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093416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82 大小:564.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

《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8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

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专业

2016级人才培养方案

 

计算机系

2016年6月

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专业2016级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

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专业(国标专业代码610213)

二、教育类型及学历层次

教育类型:

高等职业教育。

学历层次:

专科。

三、招生对象

高中(中职)毕业生。

四、修业年限

修业基本年限为3年,实行弹性修业年限,为2-5年。

五、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掌握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技术等基础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健康的身心素质、良好的创新精神、创业能力与素质,具备分析解决云计算和大数据领域实际问题和技术的应用能力,可胜任云计算系统规划设计、云计算平台搭建、云计算系统部署与运维、云计算应用开发与服务等岗位工作,德才兼备的创新创业型技术技能拔尖人才。

(二)人才培养规格

序号

人才培养规格

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专业普通技术技能人才

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专业技术技能拔尖人才

备注

1

知识目标

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等;

掌握云网络的基本知识;

掌握云计算基础架构平台的知识;

掌握网络操作系统的安装与调试的知识;

掌握虚拟化技术的基本知识;

掌握云存储、云安全配置与应用的知识;

掌握云计算应用开发的知识;

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等;

掌握云网络的基本知识;

掌握云计算基础架构平台的知识;

掌握网络操作系统的安装与调试的知识;

掌握虚拟化技术的基本知识;

掌握云存储、云安全配置与应用的知识;

掌握云计算应用开发的知识;

掌握云计算数据中心建设的相关知识;

2

能力目标

具备计算机软、硬件安装能力;

具备服务器管理维护的能力;

具备云计算平台规划搭建的能力;

具备云计算及数据中心配置的能力;

具备云计算运行维护的能力;

具备云计算开发与应用的能力;

具备云计算产品的售前支持和售后技术服务能力。

具备计算机软、硬件安装能力;

具备服务器管理维护的能力;

具备云计算平台规划搭建的能力;

具备云计算及数据中心配置的能力;

具备云计算运行维护的能力;

具备云计算开发与应用的能力;

具备云计算产品的售前支持和售后技术服务能力。

具备云平台质量管理的能力;

3

素质目标

建立社会主义价值观,具有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态度;

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

具有不断更新知识,具备岗位快速适应能力和可持续性发展能力;

有较强人际沟通能力,具有团队协作精神。

建立社会主义价值观,具有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态度;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创业精神;

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

具有不断更新知识,具备岗位快速适应能力和可持续性发展能力;

有较强人际沟通能力,具有团队协作精神。

4

创新创业目标

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讲诚信、懂经营、善沟通、能创业的高素质

六、就业面向

表1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专业面向岗位一览表

岗位(群)

名称

岗位描述

核心岗位

云计算规划建设

通过与客户沟通,按照需求进行功能分解,进行云计算规划,包括网络拓扑结构、硬件架构、软件架构、数据库架构的搭建及优化,并能够完成技术文档撰写与归档

云计算系统运维

云平台管理、服务架设、数据安全维护、性能优化的云平台运维;服务器及操作系统选型、安装、维护;外围设备安装、维护;安全管理;文档更新等。

云计算技术应用

基于云应用类软件产品的开发、测试、部署、维护等的云服务应用/开发。

处理客户的技术咨询,解决常见产品技术问题的技术客服;

拓展岗位

云计算交付工程师

网络、安全系统规划、设计、建设和运维经验。

云平台开发测试运维

精通网络存储系统的设计与规划工作,可根据业务发展情况设计系统存储备份、灾难恢复方案,并制定未来的存储需求计划

 

七、职业岗位核心能力分析及专业核心课程配置

图1.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专业岗位核心能力分析和专业核心课程配置

八、课程体系设计

1.平台课程

(1)公共必修课平台(12.5学分)

公共必修课包括: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体育、就业与创业系列、形势与政策等课程。

具体开设学期、学分及课时安排如下: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共3学分(其中包含服务学习1学分)。

理论课安排在第一学期开课,理论教学32学时。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共4学分(其中包含服务学习1学分)。

安排在第二学期开课,理论教学54学时。

《体育》2学分,共64课时,安排在第1、2学期开课。

第一学期开设通用体育课程,以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第二学期开设分模块体育项目,以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

在第一学期开设《创新创业》,内含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教育和创业教育内容,32学时、2学分;学生在校最后一学期开《就业指导实务》,结合学生就业,讲授就业程序、求职技巧等方面内容,8学时、0.5学分。

《形势与政策》16学时,1学分,安排在第三学期开设。

(2)专业类必修课平台

表2专业类必修课程表

专业大类

适用专业

专业类课程编号

专业类课程

先修课程编号

先修课程

备注

电子信息

云计算技术与应用

A088009

云计算导论

A082006

网络操作系统(Linux)

A000010

计算机应用基础A

A086001

Java程序设计

A000010

计算机应用基础A

A080003

IT职业素养

A080004

互联网+时代创新创业

IT行业创业案例分析

(3)专业核心必修课平台

表3专业核心必修课程表

专业大类

专业名称

专业核心

课程编号

专业核心课程

先修课程编号

先修课程

备注

电子信息

云计算技术与应用

A083010

云计算网络技术与应用

A088009

云计算导论

A082003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SQL)

A000010

计算机应用基础A

A083011

虚拟化技术与应用

A088009

云计算导论

A083012

云应用开发

A086002

动态网站编程(JavaWeb)

A086002

动态网站编程(JavaWeb)

A000010

计算机应用基础A

2.模块课程

(1)公共限选课模块(限选14学分)

相关要求如下:

①学生可以在上表13门课程(24-30学分)中自主选修14学分相关课程。

②在学生选修公共限选课程时,要加强引导,强化专业培养目标要求。

③如选修“高等数学A/B”、“计算机应用基础A/B”、“大学英语

(二)A/B”,只能在相关“A或B”课程中二选一,例如选择“高等数学A”就不能选择“高等数学B”。

④关于公共限选课程学期限制:

“大学英语

(一)A/B”、“大学英语

(二)A/B”、“高等数学”、“计算机应用基础A/B”等课程一般安排在第1、2学期开设;“阅读与写作”、“沟通与表达”、“商业文化与素养”、“商务礼仪”、“管理学基础”、“个人形象设计”、“硬笔书法”、“基础化学”、“IT职业英语”等课程安排在第3或第4学期开设,开设的学期具体见上表。

⑤在选修“大学英语”课程时,要先选“大学英语

(一)”,然后才可以选修“大学英语

(二)”。

⑥专业在阅读与写作、沟通与表达、商业文化与素养、商务礼仪、管理学基础、个人形象设计、硬笔书法、IT职业英语等创新创业相关的公共限选课程选修不少于2学分。

(2)公共任选课模块

公共任选课安排在第1、2、3、4学期,学生每学期可任选1-2门,共8学分。

公共任选课每门课程为1-2学分,包含科学、社会、人文、创新创业等类别,其中必选创新创业类公共任选课程不少于2学分。

(3)专业选修课模块

本着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职业素质、专业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原则,设置专业方向限选模块和专业拓展任选课程(含实践)模块,专业任选课每门课程2-4学分。

专业方向限选模块分为两个方向,每个方向两门课程8学分,分别开设在第3和第4学期。

专业选修课分2个学期开设,每学期提供8~10门专业选修课供学生选修,学生至少修满12学分方可毕业。

学生可按正常教学计划选修,也可自主提前修满规定学分。

表5专业选修课程设置情况一览表

九、实践教学体系

1.公共实践环节

包括军事理论及训练、服务学习、社会实践以及课程相关的实践环节。

(1)军事理论及训练,计2学分。

新生入学后集中2-3周进行。

(2)服务学习,服务学习模块包括劳动服务学习和社团志愿类服务学习(2学分)、专业服务学习(2学分)。

第一学期作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教学环节,计1学分;第二学期作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教学环节,计1学分;专业服务学习开设及要求具体见专业选修课程部分。

(3)社会实践活动,按照学校团委的整体部署,在社会实践结束后,写出调查报告,计1学分。

(4)课程实践环节。

与课程教学同步安排,学分计入该课程总学分。

2.课程实践环节

包括人才培养方案中每门课程中的实践教学部分。

包含校内集中进行的整周实践环节、综合技能实训等实训环节。

校内集中实践环节要按照项目化形式进行设计,校内集中实践指导教师原则上以1-2人为主。

整周实训在第3、4学期各设置一周,每周1学分。

3.专业实践环节

专业实践包括基础实训、岗位实训、综合实训、顶岗实习、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创新创业实践等环节。

基础实训是指与专业基础相关的实训环节,岗位实训是指与就业面向相关工作岗位的实训环节,综合实训是指与专业培养目标相关的校内综合整周实训环节,校内集中实践环节要按照项目化形式进行设计,要提供完整的实训大纲以及具体实施方案,校内集中实践指导教师原则上以1-2人为主。

集中实践教学期间,课堂教学暂停。

设置有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环节的专业,要加强对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的选题、指导、答辩、成绩评定等环节的检查与控制,保证质量。

十、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方案

创新创业教育培养体系由创新创业课程和创新创业活动、创新创业实践等构成。

1.创新创业课程

根据人才培养定位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调整专业课程设置,挖掘和充实各类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到每一门课程讲授和活动过程中,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

面向全体学生开发开设就业创业指导等方面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建立由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公共选修课、专业选修课等课程构成的创新创业课程模块(见表5),形成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群。

2.创新创业活动

创新创业活动包括技能大赛、技术研发社会服务、论文专利、技能证书获取、阅读活动以及其它类等6类实践项目,创新创业实践项目中的其它类是指各专业根据实际,除了技能大赛类等5类创新创业实践外,可以自行设计的其它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学生可以自行从中选修学分,重点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素质。

3.创新创业实践

创新创业实践包括创新创业认知(初学者)、创新创业模拟(实践者)、创新创业实战(创业者)等组成,注重个性化培养,重点培育创业精英人才。

十一、课程描述

考核方式:

公共必修课

(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代码:

A000001)

建议学分:

3(其中含服务学习1学分)

课程定位: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中宣部、教育部规定的大学生的必修课之一,是高等学校各专业的公共基础课,是对大学生系统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

先修与后续课程:

建议开设在第一学期,该课程的后续课程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教学目标要求:

本课程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线,结合当代大学生的成长规律,帮助和指导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有关人生、理想、道德、法律等方面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增强识别和抵制错误思想行为侵袭的能力,确立远大的生活目标,培养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学内容介绍:

序号

章节

理论教学

(32学时)

课内实践

(主题活动)

服务学习

(16学时)

1

绪论适应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

3

各项服务学习活动

2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3

“我的职业理想”主题演讲

各项服务学习活动

3

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中国精神

3

爱国主义演讲

各项服务学习活动

4

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

3

各项服务学习活动

5

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

5

感恩主题教育

各项服务学习活动

6

第五章领会法律精神理解法律体系

4

各项服务学习活动

7

第六章树立法治理念维护法律权威

3

法制情景剧

各项服务学习活动

8

第七章遵守行为规范锤炼高尚品格

8

我心中成功的职业人

各项服务学习活动

总计(48学时)

32

16

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方法

1.主题教学活动法

开展讲述伟人故事、时政播报、诗词诵读、红歌传唱、经典著作选读、空间讨论等主题活动,由以教师为中心转为以学生为中心,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和感染力。

2.团队作业教学法

根据专题内容布置团队作业,学生以宿舍为单位,由舍长根据每人特长进行有效分工,课下搜集资料,汇总整理并以电子版形式上交。

优秀作品由宿舍推选出代表在课堂上演讲。

作业完成情况计入综合成绩,团队的作业成绩就是每个人的成绩。

3.视频冲击教学法 

教师及时搜集视频资料,并构建视频资源库。

使教学内容更直观和形象,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4.空间讨论教学法

以世界大学城云空间为依托,以学生讨论和辩论为核心,以教师总结点评为提升的基本组织形式。

每堂课分为课前准备、课内讨论、教师归纳与提升三个部分。

(二)教学手段

1.多媒体技术手段的运用

  通过多媒体课件、视频、音频、图片等丰富多彩的资料,使课堂教学信息量更大,增强了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2.网络平台技术手段的运用

  本课程依托云空间学习交流平台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资源。

学生可以很方便的获得课程学习的各种信息与资料,并完成空间主题讨论与作业的提交。

考核方式:

本课程考核把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有机的统一起来,采用学生平时表现和一页开卷相结合方式,平时表现占60%,期末一页开卷考试占40%。

考核模块包括课堂表现与考勤、主题活动作业、服务学习、一页开卷考核,四者所占的比例分别是10%,20%,30%,40%,形成了“1234”全程化的课程评价体系。

考核方式

考核形式

比例

平时成绩

60%

课堂表现与考勤

10%

主题活动作业

20%

服务学习

30%

期末成绩

40%

一页开卷考核40%

(二)《体育一》(代码:

A000012)

建议学分:

1

课程定位:

《体育一》课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教体艺〔2002〕13号)、省教育厅一号文(2013)的精神,是学校教学计划内的课程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

通过体育教学和健身锻炼的全过程,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技巧,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和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行为。

先修与后续课程:

先修课程:

必选课程

后续课程:

公共选修课、院队训练、参加竞赛

教学目标要求:

熟练掌握1项及以上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顽强拼搏精神、创新精神和积极进取的人生价值观与生活态度,提高适应社会与自然环境能力和抵抗疾病的能力,达到提高身体素质、健康水平和运动健身能力、体育锻炼能力的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

课程把身体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技能教育、心智开发等寓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课程强调健康教育和终身体育的理念,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

教学内容介绍:

课程安排根据学生身体状况和一定的专项运动技术基础、兴趣与爱好,选择专项运动教学班授课。

现阶段根据我校大学体育教学环境和条件的实际,开设的“体育选项课教学”项目有:

篮球、排球、足球、田径、乒乓球、羽毛球、棒垒球、健美操、太极拳等。

体质健康测试:

每学年完成一次《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

课程要求:

本课程为必修课程。

学生必须按规定修完1个学期的体育必修课程,经考试合格后可获得必修课程学分,是学生毕业的必要条件之一。

教学方法与手段:

每学期上课16周,每周2学时,共32学时。

学生可自主选择上课内容。

课程模式:

课程实行“体育选项课教学”模式。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运动技能和体育爱好,每学期自主选择1个体育项目进行学习。

考核方式:

1.注意改革考核手段和方法,通过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及考试情况综合评价学生成绩。

2.考试采用综合考评的方法,专项运动技能40%,专项技评(专项身体素质)30%,考勤、课堂表现30%。

(三)《体育二》(代码:

A000014)

建议学分:

1

课程定位:

《体育二》课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教体艺〔2002〕13号)、省教育厅一号文(2013)的精神,是学校教学计划内的课程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

通过体育教学和健身锻炼的全过程,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技巧,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和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行为。

先修与后续课程:

先修课程:

《体育一》

后续课程:

公共选修课、院队训练、参加竞赛

教学目标要求:

在校学生在第一学期上课的基础上,第二学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自己的上课项目,第二学期的课程内容比第一学期难度大、要求高,在选课前要任课教师清楚地告诉选课学生。

重点是了解比赛,欣赏比赛,较全面、熟练掌握所选运动项目,课程强调健康教育和终身体育的理念,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

教学内容介绍:

课程安排根据学生身体状况和一定的专项运动技术基础、兴趣与爱好,选择专项运动教学班授课。

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开设的“体育选项课教学”项目有:

篮球、排球、足球、田径、乒乓球、羽毛球、棒垒球、健美操、太极拳等。

体质健康测试:

每学年完成一次《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

课程要求:

本课程为必修课程。

学生必须按规定修完1个学期的体育必修课程,经考试合格后可获得必修课程学分,是学生毕业的必要条件之一.

教学方法与手段:

每学期上课16周,每周2学时,共32学时。

学生可自主选择上课内容。

课程模式:

课程实行“体育选项课教学”模式。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运动技能和体育爱好,每学期自主选择1个体育项目进行学习。

考核方式:

1.注意改革考核手段和方法,通过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及考试情况综合评价学生成绩。

2.考试采用综合考评的方法,专项运动技能40%,专项技评(专项身体素质)30%,考勤、课堂表现30%。

(四)《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代码:

A000002)

建议学分:

4(其中含服务学习1学分)

课程定位: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中宣部、教育部规定的大学生的必修课之一,是高等学校各专业的公共基础课,是对大学生系统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

先修与后续课程:

建议开设在第二学期,该课程的先修课程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教学目标要求:

本课程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为指导,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的角度,帮助大学生弄清楚为什么马克思主义要中国化,什么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使大学生系统掌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发展、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深刻理解它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性,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从而使大学生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

教学内容介绍:

序号

章节

理论教学

(32学时)

课内实践

(主题活动)

服务学习

(16学时)

1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8

“实事求是发展你自己”主题讨论

各项服务学习活动

2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4

电影《走近毛泽东》观后感交流、红歌传唱主题活动

各项服务学习活动

3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

4

农业合作化与家庭经营主题研讨

各项服务学习活动

4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2

各项服务学习活动

5

第五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4

邓小平人格力量的启示主题讨论

各项服务学习活动

6

第六章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4

我谈“中国梦”和“我的梦”

各项服务学习活动

7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4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变迁主题交流

各项服务学习活动

8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10

环境保护、构建和谐校园主题交流

各项服务学习活动

9

第九章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2

各项服务学习活动

10

第十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

2

各项服务学习活动

11

第十一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

2

各项服务学习活动

12

第十二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理论

2

视频《力量》观后交流会

各项服务学习活动

总计(64学时)

48

16

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方法

1.主题活动教学法

通过开展讲述伟人故事、诗词诵读、红歌传唱、空间讨论等主题活动,由以教师为中心转为以学生为中心,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和感染力。

2.团队作业教学法

根据专题内容布置团队作业,学生以团队为单位,课下搜集资料,汇总整理并以电子版形式上交。

优秀作品由代表在课堂演讲。

作业完成情况计入综合成绩,团队的作业成绩就是每个人的成绩。

3.视频冲击教学法

教师及时搜集视频资料,并构建视频资源库。

使教学内容更直观和形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

4.空间讨论教学法

即以云空间为依托,以学生讨论和辩论为核心,以教师总结点评为提升的基本组织形式。

每堂课分为课前准备、课内讨论、教师归纳与提升三个部分。

5.对比教学法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脉相承的,但有着不同的背景和时代内涵。

我们通过对比其产生背景和不同的时代内涵,以及它们之间的发展变化,来加深学生的理解。

(二)教学手段

1.多媒体技术手段的运用

通过多媒体课件、视频、音频、图片等丰富多彩的资料,使课堂教学信息量更大,增强了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2.网络平台技术手段的运用

本课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