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总复习系列6阶段性循环训练第16章.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095085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41.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物理总复习系列6阶段性循环训练第16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考物理总复习系列6阶段性循环训练第16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考物理总复习系列6阶段性循环训练第16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考物理总复习系列6阶段性循环训练第16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考物理总复习系列6阶段性循环训练第16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物理总复习系列6阶段性循环训练第16章.docx

《中考物理总复习系列6阶段性循环训练第16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物理总复习系列6阶段性循环训练第16章.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物理总复习系列6阶段性循环训练第16章.docx

中考物理总复习系列6阶段性循环训练第16章

阶段性循环训练(第1-6章)

一、选择题

1.(教材图片改编题)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国防事业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如图所示为我国空军战机空中加油时的情景,则( D )

A.以地面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

B.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机是运动的

C.以地面为参照物,加油机和战机都是静止的

D.以战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

2.如图是相向而行的甲、乙两物体的s-t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相遇时两物体通过的路程均为100m

B.0~30s内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

C.甲的运动速度为10m/s

D.甲、乙是同时出发的

3.(2018山东德州)图为木制玩具青蛙刮鼓,用木棒在青蛙背上摩擦,就会发出类似青蛙的叫声,有时还能引起周围青蛙的附和共鸣。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青蛙刮鼓发出的声音是由木棒振动产生的

B.模拟青蛙的叫声是指音色相近

C.青蛙刮鼓发出的声音一定是噪声

D.能引起周围青蛙的附和共鸣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

4.如图中是不同的声音输人到示波器上时所显示出的波形图.则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B)

A. 甲和乙声音的音调相同      

B. 甲和丙声音的响度相同      

C. 甲声音的响度最小      

D. 丁声音属于噪声

5.(2018山东枣庄)用体温计测量病人甲的体温,示数是38℃,如果该体温计未经甩过就用来测量病人乙的体温,示数也是38℃.下列判断正确的是(C)

A.乙的体温一定等于甲的体温B.乙的体温不可能等于甲的体温

C.乙的体温不可能高于甲的体温D.乙的体温一定低于甲的体温

6.(2018山东滨州)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水沸腾时的装置以及实验中不同时刻气泡的情形.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B)

A.他可以选用量程为-80~60℃的酒精温度计

B.图甲是水沸腾前的现象

C.水沸腾时,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

D.小明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继续沸腾了一段时间,所以水的沸腾有的时候不需要吸收热量

8.(2018湖南娄底)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B)

A.小孔成像B.鸟巢倒影C.水面折枝D.故宫日冕

9.(2018山东枣庄)近年来流行一种“自拍神器”给旅行者自拍带来方便,如图所示,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神器”可以(D)

A.增大像距

B.增大像的大小

C.缩短景物到镜头距离

D.增大取景范围

10.(2018山东省威海市)下列关于光学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C)

A.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硬纸板可以显示光的传播路径

B.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使用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C.探究光的折射特点时,光从空气射入水中,传播方向一定会发生改变

D.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当蜡烛燃烧变短,光屏上的像会向上移动

11.(2018湖南省邵阳市)如右图所示是我国自行研制即将首飞的C919大型喷气客机,它的机身和机翼均采用了极轻的碳纤维材料。

这种材料的优点是(A)

A.密度小B.弹性小

C.体积小D.硬度小

12.(201宿迁省市)年幼的弟弟发现密封的面包被挤扁总说面包变少了,哥哥却说面包没变。

你认为哥哥所说的“没变”可能是指下列哪个物理量(B)

A.体积B.质量C.石油D.硬度

二、填空题

1.如图所示,圆筒的直径d为____cm,停表的读数为____s。

【答案】1.00;228.7。

2.(2018四川省德阳市)为了监督司机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设置了固定测速仪,如图所示,汽车向放置在道路中间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

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5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3s,若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0.9s,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汽车在两次接受信号间隔过程中行驶的距离是m,汽车的速度是m/s(超声波速度是340m/s)

【答案】34;42.5。

3.(2018江苏省徐州市)人听到蚊子飞行的“嗡嗡”声,是由蚊子翅膀产生的,通过传入人耳.但人听不到蝴蝶飞行的声音,是因为蝴蝶发出声音的不在可听声的范围内.

【答案】振动空气频率

4.(2018河南省)如图1所示,将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会看到乒乓球。

该实验说明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请你再设计一个显示生源振动的实验:

5.(2018广东省)夏日炎炎,小东从开着空调的屋内刚走到室外时,眼镜的镜片变模糊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他在游泳池游泳后走上岸感觉到有点冷是由于身上的水吸热所致;他买了冰棒含嘴里过了一会感觉到凉快是由于冰棒吸热所致.(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答案】液化;蒸发(汽化);熔化。

6.(2018江苏淮安)如图甲所示,探究冰的熔化特点,将装有碎冰的试管直接放置在空气中,不用酒精灯加热,这样做不但使试管均匀受热,而且冰的温度升高较(选填“快”或“慢”),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由图像可知,在第8分钟末,试管里的冰处于(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

【答案】慢;固液共存态;不变

7.(2018河北)小明在平静的湖边看到“云在水中飘,鱼在云上游”的现象。

“云在水中飘”是小明以为参照物看到“云”在水中运动的现象。

“鱼在云上游”是鱼通过水面的形成的虚像和云在水面的形成的虚像同时出现的现象。

【答案】水折射反射

8.(2018山东枣庄)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给我们展现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其实诗人观察到的落日并非太阳的实际位置(如图所示),而是太阳光经过不均匀的大气层发生了所成的像,太阳实际在图中(选填“甲”或“乙”)的位置。

【答案】折射;乙

9.(2018海南)每年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

如果不爱护眼睛容易患上近视眼,矫正近视眼应佩戴透镜(填“凸”或“凹”)。

视力正常的眼睛,远近景物都能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像(填“实”或“虚”)。

【答案】凹;实

10.(2018浙江宁波)为了研究眼的成像原理,小科自主研制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用水透镜模拟眼的晶状体,通过注水或抽水可改变水透镜凸度大小。

光屏和水透镜固定在光具座如图所示的位置。

点燃蜡烛后,调节水透镜凸度,直至光屏上成一个清晰倒立、(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

若将点燃的蜡烛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要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应对水透镜(填“注水”或“抽水”)。

【答案】缩小;抽水

11.(2018江苏省盐城市)小明将托盘天平放在桌面上,调节天平平衡,测出小石块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所加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所示,则小石块的质量为g;接着测出小石块的体积为10cm3,则小石块的密度为kg/m3。

【答案】水平;26;2.6×103。

12.(2018江西省)寒冷的冬天,裸露在室外的自来水管爆裂,其原因是水管中的水油液态变成固态时,______减小,______增大所导致的。

【答案】密度;体积。

三、作图题

1.(2018湖北十堰)如图所示,AB、CD是平面镜前一点光源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M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请在图中标出光源S和像点S′的位置,并完成光路图

【答案】

2.(2018贵州黔三州)画出图中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过P点的光路。

【答案】

3.(2018云南省昆明市)完成图12中经过凸透镜后的两条光线。

【答案】

4.(2018广西玉林)在图中画出与入射光线对应的折射光线。

【答案】

5.(2018白银市)如图所示,F为凸透镜的焦点,OO’为凸透镜的主光轴,AB为射向凸透镜且过焦点的光线,在凸透镜的右侧有一平面镜MN和主光轴OO'成45°,请画出经凸透镜折射后和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完整光路图.

【答案】

四、实验题

16.(2018四川省内江市)如图所示,是某同学设计的测量小车在固定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装置图。

小车从带有适当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自由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两处时,电子时钟所显示的两个不同的时刻,则:

(1)由图可知,斜面上的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为mm。

(2)该实验原理是。

(3)在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倾角适当

(选填“大”或“小”)一些。

(4)由图可知:

小车在A,B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为m/s。

【答案】

(1)2

(2)v=

(3)小(4)0.03

18.(2018山东青岛)实验探究

探究声音的产生与特性

过程结论

如图,用音叉和乒乓球进行如下实验:

1轻敲256Hz的音叉,用悬吊着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叉股,发现丘乓球也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

2重敲同一音叉,听到更大的声音,同时发现乒乓球被弹开得更远,说明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的有关;

3换用512Hz的音叉重复实验,听到声音的音调更高,说明音调与发声体的有关。

【答案】①振动;②振幅;③频率

24.(2018湖南娄底)小明在实验室探究冰熔化和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特点,根指测量结果绘出相关图像,如图a所示:

(1)要完成这两个实验,都需要的测量仪器是钟表和。

(2)水沸腾时温度计示数如图c所示,该示数是段所对应的温度值(选填“BC”和“EF”)。

(3)如图a所示,BC段该物质的状态为。

(4)AB段与CD段的倾斜程度不同,这是因为。

【答案】

(1)温度计;

(2)EF;(3)固液共存态;(4)冰的比热容比水的比热容小

22.(2018山东临沂)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

(1)将纸平铺在水平桌面上,玻璃板垂直架在纸上,在玻璃板的一侧立一支点燃的蜡烛,透过玻璃板观察其另一侧蜡烛的像。

(2)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选填“透过”或“不透过”)玻璃板,观察光屏上有无像。

(3)将另一支完全相同的(选填“点燃”或“未点燃”)的蜡烛放到玻璃板后,调整位置使其与像重合,说明像与物的大小。

(4)实验过程中如果玻璃板没有垂直架在纸上,而是如图所示倾斜,蜡烛A的像应是图中的___(选填“A1”、“A2”或“A3”)。

【答案】

(2)不透过;(3)未点燃;相等;(4)A2。

21(2018山东德州)小莉同学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

(1)实验过程中,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如图甲所示时,在光屏上可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的实像,若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cm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再次呈现清晰的像。

(2)如图乙所示,保持蜡烛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16cm刻度线处,则人眼在(选填A、B、C”)处能观察到蜡烛的像,像是图丙中的(选填“1、2、3、4”)

(3)实验完成之后,小莉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如图丁所示,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了,若想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在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位置的情况下,应将光屏凸透镜。

(选填“靠近”或“远离”)

【答案】

(1)放大;40;

(2)B;4;(3)远离。

9.(2018湖北十堰)小天妈妈买到一块绿松石小工艺品,小天想知道绿松石的密度,进行了如下实验步骤

(1)按图甲调节天平横梁平衡,这一过程中的错误是;

(2)纠正错误后,小天调节天平平衡并测量出该工艺品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砝码和游码如图乙所示,工艺品的质量m为g;

(3)小天利用量筒测量工艺品的体积如图丙所示,则该工艺品的体积V石为cm3

(4)计算出这块绿松石制作的工艺品的密度为g/cm3;

(5)如果小天将实验步骤

(2)、(3)互换一下,测出工艺品的密度将偏(选填“大”或“小”)

(6)实验完成后,小天还利用这块绿松石工艺品和一个弹簧测力计测出了家中食用油的密度,实验过程如图丁所示,弹簧测力示数为F,则食用油的密度(写出字母表达式)ρ油=。

(工艺品已经测出的质量和体积分别用m石和V石表示)

【答案】

(1)游码未放在零刻度线上;

(2)27;(3)10;(4)2.7;(5)大;(6)

五、计算题

1.一块碑石体积为30m3,为了计算它的质量,取一小块作为这块碑石样品,测出它的质量为140g,用量筒装入100ml的水,然后将这块岩石样品完全浸没水中,此时,水面升高到150ml,

(1)计算这块碑石的密度;

(2)计算这块碑石的质量。

【答案】

(1)2.8g/cm3

(2)8.4×104kg。

 

2.汽车在出厂前要进行测试,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8m/s的速度行驶500s,紧接着在模拟公路上以20m/s的速度行驶100s。

求:

(1)该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路程。

(2)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答案】

(1)4000m

(2)10m/s.

 

六、综合能力题

1.(2018江苏南京)有四个颜色相同的实心球,其中一个与其它三个材料不同。

为找出这个球,测得如下数据。

球的标号

A

B

C

D

体积/cm3

5

8

12

18

质量/g

10

20

24

36

(a)

(1)通过计算处理数据可以完成任务,则表格中(a)处的内容为。

(2)除计算外,还可以通过方法,更加形象直观的处理数据,找出这个球。

(3)分析可知,标号为的球与其它三个球材料不同。

【答案】

(1)

/(g/cm3);

(2)画图象;(3)B。

2.研究发现:

人在饮酒后驾车的应急反应时间是未饮酒时的2—3倍.反应时间是指司机从看到意外情况到踩刹车需要的这段时间;在反应时间内汽车要保持原速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反应距离.如图所示,某人酒后驾车沿马路直线行驶,车头中央距马路边沿3m,车在到达某位置时,发现一人正从路边出发闯红灯过人行横道,此时汽车的速度为15m/s,距离人的行走路线为30m,若该司机的反应时间为1.2s,刹车后汽车由于惯性还要继续行驶,再经过1s刚好驶到人的行走路线.

(1)求这辆汽车的反应距离是多少?

(2)若人以1.5m/s的速度匀速行走,请计算说明汽车是否有撞上行人的可能?

(提示:

该车的宽度约1.8m)

【答案】

(1)18m

(2)汽车从A点到行人的行走路线用时:

t总=t反+t=1.2s+1s=2.2s.在这段时间内,行人行走的路程:

s人=v人t总=1.5m/s×2.2s=3.3m.考虑到车的宽度问题,汽车有撞上行人的可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