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密知识答题参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103909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保密知识答题参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保密知识答题参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保密知识答题参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保密知识答题参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保密知识答题参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保密知识答题参考.docx

《保密知识答题参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保密知识答题参考.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保密知识答题参考.docx

保密知识答题参考

保密知识答题参考

1、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于(2010年4月29日)经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自2010年10月1日起施行。

2、保守国家秘密的工作实行积极防范、突出重点、依法管理的方针,(既确保国家秘密安全又便利信息资源合理利用)。

3、国家秘密是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的事项。

4、机关、单位应当实行(保密工作责任制),健全保密管理制度,完善保密防护措施,开展保密宣传教育,加强保密检查。

5、国家秘密的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的变更,由(原定密机关、单位)决定,也可以由其上级机关决定。

6、涉密人员离岗离职实行(脱密期)管理。

7、机关、单位对所产生的国家秘密事项,应当按照(国家秘密及其密级的具体范围的规定)确定密级,同时确定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

8、确定国家秘密的密级,应当遵守(定密权限)。

9、举办会议或者其他活动涉及国家秘密的,主办单位应当采取保密措施,并对参加人员进行(保密教育),提出具体要求。

10、机关、单位对外交往与合作中需要提供国家秘密事项,应当报(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批准,并与对方签订保密协议。

11、在涉密岗位工作的人员,按照(涉密程度)分为核心涉密人员、重要涉密人员和一般涉密人员,实行分类管理。

12、一切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公民)都有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

13、一份文件为机密级,保密期限是10年,应当标注为(机密★10年)。

14、某文件标注“绝密★”,表示该文件保密期限为(30年)。

15、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届满的,自行(解密)。

16、重要涉密部门的人员选配,应当坚持(先审后用)的原则,并定期进行考核,不适合的应及时调整。

17、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保密管理实行(领导负责)制,由单位主管领导负责本单位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保密工作,并指定有关机构和人员具体承办。

18、涉密场所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相关部门的安全技术检测,与境外机构、人员住所保持(相应)的安全距离。

19、存储国家秘密信息的u盘只能在(本单位同一密级或更高密级的涉密)计算机上使用。

20、存储过国家秘密的信息介质可以(提高)密级使用。

21、某领导外出时提包被窃,找回后发现包内钱物丢失,涉密文件完整无缺。

这一事件(在不能证明文件未被不应知悉者知悉时,按泄密事件处理)。

22、属于国家秘密的文件、资料或其他物品下落不明的,自发现之日起,绝密、机密级在(10日)、秘密级在(60日)内查无下落的,应当按泄密事件处理。

23、发生泄密事件的机关、单位,应当在发现后的(24)小时内,书面向有关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报告。

24、机关、单位违反保密法规定,对应当定密的事项不定密,或者对不应当定密的事项定密,造成严重后果的,由有关机关、单位依法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

25、任何情况下,不得向境外传递(绝密级)秘密载体。

26、绝密级国家秘密技术在保密期限内(不得)申请专利或者保密专利。

27、违反国家规定,对涉密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存储、处理或者传输的数据和应用程序进行删除、修改、增加的操作,后果严重的,构成(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

28、涉密计算机的放置应与非涉密计算机或设备之间保持(1米)以上隔离距离。

29、确定保密要害部门部位应当遵循的原则是(最小化的原则)。

30、符合国家保密要求的涉密计算机用户身份鉴别成功后,空闲操作时间通常(不超过10分钟),超过这一定值,应当重新进行身份鉴别。

31、某单位新购置了一批带有无线互联功能的笔记本电脑,准备作为涉密便携式计算机使用,下列做法正确的是(拆除具有无线互联网功能的硬件模块)。

32、确定知悉范围的基本原则是(工作需要原则和最小化原则)。

33、定密工作程序为:

由(承办人)对照保密事项范围提出国家秘密确定、变更和解除的具体意见,再由(定密责任人)审核批准并承担(法律责任)。

34、发生泄密事件应当迅速查明(被泄露国家秘密的内容和密级、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危害、事件的主要情节和有关责任者),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并报告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和上级领导机关。

35、向境外组织、机构人员泄露绝密级国家秘密的泄密案件,由(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组织或参与查处。

36、涉密信息处理场所应当定期或者根据需要进行(保密技术)检查。

37、集中存储、处理工作秘密的信息系统和信息设备,参照(秘密级)信息系统和信息设备管理。

38、按照保密法第十八条的规定,国家秘密的变更指(密级、保密期限、知悉范围)的变更。

39、按照保密法第三十二条的规定,机关、单位应将涉及(绝密级或者较多机密级、秘密级国家秘密的机构)确定为“保密要害部门”。

40、对于机密级的涉密计算机,以下口令能够满足复杂度要求的是(HJUY%uf89!

de)。

41、秘密级计算机,身份鉴别口令的更新周期为(30天)。

42、当需要将病毒库、系统补丁程序等导入到涉密信息系统时,可以采取(通过中间机刻录只读光盘)的方式。

43、处理涉密信息的多功能一体机(不能与)普通电话线路连接。

连接后,(可能)将涉密信息传输到公共通信网络上,或被境外情报机构远程控制。

44、涉密信息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维护应当按照(国家保密规定和标准)要求进行,选择具有(涉密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的单位承担。

45、处理涉密信息的计算机及移动存储介质、传真机、复印机等办公自动化设备应当在(单位内部)维修,现场有专门人员监督,严禁维修人员读取或复制涉密信息;确需外送维修的,应当(拆除涉密信息存储部件)。

46、对计算机硬盘、u盘等存储部件进行数据删除或格式化处理,只是对(文件分配表信息)进行了删除操作,对于(数据区信息)并没有做任何处理,可通过专业工具直接恢复被删除或格式化的信息。

因此,不得将未经过专业销密的涉密计算机等办公自动化设备随意淘汰处理。

47、保密法规定,军事方面的国家秘密及其密级的具体范围,由(中央军事委员会)规定。

48、保密法规定,“涉密信息系统”的全称是(存储、处理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

49、保密法第(四十九)条规定了定密不当的法律责任,对应当定密的事项不定密,或者对不应当定密的事项定密,造成(严重后果)的,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50、处理国家秘密信息的单台计算机,应当根据所处理信息的(最高密级),按照相应级别涉密信息系统的有关要求进行保护和管理。

51、涉密计算机使用无线键盘、鼠标、网卡等无线外围设备,涉密信息会随无线信号在(空中)传递,极易被截获。

安装有无线网卡的涉密计算机,在开机状态下可(自动)与无线网络连接,即使(关闭其联网程序),也可以使用技术手段,通过无线网络将其激活,窃取信息。

52、机关、单位应当(定期审核)所确定的国家秘密。

对在保密期限内因保密事项范围调整不再作为国家秘密的事项,或者公开后不会损害国家安全和利益,不需要继续保密的,应当(及时解密)。

53、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系统,不得直接或间接地与互联网或其他公共信息网络连接,(必须实行物理隔离)。

54、涉密场所中,(连接互联网的)计算机不得配备、安装、使用视频和输入设备。

55、涉密信息系统和信息设备,按照存储、处理国家秘密信息的(最高密级),实行(分级)保护。

56、机密级计算机口令设置采用(IC卡或USBKey与口令相结合)方式,且口令长度不少于4位;如果用纯口令方式,则长度不少于10位,更换周期不超过1个(星期)。

57、绝密级计算机口令设置采用(生理特征)强身份鉴别方式。

58、保密工作必须以(防范)为主,把工作重点放在预防上,最大限度地(减少)窃密泄密事件的发生。

59、印刷、复印等行业的定点复制单位,在复制国家秘密载体时,应当尽量缩短复制时间,对不能当即取走,确需过夜的,要放在安全可靠的(文件柜)内,并派人值班看守。

60、机关、单位对其制作的国家秘密载体必须标注(密级和保密期限)。

做出国家秘密标志,(可以)根据不同的载体形式采用不同的标注方式,应当易于识别。

61、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62、任用、聘用的境外管理、科研人员的确需接触、知悉我国家秘密的,应按照(一事一批)原则,报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省(区、市)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批准。

63、国家秘密变更的内容,包括密级的(降低或提高)、保密期限的(缩短或延长)、知悉范围的(缩小或扩大),三者即可以单独变更,也可以同时变更。

64、涉密岗位,是指在日常工作中(产生、经管)或者(经常)接触、知悉国家秘密事项的岗位。

65、确因工作需要,且目的地不通外交信使,携带(秘密级)国家秘密载体出境的,应当经中央和国家机关保密工作机构或地市级(含)以上地方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批准。

66、绝密级国家秘密载体(不得)携带出境。

67、制作涉密载体,应标明(密级和保密期限),注明发放范围、(制作数量及编号)。

68、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运营商、服务商应当配合(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检察机关)对泄密案件进行调查。

69、机关、单位对承载国家秘密的(纸介质、光介质、电磁介质)等载体以及属于国家秘密的设备、产品,应当做出国家秘密标志。

70、保密设施、设备应当与涉密信息系统(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行)。

71、报刊、图书、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的(编辑、出版、印制、发行),应当遵守有关保密规定。

72、从事国家秘密载体制作、(复制、维修、销毁、涉密信息系统集成),或者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等涉及国家秘密业务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经过保密审查。

73、机关、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涉密人员管理制度,明确涉密人员的(权利和岗位责任和要求),对涉密人员履行职责情况开展经常性的监督检查。

74、将手机带入涉密场所,存在(暴露涉密目标、通话被窃听、周围的声音信息被窃听)等泄密隐患。

75、国家秘密信息不得通过(手机短息、互联网电子邮件、邮政快递、普通传真机)传递

76、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履行保密管理职责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77、某部干部李某为方便加班,用个人优盘从单位涉密计算机中拷贝了大量涉密文件带回家中,接入连接互联网的计算机并进行处理,致使优盘中的涉密文件被窃取。

李某的行为违反了以下保密规定:

1.使用个人U盘拷贝涉密文件

2.将存有涉密信息的U盘带回家

3.将存有涉密信息的U盘接入连接互联网的计算机

4.在连接互联网的计算机上处理涉密信息

78、确因工作需要,从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上将所需数据复制到涉密计算机及其网络,采取以下(使用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批准的信息单项导入设备或使用一次性刻录光盘)。

79、保密法规定了涉密人员的基本条件,包括(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品行端正、忠实可靠、作风正派、责任心强、掌握保密业务知识和技能、掌握基本法律知识)

80、新保密法规定,(中央国家机关、省级机关和中央国家机关、省级机关授权的机关、单位)可以确定绝密级国家秘密。

81、国家秘密载体的管理包括(制作和收发、传递和使用、复制和保存、维修和销毁)环节。

82、个人计算机及移动存储介质未按照国家保密规定进行管理,往往会因为(连接互联网、可能感染计算机病毒或被植入“木马”窃密程),使用在存储和处理涉密信息时存在很大的泄密风险。

83、保密法规定的保密工作方针是(积极防范,突出重点,依法管理,既确保国家秘密安全,又便利信息资源合理利用)。

84、保密法规定,机关、单位应将(集中制作、集中存放、集中保管)国家秘密载体的专门场所确定为保密要害部门。

85、保密法规定的定密责任人制度,基本内容是:

1、机关、单位负责人为定密责任人

2、机关、单位负责人指定的人员为定密责任人

3、定密责任人负责本机关、本单位的国家秘密确定工作

4、定密责任人负责本机关、本单位的国家秘密变更和解除工作

86、(不得)在非涉密办公网络和连接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的计算机上(存储、处理、传输)涉密信息。

87、涉密计算机使用过程中,连接(手机、有线电视、私人MP3、照相机)存在泄密隐患。

88、属于国家秘密的设备、产品的保密管理包括(研制和生产、运输、使用和保存、维修和销毁)等环节。

89、密级鉴定的主体应为(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省(区、市)保密行政管理部门)。

90、配合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的检查是机关、单位的义务,“配合”指机关、单位应如实提供遵守保密制度的情况,为检查提供(人员协助、设备支持、工作场所)等必要的工作条件,接受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提出的工作意见和建议,认真落实整改措施等。

91、机关、单位应当实行保密工作责任制,保密工作责任制主要包括(领导干部保密工作、涉密信息系统管理和维护人员、保密要害部门部位负责人及工作人员、定密)等责任制。

92、工作秘密是指各级党政机关在其(内部管理公务活动)中产生的不属于国家秘密而又不宜对外公开的事项。

93、机关、单位应与拟接触、知悉国家秘密的境外人员签订保密协议,协议的基本内容包括(需要知悉的国家秘密事项及理由、承担的保密义务、违约责任、协议的法律效力)。

94、机关、单位公开发布信息应严格执行(信息提供部门自审、信息公开工作机构专门审查、主管领导审核批准)。

95、国家秘密的密级如果(确定时依据的保密事项范围已作调整、泄露后对国家安全和利益的损害程度发生明显变化)等情形的应当及时变更。

96、(酗酒、因严重违反保密规定被调离涉密岗位、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员不得任用、聘任为涉密人员。

97、涉密人员某些情况发生变化,应及时报告。

须报告的重大事项有(发现针对本人的渗透行为、子女获得境外永久居留资格、与境外人员结婚)等事项。

98、涉密人员上岗、在岗应该(主动接受保密教育培训、掌握保密知识技能、签订保密承诺书、自觉接受保密监督检查)。

99、涉密人员离岗、离职应遵守脱密期管理规定,包括脱密期内未经审查批准,(不得擅自出境、不得到外资企业工作、不得为境外人员提供咨询或服务)。

100、属于国家秘密的设备、产品(简称“密品”),是指直接含有国家秘密信息,或者通过(观察、测试、分析)能够获取所承载的国家秘密信息的设备和产品。

 

WelcomeTo

Download!

!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