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单元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2.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091001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578.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单元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单元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单元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单元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单元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单元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2.docx

《学年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单元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单元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2.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单元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2.docx

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单元检测新人教版必修2

第三单元 单元检测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

测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2015·杭州高一月考)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实行的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进入近代以后,“耕”与“织”开始分离。

“耕”与“织”分离的直接原因是(  )

A.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B.民族工业的兴起

C.洋布的大量输入D.洋务运动的影响

解析:

鸦片战争后,洋纱、洋布大量涌入中国东南沿海的市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故答案为C项。

答案:

C

2.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的侵入,使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这种“解体”是指(  )

A.大批洋货涌入中国

B.外国资本主义控制了中国市场

C.自然经济被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取代

D.封建农业和家庭手工业逐渐分离并日益商品化

解析:

自然经济的特征是“耕”与“织”相结合的小农经济,其解体应是指“耕”与“织”相分离,因此答案为D项。

答案:

D

3.1867~1913年,在烟台进出口贸易结构中,豆类、黄丝、野蚕丝、屑丝、茧绸、粉丝、草帽辫、果类、花生、药材、花边、发网等15项对输出贸易影响较大;鸦片、纺织品、纺织原料、糖、纸、燃料、火柴、五金和染料等是主要进口商品。

由此折射出近代中国经济发生的主要变化是(  )

A.重视商业发展B.农产品商品化

C.小农经济解体D.卷入世界市场

解析:

从材料给出的贸易结构来看,在烟台出口的产品多为初级农产品及简单的手工艺品,而进口产品除了鸦片外大多是工业品,这说明中国已逐渐成为外国的工业原料供应地和商品倾销市场,已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项只反映了整个材料的部分内容;A、C两项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D项完整体现了整个材料所反映的变化。

答案:

D

4.阅读下面的表格。

1873年

1893年

1903年

1910年

中国农产品的出口数值

286.6万元

2842.3万元

8949.6万元

23195.7万元

占出口货物总值的比例

约2.6%

15.6%

26.8%

39.1%

上表反映出的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是(  )

A.列强加大了对中国商品输出

B.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中国民族工业身受多重压制

D.中国农产品的商品化水平不断提高

解析:

从表格中的数据可知,1873~1910年,中国农产品出口数值不断增长,在出口货物总值中所占的比例也迅速增加。

由此可知,中国逐渐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选B项。

答案:

B

5.美国现代史学家芮玛丽在其著作《同治中兴》中说:

“不但一个王朝,而且一个文明看来已经崩溃了,但由于19世纪60年代的一些杰出人物的非凡努力,它们终于死里求生,再延续了60年,这就是同治中兴。

”“同治中兴”(  )

A.主导思想是“师夷长技以制夷”

B.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

C.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D.实现了自强、求富的目标

解析:

“同治中兴”是指同治帝在位期间(1862~1874年)的一个中兴阶段,其主要表现为学习西方近代技术的洋务运动的开展。

“师夷长技以制夷”是鸦片战争中地主阶级抵抗派提出的;洋务运动刺激了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而非发展,B项不准确;D项本身错误。

答案:

C

6.19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茶叶出口锐减,对此《农学报》在一篇《议起闽茶》的文章中称:

“印度锡兰之茶,所以能胜于中国茶者,因有近来新机、新法制造之速效也。

”由此可见(  )

A.中国近代茶业欲摆脱对海外市场的依赖

B.国人对于引进先进技术的认识提高

C.印度在国际茶业贸易中居主导地位

D.洋务派开始创办近代机器大工业

解析:

从材料来看,当时由于印度锡兰茶业采用新式机器和新式生产方法,在国际市场中胜过中国传统制茶业,可见先进中国知识分子对先进机器制茶技术的认识提高,觉得中国如果采用先进技术就会振兴制茶业。

材料在为中国制茶业重新夺回海外市场寻找良策而不是摆脱对海外市场的依赖,因此A项错;印度锡兰以及中国都是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在国际贸易中居主导地位的是西方列强,C项错;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答案:

B

7.1894年,华盛纺织总厂投产之后,李鸿章规定:

“合中国各口(岸)综计,无论官办、商办,即以现办纱机四十万锭子,布机五千张为额,十年之内,不准添续。

”这一规定的实质是(  )

A.保证洋务派企业在民用工业中的垄断地位

B.反对在传统手工业领域发展近代机器生产

C.通过限制生产规模抵制外商企业的经济渗透

D.满足帝国主义通过在华投资垄断中国工业的要求

解析:

华盛纺织总厂是洋务运动中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投产后李鸿章下令各口岸的其他企业十年内规模不能超过“纱机四十万锭子,布机五千张”,这反映了洋务派力图保证自己的企业在民用工业中的垄断地位,本题选A项。

其他各项说法错误。

答案:

A

8.(2015·东北师大附中高一期中测试)1893年,瑞蚨祥设立了北京分号,后来又在天津、青岛、烟台等地设立分号。

下列选项中与瑞蚨祥属于同一性质的企业是(  )

A.江南制造总局B.上海发昌机器厂

C.开平煤矿D.轮船招商局

解析:

瑞蚨祥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而A、C、D三项都属于洋务企业,因此答案为B项。

答案:

B

9.(2015·合肥一中高一月考)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计划举办一次中国近代历史图片展。

与下列一组图片对应的主题应是(  )

A.封建小农经济的逐渐解体

B.洋务企业的产生和发展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

D.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解析:

联系四幅图片反映的经济现象可知,其体现的是传统自然经济的解体以及机器工业在中国的产生和发展,即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答案:

D

10.1880年英国人傅兰雅曾说及他的在华观感:

“今在十八省中所有新法新事已见流通,且显沛然莫御之势。

要之,西国所有有益中国之学,中国必欲得之,盖华人已有饮泉思渴之心焉。

”同时,他又指出:

中国人“明知学术一道,不在一国一邦,故虽视西人为夷狄之邦,亦乐学其有益于中国之事;惟必依中国之法以学,否则弃而不取”。

材料所述现象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作用表现在(  )

A.促使西方民主思想广泛传播

B.促使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

C.开启了中国近代工业化的步伐

D.促使中国社会制度发生根本变化

解析:

由材料可以看出,傅兰雅所述的现象符合洋务运动。

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的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的统治,而洋务派使用机器生产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故答案为C。

其他三项均与洋务运动不符。

答案:

C

11.(2015·银川高一期中考试)“‘公和永’……仅有丝车一百零四部,各项机械均购自意、法等国。

……斯时运用缫丝机械尚无相当人才,乃延意麦登斯为工程师,指导常务,且所有出品需运往国外市场。

自光绪八年到十三年,营业失败。

”由材料可知,“公和永”营业失败的原因是(  )

A.深受各级官吏的盘剥压榨

B.规模较小且设备陈旧不堪

C.过分依赖于外国资本主义

D.忽视了对国内市场的开拓

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阻碍因素。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各项机械均购自意、法等国……乃延意麦登斯为工程师”“所有出品需运往国外市场”可知,其反映了民族工业破产的主要原因是过分依赖外国资本主义。

故选C项。

答案:

C

12.1908年,芜湖商办明远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吴兴周出任总经理,经清政府农工商部批准,注册了“黑白月亮”商标。

该商标能够注册的最有利的条件是(  )

A.“实业救国”成为当时的社会思潮

B.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D.甲午战争后自然经济瓦解的速度加快

解析:

由题干中的“1908年”和“清政府农工商部批准”可知,明远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创办于甲午战败后。

当时的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这是明远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创办及“黑白月亮”商标能够注册的最有利条件,B项正确。

A、C两项出现于民国初期;D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

答案:

B

13.阅读1913~1919年各国输华货物总值表(单位:

两)。

表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

英国

德国

法国

总值

指数

总值

指数

总值

指数

1913

96910944

100

28302403

100

5299517

100

1914

105207580

108.5

16696945

58.9

4951471

93.4

1917

51989135

53.6

——

——

2309160

43.6

1918

49890293

51.5

——

——

1568858

29.6

1919

64292239

66.3

368

0.001

3375809

63.7

A.抵制洋货、使用国货的群众爱国运动

B.列强忙于战争,无暇侵略中国

C.民族工业的自身竞争力增强

D.中国政府采取贸易保护主义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情况。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列强对华投资呈现下降趋势,其主要原因就是列强忙于一战,无暇侵略中国。

因此选择B项。

答案:

B

14.1916年,孙中山先生曾对“宁波帮”企业家作过高度评价:

“凡吾国各埠,莫不有甬人事业,即欧洲各国,亦多甬商足迹,其能力之大,固可首屈一指者也。

”由此可得出“宁波帮”发展迅速的原因可能是(  )

A.引进西方工商理念B.诚信经营

C.与外商进行勾结D.依靠封建权贵

解析:

由题干材料中的“即欧洲各国,亦多甬商足迹”可知,宁波商帮注重开拓海外市场,学习西方工商思想。

故答案为A项。

其余三项从题干中无法得出。

答案:

A

15.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从1917年开始迅速发展,这一年由于外货锐减,国产纱布畅销,纱价由每箱156元涨到230元,因此全年获利76万两。

以后四年也连续盈利,1917~1921年共获利560多万两。

但是1922年以后,大生各纺织厂开始走下坡路。

以上材料说明(  )

A.洋务企业的刺激和诱导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B.甲午战争后民族工业得到初步发展

C.纺织业是民族工业中的支柱产业

D.帝国主义侵略对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影响重大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短暂春天。

解题的关键是时间信息,1917年处在一战期间,1922年一战已经结束。

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所以大生纱厂发展较快,随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纱厂开始走下坡路。

答案:

D

16.(2015·南京金陵中学高一月考)下表根据《中国工人阶级历史状况》一书数据编制而成,透过产业工人人数增长最快的时段可以窥见(  )

时间

1842~1895年

(甲午战争前后)

1895~1912年

(辛亥革命前)

1912~1919年

(五四运动前夕)

产业工人人数

约10万人

约60万人

约200万人

A.清末洋务运动的足迹

B.十月革命的推动

C.民国初年实业推进的步伐

D.五四运动的影响

解析:

由表中数据可以发现工人的数量于民国初年激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民族工业迎来了“短暂的春天”,工人阶级也随之壮大,故本题应选C项。

洋务运动与材料中时间不符合,故排除A项;十月革命爆发于1917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由题干中的信息“五四运动前夕”即可排除D项。

答案:

C

17.某位同学用古诗词来形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如“千呼万唤始出来”“小荷才露尖尖角”“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柳暗花明又一村”等。

其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用来形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哪一时期的状况较为贴切(  )

A.19世纪六七十年代B.甲午战争后

C.国民政府统治前十年D.民国初期

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

由材料中的信息“春风”“千树万树”可知这应是形容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发展的“短暂的春天”,也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最红火的时期。

A项适合用“千呼万唤始出来”来形容,B项适合用“小荷才露尖尖角”来形容,C项适合用“柳暗花明又一村”来形容。

故选D项。

答案:

D

18.1932年,荣氏兄弟(荣德生、荣宗敬)控制下的面粉、纺织系统在全国民族资本的面粉、纺织系统中的比重分别为30.7%、29.4%,“面粉大王”和“棉纱大王“两顶光彩夺目的桂冠同时落在兄弟俩的头上。

荣氏兄弟能够成为“面粉大王”和“棉纱大王”主要得益于(  )

A.政府的经济政策B.国内的和平环境

C.优越的社会制度D.提倡国货运动

解析:

本题考查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

“1932年”正处于国民政府统治前期。

此时,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鼓励发展民族工业,我国的民族工业获得了较快发展。

答案:

A

19.(2015·武汉高一期中考试)下表列举的是张裕酿酒公司在1892~1941年的一些重要事件。

下列相关认识正确的是(  )

1892年

张弼士投资300万两白银在烟台创办张裕酿酒公司

1912年

孙中山先生到张裕酿酒公司参观,并题赠“品重醴泉”四字

1941年

张裕酿酒公司被日军强行接管

A.甲午战争后,受实业救国思潮影响而成立

B.民国初年,受益于“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C.抗战时期,被日本帝国主义吞并

D.近代史上,始终受到政府的压制

解析:

本题考查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

张裕酿酒公司创办于1892年,而甲午战争开始于1894年,故A项表述错误;民国初年,民族工业迎来了“短暂的春天”,故排除B项;C项符合表中所述的1941年的情况;D项与表中1912年的表述不符。

答案:

C

20.(2015·湘潭一中高一月考)民国时期不仅是我国现代广告业的肇始期,同时也是我国现代广告业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以下是民国时期的工商业广告,从中了解到的历史信息有(  )

①民国时期我国民族工商业曾迅速发展 ②广告内容包含商业、商品等信息,以轻工业为主 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学习外商经营方式 ④欧美各国的商品倾销一直是民族工业发展的严重阻碍

A.①④B.②③

C.①②③D.①②③④

解析:

民国时期,我国民族工业曾迅速发展,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国民政府统治前十年民族工业发展出现“黄金十年”,故①入选;题干信息不能反映④,故排除。

答案为C项。

答案:

C

21.(2015·北京西城区高一期末检测)1929年,全国火柴同业联合会在致国民政府请愿书中提出请求:

增加外国火柴进口税、减免铁道运输收费等。

这表明国民政府时期(  )

A.轻工业发展困难重重

B.政府不关心国民经济发展

C.不平等条约制约民族工业的发展

D.民营企业面临官僚资本的挤压

解析:

材料中“增加外国火柴进口税、减免铁道运输收费”说明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挤压,结合所学知识,联系《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可知,西方通过不平等条约在华获取一系列特权,并借此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C项正确;A项易错选,民族资本主义的特点之一是工业体系不完整,轻工业发展较好;B、D两项在题干中体现不出来。

答案:

C

22.(2015·福州高一联考)阅读下表,对该表解读正确的是(  )

1937年及1942年西北工业发展情况表

年份

工厂(家)

占全国比重

资本(万元)

占全国比重

工人(人)

占全国比重

1937

19

0.48%

305.2

0.82%

5787

1.26%

1942

546

20.56%

16931

8.8%

33074

13.7%

A.西北成为我国近代工业中心

B.国民政府主动调整工业布局

C.抗日战争促进了西北民族工业的发展

D.中国近代工业布局趋于平衡

解析:

由“1937年及1942年西北工业发展情况表”中工厂数量、资本和工人占全国比重可知A、D两项错误;抗日战争时期,为了躲避战乱,大量民族企业内迁,客观上促进了西北地区民族工业的发展,B项错误,C项正确。

答案:

C

23.下面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简单图示。

图示中两个“低谷点”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

A.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B.帝国主义的侵略

C.法西斯侵华战争的破坏

D.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挤压

解析:

本题考查民族工业发展的两个低谷阶段。

由图示可知,两个低谷点分别在1927年和1949年,起止时间分别是1919年至1927年、1937年至1949年。

前一个低谷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一战后欧洲列强的卷土重来等,后一个低谷出现的原因有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破坏、美国商品的排挤、官僚资本的剥削、通货膨胀等,故其共同原因是帝国主义的侵略。

答案:

B

24.(2015·杭州学军中学高一月考)1940年10月,日本内阁通过《国土计划设定纲要》,提出所谓“适地适产主义”,具体地说,它就是在日本本土着重发展军事工业、机械工业和精密工业,在中国东北由伪满洲国着重发展电气工业、矿业、部分机械工业和轻工业,在华北着重开发矿业、盐业,在华中则容许存在一些轻工业,日本“适地适产主义”意在(  )

A.摧毁沦陷区的中国民族工业

B.从经济上摧毁中国人民的抗战意志

C.采取“军事管理”的办法,将中国民族企业整个吞并

D.将沦陷区的经济完全纳入日本的战时经济体系

解析:

材料中日本的《国土计划设定纲要》把中国东北、华北、华中与日本本土一起纳入到经济计划中,说明日本意在将中国沦陷区的经济纳入到日本的战时经济体系之中。

故答案为D项。

答案:

D

25.(2015·青岛高一期末考试)右图为当时国统区的一幅反战漫画。

其反映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面临的哪一方面的困境(  )

A.帝国主义的搜刮

B.封建势力的勒索

C.政府的变相掠夺

D.官僚资本的压榨

解析:

图片中的“钞票满天飞,人人活不了”是解题关键信息。

钞票是由政府发行的,故选C项。

答案:

C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小题15分,第27小题17分,第28小题18分,共计50分)

26.历史地图中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阅读材料,提取图片中两个历史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信息。

(9分)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促使图中变化出现的原因。

(6分)

解析:

(1)问,紧扣“洋务运动时期”和“民国初年”这两个重要时间信息,结合图中信息从民族工业分布和发展状况方面来论述。

(2)问,回答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相关的因素即可。

答案:

(1)图1:

洋务企业、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长江流域等地区;以矿业、机械制造、军工企业、民用工业为主;近代工业虽然有了发展,但地区分布严重失衡。

(4分)图2:

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较快,行业大大增多;民族工业由东部沿海、长江流域,逐步向东北、中部、西部地区扩展;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轻工业发展较快,轻重工业结构失衡;地区分布严重失衡状况依然突出。

(5分)

(2)民族危机的加重;政府的重视;先进中国人的努力;“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西方先进科技和工业思想的不断传入,等等。

(6分)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4~1926年进出口货物数量、物价指数变化表

类别

年份

货物数量交易指数

物价指数

进口

出口

出入差

进口

出口

出入差

1894

45.3

60.1

+14.8

62.8

52.8

-10

1900

49.5

54.9

+5.4

74.8

72.1

-2.7

1905

96.6

62.5

-34.1

81.2

90.4

+9.2

1911

80.9

102.1

+21.2

102.2

91.5

-10.7

1916

73.7

102.3

+28.6

122.4

117.0

-5.4

1920

75.9

119.3

+43.4

175.7

112.9

-62.8

1926

130.5

141.1

+10.6

150.8

152.9

+2.1

——天津南开大学经济研究

所《1936年南开指数年刊》

注:

表中各种指数是以1913年为基点,并都设定为100。

其中,物价指数的高低与物价的高低或者通货膨胀率的高低一般成正比。

表中的数据基本上以五年为一个阶段来统计

材料二 张謇说:

“至于铁矿需本尤重,非用开放主义,无可措手。

但使条约正当,权限分明,既借以发展地质之蕴藏,又可以赡贫民之生活。

”后又指出:

“现世界上以大企业立国,而中国之公司法、破产法不备……我无法律为之防,其危险将视无可得资为尤甚。

故农林工商部第一计划即立法。

——《张季子九录》

(1)在材料一中,1905年与1900年相比,进出口货物数量交易指数和物价指数有何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8分)

(2)由材料一可知1920年是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最为恶化的一年。

请依据材料中有关这一年的数据,结合当时中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产品结构分析这一年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最为恶化的原因。

(6分)

(3)针对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材料二中张謇提出了哪些主张?

(3分)

解析:

(1)问,第一小问对比表格中两组数据即可得出;第二小问,联系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进行回答。

(2)问,实际考查的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短暂的春天”消失的原因。

第(3)问,从材料二中提取信息进行概括即可。

答案:

(1)变化:

1905年中国出口货物数量相对进口货物数量有所减少,出口商品的价格略高于进口商品的价格。

(4分)原因: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来商品在华的倾销。

(4分)

(2)一战结束后,列强卷土重来,给中国民族经济以沉重打击;中国出口产品多为原材料,而列强的出口商品多为工业产品,其价格要远远高于原材料价格。

(6分)

(3)重视发展钢铁工业;在平等的前提下引进外资;加强经济立法。

(3分)

28.(2015·湖南长郡中学高一月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今日根本之危机,全在经济之残破。

以致国民生活日益困穷,而民族之命运,亦因之岌岌危殆,不能生存于二十世纪之今日。

(一)……活泼农业金融、流畅农产运销,悉以合作社为基础,指导并改进之,以达到粮食自给自足为初步目标。

(四)……赞助政府实施征工制度,鼓励民众参加义务劳动。

尤以开发交通道路,修治水利,培植森林,开辟垦地为征工之基本工作。

(五)……对于一般工业,由政府分别保护并奖励之。

(八)……由政府执行健全货币政策与汇兑政策,而人民衷诚拥护之。

——蒋中正《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之意义及实施》

(1935年)

材料二 1937年3月……宋子文宣布大萧条已经结束:

“没有理由认为中国已经脱离了所有困难,不可否认,过去18月的事实说明,整个国家的境况……都已经有了彻底的改变和改善。

”总之,正像陈光甫所回忆的:

“我要说,从1936年一直到1937年战争爆发之前,是标志性的两年。

——[日]城山智子《大萧条时期的中国》

材料三 到1936年,帝国主义在华资本已达42.8亿多美元,控制了中国生铁产量的96.8%,原煤产量的55.7%,发电量的55%,棉布产量的64%,外洋航运吨位的83.3%,国内航运吨位的63.1%。

1937年,帝国主义直接经营和控制经营的铁路已占到全国铁路总里程的90.7%。

——严志才《评南京国民政府的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