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之谜》教学设计和反思.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095003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月球之谜》教学设计和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月球之谜》教学设计和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月球之谜》教学设计和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月球之谜》教学设计和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月球之谜》教学设计和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月球之谜》教学设计和反思.docx

《《月球之谜》教学设计和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月球之谜》教学设计和反思.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月球之谜》教学设计和反思.docx

《月球之谜》教学设计和反思

《月球之谜》教学设计和反思

《月球之谜》教学设计和反思

李慧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面的基本情况,以及课文提到的和月球有关的未解之谜。

2、培养学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月球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文中写了月球的哪些未解之谜?

教学难点:

利用资料交流和想象、多媒体等手段,引导学生真正感受月亮的神秘与奥秘,同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课前准备:

1、美国宇航员登月的记录片。

2、能表现出月色皎洁、清幽的图片,乐曲《春江花月夜》。

3、学生收集关于月亮的古诗词、图片、传说、故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在浩瀚无边的宇宙中有无数美丽的星球,每一个星球都是一个未知的神秘的世界,今天就让我们走近离我们最近的美丽星球——月球,去探索探索它的奥秘吧!

(板书:

月球之谜)

二、激发想象,练习说话(遐想引入第1段)。

1、每当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洁的月光会引起你什么样的遐想呢?

(配乐欣赏图片,完成句式“每当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洁的月光总会使我情不自禁地想起————————————————)

2、不仅是你们,每一个生活在地球上的人,对这颗神秘的星球都充满了美好的遐想,人们会遐想些什么呢?

和我们想的一样吗?

齐读第一段。

三、,感受奇异,指导朗读。

(学习第2段)

1、引入

 是啊,千万年来,这些美好的遐想促使人们不断地探索月球的奥秘。

1969年7月20日这一天两名美国宇航员首次登上了月球,现在就让我们跟随这两名宇航员乘座“阿波罗”号宇宙飞船向月球出发,准备好了吗?

(视频录像)

2、看后说说自己的感想。

(结合资料袋说说自己的所知的内容)

3、引出学习第2段,感受景色奇异。

(1)当我们首次来到月球,第一眼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景色?

请大家找一找课文哪一个自然段哪个地方在介绍?

哪位宇航员来给我们汇报汇报你第一眼看到的景色?

(抽读)你具体地说出了月球上的景色,能不能用一个词概括说说这是什么样的景色呢?

(2)刚才你汇报的时候说到月球上的景色十分奇异。

(3)月球上的景色奇异在哪儿呢?

说——你为什么觉得奇异吗?

是啊!

月球上空是黑沉沉的,表面怎么又洒满了灿烂的阳光呢?

真奇妙啊!

你能把这奇异的景色读一读吗?

我们一起来感受感受吧!

(4)月球上的景色还奇异在哪儿呢?

说——怎么就觉得奇异了呢?

月球与地球上的景色截然不同,真是奇特呀!

(5)我们原本以为月球上有美丽的嫦娥,洁白的玉兔,然而月球上的景色与我们的想象简直太不一样了,你们想看看宇航员从月球上拍回的照片吗?

(出示照片)

(6)月球上的景色太不可思议了,让我们把这十分奇异的景色告诉给地球上的人吧!

(齐读)

4、比较朗读,体会句子。

(1)老师给句子瘦瘦身来读,大家比较有什么不同?

(去掉“首次、十分、却、满、任何”比较读,体会句子。

(2)把你刚才比较的感受送到句子中去读。

四、研读探究,学习月球的未解之谜。

月球上满是尘土,岩石和环形山,宇航员们对此感到十分好奇,他们把月球的尘土和岩石带回了地球作进一步的实验和研究,这些实验又让我们对月球产生了新的疑问。

你们想了解科学家做的什么实验吗?

1、自己小声读一读3、4、5、6段,边读边想科学家做了哪些实验?

(1)全班交流科学家做了哪些实验呢?

(2)科学家把尘土带回地球,做了第一个实验,是什么呢?

接着科学家又用植物做了什么实验呢?

最后科学家又对月球上的岩石作了研究,他们有什么发现呢?

2、在这三个实验中,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个实验呢?

3、在四人小组内选择一个你们共同感兴趣的实验,仔细读一读。

说一说假如你们就是参与实验的科学家,在做这个实验过程中,发现了很多的现象,你们有什么想法和感受呢?

4、小组汇报。

(1) 哪个小组先来汇报

a、你们组感兴趣的是哪一个实验呢?

b、假如你们就是参与实验的科学家,在做这个尘土实验的过程中,发现细菌一下子都死了,你们有什么想法和感受呢?

组内说组内补充

还有其它同学想对这个实验谈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吗?

c、这个实验结果真让人费解呀!

你们用朗读来向大家汇报汇报这个有趣的实验吧!

d、月球上的尘土也可以杀菌吗?

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有趣的实验吧!

(2)还有哪个组来汇报你们感兴趣的实验。

a、你们组感兴趣的是哪一个实验呢?

b、你们做了这个植物的实验后,有什么想法和感受呢?

c、你们能根据你们在这个实验中惊奇的发现,向全世界的人提出一个谜吗?

d、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实验!

这个实验中还有谜团吗?

e、对这个实验感兴趣的同学一起来读读这个实验吧!

(3)这一连串实验结果是多么令人费解呀!

a、科学家继续做的什么实验呢?

哪个小组来汇报汇报。

b、你们研究了从月球回来的岩石后,有什么想法和感受呢?

c、研究了这块岩石后,你们的疑问是(小组读谜)。

d、还有对这个实验感兴趣的同学吗?

我们一起来追问一次吧!

(放大)

 五、学习第七自然段,进行资料交流。

1、课文的第七段出现了一个省略号,它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还有很多很多的未解之谜。

2、除了这些实验给我们提出的没有解开的谜,结合你们读的月球的资料,你还想提出哪些谜呢?

月球上还有哪些未解之谜呢?

 3、月球留给我们的谜还有很多很多,正是因为月球留给我们这么多未解之谜,才更加激发了人类探索它的欲望,对神秘的月球,人类还将继续探索下去。

五、小结全文,课外延伸

1、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

古往今来,人们赋予月亮各种各样的情感,有数不清的关于月亮的神话传说,诗词歌赋、音乐绘画。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阅读书后面描写月亮的诗句。

2、课文学完了,我们的学习还可以继续下去,课外,你想做些什么?

六、作业:

这一段时间,同学们通过各种方式搜集了许多关于月球的资料。

我们可以把自己搜集的资料办成一张月球之谜的小报。

可以自己独立完成,也可以自由组合完成。

我们还可以把目光投向浩瀚的宇宙,可以办什么小报呢?

(木星之谜、火星之谜、宇宙之谜的小报

板书:

22月球之谜景色奇异

尘土杀菌

实验水藻鲜嫩费解

教学反思:

《月球之谜》是一篇非常有趣的介绍月球知识的文章,从皓月当空的美好景象落笔,说到人类第一次登月后看到的月面,接着列举了一些与月球有关的不解之谜,最后以“对神秘的月球,人类还将继续探索下去”结束。

了解月球是个什么样的世界,了解课文中所写的月球之谜,是本文的重点。

这是一篇科普文,如何有效的利用信息技术,推进课文内容的发展,而不失为一堂语文课?

这是我设计教学时的主旨思想。

通过一堂课下来,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值得借鉴:

一、充分体现了信息技术与语文文本的巧妙整合。

这一堂课最精彩的地方应该是把信息技术带进课堂,有利的推进了课文内容的发展。

孩子们在课前的预习中,充分施展了信息技能,利用各种途径搜集关于月亮的图片、传说,以及月球的相关知识。

指导孩子们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分类,并通过思考提出疑问。

在课堂教学中,我根据课文需要制作了非常有实效性的幻灯片,内容丰富,页面漂亮,如月亮诗句的收集,幽静的月色图配着舒缓的《春江花月夜》的音乐片断和1969年美国宇航员登月的片断录像。

我在课堂里针对课文的需要进行合理的整合,让信息技术有效的为文本服务,推进文本的发展。

二、正确把握了语文教育的特点,符合了语文学习的规律。

《课标》指出: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要把信息技术与文本进行巧妙的整合,使学生能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拓展思维空间,理解月球世界的奇异和月球上的不解之谜,充分开展朗读才是前提。

这节课,教师以读为本,问题引入,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

在朗读中,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使学生的朗读具有层次性。

如月球上奇异景色的朗读指导,几个月球之谜的朗读指导,使学生在具体的语境里感悟文本内容,拓展自如。

而创新型的学生除了能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外,还要带着疑问走出课堂,使知识始于课堂,而不止于课堂。

我让学生将课堂的语言训练和课外的生活实践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课外布置学生办月球之谜的小报,从而使学生从单一的语文课堂步入广泛的社会语文空间。

当然本课也有不少不足之处,《月球之谜》这篇课文内容浅显,可欣赏的优美句段不多,因此学生在读文时显得感情较单调,难以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课堂气氛略显沉闷,学生对自己搜集的资料整理分类的能力不强,导致在课堂交流里,老师要加强引导,从而使课堂教学时间不够,最能体现语文的工具性的一个环节——把掌握的知识通过宇航员的登月介绍或科学家的实验介绍来练习说话,使课本知识内化成自己的语言,并能灵活运用。

就因时间的不足而忍痛去除,使本课留下了遗憾。

设计依据与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

“逐步培养学生探索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因此,在教学本课时,一是要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受月亮的神秘和魅力;二是要抓住“谜”字,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掌握“夜幕、降临、悬挂、曾经、奥秘、努力、估计、神秘、探索”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以及课文提到的月球相关的未解之谜。

3.培养学生根据掌握的材料提出问题的能力。

4.积累一些与月亮有关的诗句。

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师:

同学们,月亮,地球的近邻,人类的好朋友。

孩提时代,我们唱着“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的儿歌,不知不觉中长大了。

那么,月球是个什么样的世界?

它还有哪些没有解开的谜?

让我们一起读一读《月球之谜》这篇课文,感受一下月球这个神秘的世界。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1.让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分小组互读课文,看谁读得正确、流利。

3.鼓励学生上台讲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教师相机进行指导。

4.讨论: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课文主要写了月球是个什么样的世界和它还有哪些没有解开的谜。

三、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学生自学思考:

月球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课文写了月球哪些没有解开的谜?

2.分小组交流自学情况。

3.课堂讨论交流。

①当一轮明月高悬天空,你会产生哪些遐想?

②当“月球是一片荒漠”,你仿佛看到一个怎样的世界?

③课文介绍了月球哪些没有解开的谜?

作者是怎样介绍的?

④你还知道月球哪些没有解开的谜?

四、扩展阅读,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细读《月亮的自述》一文,说一说:

你从这篇文章中获得了哪些新的知识?

你想对月亮说些什么呢?

月亮的自述

晴朗的晚上,我悄悄撩开夜幕,悬在蓝色的天空上,把银辉洒向大地,我冰清玉洁的身影,给人以美的享受,无限的情思。

人们给我许多好听的名字,如“素月”“婵娟”……幼儿园小朋友们也亲切地叫我月亮姐姐。

我一直是人们向往的仙境,人间流传着嫦娥奔月、吴刚砍桂等神话故事。

于是,我便蒙上一层又一层神秘的面纱。

人们经过几个世纪的努力,终于实现了登月的愿望。

首次乘着宇宙飞船来拜访我的人,一定会感到惊奇。

因为在他们心目中,我一直是十分美丽的:

有银光闪闪的宫阙,有奇花异卉,到处是琼枝玉楼。

可是事实上,我仅有成片的环形山、坑坑洼洼的地面和一些地球上没有的元素。

由于缺乏氧气,动植物根本不能在这里安家落户。

有趣的是:

行走在我的表面如同跳霹雳舞、太空舞。

因为我的引力相当于地球的1/6,即使最糟糕的跳高运动员,只需轻轻一跃,就会创造出数倍于奥运会跳高纪录的好成绩。

你们看到悬挂在空中的我,只有一个圆盘大,其实我的直径有3476公里,大约是地球直径的1/4,在太阳系的所有卫星中,我是老五。

只因我离你们38万多公里,看上去才显得那么小。

你们看见的月光,其实就是我反射的太阳光。

我是地球的卫星,环绕地球转,地球又自转,这中间平均每18年就有29次地球置身在我和太阳中间,太阳光正好被挡住不能射到我身上。

不见了我的影子,好像被吞蚀了,这种现象叫月蚀。

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天狗吃月”。

太阳光全部被挡住叫“月全蚀”,部分被挡住叫“月偏蚀”。

还有,地球上的人终生只能看到我的正面,见不到我的反面,为什么呢?

那是因为我是地球的同步卫星,即我绕地球旋转的周期和地球自转的周期相同。

从1969年以来,人类已经六次实现了阿波罗载人宇宙飞船登月。

听说现在已有向月球移民的打算,我听了真高兴。

因为我终日在茫茫宇宙中枯燥乏味地运动着,寂寞而孤独。

等到你们来了,就热闹了。

以十二万分的热忱盼望你们来做客,来定居。

五、引导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1.月球的奥秘非常多,诸如月球的起源、地质构造、月貌、月相、月食、潮汐、人类登月球、月球与人类的关系,等等。

班上同学可按兴趣分组,分别探究其中一两个方面,然后开一个专题汇报会,各组推选代表将搜集整理的资料和研究成果作汇报。

如有不同意见,可以展开辩论。

不求意见统一,只求有所收获。

2.自古以来,人们赋予月亮各种文化意义,许多民族都有关于月亮的神话传说、文章、诗赋、对联、谜语、音乐、绘画,还有与月亮有关的民风民俗、风景名胜。

搜集以上各种资料,班上开一个交流会。

3.有人预测:

21~22世纪,人类将移民月球,建立月球村。

月球村将利用太阳能取暖,靠月球上发现的水生产蔬菜、粮食,建立各种生活设施。

月球村的重要任务是开采氦-3,并运回地球,并利用这一热能源发电,供应全地球所需电能。

人类还将开发地球人拜访月球村的旅游业。

说一说,这种设想能实现吗?

4.根据下面的情境,展开想象,写一段一二百字的文字。

你驾驶着一艘宇宙飞船,在茫茫的太空中寻找外星生命。

你离开地球已经好几天了。

这时,透过舷窗,你看到一个美丽的蓝色星球……

5.根据自己搜集到的和下面提供的参考资料,以小组为单位办一份手抄报。

参考资料

①与月亮有关的神话传说

·中国关于月亮的神话最早载于《山海经》《淮南子》等古籍中。

·关于月亮,民间流传着许多传说和神话故事。

其中有嫦娥奔月、朱元璋抗元起义等故事。

·传说月亮里有一棵高五百丈的月桂树,汉朝有个叫吴刚的人,醉心于仙道而不专心学习,被贬到月亮上砍月桂,但月桂随砍随合,后世因而得到吴刚在月中无休止伐月桂的形象。

②我国古代关于月亮的富有幻想色彩的诗歌

·夜光何德,死则又育?

厥利维何,而顾兔在腹?

(屈原《楚辞·天问》)

(意思是:

月亮具有什么特性,消亡了又再长起?

那好处是什么,而抚育一个兔儿在怀里?

·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

(杜甫《一百五十夜对月》)

·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

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

(李贺《梦天》)

③赏月佳对

·月月月明,八月月明明分外;山山山秀,巫山山秀秀非常。

·中秋赏月,天月圆,地月缺;游子思乡,他乡苦,本乡甜。

·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今宵年尾,明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

·北斗七星,水底连天十四点;南楼一雁,月中带影一双飞。

·楼高担任云飞过;池小能将月送来。

·满地花阴风弄影,一亭山色月窥人。

④月亮的雅称与雅号

玉兔、夜光、素娥、冰轮、玉轮、玉蟾、桂魄、蟾蜍、顾兔、婵娟、玉弓、玉桂、玉盘、玉钩、玉镜、冰镜、广寒宫、嫦娥、玉羊等。

⑤月球外星文明的传说

·1968年12月21日,美国在肯尼迪航天中心向月球发射了第一艘探测飞船,当这艘飞船进入月球轨道之后,宇航员在100公里高空用望远镜照相机拍摄了第一张月球背面照片。

许多年后,人们在研究这些照片的时候意外发现,在火山口中有一个巨大的圆形物体,它十分规则,不像是自然之物,看上去好像正在着陆或起飞。

·从“阿波罗”8号开始,10号、11号、16号、17号都曾目击或拍摄过月面不明飞行物的照片,甚至早在1966年,美国的“月球轨道环形飞行器”2号就发现,在月面上有一些排列有序的12~23米高的塔状建筑物,随后,前苏联的宇宙飞船也发现了这些建筑。

⑥我国启动探月工程意义何在

国防科工委(国家航天局)宣布,我国将于2003年启动探月工程的论证和关键技术攻关。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财力还不算雄厚,为什么要启动探月工程,其意义何在?

新华社记者为此采访了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国家航天局局长栾恩杰。

记者:

实施探月工程对我国科技和经济发展有什么意义?

栾恩杰:

发射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和深空探测是人类航天活动的三大领域。

开展月球探测工作是我国迈出航天深空探测第一步的重点举措。

实现月球探测将是我国航天深空探测的突破。

月球具有可供人类开发和利用的各种独特资源,月球上特有的矿产和能源,是对地球资源的重要补充和储备,将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月壤中特有的氦-3资源是人类未来可长期使用的清洁、高效、安全而廉价的新型核聚变燃料,并将改变人类社会的能源结构。

每一克黄金11美元,而每一克氦-3是400美元。

进入21世纪,世界各国对月球资源的兴趣将越来越浓。

开展月球探测,将提高我国认识月球,开发利用月球资源的能力。

另外,开展月球探测有利于提高我国航天技术水平,推动空间科学和空间应用的发展。

……当前,正值国际上重返月球计划尚未全面开展之际,我们必须抓住机遇,尽快开展我国月球探测工程,确保我国在国际月球探测活动中占有一席之地。

记者:

根据我国现有的航天科技水平,开展月球探测的条件是否具备?

栾恩杰:

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我国已经建立了能研制生产各类航天器及运载火箭的完整配套的航天科技工业体系,具有能发射各类卫星和载人飞船的航天器发射场和航天深控网,具有多种卫星应用开发系统和空间科学研究体系等。

这些条件为我国开展月球探测工程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根据国情,我国开展月球探测工程的基本原则为:

统筹规划,远近结合,分步实施,持续发展。

综合分析国际上月球探测已经取得的成功,以及世界各国“重返月球”的战略目标和实施计划,考虑到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综合国力和国家整体发展战略,工程将按照“快、好、省”的原则,充分利用已有的成熟技术……

评析: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以上教学设计,以“月球之谜”为“支点”,在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广泛搜集资料,了解月球之谜,感受月亮文化,不仅拓宽了学生的阅读视野,提高了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而且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求科学奥秘的情趣,这将有助于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