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第五单元.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095548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1.2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史第五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中国古代史第五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中国古代史第五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中国古代史第五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中国古代史第五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史第五单元.docx

《中国古代史第五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史第五单元.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古代史第五单元.docx

中国古代史第五单元

中国古代史第五单元

姓名

(一)选择题

1.历史课上,讨论中国古代的官制演变,同学们征引史料,各抒己见。

甲说:

方镇太重,君弱臣强……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

乙说:

天下之兵,本于枢密,有发兵之权而无握兵之重。

丙说:

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而天下事方如指掌矣。

丁说:

……青海军兴,始设军机房,领以亲王大臣。

其中涉及宋代文官体制的史料是(  )

A.甲说、乙说B.甲说、丙说

C.甲说、丁说D.乙说、丙说

2.王安石认为国家积贫积弱的根本在于生产少,生产少而民不富,民不富则国不强。

为根本上解决问题他颁行了(  )

A.募役法和保甲法B.青苗法和农田水利法

C.将兵法和均输法D.方田均税法和科举新法

3.按政权建立年代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A.契丹、金、北宋、元B.北宋、契丹、金、元

C.北宋、金、契丹、元D.契丹、北宋、金、元

4.以下是某一时期的诗人分布示意图。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一时期应该是(  )

A.春秋战国B.秦汉C.隋唐D.两宋

5.中国文化不仅惠及近邻,而且泽被远西。

下图关于“中国古代文化外传”的时间轴,“?

”处应填入(  )

A.火器随蒙古西征传入欧洲B.中国丝绸受到古罗马上层人士喜爱

C.唐三彩随遣唐使流入日本D.瓷杯瓷盘随海禁的开放传到菲律宾

6.将黏土刻成一个个单字,烧硬后用于排版印刷。

印完一版,单字可卸下以备再用。

此项技术最早记载于(  )

A.《史通》B.《农政全书》C.《农书》D.《梦溪笔谈》

7.“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描述的是哪一朝代的行政管理体制(  )

A.隋朝B.唐朝C.北宋D.元朝

8.元代加强了对疆域的有限管理,其中管辖琉球的机构是(  )

A.江浙行省B.宣政院C.中书省D.澎湖巡检司

9.元朝时右丞相铁木迭儿掌管宣政院,他的儿子也

为宣政院使。

《元史·奸臣传》记载了时人的批评,称其“无功于国,尽居贵显。

”宣政院的“贵显”在于(  )

A.向各省宣达政令B.负责中央官员选拔

C.管理佛教事务和吐蕃

地区D.掌管蒙古兵马征发

10.唐末以来,一向是“兵权所在,则随以兴;兵权所去,则随以亡。

”宋太祖登位以后,有鉴于此,随即策划了一幕历史剧。

这就是

A.推恩令B.托古改制C.玄武门之变D.杯酒释兵权

11.—位士人经历一场剧变后,指出这是因为当时国家集权太甚,“万里之远,皆朝廷所制”,地方无力,导致“外寇凭陵时而莫御,雠耻最甚而莫报”的结果。

这位学者可能经历的是

A.西晋五胡乱华B.中唐安史之乱C.北宋靖康之变D.清末八国联军侵华

12.《中华文明传真》丛书其中一册的扉页上这样写道:

军事力量的萎靡不振,让多少热血男儿空怀报国之志;经济富庶与文化发达,令多少后人追忆它的盛世繁华;两者的矛盾,造就了内敛而精致的社会风尚。

该书应为哪一朝代分册

A.唐朝B.宋朝C.明朝D.清朝

13.下列组合能突出中国古代汉族与其他少数民族间关系的是:

①赤壁之战②孝文帝改革③唐藩合亲④靖康之变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14.南宋统治者曾说:

“市舶之利,颇助国用。

”此话的含义是市舶司可以

A.促进中外交往B.加强港口管理C.推动海外贸易D.增加商业税收

15.某地发现一座古墓,清理出以下随葬文物,据此判断此古墓出现最早的大致年代

①丝织品②景德年间瓷器③唐三彩马④活字印刷品

A.汉朝B.唐朝C.宋朝D.明朝

16.培根指出:

“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指

A.促进了欧洲社会制度的转型B.奠定了中国古代文明古国的地位

C.推动了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D.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绝的状态

17.日本东洋史学家宫崎市定认为中国早在10世纪(即所谓“唐宋之变”)就已经进入“近世”(即近代化的世俗的世界),是世界上最早进入近世的文明,比西洋要早3个世纪。

以下经济方面的变化最能支撑宫崎观点的是

A.劳役和实物赋税货币赋税

B.

实物农业经济商品货币经济

C.

内陆经济海洋经济

D.

农业经济工业经济

18.下图是一副残缺的古代“政权结构示意图”。

判断该图反映的朝代是

 

A.唐代B.宋代

C.元代D.明代

19.古诗云: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做汴州。

”作者抨击这种现象,最终导致

A、靖康之变B、澶渊之盟C、南宋灭亡D、靖难之役

20.历史上往往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当一种秩序建构成熟的同时,又潜藏着一种潜在的隐患。

最终又将演变为一种新的危机。

中国历史上符合这种规律的现象是

①汉初的“无为”政策与文景之治②东汉“柔道”政策与豪族膨胀

③中唐的“藩镇”戍边与五代十国④北宋“重文轻武”与积贫积弱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21.自秦以后,随着皇权的不断加强,古代中枢权力机构也不断发生变化,其中为分割宰相权力而设立的机构是

A.刺史B.中书省C.内阁D.参知政事

22.北宋时期的72位宰相中,北方占据41位,江南占据共26位;南宋时期的62位宰相中,北方仅有5位,江南占据47位。

据此得出的结论是

A.北方文化已经衰落B.文化重心开始南移

C.经济重心南移完成D.南宋政府重视教育

23.据记载,宋元以后上海周边人口大幅增加,并改镇设县。

这可能得益于当时

①市舶司的设立②棉纺织的发展③经济重心南移④京杭漕运咽喉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24.在评论中国古代的官僚制度时,有位史学家说:

“西汉布衣将相之局的形成标志着世袭贵族主宰政治时代的结束,是一个里程碑。

北宋的不以开国功臣及其后代组成统治集团更是一个里程碑。

”为达成第二个里程碑,北宋政府

A.确立起枢密院主军政、三衙统兵、皇帝总揽兵权的军事体制

B.通过科举选拔大量的文人担任中央重要官员和地方重要官员

C.为了官员的调遣撤换,政府实行官、职、差遣相分离的制度

D.实行内重外轻的方针,军队分为禁军和乡兵,并采取更戍法

25.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大无畏精神推行变法,被誉为“中国十一世纪改革家”的是

A.司马光B.王安石C.范仲淹D.孝文帝

26.四位学生在做研究性学习时,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历史影响为题,各命了一个小标题,你觉得哪项最不适宜

A.造纸术:

改变了西欧的文化进程B.指南针:

西方海外殖民的助跑器

C.火药:

荡平欧洲封建城堡的锐器D.印刷术:

没有它就没有文艺复兴

27.公元10至14世纪,中国历史进程的特点是

①多民族政权并立并逐渐统一②民族的融合并加强

③三大发明的发展并传播④经济重心的南移并完成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28.右图是一幅“针路”示意图。

“针路”出现于宋代,指的是古代人们在罗盘指引下将不同地点的航行方向连结而成的一种航线。

据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它的出现是宋代航海事业发展的必然结果

B.它的出现使得古代海上航行更加安全便利

C.我国在宋代已经将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

D.这标志着宋代开启了“海上丝绸之路”

29.北宋时曾与辽、西夏形成三国鼎立的局势;南宋与金也曾形成长期对峙的局面。

这两种局面被打破,分别是源于哪个民族的崛起?

A.契丹族、党项族B.契丹族、女真族C.党项族、女真族D.女真族、蒙古族

30.观察右图,有资格考试的考生是

A.皇帝钦定的新官B.省试合格的举子

C.殿试合格的进士D.会试合格的贡士

31.下图为《元朝疆域图》,其中宣政院管辖的地区是

A.①B.②C.③D.④

32.下图所示两个王朝的地方行政制度分别是

 

A.分封制、郡县制B.分封制和州郡制

C.分封制和行省制D.郡县制和行省制

33.史载:

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辽界灾荒严重,不断到宋境籴粮,雄州一次出官仓2万石,贱价以粜。

此种贸易属于

A.朝贡贸易B.民间贸易C.榷场贸易D.对外贸易

34.有学者指出,“行中书省是由中央宰相府分出一个机关驻扎在外面,这因蒙古人征服中国,不敢把政权分散,要完全把握集中在中央。

行省就是一个行动的中书省。

”由此可见,元代行省

A.为了监察地方B.为了地方自治的方便

C.为了从军事上控制地方D.为了提高汉族官僚的权力

35.从图一(汉郡国并行图)到图二(元行省分布图)的变化,最能够反映出:

 

图一图二

A.郡县制仍然是地方一级制度B.地方势力是中央集权的隐患

C.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D.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矛盾消除

36.《马可·波罗行纪》中记述,元朝时“所有契丹人,即契丹省的居民,都被迫离开旧都而迁居新都”。

这里的“契丹省”指的应当是:

A.岭北行省B.辽阳行省C.甘肃行省D.云南行省

(二)材料题

37.上一个“中国世纪”

美国耶鲁大学教授乔纳森·斯彭斯曾这样评价中国的某一个朝代(2000年1月1日《新闻周刊》):

“上一个中国世纪是11世纪。

当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也是最成功的国家。

它的领导地位源于一系列的因素,从技术上的发明到工业企业的兴起和管理良好的农业,从普遍的教育和行政管理试验的传统到对宗教和各种哲学思想的宽容。

……上一个1000年的中国,是世界超级大国,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问题:

(11分)

(1)请以史实论证美国教授的这一说法,并完成下列表格。

(5分)

观点

证据

①技术发明世界领先

②农业管理良好

③行政管理的试验

④实行普遍的教育

⑤对宗教和各种哲学思想的宽容

(2)11世纪的中国也饱受后世学者诟病,你认为后世学者会提出哪些不满?

(6分)

 

38.“君主的烦恼”

公元8—10世纪,中国与西欧的君主面临着共同的烦恼……。

历史经验丰富的中国皇帝更快地找到了有效对策,西欧的君王则到13世纪才有了希望。

问题:

(10分)

(1)8—10世纪,中国与西欧的君主所面临的共同烦恼是什么?

(2分)

 

(2)10世纪时,中国皇帝为解除烦恼主要采取了哪些有效对策?

(4分)

 

(3)西欧君王为什么直到13世纪“才有了希望”?

(4分)

 

答案:

37

(1)①活字印刷和火药的发明与传播②王安石变法推出青苗法、农田水利法等利农措施③实行重文轻武的文官体制。

④科举制度完善推动教育普及。

⑤儒、道、佛等哲学宗教并存或理学的兴起

(2)官僚体制和军队规模臃肿,财政开支庞大;(2分)对少数民族的战事处于不利地位,以输送岁币求和;(2分)在保守势力攻击之下,王安石变法不幸夭折。

(2分)

38、

(1)地方势力(分裂割据势力)对王权(或皇权)的挑战和威胁。

(2分)(或地方割据势力坐大威胁王权)。

(2)以杯酒释兵权的方式,解除统兵大将的兵权,确立枢密院、三衙和皇帝共同统兵的体制(1分);实行内重外轻(或守内虚外、或强干弱枝)的方针,分散各级军权(1分);推行重文轻武国策(或文官体制),通过科举制度提拔文人担任官职(1分);实行官、职、差遣相分离的制度(1分)。

(3)12世纪以后,随着城市的复兴和商品经济的活跃,新兴市民阶层为自身利益与国王携手,力图打破封建割据局面,分享政治权力(2分);随后,英法等国相继出现了等级代表会议,等级君主制随之登上历史舞台,司法和军事等权力逐渐集中到中央,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国王的地位。

(2分)

 

10.商旅指南

1340年,佛罗伦萨人裴戈罗蒂依据当时商人所了解到的亚洲情况撰写成一本书,为那些想到中国的商人提供参考。

从塔纳(Tana)到中国,你旅行的道路是很安全的,据走过这条路的商人说,不论是白天还是晚上,都是安全的。

……中国有很多的城市和市镇。

其中最特殊的就是它的都城,这里聚集了大量的商人,有大量的贸易……无论商人们携带多少银子远去中国,中国的君主都会从他们手中拿过来纳入国库。

对带来白银的商人,他们用纸币与其兑换。

……用这种钱,你可以购买丝绸和其它你想买的商品。

这个国家的所有人都一定会接受它。

——《新全球通史》547页

问题:

(1)1340年的中国处于哪个王朝统治?

(1分)

(1)元朝。

(1分)

(2)当时商人到中国经商有何利弊?

(5分)

(2)利:

商旅路途安全(1分);中国市镇多,商品多,交易量大(1分);可以兑换纸币,携带方便(1分)。

弊:

个人私产(银子)难以保障(1分);兑换纸币时可能遭到勒索;纸币购买力难以保证(1分)。

(言之成理给分)

(3)100多年后,商人若依据本书再到中国去可能会遇到哪些新风险?

(4分)

(3)东西陆路不畅通,商旅路途安全难以保障(或奥斯曼帝国崛起,过境商人受到盘剥)(2分);即使商人到了中国,也可能难以进行直接贸易(或中国实行朝贡贸易,贸易有时间、地点和人员限制)(2分)。

(其它言之成理给分)

3.“中州”是我国的古都聚集地,在这里曾发生过武王伐纣、陈桥兵变等历史事件。

“中州”的地理位置应相当于今天的

 A.河南B.陕西C.甘肃D.山东

5.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

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的展示出来。

下面哪幅图最接近历史真实

 

ABCD

6.“历史上常常有这样的战争,它们虽然像一切战争一样不可避免地带有种种惨祸、暴行和痛苦,但它们仍然是进步的战争。

”(列宁)以下最具备这一特点的战争是  

A.蒙古统一中国的战争  B.金进攻南宋的战争  

C.金灭辽、北宋的战争D.辽进攻北宋的战争

8.右图中E处应填写

A、秦朝B、唐朝

C、北宋D、元朝

 

9.岳飞在《满江红·怒发冲冠》中有“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一句,这里的

“胡虏”、“匈奴”应该是()

A.契丹人B.匈奴人C.党项人D.女真人

10.在古代,官方因急于将某些信息公之于众,便将“榜”作为一种传播信息的特殊工具。

例如:

靖康元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殿前司降黄榜云:

“金人游骑已及郊畿。

”该榜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A.北方畜牧业向南扩展B.宋金联盟友好交往

C.金军兵临东京D.金兵进攻临安

11.“故乡何处是?

忘了除非醉、京洛胡尘满人眼,不知能似浙江不?

”以上诗句反映了两宋之际背井离乡的文人对故土的思念之情,诗中的“胡尘”之“胡”是指 

A.西夏  B.辽   C.金   D.蒙古

12.《中华文明传真》丛书其中一册的扉页上这样写道:

军事力量的萎靡不振,让多少热血男儿空怀报国之志;经济富庶与文化发达,令多少后人追忆它的盛世繁华;两者的矛盾,造就了内敛而精致的社会风尚。

该书应为哪一朝代分册

A.唐朝B.宋朝C.明朝D.清朝

13.宋太祖说:

“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

朕今用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十之一也。

”这里反映出宋初的一个基本国策,即

A.“重文轻武”B.“强干弱枝”

C.“重内轻外”D.“冗官冗费”

14.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

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

这说明

A.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B.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

C.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D.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

15.针对唐朝中后期宰相“事无不统”的教训,为了进一步分割宰相权力,宋太祖采取的创新措施有

①设中书门下分掌行政权②废丞相设六部直接管理国家政事

③设枢密院掌管中央军政④实行官、职、差遣相分离制度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16.历史上往往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当一种秩序建构成熟的同时,又潜藏着一种潜在的隐患。

最终又将演变为一种新的危机。

中国历史上符合这种规律的现象是

①汉初的“无为”政策与文景之治②东汉“柔道”政策与豪族膨胀

③中唐的“藩镇”戍边与五代十国④北宋“重文轻武”与积贫积弱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17.近代有人指出:

“枪杆子里出政权”,古代也有人说:

“天子者,兵强马壮者居之。

”中国历史上,这种情况有时会成为政权交替的常态。

下列哪一时代最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A.汉朝前期B.唐代中期C.五代时期D.明代中叶

22.元朝能够统一中国并统治近百年的原因,从根本上说是

A.蒙古族善于骑射,军事力量强大B.忽必烈善于谋略,政治经验丰富

C.采行汉法,接受先进的汉族文化D.推行民族分化政策,维护蒙古贵族的特权

23.历史学家陈寅恪指出: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下列史实不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完善科举程序B创立行省制度C强化文官政治D世俗文学兴起

25.中国古代的官衙机构、官职名号各有渊源。

“刺史”有“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之意,“行省”以“行中书省”得名,巡抚则以“巡行天下,抚军按民”而名。

从名称来源看,“行省”是:

A.中央的派出机构B.皇帝的秘书机构C.地方的自治机构D.朝廷的朝贡藩属

 

28.观察下图,指出元朝不由中书省直辖的地区

A.河北B.河南C.山东D.山西

29.“中国古代地方行政体系不是简单的修补,而是在不断创新与完善”。

以下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①商方国联盟②秦郡县制③汉刺史制④唐三省六部制⑤元行省制

  A.②④ B.②⑤ C.③④⑤D.①②⑤

32.右图是中国古代的一份科举考试答卷。

依据图片信息,以下推断可以成立的是

A.是研究隋唐科举制的一手史料

B.这肯定是一份誊录答卷

C.该答卷不可能早于宋代

D.该考生还将继续参加省试

34.观察右图,有资格考试的考生是

A.皇帝钦定的新官B.省试合格的举子

C.殿试合格的进士D.会试合格的贡士

 

36.以下对唐宋时期对外贸易发展趋势评价正确的是

A.交通路径上:

由唐时的“水陆并进”到宋时的以海路为主

B.输出物品上:

由唐时的以手工业品为主到宋时的以农产品为主

C.港口分布上:

由唐时的江南地区居多到宋时的江北地区居多

D.贸易国家上:

由唐时的以东南亚各国为主到宋时的以西域各国为主

38.汉至宋南北方户数变化表(单位:

万户)(据钱穆《国史大纲》)

朝代

区域

西汉元始二年

晋太康元年

唐天宝元年

宋元丰三年

北方

965

149

493

459

南方

111

65

257

830

上表中,影响汉代至宋代南北方户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朝代时间长短B.王朝力量强弱C.疆域面积大小D.经济格局变化

39.2007年12月,南宋时期的远洋贸易商船“南海一号”被整体打捞出水,新闻界以《“南海一号”,……之荣光》为题进行报道,你认为标题中被省去的部分最可能是

A.丝绸之路B.海上丝绸之路

C.朝贡贸易D.中华文明

40.中国古代对外交通经历了由西北陆路转向东南海路的过程。

发生这一转变的根源是

A.北方战乱、南方稳定B.科学技术南传

C.经济重心南移D.指南针的普及

41.有学者提出:

大体而言,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

“微澜”主要表现为

A.手工工场日益兴起           B.地域性的商人集团形成

C.城市商品经济繁荣   D.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

42.《天仙配》中有这样一段唱词:

“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水园。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它反映了我国古代

①自耕农富裕祥和的生活情况②自耕农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

③自耕农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④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经营方式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44..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在“宋朝的黄金时代”的标题下写道:

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

下列属于这场“商业革命”的史实是()

A.流通领域出现纸币B.人量商业市镇兴起

C.生产领域出现私人作坊D.出现东市、西市商业区

46.北宋理学家邵雍曾发出这样的赞叹:

我幸福,因为我是人,而不是动物;是中国人,而

不是蛮族人,……我幸福,因为我生活在全世界最美好的城市洛阳。

邵雍的赞叹源于当时A.国家的大一统B.经济文化的繁荣

C.民族关系的融洽D.思想的自由

47.王国维曾论道“天水一朝人智之活动与文化之多方面,前之汉唐,后之元明

皆所不逮也。

”文中“天水一朝”借指

A.西夏B.隋朝C.宋朝D.辽朝

48.日本某古寺留存有一份珍贵文件记载:

“癸丑,春三月,明州(今宁波)来船两艘,其中,祥兴号满载丝绸、陶瓷,另附铜钱七万,《史记》、《汉书》、《三国志》各十部;《四书集注》百部;佛教经典数百部。

”这一份文件最早可能出现于()

A.汉代B.唐代C.宋代D.元代

51.公元751年,唐朝军队在中亚败于阿拉伯军队,被俘往阿拉伯的士兵中有不少技术工匠,这次战役客观上促成了中阿之间的一次技术传播,这时中国传入阿拉伯的技术应该是

A.活字印刷术B.造纸术C.火药与火器D.指南针

54.苏轼《李氏山房藏书记》记载:

北宋初年,老儒先生以求《史记》、《汉书》而不可得,

幸而得之,赶紧抄录,日夜诵读。

据此推测,导致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这两本书被皇室专藏,民间不得私印B.宋科举以策论代替诗赋,读史人增多

C.宋重文轻武,雕版印刷不能满足需求D.宋与民族政权对峙,中原文化遭浩劫

(二)材料题

1.“弱宋”与“气节”

两宋在军事上屡受外敌之辱,常被称为“弱宋”。

但是,军事上的弱宋却是中国历史上最崇尚气节的时代。

据史料记载:

崖山之役,“后宫诸臣,从死者众……尸浮海上者十万余人”

——摘自《宋文渊海,学林大观》

问题

(1)军事上的“弱宋”是怎样形成的?

(4分)

(1).宋朝汲取历史教训,在政治、军事方面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和改革,以“重文轻武”为基本国策和内重外轻的治国方针,重用文臣,防范武将(3分);辽、西夏、金以及蒙古政权与其对峙,威胁宋的边境安全等(1分)。

(2)分析宋人形成“崇尚气节”的主要原因。

(3分)

(2)两宋时儒学发展为程朱理学,成为官方哲学,伦理纲常得到统治者的大力提倡和社会认可(2分)。

文官体制和科举考试,一定程度上起了诱导作用。

(1分)

(3)崖山之役发生在哪一年?

你怎样看待崖山之役中的现象?

(4分)

(3)1279年(1分)。

观点与诠释一致,能从一个角度评价的(1分);能从两个以上角度,评价的(3分)。

如,宋人宁死不屈,其气节高尚;受封建思想毒害,作无谓的牺牲;或蒙元残暴,以死抗争等。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2分)

1835年,曾经留居中国的西方人士格尔斯感慨:

“……中国的科举制度是古往今来的其他伟大的君主制度所无法相比的。

它必将像造纸术、指南针、火药一样传遍欧洲,为西方所借鉴!

⑴格尔斯所指的“中国科举制度”是一种什么制度?

它创立于什么时期?

它又是如何发展变化的?

(8分)

科举制:

科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