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黔江区十二五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规划.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093569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55.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黔江区十二五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重庆市黔江区十二五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重庆市黔江区十二五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重庆市黔江区十二五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重庆市黔江区十二五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庆市黔江区十二五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规划.docx

《重庆市黔江区十二五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黔江区十二五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规划.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重庆市黔江区十二五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规划.docx

重庆市黔江区十二五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规划

重庆市黔江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文件

重庆市黔江区环境保护局

黔江发改委发〔2011〕127号

关于印发《重庆市黔江区“十二五”生态建设和

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

各街道办事处、各镇乡人民政府、区直各部门、区属国有重点企业:

《重庆市黔江区“十二五”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规划》已按程序审定,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

《重庆市黔江区“十二五”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规划》

 

二○一一年十二月二十三日

黔江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室2011年12月26日印发目录

一、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第2页

(一)规划背景……………………………………………第2页

(二)指导思想……………………………………………第3页

(三)基本原则……………………………………………第4页

(四)规划期限与范围…………………………………第5页

(五)规划内容和重点……………………………………第5页

二、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实施情况………………………第6页

(一)“十一五”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回顾………………第6页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第9页

三、“十二五”面临的形势和挑战………………………….第10页

(一)“十二五”黔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任务…第11页

(二)“十二五”黔江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主要形势…第12页

(三)生态环境变化趋势和挑战…………………………第13页

四、规划目标……………………………………………………第14页

(一)总体目标……………………………………………第14页

(二)具体控制指标………………………………………第14页

五、主要任务……………………………………………………第16页

(一)构建主动防治体系,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第16页

(二)改善和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实施生态体系建设重点项目第20页

(三)加强污染治理,稳步改善环境质量………………第25页

(四)实施“宁静行动”……………………………….第31页

(五)实施“绿地行动”…………………………………第32页

(六)强化环境监管能力建设………………………….第34页

六、重大工程及投资估算………………………………………第37页

七、保障措施……………………………………………………第40页

附表1黔江区十二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重大工程估算表……第45页

附表2黔江区生态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项目投资估算表.第47页

附表3黔江区环境监测能力建设总投资估算表……………..第49页

重庆市黔江区“十二五”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规划

一、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一)规划背景

  黔江地处武陵山区腹地,是重庆市委市政府定位的渝东南区域中心城市。

经过直辖以来的艰苦奋斗,黔江已迈入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新时期,中等城市骨架基本拉开,区域枢纽雏形显现。

随着交通区位条件极大改善,市委、市政府出台“两翼振兴”和“民生十条”等重大政策,黔江迎来提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过去的五年,是黔江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前启后的时期,是全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时期,也是发展与环境保护日益迫切的时期。

“十一五”期间,全区在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环境恶化得到明显遏制,环境质量逐步好转;“十一五”环境保护工作重点在以水环境综合整治和大气环境污染治理为主的污染控制,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功能区合理布局及创建新型环境管理体系。

通过五年的努力,环境保护真正起到了优化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成功创建了市级环境保护模范区、山水园林城市、市级森林城市和市级卫生城市,一个蓝天、碧水、绿地、美城、清凉、峡谷、森林、宜居的生态环境格局初步呈现,老百姓开始享受到环境质量好转带来的切实好处。

“十二五”即将启幕, 按照重庆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力争到2015年,黔江城市人口达到35万人、城区面积达到35平方公里左右,GDP年均增长21%左右,到2015年达300亿,在渝东南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中心城市框架初步成形。

“十二五”时期将是黔江区经济社会跨越式飞速发展与环境保护高度融合的时期,也是实现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的重要时期。

一方面,随着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全面完善,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将步入全方位发展的快车道;另一方面,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将给区域生态环境带来更大的压力,而城乡居民对环境质量的要求将进一步提高。

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生态环境是区域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环境竞争力取决于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创新能力,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是黔江区“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

如果说,“十一五”期间在污染控制及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那么,“十二五”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及城乡居民对生态环境质量的进一步需求,将更加促使我们必须从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的传统思路和观念中跳出来,将环境保护作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推手,在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上发挥更加主动有效的作用,实现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区和国家生态园林城区的宏伟目标,探索一条既快速发展经济又有效改善生态环境的可持续、科学发展模式,成为武陵山区渝东南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由重庆市黔江区环境保护局牵头组织编制黔江区“十二五”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

本规划本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十一五”以来黔江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所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在对黔江区生态环境现状进行辨识的基础上,提出“十二五”黔江区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的目标、任务和重点项目,并构建实现“十二五”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目标的保障体系。

(二)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胡锦涛总书记“314”总体部署和国务院3号文件精神,全面贯彻渝委发〔2010〕36号文件精神,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的方针政策和重庆市委、市政府,黔江区委、区政府的重要决定,以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生态环境、生态文化、总量减排、环境支撑体系建设为重点,以体制创新、政策创新为动力,以重点生态环境工程为突破口,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树立生态立区和环境优先的理念,统筹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统筹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统筹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以创建国家级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为重要抓手,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以环境保护改善民生,着力解决影响民生的突出环境问题,进一步提高环境质量;以环境监管能力建设防范环境风险,保障全区环境安全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力争在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上取得突破。

建立政府主导、市场推进、公众参与的生态环境保护机制,坚定不移地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三)基本原则

1、协调发展,互惠共赢

统筹经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在发展中落实保护,在保护中促进发展,坚持节约发展、安全发展、清洁发展,实现可持续的科学发展。

2、城乡互动,统筹发展

坚持统筹发展、城乡互动、城乡一体、山河共建,达到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坚持生态环境立区,科学把握发展与保护的关系,保护秀美山水,促进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3、改善民生,促进和谐

坚持把人民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基础,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4、倡导低碳,推进减排

强化低碳宣传,做到家喻户晓。

按照“十二五”国家总量减排的新要求,采取多管齐下,强化工程减排,全面完成总量减排任务。

5、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真正从源头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同时综合运用法律、经济、工程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等,努力解决发展中的环境问题。

6、分类指导,突出重点

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分步实施。

坚持全局观念,按照城乡一体化的要求,从实际出发,分阶段解决制约经济发展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循序渐进地全面推进。

依据环境功能分区和各分区特点,提出相应的建设重点和工作要求,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

7、政府主导,市场运作

政府加大投入,强化监管,发挥主导作用,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公共服务。

充分利用市场机制,调动企业和社会组织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建立多元化的投资机制和运行有效的生态环境保护补偿机制。

8、前瞻性与可操作性有机统一

以总体定位为指导,以项目为依托,既要立足当前实际,使规划具有可操作性,又要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不欠新帐,多还旧帐,机制创新,强化监管,典型示范,带动全面”。

(四)规划期限与范围

规划基准年:

2010年;

规划水平年:

2011-2015年;

规划范围:

黔江辖区6个街道、12个镇、12个乡,总面积为2402平方公里。

(五)规划内容和重点

1、规划内容

(1)总结全区“十一五”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的成果,分析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利导因子和劣势,预测变化趋势;

(2)确定全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总体目标及阶段性目标;

(3)提出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的主要任务;

(4)构建“十二五”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重点工程项目库,进行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

(5)提出项目实施的法规政策、资金及技术保障措施。

2、规划重点

规划重点在通过明确本区资源禀赋与生态空间格局,以实现黔江区城区地表水、环境空气及声环境质量按功能区全面达标的目标为突破口,将工业污染全防全控和环境风险防范、统筹城乡环境保护工作、宜居黔江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突出问题作为规划重点,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和应对措施。

二、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实施情况

(一)“十一五”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回顾

“十一五”规划各项指标总体实施顺利,到2010年,32项规划指标顺利完成29项,完成率将达到90.63%,其中11项约束性指标全部达标,约束性指标完成率将达100%。

“十一五”规划总体目标基本实现,部分指标远远超过目标值,为“十二五”环保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1、环境质量逐年提高

“十一五”期间,全区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与“十五”期末比较,2010年城区环境空气质量明显提高,大气二氧化硫年日平均浓度下降55.7%,大气可吸入颗粒物下降72.9%,满足国家二级空气质量标准;降水PH上升0.66,酸雨频率下降2.3%,饮用水源水质有所改善,满足水域功能区要求;声环境质量较好,区域环境噪声、功能区噪声和交通干线噪声值达到国家控制标准;2010年全区森林覆盖率为45.5%。

黔江河、阿蓬江、小南海、洞塘水库等水环境质量分别基本稳定在Ⅲ、Ⅱ类水质标准内。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市下达的指标范围内,生态环境保护逐步加强,自然保护区面积不断扩大,占幅员面积的14.3%,一批珍稀濒危物种得到有效保护。

2、污染防治取得明显成效

认真贯彻《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条例》,全区大中小型建设项目“环评”、环保“三同时”制度执行率达100%。

盛黔污水处理厂于2006年开始运营,污水处理能力为4万吨/日,实际日处理量约1.9万吨;垃圾处理场于2007年投入使用,处理能力200吨/日,实际处理量约170吨/日。

加快老污染源治理步伐,关闭了对城区空气质量影响较大的杉木垭水泥厂,对城区污染较重的银象木业实施了搬迁。

增强了污染防治能力,十一五末全区工业废气处理率达90%,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87.67%。

社会普遍关注的小南海、洞塘水库整治效果明显。

3、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十一五”期间,环境保护工作跃上新台阶。

一是积极开展生态创建工作,全面启动了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区工作。

二是大力开展森林黔江建设,投入资金3500余万元,对城区实施了精品绿化、香化、美化建设,进一步提高了城市宜居程度。

截止2010年底,建成区绿地面积655公顷,绿化覆盖面积724公顷,公园绿地面积267公顷,绿地率36.4%,绿化覆盖率40.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2.4㎡;完成引林入城工程1000亩;完成了199.47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任务。

4、统一协调监管的长效机制初步形成

建立街道、镇乡党政一把手环境保护实绩考核制度,将街道、镇乡、区级相关部门一把手环保实绩纳入政绩考核内容。

建立了由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环保部门统一监管,有关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各届关心支持的环境保护工作机制。

5、环境监管能力明显增强

环境监测能力不断提高。

空气环境监测体系逐步完善,建成了两座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城市污水处理厂安装污染物排放在线监测装置,环境监测的自动监测能力显著提升。

环境监察和应急能力明显增强。

强化环境监察、监测标准化建设,将区环境监察大队升格为环境监察支队。

环境执法力度加大。

坚持每年在全区范围内开展“打击环境违法行为,遏制污染反弹”、“清理整顿不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等环保专项行动,累计查处环境违法案件30件,有效遏制了环境违法行为,实现环境保护从单纯行政管理向环境法治转变。

6、生态恢复和生态保护成果斐然

“十一五”期间,全区紧紧围绕退耕还林工程、森林工程建设为重点和突破口,很抓全区造林绿化工作。

共完成造林绿化面积67.4443万亩,黔江区以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为重点,全面加强全区125万亩天然林资源的保护管护工作,累计完成封山育林任务12.1026万亩。

森林面积从133.174万亩增加到148.227万亩,活立木蓄积量从490万立方米增加到528.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从39.4%增加到45.5%;实现了森林面积、蓄积、覆盖率三增长。

“十一五”期间,全区建立武陵山珍植物园350亩,成功申报武陵山市级自然保护区和小南海湿地保护与恢复建设项目,小南海湿地保护与恢复建设项目已开始实施,阿蓬江国家级湿地公园建设已获国家批准。

7、环保投入力度逐步增大

“十一五”期间,全区环境保护能力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区环保投入累计达6.8亿元,用于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次级河流综合整治、三级管网建设、工业污染防治、污染企业搬迁及环保三大能力建设等项目。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十一五”期间,全区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离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要求,以及区委、区政府和人民群众的日益增长的良好环境要求仍有一定的差距。

由于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粗放型增长方式未得到根本改变,尤其是在结构性污染治理、节能减排、次级河流治理、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等方面,工作还相对滞后,全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工作仍需不断推进。

主要表现在:

1、环境问题仍然显现

水环境质量形势未得到根本好转。

黔江河水质下游河段的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超标严重,中上游也有不同程度的污染。

影响黔江河水质的主要因素是沿途的生活污水排放。

大气污染没有得到完全遏制。

尘污染成为影响黔江城区空气质量的首要因素。

主要来源于建筑施工场地粉尘,脏车入城,冬季城区部分餐馆、居民燃煤,汽车尾气及餐饮油烟等等,冬季空气质量超标频率较高。

噪声扰民比较突出。

近几年随着城市建设速度加快、第三产业迅猛发展,城市建筑施工噪声和社会生活噪声成为市民投诉最多的环境问题,平均占到每年投诉总量的五分之二。

2、农村面源污染逐渐加重

畜禽粪便等各种养殖业废物排放,生活污水、垃圾污染,是全区农村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养殖业快速发展,规模化畜禽养殖粪便的直接排放,成为区域流域的主要污染源,加重了地表水和次级河流的污染。

目前,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尚未开辟资金渠道,工作难度增加,控制非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缺乏手段。

3、生态环境较为脆弱

全区山高、坡陡、土薄、石灰岩层广布,局部地区自然生态系统退化严重,土地石漠化现象比较突出,增大了绿化难度。

物种丰富区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严重,农业面源污染加重。

全区水土流失面积961.02平方公里,占幅员面积的40.0%。

自然灾害频繁,生态环境破坏较大。

我区气象和地质灾害十分突出,尤以干旱、洪涝和滑坡、崩塌为甚,对生态环境破坏较大;新建自然保护区质量不高,矿山生态环境受到一定破坏。

4、环境监管能力不足,城乡环保发展仍不均衡

通过“十一五”期间的大力建设,全区环境监管能力有大幅度提升,但相比于全区环境保护及生态建设的重任,环境监管能力仍显不足。

5、生态环境保护投入不足

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资金主要靠国债资金、市级资金和中央财政预算统筹资金投入,地方配套资金、社会资金、信贷资金、国外资金投入量小,没有建立起自然资源有偿使用机制、生态环境补偿机制以及制订和实施较为完善的环境经济政策,使生态环境保护任务难以落到实处,不适应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需要。

农村环境保护、环境优美乡镇建设、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等缺乏资金筹措渠道,阿蓬江、黔江河等次级河流综合整治、环境监管能力建设等投入不足。

三、“十二五”面临的形势和挑战

“十二五”时期是我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攻坚时期,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将迎来重大机遇。

从国家层面看,党中央、国务院将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提高到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着力点,把提高生态文明水平作为两型社会建设的目标;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提出了未来十年内“生态环境保护上一个大台阶”的明确要求;党中央对重庆发展的“314”总体部署和国务院3号文件将资源环境保障战略确立为重庆发展的四大战略任务之一,为重庆统筹城乡环境保护注入新的活力。

从我区自身来看,“五个重庆”建设与三大创建将助推全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工作上新台阶,将有利于我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创新环保工作机制体制,提升环保能力,提高全社会环保意识,推进黔江区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为探索黔江环保新道路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

(一)“十二五”时期黔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任务:

十二五时期,黔江区的主要任务是建设渝东南中心城市和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将重点抓好

以下几大任务:

1、建设速通主城、畅达周边的渝东南综合交通枢纽。

2011年开工渝怀(化)复线、黔(江)张(家界)常(德)铁路,规划建设主城至黔江城际铁路。

2010年开工黔恩高速公路,力争“十二五”期间开工黔(江)梁(平)高速公路。

完善舟白4C级民用支线机场配套建设、不断开辟连接国内重要城市和旅游景区的航线,使黔江成为武陵山区重要航空门户和旅游中转港。

大力推进行政村通畅工程。

2、建设规划科学、功能完善、富有民族特色的区域中心城市。

建设河滨水景观廊、城市峡谷公园、城周森林公园等城市景观,打造峡谷之城。

完善城市功能和加强城市管理。

加快建设城镇供排水及重点小城镇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城市广场等公共设施。

推进城市绿化、净化、美化,创建国家卫生城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区和全国生态园林城市。

3、建设武陵山区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体系。

建成渝东南特色工业走廊核心集聚区。

将黔江工业纳入全市重点布局,优先在正阳工业园区布局国家级、市级重大项目,引导市属国有企业到黔江布局产业项目。

加快发展PVC、机械、农特产品加工、纺织服装等特色资源加工业,积极培育现代制药、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力争2012年正阳园区跻身全市百亿级园区之列,2015年全区工业总产值突破500亿元。

争取国家将阿蓬江纳入“十二五”湿地保护工程规划范围。

建设武陵山区山地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区。

大力发展生猪、蚕桑、烤烟三大传统优势产业。

4、大力提升区域性公共服务能力。

建设区域性综合应急中心。

支持黔江整合资源,规划建设集环境保护、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于一体的渝东南安全生产监控应急中心,集森林防火、有害生物防治为一体的渝东南林业监测应急中心。

加强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增强综合应急处置能力。

5、推进民族地区扶贫开发。

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和国土整治项目支持力度,支持实施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和农村清洁能源工程。

(二)“十二五”时期黔江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主要形势:

我区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的快速发展时期,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强化,结构调整难度大,生态修复和污染防治任务重。

我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形势呈现“总体改善,局部遏制,形势严峻,任重道远”的特点,主要体现在:

1、“十二五”期间,经济总量增长迅猛,总量减排难度加大。

我区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等导致资源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仍然较大,单位GDP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均高于国家或发达地区平均水平。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推进,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城镇人口持续增加,资源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将持续增加,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将居高不下,加上“十二五”期间总量减排因子增加到四项,总量减排难度将进一步加大。

2、生态建设与恢复任务繁重,保障生态安全压力加大。

由于自然资源禀赋、人类活动干扰等原因,我区生态环境比较脆弱,水土流失、石漠化严重。

“十二五”时期交通、水利、能源、矿山开采等一大批重大工程项目将开工建设,将可能对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造成新的破坏;持久性有机物、放射性物质、危险废物和危险化学品生产、使用、运输、中转、贮存环节引发的次生突发环境事件等问题将逐渐显现,环境风险防范和环境安全保障压力增大。

3、人民群众对环保要求日益提高,改善环境民生压力加大。

我区环境保护依然面临污染治理设施运行不稳定、污水管网建设滞后、污泥和垃圾渗滤液处置等基础设施欠账多、环境监管能力不能满足形势发展需要、城乡环境保护水平差异较大等一系列问题,环境质量现状与人民群众对享有良好环境质量的期待还有差距。

(三)生态环境变化趋势和挑战

未来五年是黔江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特别是随着城镇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资源开发利用强度不断加大,如果不加强环境保护力度,生态环保措施不落实,将可能对水资源、生态环境和土地资源造成不可逆转的生态破坏,甚至诱发水土流失、滑坡、危岩崩塌等地质灾害。

未来几年期间,黔江区在短时间内难以根本转变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产业结构调整也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以食品、新材料、化工为主的工业仍是区内工业企业的主体,高技术含量较低,污染负荷大的现状难以根本扭转。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一些过去没有引起关注的生态环境问题会日益凸现,新、老问题纷繁交织。

四、规划目标

(一)总体目标

到2015年,全区环境质量得到全面优化,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根本扭转,生态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发展方式进一步优化;城乡环境面貌全面改观,主要次级河流阿蓬江、黔江河水质稳定达到水域功能标准,饮用水源地水质进一步改善;城市空气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建成国家级环境保护模范城区;农村环境质量基本保持稳定,重点生态功能区、自然保护区等生态功能有所恢复;保障核与辐射环境安全,环境风险防范能力和环境监管能力得到增强,进一步建立完善环境监管体系和预警体系。

(二)具体控制指标

到2015年,实现以下具体目标:

——生态建设取得突破。

区内重要生态功能区得到有效保护,森林覆盖率达到55%,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50%,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6m2以上;累计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3km2,矿产资源开发生态恢复率达到30%,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

——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进一步下降,累计减少5%。

全区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达到国家总量控制要求。

全区万元工业增加值COD排放量控制在1.13kg/万元以内,万元工业增加值NH3-N排放量控制在0.06kg/万元内,万元工业增加值SO2排放量控制在6.12kg/万元内,万元工业增加值NOx排放量控制在1.96kg/万元范围内;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8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