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艺术基础》实验指导书.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094230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1.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摄影艺术基础》实验指导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摄影艺术基础》实验指导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摄影艺术基础》实验指导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摄影艺术基础》实验指导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摄影艺术基础》实验指导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摄影艺术基础》实验指导书.docx

《《摄影艺术基础》实验指导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摄影艺术基础》实验指导书.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摄影艺术基础》实验指导书.docx

《摄影艺术基础》实验指导书

《摄影艺术基础》

实验指导书

王玲编

 

适用专业:

教育、小教

 

新闻与传媒学院

2010年8月

实验一:

镜头焦距的运用

1.实验原理

一般意义上说,镜头的视角大小由镜头的焦距决定,目前普通的数码相机镜头的焦距大致从6mm起,直至400mm左右,这其中还不包含十分专业的超长焦距的镜头。

为了充分体验镜头焦距所带来的视角变化,就有必要通过实践活动来加深对此的理解与认识。

在实践中,主要体验三类镜头的拍摄效果,它们是标准镜头、长焦镜头和广角镜头。

由于镜头的视角事实上还与画幅对角线的长度有关,所以在实践之前,应该首先了解你所持有的数码相机CCD芯片的尺寸,然后分别确认标准镜头、长焦镜头和广角镜头的焦距长度,再根据这些焦距进行拍摄实验。

2.实验要求与注意事项

标准镜头是指焦距长度接近相机画幅对角线长度的镜头,其视场角α≈50°。

所以,画幅不同的相机,标准镜头的焦距也就不同。

长焦镜头的焦距跨度较大,本实验要求尽量采用不同长度的长焦,对同一景物分别拍摄,并注意对比它们之间的差异。

在本实验中应注意下列事项:

第一,长焦镜头一般用于摄距较远而又需要较大图像的情况,同时它的视角较小;第二,长焦镜头通常较为沉重,因此,利用长焦镜头拍摄时一定要使用三脚架,尤其是摄影新手;第三,长焦镜头由于摄距可以较远,因此,不太容易干扰被摄对象,在人物拍摄中有利于抢拍较为生动的瞬间表情。

第四,要能够充分利用长焦镜头的基本特性为画面的主题服务,如短景深、短纵深等,而不是一味将其看作长焦镜头的缺陷。

当然,如果这些特征确实成为画面表现的障碍,就要注意避免和弱化。

广角镜头的焦距变化跨度通常并不大,本实验要求针对同一被摄物体在相同拍摄距离下,以两种广角范围内的焦距进行拍摄。

并依据上述关于广角镜头的特点,对比两者之间的差异。

在实验过程应注意下列事项:

第一,由于广角镜头视角较大,一方面,它可以包涵比较丰富的景物;另一方面,在取景时应注意不要让与主题表现无关的杂乱景物进入画面;第二,广角镜头通常自身重量较轻,因此有利于手持相机并近距离拍摄,这对于抢拍人物丰富的表情变化是一个有利因素;第三,利用广角镜头拍摄时,要注意场景内光线强度的均匀性。

尤其在使用小功率闪光灯补光时,由于闪光涵盖力有限,会造成视场中心明亮而四周晦暗的不良后果。

第四,广角镜头的基本特征与长焦相对立,在摄影创作中要有效利用其特性为表现主题。

并注意回避诸如畸变等不利因素。

作业内容:

标准镜头拍摄作业

 

粘贴作业处

作业内容:

长焦镜头拍摄作业

 

粘贴作业处

作业内容:

广角镜头拍摄作业

 

粘贴作业处

得分

实验二  光圈运用技术

1.实验原理

第一,光圈的实际开孔大小与光圈的指数大小成反比,也就是数字越小,表示开孔的孔径就越大,口语中说使用大小光圈拍摄是表示实际开孔的大小;第二,相邻两个光圈系数的开孔面积相差一倍,单位时间内进入镜头的光通量也就相差一倍。

如F8比F5.6的光孔面积小一倍,进入到相机内的光线也就少一半。

光圈的调节可介于两档光圈之间,这是因为光圈大小可无级变化。

数码相机光圈大小调节通过按钮和示数来控制。

光圈的大小会影响影像的质量。

这是光圈易被忽略的作用。

任何透镜后面的光圈,事实上都是一种光栏。

由几何光学上的原理可以确定,这种光栏决定了任何一只相机的镜头,无论其优劣,只有某一档光圈的成像质量相对是最好的,即受各种像差影响最小。

这档光圈俗称“最佳光圈”,一般来说,对于低质镜头,最佳光圈位于该镜头最大光圈缩小2-3档处;对于优质镜头,最佳光圈位于该镜头最大光圈缩小4-5档处。

大于最佳光圈时,球差、慧差渐趋增大;小于最佳光圈时,绕射渐趋增大,上述变化都是像质的负面因素。

2.实验要求与注意事项

A.使用F2(或F2.8、F4)大光圈和F11(或F16、F22)小光圈对同一对象分别进行拍摄,并对比画面影像的细微变化。

在使用不同光圈进行拍摄时,要注意保持曝光正确。

B.首先根据镜头使用说明书或上述原理确定所使用镜头的最佳光圈位于哪一级光圈,然后使用所确定的最佳光圈进行拍摄实验。

 

作业内容:

大光圈拍摄作品

 

贴照片处

作业内容:

小光圈拍摄作品

 

 

贴照片处

 

得分

实验三快门运用技术

1.实验原理

照相机上快门这个装置是用来控制曝光时间的长短。

快门开合的时间是用一系列的数字和一个特定的符号B来标志的(部分高档相机有T门装置,本实验教程略)。

数字1、2、4、8、15、30、60、125、250、500、1000、2000……等是表示秒的倒数,称为速度指数。

显然,相邻两级快门的曝光时间相差一倍。

符号“B”是手控快门,即按动曝光按钮——快门打开,只要手一离开曝光按钮——快门即闭合,用手按住曝光按钮的时间就是对感光片的曝光时间。

由于快门开启的时间为感光材料的曝光时间,因此,对运动物体而言,它们在感光材料上留下的影像具有虚化效果,从而产生相对的动感。

并且其动感程度与动体速度和快门速度的相对比存在直接的逻辑关联。

简单地说,是相对高速运动物体使用低速快门时动感较大。

换句话说,也就是相对比越大,动感越强烈,反之亦然。

实际拍摄中,具体的快门速度选择往往为摄影者的经验所左右。

2.实验要求与注意事项

本实验要求选定同一运动物体,在运动速度和拍摄距离相对不变的情况下,换用不同的快门速度分别进行拍摄,以对比观察画面上运动物体的动感程度的不同。

建议:

A、对于以较高速度运动的物体(如高速行进的汽车)分别以1/1000秒(高速)、1/125秒(中速)、1/8秒(低速)、B门2秒(超低速)四级快门速度拍摄;

B、对于以中等速度运动的物体(如城市内行进的摩托车)分别以1/500秒、1/60秒、1/4秒、B门3秒四级快门速度拍摄;

C、对于以较低速度运动的物体(如行人)分别以1/250秒、1/30秒、1/2秒、B门5秒四级快门速度拍摄;

以上三种情况任选其一作为实验样本,注意在使用不同快门速度分别拍摄时要曝光均衡。

 

作业内容:

高速快门

 

贴照片处

作业内容:

低速快门

 

贴照片处

 

得分

实验四  构图要素运用技术

(一)

1.实验原理

好照片的几个要求

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一幅成功的摄影作品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主题鲜明、主体突出、简洁明了。

主题鲜明。

摄影者想表达什么感情、讲什么故事或者交流什么思想,应该表达清楚,使人一目了然。

主题模糊不清,甚至互相对立,是应该极力避免的(例)。

主体突出。

照片要能够将观众的视线引到画面上最重要的部分——即主体上来。

摄影者要运用各种手法技巧,使主体成为照片中最引人注目的部分。

简洁明了。

画面中应只保留那些对表现主题有帮助的景物,而将其它景物排除或压缩。

初学者拍摄中常常贪多求全,结果画面杂乱不堪。

所以有人说,摄影是做“减法”,要将画面中一切干扰主体、淹没主题的部分“减”去。

2.实验要求

以主题鲜明、主体突出和简洁明了为出发点拍摄三张图片

 

作业内容:

主题鲜明

 

 

贴照片处

 

作业内容:

主体突出

 

贴照片处

作业内容:

简洁明了

 

贴照片处

得分

实验五  构图要素运用技术

(二)

1、实验原理

构图语言(点、线、面、色块、质感等)及一般组合规律(集中、对比、均衡等)

摄影构图的基本形象要素主要指点、线、面、影调、明暗、质感、色彩等。

这些形象要素各有自身的情感特点和表现特性,而它们的组合规律是摄影构图要讨论的一个重要问题。

形象要素的组合规律有很多,说法也不统一,但基本都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

对称、平衡、比例、对比、多样统一等。

对称。

对称是外表的一致性,即同一形状的一致重复。

对称在现实许多事物中存在,对称结构最典型是人的身体结构,自然界的植物的枝、叶、纹理皆如此。

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又将自身的对称外化,居住的环境就体现这种原则。

以中轴为基准,两侧建筑形、量、质、空间都完全相等。

对称从形式上看,大致有两种:

左右对称和辐射对称。

左右对称有中轴线或中线作基准,两侧对应点相等、相同。

辐射对称,则是以一点为中心,对应点可以在任何一个角度上构成的对称关系。

对称的结构特点是整齐一律,匀称化一,排列相等,因此可以产生一种极为稳定、牢固、轻松的心理反应,构成平稳、庄重之感。

此法在古代建筑、雕刻及绘画中运用最广,最普遍。

在近代只在少数建筑或装饰艺术中才采用,而在其他造型艺术中,打破对称几乎成为一种倾向。

因为对称也能产生呆板、无变化、单调感。

各种形状,各个部分,或各个线条的一致,并不能长时间的满足人的视觉快感要求,当人们对彼此对称性一经感到满足,从心理上就要求一致性变化,以便有新的刺激,唤起新的兴奋。

在绘画中表现很明显。

当一个画家不得不从正面描绘建筑物及其所有单调平行的地方时,他往往要破一破这个另人不愉快的外貌,在建筑物前摆上一棵树,或者是使建筑物上有一些想象出来的云朵的阴影来打破这种单调。

平衡。

在美学中,平衡是指美的客体对象各部分之间等量而不一定等形、等质、等价,对等而非排列上整齐划一的对称。

是组成视觉形象诸因素在组合中所需达到一种美的分布关系。

比较对称而言,对称只是一种物理性的等量排列,平衡确是一种心理性的体验。

平衡对于构图相当重要,它不仅是美感的构成要素,而且是表现事物整体特征的呈现形式,构图中如果出现不平衡,如不是有意处理,就是一种艺术表现的残障。

倾斜的房屋会倒塌,这是物理失去平衡的必然结果;生态失去平衡会产生饥荒;经济失去平衡就会供求失控;心理失去平衡也会产生行为上的失态,情绪上的反常。

在构成平衡感中,两个因素是重要的:

重量和体积。

对于同类而言,体积的大小决定了视觉重量的大小,而在非同类中,主要在于人的感知经验和心理体验。

长时间以来人们形成了这样的视觉习惯。

人比物重;动物比植物重;动的比静的重;深色比浅色重(在淡色的地纹上),浅色比深色重(在深色的地纹上),(6-011);粗线比细线重,体积大的比体积小的重;颜色鲜艳的比灰暗的重,近的东西比远的东西重;离支点或画面中心远的比离支点距离近的重。

在画面的安排上也有左轻右重之感。

比例。

比例是美的客观对象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之间的结构数比关系。

或者说是指对象客体的线与形,明与暗,寒与暖的数的比值关系。

当然,只是事物的客观数比关系,还构不成形式“美”,更不能称为美的形式规律。

审美规律必须和人的审美经验和人类头脑中积淀着的审美心理追求相契合。

比例是美学史上最早提出的法则之一。

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就认为“美是和谐与比例”。

达芬奇用了极大的精力去解剖人,实际是研究和掌握人的比例。

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对各种事物的标准,所谓标准就是公认的参照系数,就是“比例适中”。

历史上流传下来的“黄金分割率”就是比例的美的标准。

黄金分割率又称“黄金段”。

是指事物各部分间的一定数学比例关系。

即将一个整体一分为二,较大部分与较小部分之比等于较大部分与较小部分的和与较大部分之比。

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最早发现这个比例数,称其为“黄金数”,数学技巧与艺术感觉达到了惊人的结合。

在摄影构图中,应首先注意画面分布的比例关系,一般来说表现的主体放在画幅的黄金分割点处,让主体自然而然地成为人们的兴趣中心;其次对于画面中出现的各种物体,应根据表现需要,通过调整角度等来控制、调整它们之间的比例关系。

对比。

又称对照,是把对象各种形式要素之间不同的质和量进行对照,可使其各自的特质更加明显突出,对人的感官有较大的刺激强度,易于感官兴奋,造成醒目的效果。

对比就是有效地运用异质、异形、异量等差异的对列。

我国春秋时期的李聃提出“有无相间、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的哲学思想。

其后的晏婴在谈及音乐时,也肯定对比是乐曲的生命,必须是“清浊、大小、短长、疾徐、哀乐、刚柔、迟速、高下、出入、周疏”等各种声音的“相济”,否则“若琴瑟之专一”,就不会有人耐听了。

我国画论中谓花鸟画二株一丛,必一俯一仰,一曲一直,一向左一向右,一有根一无根,一平头一锐角,二根一高一下。

这里讲的俯仰、曲直、左右、有无、平锐、高下就是对比法则的具体运用,俯仰是动势上的对比,左右是方向上的对比,曲直是形状上的对比,高下是空间对比。

多样统一。

亦称变化和谐,这是从音乐中借用的概念,它是形式美的最高级别。

实际上异形、异质、异量的事物在组合中能相济就是和谐。

2、实验要求与注意事项

分别以对称、利用线条突出主体、均衡、节奏、对比手法拍摄图片

作业内容:

对称

 

贴照片处

作业内容:

利用线条(直线或曲线)

 

贴照片处

作业内容:

均衡

 

贴照片处

 

作业内容:

节奏

 

贴照片处

作业内容:

对比

 

贴照片处

 

得分

实验六摄影构图要素运用技术(三)

1、拍摄原理

确定观察或表现的高度。

既确定相机与被摄体的相对高度,一般有平拍、仰拍、俯拍三种拍摄高度。

平拍:

合乎正常视角,画面亲切、自然,使用最多的一种拍摄高度。

仰拍:

有助于主体获得简洁的背景;强调和夸张被摄对象的高度;夸张跳跃动体的向上腾跃;有助于表现人物高昂向上的精神面貌

俯拍:

有助于强调被摄对象的空间位置关系;描绘环境特色和辽阔的气势

航拍:

是一种极端的俯拍方式,它具有全景式的空间和非常辽阔的气势。

有时还具有特殊的图案美

确定取景的景别

远景:

又叫远景镜头,在各类景别中,它视距最远,视野广阔,景深悠远,能表现远距离的人物、事物及其周围广阔的自然环境和气氛。

远景以环境为主,可以没有人,即使有人,也只在画面中占很小的面积。

它的作用是展示巨大的空间,介绍环境,展现事物的规模和气势,或者表现大环境下的主体活动情况。

有时,通过远景,以环境烘托主体,表现更深一层的内涵。

风光远景,则给人以宁静的感觉。

远景造型要注意从大处着眼,看整体结构,不要把精力放在细微之处。

要调动一切手段来表现空间感。

如注意选择有伸向画面深处的景物线条来表示空间;适当安排前景,用明显的大小对比来显示距离;利用侧光、侧逆光来丰富画面的影调层次等等。

全景:

包括主要被摄对象或画面主体的全貌和周围的环境,全景用来交代事件发生的环境,主体在该环境中的活动以及主体和周围环境的关系。

与远景相比,全景有较明确的内容中心,主体在画面上处于视觉中心的地位。

结构全景画面,主要考虑主体的活动和活动范围,注意主体整体的富有特征的轮廓线条,注意主体与周围事物、周围环境的某种联系,以达到内容上的丰富和结构上的完整。

拍摄时,可选择适当的前景,帮助表达内容,加强空间感;选择与主体色调不同的背景,使主体更加鲜明突出。

中景:

包括画面主要被摄对象或主体的主要部分。

若主体是人,一般取膝盖以上部分;若主体是几个人的活动,则取能反映主要情节的部分;若主体是物,则取表征该物体特征的部分。

中景画面的视距比全景近,在画面中,主体的形象、形状占主要成分,常常以动作、情节取胜,并配合语言,表达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流和相互关系,也可通过事物最引人注目的部分,表现它的主要特征。

近景:

包括画面主要被摄对象或主体的更为主要的部分。

它用来突出人物的神情或物体的细部特征,使观众能从近处对主体的这一部分进行细致的观察。

拍摄时,要注意运用好光线,使主体的形状特征和表面质感获得充分的表现,以增强艺术表现力。

特写:

把主要被摄对象或主体的某一局部充满画面。

它视距最近,能让观众从细微处来观察对象的特征,给人以突出、鲜明的印象。

有利于刻划人的心理活动和情绪特点,交代在全景中无法引起人们注意的事物。

2、拍摄要求

任选一种视角与景别进行拍摄创作,在景别选择方面的考虑,掌握好“远取其势、中取其情、近取其神”的基本原则。

作业内容:

视角

 

贴照片处

2、景别

 

贴照片处

得分

实验七  摄影用光

(一)

1、实验原理

光线在摄影中的重要作用

一是提供照明,二创造性用光取得特殊效果,三是本身成为画面的表现对象。

提供照明。

光线对于影像的形成提供最基本的照明,使被摄体的形态和色彩能够在胶片上得到真实的反应。

这是光线最基本的功能。

在这里,光线的作用就是作为一般性的照明,对于照片的内容和形式都没有特别的意义。

像新闻纪实摄影中的用光便属于这种类型。

通过创造性用光取得特殊效果(光位、窄光、频闪摄影、夜景长城等图)。

如通过逆光的运用突出空间感、通过窄光的运用突出主体、频闪摄影表现运动状态等,都属于创造性的用光。

这是对光线作用的升华,使其摆脱物理性的束缚,进入艺术的层面。

成为表现对象(雷电、烟花、直升机夜降、夜景摄影等图)。

将光源的不同色彩、光线的不同形态等作为画面的主体,利用胶片的特性记录下稍纵即逝的光线的活动,形成优美的画面,这是摄影所特有的功能。

特别在艺术摄影中,摄影者常巧妙运用光线表情达意,创造出别具一格的画面来。

2、实验要求

以光线的三个作用分别创作三张图片

作业内容:

光线提供照明

 

贴照片处

作业内容:

光线的特殊效果

 

贴照片处

作业内容:

光线本身作为被表现对象

 

贴照片处

得分

实验八  摄影用光

(二)

1、实验原理

从发光体的性质来看,光源可分为自然光和人工光两类。

自然光。

自然界中的一切光线。

自然光归根结底是太阳光,自然光拍摄都是直接或间接利用太阳光的结果。

自然光受天气变化的影响较大,阴晴雨雪,晨昏暮夜,春夏秋冬,光线的强弱、方向、色彩、质感等瞬息万变,较难掌握。

星星、荧火虫等自然发光体发出的光也是自然光,但光强太弱,在大多数情况下它们对摄影毫无用处,不过在某些情况下它们也有可能成为摄影表现的对象(星星运行轨迹图)。

人工光。

一切人工制造的灯具或其他光源发出的光就是人工光。

早期摄影都是依赖自然光。

后来先是电灯被作为摄影光源,接着发明了闪光灯,现在摄影用灯具更是五花八门,不胜枚举。

从发光时间分,人工光可分为连续照明光源和瞬时照明光源(各种闪光灯)。

人工光的使用,大大拓展了摄影的表现范围和空间,使许多原本不可能的拍摄成为可能,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珍贵的影像(闪光摄影图)。

而且,摄影师通过创造性地使用人工光,不仅可以更精确地控制摄影的结果,还可以充分发挥创造力,拍摄出极富创意的影像(广告摄影、人像摄影图)。

如今,闪光灯等人工光源灯具已成为摄影者的基本装备了;而如何使用人工光,也已成为摄影者的基本技能。

3、实验要求

拍摄分别以自然光与人工光照明的图片

 

作业内容:

自然光照明

 

贴照片处

作业内容:

人工光照明

 

贴照片处

 

得分

实验九 摄影用光(三)

1、实验原理

光位:

光源相对于被摄体的位置,即光源与被摄体连线方向与拍摄方向之间形成的角度。

简言之,就是光线投射的方向。

光线的投射方向对摄影画面的质感、空间感、层次都有重要的影响,投射方向的变化甚至会决定到一幅照片的成败。

归纳起来,光位主要分为顺光、前侧光、侧光、后侧光、逆光、顶光等,前五种光位基本是就水平方向而言,顶光是就垂直方向而言。

在画面的形式呈现和情感表现方面,它们各有特点,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水平光位图)

顺光,也称正面光,指光线投射方向与照相机光轴方向一致的光线(图7-12-1)。

顺光的造型效果(图7-12/13):

A.画面没有阴影,画面的层次主要依靠被摄景物自身的亮度差异或色调关系来传达;B.画面产生平板的二维感觉,削弱立体感和质感的表现;C.画面中影调较平和;D.能较好地传达物体色彩的属性。

顺光一般不适宜表现景物的空间关系,也没有突出的光影效果,在人物摄影和风光摄影中一般较少运用。

前侧光,光线投射方向与照相机光轴方向成水平45°左右的光线(图7-14)。

前侧光的造型效果:

(图7-15/16)A.能较好地表现景物的立体感、轮廓形态和景物的表面质感;B.能创造比较丰富的影调层次。

侧光既不像顺光那样呆板,也不像侧光、逆光那样过于戏剧性。

它保留了合适的空间透视感,主体也能得到合适的照明,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光位。

在人物肖像、风光、野生动物以及广告摄影中都有大量的运用。

侧光,光线投射方向与照相机光轴方向成水平90°左右的光线(图7-17)。

侧光的造型效果(图7-18/19):

A.受到侧光照明的景物有明显的明暗亮度对比,形成的光影也是很重要的造型元素;B.较强烈甚至夸张地表现质感;C.可以根据光线的造型效果以及被摄体的外部特征,在画面中确定突出、强调表现对象。

侧光照明使被摄体呈现强烈的明暗对比,而且不以其中任何一方为主导,这就使得画面表现出戏剧性的效果。

一般来说,侧光不是一种“优美”的光,而是一种充满“力度”的光。

显然,如果你不想让内容和形式以强烈的反差形成尖锐的冲突,一般来说,就不应该用侧光来描绘一位柔美的女性或儿童。

但在表现激烈、不安、愤怒、坚毅等情绪或品格时,侧光就大有用武之地了。

后侧光,也称侧逆光,光线投射方向与照相机光轴方向成水平135°左右时的光线。

后侧光的造型效果(图7-20/21):

A.被摄物体的大部分有轮廓光,这是表现景物的轮廓特征以及区别与另一物体界限的有效手段;B.受光面小于背光面,画面中的阴影面积比较大,往往形成低调效果;C.侧逆光是形成空气透视、表现物体的立体形态、再现质感的理想光线;D.侧逆光下的景物会形成影子,影子是侧逆光造型重要特征。

影子的长短可以表示时间的趋向,还可以强化空间立体感。

在摄影构图中,影子的形态也是画面的视觉元素之一(图7-22)。

在艺术摄影中,后侧光的这些特性常常成为表现某种特殊画面效果的重要手段。

逆光,也称背光,光线的投射方向与照相机光轴方向相对并来自被摄体后方的光线(图7-23)。

逆光的造型效果(图7-24/25/26):

A.表现物体轮廓形态以及区别景物与景物之间界限的有效手段;B.是拍摄剪影、半剪影的常用光线;C.善于表现景物之间的空间关系,有较强的立体感;D.逆光有时还会形成光束效果(形成光束的条件:

背景较暗,有一些烟雾),使光线得以强化。

逆光是一种极富表现力的光线,在艺术摄影中得到大量的应用。

尤其是在表现景物之间的空间感方面,逆光与后侧光一样,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如果说前侧光主要塑造了被摄体本身的立体感,那么逆光主要表现了被摄体之间的这种立体关系。

不仅如此,一些带有夕阳、朝阳的画面因其多变的光影效果而获得了每一位摄影师的喜爱。

但是逆光画面的拍摄有较高的技术要求,如曝光的控制、反差的控制以及镜头眩光的控制与利用等等,都是每一位摄影者要潜心研习的技术。

顶光,光线的投射方向和照相机光轴方向大致构成垂直关系的光线。

以上讨论的都是水平方向的光线方位,在垂直方向上,可以分出平光、脚光和顶光几种,其中以顶光最为常见。

顶光的造型效果(图7-27/28/29/30-1/2):

A.景物的反差大,影调结构“硬”;B.顶光照明对被摄体的立体形态、轮廓形态、质感表现不如其它光线的效果明显;C.在肖像摄影中,顶光照明下的人物头部前额发亮,眼窝有阴影,鼻影下垂,颧骨突出。

顶光是一种较难出彩的光线,一般应避免使用。

尤其在人物摄影中,顶光会在人物脸部造成难看的阴影,这对以面部为主要表现对象的人像摄影来说,这种对画面美感的破坏是令人难以忍受的。

但是,任何事物都是相对的,如果创造性地运用顶光也会取得意想不到的精彩画面(麦当娜照片)。

光线的方位都是相对而言的。

我们讨论的前五种光位不一定是精确的多少度,对摄影而言,精确到多少度是没有多大意义的。

这几种光位一般也不会是绝对的平光,常常具有一定的高度,形成了相对复杂的光位。

为了探讨各种光线的性质,我们做了大致的划分,所以说这种分类是相对的。

而在实际拍摄中,也不存在一种绝对理想的光位。

所谓好的光线也是相对的,真正理想的光线有赖拍摄者对光线创造性的运用。

这就既需要摄影者熟练掌握各种光位的光线的表情特点,有过硬的光线控制技术,又需要摄影者有深厚的艺术素养。

2、实验要求

拍摄以不同光位照明的图片

 

作业内容:

顺光(正面光)

 

贴照片处

作业内容:

前侧光

 

贴照片处

作业内容:

侧光

 

贴照片处

作业内容:

后侧光

 

贴照片处

作业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