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中寓言故事与神话故事.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087907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中寓言故事与神话故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中寓言故事与神话故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中寓言故事与神话故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中寓言故事与神话故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中寓言故事与神话故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中寓言故事与神话故事.docx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中寓言故事与神话故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中寓言故事与神话故事.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中寓言故事与神话故事.docx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中寓言故事与神话故事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中寓言故事与神话故事

坐井观天

子独不闻夫埳(kǎn)井之鼃(wā)乎?

谓东海之鳖(biē)曰:

”吾乐与!

出跳梁乎井干之上,入休乎缺甃(zhòu)之崖;赴水则接腋持颐,蹶(jué)泥则没足灭跗(fū)。

还虷、蟹与科斗,莫吾能若也!

且夫擅一壑之水,而跨跱(zhì)埳井之乐,此亦至矣。

夫子奚不时来入观乎?

”东海之鳖左足未入,而右膝已絷(zhí)矣。

于是逡巡而却,告之海曰:

“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

禹之时,十年九潦(lào),而水弗为加益;汤之时,八年七旱,而崖不为加损。

夫不为顷久推移,不以多少进退者,此亦东海之大乐也!

1.解释下列文句中加点词的词义

子.独不闻()莫吾能若.也()

夫子奚.不时来入观乎()不足.以极其深()

2.翻译

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

3.对“坐井观天”的恰当解释是()

①坐在井里观看天空。

②比喻目光狭小,看到的有限。

③比喻喜欢过悠闲的生活,容易满足。

4.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你难道不知道在一口浅井里有一只青蛙吗?

它对从东海中来的大鳖说:

“我多么快乐啊!

出去玩玩,就在井口的栏杆上蹦蹦跳跳,回来休息就蹲在残破的井壁的砖窟窿里休息休息;跳进水里,水刚好托着我的胳肢窝和面颊;踩泥巴时,泥深只能淹没我的两脚,漫到我的脚背上。

回头看一看那些赤虫、螃蟹与蝌蚪一类的小虫吧,哪个能同我相比哪!

并且,我独占一坑水,在井上想跳就跳,想停就停,真是快乐极了!

您为什么不常来我这里参观参观呢?

海鳖左脚还没踏进井里,右腿已被井壁卡住了。

于是,它在井边犹豫地徘徊了一阵就退回来了,把大海的景像告诉青蛙,说道:

“千里的确很远,可是它不能够形容海的辽阔;千仞的确很高,可是它不能够控明海的深度。

夏禹的时候,10年有9年水灾,可是海水并不显得增多;商汤时,8年有7年干旱,可是海水也不显得减少。

永恒的大海啊,不随时间的长短而改变,也不因为雨量的多少而涨落。

这才是住在东海里最大快乐啊!

寓意:

坐井观天:

形容眼界狭小,所见有限。

【近义词】井底之蛙、鼠目寸光、管窥蠡测、盲人摸象、管中窥豹

【反义词】高瞻远瞩、见多识广、包罗万象、无懈可击

二下

揠苗助长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

“今日病矣!

予助苗长矣。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

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

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注释:

长:

生长、发育。

揠:

拔芒:

疲乏。

芒芒然,很疲倦的样子。

谓:

告诉。

予:

文言人称代词,我。

非徒:

不仅只是。

有个担忧他的禾苗长不高而把禾苗往上拔的宋国人,一天十分疲惫地回到家,对他的家人说:

“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

”他儿子听说后急忙到地里去看苗(的情况),然而苗都枯萎了。

天下不希望自己禾苗长得快一些的人很少啊!

以为禾苗长大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

妄自帮助它生长的,就像这个拔苗助长的人,不但没有好处,反而害了它。

1.解释加点字义。

(1)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

(2)今日病.矣!

予助苗长矣。

()(3)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4).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

⑸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⑹匪徒无益.()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字与其他三项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闵其苗之不长

B.其子趋而往视之

C.助之长者,揠苗者也

D.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3.翻译

(1)苗则槁矣。

⑵助之长者,揠苗者也。

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几个含有“寡”字的四字成语(写的越多越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从结构上可分为两层,试用“||”在文中标出层次;另外从表达方式上看,第一层以__________为主,第二层以________________为主。

6、读完这段文字后,你从中受到什么启示?

启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1.客观事物的发展自有它的规律,单靠良好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很可能效果还会与主观愿望相反。

2.这个寓意还告诉我们一个具体道理:

“欲速而不达”。

人们对于一切事物都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去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

反之,单凭自己的主观愿望去做,即使有美好的动机,结果也只能是适得其反。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韩非子·五蠹》

1.解释下列文句中加点词的词义。

①兔走.触株走.()

②因释.其耒而守株释.()

③而身.为宋国笑身.()

④冀.复得兔冀.()

2.找出文中的议论句,并翻译这个句子。

3.出自这个故事的成语是。

从短文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从某一角度简要谈谈。

答:

译文:

从前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树桩。

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野兔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死了。

于是,那个农民便放下他的农具日日夜夜守在树桩子旁边,希望能再得到只兔子。

然而,野兔不可能再次得到了,而他自己却被宋国人所耻笑。

现在的君王想用过去的治国方略来管理当今的百姓,,这都是在犯与“守株待兔”一样的错误啊!

三下

亡羊补牢

臣闻鄙语曰:

“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臣闻昔汤、武以百里昌,桀、纣以天下亡。

今楚国虽小,绝长续短,犹以数千里,岂特百里哉?

“王独不见夫蜻蛉乎?

六足四翼,飞翔乎天地之间,俛啄蚊虻而食之,仰承甘露而饮之,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

不知夫五尺童子,方将调铅胶丝,加己乎四仞之上,而下为蝼蚁食也。

夫蜻蛉其小者也,黄雀因是以。

俯噣白粒,仰栖茂树,鼓翅奋翼,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不知夫公子王孙,左挟弹,右摄丸,将加己乎十仞之上,以其类为招。

昼游乎茂树,夕调乎酸咸,倏忽之间,坠于公子之手。

“夫雀其小者也,黄鹄因是以。

游于江海,淹乎大沼,府噣鳝鲤,仰啮陵衡,奋其六翮,而凌清风,飘摇乎高翔,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

不知夫射者,方将修其碆卢,治其矰缴,将加己乎百仞之上。

被礛磻,引微缴,折清风而抎矣。

故昼游乎江河,夕调乎鼎鼐。

“夫黄鹄其小者也,蔡灵侯之事因是以。

南游乎高陂,北陵乎巫山,饮茹溪流,食湘波之鱼,左抱幼妾,右拥嬖女,与之驰骋乎高蔡之中,而不以国家为事。

不知夫子发方受命乎灵王,系己以朱丝而见之也。

“蔡圣侯之事其小者也,君王之事因是以。

左州侯,右夏侯,辇从鄢陵君与寿陵君,饭封禄之粟,而戴方府之金,与之驰骋乎云梦之中,而不以天下国家为事。

不知夫穣侯方受命乎秦王,填黾塞之内,而投己乎黾塞之外。

阅读训练:

1、文章第一段庄辛告诉楚王__(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2、对“饭封禄之粟,而戴方府之金,与之驰骋乎云梦之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吃着各地进奉的粮食,载着四方府库缴纳的财务,与幸臣纵马游乐于云梦泽。

B、给百姓吃各地进奉的粮食,载着四方府库缴纳的财务,与百姓纵马游乐

于云梦泽。

C、给幸臣吃各地进奉的粮食,载着四方府库缴纳的财务,与他们纵马游乐于云梦泽。

D、吃着百姓的粮食,载着四方府库缴纳的财务,与幸臣纵马游乐于云梦泽。

3、文章设喻说理。

其在庄辛设喻中的作用是:

__(3分)

4、文章在语言上具有整散结合的特点。

请以第3、4段为例,加以赏析。

(4分)

5、庄辛论证严密、有气势。

试从文章结构方面加以分析。

(4分)

参考译文

我听俗语说:

“看到兔子后,才想到呼唤猎犬捕捉。

也不算太晚。

在一些羊逃跑之后,立即去补修羊圈,也还不算太迟”。

我过去听说汤王,武王。

起初只有一百多里的地方,而能够兴盛起来;桀、纣有了天下,而免不了要灭亡。

今楚国的地方虽然小,但是截长补短,一共算起来,还有好几千里,何止一百里呢?

大王您难道没看见蜻蜓么?

六只脚,四只翼,在天地之间盘旋飞翔,俯身捉食蚊、虻,仰头承饮甘露,它自己以为没有灾难,与哪个也不相争了。

可是没想到那五尺高的小孩子,正要调好黏糖,粘在丝绳上,加在它身上,将它从空中粘下来,给蚂蚁吃了。

蜻蜓的事还是其中的小事啊,黄雀也是这样。

向下啄食米粒,向上栖息在树上,展翅奋飞,它自己以为没有灾难,与哪个也不相争了。

可是没想到那王孙公子,左手拿着弹弓,右手按上弹丸,拉紧弓弦,要在很高的地方射击它,正把黄雀的颈作为弹射的目标。

白天还在树上游玩,晚上被人加上酸醎的作料做成菜肴了。

顷刻间就落到了公子手里。

方将调饴胶丝

黄雀的遭遇还是其中的小事啊,天鹅也是这样。

它在江、海遨游,在大水池边停留休息,低头啄食水中的鰋、鲤,抬头吃菱角和水草,举起它的翅膀,驾着清风,在空中安详高飞,它自己以为没有灾难,与哪个也不相争了。

可是没想到那射手正准备他石制的箭头和黑弓,整治他系有生丝线的箭,要在很高很高的地方射击它,它带着锐利的青石做成的箭头,拖着箭上的细丝绳,在清风中翻转了一下身子就掉下来了。

因此,白天在江湖中遨游,晚上就放在鼎鼐中烹调了。

天鹅的遭遇还是其中的小事啊,蔡灵侯也是这样。

他南游高丘,北登巫山,在茹溪河畔饮马,吃湘江的鲜鱼。

他左手抱着年轻的爱妾,右手搂着心爱的美女,和她们一起奔驰在高蔡的路上,而不把国家的安危当作正事。

可是没想到子发正从楚王那里接受了攻打蔡国的命令,最后他自己被红绳拴上去见楚王。

蔡灵侯的遭遇还是其中的小事啊,君王也是这样。

左边有州侯,右边有夏侯,辇车后面还跟着鄢陵君和寿灵君,吃着由封邑进奉来的粮食,载着四方府库所供纳的金银,和他们一起驾着车子奔驰在云梦的路上,而不把天下国家的安危当作正事,没想到穰侯魏冉正从秦王那里接受了攻打楚国的命令,陈兵在黾塞(河南省平靖关)之内,而把自己驱逐在黾塞(河南省平靖关)之外了。

南辕北辙

魏王欲攻邯郸,季梁闻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头尘不去,往见王曰:

“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①,告臣曰:

“我欲之②楚。

”臣曰:

“君之楚,将奚为北面?

”曰:

“吾马良!

”臣曰:

“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曰:

“吾

用③多!

”臣曰:

“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

”曰:

“吾御者④善!

”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今王动欲成霸王,举欲信于天下。

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

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

犹至楚而北行也。

"

阅读题:

一、解释加点的词

①今者臣.来()②方.北面而持其驾()

③我欲之.楚()④.将奚.为北面()

⑤吾马良.()⑥吾用.多()

⑦此数者愈.善()⑧恃.王国之大()

二、翻译

1.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2.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三、由这则寓言写出一个成语:

______,比喻:

四.读了这则寓言你有什么启发?

(2分)

魏王想要攻打邯郸,季梁听说这件事后,半路返回,来不及抻平皱缩的衣服和去除头上的尘土,去拜见魏王说:

“今天我来的时候,在路上遇见了一个人,正在面朝北面驾着他的车,他告诉我说:

‘我想到楚国去。

’我说:

‘您去楚国去,为什么往北走呢?

’他说:

‘我的马很精良。

’我说:

‘你的马虽然很精良,可这不是去楚国的路。

’他说:

‘我的路费很多。

’我说:

‘你的路费虽然多,可这不是去楚国的路。

’他说:

‘我的马夫善于驾车。

’这几个条件越是好,就离楚国越远了。

现在大王的行动是想成为霸王,举止是想取信于天下。

依仗魏国的强大,军队的精锐,而去攻打邯郸,以使土地扩展,有好的名声。

大王这样的行动越多,那么(您)距离称王的事业就越来越远了。

这就好像到楚国却向北走一样。

惊弓之鸟

异日者,更羸(gēngléi)与魏王处京台之下,仰见飞鸟。

更羸谓魏王曰:

“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

”魏王曰:

“然则射可至此乎?

”更羸曰:

“可。

有间,雁从东方来,更羸以虚发而下之。

魏王曰:

“然则射可至此乎?

”更羸曰:

“此孽也。

”王曰:

“先生何以知之?

”对曰:

“其飞徐而鸣悲。

飞徐者,故疮痛也;鸣悲者,久失群也,故疮未息,而惊心未去也。

闻弦音,引而高飞,故疮(发而)陨也。

阅读练习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射下)鸟

B、其飞徐(缓慢)而悲鸣

C、故疮(旧伤)陨也

D、然(然而)则射可至此乎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处京台之下/虚发而下之(下)

B、虚发而下之/先生何以知之(之)

C、飞徐而悲鸣/闻弦音引而高飞(而)

D、飞徐者/悲鸣者(者)

3.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词。

(1)更羸谓.魏王曰()

(2)臣为魏王引弓虚发而下.鸟()

(3)有间

..,雁从东方来()

4、翻译下列句子。

(1)先生何以知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飞徐者,故疮痛也;鸣悲者,久失群也。

____________________5、“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

用来比喻那些()的人。

6、这个故事启示我们:

(1)异日:

往时,从前。

(2)更羸(gēngléi):

战国时的名射手。

(3)京台:

高台。

(4)谓:

对…说。

(5)引:

拉。

(6)虚发:

只拉弓不放箭。

(7)下鸟:

使鸟落下。

(8)然则:

既然如此。

(9)乎:

吗。

(10)有间:

过了一会儿。

(11)以:

凭借。

(12)孽:

通“蘖”,病,孤独。

(13)何以:

就是“以何”,凭什么、怎么就。

(14)徐:

慢慢地,缓慢。

(15)故:

所以。

(16)失:

迷失。

(17)未息:

没长好。

息,痊愈。

(18)去:

消除。

(19)引:

伸展(翅膀),这里意味奋力向上飞。

(20)故:

旧、原先。

(21)括号中的“发而”两字是根据文意补充的。

(22)陨:

从高处坠落。

从前,更羸与魏王在高大的台下,他们抬头看见一只飞鸟,更羸对魏王说:

“我不用箭就能使鸟掉下来。

”魏王说:

“射箭技术可以达到这么高的水平吗?

”更羸说:

“可以。

”过了一会儿,有一只大雁从东方飞来。

更羸不用箭,拉了一下弦,大雁就从半空中掉了下来。

魏王惊叹道:

“(箭术)难道真的可以达到这种地步?

”更羸解释说:

“这是一只有伤的鸟!

”魏王更纳闷了:

“先生凭什么知道它呢?

”更羸回答说:

“它飞得慢,鸣声又凄厉。

飞得慢,是因为旧伤疼痛,鸣声凄厉,是因为长久失群,原来的伤口没有愈合,惊恐的心理还没有消除,一听见弓弦响声便奋力向上飞,引起旧伤迸裂,才跌落下来的。

含义:

被弓箭吓怕了的鸟不容易安定。

原指以巧制胜,现以“惊弓之鸟”来形容受过惊吓的人碰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

启示:

我们做人做事要光明磊落,品行端正,方能心安理得,问心无愧。

俗话说的“未作亏心事,不怕鬼敲门”就是这个道理,也是与做贼心虚恰恰相反的意思。

女娲补天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

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

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

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

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淮南子·览冥训》)

阅读训练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①火爁焱.而不灭()②猛兽食颛.民()

③鸷.鸟攫.老弱()()④淫水涸.()⑤狡.虫死()

2.下面各句中加点的“以”与“杀黑龙以济翼州”的“以”意义相同的一句是()

A.策之不以其道

B.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C.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D.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3.用短文中的信息填空。

这则神话选自《淮南子》,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远古人类为改变生活环境而进行的无畏斗争。

以女娲为例,她面对险恶环境,英勇奋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显示了人类祖先与天地奋战的雄伟气魄和创造世界的伟大力量。

4.传说女娲炼五色石补天时,剩下一块石头被丢弃在大荒山无稽崖青梗峰下,后被茫茫大士、渺渺真人带入红尘,历尽了悲欢离合,这个情节出自我国古典文学名著《》。

译文:

远古的时候,支撑苍天的四根柱子断了,天下的土地出现了裂缝;天(有所损毁,)不能全部覆盖(万物),地(有所陷坏,)不能完全承载万物;大火熊熊燃烧无法熄灭,洪水浩大汪洋(泛滥)无法止住;猛兽吞食善良的人民,凶猛的禽鸟(用爪)抓取年老弱小的人(吃掉)。

于是女娲炼出五色石来补青天,斩断大龟的四脚来把竖立(天的)四根梁柱,杀死(水怪)黑龙来拯救翼州,累积芦苇的灰烬来制止(抵御)过量的洪水。

苍天(得以)修补,四个天柱(得以)扶正(直立);过多的洪水干涸(了),翼州太平(了);狡诈的恶虫(恶禽猛兽)死去,善良的人民百姓生存(下来)。

爁(lǎn),颛(zhuān),攫(jué)

夸父追日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4分)

夸父逐.日()夸父与日逐走.()

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2、翻译句子。

(2分)

未至,道渴而死。

3、这个古代神话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愿望和精神?

(2分)

1、逐走:

竞跑,赛跑。

逐:

竞争。

走:

跑。

2、入日:

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

3、欲得饮:

想要喝水解渴。

4、河、渭:

即黄河,渭水。

5、北饮大泽:

大湖。

传说纵横千里,在雁门山北。

北:

方位名词用作状语,向北方,向北面。

6、道渴而死:

半路上因口渴而死。

7、邓林:

地名,今在大别山附近河南、湖北、安徽三省交界处。

邓林即“桃林”。

8、未至:

没有赶到。

9、渴:

感到口渴。

11、弃:

遗弃。

12、为:

成为。

13、逐日:

追逐太阳。

14、于:

到。

(饮于河、渭中的于,应译为到,介词)

15、大泽:

大湖。

16、足:

够。

(因为足的意思等同于够,所以足够:

同义复合词)

夸父与太阳赛跑,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

他口渴,想要喝水,喝了黄河、渭河的水,黄河渭河的水不够,他又去喝北方的大湖水。

夸父还没有到,就在半路渴死了。

而他死后遗弃在手中的手杖化作了桃林。

词语活用

北饮大泽

北:

名词作状语,向北。

道渴而死

道:

名词作状语,在半路上。

古今异义

①夸父与日逐走

走:

古义:

跑。

今义:

行走。

②饮于河渭

河:

古义:

指黄河。

今义:

泛指所有河流。

一词多义

饮:

①欲得饮饮:

名词,饮食,食物和水。

②饮于河、渭饮:

动词,喝。

四下

纪昌学射

甘蝇,古之善射者,彀[gòu]弓而兽伏鸟下。

弟子名飞卫,学射于甘蝇,而巧过其师。

纪昌者,学射于飞卫。

飞卫曰:

“尔先学不瞬,而后可言射矣。

”纪昌归,偃[yǎn]卧其妻之机下,以目承牵挺。

三年后,虽锥末倒眦[zì],而不瞬也。

以告飞卫,飞卫曰:

“未也,亚学视而后可。

视小如大,视微如著,而后告我。

”昌以牦[máo]悬虱于牖[yǒu],南面而望之。

旬日之间浸[jìn]大也三年之后如车轮焉以睹余物皆丘山也乃以燕角之弧朔蓬之簳[gǎn]射之贯虱之心而悬不绝。

以告飞卫。

飞卫高蹈拊膺[fǔyīng]曰:

“汝得之矣!

”纪昌既尽卫之术,计天下之敌己者,一人而已,乃谋杀飞卫。

相遇于野,二人交射中路,……既发,飞卫以棘刺之端扦之,而无差焉。

于是二子泣而投弓,相拜于涂,请为父子,克臂以誓,不得告术于人。

1.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1)纪昌归.()

(2)倒眦.()

(3)视微如著.()(4)以睹.余物()

2.用“I”给文中画线文字断句。

(注意:

此题不要求加标点符号)

3.纪昌是向飞卫学射,为什么开头却写甘蝇的射技?

4.你怎样评价纪昌?

5.掌握任何一种本领,都必须练好基本功。

你还有其它的事例来证明这一观点吗?

翻译:

甘蝇是古代一个善于射箭的人,拉开弓,兽就倒下,鸟就落下,百发百中。

甘蝇的一个弟子名叫飞卫,向甘蝇学习射箭,但他射箭的技巧却超过了他的师傅。

纪昌又向飞卫学习射箭。

飞卫说:

“你先学会看东西不眨眼睛,然后我们再谈射箭。

纪昌回到家里,仰卧在他妻子的织布机下,用眼睛注视着织布机上的梭子练习不眨眼睛。

几年之后,即使锥子尖刺在他的眼眶上,他也不眨一下眼睛。

纪昌把自己练习的情况告诉了飞卫,飞卫说:

“这还不够啊,还要学会视物才行。

要练到看小物体像看大东西一样清晰,看细微的东西像显著的物体一样容易,然后再来告诉我。

纪昌用牦牛尾巴的毛系住一只虱子悬挂在窗户上,面向南远远地看着它,十天之后,看虱子渐渐大了;几年之后,虱子在他眼里有车轮那么大。

用这种方法看其他东西,都像山丘一样大。

纪昌便用燕地的牛角装饰的弓,用北方出产的篷竹作为箭杆,射那只悬挂在窗口的虱子,穿透了虱子的中间,但绳子却没有断。

纪昌又把自己练习的情况告诉了飞卫,飞卫高兴得抬高脚踏步,跺脚,拍胸膛。

说道:

“你已经掌握了射箭的诀窍了!

”纪昌把飞卫的功夫全部学到手以后,觉得全天下只有飞卫才能和自己匹敌,于是谋划除掉飞卫。

终于有一天两个人在野外相遇。

纪昌和飞卫都互相朝对方射箭,两个人射出的箭正好在空中相撞,全部都掉在地上。

最后飞卫的箭射完了,而纪昌还剩最后一支,他射了出去,飞卫赶忙举起身边的棘刺去戳飞来的箭头,把箭分毫不差的挡了下来。

于是两个人都扔了弓相拥而泣,互相认为父子,发誓不再将这种技术传给任何人。

寓意:

一是要能吃苦,持之以恒才会成功。

二是大本领往往要从小处练起。

三是要严格遵守老师的教诲,踏踏实实。

启示:

要练成一身真功夫,需要克服无数困难,付出无数心血和努力。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绝非虚言。

扁鹊治病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

“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桓侯曰:

“寡人无疾。

”扁鹊出,桓侯曰: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

“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桓侯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

“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桓侯又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

“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居五日,桓公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韩非子·喻老》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5分)

(1)立有间.()

(2)不治将益.深()

(3)使人索.扁鹊()(4)桓侯故.使人问之()

(5)司命之所属.()

2、指出文中的三个通假字,并释义(3分)

(1)_____通____,义为()

(2)_____通____,义为()

(3)_____通____,义为()

3、翻译句子。

(4分)

(1)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桓侯重病致死的真正原因是_________(成语),这个故事告诫人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5、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望:

远远地看

B、居十日故:

居:

居住

C、不治将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