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附件岳阳炼化一体化项目湖南化工配套发展规划湖南岳阳石油化工产业集群.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090364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69 大小:75.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荐附件岳阳炼化一体化项目湖南化工配套发展规划湖南岳阳石油化工产业集群.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推荐附件岳阳炼化一体化项目湖南化工配套发展规划湖南岳阳石油化工产业集群.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推荐附件岳阳炼化一体化项目湖南化工配套发展规划湖南岳阳石油化工产业集群.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推荐附件岳阳炼化一体化项目湖南化工配套发展规划湖南岳阳石油化工产业集群.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推荐附件岳阳炼化一体化项目湖南化工配套发展规划湖南岳阳石油化工产业集群.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推荐附件岳阳炼化一体化项目湖南化工配套发展规划湖南岳阳石油化工产业集群.docx

《推荐附件岳阳炼化一体化项目湖南化工配套发展规划湖南岳阳石油化工产业集群.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荐附件岳阳炼化一体化项目湖南化工配套发展规划湖南岳阳石油化工产业集群.docx(6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推荐附件岳阳炼化一体化项目湖南化工配套发展规划湖南岳阳石油化工产业集群.docx

推荐附件岳阳炼化一体化项目湖南化工配套发展规划湖南岳阳石油化工产业集群

附件:

 

岳阳炼化一体化项目

湖南化工配套发展规划

 

二○○九年三月

前言

化学工业属于“一化三基”中的战略性、基础性工业,肩负着发展和能源、环保、生产与食品安全等多个重任。

湖南石化产业是湖南的支柱产业之一,己成为我省继机械行业之后第二个过千亿元的行业。

岳阳炼化一体化项目是中石化在湖南投资建设的最大项目,事关湖南富民强省大局。

根据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安排,我委牵头会同省石化行管办、湖南化工研究院承担《岳阳炼化一体化项目湖南化工配套发展规划》编制任务。

本规划是湖南省石油化学工业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七章,规划实施时限分为两个阶段(2008-2010年为第一阶段,2010-2015年为第二阶段)。

到“十二五”末,我省石化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

以炼化为龙头及煤化工为补充,配套发展盐化工、氟化工和化工机械,通过延伸产业链和价值链,大力发展下游深加工产业及化工物流,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和优化产业结构,做大做强一批核心(骨干)企业和重点园区,将湖南打造成为中部地区领先的石化产业强省。

可概括为“8310”战略目标,即通过实施8条重点下游产业链,带动湖南化工整体快速发展,实现到2015年全省石油和化学工业销售收入达3千亿元,整体实力进入全国10强。

主要战略任务是:

要按照“统一规划,突出重点,合理布局,协同发展,分期实施”的原则,以炼化为龙头,最大限度地利用液化气、芳烃等原料资源优势辐射全省,大力发展化工新材料和精细化工,加快重大项目建设,进一步推进节能减排和废物资源化利用,并加大三废治理力度,提高我省石油化工产业的核心竞争力,确保我省石化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一、规划背景及编制依据1

(一)规划背景1

(二)编制依据2

(三)规划范围及时限2

二、国内外石油化学工业现状与发展趋势3

(一)世界石油化学工业产业分析3

(二)中国石油化学工业产业分析6

(三)湖南省石油化学工业产业分析9

三、岳阳炼化一体项目及岳阳炼化工业区概况12

(一)岳阳炼化一体项目概述12

(二)岳阳炼化工业区的优势与特点15

四、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17

(一)指导思想17

(二)发展目标17

五、战略任务和发展方向20

(一)战略任务20

(二)发展方向21

六、产业发展重点23

(一)加快1000万吨加工管输原油项目建设,注重产业链延伸23

(二)大力发展资源性特色化工产品,提高炼化产业中化工产品比重25

1、液化气(异丁烯、正丁烯、正丁烷和异丁烷)综合利用产业链延伸25

2、混合芳烃(苯、甲苯、对二甲苯)综合利用产业链延伸28

3、丙烯和丙烷产业链延伸30

4、炼厂干气(含乙烯)和硫磺产业链延伸31

(三)做大做强高分子功能材料产业,整体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32

1、环氧树脂产业链延伸32

2、锂系聚合物及改性沥青产业链延伸34

3、尼龙产业链延伸36

4、聚丙烯产业链延伸39

5.配套发展聚氯乙烯(PVC)和聚乙烯醇产业41

(四)重点发展高附加值精细化工产品,提高我省石化工业精细化学品率42

1、催化剂产业链延伸42

2、生物医药及中间体产业链延伸43

4、高效低毒农药及中间体产业链延伸45

4、高档涂料、胶粘剂及颜料产业链延伸48

5、环保溶剂产业链延伸49

6、高纯多晶硅及太阳能光伏产业链延伸50

7、萤石资源综合利用及氟化工产业延伸51

(五)积极发展煤化工产业,加快石油替代能源发展步伐52

1、发展高清洁甲醇汽油、二甲醚燃料和生物柴油52

2、发展聚碳酸酯工程塑料53

(六)积极配套发展化工机械产业,着力开发高技术含量化工机械产品54

七、政策措施56

(一)加大以炼化为龙头的湖南石化产业的扶持力度56

(二)优先发展化工新材料和精细化工产业57

(三)以重点园区和骨干企业为依托推进产业集聚发展58

(四)加快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58

(五)大力培养和引进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59

(六)加快循环经济发展步伐60

(七)选择性承接国内外石化产业转移61

附表1

附表1中石化长炼、巴陵规划发展的重大项目(亿元)1

附表2湖南化工配套发展部分(投资三千万元以上)重点项目(亿元)2

附表3利用液化气资源可发展的部分重点产品市场分析6

附表4利用混合芳烃资源可发展的部分重点产品市场分析8

附表5利用丙烯、丙烷资源可发展的部分重点产品市场分析9

附表6利用炼厂富乙烯干气和硫磺可发展的部分重点产品市场分析10

一、规划背景及编制依据

(一)规划背景

1、经济全球化使区域合作共谋发展的意识增强

近年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已席卷世界每个角落,使区域合作共谋发展的意识增强,为湖南石化产业利用国外资金、技术、资源和市场创造了条件,为参与国际竞争和国际产业链的地域分工提供了舞台。

2、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

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引导将发展重点放到既有市场效益又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鼓励类允许类的行业和项目上来,将有利于湖南石化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推进我省石油石化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3、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

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指出,“中部崛起”是继“沿海开放”、“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之后的重大发展战略。

是中央着眼形成东中西相互联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协调发展新格局作出的重大战略举措,为湖南石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4、湖南建设“两型”社会的要求

最近,长株潭城市群和武汉城市圈获批“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根据能源资源条件和环境容量,控制总量,降低资源消耗,开发推广先进技术,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提高产业集中度。

2007年,湖南省又提出了建设“3+5”城市群,即长沙、株洲、湘潭和岳阳、常德、益阳、娄底、衡阳。

旨在长江中下游形成一个分工定位明确、功能互补的现代化都市群,进一步带动湖南经济社会发展。

5、湖南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汽车、建筑、食品、造纸、轻纺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汽车、建筑、食品、造纸等我省重点产业,需要大量的精细化工和专用化工产品与之配套。

如电子信息产业中需大量使用聚丙烯、聚苯乙烯、ABS等通用塑料,汽车与装备制造业对高档涂料与颜料、工程塑料及合成橡胶的需求量较大。

(二)编制依据

1、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

2、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3、《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培育发展产业集群的意见》(湘政发[2007]1号);

4、湖南省经济委员会《湖南省培育发展产业集群“十一五”规划》(湘经投资[2007]68号);

5、岳阳非乙烯炼化一体化项目规划方案。

6、省政府《关于岳阳炼化一体化项目建设有关问题的会议纪要》(湘府阅[2008]59号)。

(三)规划范围及时限

1、规划范围

本规划是湖南省石油化学工业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涉及湖南省石油化学工业发展的大部分产业领域。

本规划除少数与盐化工产业交叉的产品外,不包括湖南盐化工产业,《湖南省盐化工产业发展规划》另行编制。

本规划的范围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以炼化龙头,充分利用碳四烃、芳烃、碳三等资源优势辐射全省,大力发展化工新材料、特色化工产品和精细化工产品,做大做强下游石化产业;二是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和我省的实际,发展煤化工产业和石油替代能源及其相关配套产业。

2、规划时限

本规划按照“统一规划,突出重点,合理布局,协同发展,分期实施”的原则,规划时限确定为2008-2015年。

2008-2011年为第一阶段,2011-2015年为第二阶段。

二、国内外石油化学工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世界石油化学工业产业分析

1、世界石油化学工业概况

世界石油和化学工业在全球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2008年度世界500强企业中有6家石化企业进入前10名。

2007年世界原油产量为39.1亿吨,原油消费量39.5亿吨。

2006年,世界炼油能力达43.6亿吨,其中,美国8.73亿吨,中国3.51亿吨,俄罗斯2.75亿吨,日本2.27亿吨。

2006年,全世界化工产品年总销售额约为2.0万亿美元,其中精细化学品和专用化学品约为4500亿美元,年均增长率在5%~6%,高于化学工业2~3个百分点。

2、世界石油化学工业发展特点

(1)集中度高,垄断性强

发达国家石油化学工业经过长期发展,通过优胜劣汰和并购重组形成了一批规模大、集中度高、高度市场垄断和技术垄断的公司。

如炼油化工巨头埃克森美孚、壳牌石油、雪佛龙等,精细化工领域中的拜耳、巴斯夫、先正达、杜邦、陶氏等。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炼油厂是位于委内瑞拉的帕拉瓜纳炼制中心,其原油蒸馏能力为4700万吨/年。

(2)重视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专有技术

发达国家大公司极为重视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研发投入比重高达5%~8%,甚至超过10%。

通过实施技术创新战略、自主知识产权战略和产品差异化战略,实施利益最大化和限制行业的新进入者,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3)面向全球市场,国际化经营

面向全球市场是发达国家石油化工公司普遍采取的市场战略。

尤其是国际大石油公司,其本土市场份额仅占20%~40%,而60%~80%的市场在海外,全部实行国际化经营,业务遍及全世界,与下游用户建立紧密的产品应用合作关系,并重视销售网络建设和进行全方位的售后技术服务。

(4)高硫重质及高酸原油增多,世界炼油业面临严重挑战

全球原油贸易资源的硫含量结构为:

轻质低硫原油(硫含量小于0.5%)占32.4%、轻质含硫原油(硫含量在0.5%~1.5%之间)占16.9

%、重质高硫原油(硫含量大于1.5%)占50.5%。

世界可供应的原油资源将日趋劣质化,高硫重质、高酸原油供应量增加、低硫轻质原油供应不足。

因此,面对原油质量下降的严重挑战,推进低硫化技术开发是炼油工业的重要任务。

3、世界石油化工产业的发展趋势

(1)产业转移与集聚发展日趋加快

由于市场已经饱和,劳动力成本较高,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和地区(中国台湾)的石油化工产业逐渐发展中国家转移。

拥有丰富资源和广大市场的地区是跨国公司投资首选,如跨国公司纷纷选择中东和俄罗斯建设炼油乙烯装置;选择新西兰和澳洲建设大型天然气甲醇装置和烯烃装置;选择中国建设合成材料和精细化学品装置。

同时,各大石油化工公司纷纷进行并购和重组,通过纵向整合和横向合作,剥离非核心业务,扩大核心业务规模,按价值链重组上、中、下游产业,并建立集中化、关联化、共享化的大型化工园区,提高核心竞争力。

(2)注重环保和安全生产势在必行

开发清洁化生产工艺技术和生产环保型产品已经受到跨国公司的普遍重视,如炼油工业生产过程中废气的有效处理和清洁燃料比重的不断提高,可生物降解性合成材料已经开始工业化生产,低废副基础化学品生产工艺得到了广泛应用,环保涂料的比重迅速提高。

另外,2005年以来国内外发生了几起石化生产装置重大事故,引发了人们对安全生产的关注重视,安全生产与环境和谐发展关系还有待进一步改善。

(3)化工行业贸易摩擦及反倾销日益增加

加入WTO以来,中国化工行业与海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摩擦频频发生,主要体现在化工产品反倾销案件增多。

从2004年到2005年发生的多起反倾销调查中,不难发现,我国化工企业发起反倾销的主动性越来越强了,对于调查的准备也越来越充分了。

同时,在遭遇别国对中国企业发起反倾销调查时,我国的化工企业在应对方法上也越来越成熟。

(二)中国石油化学工业产业分析

1、我国石油化学工业产业概况

近年来,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2007年全行业共有企业10万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达27478家,大中型企业2366个,上市公司有140多家,中石化集团公司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2007年营业收入均突破1万亿元大关,位居中国百强企业前3名。

2007年全行业总产值(现价)完成5.3万亿元,销售收入为5.2万亿元,实现利润5500亿元,资产总额达4万亿元。

2、我国石油化学工业产业特点

(1)能源生产与炼油化工快速发展

到2007年底,全国己形成14个千万吨级大型炼化基地,原油加工能力达3.8亿吨。

2007年我国主要石油化工产品实现了平稳较快增长,其中,天然气、甲醇、聚丙烯、轮胎外胎产量同比增长达20%以上。

表12007年我国主要石化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产量

世界排名

产品名称

产量

世界排名

原油生产

1.87亿吨

乙烯

1047.7万吨

第2位

原油加工

3.27亿吨

第2位

聚丙烯

712.7万吨

天然气

693.1亿m3

聚氯乙烯

971.7万吨

硫酸

5390.7万吨

第1位

合成树脂

3073.6万吨

烧碱

1759.3万吨

第1位

轮胎外胎

5.56亿条

第1位

纯碱

1771.8万吨

第1位

化肥

5696.1万吨

第1位

甲醇

1076.4万吨

涂料

(2)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正在逐步形成

“十五”期间,全行业已经拥有一大批企业技术中心,其中国家级技术中心37个。

5年来,全行业开发成功了一系列成套技术和重要工业化成果,共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一、二等奖34项,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106项,获得国家批准授权专利54600多项。

(3)结构调整迈出重要步伐

近年来,我国汽、煤、柴油加氢精制能力和高硫原油加工能力不断提高,子午线轮胎、离子膜烧碱、重质纯碱、高浓度磷肥等产品的产量不断扩大,高毒有机磷农药己全面禁用。

此外,原油加工、乙烯、合成氨、电石、烧碱、纯碱等高耗能产品的综合能耗下降了1.7%~7.5%,迈出了节能工作第一步,行业竞争能力进一步增强。

(4)集约型经济优势开始显现

目前,全国省级以上各类化工园区有60多个。

化工园区建设有助于发挥产业集聚效应,推动产业结构调整,通过提高准入条件,严格招商引资把关,一批老企业进入园区,采用先进技术,增强了核心竞争力。

(5)非有制石化企业发展迅速

近年来,非公有制石化企业发展很快,数量增加、规模扩大,产值己占全国石化总产值的40%以上。

更重要的是在精细化工、生物化工和化工新材料等高技术领域独占鳌头,涌现了一批引领行业发展的龙头企业,销售收入过亿元的非公有企业己接近千家。

(6)融入国际市场步伐加快

近年来,我国石化产品进出口贸易日益增加,融入国际市场步伐加快,贸易活动涉及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07年,全行业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3198亿美元,是1978年的195倍。

其中进口2180亿美元,出口1018亿美元,贸易逆差1162.3亿美元。

3、我国石油化学工业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快速发展与资源短缺的矛盾突出

随着石油和化学工业的快速发展,资源消耗的增加与资源不足的问题已经凸现。

如原油、硫磺、硫酸、原盐等资源短缺,每年需大量进口,2007年原油进口量达1.63亿吨。

(2)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

一方面是企业规模小而散,集中度低,许多装置达不到经济规模。

目前,我国有炼油企业120多家,平均规模为年产261万吨。

另一方面主要表现在精细化工产品和化工新材料的比重过低,而高消耗、高污染、粗加工、低附加值产品的比重偏高,造成总量供大于求、生产能力过剩,而许多产品又有大量进口的局面。

(3)国际竞争力与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升

目前,中国石油和化工特别是化工的总体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比,要落后15~20年,自主开发创新的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不多,竞争能力不强。

所以,提高国际竞争力与自主创新能力是今后几年的主要矛盾。

(4)节能减排压力加大

石油和化工是高污染的行业,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的排放量分别居全国工业总排放量的第1、4、5位。

目前我国化工生产中,作为原料消耗的能源占能源总消耗量的40%,化工单位产值的能耗是美国的4.1倍,与日本比差距更大。

因此,建设“两型”社会,除了提高注重环保的意识之外,还必须有治理三废的先进技术。

(三)湖南省石油化学工业产业分析

1、湖南省石油化学工业概况

石油和化学工业是我省主要支柱产业之一。

我省石化行业现有规模以上企业818家。

2007年全行业实现产品现价销售收入1049亿元,成为我省继机械行业之后的第二个过千亿元的行业,占全省生产总值(9145亿元)的11.15%,比上年增长29.5%;完成工业增加值285亿元,同比增长18.8%;新产品产值完成34亿元,同比增长19.1

%。

预计2008年湖南省石油化工产业将实现产品现价销售收入1200亿元,实现利税65亿元。

2、湖南省石油化学工业产业特点

(1)我省部分产品的产量和竞争力已处于全国前列

湖南石油和化工整体在全国位居中游,较有影响和地位的有基本化工原料、化学肥料、化学农药、涂料和颜料等行业。

部分产品的产量和竞争力已处于全国前列,如呋喃酚、环己酮、己内酰胺、SBS树酯、环氧树脂、双氧水、白炭黑、汽车涂料以及部分无机盐产品等。

(2)产学研结合不断取得技术进步

我省产学研结合取得长足发展,正在逐步形成技术创新的研究、开发和产业化平台。

如湖南理工学院与湖南长岭石化科技开发公司共同组建的湖南省石油化工催化剂工程研究中心;中石化长炼分公司、湖南海利高新技术产业集团公司等企业设产了博士后流动站。

近年来,我省石化行业不断取得技术进步,2000年以来,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一项、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两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九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九项。

如:

PRT-A/PRT-B重整催化剂的研制及工业应用技术、年产1万吨SBS成套工业生产技术开发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农药中间体呋喃酚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氨合成原料气双甲精制新工艺、己内酰胺进口装置扩能技术创新等项目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3)产业集群优势正在逐步形成

湖南石油和化学工业基本形成了四大产业集群雏形:

岳阳石油化工产业集群、长沙精细化工产业集群、株洲基础化工产业集群和衡阳盐化工产业集群。

此外,一批化工相关园区己经建成并初具规模,如岳阳云溪精细化工园区、临湘农化工业园区、长沙太阳能光伏产业园、湖南(宁乡)塑胶工业园、浏阳生物医药工业园区、汨罗循环经济工业园区等,其中,岳阳云溪精细化工园区入园企业达75家,2007年产值20亿元,税收5800万元。

另外,益阳橡塑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已成为国内同行业龙头企业之一。

3、湖南省石油化学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石化企业聚集性不强产业价值链延伸环节缺失

一是目前湖南各类石化企业大多还处在自然分散状态,聚集优势无法显现;二是已经建成的工业园区大多还是单个的企业在空间上的集中,而不是建立在产业链基础上的有机整合,产业价值链延伸环节缺失;三是部分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中小企业有异地发展的态势,造成产业聚集的后劲不足;四是产业聚集的要素人才、技术、资源、管理等优势还没有有效地调动起来,影响我省石化产业聚集的整体水平。

(2)资源性原料相对短缺发展速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目前,我省石油化工经济总量增长较快,但发展速度仍低于全国石油化工平均水平(增长率约为20%~30%)。

主要原因是我省缺少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煤炭资源品质不高,化学矿资源减少以及近十年来国家投入较少。

我省所需的块煤、磷矿、硫矿大都需从省外购进,造成产品加工成本高,市场竞争能力不强。

如化肥工业一直是我省石油化工的重点产业之一,由于受煤炭、硫矿、磷矿等资源限制,成本大幅度上升,市场竞争力下降。

目前,化肥总量基本持平,实现利润下降。

由于产品利润率太低,企业普遍缺乏产品结构调整的能力,基本处于维持简单再生产的水平。

(3)高附加值精细化工产品较少核心竞争力不强

目前,我省化工产品大部分是常规化工产品,高能耗产品较多,高附加值精细化工产品较少。

主要原因是我省石油化学工业科技投入少,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少,核心竞争力不强。

如我省农药只有30多个品种,仅占全国300多个品种的10%,绝大多数为常规品种,高效和超高效农药在湖南还很少,除草剂与杀菌剂非常薄弱。

一些重要的农药化工原料和中间体,本省严重缺乏。

三、岳阳炼化一体项目及岳阳炼化工业区概况

(一)岳阳炼化一体项目概述

岳阳非乙烯炼化一体化项目包括长岭炼化原油劣质化及油品质量升级改造工程和巴陵石化特色化工发展工程,总投资达140亿元。

1、炼油部分依托长岭炼化改扩建,长岭原油劣质化暨油品质量升级改造工程为“八建二改”,总投资约63亿元,税后投资回收期为7年。

按照规划安排,2011年6月长岭分公司原油加工能力将从现在的500万吨/年扩大到1150万吨/年,实际加工量为800万吨/年。

长岭分公司现有21套炼油化工生产装置,其中1#常减压350万吨/年、2#常减压150万吨/年、重油催化裂化装置能力220万吨/年(2套),焦化装置能力120万吨/年,催化重整装置能力50万吨/年,气体分离装置能力50万吨/年,聚丙烯、硫酸和硫磺产能分别为10万、6万、2万吨/年,污水处理能力为1000吨/小时。

另外,还拥有原油卸转能力800万吨/年,加工原油为管输混合原油,即从仪征沿长江而上的管输混合油,混合原油中:

胜利油占40%,进口油(以阿曼类原油为代表)占60%。

表2:

长岭分公司改扩建装置情况

序号

装置名称及规模

备注

1

800万吨/年常减压

异地改建

2

170万吨/年渣油加氢处理

新建

3

280万吨/年催化裂化

新建

4

240万吨/年柴油加氢

新建

5

120万吨/年催化汽油吸附脱硫

新建

6

50万吨/年催化重整扩建到70万吨/年

原地改造

7

6万吨/年硫磺回收

新建

8

70万吨/年气体分馏

新建

9

5万米3/时制氢装置

新建

10

12万吨/年催化干气制乙苯

新建

2011年长岭分公司原油劣质化及油品质量升级工程完成后,近期按照原油加工800万吨/年考虑,远期按照1000万吨/年考虑,可以产生的主要产品。

表31000万吨管输原油近期加工装置建成后的主要产品(万吨)

汽煤柴小计

659.84

航煤

24.98

汽油

292.93

柴油

341.93

93#国Ⅲ汽油

120.27

国标柴油

202.80

90#国Ⅳ汽油

20.00

欧Ⅲ柴油

139.13

93#国Ⅳ汽油

104.66

液化气

49.87

97#国Ⅳ汽油

48.00

石脑油

30.41

2、化工部分依托巴陵石化改造和建设,巴陵特色化工发展工程为“五改七建一配套”,总投资约77亿元。

在实施两湖地区区域资源优化,接收长岭分公司丙烯和乙苯以及武汉乙烯项目苯和丁二烯原料的前提下,逐步实施相关项目。

“五改”:

将现有7万吨/年环己酮改造到10万吨/年、15万吨/年锂系聚合物改造到20万吨/年、1万吨/年SEBS改造到2万吨/年、14万吨/年己内酰胺改造到20万吨/年、7万吨/年离子膜烧碱装置改造到10万吨/年。

“七建”:

新建12万吨/年苯乙烯装置、25万吨/年丁辛醇装置、10万吨/年锂系聚合物柔性装置、15万吨/年环氧树脂装置(产品含5万吨/年基础环氧树脂、2万吨/年水性环氧树脂、4万吨/年粉末涂料用功能性环氧树脂、2万吨/年风力发电专用环氧树脂、1万吨/年邻甲酚醛环氧树脂、1万吨/年双酚A酚醛环氧树脂)、12万吨/年双酚A装置、20万吨/年己内酰胺装置(含环己酮、双氧水配套建设)、1万吨/年ε-己内酯装置。

“一配套”:

配套进行公用工程完善改造,包括新建“二炉二机”、铁路完善化改造、储运系统完善改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