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常心理的探究与矫治.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100017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2.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异常心理的探究与矫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异常心理的探究与矫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异常心理的探究与矫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异常心理的探究与矫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异常心理的探究与矫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异常心理的探究与矫治.docx

《异常心理的探究与矫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异常心理的探究与矫治.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异常心理的探究与矫治.docx

异常心理的探究与矫治

异常心理的探究

1、异常心理的定义

所谓异常心理,是指个体在生活中出现的不正常的心理活动。

因生理、心理、社会等原因的影响,个体心理的某些方面都可能出现异常。

若某人的某些心理活动与正常人相比,出现一些反常的、特殊的、或过于亢奋、或过于消沉的行为反应,我们都称之为异常心理。

(不良心理——异常心理)

2、异常心理的特征

(1)具有一定的危害性。

异常心理所导致的社会行为,往往在一定程度上会违背社会公认的行为规范、道德标准或损害集体及个人的利益。

即便其危害性常因人因地因事而在程度表现上有所不同,但对社会的存在与发展,以及对自身都有危害性。

(2)具有一定的流行性。

异常心理往往以其特有的传播形式(如心理感染、模拟从众、暗示、认同、舆论、时尚等)作用于人们,使好些心理本来正常的人,也会不知不觉地感染上某种异常心理。

(3)具有无意识性。

在病态文化的冲击之下,人们的观念、感情、行为都容易发生错位,于是见惯不惊,自己也浑然不觉。

(4)具有普遍性。

异常心理源于病态文化,病态文化无处无时不有,因此,它具有相当的普遍性。

3、异常心理的成因

异常心理既不是精神病症和神经官能症,也不是人格异常,而是一种因外界不良刺激所引发的病态的心理与病态行为,是正常人对客观现象的歪曲反映。

4、常见的异常心理(见课件)

一、逆反心理

(一)对逆反心理的认识

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人们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

青少年中常会发现个别人就是“不受教”、“不听话”,常与教育者“顶牛”、“对着干”,这种与常理背道而弛,以反常的心理状态来显示自己的“高明”、“非凡”的行为,往往来自于“逆反心理”。

其表现多为对正面教育的不认同、不信任;对先进人物无端怀疑、甚至根本否认;对不良倾向则持赞同态度等。

(二)逆反心理形成的主要原因

1、身体发育迅速

随着青少年学生发育的逐渐成熟,性别意识、个性意识、独立意识、成人意识也渐趋强烈,他们认为自己已经长大成人,理应自己管理自己,决定自己。

因而常常背离甚至反感违背他们意愿的教育。

2、身心发展不平衡

生理发展成熟,心理发展滞后,思维具有独立性、批判性,但阅历经验不足,因而认识上常常出现片面、偏激、固执和极端化的倾向,容易把老师的劝说、要求、批评,把家长的指点、提醒和督促看成是管、长、压。

3、教育方法不当

教育方法简单粗暴,或命令式、或专断式、师道遵严、缺乏尊重,或期望过高,要求太严,或评价不公,随意贬斥;或照本宣科死搬硬套,这些都与孩子的独立意识、成人意识、个性意识相冲突,进而产生逆反心理。

4、同辈不良影响

青少年之间容易相互认同,他们的心理感受容易相互转化与感染。

如果同辈群体形成了不良的价值观和行为倾向,如出风头、唱反调,不良英雄观等,那么,这个群体中的个体就极可能被潜移默化,再加上他们自身心理的不稳定性和模仿性,就容易形成逆反心理。

(“下河游泳”、“打群架”P100-111)

5、好奇心太强

当某事物被禁止时,最容易引起人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尤其是在只作出禁止而不加任何解释的情况下,浓厚的神秘色彩极易引起人们的猜疑、揣度、推测,以致不顾禁令地寻根究底或小作尝试。

对于越是得不到的东西,越想得到;越是不能接触的东西,越想接触,总认为“被禁的果子是甜的”,好奇心驱使青少年们甘冒受惩罚的风险去尝一尝也许不甜,甚至很苦的“禁果”。

(“电影”:

少儿不宜商场:

禁止观看早恋)

6、企图标新立异

青少年的个性意识往往使他们有意采取与他人不同的态度和行为,以引起别人的注意。

通过否定权威和标新立异来寻求自己的价值和地位。

有些人的逆反心理常常由此产生。

(三)逆反心理的类型

苏州潘建生老师《班友》961-2,《谈谈如何对待中学生的逆反心理》

96.11《班友》《也谈“如何对待中学生的逆反心理》

在这篇文章中我提出了逆反心理的四种类型:

1、超限逆反心理

学生因自控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弱,师长的批评超过其承受限度而产生的逆反心理叫超限逆反心理。

2、自主性逆反心理

自主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倾向于自己作主。

当对方施加压力,触动了自己的自主地位,就会拒绝别人的意见,从而产生的逆反心理叫自主性逆反心理。

3、情境性逆反心理

学生在不适当的时机、不适当的场合受到批评,而产生的逆反心理叫情境性逆反心理。

(老师挨打)

4、公平性逆反心理

在教育过程中,学生因关系不协调、态度不好,心理不平衡等因素而产生的逆反心理,叫公平性逆反心理。

(以上四种有可能同时出现)

(四)青少年逆反心理的矫治

矫治原则:

见附

1、充分尊重学生(由定义而来)

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独立意识和成人意识,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充分尊重他们的人格,蹲下身来,与学生平等地交换意见,进而引导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

2、加强感情投入

感情是一味神秘的药,能影响人们的意识;

感情是一只无形的手,可推动人们的行为;

有些事情,并非顺理成章,并非符合科学要求,但只要感情一到位,人们的行为就会无形地受其左右。

干好事如此,干坏事也不例外,这就是感情的魅力。

对于生理、心理发展不平衡的学生来说,他的意识和行为,受感情因素的影响就更大,他们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好感与否,直接影响着他们的行为。

如果我们在感情上与学生多些相容,多些亲近,孩子就自然会少一些逆反心理。

(如赛课前沟通)

如果教师与学生、家长与孩子感情融洽,孩子愿讲真话,那么,他们的学习情况就比较好。

3、讲究教育方法

虽然“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但是“良药”毕竟苦口,“忠言”毕竟逆耳,学生总是不易接受。

如果给“良药”敷上糖衣,对“忠言”加以包装,我们的教育就不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教育方法多如牛毛,无法说清,但规律性的东西还是有的。

我曾经作过一此探索,这里把我的一些不成熟的体会提出来供大家参考。

1)示弱批评,B16《班主任》95.3

自我批评→批评别人→防止对立逆反→维护自尊心

苏霍姆杜斯基:

对待学生的自尊心,要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滴的露珠一样极为小心。

言语示弱

类型

行为示弱

示弱只是手段,批评才是目的

不是针锋相对,而是迂回进攻

2)保持心距,B36《班主任》96.1

近看:

模糊一团同事、夫妻——莫不如此

油画

远看:

疏密有致父子、师生——概莫能外

一些老师认为:

“教师没有巧,只需扭得紧,抓得牢。

唠唠叨叨,喋喋不休——抵触情绪,逆反心理

3)不辱人格,B50《万报》98.3.19

人格、尊严——逆反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4)不强迫认错,B75《德育报》97.8.4,《班主任》97.4

看对象

看性质

不迟到——惊疑

住手——睁大眼

正直——泪

认错

四看

情境性逆反,陶行知

看场合

看时机

5)模糊处理,B87《教育周报》99.7.16

苏霍姆杜斯基监考——学生舞敝

目光相遇——不当场拿获——事后处理

鸡毛蒜皮的问题,可以“视而不见”

4、加强对同辈群体的指导

1)营造良好的群体风尚——班风、校风

及时发现并尽早扭转不良风气

2)重视群体中的“领袖人物”

耐心帮助并有效控制同辈群体中的“领袖人物”

5、正确对待学生的好奇心

1)利用——激发其求知欲,如:

化学,CO2——人与狗

2)疏导——改变教育方式,慎用“禁止”

6、正确对待学生的标新立异

1)利用——激发其创造性

2)疏导——学会辩正思考

既要能够标新立异

又要学会赞同别人

7、克服不良心理效应的影响:

(教374—376)

晕轮效应(嫉111)

首因效应

刻板印象

马太效应

心理定势

心理从众

时尚效应(女教师妒裙子)

二、嫉妒心理

(一)嫉妒心理的认识

嫉妒心理是面对他人的某种优势而产生的不悦、羞愧、自惭、怨恨、恼怒等带有破坏性的复杂的情绪状态。

古希腊神话故事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普罗米修斯兄弟为人类偷盗了天火,宙斯神决定惩罚人类。

他创造了一个非常迷人的美女潘朵拉,然后让她带着一个神秘的盒子降到人间,去送给普罗米修斯兄弟。

那神秘的盒子打开了,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盒子里面飞出了一大群灾祸,它们就是危害人类的战争、掠夺、暴力、奴役、嫉妒、仇恨、病毒等等。

这些灾祸很快散布到人间,为人类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灾难,嫉妒是其中一种,而且是危害相当长久的一种人间灾祸。

魔盒象征着人类的贪欲和野性,人类几千年来深受其害。

因此,人类也一直期望着能把包括嫉妒在内的灾祸重新收回魔盒。

但是,怎样才能将它们关闭回魔盒中呢?

这似乎是古希腊神话留给现代人来解的一个谜。

弗兰西斯·培根曾告诫人们:

“在人类各种情欲中,有两种具有特别迷人的魔力,这就是爱情与嫉妒。

”是的,对于两种特别迷人的魔力,人们把鲜花与赞美奉献给了爱情,把诅咒与偏见留给了嫉妒。

但是,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嫉妒之中,不是你嫉妒他人,就是他人嫉妒你。

嫉妒是带有普遍性的社会心理,古已有之,与生俱来。

康德在《道德形而上学》一书中指出:

“嫉妒这种感情是人类天性中所固有的。

《三国演义》中的周瑜,这位年轻有为,不可一世的东吴将领,气大好盛,血气方刚,目空一切。

说起来无论是从他所取得的名誉、地位,还是其本身所具有的学识和本领,甚或就其风流倜傥的气质风格而言,都不愧是一世的英杰人物。

糟糕的是他的嫉妒心理很重,以致他被诸葛亮三气之后,英年早逝,临死前道出了自己的致命弱点:

“既生瑜,何生亮。

”这句话看似与嫉妒心理无直接关系,但却是嫉妒心理产生的根源。

《红楼梦》中林黛玉这位人物形象。

按照书中所言,林黛玉与薛宝钗相比较,可谓不相上下。

在贾宝玉眼中,可能林黛玉的形象要略高于薛宝钗,其主要原因是林黛玉比薛宝钗少一些“利禄熏心”之处。

但是也不能不承认,林黛玉有个致命之处是爱使小性,在气量上不如薛宝钗那样大度。

这也是一种嫉妒心理的表现形式,所以贾府上下大多数人都认为薛宝钗要比林黛玉有人缘。

而且,林黛玉的小气和刻薄也确实有损其美好形象。

再一个要体味的人物是名著《水浒》中无德无能的白衣秀士王伦。

当林冲不得不上梁山来投奔他时,他对林冲的一系列做法就再明显不过的是出于一种嫉妒心理。

直到晁盖率众人来投奔他时,他仍然是嫉妒恶习不改,最后终遭杀身之祸。

柏林大学哲学教授库勒,在对黑猩猩进行观察后批出:

黑猩猩嫉妒的形式与人的非常相同。

库勒是这样记载的:

如果一个人对一群动物中的任何一个表现得特别友好,或同它玩耍得多一些,其它的动物就会逐渐嫉妒起来,或者孤立它,或者抓打它。

将人的嫉妒与动物的本能嫉妒相提并论,不能不说是欠考虑。

人的嫉妒表现的广度、深度和狡诈性、欺骗性、毒害性以及整个复杂隐蔽性的过程,都是动物无法与之相比的,也是动物永远办不到的。

(二)嫉妒心理的三个层次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把人的嫉妒心理划分为三个层次:

1、潜意识嫉妒心理

潜意识嫉妒心理犹如冰山之底部,深埋于人的潜意识中,不为人知,不被己觉,在一定的环境和心境下才释放出来的无意识嫉妒心理。

是羡慕、竞争等心理因素自然积淀的混合体。

例1P45王加丽

例2P48嫉妒别人的新娘

2、显意识嫉妒心理

显意识嫉妒心理是指嫉妒心理由潜意识进入显意识,由无意识(或下意识)到有意识。

其主要标志是嫉妒心理的指向性和发泄性明显化,不再把嫉妒心理深埋在潜意识中,而是自觉或不自觉地表露出来。

其具体方式是对被嫉妒者进行挑剔,或散布对其不利的言论。

严重者则是对被嫉妒者进行人身攻击或诬陷、诽谤,使被嫉妒者感到压力或痛苦,而嫉妒者则以此求得心理平衡和满足,或是达到一定的目的。

(如王加丽)

3、变态嫉妒心理

所谓“变态心理”,一般认为是指人格畸形发展,离开正常范围,以致不能适应正常社会生活的心理和异常行为表现。

有心理变态的人往往表现为个性严重缺陷、情绪不稳定、易波动、易激怒、爱感情用事、反复无常、对人冷酷无情、人际关系不融洽、自制力较差、心理不协调、极易走向极端、短期效应思想严重、只顾满足眼前欲望不计后果等。

甚至可以超越社会的伦理道德规范,作出扰乱、伤害他人或危害社会的事情。

例1P45王加丽分析

例2P52阿Q妒王胡

例3P55挣扎女青年

例4P57老施妒小施

(三)嫉妒心理的特征

1、明显的对抗性

嫉妒是对别人幸运的烦恼,这就自然会产生与人对抗的情绪。

对抗往往使人陷于片面、激动、极端,特别是对抗失利时,就会因痛苦而产生报复和不满的心理。

例1P25魏征纳妾

例2P101汪云霞

例3P61美国留学生

2、明确的指向性

嫉妒心理的指向对象也比较集中,一般是指向比自己“能干”,或者所谓比自己“幸运”的人。

但并不是所有比嫉妒者“能干”和“幸运”的人都是被指向的对象,要是那样的话,嫉妒者也就太疲劳了。

嫉妒者的直接指向,大多是自己工作、学习或生活环境中的同事、同学或同龄人,或与自己有着一定利害关系的人。

即在嫉妒者来说,是与他们曾经是“平起平坐”的人,或者“原本还不如自己”的人。

而那些与自己在时间、能力、声誉相差很大或与自己在地域上相差很远并与自己毫无关系的人,则没有可能或没有必要去嫉妒。

正如斯宾诺莎说:

“人不会嫉妒树木的高大或狮子的勇猛”,“只嫉妒一个地位与他相等、性质与他相近的人”。

由此看来,中国人将那些善嫉妒者称之为“红眼病”是相当有道理的,因为嫉妒者只嫉妒那些他眼力所及的对象,这就不免使嫉妒的双眼累得发红。

但,嫉妒心理患者还必须牢记。

现代医学心理学还发现:

嫉妒心强的人,由于内心长期心理失衡,常常被他人的成功所困扰,久而久之,就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紊乱,出现头疼、背疼、胃疼等病理变化,甚至精神失常。

这就不仅仅是“红眼病”的简单问题了。

(也有例外:

洛神—段氏—风波大作)

3、不断发展的发泄性

发泄,是嫉妒者求得心理平衡的极方便途径。

当然,发泄的程度是依嫉妒的程度不同而不同的。

大多数发泄表现为言语上的冷嘲热讽,即当面或是背后将不平衡的心理感觉用发泄的行为换得平衡。

嫉妒心理的发泄性是有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的,如果不及时加以调控,很可能导致犯罪或是成为一种心理严重疾病。

(蝴蝶效应P112;王加丽李亚芬、王林P71—73)

4、无法轻易摆脱的顽固性

培根曾经幽默地引用古人的话说:

“嫉妒心是不知休息的。

”在人类的一切情欲中,嫉妒之情恐怕要算是最顽固、最持久的一种情感了。

因为它是同私心相伴而生,相伴而亡的。

也就是说,只要私心存在一天,嫉妒心理也就要存在一天。

但必须清楚顽固性的特点:

其特点之一是积淀性,即嫉妒心理的顽固性来源于不知不觉的嫉妒心理因素的一点一滴的积累、沉淀。

这要从潜意识的无意识积累开始,一直到显意识的有意识接受。

而积累到一定程度,则嫉妒心理就会如恶魔一样死死地纠缠你。

(李亚芬)

5、不易被人察觉的伪装性

也许是由于社会道德的威力,或是自嫉妒产生以来,由于其危害性极大,嫉妒心理已被大多数人所不齿,使得嫉妒心理一般都不愿坦白地表露出来,往往是“神龙见首不见尾”,或是像驼鸟一样喜欢“藏头露尾”,加以千方百计的伪装,企图使人不易察觉。

如本来是嫉妒某人的某一方面,却不敢直言,故意拐弯抹角地从另一方面迂回攻击。

“声东击西”,是嫉妒心理的伪装性所惯用的手段。

(美女割鼻子P138)

(四)嫉妒心理的危害性

1、影响积极奋进的精神

嫉妒心强的人,往往图虚荣而事事好胜,一旦达不到目的,便怨天尤人,躺倒不干。

这种人,一方面,在精神和物质的付出上不肯比别人多一点;另一方面,在精神和物质的占有方面又不肯比别人少一点。

被嫉者为了免遭嫉恨,往往意志消沉,不思进取了。

2、容易使人产生偏见

嫉妒心理是一种被扭曲了的心态,使人难以进行正常思维,从而对被妒者产生偏见。

对人对事往往持否定性和排斥性的态度,以偏概全,以小见大,怀疑一切。

对别人的评价,则往往尽量贬低,吹毛求疵,一无是处。

一旦别人在某些方面超过他,破坏了他唯我独优,唯我独好的认识偏见和心理平衡时,就会越发妒火顿生,周身难受。

3、压制和推残人才

嫉妒心理的本质特征就是嫉贤妒能。

有位历史学家曾断言,中国社会自唐代以后开始走下坡路,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嫉贤妒能的现象日趋严重。

试想,中国历史上有多少才华横溢的有识之士,因别人的嫉妒而受到种种迫害,怀才不遇,报国无门,遗恨终生。

孙膑致残、韩非致死、屈原被逐、柳宗元被贬、岳飞被害,除了社会政治原因外,都是嫉妒者惹的祸。

4、影响人际关系

一般来说,在嫉妒心理发作比较严重的集体中,人际关系就会比较紧张。

试想,在一个集体中,彼此互相猜疑、倾轧、互不信任,而且,往往是一伙一伙的,小宗派发展严重,在这样的集体中,必然是凝聚力低下,人心涣散,内耗增大,工作是很难开展的。

一个集体中,如果领导嫉妒部下,老的嫉妒年轻的,同行嫉妒同行,有人稍有一点成就,或是稍微突出一点,就群起攻击,对其进行讽刺、挖苦、诽谤,那么,这样的集体不但没有战斗力可言,而且恐怕连点温暖也没有。

5、影响身心健康

嫉妒心强的人容易发生心身反应性疾病。

嫉妒心理是由于其欲望不能满足而产生的,这样,当妒火中烧而得不到适宜的发泄时,内分泌系统会功能失调,导致心血管或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从而影响身心健康。

另一方向,嫉妒心会遭到来自各方面的抵制,特别是当嫉妒心理表现为嫉妒行为时,对于其嫉妒行为所产生的一些严重后果,产生自觉或不自觉的内疚和自责心理。

这种内疚、自责的长期累积,是会有损于人的身心健康的。

(五)嫉妒心理的矫治

1、营造良好的竞争环境

引入科学、合理的竞争机制,及时疏导嫉妒心理,提倡西方式的嫉妒,摒出东方式的嫉妒。

东方式的嫉妒是中庸之道的产物,主张随大流,反对冒尖。

由此形成东方式嫉妒的特点:

你行我不行,不是力争我也行,而是千方百计想方设法使得你也不行。

西方式嫉妒的特点恰恰相反:

你行我也行,其结果是带来了相互竞争。

(嫉妒的两面性P10)

当然嫉妒本身与竞争是不相容的。

因为嫉妒是在别人超越自己,或是可能超越自己时产生的一种怨恨、不满、恐惧的情绪。

这种情绪是建立在没有实力再超越别人,或是不想再以实力超越别人,而只想通过贬低或中伤别人而维护自己的一种心理行为。

而竞争则不然,是看见别人比自己行,或是要超越自己时,凭自己的实力不使别人超越的心理和行为。

竞争是一种不甘落后的心理和行为,而嫉妒则是贬低和中伤别人的心理和行为。

由此看来两者是有质的区别的。

《东施效颦》“吴士宏”的嫉妒

被中国当代大学生尊称为“神奇女士”的吴士宏,本来是北京一家小医院的护士。

她自学成才,通过外贸服务公司进入IBM公司,因业绩突出不断晋升,12年间从办公勤务职员一直升到微软中国公司总经理。

后又跳槽,现在她是大型国有企业TCL集团副总裁、TCL信息产业集团总裁。

北京、上海一些大学常请吴士宏作报告,大学生很喜欢听她的报告。

按照吴士宏的地位、身份和成就,她完全可以向大家讲述她的光荣奋斗史,只讲“过五关斩六将”而不谈“走麦城”。

但吴女士十分坦率,她曾当着上千学生的面承认自己有过妒忌心。

吴士宏说:

“有那么几年,我总是心理不平衡,为什么我一天工作十六七个小时,被提升的却是别人?

为什么明明大家同样苦干,外籍员工却理所当然地拿比我高好几倍的薪水?

”不过她接着说,好在嫉妒并没有使她发动任何指向别人的进攻,而是把所有炮火都指向自己。

于是她加倍地工作,业绩更明显地超过别人,这样才有了今天辉煌的成就。

对吴士宏而言,适度的嫉妒,对妒忌心适度地调控,是她成功的催化剂。

2、教育学生胸怀大度,宽厚待人

一般来说,心胸狭隘的“小心眼”很容易产生嫉妒心理。

只有使自己的胸襟开阔,改变器量过小的性格特点,才能时时刻刻清醒地意识到:

世界很大,能人背后有能人,要想自己在一切方面都胜过别人是根本不可能的,要想自己在某一方面永远胜过别人也是根本不可能的。

优势是暂时的,相对的,别人超过自己,也是很正常的。

如果能够逐步树立起这种大度的胸怀,那么也就不会以自己的暂时优势而“沾沾自喜”,也不会为自己处于劣势时而“四面楚歌”了。

(马太效应,好事占全,别人一无所有才心安理得)

有这样一则寓言:

有位园丁,一天早晨,当他到花园里去的时候,发现所有的花草树木都枯萎凋谢了,园中充满了衰败景象,毫无生气。

他非常诧异,就问花园门口的一棵橡树:

“你们中间究竟出了什么事?

橡树说:

“无论我怎么努力生长,我都不能够像松树那样高大挺拔。

园丁问松树:

“高大挺拔的松树,你为什么垂头丧气呢?

松树说:

“我不能够像葡萄藤那样结出香甜的果实。

园丁问葡萄藤:

“葡萄藤,你在为什么事情伤心?

葡萄藤幽怨地说:

“我终日匍匐在地,不能直立,不能像桃树那样绽开美丽的花朵。

牵牛花也苦恼的说:

“如果我有紫丁香那样芬芳就好了。

树木们和花儿们各有各的垂头丧气的理由,因为不如别人而自怨自艾。

这时,有一棵小草却长得青葱可爱。

于是园丁问它:

“你为什么没有沮丧?

”小草回答:

“我没有一丝灰心,一毫失望。

我在园中虽然算不上重要,但是我知道你需要一株橡树、一棵松树,或者葡萄藤、桃树,或者牵牛花、紫丁香,你才去栽种它们;我知道你也需要我这棵小小的草,所以才把我种植在这里,我就心满意足地去吸收阳光雨露,使自己天天成长。

19世纪初,肖邦从波兰流亡到巴黎。

当时匈牙利钢琴家李斯特已蜚声乐坛,而肖邦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

然而李斯物对肖邦的才华却深为赞赏。

怎样才能使肖邦在观众面前赢得声誉呢?

李斯特想了妙法:

那时候在钢琴演奏时,往往要把剧场的灯熄灭,一片黑暗,以使使观众能够聚精会神地听演奏。

李斯特坐在钢琴面前,当灯一熄灭,就悄悄地让肖邦过来代替自己演奏。

观众被美妙的钢琴演奏征服了。

演奏完毕,灯亮了。

人们既为出现了这位钢琴演奏的新星而高兴,又对李斯特推荐新秀钦佩。

李斯特对肖邦的这种心底无私的精神,比起那些嫉妒人才的小肠鸡肚的人来说,真可谓天地之别。

这是关于两个孩子和两位父亲的真实故事。

第一个孩子是班里的优等生,可每次考试总会有几个同学的成绩排在他之前,这个孩子从未拿过头名,他很沮丧。

“爸爸,为什么我的学习成绩总也超不过前面那几个同学呢?

其实我真的很嫉妒,您说我该怎么办呢?

”孩子一脸愁云的向父亲讨教。

父亲没有回答,而是拿来一张白纸,在上边画了一条长长的直线,说:

“你有办法让这条长线变短吗?

试试看!

孩子绞尽脑汁,想了许多让长线变短的办法,结果都无济于事。

父亲依然没有说话,只是拿起笔,在那条长线下面又画了一条更长的直线……

“哦,爸爸,我懂了!

要超过别人,最好的办法就是努力使自己做得比别人更出色。

”孩子恍然大悟。

第二个孩子是班级里的小队长,他总想着怎样尽快坐上中队长的位子,却每每事与愿违,他很忧郁。

“爸爸,我真的很想快些进步,我真的想当中队长。

可我做得却总比现任中队长差一些,我真的有些嫉妒,您说我怎样做才能超过他呢?

”孩子忧心忡忡地向父亲请教。

父亲没有回答,而是兴致勃勃地和孩子下起跳棋来。

其实,孩子的跳棋下得绝不比父亲差,可到最后还是在父亲面前败下阵来。

父亲望着孩子大惑不解的样子解释说:

“这里有个诀窍,要在下棋中获胜,只想着给自己在前进中搭桥还不行,还必须善于在关键时刻拆别人的桥,让他举步维艰……”

“哦,爸爸,我懂了,要超过别人最有效的办法不在于如何为自己搭桥尽快地前行,最要紧的是善于阻止别人超过自己。

”孩子茅塞顿开。

多年后,两个孩子都已长大成人,走上了各自不同的岗位,也收获了不同的人生之果。

第一个孩子以父亲的“长线”理论指导自己,以争强好胜的进取精神迈好前行的每一步。

第二个孩子则以父亲的“拆桥”理论做航标,不思进取,不求作为,而是埋槛设绊算计别人,结果不仅没有功成名就,而且根本没有哪个单位愿意接纳这种小人。

3、以快乐之药矫治嫉妒之心

一般来说,嫉妒可能是造成不快乐的重要因素,而且这种不快乐是随时随处可能发生的。

如果留心注意一下就可能发现,当一个服饰华丽的女人走过时,试着留神观察一下别的女人的目光,就会发现,她们之中,除了比那个女人穿着更华美的以外,都将用不高兴的目光注视她。

同时争先恐后地寻找出贬损那个服饰华丽的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