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城西区道路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096186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1.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县城西区道路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XX县城西区道路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XX县城西区道路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XX县城西区道路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XX县城西区道路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XX县城西区道路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XX县城西区道路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县城西区道路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XX县城西区道路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XX县城西区道路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XX县城西区道路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010年9月

附表:

《XX县城西区道路建设概算汇总表》

附表:

《XX县城西区(近期建设)道路建设概算表》

附表:

《XX县近期道路需要建设路网图》

附表:

道路断面示意图

附表:

本项目近期开发平面图

附:

《翁府[2003]87号》文

第一章项目概述

1.1工程项目名称

韶关市XX县城西区道路建设工程项目(近期阶段)

1.2项目承办单位

XX县城市建设投资经营有限公司

单位负表人:

联系电话:

传真电话:

1.3项目主管部门

XX县人民政府

1.4项目拟建地区、地点

XX县县城西区

1.5承担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单位和法人代表

法人代表:

1.6研究工作依据

(1)《XX县龙仙镇总体规划(2007-2025)》

(2)XX县人民政府文件《翁府[2003]87号》文

(3)XX县人民政府办公室文件《翁府办[2005]31号》文

(4)《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1.7研究工作概况

依据《XX县龙仙镇总体规划(2007-2025)》总体规划划分的规划期限:

分为近期、中期和远期三个阶段:

近期:

2006年至2010年

中期:

2011年至2015年

远期:

2016年至2025年

本项目可行性研究内容为近期规划:

2006年至2010年近期将建设路网工程。

〈一〉近期道路建设规划:

(1)道路交通结构

XX县城区道路规划根据地形布置,为方便土地利用,大部份道路仍以方格网的形式为主,总体上自由顺畅。

规划城区道路由过境道路、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四个等级组成,主干道系统由“三环、五横、六纵”组成。

“三环”指由连接省道341和244的环城快速路形成的主环;以及老城区和新城区的外围路构成的两个环次。

“五横”指西北部的过境公路和贯穿新旧城区的四条横向主干道。

“六纵”指六条纵贯新旧城区的南北向主干道。

规划环城快速路红线宽为40米,主干路道路红线宽40和30米,次干道红线宽25米和20米。

(2)近期道路建设规划

本项目为近期道路建设工程,主要先施工主干道,按规划目标及原则,本项目为西区主干路道路7400米长,道路红线宽分40米和30米,具体如下:

①:

K+0.00-K+2.500(滃江大道)2500米长40米宽主干道

②:

K+2.500-K+3.500(滨河西路)1000米长30米宽主干道

③:

K+3.500-K+5.700(北环路)2200米长30米宽主干道

④:

K+5.700-K+7.400(德政、八泉路二期)1700米长

30米宽主干道

〈二〉项目总投资

项目总投资8261.45万元,计划申请中央投资计划项目专项补助资金或贷款6000万元,自筹资金2261.45万元。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和必要性

2.1项目提出的背景

2.1.1行政区划调整的要求

2004年XX县进行行政区调整。

原南浦镇、三华镇并入龙仙镇后,龙仙镇镇域面积从229平方公里增加到432.74平方公里,人口从8万多增加到12万多。

“龙仙”是XX县的政治、文化中心,行政区划调整后的龙仙镇必须汇聚人心、整合资源,尽快完成从行政区划调整到政治、经济、资源、产业和物质空间的全方位整合。

为此,县委、县政府决定开展龙仙镇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

2.1.2发展建设县城西区的要求

县委县政府决心建设龙仙县城西区,新建县城西区域面积12平方公里,现县城区域面积8.0平方公里,建成后县城区域面积达20.0平方公里。

西区的建设启动,使XX县城区的发展空间得到较大地拓展,并开创了城市建设发展和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更顺应了全县人民强烈要求建设新XX的多方需求和发展趋势。

由此可见,西区的启动建设无论从空间位置、时间位置,还是经济文化方面,都将占据着龙仙未来城市舞台上的主角地位。

但近年来,随着龙仙镇经济逐步增长,发展的主客观条件已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西区的建设已经与1995年总体已规划的发展思路、道路网络和功能布局等方面存在一定出入。

此时开展总体规划,可以从全县、全镇的角度重新审视西区的发展定位和发展战略,以利于西区的整体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2.1.3龙仙镇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

改革开放30年以来,龙仙镇的社会经济发展与城乡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已经成为了全县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但在发展中也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进入21世纪,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珠江三角洲的产业升级和结构转型的大背景,给XX等相对欠发达地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条件下,为促进龙仙镇社会经济与城乡建设的快速发展,需要全面分析和总结各种已有变化,审时度势,探索新形势下发展的方向、目标、重点与基本策略。

2.2项目发展概况

2.2.1XX县龙仙镇区域位置

(1)XX县地处广东省北部,韶关市东南部,南距广州210公里,北抵韶关120公里。

龙仙镇位于XX县境东部,东经114度05分至114度5分,北纬24度17分至24度23分;东临连平县,南依新丰县,北面和西面分别与XX县的坝仔、江尾、官渡、周陂等镇接壤。

(2)龙仙镇是XX的县城,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县域交通枢纽,镇域交通较为方便。

公路南经蓝李街至新丰县,东、北贯穿县城;可直通官(渡)汕(头)公路,且与106国道、京珠高速公路连接,沿广韶线向北可达韶关,向南可达广州;沿官汕线可达连平、灯塔、五华、兴宁、梅县、汕头等,沿翁虔线可达江西省全南、赣州。

(3)行政区划:

1986年将原附城区(公社)并入龙仙镇后,镇域土地面积为229平方公里,其中城镇面积4.5平方公里,城区面积2.1平方公里,下辖16个管理区和龙仙镇4个居委会。

2004年将南浦、三华两镇并入龙仙镇后,全镇镇域面积从229平方公里增加到432.74平方公里,人口从8万余人变为12万多(2004年统计数据);下辖6个居委会和34个村委会。

2.2.2经济发展概况

龙仙镇农业以发展水稻、蔬菜、蚕桑、糖蔗、水果、渔业和畜牧业为主,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种植优质水稻为基础,以甘蔗、花生、油菜籽等经济作物和蔬菜、瓜果、花卉为支柱的农业发展格局。

龙仙镇现已建成一定规模的蚕桑、养鱼、牲畜、蔬菜和蔗糖等商品生产基地,为农业产业化、集约化和现代化经营打下了良好基础。

龙仙镇现有工业门类以煤炭、水电、建筑、家私、纺织、制药、印刷、食品为主,青云山药厂、丝厂、电池厂等成为全镇、县的经济支柱;私营企业的比重逐年加大,全镇现有四级企业4000多个,但全镇工业总产值超过200万元的工业企业仅有7家,基础仍很薄弱。

近年来龙仙镇的第三产业一直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

但由于起点低,总量仍相对较小,约占国内国民生产总值的33.6%。

作为第三产业龙头的旅游业刚刚起步,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滞后,旅游市场宣传力度不够,因而客源少且不稳定,主要为XX县本地居民和少量韶关市游客。

此外由于工业发展不快,外来人口不多,购买力弱,商品市场需求不足,导致商业发展缓慢、未成规模;但龙仙镇作为全县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对全县居民仍具有一定吸引力,对韶关市也具有一定影响作用,因此龙仙镇的第三产业发展仍具有一定潜力。

2.2.3经济发展分析

至2004年为止,XX县三次产业结构为39.6:

26.8:

33.6。

总体来看,XX县经济仍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农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还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工业发展速度仍较为缓慢,工业内部

产业结构层次较低,产业的技术含量不高。

而龙仙镇第一产业的发展正处于转型时期,将由原来的传统型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花卉、蔬菜、水果、和鱼禽蛋类将成为主要的农产品,并逐渐形成规模化经营。

第二产业的发展因新城区工业园的发展而具备了加快的条件。

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已经超过第二产业,以生态观光农业为特色、以东华寺文化旅游为基础的旅游业,将随着西区客家文化商业街和龙仙湖的建设,使逐渐成为第三产业发展的增长点,并以此带动旅馆和娱乐业的发展,进而推动第三产业加速发展。

2.2.4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

总结龙仙镇的发展条件,从产业现状、基础设施等物质角度来看,龙仙镇作为一个现代工业投资场所并不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因此,龙仙镇的发展应跨越镇域范围,置身于整个XX县域、韶关市域发展当中,把握发展机遇,积极主动地参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分工协作,与周边城镇功能互补、共同协作;发挥自然和土地资源优势,取长补短,在竞争中合作,共同促进地区经济的整体发展;强化区域服务的功能,积极发展农业加工工业、旅游业和商业服务业以及以农产品为主要内容的流通业。

综上所述,龙仙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宜采取以工业主先导、第三产业并重的发展模式,逐步转化为农产品深加工、观光旅游等产业为基础,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的发展模式,即以三华李种植、加工、观光和兰花种植、观赏、展销等农业产业为龙头,以生态观光农业、旅游业为主导的发展模式。

这一模式的基本要求:

一是设置一定的工业企业门槛,以发展无污染且企业门槛较低的劳动密集型的轻型加工工业为主,大力提高工业的水平,加强园区的生态和环境建设,建成独具特色的兼备自然风光、生态农业、高水平工业的镇区;

二是把旅游与农业及加工业紧密结合起来,推出独具特色的生态农业休闲旅游产品;三是通过旅游的带动,使农产品、加工产品和旅游产品互相渗透,促进相关产品和服务业的发展,从而推动园区企业集团的全面、快速发展和繁荣。

对应上述确定的龙仙镇发展模式,龙仙镇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可以简单概括为“生态立镇、工业强镇、旅游兴镇”。

即以集约利用土地为核心,以合理控制建设规模、调整用地结构为目标,积极引导城乡工业和居民住宅相对集中发展,对城镇建设进行系统、全面、合理的规划控制与引导,促进全镇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持续发展。

其中“生态立镇”对应未来龙仙镇土地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工业强镇、旅游兴镇”则主要针对龙仙镇未来产业发展重点提出的。

2.2.5土地开发与经营的模式与思路---政府开发、市场培育

龙仙镇开发经营的首要原则是政府行为进行主体开发和规划,通过市场进行增值培育,充分确立市场为主导的土地增值模式。

由于龙仙镇现有经济基础薄弱,但县城西区工业园周边环境具备了发展工业园的条件,因此政府为主体进行科学的规划建设是西区工业园招商引资的前提,以市场为主导将各种投资环境和区位条件的企业引入西区落户经营,也是XX县社会经济发展的保障。

2.2.6土地经营策略

在传统城市土地使用制度下,土地是无偿和无限使用的,用于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不能通过地价或地租收回,其结果是政府投资开发的土地越多,财政负担越大。

经营城市最终要让城里的居民受益,从2002年起,越来越多政府改过去收取“土地使用费”为“年租费”,并且年地租的确定由当年的地价,用途及规划建设来决定。

同时科学界定土地收益的构成,合理分配土地使用者的利益,并将这些利益合理补偿给城市的主体----居民,真正做到城市的资产市民受益。

土地收益进入稳定期后,政府可根据对土地增值的监督和测算,征收部份增值税,并将这一部份资金以红利或奖金形式返还给城市居民,真正实现“土地国有”。

并通过这种机制实现土地的再开发。

2.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XX县县城西区道路建设是实施〈XX县龙仙镇总休规划(2007-2025)〉的要求

建制镇合并有利于整合城镇的经济实力,互惠发展,已经成为各地城镇体系的发展趋势。

2004年,XX县进行行政区划调整,原南浦镇、三华镇并入龙仙镇,改变了不适应社会发展的行政体制,有利于资源共享,产业互补,直接扩大城镇的规模和实力,简化城镇空间的结构。

行政推动力对龙仙镇村镇体系的影响远比经济发展、交通改善更为快速和直接,旧的城市结构与合理结构距离较大,因此对城市形态进行整合具有必要性。

这将改变行政村的管辖范围和产业结构,直接促成城市空间结构的变更。

龙仙镇新时期城市形态、城市空间结构的构建,应充分发挥政府行为力的作用,尤其是通过行政区划调整,设立区域中心极,从而带动整个区域的发展。

本项目建设内容是总体规划的近期阶段实施内容,是城市建设的基础设施,是认真贯彻《XX县龙仙镇总体规划(2007-2025)》的前期基础设施建设。

2、统筹规划利用土地和集中经营的要求

XX县城西区总体规划中,县城周围20平方公里土地由县政府统一主体开发和规划,通过市场进行增值培育的方式,以吸纳各方投资资金,招商引资。

通过对集住宅、商贸、工业、行政、仓储、物流于一体的土地利用,既扩大了城镇规模,繁荣了城镇经济,又能获取较高的经济利益。

3、迎接珠三角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的需要

目前我国(尤其是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区际专业化分工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由垂直型分工为主向水平型分工为主乃至高水平的水平型分工转换。

珠三角经济发达区域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同时要逐步转移和扩散一些档次较低的一般加工工业,特别是高耗能的加工工业,不断提升产业结构层次。

周边地区应立足于资源优势和地区特色,在重点发展能源、原村料工业的同时,大力发展和接收发达地区转移的一般加工工业,特别是具有资源优势的工业,适当延伸产业链,提高加工深度和技术水平。

这样,在新的区际产业分工格局中,形成了发达地区以其具有优势的技术要素、欠发达地区则以其充裕的劳动力、资源要素与跨地区的产业分工格局,实现双方的产业转型和升级。

就广东省而言,珠江三角洲是海外技术扩散与产业转移的率先登陆区,可视为广东省内的创新源。

正如当年香港急需产业北移,面临产业升级的珠三角,正在寻找初级加工也转移的最佳地点,主动接受珠三角加工工业的北移。

可以解决欠发达地区劳动力的出路,同时积累资金,发展农业和第三产业,提高整个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4、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必然要求

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之一,就是顺利实现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这种转移可以是空间意义上的,龙仙镇作为XX县城,承担带动全县农业产业化的重任,因此,通过发展工业经济就地消化农村劳动力,已经成为龙仙镇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5、带动城镇化发展,强化经济向心力的必然要求

珠三角提出率先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强调产业升级、空间整合、重视人居环境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对区域发展与城乡建设提出更高要求。

龙仙镇借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之机,专门就产业经济发展战略进行专题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对重大发展战略(如工业强镇、旅游兴镇等)的分析和论证,着眼于准确把握基本方向和未来发展的道路,力争使最后的规划成果能够体现前瞻性和指向性,更好地促进龙仙镇的城乡发展和社会进步。

只有通过工业化,建立龙仙镇区与镇域、与周边镇的产品加工协作关系、或劳动力得以容纳关系,才能充分发挥作为中心镇的集聚辐射作用。

6、促进区域营销,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带来了新一轮的发展契机,对处于珠三角发达地区经济扩散边缘的所有县市而言,机遇都是一样的,关键在于谁能够更早、更准、更稳地把握发展的机会。

7、高速公路建成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城市与交通互主依存,世界上大大小小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城镇体系的布局都离不开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和交通条件。

城市交通区位和交通条件的变化影响着城市的发展、城市在城镇体系中的地位和功能。

高速公路是现代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运输现代化的标志。

高速公路和普通公路相比,其具有行车速度快、通行通力大、物资周转快、经济效益高和交通事故少等优点,因此对现代社会的经济发展和城镇体系的布局产生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1)、深湘高速和昆汕高速对龙仙镇区域位置的影响

未来,昆汕高速和深湘高速的修通将龙仙镇成为韶关东南部对外交通和商贸物流的重要节点,龙仙镇定位也将随之提升成为韶关市副中心之一和韶关市东南部交通节点与商贸物流中心。

(2)、昆汕高速和深湘高速对龙仙镇空间结构的影响

未来,昆汕高速以及深湘高速的建成,两条高速公路沿镇区用地外围切线通过,将龙仙镇环抱中间,城镇未来的用地选择受到限制,城镇建设用地也将避免无限制的向外扩张,促进龙仙镇土地利用向集约化发展;而两个高速公路出入口却对龙仙镇的产业、经济的布局产生“东拉南拽”的态势。

(3)、高速公路对龙仙镇经济发展的影响

深湘高速和昆汕高速在龙仙镇东、南两侧的通过为龙仙镇产业发展提供了快捷、便利的交通条件,深湘高速也为深圳的上下游产业链向外拓展提供了交通基础,为龙仙镇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物流产业和相关配套的第三产业、进行产业转移提供了基础条件和优势。

第三章建设规模

3.1项目建设规模内容

本项目建设规模为《XX县龙仙镇总体规划(2007-2025)》近期规划阶段的基础设施及征收规划用地费用。

1、XX县城西区道路建设项目如下:

为方便XX县政府利于组织实施总体规划,结合考虑近期可能的发展机会和城市建设中的当务之急,依据西区发展重点分析,规划近期西区道路建设安排7400米主干道路。

(1)K+0.00-K+2.500路段:

道路长度2500米,道路设计宽度40米,道路总面积100000.00㎡,是规划区主干道。

(2)K+2.500-K+3.500路段:

道路长度1000米,道路设计宽度30米,道路总面积30000㎡,是规划区主干道。

(3)K+3.500-K+5.700路段:

道路长度2200米,道路设计宽度30米,道路总面积66000.00㎡,是规划区主干道。

(4)K+5.700-K+7.400路段:

道路长度1700米,道路设计宽度30米,道路总面积51000.00㎡,是规划区主干道。

以上是本项目道路建设内容,总规划道路为主干道:

40米宽的道路总长为2.5km,按880万元/km计算,则为2200万元;30米宽的道路总长为4.9km,按770万元/km计算,则为3773万元;工程建设费用为5973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为:

399万元;

附表:

《XX县城西区道路建设概算汇总表》

附表:

《XX县城西区(近期建设)道路建设概算表》

2、规划区首期征地项目

本项目共用地370.48亩,按现行国家有关政策及结合XX县实际情况,经测算每亩山地征收费用为:

5.1万元

370.48亩*5.1万元/亩=1889.45万元;

以上两项内容为本项目规模,总投资金额:

5973万元(道路建设)+1889.45万元(征地费用)+399万元=8261.45万元。

附表:

土地利用规划图

第四章建设条件和建设地点

4.1项目建设条件

XX县城区周边地势较高的山体在用地上会形成天然边界,而规划中的两大高速公路也会对城市用地的空间扩展形成一定限制。

XX县城西区地势平坦,用地条件好,开发利用容易,现状已具备一定的建设基础。

同时以有省道S341从西边大致呈南北向过境和末来昆汕高速出入口的带动,必然会使城区西区加快建设。

另一方面,中远期主要向西区发展,并且高速公路的建成及西区用地的饱和,会很大程度上改变XX县城区发展的动力及格局,因此,以上分析可以看出,XX县城建设发展方向主要是:

①依托老城区,大力完善旧城市中心区

②近中期向西区发展,建设县城西区

③末来继续向东北面发展,建设南浦新城

本项目实施的是XX县城西区规划,是XX县新的政治、文化中心,前期道路(龙仙大道)已完成,四周大部份已完成整平工作。

个别行政部门已施工办公建设项目。

还有房地产已开始进入开发,本项目的建设已刻不容缓。

4.2项目建设地点

本项目建设地点为XX县城西区,是整个规划项目道路建设的前期部分,满足于先期施工要求。

本项目所征土地大部份为闲置小山地,为项目征地提供有利条件,

 

第五章道路施工方案

5.1总体平面布置

本项目建设的总体平面详《XX县龙仙镇总体规划(2007-2025)》平面图,严格按规划要求施工。

附表:

《XX县近期道路需要建设路网图》

5.2道路等级划分

本规划道路等级划分为四个等级:

过境道路、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

(1)过境道路

即主要对外交通道路,包括昆汕高速、深湘高速公路、省道S244、省道S341、县道X356。

(2)城市快速路

快速路是快速疏解长距离、大运量机动车流,立交的道路,在承载城市交通运输中发挥关键作用。

(3)主干道路

主干道是为联系城市功能的道路,原则上以行驶机动车为主,同时兼顾非机动车交通,在城市道路网中起骨架作用。

主干道沿街两侧可设置商业、行政办公等设施,形成城市居民购物、社交、游憩等公共活动场所的黄金地段。

主干道断面形式以四块板和三块板为主,道路红线宽度为40米和30米。

(4)次干道

次干道是连接主干道和支路之间的道路,路网较密,主要为区内交通服务,是公共交通行驶的主要道路。

次干道断面形式经一块板和三块板为主,道路红线宽度为25米和20米。

5.3道路施工方案

本项目建设内容有40米宽主干道路2500米,30米宽主干道路4900米,20米宽道路及25米宽道路后期考虑,具体方案如下:

40米宽主干道路:

左右车道11.50米,中央绿化带6.0米,左右人行道各4.0米,左右人行道绿化带4.5米(采用A-A断面示意图)

30米宽主干道路:

左右车道各10.5米,中央绿化带3米,左右人行道各3米(采用C-C断面示意图)

25米宽道路:

中间车道共16米,左右人行道各3米,左右绿化带1.5米,(采用D-D断面示意图)

20米宽道路:

中间车道共15米,左右人行道各2.5米。

(采用F-F断面示意图)

附表:

道路断面示意图

附表:

道路结构分析图

 

5.4路面设计方案

路面设计采用C30砼200—300MM厚,符合路面抗折及抗压要求。

路肩采用路缘石砌成中间绿化带及两侧人行道。

5.5排水设计方案

雨污水排放系统分区及管网详见规划图

A:

污水排水系统

根据XX县城区的地形特点,将城市污水系统划分为建成区中心区污水系统、西区污水系统二大分区,合理布置城市污水排水干管,总的走向为从东向西,从南到北进行汇集、输送,把污水收集到清源污水处理厂。

污水主干管为d300-d1200。

B:

雨水排水系统

结合城市道路逐步完善雨水排除系统,新建道路必须同时建设雨水管线,以避免今后对道路进行开挖。

雨水排水的分区按城区的地形及主要河流水系来划分,根据城区的地形特点、用地安排、道路及河流走向,XX城区可分为3个较大的相对独立的雨水排放系统,即翁江河西城区段、翁江南浦城区段和龙仙河城区段。

雨水排除根据本地区降雨集中、雨量较大的特点,可充分利用道路路面排除雨水。

在城区新建道路两侧建排水管线,在城市外围快速路两侧修建雨水明沟,将雨水就近排入河流。

远期逐步完善雨水管渠系统,在城区周围低洼地带修建雨水收集储存和利用设施,收集暴雨季节的雨水,到旱季用来灌溉耕地或绿地。

雨水主干管为d800-d1600。

雨水管道的坡度最小不能小于0.001。

C:

污水处理厂规划

县城建设1个污水处理厂,并已经在建,今年十月竣工投入运行。

规划选址于县城西区西端,西临翁江,对全镇工业污水及生活污水进行收集处理。

规划污水处理厂用地面积15.6公顷,日处理规模为1.5万吨/日处理。

污水管道的坡度最小不能小于0.001。

 

第六章环境保护、节能利用与劳动安全

6.1环境保护

(1)大气环境

根据韶关市政府1997年的划分要求,XX县划定为空气质量二类区域,项目建设过程中严格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的二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建设现场针对标准制定空气环境保护措施,做到防尘,防质量气体扩散等措施,车辆出入要盖防尘布,车胎要清洗干净才上路。

(2)水环境

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污水采用先过滤、沉淀达标后才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