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嘉峪关市一中届高三第四次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099641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0.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嘉峪关市一中届高三第四次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甘肃省嘉峪关市一中届高三第四次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甘肃省嘉峪关市一中届高三第四次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甘肃省嘉峪关市一中届高三第四次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甘肃省嘉峪关市一中届高三第四次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甘肃省嘉峪关市一中届高三第四次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甘肃省嘉峪关市一中届高三第四次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嘉峪关市一中届高三第四次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甘肃省嘉峪关市一中届高三第四次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甘肃省嘉峪关市一中届高三第四次摸底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嘉峪关市一中2015届高三第四次摸底考试

历史试卷

卷Ⅰ(选择题,共48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8小题,每小题1分,共48分)

1.秦朝创建的中央集权制度对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①打破了贵族垄断政治的局面  ②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  ③适应了当时历史发展的需要  ④这一体制维持两千多年并不调整。

 A.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雅典国家机构权限相互交叉,公职人员的权限也部分交叉,因此,恩格斯说:

“在雅

典没有总揽执行权力的最高官员”。

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雅典没有最高行政首脑               B.雅典没有最高权力机构

C.雅典用此办法实现权力制衡         D.雅典民主政治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愿望

3.在总结一次历史事件的经验教训时,列宁这样写道:

“胜利的社会革命至少要有两个条件:

生产力高度发展和无产阶级准备成熟。

但是在1871年这两个条件都不具备。

”你认为列宁总结的是下列哪一历史事件

A.光荣革命 B.巴黎公社        C.二月革命 D.十月革命

4.“求同存异”的原则体现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哪一内涵

A.不以国家利益的冲突与否来决定亲疏

B.放弃与他国的冲突,在妥协基础上达成利益一致

C.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来解决问题

D.放弃冲突,以利益交换达成妥协

5.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在 1991年12月25日辞职演讲中说道:

“我们什么都多:

土地、石油和天然气、其他自然资源;智慧和才能也都不错。

我们的生活却比发达国家差的多,越来越落在他们的后面……”导致这种现象的决定性原因是

A.经济基础极为薄弱   B.西方国家长期的经济封锁

C.东欧剧变的直接冲击 D.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弊端

6.20世纪40年代朱自清总结了人们的普遍心情:

“胜利到来的当时,我们喘一口气,情不自禁的在心头描画着三五年后可能实现的一个小康时代……但是胜利的欢呼闪电似的过去了,接着是一阵阵闷雷响着。

这个变化太快了,幻灭得太快了。

”当时人们的普遍愿望是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要和平,争民主

C.还我河山,守土抗战    D.打倒列强,除军阀

7.历史学家指出:

西周王朝虽然显示出一定的统一性、集权性,但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松散性仍是最本质的特点。

造成上述“分散性、松散性”的原因是

 A.贵族拥有世袭特权            B.分散的小农经济

C.贵族拥有土地所有权           D.王室日益腐败

8.日裔美籍学者弗朗西斯?

福山在《政治秩序的起源》一书中指出:

“从隋朝开国的581年到12世纪的宋朝晚期,中国最普遍的政治发展之一是家族政府的逆转,中央集权得以复原到前汉的经典官僚机构。

”造成当时“家族政府的逆转”的主要原因是

A.国家政治统一的实现  B.三省六部制的实施C.官员选拔制度的变化  D.豪门望族势力壮大

9.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充分体现了普鲁士容克阶级的政治统治优势,又在经济方面照顾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并使两个阶级互为支撑,成为德意志帝国的统治基础,最终促成了德意志工业化的迅速实现。

上述材料表明

A. 专制制度与民主制度可以相互补充 B. 专制集权符合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C. 容克阶级在政治上能够自我近代化D.1871年宪法基本符合当时德意志国情

10.根据研究表明:

土地兼并程度高的地区一般是经济发达的地区,兼并程度低的地区是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东汉时期发生农民起义的地方基本上是现在的河北、山东、安徽等地,而陕西、河南(两汉时期最富庶之地)一带极少发生农民起义。

据上述材料推断正确的结论是:

A.东汉时期陕西、河南一带土地兼并程度较低B.土地兼并程度与农民起义没有直接关系

C.东汉时期南方相对安定,矛盾比较缓和D.东汉时期人地矛盾严重,阶级矛盾激化

11.王守仁认为“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

”“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

”在此他强调了

A.信仰儒学的正当性和必然性B.三纲五常的合理性和永恒性

C.认知天理的渐进性和深刻性D.伦理道德的自觉性和主宰性

12.英国阿伦·布洛克在《西方人文主义传统》里认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按其性质来说是属于个人主义的,它既不是一种信条,也不是一种哲学体系;它不代表任何一个利益集团,也不想把自己组织成一种运动,它只以受过教育的阶级为对象,这是人数有限的城市或贵族精英”据此,作者认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运动的局限性主要是

A.对思想解放作用有限B.是无组织的少数人行动

C.局限于上层知识分子D.对政治领域的影响有限

13.1907年革命家秋瑾被清政府杀害,在当时中国舆论中心的上海,几乎没有一家报纸不发出哀惋和抗争之声,仅《申报》第八天就刊出秋瑾诗六首,有关秋瑾的文字达三万多字,广大人民进一步认清了政府的反动本质。

这一现象表明

A.广大人民肯定了报纸的教化功能B.报纸宣传是成为社会变革的推动力

C.清政府积极推动近代报刊业发展D.报纸舆论受到专制政府的严格控制

14.下图反映了19世纪60~80年代中国棉布、棉纱进口的变化,能够对这一变化作出合理解释的是

棉布进口棉纱进口

A.民族工业的产生与发展B.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

C.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D.中国沦为世界市场的附庸

15.19世纪,民族资本家祝大椿创办上海公益纱厂,“其初纯系华人资本,后……让一部之股份给英人,改为中英合办。

”祝大椿这样做的原因是

A.壮大企业规模,吸引外国注资B.顺应世界潮流,采取股份经营

C.引进外国技术,实行产业更新D.抵制官府倾轧,依赖外国特权

16.王鸿生在《历史的瀑布与峡谷》中认为近代的某一思想是“以民道代天道”,是“有民无天”的新道统,是“翻天”,让民“顶天立地”。

这一思想应是

A.变法维新B.三民主义C.民主科学D.社会主义

17.20世纪30年代以来“生铁、煤炭、钢、石油总是优先于饮食、住房、医院、学校和服务行业。

……工业化加上类似封建的管理所付出的代价是灾难性的。

……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对材料理解最为准确的是,“斯大林模式”下

A.工业化加速是以牺牲农业为代价的B.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不利生产发展

C.单一的公有制体制阻碍了生产发展D.工业化加速的同时忽视了改善民生

18.有人说:

“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则是阳光灿烂。

”这里“阳光灿烂”最有可能是因为

A.没收地主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B.农民纳税后能自由支配剩余粮食

C.苏维埃政府免去了农民多种赋税D.农民享有优先处理农产品的权利

19.不同的经济模式折射出不同经济学派的经济学说。

在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上,始终存在着两大相互对立的经济学说——自由主义和凯恩斯主义。

他们

A.看似相互矛盾但目的一致B.对国家干预经济看法一致

C.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D.始终都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20.1947年7月,美国政策研究室主任乔治·凯南在《外交》杂志上发表文章《苏联行为的根源》。

文中指出:

“共产主义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信仰之一……人们一旦加以信仰,它就永远不可能被彻底取消。

但是,西方可以把它遏制在已经着了迷的国家领土之内。

”为此美国采取的措施是

A.发表“铁幕”演说B.推行马歇尔计划

C.炮制杜鲁门主义D.建立北约组织

21.1934年1月,《华盛顿星报》刊登了漫两《新政疗法》:

罗斯福总统被视为新政医生,试图拯救生病的“山姆大叔”,国会变成一名听从医生吩咐的护士。

医生告诉护士,“如果没有取得成效,我们当然会改变治疗方法”。

这里强调的是

A.蓝鹰运动效果显著B.权力的制约与平衡C.行政权力的扩大D.政府全面管制经济

22.读“上海、哈尔滨不同年代择偶标准差异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项目

年代

1967—1976

1977—1986

1987—1996

家庭出身、社会关系

28.8%

12.66%

15.6%

本人成份、政治面貌

23.5%

15.5%

13.9%

学历

11.7%

12.6%

25.3%

A.封建婚姻观念逐渐消退B.民众的择偶标准发生了彻底的变化

C.西方文化对婚姻习俗影响日益加深D.婚姻观念中政治化倾向逐渐减弱

23.“从组织形式上看,它只是一种松散的论坛.但政府间对话也促进了自愿基础上的经济合作,其中涉及的领域很广。

”材料直接体现了

A.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趋势B.经济全球化的发展C.政治多极化的加速D.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24.1960年6月毛泽东在一次会议讲话中说:

“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还有一个很大的盲目性,还有一个很大的未被认识的必然王国。

”“我们要以第二个十年时间去调查它,去研究它,从其中找出它的固有的规律,以便利用这些规律为社会主义的革命和建设服务。

”这表明毛泽东

A.公开承认了“大跃进”的失误B.从根本认识到了“左”倾错误的危害

C.有了调整国民经济的初步设想D.要求全党贯彻落实“八字方针”

25.1969年尼克松上台后不久,美国出现了史无前例的通货膨胀和经济衰退两症并发的“滞涨”现象。

为摆脱困境,1971年8月尼克松向全国宣布实行新经济政策。

其主要内容为:

冻结工资、物价、房租和红利90天,要求国会削减联邦开支,停止外国银行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对进口商品增收10%的附加税。

该政策

A.维护了布雷顿森林体系B.找到了解决经济滞涨的出路

C.完全践行了凯恩斯主义D.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通货膨胀

26.2014年9月18日,苏格兰就是否脱离英国而独立举行公投,联合王国面临分裂危机,此前有些英国国会议员建议,女王应该介入。

白金汉宫却罕见地发表公开声明说,女王在公投上将保持中立。

英国女王之所以在苏格兰公投问题上“保持中立”是因为

A.英王只是国家统一的象征,对政治没有任何影响

B.独立公投是苏格兰内部事务,与英王无关

C.根据英国法律,女王对政治议题须保持中立立场

D.即便独立,女王还是苏格兰国家元首

27.据学者研究,在1800年以前的两个半世纪里,世界生产的白银可能有一半或至少三分之一流入中国。

这主要得益于

A.新航路的开辟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C.政府鼓励对外贸易D.商帮经营范围扩大

28.李鸿章认为,开口通商“于中国利害参半,未为全失”。

下列各项中,符合这一认识方法的是

A.“内治不修,则外交实无可办之理”B.“都门被围御园火,五口通商弭兵祸”

C.“租界中沉淀的不仅是罪恶,亦有工业文明的积累”

D.“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29.“学子互相约集,一声‘向右转’,齐步辞别国内学堂,买舟东去,不远千里,北自天津,南自上海,如潮涌来。

每遇赴日便船,必制先机抢搭,船船满座。

”上述现象应出现于

A.明末清初B.洋务运动期间C.清末民初D.抗日战争时期

30.《共产党宣言》指出:

“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

”该材料

A.阐述了阶级斗争学说B.体现了全球化思想

C.阐明了无产阶级政党理论D.提出了消灭私有制的观点

31.陈乐民在《欧洲文明的进程》中说:

“‘重商主义’不是一个现成的理论,它毋宁是‘经验主义’的产物。

到十八世纪各民族间的经济贸易的发展开始冲击民族界限,贸易自由主义逐渐取代‘重商主义’。

”发生这种变化的动力是

A.资产阶级战胜了封建君主B.工业革命的开展

C.民族界限的缩小D.国家垄断资本的形成

32.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和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经济增长停滞、物价持续猛涨的现象,各国立即进行调整,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调整”的实质是

A.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B.恢复自由放任政策

C.扩大“福利国家”规模D.放弃凯恩斯主义理论

33.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中说,元杂剧作家“但摹写其胸中之感想与时代之情状,而真挚之理与秀杰之气,时流露于其间”。

形成这种艺术风格的主要原因是

A.皇室贵族的大力推动B.宋元时期民风朴实

C.市民阶层的现实需要D.杂剧作家宦途无门

34.近代科学史上,完成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使科学摆脱了神学的束缚向前发展的是

A.经典力学体系  B.相对论C.量子论D.生物进化论

35.“在法国发生政治革命的同时,德国发生了哲学革命,这个革命是从康德开始的。

”与康德“哲学革命”有关的著作是

A.《哲学通信》B.《论法的精神》C.《社会契约论》D.《纯粹理性批判》

36.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指出:

“如果台湾不作为一个国家,……我们容许台湾保持原来的社会制度,等台湾人民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

”据此可知

A.“一国两制”最早是由毛泽东提出来的B.“一国两制”是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

C.和平统一台湾是建国以来的既定方针D.毛泽东曾希望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37.史载:

“佛山针行向称大宗,佣工仰食以千万计。

自有洋针,而离散殆尽矣。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B.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C.自然经济的不断解体D.国人媚外思想作崇

38.西方某历史学者说:

“外国资本家被邀请到俄罗斯投资,私人经济在贸易、服务甚至工业领域都得到鼓励。

在农村,农民可以随意耕作他们新获得的土地,并在市场上出售其产品。

”上述历史现象发生于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B.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时期

C.斯大林快速工业化时期D.赫鲁晓夫实施改革时期

39.有人撰写了《论明清小说对宋明理学的超越》的历史论文。

材料不能用作该论文论据的是

①《红楼梦》:

“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②《西游记》:

“皇帝轮流做,……只教他搬出去,将天宫让与我,便罢了。

③《三国演义》:

“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

A.①B.②③C.③D.①②

40.“1831年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定律,1864年麦克斯韦建立电磁理论,1888年赫兹发现电磁波。

这些发现,引发了发电机、电动机、电报、无线电的发明。

”材料说明

A.电气技术的革命改变了社会面貌B.科学的突破推动电气技术的发展

C.电气技术发展是社会需要的结果D.电力取代蒸汽动力成为历史必然

41.“吾人欲证实民族主义实为健全之反帝国主义,则当努力于赞助国内各种平民阶级之组织,以发扬国民之能力。

盖惟国民党与民众深切结合之后,中国民族之真正自由与独立,始有可望也。

”据此可知,孙中山的民族主义

A.要求推翻满清政府的民族压迫政策B.主张反帝,谋求民族的自由与独立

C.认识到工农是中国革命的真正力量D.强调平民阶级组织的基本民主权利

42.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认为把人类划分为天生的主人和天生的奴隶是天经地义的,他说:

“……有些人生来就注定应该服从别人,另有些人生来就注定应该统治别人。

”下列与之有类似主张的中国古代思想派别应是

A.道家B.墨家C.儒家D.法家

43.日本著名汉学家斯波义信在《宋代江南经济史研究》一文中认为:

“宋代商业的性质和规模,与此前一千年时期相比,则全部悬殊天隔,已不可同日而语。

”下列能支持这一说法的事实不包括

A.城市中坊与市的界限被打破B.城郊与乡村的“草市”更加普遍

C.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D.资本主义萌芽在江南手工业中出现

44.2014年7月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成立,南非总统祖马表示: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曾多次为发生经济危机国家提供应急贷款等措施,但收效甚微。

与现有银行不同的是,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会采取更具实效的举措来切实帮助陷入经济危机的国家。

”这说明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的成立

A.旨在挑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地位B.有利于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多元化

C.冲击了美国为中心的世界贸易体系D.反映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已不可逆转

45.历史学家汤因比说:

“文明不会彼此隔绝,而是不断以和平或非和平的方式互相碰撞。

在这种碰撞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16世纪西方文明和新世界的碰撞。

”这种碰撞开始时带来的影响不包括

A.冲击了东西方传统的朝贡贸易体制B.西班牙和葡萄牙建立起资本的原始积累

C.西欧国家民族国家意识的增强D.引起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

46.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掌权后准备实施的措施大部分来自巴黎公社的经验”。

巴黎公社与十月革命爆发的相似背景是

A.都因为国际战争而引发B.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条件都已经成熟

C.均有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领导D.都发生在资本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

47.胡绳认为:

“列强支持清政府的政策包含着一个无法解决的矛盾:

一方面要清政府保持腐败与懦弱……另一方面是清政府具有镇压人们的力量,以建立有利于侵略者的安定的秩序。

”表现这一政策最为明显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48.经济学家张维迎认为,中国过去30多年的经济奇迹源于市场的逻辑,即生产力的提高来自技术进步和创新,技术进步和创新来自劳动分工。

劳动分工受市场规模的限制。

市场的规模越大,参与交易的人越多,市场的分工就会越细,技术进步就会越快。

下列经济现象最能印证上述观点的是

A.开放浦东,打造活力上海B.包产到户,提高农民收入

C.简政放权,增强企业活力D.加入世贸,融人全球经济

卷Ⅱ(非选择题,共52分)

二、材料说明题(本大题由49题和50题组成,共37分)

49.(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5分)  

材料一 :

 在中世纪的西方封建国家中,与君权平列的有教权。

君权是世俗权力,管辖世俗界,教权是精神权力。

一个封建君主如果侵犯了封臣的权利,封臣就可以不对封主尽义务。

„„西方封建时代并无近代意义的立法概念,法律是古老的习惯法。

所谓习惯法,就理论上讲,就是法律来自社会,而非出自君权。

 ——吴于廑《中西启萦运动的比较》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15世纪左右中国和西方政治状况的区别。

(8分)   

材料二: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政治文明——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

他的学说是“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创新”。

——《中华文明史》第4卷 

(2)根据材料二,结合史实说明孙中山如何在政治制度建设上“兼收众长,益以创新”。

(5分) 

材料三 :

 雅典公民大会的设置主要经历了梭伦、克里斯提尼和伯利克里的改革。

公民大会是全体公民参与城邦事务的政治机构,是雅典唯一的立法机构,以各种方式完全控制着雅典的行政和司法,一切重大问题都只能在公民大会上进行最终决议。

在形式上,它是唯一囊括了所有雅典公民的政治机构。

在实践上,它给予雅典公民最好的民主政治训练。

 ——《雅典公民大会初探》 

 材料四 :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

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结合所学依据材料三和材料四,从民主的形式、范围、性质三个方面比较我国人民代表大会与雅典公民大会所体现的两种民主的主要不同之处。

(12分) 

50.(12分)遏制“舌尖上的消费”,引领消费新风尚。

每个时代的经济对当时消费文化观念的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同一时期的政治、文化和社会思想也对消费文化观念的演变和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方消费文化观念的历史变迁

(符号消费:

指消费者除消费产品本身外,还消费这些产品所象征和代表的意义、心情、美感、档次、情调和气氛,即对这些符号所代表的“意义”或“内涵”的消费)

年代

历史时代

消费实态和消费观念

公元前9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

古典时期

消费实态:

反对奢侈消费,提倡节制和等级消费,轻日常生活消费,重公共消费,轻物资消费,重精神性娱乐消费。

消费观念:

快乐幸福的理性节俭消费观为主流。

5世纪至15世纪

中世纪

消费实态:

轻世俗消费,追求来世。

消费观念:

非理性节俭为主流。

16世纪至19世纪上半叶

现代前期

消费实态:

肯定消费地位,注重生活质量,进行有节制的消费。

消费观念:

理性节俭为主流。

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上半叶

现代时期

消费实态:

大众消费主义兴起,追求物质享受,注重休闲娱乐,奢侈品进入普通家庭。

消费观念:

非理性奢侈为主流。

——据高海霞《西方消费文化观念变迁研究》

从“中世纪”到“现代前期”再到“现代时期”,西方消费观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12分)

三、选做题(本大题由51题和52题组成,请在二者当中选择一道作答,共15分)

51.(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72年9月,文部省颁布了第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改革的文件——《学制》。

《学制序文》中说:

“人之所以立其身,治其产,昌其止,以遂其生者,此无他,端赖修身,开智,长其才艺也。

而修身,开智、增长才艺又非学不可。

故有学校之设立”。

同时指出改革教育的目标是“自今以后一般人民,无论华、士族,农工商及妇女,必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人”。

政府将全国划分成学区,设置各级、各类学校,逐步普及小学义务教育。

1890年10月,日本明治天皇签署颁布了《教育敕语》。

——叶立群《日本的教育改革》

材料二1867年奕訢回顾说:

“洋人敢入中国肆行无忌者,缘其处心积虑在数十年以前,凡中国语言文字,形势虚实,一言一动,无不周知,而彼族之举动,我则一无所知。

”……1863年广州同文馆开始筹建时,清廷上谕再次强调:

“惟该馆学生专习外国语言文字,不准西人借端影射,将天主教暗中传习,该抚仍当随时稽察毋令滋弊。

”奕訢曾说:

“招考天文、算学,请用洋人,原欲窥其长短以收知彼知此之效也。

并以中国自造轮船、枪炮等件,无从入手,若得读书之人旁通其书籍、文字,用心研究,译出精要之语,将来即可自相授受,并非终用洋人。

”此事遭到监察御史张盛藻的首先发难:

“若令正途科甲人员习为机巧之事,又籍升途、银两以诱之,是重名利而轻气节,无气节安望其有事功哉?

”——杜文钿《洋务运动与教育改革》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提炼有关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洋务运动中教育改革的主要信息。

(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日两国教育改革的主要共同之处。

(6分)

5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的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是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是……等等的政策无疑是正确的。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材料二 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接着,他又从中国实际出发,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材料三 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由邓小平主持起草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决议指出: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

他虽然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