧:

面罩应紧扣于口鼻部并用松紧带固定,使患者舒适。

10.记录用氧开始时间、氧流量,签名。

11.安置患者。

12.解释用氧注意事项。

持续吸氧每天更换鼻导管或双鼻塞。

 

充气时先向患者解释。

 

观察缺氧状况有无改善,氧气装置有无漏气,氧气是否通畅,氧流量是否正确。

筒内氧气是否用完(用完及时更换),氧气筒装置周围有无危险因素并及时排除。

停氧

1.向患者说明停氧的理由。

2.双鼻塞吸氧者从双耳取下吸氧管,单鼻塞吸氧者去除面颊部及鼻尖部胶布,用纱布包裹,分离吸氧管,揩净鼻面部。

面罩吸氧调节面罩松紧度,取下面罩。

3.安置患者。

4.卸氧气表:

关大开关-卸湿化瓶-关小开关-卸氧气表。

5.记录停氧时间,签名。

整理用物

1.处理污物,整理用物。

2.洗手。

3.记录。

患者/家属教育:

1.不要擅自调节氧流量或开、关氧气。

2.严禁吸烟,防油、防火、放热、防震。

八 气切套管护理

目的:

1.解除呼吸道梗阻,改善呼吸困难,保持呼吸道通畅,利于呼吸道分泌物排出。

2.减少对患者的不适刺激,防止气管切开处切口感染。

用物:

1.乳胶手套 2.一次性换药碗 3.5%PVP碘伏棉球 4.无菌镊子 5.气切纱布 

6.一次性塑料袋7.负压吸引装置 8.套管系带(必要时) 9.呼吸皮囊(必要时)

项目

操作步骤

解释和注意点

准备

1.洗手,戴口罩。

2.准备用物。

气切护理

1.携带用物至患者床边。

2.核对患者身份。

3.向患者及家属解释。

4.戴手套。

5.评估患者,必要时先吸痰。

更换气切纱布

1.床放低及移去针头,暴露颈部。

移去气切纱布。

2.观察切口及周围皮肤有无感染症状和体征。

3.用PVP碘伏棉球消毒切口周围皮肤。

4.更换清洁的气切纱布及凡士林纱布。

5.检查套管系带,必要时更换。

系带松紧以容纳一指为宜。

 

系带松紧度调整及更换需双人操作。

整理用物

1.安置好患者,必要时吸痰。

2.处理污物,整理用物。

3.脱手套,洗手。

4.记录。

患者/家属教育:

1.清醒患者指导有效咳嗽、深呼吸。

昏迷患者向家属宣教加强翻身、拍背的意义。

2.保持气道通畅 ,避免异物进入气道或意外拔管。

如果发现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情况,需立即告知医务人员。

3.解释系带打死结的重要性,告知患者和家属不要自行调整和取下系带。

4.观察进食时患者有无呛咳、误吸等情况。

5.加强口腔护理2次/天,预防感染。

6.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及上呼吸道感染。

限制呼吸道感染者探视患者。

7.病房内限制花草进入,尽量少去空气污染的公共场所,避免刺激性气体,烟雾、灰尘等刺激。

8.气管切开后患者不能发声,可采取书面文字、图片指认及闭合性问答等方式进行交流。

九气切套管脱出紧急处理

目的:

尽快建立人工气道,维持气道通畅。

用物:

1.无菌手套2.套管导芯3.吸痰管4.适当型号气管套管5.呼吸皮囊6.面罩7.听诊器8.10ml注射器9.凡士林纱布

项目

操作步骤

解释和注意点

准备

1.立即通知医生。

必要时,同时通知抢救小组。

2.准备用物。

 

操作程序

1.安慰并向患者解释。

2.患者颈部伸直,暴露切口和气管。

3.戴手套。

4.可先试行两手执套管底板将套管顺其窦道返回;如有阻力,应将内套管拔出,迅速将管芯放入外套管内,然后进行置管。

5.移去导芯,如有内套管予以插入。

6.感觉有气流。

如患者呼吸微弱,可使用棉花絮。

7.插入吸痰管以检查通畅情况。

8.听诊呼吸音。

9.确定套管插入正确位置后立即给予通气。

10.气囊充气。

11.用系带固定套管。

12.如不能插入气管套管:

12.1视切口大小用小一号套管视插。

12.2如不能插入,凡士林纱布覆盖切口。

12.3先给予鼻导管或面罩吸氧,无自主呼吸患者,用呼吸皮囊辅助呼吸。

插管过程中患者可出现短暂咳嗽和不适感。

通过切口前端开口处可有脱空感。

遇到较大阻力,应考虑套管可能插入纵隔前端,不要强压套管。

 

务必取出导芯,否则患者无法呼吸。

如患者无自主呼吸,用呼吸皮囊或行机械通气。

 

如时间充分,先检查气囊有无漏气。

患者/家属教育:

1.气切套管导芯放置床头的目的。

2.解释系带打死结的重要性,告知患者和家属不要自行调整和取下系带。

 

十气道异物梗阻处理

目的:

尽快排除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项目

操作步骤

解释和注意点

评估

1.患者有无严重的气道梗阻征象:

呼吸表浅、进行性呼吸困难,如无力咳嗽、紫绀、哭声无力,不能说话或呼吸。

2.患者轻度气道梗阻:

会咳嗽及发声。

问:

是否有东西呛进去了?

如果患者不能说话(或无法发声),用点头表示时,表明严重气道梗阻。

清醒患者处理方法

1.梗阻较轻:

嘱患者用力咳嗽。

2.梗阻严重:

腹部冲击或胸部冲击。

2.1腹部冲击:

一手握拳,握拳手拇指侧朝向患者腹部,放在脐与剑突连线中点,另一手抓住握拳手,使用快速向上的力量冲击患者腹部。

重复冲击直至异物排出或患者转为昏迷。

如果腹部冲击无效,可考虑胸部冲击。

2.2胸部冲击:

适用于晚期妊娠或胖者。

站于患者背后用双臂绕过患者腋窝,环绕其胸。

一手握拳,握拳手拇指朝向患者胸骨中点,避免压于剑突或肋缘上,另一手抓住握拳手向后冲击,直至异物排出或患者转为昏迷。

2.3婴儿:

5次背部冲击(两肩胛骨连线中点),5次胸部冲击(定位同心脏按压,频率慢于心脏按压)。

重复以上步骤直至异物排出或转为昏迷。

如果转为昏迷按昏迷患者处理方法。

昏迷患者处理方法

1.将患者仰卧位放于硬质的平面上。

2.立即呼救。

3.开始CPR,CPR中每次开放气道时,抢救者应查看患者口腔有无异物并予以清除。

4.专业人员看见固体异物梗阻于昏迷患者的口咽部时,可用手指挖除异物

 

简单查看,不要在此环节花费太多时间,接着立即胸外按压。

未见异物时,不提倡常规进行盲目挖异物法。

患者/家属教育:

清醒患者嘱其放松,安慰家属。

十一呼吸机操作

目的:

改善通气、换气功能,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少呼吸做功。

用物:

1.呼吸机2.呼吸机管路3.湿化器4.蒸馏水5.吸气过滤器6.呼气过滤器

7.积水杯8.湿化纸9.模拟肺10.温度探头11.减压阀13.氧气14.扳手

项目

操作步骤

解释和注意点

准备

1.规范洗手,戴口罩。

2.用物准备。

 

操作程序

1.连接呼吸机、湿化器电源。

2.气源连接:

空气、氧气输入管分别连接于气源。

3.安装湿化器:

3.1选择和呼吸机相匹配的湿化罐,湿化纸按箭头所示安装在罐芯上。

3.2湿化罐插如湿化器底座上,温度探头与湿化器输出口连接。

3.3湿化罐内注入蒸馏水。

4.呼吸机管路连接:

4.1从呼吸机气体输出端依次连接:

吸气过滤器-管道-湿化器-吸气管-积水杯-吸气管-三通接头-延长管-患者

5.固定管路:

把呼吸机管路安装在万向支架上。

6.开电源开关:

6.1开呼吸机及湿化器电源开关。

6.2湿化器温度调至39℃。

6.3当患者暂时不用呼吸机时,勿立即关闭电源,而应使呼吸机处于待机状态,以减少损耗。

7.呼吸机自检。

8.呼吸机设置:

8.1模式设置:

了解使用呼吸机的原因,根据情况预设模式。

8.2参数设置:

潮气量设置应事先了解患者体重,其他参数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常规设置。

8.3报警设置:

根据病情或一般常规设置。

9.呼吸机接模拟肺:

检查各参数实际值是否在正常范围。

10.呼吸机三通接头与气管导管连接。

确保气源压力在正常范围内(300~690Kpa)。

使用瓶装氧气时,应使用减压阀。

 

不要超过水位线。

患者理想体重≦24Kg的,应使用儿童管路。

 

呼吸机每使用15天;更换患者时;改变管路配套时。

 

机械通气半小时后侧血气分析,根据血气分析结果重新调整呼吸机参数。

 

听呼吸音,评估患者与呼吸机的同步性。

项目

操作步骤

解释和注意点

停用呼吸机

1.气管导管与患者三通接头分离。

2.接待机键,使呼吸机处于待机状态。

3.关闭呼吸机及湿化器电源。

4.分离过滤器、呼吸机管路、积水杯、湿化器、温度探头,清洗、消毒灭菌。

患者/家属教育:

1.指导清醒患者放松,保持自主呼吸与呼吸机同步,减少人机对抗发生。

2.禁止自行调节呼吸机参数。

十二氧饱和度监测

目的:

监测患者机体组织缺氧状况。

用物:

1.氧饱和度测定仪2.合适的传感器(即探头)

项目

操作步骤

解释和注意点

准备

洗手

操作程序

1.向患者和家属解释。

2.尽可能清除指甲油,如果指甲油无法马上清除,可试着将探头夹在手指的侧面,此方法也适用指甲过长的患者。

3.根据患者大小和放置的部位选择合适的探头,避免造成局部压疮。

4.在相应部位安置好探头。

5.如果探测器不能测到数据,应评估以下几点:

5.1肢体的循环、毛细血管充盈度、皮肤颜色和温度情况。

有无指甲床条件不良:

如灰指甲或涂有指甲油等。

5.2探头位置,两束光源是否能穿过动脉床到达对侧的光探测器。

5.3室内周围的光源情况:

如外科手术灯、红外线加热灯、直接的阳光照射等。

5.4传感器的光源处或光探测器的部位是否有污渍或血迹。

5.5患者的活动情况.如果监测结果与患者临床表现不一致,应评估动脉搏动,并与监测仪上的动脉读数相比较,如果有差异,可考虑进行动脉血气分析。

避开指甲床的条件不良部位:

如灰指甲或涂有指甲油等。

因为某些颜色会干扰氧饱和度的测定。

 

选择甲床条件好的手指放置探头,最常用的部位是食指。

根据探头不同,也可选择耳垂、鼻尖等部位。

测量的准确度取决于探头的放置是否正确。

为确保测量值的准确,将两种光源置于光探测器正对面的位置非常重要。

光探测器无法分辨外来的亮光与传感器的光源。

 

持续监测者要经常更换部位。

患者/家属教育:

1.尽可能保持安放探头肢体的静止位置,以获取较为准确的测量值。

2.保持探头清洁完整。

十三吸痰(包括经口鼻和经气管套管)

目的:

通过合适的负压吸引方法将患者呼吸道内潴留的分泌物吸出,维持呼吸道通畅,改善通气,预防感染。

用物:

1.一次性吸痰管2.一次性治疗碗3.无菌手套4.外用生理盐水5.痰液稀释液

6.氧气流量表7.氧气连接管8.氧气9.听诊器10.呼吸皮囊11.负压吸引装置

项目

操作步骤

解释和注意点

准备

1.洗手,戴口罩。

2.准备用物

一次性吸痰管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