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经典读国学谈如何上好国学课.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107177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诵经典读国学谈如何上好国学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诵经典读国学谈如何上好国学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诵经典读国学谈如何上好国学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诵经典读国学谈如何上好国学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诵经典读国学谈如何上好国学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诵经典读国学谈如何上好国学课.docx

《诵经典读国学谈如何上好国学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诵经典读国学谈如何上好国学课.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诵经典读国学谈如何上好国学课.docx

诵经典读国学谈如何上好国学课

诵经典润童心

——谈如何上好国学课

一、佳作、故事引题

1、让名句成篇——一位高中生的忏悔

我出身低微,本有“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相信“用珠宝

装扮自己,不如用知识充实自己”;我相貌平平,原有“不要人夸颜

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的节操,无需“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我成绩本来骄人,以图“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可在

网友“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的怂恿下,我为上网“衣带渐

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以致品学兼劣,正所谓“业精于勤荒于

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在此作一忏悔,“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我为上网经常迟到,看到迟到被抓的难友们,我安慰道:

“同是天涯

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上课也不注意听讲,地理课上“躲进小

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数学课上“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

乳戏分茶”,政治课上不学“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

辩证法,历史课上不体味“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的古

训,语文课上不听“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文章合为

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作文经验。

而是偷看无聊小说,然而“君

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看小说的心情并不好受,有时干脆“学然

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打起了盹,甚至打起了“此曲只应天上有,

人间能得几回闻”的呼噜。

欣赏完这个片段,大家一定感受到经典名句的魅力,这些名句不

仅使这篇文章充满浓浓的语文味,还增添了幽诙谐之意。

用名句抒情,情感丰富

例如,为了表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可用这样一组句子:

我爱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庐山瀑布;

我爱那“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的泰山绝顶;

我爱那“奔流到海不复回”的黄河九曲;

我爱那“两岸猿声啼不住”的长江三峡;

我爱那“秦时明月汉时关”的古朴塞北;

我爱那“日出江花红胜火”的秀丽江南。

引用这些诗句后,就比用“我喜欢祖国的大好河山,比如黄河长

江,还有泰山庐山等等”这样的句子传达的信息和情感要丰富得多,

显得具体形象,气势磅礴,很有文采

古人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

”古典诗文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

蕴和情感资源,妙用古诗文可以激活语言表达,彰显文章底蕴,使文

章散发出浓浓的书卷气和文化气。

这无疑是作文“出彩”、“创新”

的一条有效便捷的途径。

目前中国教育存在的最严重缺陷是丢掉了老祖宗留传千年的智

慧。

古代私塾中使用的启蒙读物,如《三字经》、《百家姓》、《千

字文》、《弟子规》等等,语言精练,内涵丰富,现代任何一套教材

都无法与之相比。

钱文忠教授在《百家讲坛》中说:

“在今天,有些

人即使成了大学教授,花费了一生的时间也未必能读懂的书,当时却

是小孩子的启蒙书。

”当时的孩子能学能用,现在的孩子就应该能够

做到。

我想以自己的方式去做教育,去传承经典,启蒙人生。

四月份我参加了由育灵童教育研究院、北师大课程与教学研究院、

“中小学国学经典教育课程与教学研究”总课题组联合举办的“小学

国学经典课程规划暨教学观摩”全国培训大会。

这次大会的宗旨在于

落实教育部、国家语委关于国学经典“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的

有关精神,解决目前学校在开展国学经典教育过程中存在的课程设置、

教材选择、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问题。

历时三天,一共有四堂课,其中全国优秀国学经典课堂展示三堂,

名师示范课一堂。

其余是评课和与国学有关的讲座。

这次的收获主要

有三点:

一是明白了国学教育的重要性,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思想河

流的源头,读经典一部,胜读杂书万卷。

国学对我们的帮助既有道德

的,也有文化的,打好国学基本功底可以完善人的品格,提升人的思

想境界,促进家庭和社会的和谐。

归纳起来小学生学国学有以下好处。

二、小学生为什么要学国学?

1、学国学,可以弥补语言表达的缺失。

语言进入游戏中,语言不高雅,不含蓄,如“得力”、“有不有”,,

最精典的文字当数《笠翁对韵》

2、学国学,可以弥补精神支柱的缺失。

据统计,伪军数量超过侵略者人数唯一国家

国学是民族文化的载体,弘扬传统文化,共建中华民族家园

3、学国学,可以弥补人生智慧的缺失。

孔子敬仰天,常说:

不怨天,不尤人

刘邦很聪明,放低自己抬高别人

4、学国学,可以弥补人格发育的缺失。

小结:

的确,学习国学经典,不仅能让孩子们了解我国古代的名

家名篇,了解更多古代经典诗文,而且可以让孩子们接受传统文化、

传统文明礼仪教育,使孩子们受到中华传统美德的熏陶,这是一件非

常好的事情。

但是,接触到国学课程,亲自走国学课堂的时候,我迷茫了。

学课要教给学生什么,参加培训的时候,大家已经达成共识:

国学既

不能上成语文课,也不能上成政治课。

那怎么来把握国学课的教学目

标,学生在国学课中要学什么呢?

还是听专家的说法吧,读!

国学教

学的基本原则是:

不求甚解,熟读成诵。

接下来我们来谈谈怎样上国

学课。

三、国学课教学原则

1、树立一个目标促进语言表达

2、掌握两条原则

取舍有度,化繁为简;言意兼得,古为今用。

怎样取舍:

在人文熏陶上取舍,在教学内容上取舍,在文言常识

上取舍。

3、落实三个策略

(1)诵读积累:

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语气,读出韵味。

悦(心里高兴)乐(脸上高兴)

(2)巧用注释:

读前用,读中用,读后用

(3)巧妙链接

4、处理好四个关系

国学课堂和语文教学的关系(关注课程内容,关注文本物点,关

注教法学法)

资源拓展和文本解读的关系

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关系

人文熏陶和积累语言的关系

5、经典国学教学环节

①导入新课②课文新授③理解感悟④拓展延伸⑤总结升华⑥复

习温故

6、国学课采用的教学方法

“四化”法:

诵读化——以朗读背诵为主,理解为辅。

采用素读和悟读,素读即本色地读、纯粹地读、不求甚解地读。

悟读即有感悟

地读、用心地读、边读边思考。

悟文义了解文章层面,悟含义揣摩品

悟文章内涵,悟今义经典对生活的指导意义。

情境化——引领学生身临其境如配上优美的古典音乐、画面等。

如:

故事化——抓住天性,引入故事,帮助学生领悟文章哲理

生活化——把国学与生活联系起来

如何上好国学课,实施怎样的教学策略让学生传承经典是当前很

重要也是很紧迫的一个问题。

以下提几条建议仅供参考:

(一)、善用语言巧表述

好的语言,能够让一节课熠熠生辉。

有了优美动听的教学语言,

学生在国学课堂中也是一种高尚的享受,有了恰当好处的教学语言,

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唤醒学生奋发向上的心灵,使得国学课程更好

的开展。

1、解释文本的语言

国学课中的很多内容都是用文言文所写,这就造成了今人在阅读

和理解上的困难。

不但是学生,就连老师,对于很多生僻的字,年代

久远的文章都很难看懂和理解。

针对这一问题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中,

会选用合适的现代语言来向学生讲授文章内容,让学生能够明白古今

义的差异,并能很好的理解。

就像易中天品三国一样,易老选择了很

多现代的语言来帮助我们的理解。

比如说“曹操第一个官职是洛阳县

北部尉,相当于副县级公安局长”。

我们对于“北部尉”这样一个官

名十分陌生,但是与现在的副县级公安局长对比着来说,相信大家都

理解了吧?

这就是新语释旧词的对比性解释运用。

在我们的小学课堂

上,这种方法尤其适合。

因为教师面对的是一群古文底子薄弱甚至是

空白的学生,教师语言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

如果教师选用的课堂

语言生动活泼且贴切形象,学生可以很直观的了解教师所讲述的内容。

如《弟子规》中的第三课有“冬则温,夏则清”这样一句话。

活在优越物质条件下的孩子们却很难理解,教师可以采用形象的比喻

说:

“黄香对于父亲的作用,就相当于我们现在的空调。

黄香就是一

台小空调。

”因为孩子对空调很熟悉,可以深有体会的感受到黄香孝

行对父亲的作用,同时也让孩子很直观的学习到有关“孝”的道理。

2、形式多样的鼓励语

国学的课文内容相对来说比较枯燥复杂,孩子们很难理解和从中

获得学习的快乐。

教师应充分注意观察学生的上课表情和反映。

可多

采用鼓励性的语言去激励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上国

学课的积极性。

教师的鼓励语言应该是多种多样的,而不是简单的很

棒、你真棒等。

比如说,在班上有一个孩子很喜欢认字,并在学习中

学会了很多字。

老师发现之后,高兴的夸奖他为“小字典”,而不是

简单的“你真棒”,老师在孩子的眼中发现了骄傲,比简单的一句

“你真棒”更有效果。

(二)、浓厚生活气息的课堂

1、要将理论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这也是生活化的方法)

纵观《弟子规》这本书,主要教授的是“为人父母怎么做”、“为

人子女怎么做”、“为人朋友怎么做”、“为我怎么做”等问题,与

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学《弟子规》最现实的一个目的是为了指导我

们如何做人,并在此基础上了解我国深厚的文化历史传统。

如何去贯

彻这一目标?

如何让我们的学生学有成效?

关键是将课堂和生活结

合起来,善于抓住生活中典型事例,结合课本与学生共同剖析文本内

容。

比如在《弟子规》中的第五课中,有这样的一句话“德有伤,遗

亲羞;身有伤,遗亲忧”。

我们可以结合调皮捣蛋的学生的例子来加

以讲解,让调皮的孩子自己来说说其中的见解和感悟,让其有切身体

会,同时也明白,原来生活中处处皆国学。

并适时的将德育和安全教

育贯穿其中,达到一石二鸟的效果。

2、实际生活情景的模仿(这是生活与情境化相结合的方法)

《弟子规》中着重讲的是“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我们要善于将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而在

课堂上实现结合的最好办法就是情景模拟。

通过情景模拟,可以将课

本内容直观、形象的体现在学生面前,同时也可以检查学生对课本的

理解程度。

在上《弟子规》第九课的时候“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

幼者后”老师让学生表演情景“见到老师时(路上、下课后)”,有

些同学平时的表现较差,但是当老师第二天早上来学校上课时,却发

现到了一个很大的变化:

很多学生主动跟老师问好,并让老师先进校

门。

下课的时候,改变了蜂拥而出的陋习,而是等着老师先出去,他

们才走出教室。

通过情景模拟,省去了老师辛劳而又无用的说教,同

时,也加深了对国学课堂上所学知识的认识,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行

动,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三)、课堂形式的多样化

1、诵读与讲故事结合。

在课堂上,我们可以依据教学内容,采

用多种形式来完成我们的教学任务。

对于儿童来说,国学相对枯燥无

味,教师需要采用不同的方式去刺激学生、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

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热爱国学。

针对这一阶段的儿童的心理和身理

特征,我们需要将相对枯燥无味的国学课上的有声有色所必须的法宝

就是讲故事。

教师在充分理解课文意思之后,利用书籍或者是网络资

源查找与文章相关的小故事,也可以作为作业布置学生搜集查找,在

课堂上进行总汇,以师生共同讲故事形式来上国学课。

相关的历史故

事、寓言故事、民间故事、神话故事非常多。

可以由老师讲述,不但

让学生在听故事中学到了国学知识,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语言组织能力和自己动手的能力。

也可以安排孩子来讲,给学生锻炼

口才的机会。

如林俐老师在教学《笠翁对韵》一东这课,通过讲述牛

郎与织女的故事引出对子“牛女二星河左右,参商两曜斗西东”学生

在故事中自然理解这个对子的意思,老师趁势说:

“中还隐藏着许多

有趣的故事,请同学们自已去读并查找资料,课堂上和别的同学分享。

另外,还可以让孩子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习经历来谈,以加深体验,

熟练运用。

”如我校的松英老师教学《弟子规》余力学文,初读理解

后播放《王冕学画》动画故事,引导学生用弟子规的句子来谈体会,

达到学以至用的效果。

周美英老师执教《弟子规》信,老师讲述《狼

来了》的故事,让孩子们用刚学过的内容劝诫那个爱撒谎的孩子,学

生兴趣高涨,你一言我一语,在这热烈的气氛中不仅领悟了诗句还内

化了语言。

“人才不一定有口才,但有口才的一定是人才”。

我们要

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训练口才,成为人才。

2、除了在课堂上可以采用讲故事的形式外,我们还可以选用经

典诵读、知识问答、你做我说等多种形式来上好一节课,保持学生的

对国学好奇心和新鲜劲。

再比如单就诵读这一项来说,也可以采用多

种形式,像开火车读、分组读、男女pk读,诗句接龙读、问答式读,,

尽量做到课堂实现形式的多样化,不断的刺激学生,以达到我们国学

课的要求。

3、和手操一起配合记诵,开发学生的大脑潜能。

灵活的手指、

手掌动作不仅可以很好地开发大脑潜能,而且可以刺激穴位,改善人

体的健康状况。

我们有自创成套的手操来配合经典读物的背诵。

学生

可以自己完成,也可以和同伴一起完成,还可以采用、拍手读、快板

伴奏读,真正做到“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四)、发挥总策划的作用

国学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课堂的关键在教师。

上课时一般将课

堂分为六个环节,即看看(文章包括哪几个部分、有什么故事、插图)、

读读(圈出不认识的生字、通读全文、了解全文主要内容)、想想(有

什么不懂的、值得学习的地方、批判的地方)、议议(交流自己的想

法、评议是非;师总结性评价、讲故事)、背背(在理解的基础上背

诵)、练练(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用),全方位的发展孩子的能力。

教师在课堂上只是起引导学生的作用,让孩子自己去品读、去发现。

并在课堂上对学生特别强调的一点是:

我们要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的批判精神去看待《弟子规》。

教师作为总策划者,在备课、上课的时候应充分的考虑到学生的

特点,因人施教、因条件施教。

立足于生活这个大背景,将国学教育

贯穿于其中,让学生在无形中感受到经典的魅力。

过渡:

刚才我的发言理论方面较多,下面我将结合课例来作个简

单介绍。

四月份我校举行了经典教学大比武,所有语文老师不分年龄

全部参与(因为每位语文老师都任国学课)。

比武通知一公布,老师

们个个叫苦连天,大部分都持反对意见,领导们也很担心他们的情绪

会影响比武的效果,可是走进老师们的课堂,才发现我们的老师多优

秀,一堂堂课都是那么精彩,评委们可谓是赞口不绝,校长非常开心,

最后决定只设一、二等奖,十节课荣获一等奖,二十四节课荣获二等

奖。

接下来我结合课例作简单介绍,希望能给各位一点启发,

五、介绍国学课

通过聆听专家的讲座和观摩名师的课堂,大家一致认为“读”最

重要,其次就是不求甚解(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只求领

会文章的大意),然后就是背诵。

这一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

趣也需要恰当的情景演练。

我结合自己对名师课堂的感悟,设计了一

堂《笠翁对韵》之《十一尤》,获教学比武第一名。

我把这堂课简单

介绍一下:

《笠翁对韵》是从前人们学习写作近体诗、词,用来熟悉对仗、

用韵、组织词语的启蒙读物。

作者李渔,号笠翁,仿照《声律启蒙》

写成,因此叫《笠翁对韵》。

全书分为上下卷。

按韵分编,包罗天文、

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

从单字对到双字对,

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从中得

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从单字到多字的层层属对,读起来,如

唱歌般。

较之其他全用三言、四言句式更见韵味。

(出示笠翁对韵原文)鱼对鸟,鹡对鸠。

翠馆对红楼。

七贤对三

友,爱日对悲秋。

虎类狗,蚁如牛。

列辟对诸侯。

陈唱临春乐,隋歌

清夜游。

空中事业麒麟阁,地下文章鹦鹉洲。

旷野平原,猎士马蹄轻

似箭;斜风细雨,牧童牛背稳如舟。

这则韵文虽然很短,但蕴含许多典故,如:

虎类狗,蚁如牛。

唱临春乐,隋歌清夜游。

空中事业麒麟阁,地下文章鹦鹉。

也包含不

少古代的知识,如:

七贤、三友、翠馆、红楼等。

这些是教学中的重

难点,所以必须突破。

下面和大家一起分享这堂课的教学设计。

这堂课我首先以“麒麟阁”和“鹦鹉洲”的图片导入传说,让学

生认识“麒麟阁”和“鹦鹉洲”,再逐一加上词语变成“事业麒麟阁”、

“文章鹦鹉洲”,再加词语,并显示出方位,便成了“空中事业麒麟

阁”和“地下文章鹦鹉洲”。

又用同样的方法出现陈后主和隋炀帝的

画像,再是轻歌曼舞的图片,生动有趣的动画,学生仔细观察画面并

讲解其内容后明白了“陈唱临春乐”和“隋歌清夜游”的意思。

这时

她便提出了押韵的问题,经她一指点学生很快说出了押ou韵。

然后

学生从我讲的两个小故事中明白了“虎类狗”和“蚁如牛”。

最后在

音乐声中想象情景,由乐曲声中的马蹄声产生联想,老师引导出“旷

野平原,猎士马蹄轻似箭”,再由乐曲中的笛声联想引现出“斜风细

雨,牧童牛背稳如舟”,,就这样一步一步地引领,再通过范读、自

由读、对字读(一字对、两字对、三字对,,)、齐读、拍手读、配

乐读、对读、打快板读(一生上句,一生下句)等多种方式的诵读直

到背诵。

在这些过程中还渗透了“对”的意义(同类词语连在一起,

词性相对,字数相对,还有上下之分,平仄之分)。

一堂课在形象的

图片中,在有趣的故事中,在动听的音乐中,轻松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学生不仅会背诵本篇《十一尤》,还懂得了什么叫押韵,懂得了什么

是对,同时知道了“竹林七贤”“岁寒三友”,还略知了陈后主和隋

炀帝一些历史故事。

整堂课以图画解义,以故事激趣,以音乐激发联

想,学生在色彩、弦乐中获得知识,生动活泼。

六、经典诵读的内容

诵读国学经典这么重要,但一开始我也很茫然,不知选择什么内

容,在这儿我给大家提供一些内容,仅供大家参考。

(如果学校没有

开展经典诵读,有兴趣的老师可在自己班级开展甚至可用于培养自己

的孩子、孙子)小学阶段一定要把课标规定的75首古诗背熟,国学

内容:

低年段可选择《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笠翁

对韵〉等;高年段可诵读〈论语〉、〈增广贤文〉、〈大学〉、〈孟

子〉、<中庸>等。

说到培养孩子我又想和你们分享一个事例:

一位云南山区小学语文老师的读经实证我的“中华经典诵读实

验”是04年3月从我女儿开始的。

当时她女儿刚满3岁,每天晚饭

后她都要带着女儿去河边散步,看着河边刚钻出地面的小草,她便触

景生情有意识地为女儿吟诵起白居易写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小

诗,每晚四、五遍,连续3晚上过后,当第四个晚上她再一次吟诵这

首小诗时,刚诵完第一句,她女儿便很流利地将后面几句接着诵了下

去,当时的她非常惊喜,发现孩子的确有着惊人的记忆力,同时也意

识到可以教孩子学点东西了,于是回到家她便用毛笔将另外一首古诗

写好贴在了女儿最容易看到的墙上,一有机会就指着墙上的古诗让女

儿跟着她读上两遍,每天四、五遍,只要3天时间,她女儿就能将一

首古诗很熟练地背下来。

就这样三、四天一换,到05年9月,也就

是一年半的时间,女儿在她的引导下熟练地背诵了50多首唐诗,《论

语》前5篇和《三字经》全篇。

认识了2000多个汉字,开始了自主

阅读,而且阅读兴趣非常浓厚,到现在仅8岁零4个月,可她女儿已

经自主阅读了近百本中外名著和科普图书。

从4岁半开始接下来的4

年时间里,她又让女儿跟着她的诵读实验班认真诵读了《论语》、《老

子》、《大学》、《中庸》、《弟子规》、全篇,部分《笠翁对韵》

和百余首古诗词,现在正在诵读《易经》,而且上经部分已经完成。

最后我想引用一位国学大师的话结束今天的讲座:

有一位国学大师曾说过:

“少儿读经是中华文化的储金银行,中

华文化最好的货币就是经典,在年幼时将最好的货币存在他们的心中,

他们长大一定会知道怎么用,让孩子在记忆力最优的阶段背诵最有价

值的经典,在孩子们心性最纯净之时耳濡目染于圣贤光明正大的智慧

思想之中,你将发现国学的价值必将伴随孩子成长、芬芳吐艳、绽放

光明、得益家庭、得益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