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解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107738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1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上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上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上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上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解析.docx

《上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解析.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解析.docx

上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解析

2018上半年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一、单选

1.人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体,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既要坚持统一要求,又要注重()

A学生自主B教师主导C教学相长D因材施教

【答案】D

【解析】在教育活动中既要统一要求,又要因材施教,要把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结合起来,以使学生的共性与个性得到协调发展。

知识点:

教学原则

2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城乡、区域和校际的均衡发展,这体现了义务教育具有()

A公共性B民主性C免费性D强制性

【答案】A

【解析】义务教育的公共性也称义务教育的国民性,是义务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

它指义务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提供普遍的无差别的公共教育服务。

题干中的实现城乡、区域和校级的均衡发展正是公共性的体现,因此本题选A。

知识点:

小学教育

3儿童身心发展是由低级到高级、连续的、不可逆转的过程,这反映了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A阶段性B整体性C顺序性D差异性

【答案】C

【解析】儿童从出生到成人,他们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过程,具有一定的顺序性。

知识点:

小学生身心发展

4小学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A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B少先队活动

C品德课和各科教学D班主任工作

【答案】C

【解析】小学德育的基本途径是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其它选项是小学德育的途径,但不是基本途径。

知识点:

德育

5班主任李老师常常与学生协商处理各项班级事务,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互动交流、敢于质疑。

这种班级管理方式属于()

A专制型B民主型C放任型D对抗型

【答案】B

【解析】李老师在进行班级管理的时候能与学生协商,听取学生意见,鼓励学生参与交流,这体现了李老师民主型的班级管理方式。

专制的管理方式,老师不会和学生协商;放任的管理方式老师对学生不管不问,不会与学生讨论和听取学生意见;对抗型的管理方式,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不会融洽,自然不会鼓励学生发表意见。

故本题选B。

知识点:

班级管理

6作为青年教师,除了自我学习之外,也应该通过集体备课、同行研讨等教研组活动,分享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

这突出体现的教师专业能力是()

A沟通与合作能力B激励与评价能力

C教育教学设计能力D组织与实施能力

【答案】A

【解析】沟通合作能力其中的一个要求是:

“与同事合作交流,分享经验和资源,共同发展。

”这种表述与题干相符合,故选A。

【知识点】教师专业发展

7如果学生被蜜蜂蜇伤,教师应在第一时间在伤口涂抹

A肥皂水

B蒸馏水

C食用醋

D稀盐酸

【答案】A

【解析】蜜蜂毒液为酸性,被蜜蜂蛰伤可用肥皂水涂敷蛰伤局部,故本题选择A。

黄蜂蜂毒与蜜蜂蜂毒不一样,为弱碱性,被黄蜂蛰伤局部可用食醋;

知识点:

小学生健康与安全教育

8悦耳美妙的轻音乐能使人产生春风拂面之感。

这种心理现象属于()

A直觉

B错觉

C幻觉

D联觉

【答案】D

【解析】联觉是指一种感觉兼有另外一种感觉,题干中悦耳美妙的音乐引起的春风拂面之感。

知识点:

小学生身心发展

9小英想当班干部为同学服务,又怕当不好被同学嘲笑,这种心理现象属于

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D多重趋避冲突

【答案】C

【解析】双趋冲突,具有同等吸引力,但只能选择一个;双避冲突,遇到两个力图回避的威胁性目标,但只能回避一个;多重趋避冲突对含有吸引力与排斥两种力量的多种目标予以选择时所发生的冲突。

趋避冲突是指一个目标有吸引人的一面,但同时也有让人避开的一面。

题干中小英想当班干部,吸引她的一面是为同学服务,但想要避开的是害怕当不好被嘲笑,符合趋避冲突的定义,故本题选C。

知识点:

小学生身心发展—意志过程

10为了记住学过的生字词,小蓉反复抄写了很多遍,她在学习中运用的是()

A监督策略B复述策略C计划策略D组织策略

【答案】B

【解析】组织策略是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如列提纲、利用图形、利用表格;计划策略是根据认知活动的特定目标,在一定活动之前计划各种活动,预算结果、选择策略,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预计其有效性,如设置目标、浏览、设疑。

监督策略是指在认知活动进行的实际过程中,根据认知目标及时评价、反馈认知活动的结果与不足,正确估计自己达到认知目标的程度、水平,并根据有效性标准评价各种认知行动、策略的效果,如自我检查、集中注意。

复述策略就是对材料不断进行加工,从而达到记忆的效果的一种学习策略。

如重复、抄写、做记录、画线,故本题选B

知识点:

小学生学习指导

11小学生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这在奥苏泊尔有意义学习分类中属于()

A概念学习B符号学习C表征学习D命题学习

【答案】D

【解析】符号学习又叫表征学习,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或者说是学习符号本身代表什么,主要内容是词汇学习;概念学习指掌握概念的一般意义;多概念之间的关系,属于命题。

知识点:

知识的学习

12教师经常会采用“换位思考”的方式进行心理辅导,其背后的心理机制是()

A激情B共情C热情D反移情

【答案】B

【解析】题干中教师能够换位思考,就是说教师能够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样的目的就是能引起学生的共情,学生能感受到教师对他的理解。

故本题选B。

移情是来访者将自己过去对生活中某些重要人物的情感太多投射到咨询者身上的过程。

反移情就是治疗者对来访者产生的情感表现为正面的(如咨询者对来访者过分热情、爱怜和关怀)和负面的(如咨询者对来访者的敌视、厌烦和憎恨)两种。

知识点:

小学生心理辅导

13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主要体现的原则是()

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科学性原则D思想性原则

【答案】B

【解析】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体现的是启发性教学原则。

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对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

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原则,是指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结合科学文化知识的教学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品德和正确人生观、科学世界观的教育。

知识点:

教学原则、方法和途径

14为验证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老师让学生分组合作,把点燃的火柴放进装有二氧化碳的瓶中,并观察瓶中的变化,这种教学方法属于()

A实验法B练习法C演示法D探究法

【答案】A

【解析】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进行独立作业,通过条件控制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

题干中教师让学生分工合作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观察木炭的变化,属于实验法。

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知识去反复完成一定的操作,或解决某类作业与习题,以加深理解并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

演示法是教师通过直观展示实物、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播放有关教学内容的软件、特制的课件等,指导学生认识事物、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最主要的就是发现法。

发现法是教师提供适合学生进行再发现活动的教材,学生通过自己探索、尝试过程来发现知识,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探索发现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

知识点:

教学原则、方法和途径

15学习课文《两个铁球同时落地》后,学生对伽利略不迷信权威、追求真理的精神有了深刻的理解,这达成的教学目标属于()

A知识与技能B思维与创新C过程与方法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答案】D

【解析】学生对伽利略不迷信权威、追求真理的精神有了深刻的理解,属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点:

教案设计

16关于现代教育技术在现代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对课堂教学不可或缺B可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手段

C对课堂教学起辅助作用D必然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答案】C

【解析】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不可互相替代,B排除。

现代教育技术过度使用也有弊端,使用要注意适度适当,D排除。

现代教育技术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辅助形式,不是必须的不可或缺的,因此选择最佳选项C。

知识点:

信息化教学

17针对班级学生基础较差、学习兴趣不高的情况,周老师上课时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删减,增加了一些趣味性知识,这一课程实施符合()

A忠实取向B创生取向C技术取向D相互适应取向

【答案】D

【解析】相互调适取向认为课程实施过程是课程计划与班级或学校实际情境在课程目标、内容、方法、组织模式诸方面相互调整、改变与适应的过程。

题干中根据学生特点适当删减,增加趣味性,体现的是相互调适的特点,因此选D。

知识点:

课堂教学实施

18为弥补班级授课制的不足,把大班上课、小组讨论、个人自学结合在一起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特朗普制B文纳特卡制C道尔顿制D贝尔一兰卡斯特制

【答案】A

【解析】大班上课、小组讨论、个人自学结合在一起的教学组织形式是特朗普制。

道尔顿制只为学生分别指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有疑难时才请教师辅导,学生完成一定阶段的学习任务后,向教师汇报学习情况和接受考查。

文纳特卡制其课程被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按照学科进行,由学生个人自学读、写、算和历史、地理等方面的知识、技能;另一部分通过音乐、艺术、运动、集会以及开办商店、组织自治会等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社会意识”。

前者通过个别教学进行,后者通过团体活动进行。

贝尔一兰卡斯特制由教师先教年龄大的学生,再由其中的佼佼者“导生”去教年幼或学习差的学生。

知识点:

教学组织形式

19现代课程论认为,制约课程内容选择的因素主要包括()

A知识、技能与情感B难度、广度与深度

C社会、儿童与学科D政治、经济与文化

【答案】C

【解析】社会、儿童与学科是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

知识点: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20某学校开发了一门介绍当地风俗、物产与人物的课程,该课程属于()

A地方课程B校本课程C隐性课程D分科课程

【答案】B

【解析】校本课程是指以学校教师为主体,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基于学校的实际情况,通过对本校的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根据学校的办学思想而开发的多样化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地方课程又称地方本位课程,是指地方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根据国家课程政策,以国家课程标准为基础,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课程观念的指导下,根据地方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水平及其对人才的特殊要求,充分利用地方课程资源而开发、设计、实施的课程;分科课程从各门科学中选取最基本的内容,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分学科安排教学顺序、学习时数和期限的课程。

知识点: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二、简答

21教师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10分)

(1)了解和研究学生;

(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3)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4)树立教师威信;

(5)发扬教育民主;

(6)正确处理师生矛盾。

知识点:

教师专业发展

22简述学习迁移的影响因素(10分)

(1)相似性;相似性的大小主要是由两任务中含有的共同的成分决定的。

共同成分既可以是学习材料、学习中的环境线索、学习结果、学习目标等方面。

(2)原有认知结构。

原有认知结构的特征直接决定了迁移的可能性及迁移的程度。

(3)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心向与定势指的常常是同一种现象,即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

定势的形成往往是由于先前的反复经验,它将支配个体以同样的方式去对待后继的同类问题。

知识点:

小学生学习指导

23调查问卷的问题设计有哪些基本要求?

(10分)

(1)问题应准确、清晰、简明。

问卷用语要照顾到被调查者的文化水平和职业特点,原则上就低不就高。

(2)应避免错误。

尤其是模祾两可的问题、诱导性问题、敏感性问题。

(3)数量适当,顺序要合理

(4)笞案与问题协调一致,不能答非所问,前后矛盾

知识点:

教育科学研究

三、材料分析

24材料:

四年级班主任李老师做了一项调查,发现班上多数学生在家几乎从来不干家务活,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有些家长对学生劳动也不支持,认为学习才是孩子的主要任务,劳动不仅浪费时间,而且没必要,家长完全可以代劳,在班级开展的一些劳动活动中,李老师也发现,学生不仅缺乏一般的劳动技能,习惯,而且缺乏劳动意识,甚至讨厌劳动。

问题:

(1)结合材料谈谈对小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必要性。

(10分)

(2)如果你是李老师,将如何在班级开展劳动教育。

(10分)

【参考答案】

(1)第一,劳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环节。

材料中家长认为学生参加劳动会耽误学习时间,是错误的,因为劳动会帮助学生摆脱依赖,形成约束力,对学生学习能起到促进作用。

第二,劳动教育促进学生优良品德的发展,有利于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增强体质;在材料中,家长不让孩子劳动,也导致了孩子不爱劳动,没有劳动意识,学习没有和实践相结合,学生学习的知识很多也是死知识,不能做到活学活用。

而且没有劳动意识,缺乏动手的能力,也会对学生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第三,劳动教育有利于完成升学和就业的双重任务,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学生在学校期间缺乏劳动意识,走向社会就会缺乏和人的合作意识和承担责任的意识,对就业和职业发展都会产生不利影响;

(2)如果我是李老师,我会通过以下途径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

第一,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或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的劳动进行劳动技术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提高劳动技能,也能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

第二,通过参加社区的工厂、农村的劳动进行劳动技术教育;深入社会实践,能促进学生把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第三,通过服务性劳动,尤其是社会公益劳动进行劳动技术教育。

促进学生在劳动中的合作沟通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第四、通过班会等对学生进行渗透教育,提高劳动意识,通过家校合作共同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

知识点:

教育目的、班级管理

25.材料:

沈老师在教学《第一场雪》时,问学生:

“雪景很美,谁能把它美美地读出来?

他读的时候,大家闭上眼睛听,体会他能不能把你带到那么美的雪景中去。

”第一个学生读完后,沈老师问:

“你是不是感觉到在雪野中去了?

”大多数学生很犹豫。

沈老师笑着说:

“刚走到雪野的边上,是不是?

”大家都笑了起来。

沈老师说:

“看看我能不能把大家领进去。

”接着示范读了一遍,接着问:

“往前走几步没有?

”学生都点头说:

“走了。

”沈老师继续说道:

“相信有同学会比老师读的更好。

谁领着大家继续往前走?

”......后面的学生果然越读越好。

问题:

(1)评析这一教学片段中沈老师的教学行为(10分)

(2)结合材料谈谈教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10分)

【参考答案】沈老师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

(1)沈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了启发性教学原则,尊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一步一步让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

(2)沈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遵循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的规律,将自己作为引导者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能动性,指引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悟这节课。

(3)沈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谈话法,向学生提出相关问题,要求学生回答。

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语言表述的能力。

(4)沈老师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在课程当中没有急于求成,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在学生表现出困难时并没有打压,而是以正面鼓励为主,并在范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越读越好。

综上所述,沈老师上了一堂精彩的阅读教学课,值得我们学习。

2、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掌握知识,使身心各方面得到发展,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作用主要体现在:

教师的指导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方向、内容、进程、结果和质量,起引导、规范、评价和纠正的作用;教师的教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学生学习主动积极性的发挥;学生是不成熟的,尤其在学习方法、策略等方面有所欠缺,老师需要发挥主导作用。

材料中学生由于缺乏阅读方法,感情不到,在开始阅读时没有达到预料的效果,沈老师就给予阅读方法指导,学生掌握后效果显著。

(2)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要相互统一,不可割裂。

题干中沈老师在学生朗读开始还没有进入情境时进行适当范读指导,但是后续依然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越读越好。

(3)教师发挥主导作用要注意符合学生特点,循序渐进。

知识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对于难以理解与掌握的内容,教师要针对绝大多数学生的情况,设定出他们可以通过一定的努力达成的一个个“小目标”,最终在积少成多的作用下,形成“大目标”。

题干中老师先是指出学生刚到雪野边上,然后定出走了几步的目标,最后继续往前走,符合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

(4)教师发挥主导作用要疏导学生学习障碍的干扰。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经常遇到各种困难,教师应及时帮助学生排除障碍,让学生的知识在形成过程中能一路畅通,并灵活应用。

材料中学生开始没进入阅读状态时出现犹豫情绪,沈老师及时化解学生的压力情绪,学生有了自信越学越好。

知识点:

教学实施—教学原则、方法、教学过程

四教学设计题

26、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作答

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如指导二年级小学生学习本课,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

(2)设计“甚至”一词的教学过程(10分)

(3)设计本课板书(10分)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字,理解“甚至、在乎”等词语意思。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种朗读形式,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出对小鱼的怜惜和对小男孩的敬佩之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珍惜生命的意识,树立保护小动物的人生观。

(2)

一、导入

展示图片导入,同学们图片上有什么呢,学生答,引入课题。

二、新授

1、初步把握:

教师设疑:

第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些什么呢?

(我在海边散步,发现被困的小鱼)

方法:

默读课文

2、找出句子

教师设疑:

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小鱼的呢?

(被困的小鱼,也许有几百条,甚至有几千条)

方法:

同桌交流

3、找出词语

教师设疑:

这个句子能体现出鱼怎样的特点呢?

(很多)

哪个词语准确的说明了鱼的多呢?

(甚至)

那“甚至”是什么意思呢?

方法:

联系生活,谈谈对于“甚至”的理解。

4、情感体会

教师设疑:

如果此时你的面前就有这么多小鱼,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惊讶的)

那么,我们该用怎么样的语气来读呢?

(惊讶)

如果此时你的面前就有这么多小鱼,你会怎么做呢?

三、巩固提高

再次齐读,体会情感

四、小结作业

课下观察你喜欢的小动物,下节课一起分享。

方法:

有感情地朗读、口语交际

(3)

27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作答

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述学生从算术思维过渡到代数思维的过程(8分)

(2)如指导高年段学生学习这一内容,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本节课主要教学环节并说明理由(22分)

【参考答案】

(1)从算术思维到代数思维的转变,是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算术的基本对象是数,包括数的表示、数的意义、数之间的关系、数的运算等,代数中的基本对象除了数,还有更具广泛意义的基本对象——符号,这是代数不同于算术的典型特征。

本节课用字母表示数,就是在学生认识数,计算数与数之间的运算的基础上,用符号来代替数,创设实际生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从而学会用方程解决问题的过程。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学习和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会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形成符号化思想,提高抽象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

(3)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教师活动:

上课伊始在大屏幕中展示动画,动画中显示字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向学生提问:

你还能想到生活中哪些用字母表示的例子呢?

提问学生。

学生活动:

独立思考后向全班汇报,像广告牌里的字母,视频里的字母等等。

字母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字母在数学中也有特殊作用,板书题目:

用字母表示数。

设计意图:

联系实际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里,从而引出今天课题。

2、新课讲授:

教师活动:

大屏幕里出示表格,提问学生:

今年几岁了?

知道爸爸的年龄呢?

组织学生同桌之间相互讨论,并填写表格,同时请一个小组汇报结果。

学生活动:

学生思考后跟同桌交流

学生1:

我今年12岁,爸爸39岁;

学生2:

我今年11岁,爸爸40岁;

设计意图:

提问学生生活中的问题,一方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为之后知识的讲授做铺垫。

教师活动:

向学生提问,如果小红今年1岁,爸爸比小红大30岁,那爸爸的年龄是多大?

如果小红是2岁,3岁,10岁,爸爸的年龄呢?

你能否用一个式子表示出任何一年爸爸的年龄?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并走下讲台巡视指导。

学生活动:

学生1:

小红1岁,爸爸30+1岁,小红2岁,爸爸30+2岁;

学生2:

小红10岁,爸爸30+10岁;

学生3:

小红的年龄+30=爸爸的年龄;

学生4:

a+30=爸爸的年龄;

从而讲授出重要知识点,用字母表示数,突破重难点。

设计意图:

通过问题的设置,带领学生循序渐进探究新知,从熟悉的知识引出字字母的表示方法,渗透本节的重点。

3、巩固练习

问题:

1.父亲的年龄比儿子大28岁,如果用x表示儿子现在的年龄,那么父亲现在的年龄为()岁.

2.设奶粉每斤p元,橘子每斤q元,则买10斤奶粉和6斤橘子共需()元.

设计意图:

基础题目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新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4、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呢?

设计意图:

学生自我总结概括,培养学生总结能力。

5、布置作业

课后完成课本习题以及大屏幕中的选做提高题;

设计意图:

设置不同类型的作业,全面发展每一个学生,体现新课标的要求。

28、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述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形成的基础。

(10分)

(2)如指导小学生学习,试拟定教学目标。

(10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入和新授环节的教学活动并说明理由。

(20)

(1)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

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

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方面整体发展的基础之上。

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有利于正确地理解语言和得体地使用语言;有效的学习策略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积极的情感态度有利于促进主动学习和持续发展。

过五个方面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2)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学生能够读懂课文中的五个小片段,了解不同国家的儿童节时间;学生能够学会并掌握句型:

I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