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测试《罗斯福新政》人教.docx
《同步测试《罗斯福新政》人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同步测试《罗斯福新政》人教.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同步测试《罗斯福新政》人教
《罗斯福新政》
同步练习
1.有观点认为:
“大萧条原本只是经济周期中的一个波谷……都可以通过市场的调节能力自我修复,大萧条之所以十多年阴魂不散,恰恰是因为政府在帮倒忙。
”材料认为( )
A.新政延长了经济危机
B.新政应利用好市场和政府的力量
C.新政缓和了社会矛盾
D.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2.1933年10月,罗斯福宣布政府购买黄金的计划。
此后,联邦政府多次以不断上涨的价格购买黄金。
由于每一盎司黄金所值美元的数量持续上调,流通中货币数量也就不断增加。
该措施的历史影响是( )
A.商品价格逐渐回落B.克服了商品供给与需求的矛盾
C.促进国际贸易稳定发展D.使美国对外贸易获利增多
3.德国政治经济学家弗里德里希·李斯特指出:
“国家在经济上越是发展,立法和行政方面干预的必不可少,就处处显得越加清楚”。
在此,李斯特认为( )
A.自由主义经济政策逐渐失效B.国家干预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已经出现D.德国实行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4.1937年5月24日,罗斯福在向国会提交关于最低工资、最高工时立法的咨文中说:
“我们知道,当我们工人的一大部分还没有就业的时候,超时工作和低水平的工资是不能提高国民收入的。
”下列措施中最能体现罗斯福上述思想的是( )
A.加强社会保障措施,为老人、残疾人、失业者和儿童提供社会保障
B.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C.推行“以工代赈”,建立专门政府机构,兴办公共工程
D.调整农业政策,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
5.1933年美国政府组织了“民间资源保护队”,每名队员每月可得30-45美元工资,高峰期拥有队员达50万人。
下列新政措施中,与这一做法和作用最为相似的是( )
A.向减产农民提供补贴B.政府拨款进行大规模社会救济
C.实行养老金和失业保险制度D.兴办田纳西河流域水利工程
6.《大国崛起》中说道:
“英国通过推行自由贸易,建立起全球市场,并逐步确立起自由市场经济模式。
当这种模式的弊端引发社会危机的时候,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又加入了政府干预的手段。
从此,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交相作用,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的市场经济模式的认识。
”这主要说明()
A.自由市场经济模式逐步被废弃
B.国家干预经济模式成为西方最终选择
C.西方经济模式在不断调整
D.两种经济模式根本对立互相否定
7.1933年,美国政府说服农民耕掉1000万亩棉花,以换取津贴;1934年,美国国会通过班克黑德棉花控制法,授权农业调整局规定棉花销售定额,并对超定额出售棉花征收寓禁税(寓意在于禁止的税收),结果使1934年棉花减产340多万包。
美国政府这些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
A.降低农产品价格B.增加劳动者就业
C.防止农产品过剩D.严禁农场主剥削
8.在中外历史上,大国、强国先后崛起。
如战国末期的秦国,18世纪的英国,19世纪以来的美国,19世纪末的日本和1978年以来的中国。
它们的发展道路各不相同,但崛起的原因却惊人的一致。
它们崛起的相同因素是( )
A.制度创新B.武力掠夺C.和平崛起D.民主强国
9.罗斯福说:
“我们的政府不是主人,而是人民的工具。
……国家的责任之一,就是关怀那些陷入逆境以致不靠别人帮助就连起码的生存资料也无法获得的公民。
”这一认识( )
A.促使国家全面干预经济B.催生了福利国家模式
C.促进了民主政治的完善D.推动了以工代赈措施
10.《富兰克林·D·罗斯福时代》中写道:
“垄断资本主义在其基本矛盾发展到顶点,使它面临崩溃之时,要挽救它并延长它的生命,有一种、而且只有一种办法。
这就是大力加强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
”这说明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 )
A.解决经济危机的临时措施B.限制恶意竞争的所有制变革
C.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根本解决D.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
11.下面是高德步、王珏主编的《世界经济史》第五篇章节目录摘录。
本篇论述的历史主题是()
第十七章 垄断
第一节 垄断的产生
第二节 并购与垄断
第三节 垄断的影响
第十八章 大危机和新政
第一节 大危机
第二节 危机的传导和扩散
第三节 危机的原因和后果
第四节 罗斯福新政
第十九章 国际商战
第一节 自由贸易体制的解体
第二节 国际商战
第二十章 世界大战与战时经济
第一节 世界大战的原因和结果
第二节 苏联的战时经济
第三节 法西斯军事经济
第四节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战时的实验
A.国际经济秩序的重建B.市场经济国家的改革
C.计划管理体制的确立D.自由市场经济的终结
12.J.M.Roberts在《世界史》中指出:
新政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已经改变了美国资本主义工作的着重点及其同政府的关系。
它给了资本主义以新的活力,并且最大限度地扩大了联邦当局的权力。
这种趋向已经证明是不可逆转的”。
上述说法认为罗斯福新政()
A.缓和了阶级矛盾和经济危机的严重后果
B.避免了美国走上法西斯道路、维护了垄断资产阶级的统治
C.为垄断资产阶级维护资本主义的统治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D.是美国历史上资产阶级某些民主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29—1933年,美国的消费支出从772亿美元下降到458亿美元;同期美国国內私人总投资从162亿美元下降到14亿美元;1928—1936年,美国的净出口从10亿美元缩减到3300万美元。
——韩毅《对1929年世界经济大危机的反思》
材料二经济不景气的问题绝不能用立法的行动或行政的声明来解决。
经济的创伤只能由经济实体的细胞——生产者和消费者——来自我治疗。
这两方面的合作可以加速复原的过程并且减少不利的副作用……每一个人都应该设法帮助比他不幸的邻居;每一个企业都应该帮助它的雇员;每一个社区和每一个州都应该负起责任来组织就业和救济活动。
——胡佛的第二个年度国情咨文,选自《美国总统咨文汇编》
材料三罗斯福认为,拯救国家的希望在于迅速克服经济崩溃的威胁。
1933年3月6日,他命令所有银行关闭4天,并禁止支付和出口黄金。
3月9日,国家召开特别会议,并在4小时之內通过紧急银行法。
财政部根据紧急银行法采取了迅速行动,立即恢复了企业界信心。
到4月的第一个星期,货币便有10亿美元以上回流到银行,储藏者已将贵金属送返联邦储备银行,财政部官员则只需发行少量新联邦储备货币。
——[美]阿瑟·林克等《1900年以来的美国史》
(1)据材料一指出造成美国经济如此困难的原因及其实质。
(2)材料二美国总统胡佛的言行是什么经济思想的反映?
在实践中造成了什么影响?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从金融措施的角度分析罗斯福新政取得成效的原因及其显著特点。
14.近代以来世界范围内经济理论经历了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国家建立的早期阶段,重商主义被认为是国家安全所必需的。
但是,到18世纪,它似乎是多余的,甚至是有害的。
受到专利权、国内税或过多的关税和杂税妨碍的商人们热情地接受了自由放任的口号。
他们寻找构成经济行为的基础的自然法则,提出了自由放任主义的一般原则——国家对自然经济力量的自由发挥作用不得干涉。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为了拯救市场,拯救在市场条件下继续维持的自由资本主义,唯一的办法居然是中止市场!
但中止市场又不是消灭市场,市场的一切形式都必须保留下来,买卖的过程也应该一如既往,需要的是一种能够控制市场的权力,而执行这种权力的恰恰是国家!
——意大利经济学家阿瑞基《漫长的20世纪》
材料三在实践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体制都不是纯粹的,即使在资本主义国家,混合经济也是通则,只不过政府干预的程度有所不同。
——帕尔默《世界现代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西方经济思想的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这一变化的原因及影响。
(2)概括材料二的主张,分析其历史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运用相关史实论证“在实践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体制都不是纯粹的”这一结论的合理性。
答案和解析
【答案】
1.A2.D3.B4.B5.D6.C7.C
8.A9.B10.D11.D12.C
13.
(1)原因:
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
(2分)实质:
生产相对过剩。
(2分)
(2)经济思想:
自由主义。
(1分)影响:
使美国经济进一步恶化,社会动荡加剧。
(2分)
(3)原因:
整顿银行,恢复银行信用;扩大政府支出,刺激社会需求;实行美元贬值,提高物价。
(3分)特点:
通过国家干预金融的办法来遏制金融危机,以翁定金融、恢复信心的办法来遏制经济危机。
(2分)
14.
(1)变化:
从重商主义到自由放任。
原因: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启蒙思想的发展;重商主义下专利权、过多的税收引起了商人的不满。
影响:
自由放任政策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工业革命的发展;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时期因不能解决危机,被国家干预经济政策所取代。
(2)主张:
在维护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上,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作用:
克服了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二战后被西方国家普遍采纳,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滞胀局面的出现,说明国家干预经济政策已失灵。
(3)苏俄新经济政策采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等资本主义因素发展壮大社会主义经济;罗斯福新政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解决经济危机;中国改革开放时期致力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解析】
1.材料“大萧条之所以十多年阴魂不散,恰恰是因为政府在帮倒忙”说明新政延长了大萧条,故A项正确;
新政应利用好市场和政府两种力量表述没错,但与题意不符,故B项错误;
新政缓和社会矛盾与材料不符,故C项错误;
题干材料主要是讲述新政的弊端,不是作用,故D项错误。
故选:
A。
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材料的关键信息是“大萧条之所以十多年阴魂不散,恰恰是因为政府在帮倒忙”,由此得出的结论。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罗斯福新政,最重要的是新政采取的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的政策,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2.材料的意思是美国政府购买黄金使得黄金的数量增加,造成了美国的货币的贬值,从而有利于美国的商品的出口。
故D项符合;
A项说法明显相反,是价格逐渐上涨,不是回落,故A排除;
B项显然错误,资本主义不可能克服这一矛盾,故排除;
C项说法错误,罗斯福这种通过变相货币贬值的做法必然会引起其它国家的不满,引起国际贸易矛盾加剧,故C排除。
故选:
D。
此题实际上考查的是罗斯福新政的相关内容。
新政增加政府对经济直接或间接干预,缓解了大萧条带来的经济危机与社会矛盾。
通过国会制定了《紧急银行法令》、《国家工业复兴法》、《农业调整法》、《社会保障法案》等法案。
罗斯福新政是罗斯福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核心是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
在新政中,率先建立和恢复银行信贷体系,恢复人们对银行的信心,从而为其他各项工作的进行奠定了基础。
调整工业生产,调节农业生产,建立社会保障措施等一系列的措施的实行恢复了经济的运行。
3.本题考查国家干预经济的思想,旨在考查学生阅读理解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材料“国家在经济上越是发展,立法和行政方面干预的必不可少,就处处显得越加清楚”可以看出德里希·李斯特认为政府应该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故B项正确;材料只是体现了一种国家干预经济的思想,并不能说明此时自由主义逐渐的失效,故A项错误;CD项从材料无法看出。
故选B。
4.本题考查的是罗斯福新政的措施,旨在考查解读材料、准确判断的能力。
由“当我们工人的一大部分还没有就业的时候”可知这是罗斯福关于工业方面的思想,由“超时工作和低水平的工资是不能提高国民收入的”可知罗斯福政府要对工人的工作时间和工资水平进行规定。
故B正确。
AC项措施是进行的社会保障和以工代赈,D项涉及到的是农业方面,因此ACD项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的相关内容,旨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和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民间资源保护队”是为失业的人提供就业机会,这和兴办田纳西河流域水利工程提供就业机会相似,故D项正确;材料不涉及“提供补贴”和“社会救济”,也不涉及“养老金和失业保险制度”,故ABC错误。
故选D。
6.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史料,结合所学知识的能力。
从材料信息“英国通过推行自由贸易,建立起全球市场,并逐步确立起自由市场经济模式。
当这种模式的弊端引发社会危机的时候,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又加入了政府干预的手段。
从此,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交相作用,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的市场经济模式的认识。
”看C项最符合材料主旨。
AB两项说法错误,自由市场经济模式没有被废弃,国家干预经济模式也不是西方最终的选择。
D项说法明显错误。
故选C。
7.“美国政府说服农民耕掉1000万亩棉花,以换取津贴;1934年,美国国会通过班克黑德棉花控制法,授权农业调整局规定棉花销售定额,并对超定额出售棉花征收寓禁税(寓意在于禁止的税收),结果使1934年棉花减产340多万包”表明美国政府这些做法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农产品过剩,故C正确;
A是表面现象,排除;
BD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
C。
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解题的关键是“美国政府说服农民耕掉1000万亩棉花,以换取津贴;1934年,美国国会通过班克黑德棉花控制法,授权农业调整局规定棉花销售定额,并对超定额出售棉花征收寓禁税(寓意在于禁止的税收),结果使1934年棉花减产340多万包”。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是美国垄断资产阶级为克服危机做出的政策调整,它是在维护资本主义的前提下,对美国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以使其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8.本题考查大国崛起的相关史实,旨在考查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
材料强调了古今中外大国强国崛起的共同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联系商鞅在秦国变法,英国、美国确立代议制,日本开展明治维新,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其崛起的共同原因都是制度创新,A符合题意;C只有中国改革开放实现和平崛起;B英美日三国均属武力争霸模式;D民主强国不符合日本。
故选A。
9.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与建立“福利国家模式”的关系,旨在考查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材料提及的关怀对象是“陷入逆境以致不靠别人帮助就连起码的生存资料也无法获得的公民”,能够得出这类公民需要的是国家的直接救助,B项正确,故选B。
材料提及的只是“关怀那些陷入逆境以致不靠别人帮助就连起码的生存资料也无法获得的公民”,并非全面干预经济,A项错误,故排除;美国关怀公民的生活属于挽救危机的经济措施,C项错误,故排除;材料中国家关怀公民的方式为直接救助而非间接救助(以工代赈),D项错误,故排除。
故选B。
10.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旨在考查对有效信息完整、准确解读的能力。
材料反映了当垄断资本主义面临崩溃之时,要挽救它并延长它的生命,就必须对此进行改革,于是发展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即垄断组织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的体制,它必须有别于法西斯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而要在保存资产阶级民主的前提下,局部改变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部的生产关系,“限制旧的社会制度的个别坏的方面,限制旧的社会制度的个别极端表现”,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中、小资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政治、经济处境,以便适度减轻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作用,缓和阶级斗争。
D项正确,故选D。
A项非实质,故排除;罗斯福新政没有改变所有制,B项错误,故排除;C项错在“根本解决”,故排除。
故选D。
11.本题考查世界经济发展模式有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分析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材料可知,西方国家在世界经济中占主导,经济秩序并未重建,故A项错误,排除;苏俄(联)的战时经济否定市场经济,故B项错误,排除;材料体现了经济大危机后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状况,而非单指社会主义国家的计划经济体制,故C项错误,排除;经济大危机后资本主义国家采取凯恩斯主义,建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加之社会主义国家否定市场经济,体现自由市场经济的终结,故D项正确。
故选D。
12.据“扩大了联邦当局的权力,这种趋向已经证明是不可逆转的。
”可知新政是资本主义自身模式的一次重大调整,而不仅仅是在当时缓和矛盾,避免了走上法西斯道路,故A、B项错误;C项从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角度评述新政,符合材料意思,故C项正确;材料所述为新政揭示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新趋向,而非指其对民主的继承和发展,故D项错误。
13.
(1)本题考查经济危机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原因:
依据材料“1929—1933年”可知是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
实质: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生产相对过剩。
(2)本题考查胡佛的经济思想,旨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反映的思想:
通过国家干预金融的办法来遏制金融危机,以翁定金融、恢复信心的办法来遏制经济危机依据“经济的创伤只能由经济实体的细胞——生产者和消费者——来自我治疗”可知是自由主义。
影响:
就很熟悉知识可知,是经济危机的原因之一。
具体归纳如下:
使美国经济进一步恶化,社会动荡加剧。
(3)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的相关情况,旨在考查学生分问题的能力。
原因:
主要从新政的措施入手;分析如下:
整顿银行,恢复银行信用;扩大政府支出,刺激社会需求;实行美元贬值,提高物价。
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特点是采取国家干预的方式,具体归纳如下:
通过国家干预金融的办法来遏制金融危机,以稳定金融、恢复信心的办法来遏制经济危机。
14.
(1)本题考查经济理论和思想。
从材料“在国家建立的早期阶段,重商主义被认为是国家安全所必需的。
但是,到18世纪,它似乎是多余的,甚至是有害的。
受到专利权、国内税或过多的关税和杂税妨碍的商人们热情地接受了自由放任的口号。
”可以看出经历了从重商主义到自由放任的过程;对于第二个小问题可以注意题干中的时间,再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上谈即可得出;第三个小问,可以从重商主义和自由主义分别来谈,也可以从积极和局限两个角度回答。
(2)本题考查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推行及其在当时和二战后的影响,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史料,结合所学知识的能力。
据题干“为了拯救市场,拯救在市场条件下继续维持的自由资本主义,唯一的办法居然是中止市场!
但中止市场又不是消灭市场,市场的一切形式都必须保留下来,买卖的过程也应该一如既往,需要的是一种能够控制市场的权力,而执行这种权力的恰恰是国家!
”再结合所学可知是国家干预;第二小问可以从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到二战后再到20世纪70年代入手,分别分析影响。
(3)本题考查学生归纳概括能力。
据题干“在实践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体制都不是纯粹的”和所学知识可知,说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都在学习对方的理论和发展经济的方法,结合苏联的新经济政策,和美国的罗斯福新政即可得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