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常家庄园导游词.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090860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常家庄园导游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山西常家庄园导游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山西常家庄园导游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山西常家庄园导游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山西常家庄园导游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西常家庄园导游词.docx

《山西常家庄园导游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常家庄园导游词.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西常家庄园导游词.docx

山西常家庄园导游词

山西常家庄园导游词

【篇一:

常家庄园导游词】

1、欢迎词………………………………………………………………………………………1

2、常氏概述……………………………………………………………………………………1

3、东北堡门……………………………………………………………………………………2

4、常家庄园全貌图……………………………………………………………………………2

5、常氏祠堂……………………………………………………………………………………3

6、静园…………………………………………………………………………………………6

7、杏园…………………………………………………………………………………………7

8、狮园…………………………………………………………………………………………8

9、可园…………………………………………………………………………………………9

10、石芸轩书院………………………………………………………………………………9

11、四十四帝后帖参考资料…………………………………………………………………10

12、贵和堂……………………………………………………………………………………11

13、后街………………………………………………………………………………………13

14、奉旨承恩坊………………………………………………………………………………13

15、养和堂……………………………………………………………………………………13

16、体和堂、客院、广和堂…………………………………………………………………20

17、慎和堂、雍和堂、谦和堂………………………………………………………………20

18、节和堂、人和堂、华展…………………………………………………………………21

一、欢迎词

尊敬的各位游客:

大家好!

欢迎您来到常家庄园参观旅游!

我是常家庄园的导游讲解员xxx。

明清时期,社会相对稳定,我国的商业贸易迅速发展,出现了闻名海内外的、以山西、陕西、安徽为代表的十大商帮。

作为十大商帮之首的山西商人,在艰苦卓绝的、漫长的创业和发展过程中,不仅积累了富甲天下的物质财富,而且创造出堪称国粹的商业人格和晋商文化、创造了一整套在今天仍继续被沿用的经营管理理念和体系。

同时,为我们留下了厚重的民居建筑和园林文化。

在灿若星河的晋商名门望族中,常氏家族以其非凡的胆略和见识,在开创了中国第一条通往蒙、俄、欧洲的茶叶贸易之路的同时,也留下了底蕴丰厚、内涵深邃的商业经营、家族教育和居宅园林建筑遗产。

今天,我有幸成为各位的导游讲解员,陪同大家共同游览常家庄园、领略晋商和常氏家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和风采,希望我的讲解和服务能够使大家满意!

谢谢大家!

二、常氏概述

山西榆次车辋常家,于明朝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年)由太谷惠安迁来。

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创业,以财取天下之抱负,逐利四海之气概,制茗于武夷山,扎庄于恰克图;拓开万里茶路,经销蒙俄北欧,绵延二百余载,遂成富甲海内的晋商巨贾,中国外贸之第一世家。

创造了商业辉煌的常氏家族又天才地创造了“学而优则贾”的治家祖训,代代恪守,课子苦读,将一批批家族优秀子弟输送到商界,形成了一个具有深厚文化积淀的商人群体,同时将儒家“诚信”、“仁义”、“忠恕”等理念引入到商业活动中,实现了儒商相长,打破了“富不过三代”的历史循环,家族兴盛达200年之久。

治国之道在于用人,兴家之本在于育人。

常氏由经商起家,传至十世时,已有“世兼儒贾为业”之称。

由于常家始终注重子弟读书习儒,从而世代学子

辈出。

从八世到十六世,常家考取进士、举人、秀才等多达146人,而且随着商业的发展,家族研修学业的气氛日益浓厚,造就了一大批的学者、名流。

所以才享有了“清代儒商第一世家”的美誉。

常氏家族在仕宦商儒达到辉煌顶点时,于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开始,不惜重金营造自己的生活和精神家

园,终于形成了占地60余万平方米、房屋4000余间、楼房50余座、园林13处的宏大规模。

常家建筑群占据了车辋村原面积的近一半以上,规模居祁县、太谷、平遥等晋商各院之首位。

我们现在看到的十二万平方米,仅为原庄园面积的四分之一,

是北常九世万达公为其三个儿子、十个孙子修建的。

庄园现存主要景观为“一山、一阁、两轩、四园、五院、六水、八帖、九堂、十三亭、二十五廊、二十七宅院”。

计有古建房室968间、廊房220间,计1188间。

(一山:

观稼山;一阁:

观稼阁;两轩:

听雨轩、知味轩;四园:

杏园、狮园、可园、遐园;五院:

祠堂院、总帐房院、石芸轩书院、私塾院、约斋书院;六水:

小石潭、曲溪、沼余湖、莲池、洗池、方正池;八帖:

堡门宋代二亭双绝帖、杏林清代名人名联帖、雍和堂恽寿平画跋帖、听雨楼法帖、石芸轩法帖、常氏遗墨帖、御笔亭四十四帝后帖、可园唐诗笔意帖;九堂:

人和堂、节和堂、慎和堂、雍和堂、谦和堂、养和堂、体和堂、广和堂、贵和堂;十三亭:

杏园五亭(枕霞、披风、庆云、景星、流芳);书院五亭(琴、棋、书、画、化玉);遐园:

梦绿亭、锄月亭;小石潭琴心亭。

另外有新建的狮园且坐亭)。

常家庄园的建筑风格集儒家文化的严谨秩序、佛教文化的空灵境界和道教文化的天人合一为一身,融北派建筑之质朴豪放与南派建筑之素雅灵秀于一体,庭院深深,不仅具有功能齐全的庄园特色,而且无处不散发着敦厚典雅的儒家文化品味。

常家庄园以其“十最”闻名遐迩:

中国最大的民间祠堂、最大的家族书院、最大的北派私家园林、最典型的汉纹锦彩绘;晋商民居中最大的占地和建筑面积、最大的民间影壁、最敞阔的宅院建筑、最大的家庭绣楼、为数最丰富的私家藏帖和书画珍品、最精美的砖、石、木雕。

而其款式繁多的门式、窗饰等,更可谓一门一亮点、一窗一景致。

常家庄园堪称华夏民居的大观园,传统民居建筑文化的全景图。

文化魂、中国牌、世界宝,这就是常家庄园永恒的价值所在。

*庄园原貌被毁的三个过程:

a.抗战时为晋中战役的主战场b.文革破四旧c.80年代拆改之风兴起,大部分在土改时分给百姓的房屋被拆毁改建。

三、东北堡门:

常家庄园为城堡式建筑,原有八道堡门。

由于时代变迁,战争损毁、人为拆除等,至今只幸存我们所看到的这一座了。

耸立在我们面前的这座巍峨的堡门,是常家庄园的东北堡门,堡门高24米、宽15米,显示出常氏的大家风范和富甲一方的气派。

(建筑特征:

歇山顶、抱厦门、二重檐;上有12个垛口、12根通天檐柱、12根卷棚支柱、五开间、底层为一斗三升五彩、上层为一斗四升七彩)

匾:

敦艮吉

堡门门洞上方刻有“敦艮吉

”三个大字的匾额,“敦”——代表厚道、敦厚、诚恳;“艮”——在八卦中表示东北方位,它表明了堡门的朝向和方位(源于《易经艮卦》);“吉”——吉祥、顺利、如意。

大意是:

堡门的方位朝向东北,居住在庄园中的人质朴敦厚、诚恳待人,并希望庄园和整个村落都能吉祥如意、平安幸福。

宋代二亭双绝帖

大门南北两侧堡墙上是“宋代二亭双绝帖”,高3米,长13米。

南侧为《丰乐亭记》,北侧为《醉翁亭记》,是宋代大文豪欧阳修最受人称道的两篇游记散文。

由宋代另一位大文豪、大书法家苏东坡手书。

文章一绝,书法一绝,故称二亭双绝帖。

欧阳修的“二亭记”和苏轼的书法早在宋代就被尊为“二亭双绝”,而常家庄园所存的苏轼手迹砖帖,每字30公分见方,字迹清晰、苍劲流畅,堪称帖林珍品。

唐宋八大家:

唐:

韩愈、柳宗元、宋:

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轼、苏洵、苏辙。

匾:

日新其德——清杜大统书写。

此句源自《大学》中的“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含义是:

作为一个人,每日都要使自身的品德有新的提高。

匾:

敦睦仁里

堡门内西向匾“敦睦仁里”——清常炳书写。

车辋村中除常姓外,还居住有刘、聂、李等他姓家族和村民;所以常氏在建筑堡墙和堡门时,特悬挂此匾,以提醒后人,要与乡里和睦相处,时刻以仁义对待他人。

堡门内西向匾“长发其祥”——清杜大统书写。

四、常家庄园全貌图:

从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历史上的常家庄园为两街一巷,我们刚才穿过的东北堡门只是历史上常家八道堡门之一。

常氏于明末清初家道小康时开始宅第建设,到清乾隆中期,家业大兴,开始大规模的庄园修建。

历时150余年,终于

建成占地60余万平方米、房屋4000余间、楼房50余座,园林13处的宏大规模。

(60万平方米中,包括车辋常家庄园,黄采崇元村和清徐姚家堡三处庄园)晋中一带流传有“乔家一个院,常家两条街”之说,由此可见常家庄园的规模之大和其家族曾经拥有过的财富和辉煌。

五、常氏祠堂

概述: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座高大宽阔、气宇轩昂的门第,是常氏用于祭祖的祠堂。

祠堂,又称家庙,是中国传统敬祖思想的重要表现形式。

早在西周时期,朝庭制定礼乐,一些豪门贵族开始修筑家祠,之后两千多年此风延绵兴盛。

常氏以儒传家,更加注重对祖先的膜拜。

祠堂除了用于祭祀祖宗或先贤外,还是处理家族事务的重要场所。

其目的是为了弘扬中华民族尊崇先人、提倡孝道为第一人品的思想,维护和发展宗族统治。

常氏宗祠始建于何时已经无从考证,但到了清末光绪年间,常氏后裔中的一支常万杞

(后称南常)和另一支常万达(后称北常)则分别建立起了自己这一支系的祠堂,村人称之为“南祠堂”和“北祠堂”。

由于历史的原因,包括南祠堂在内的常家庄园南常部份已毁损殆尽、无法恢复,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就只是常家的北祠堂了。

现存的北祠堂始建于清光绪五年(1879年),位于北常后街东北侧,它的修建历时三年,耗银二万余两。

它的院宽25米,七开间,进深长百余米,占地八亩。

整个祠堂分三门四进,包括门亭、房宇、献阁、回廊、正殿、偏厢等,组成了一套严谨有序、结构完整的建筑群。

是现存中华民居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家族祠堂建筑之一。

八字照壁:

在进入祠堂之前,请大家回过头来,先看看矗立在祠堂对面的这面大型砖雕影壁。

俗话说“村不露村为有村,家不露家为有家”,从中国传统地舆学上讲,这个“不露”指的是不露风水;只有保住风水不泄,才能保住、乃至于发展一个家族的“福禄吉祥”。

影壁,从位置上区分一般有三种。

一种是位于宅门里面,呈一字形迎门而设的影壁,又称照壁;第二种是座落在宅门外面与宅门相对的影壁,常见的有“一”字形和“八”字形两种;第三种是斜置于宅门前脸的山墙墀头两侧的影壁,也称为“反八字”影壁。

我们看到祠堂前的影壁呈八字型,制成于清光绪庚子年间(1900年)。

它的中间由240个书写迥异的篆书“寿”字组成。

按中国六十花甲子传统,取谐音“寿二百四十止”,祈愿主人安康长寿;因为240恰好是60的四倍,所以又有祈愿家族人丁兴旺、四世同堂、代代长寿的含义。

照壁的两边是一鹿一鹤,在中国民间传说中,鹤为仙禽,鹿为瑞兽;鹤为长寿的象征,鹿则兼有寓义国泰民安、政通人和的吉祥之兆。

(《瑞应图》中称:

如果帝王为政、适合于先圣的法度而没有缺失,便会出现白鹿)

用鹿、鹤、桐、松缔合而成的图案,还有喻含“六合同春”之意。

因为从谐音上读:

六同鹿、合同鹤、桐同同、春近松。

旗杆:

这两根旗杆可不是用来升旗的,它是家族荣誉的象征。

在中国古代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制度下,只有家族中有人取得四品以上官位的,才有资格竖立这样的旗杆、享受此种荣耀。

否则,任你家财万贯也是不允许的。

据记载,常家从兴到衰的整个过程中,出现过四品以上的官员就达46位之多;其中还包括五位从二品的爵位。

因此常家的祠堂前就理所当然地竖立起了这样的旗杆。

旗杆高三丈三尺、约11米,由石础、抱柱石、插杆石,旗杆和斗五部份组成。

石围栏雕刻:

左为暗八仙:

鱼骨、笛子、花蓝、荷花、葫芦、阴阳板、宝剑、蒲扇。

右为八吉祥:

法轮、宝伞、白盖、莲花、宝瓶、金鱼、盘长、法螺。

抱杆石上的图案为出身渔樵、封候奉君,福寿双全、祥龙护佑,上方雕刻有四头石狮,既表达了主人对家族兴旺的期盼,又有寓意“四时如意、四世同堂、家族兴旺”的含义。

祠堂大门:

气势不凡的七开间高台歇山式大门。

门楼的正中悬挂的“常氏宗祠”匾额为常氏十三世常立德书写;悬挂在左边的是清代山西巡抚曾国荃所赠“艺舟仪济”匾(含义为:

赞扬常氏在弘扬文化、传播儒学道德上使山西得到了益处);右边为山西巡抚赵尔巽在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奉朝廷旨意赠给常氏世德堂和世和堂的“乐善好施”匾额,表彰常氏在捐款赈灾中协助朝廷作出的贡献。

(据历史记载,光绪二十九年前后,晋中一带并无大灾,可见当时常氏捐巨资赈济的应是外地灾民)

两位巡抚的赠匾,一方面反映了常氏家族在经济上的实力和对国家在文化经济方面所作的贡献,另一方面也显示了常氏家族的荣耀。

楹联:

卜地辋川百代儿孙承德泽,名堂燕翼一脉先祖绍嘉猷。

十三世常立德书写。

大意:

祖先选择了车辋这个吉祥之地定居,使子孙后代能够承托祖上之恩德,家业兴旺、代代相传;

拾级而上,可以看到祠堂高高的门槛。

俗话说“高筑门槛广聚财、顺顺当当跨进来”。

高高的门槛既有保护风水、防止财源外流的寓意,又有让进入祠堂赡仰的后人产生肃然起敬的心理,诚惶诚恐地尊崇先人、接受教诲。

戏台:

跨过门槛,进入祠堂前院。

好,现在请大家留意一下,大门里侧有何与众不同之处?

对了,是戏台。

原来这外表巍峨的大门内侧,还是一个可以反向使用的戏台。

这个戏台,在平时可用做进入祠堂的通道,故又称“过道乐亭”。

前院里没有建筑一座配房,空出了宽敞空阔的院落,就是为了方便族人聚集在这里观赏戏剧演出。

历史上晋商酷爱晋剧,常家也不例外。

在常家商业兴盛时期,每年年终,分布于全国的各号掌柜回来交账后、或家族中有喜庆之事时,都要请班唱戏,热闹一番。

一是为了告慰先祖家业兴旺发达,二是酬谢各号掌柜一年来的辛苦。

各位刚才出入的两个小门是演戏时供演员出入戏台的通道,分别叫作出将、入相;平日里祠堂正门是不开的,族中子弟出入祠堂只能走旁边的两个小门。

出将、入相也有祝愿子弟腾达之意。

各位走过出将、入相门后,当然也祝愿各位能够富贵腾达、一帆风顺了。

常家将戏台设在祠堂还有一层含义:

除了希望以此来告慰祖先,家业兴旺发达外,还有同时也为祖先唱戏,请他们与后代同乐的意思。

戏台匾额:

义关风雅

此匾是山西巡抚曾国荃因世和堂(北常总称)世代以儒教传家,为褒奖其家族在经济、文化上对山西省做出的贡献,经奏请朝廷后赠予常家的。

风雅——风:

国风;雅:

大雅、小雅。

均为诗经中的名篇。

这里泛指以诗经为代表的古文化,又指儒雅之气。

大意为:

常氏家族在经济、文化上为山西地方上所做的众多贡献和义举,都是由于其世代以儒学传家、德义双馨所致。

联:

双蜚雕鹗云霄志,累叶缥缃忠孝经。

清代郭书写。

蜚,意同飞;雕,鹗,皆为善飞翔的大鸟。

累叶,即累世、历代的意思;缥,淡青色的丝织物;缃,浅黄色的帛,古代一般用淡青色与浅黄色的丝帛做书套。

大意为:

子孙能有雕鹗凌云的志向,是因为有了历代相传的忠孝经典书籍。

老槐树和松柏:

院落里种植的槐树和松柏,取其“槐荫子孙、万代长青”之意。

西面的龙槐,虽然树干不算粗壮,却是光绪八年(1882年)北祠堂落成时,由常氏十二世常恰从俄罗斯带回所植,距今已有120多年的历史。

二门匾额:

光前裕后

清代常立屏书写。

意思是:

要时刻遵从常氏崇尚品德、勤奋创业的传统,让先辈在九泉之下感到安慰与荣耀,并为后人作出表率和楷模。

联:

胜地临涂水源之远流之长绵延支派,华宗聚辋川霜以栖露以惕感触春秋。

清代温晋昌撰,常立屏书写。

胜地,名胜之地;涂水,横贯榆次境内潇河的古称谓;华宗,华贵的大宗族。

大意是:

常氏选择了这片临近古涂水的胜地,历经数百年,像涂水一样源远流长、不断发展,现在已经成为当地的巨族大户了。

作为旺族的常氏家族生存在车辋这块沃土上,要时刻提醒家族每位成员,不能忘记先辈创业的艰辛,警惕被富贵荣耀冲昏了头脑,而违背了先辈的遗愿;进无论做人和做事,都要时刻铭记春秋礼乐的大义。

祠堂二门:

常家庄园的建筑有众多的砖、木、石雕和挂落、彩绘作品,这些形成了常家庄园建筑的一大特色——“建筑必有图,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

请看祠堂二门,通天挂落上是精美的双层镂空木雕,雕刻非常娴熟,错落有致,此图案为“松鹤长青、延年益寿”之意。

松为百木之长,长青不老;鹤称“百羽之宗”;相传服松脂可延寿成仙,成仙后又能羽化为鹤;两者合而为一,则寓义吉祥长寿。

所以便有了“千岁之鹤依千年之松”的说法。

西侧为寿桃,取其长寿之意。

东侧为葡萄,取“多子多孙、绵延不断”之意,还有取经商一本万利的意思。

祠堂二门厅匾:

商山采芝

清同治十一年,车辋乡里七十余人联名为常氏十二世常龄所立的功德匾。

常龄,字锡九,精通医术,常为乡里看病,而从来不收医资。

人称其为“一柱香先生”。

此匾正是以秦末汉初时的隐士高人“商山四皓”来赞颂常龄有高尚品德。

跨过二门的门槛,前面就是祠堂的正院。

在二门里侧,三间门道由隔扇遮挡。

在平时,中间门道的隔扇是紧闭的,其用意如同仪门的格局,即在平时,人们只能从两边进入正院。

只有在大年初二、冬至节等全族进行祭祖仪式时,或

者在举行婚丧典礼、生子添丁等大型活动的时候才能开启。

祠堂正院:

进入三门,我们已来到祠堂的正院。

正院由中间雕梁画栋的献厅隔开,使之分为上、下两院;上院供奉先祖的牌位。

下院是祭祀的场所。

下院的东西配房,是供祭祖时族中长辈或各堂主事人休息、聚会或议事的地方;献厅则是祭祖摆放供品之地。

绵瓜瓞匾额:

献厅上悬挂的匾额,上面书有“绵瓜瓞”三个字。

它是依《诗经》记载“绵绵瓜瓞,民之初生,自土沮漆……”而来。

大意是:

在沮水和漆水的那边,是周族发祥的源泉;如瓜瓞一般藤蔓相继,子孙万代绵延不绝……

瓞——小瓜,瓜瓞绵绵的含义是:

瓜在初生时非常小,但其蔓不绝,竟逐渐长大延伸;绵延——滋生的意思。

联:

春祀秋祭尊万古圣贤礼乐,左昭右穆序一家世代源流。

祀、祭,皆为祭祀的意思;昭穆,古代宗庙或墓地的排列次序。

始祖居中,以下按父子辈份排列;昭为左,穆为右,以此来区分家族内的长幼之序,亲疏之别。

东廊匾:

好行其德

山西巡抚曾国荃于光绪四年赠予世德堂(南常)之匾,表彰其在捐助赈灾方面所做的贡献。

匾:

德被桑梓

——被,普遍复盖。

桑梓,乡里、乡亲。

此匾是车辋乡里于道光十六年赠给常氏十一世常秉直的,以酬谢他在为家乡民众公益事业上所做的善举。

西廊匾:

华萼联辉

华,同花;萼,花托。

此匾是曾国荃在光绪四年书赠世和堂的,但他所表彰的却是常氏全族。

大意为:

南常北常就像花和花托一样,相映成辉、品德高尚,尤如光耀的双星。

由此可见常氏在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地位。

匾:

力挽狂澜

此匾为民国十二年(1923年)山西督导、省长阎锡山为常氏十五世常运藻在榆次任禁烟评议员时,为榆次雷厉风行、根除毒患所做的政绩而赠与的匾额。

正厅匾:

本支百世

大意为:

愿车辋常氏这一支系延续绵远流长、百代兴旺。

联:

问姓起何时溯乐奏承云曾有轩辕宰相

分支兴此地考年当甘露相传炎汉将军

清代温晋昌撰,常立屏书写。

轩辕宰相,即相传黄帝的主要谋臣常先;据说为常姓始祖。

炎汉将军,为明朝开国之勋臣常惠,车辋常氏的原籍在太谷惠安,据传即常惠奉安(安葬)之地,所以这支常姓奉其为祖。

正厅和配厅:

再往里走就是祠堂的正厅和配厅了,正厅供着的是常家列祖列宗的牌位,位居正中最高处的是常家始祖常仲林。

据说他原籍太谷县惠安村,明朝弘治年间到车辋村为人放牧,后娶妻生子在车辋村定居下来。

到今已整整五百年了,已传至二十代,他的后人现在分布于全国近三十个省市,部分迁居在美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

大约近三千人。

其它先祖则按左照右穆依次排列,直至第十一世。

正厅两边的配厅,本是准备正厅供满后续延的,但民国以来的战乱,常氏商业的衰败使家丁外迁,所以一直闲置,现在我们陈列了《常氏家乘》和制于民国十三年(1924)的常家谱系图。

常氏职官图和士林图。

常家以农为本,以商起家,至第六、七世已家道充裕,而家业大兴始于第八世常威,至九世万、万达已挤身晋商望族之列,富裕后的常家不忘儒商本色。

始终坚守“学而优则贾”的祖训。

族中子弟历代考取秀才、举人、进士等功名的达146人之多,而且始终热心公益事业。

作为回报,朝庭以官相授,这里罗列的常家职官表,多是由此而来,而常氏子弟也始终以儒商自居且以此为荣,祠堂中高悬的匾额、楹联都是佐证。

神主翕匾:

报本

意为饮水思源、要以实绩来回报祖先。

联:

得姓有由援古国,分支成聚说平源。

说,意同悦;常氏的由来可以远溯到黄帝时代,而如今这个分支在这块肥沃的平川土地上已经越来越兴旺发达了。

祭祀:

常氏家族族内祭祀活动很多。

如春节、元宵、端阳、中秋、初二、清明、十月十五、十月初一、族中婚、丧、嫁、娶、生子等等但这些祭祀都不用献阁,只有家族的大祭,才会使用,大祭每三十年举行一次,一般是在清明节,不管族中子弟远在何处也必须返回。

那时献阁内摆上长长的供桌,供菜是有名的八八席。

即:

八素拼、八荤拼、八果蔬、

【篇二:

常家庄园导游词】

常家庄园导游词

于榆次西南东阳镇车辋村,距榆次17.5公里。

车辋由四个小自然村组成,四寨中心建一大寺,与四寨相距各半华里,形成一个车辐状,故名“车辋”。

【篇三:

常家庄园导游词】

常家庄园导游词

于榆次西南东阳镇车辋村,距榆次17.5公里。

车辋由四个小自然村组成,四寨中心建一大寺,与四寨相距各半华里,形成一个车辐状,故名“车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