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087260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1.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我国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我国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我国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我国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国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docx

《我国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国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docx

我国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我国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摘要

社区是社会的细胞,建设和谐社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在和谐社区建设过程中社区工作者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是加强社区各项工作、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的关键。

本文通过对全国部分地区社区工作者队伍现状的分析,综合出全国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现状,从中发现现阶段还存在队伍结构不合理、专业素质不高,职业化进程缓慢、队伍稳定性较差,难以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工作任务繁重,妨碍社区自治功能的发挥等待解决的问题,并借鉴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成功案例,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从社区工作者队伍结构的优化、职业化和专业化、激励机制、社区自治等方面找到健全完善我国社区工作者队伍的突破口和切入点。

 

关键词:

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现状与问题对策

 

第一章引言

1.1选题背景

社区是社会的细胞,建设和谐社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社区已经成为各种社会群体的集聚点、各种利益关系的交汇点、各种社会组织的落脚点和党在城市执政的支撑点。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单位对城市居民的发展具有全面决定性的意义,城市居民的保障就业、劳保福利、住房分配、生老病死、子女上学等都由单位管理。

城市居民对单位有着很强的依赖感和归属感,政府把城市居民的管理权交给了单位来执行。

当时的居委会大多起着补充的作用,居委会干部的工作对象只限于无固定单位、无职业的居民。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机制的转换和社会的转型,城市的改革、发展、稳定都依托于社区,城市居民的许多需求都通过社区的管理和服务来满足,使社区成为承载城市管理和服务群众的前沿阵地,社区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出来,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社区工作者应运而生。

可是当前,社区工作者的年龄结构老化、职业身份不明确、专业知识缺乏、福利待遇偏低,工作任务繁杂等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社区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加强和谐社区建设的关键又在于建设一支优秀的社区工作者队伍,因此,尽快建设一支与当今形势相符合,专业化、职业化的高素质社区工作者队伍成为推进社区建设的当务之急。

1.2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

目前理论界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了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第一、队伍整体素质偏低,缺乏高素质的社区工作人才。

第二,工作任务繁重,自治功能被剥削。

随着社区的复杂性和开放性不断提高,社区工作的内容越来越繁杂,社区工作者身兼数职,权小责大。

第三,工资待遇偏低。

社区工作者工资待遇偏低、工作环境恶劣,严重影响队伍的稳定性。

第四,民主选举流于形式。

通过“街聘民选”方式进入居委会的工作人员,在民选过程中街道从中做大量的工作,以致使其不被落选。

居委会人员“街聘民选”的方式,由于选聘合一,先聘后选,使民主选举流于形式。

在分析社区工作者队伍存在的问题基础上,学者们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其中,杭州市委党校万雪芬指出,明确社区工作内容,减轻社区工作者行政工作负荷;完善教育培训机制;完善激励保障机制,加强社区

工作者队伍建设。

国内有很多学者对我国社区工作者的现状进行分析并且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但是这些意见大都建立在对某一地区的定量分析或是定性理论分析上,对于全国社区工作者队伍的总体分析却少之又少。

本文通过对全国部分地区社区工作者队伍现状的分析,综合出全国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现状,从中发现问题,并借鉴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成功案例,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从队伍的职业化和专业化、激励机制、社区自治等方面找到健全完善我国社区工作者队伍的突破口和切入点。

本文采用了文献法,通过在期刊网以与各类新闻网、政府网搜索相关的文献和资料,并借阅一些与课题相关的书籍,综合整理所需信息来撰写文章。

1.3基本概念的界定

1.3.1社区工作

本文叙述社区工作的含义主要是为界定社区工作者的概念。

社区工作是社区介人的一种方法,是社会工作者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与社区居民群策群力,通过有计划的行动和集体参与的方式,解决社区问题、满足社区需要、培养居民的社区归属感和认同感、提高社区福利水平、促进社区发展和社区进步。

1.3.2社区工作者

根据社会工作者国家职业标准,社会工作者是指遵循助人自助的价值理念,运用个案、小组、社区、行政等专业方法,以帮助机构和他人发挥自身潜能,协调社会关系,解决和预防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正为职业的专业工作者。

社区工作者是社区社会工作者的简称,是社会工作者的重要组成部分,专指在社区从事困难救助、矛盾调处、权益维护、心理疏导、行为矫治等专业性和职业性助人工作的人员。

在美国、香港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社区工作主要是由志愿团体与政府部门推动,社区工作者一般指受聘于志愿机构或政府部门的专业注册社工。

而中国内地的社区工作主要是由政府通过其基层政权组织加以运作的,非政府的志愿团体发展不足,很少介入其中,即使介入,也不是主要角色。

因此,中国内地的社区工作者更多的是指基层政权组织的管理和服务人员,包括街道办事处主管社区建设工作的民政干部;居委会主任、主任助理、委员;社区服务中心(站)主任、主任助理与专职服务人员;社区福利机构管理和服务人员等。

第二章我国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现状和存在问题

2.1加强我国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意义

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

这不仅表明了党中央对我国社会工作人才的高度重视,也说明了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作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工作者队伍的建设对于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健全完善社会服务体系、解决社会问题、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1.1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社区工作是遵循助人自助的价值理念,运用个案、小组、社区、行政等专业方法,与社区居民群策群力,通过有计划的行动和集体参与的方式,解决社区问题、满足社区需要、培养居民的社区归属感和认同感、提高社区福利水平、促进社区和谐的职业活动。

社区工作崇尚的价值准则与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契合的,其内涵和功能也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相一致。

社区工作者身处城区改革、稳定、发展的第一线,直接面向社会、面向社区居民,是管理社区各项事业和完善基层党建的重要力量。

作为社工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工作者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纽带,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人才资源。

所以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

2.1.2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是转变政府职能,健全完善社会服务体系的迫切需要

随着我国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公共服务职能的不断加强,仅仅依靠政府的行政工作无法适应社会服务多样化的现状。

社区工作者发挥系统化、多样化、个性化解决群体问题和个体问题的专业能力为社区群众提供政府不便和市场不愿或不能提供的公共服务,提升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的水平。

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也将不断发展壮大,有助于转变政府职能,实现公共服务的多元化、社会化和市场化,减少公共服务成本,改进公共服务质量,提高公共服务效率。

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对社区服务的需求日趋多样化。

因此,必须走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的道路。

伴随着“小政府、大社会”格局的发展,从政府和企业转移出来的社会管理和服务功能由社会组织和社区部门来承接,社区越来越成为社会建设、管理和服务的基础环节。

社区工作者处在城区改革、稳定发展的第一线,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有助于宣传党和政府的政策方针、调节解决社会矛盾、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社

区工作者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着社区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加快社区工作者队伍的建设,是转变政府职能、健全完善社会服务体系的迫切要求,关系着社会的和谐稳定。

2.1.3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是维护社会稳定,建设和谐社区的内在要求

随着城市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利益关系多元化、生活方式多样化的特征日益明显,人们行为的独立性、差异性、选择性日益增强,因此,社区在协调社会关系、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所承担的任务越来越重,迫切需要一支规模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

加快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有助于突破社区建设的发展瓶颈,加快社区的建设步伐,推进社会和谐文化的建设和道德秩序的构建;有助于畅通社情民意,避免政府与不同利益群体间的直接对立,努力使各种社会矛盾能够在基层化解,在最初的萌芽阶段解决。

社区工作者队伍将成为党和政府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团结、维护社会稳定、推进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依靠力量。

加快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运用行之有效的社会工作专业方法,通过开展社区各类服务活动帮扶困难群体,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达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实现社区和谐,最终实现和谐社会的目标。

2.2我国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现状

通过近些年的改革和探索,目前我国社区工作者队伍整体素质有了一定的提高,知识结构、年龄结构有所改善,基本能够适应社区工作的需要。

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年龄和构成发生变化。

社区工作者的平均年龄从过去居委会主任50岁以下降到现在的40岁左右。

年轻化趋向明显,为社区工作者队伍输入了新鲜血液,提高社区工作效率。

社区工作者队伍的构成也发生了变化,由原居委会主任中素质较高的并经过竞聘上岗的任职者、公开招聘的大学生以与下岗失业人员等构成,而在过去,则主要是由热心居委会工作的离退休居民组成。

2.打破地域界线,专业化程度有所提高。

社区工作者主要采取向社会公开招聘、竞争、择优的方式,使得录用人员不再只局限于社区本地居民,新进入的社区工作者也脱离了自身居住地,是所工作社区的“外来人”。

这推动了社区工作者职业化和专业化的发展进程。

3.日常管理逐步规范。

全国多个社区为社区工作者配发《社区专职工作者岗位服务承诺管理手册》,确定岗位职责和服务内容,由社区党组织与社区工作者签定服务承诺责任状,并在社区公开栏中公示。

每半年都会组织社区内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居民代表、驻区单位负责人、非公企业负责人等对社区工作者履行承诺、服务居民情况进行立体民主评议,实行绩效挂钩。

4.加强对社区工作者的培训,整体素质得到较大地提升。

目前,我国从中央到地方,都十分重视加强对社区工作者的培训。

在许多城市,社区工作者培训已经基本形成了有效的培训链。

例如福州市鼓楼区在推进社区工作者队伍职业化建设的实践中,通过创新进入渠道,落实待遇保障和培养机制,拓宽社区工作者的发展空间等方式,初步建立起社区人才“培养链”,有效激活了社区工作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力促进了和谐社区的建设。

组织部与民政局等单位每年会举办多期社区工作者培训班。

尤其是社区每次换届选举后,都对社区干部进行为期一周左右的集中培训。

另外,其他部门每年针对本条线上的社区干部进行岗位培训,内容涉与到政治、文化教育、劳动保障等多个方面。

社区居民普遍反映,通过选聘、竞聘和考试上岗的社区工作者,政治素质比较高,有创新意识,工作热情高,接受新事物较快,协调管理能力能够符合新形势对社区工作者提出的基本要求。

多数的社区工作者,在贯彻执行党和政府的各项政策方针、完成街道交办的任务、组织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等方面发挥出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2.3我国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3.1队伍结构不合理

以北京市海淀区T街道为例,从性别结构上来看,在社区工作者队伍中女性人数占75%,男性只占25%。

性别比例严重失调,这将影响到社区某些工作的开展,比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某些社区纠纷的解决、流动人口的管理等。

从年龄结构上来看,据调查,在T街道社区工作者中在0-30岁之间的有11人,占总数的7.1%;在31-40岁之间的有34人,占总数的21.8%;41-50岁之间的有58人,占总数的37.2%;51岁以上的有48人,占总数的30.8%。

由此可见,社区工作者的年龄结构不合理,40岁以上的人员居多,超过总人数2/3,没有实现老中青相结合的目标。

年龄偏大给社区工作的开展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例如思想比较保守,工作方法缺乏创新,掌握社区工作的专业技能较慢等。

2.3.2专业素质不高,职业化进程缓慢

受体制等因素的制约,首先,一些社会工作人才无法进入社区从事社会工作。

比如由于对社区社会工作的误解和轻视,许多社会工作专业的大学毕业生不愿到社区工作。

一些新进入社区工作的大学生,往往因为待遇偏低、能力得不到有效发挥等原因而不能安心工作,刚掌握一些工作方法和技巧就很快地另谋高就了。

其次,在招聘社区工作者时,专业条件设置往往只能比较宽泛,许多通过社会公开招考取得社区专职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的人员往往没有社会工作专业的相关学科背景,也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专业教育和正规的实习,对一些社会工作方法和技巧比较陌生,工作手段相对落后,难以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系统化的服务。

工作基本上处在粗放的经验主义的运作阶段,无法有效地应对层出不穷的新形势、新矛盾、新问题。

最后,现阶段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培训机制尚存在缺陷,在职培训工作还跟不上社区建设发展的步伐。

社区工作者的职业化仍处于初步职业化阶段,缺乏一套科学的从业标准、有效的激励机制和良好的社会认同度,这也影响了社区工作者队伍专业化程度的提升。

现阶段,职业化是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方向。

而从现在的实际情况来看,社区仍然是一级“小政府”,社保、低保、计生、综合治理等工作最终都要落实到社区一线。

这就要求现阶段的社区工作者要以专业水平协调和解决各方面的问题,做到社区服务与社区管理并重。

然而,目前我国多数地区社区工作者来源渠道单一,大多数人对新型社区职能缺乏足够的认识和了解,也缺乏社区工作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仍沿用政府行政管理的手段从事社区工作,与实现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新型社区职能的要求存在很大的差距。

部分社区的领头人由于视野不宽、思路不畅、工作方法陈旧、缺乏创新意识,面对工作力不从心,难以满足新形势下和谐社区建设的要求。

2.3.3队伍稳定性较差,难以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

通过薛惠芳等人的调研发现,社区工作吸引留住优秀人才是非常困难的,如:

2000年5月,郑州市二七区政府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社区委员会正副主任,引人注目的是有41名平均年龄27岁的大学生(其中两名研究生)被选为29个社区的正副主任。

但不到三年时间,第一任期未满,却只有11人还在社区主任的位子上工作,其余“不知去向”。

大家普遍反映以下几个原因:

1.由于编制等方面的原因,社区工作者的职业成长受到了严重的制约,他们无法享受同机关和事业单位人员一样的政治和工资待遇,流动或上升的机会和空间极少,这让他们工作上没劲头,从而影响他们的工作效率。

2.社会地位低。

他们感到不管到哪里,在其他人看来就是只会跑腿的“临时工”,看不到前途,甚至填表时,连自己的身份都不知道如何填写。

3.社区工作者的工资福利待遇偏低。

福州市鼓楼区也存在这个问题,在2007年10月以前,该区社区党组织书记和居委会主任的月生活补贴仅700元,副职为600元,其他社区工作者的经济收入则更低,繁重琐碎的工作与微薄的收入极不对称。

由于用工性质不明确、各种待遇得不到切实地保障,相当一部分人员到社区工作只是权宜之计,而想在社区工作的人员又觉得没“盼头”,导致社区工作人才不断的地流失,往往给社区工作带来不利的影响。

2.3.4工作任务繁重,妨碍社区自治功能的有效发挥

按照我国《宪法》、《城市居委会组织法》的规定,居委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但是在实际的日常工作中,上级部门往往把社区居委会当作是政府的延伸,大量的任务都以层层落实的形式,最后通常都移交到社区层面,社区承担着繁重的行政性工作。

据调查,社区承担了党建、综合治理、招商引资、统计工作、计划生育等三十类左右的工作任务,每一类工作的常规工作和各类评比、检查与接待占据了他们的大部分的时间。

这些行政性工作在某种程度上使社区居委会与社区居民形成了对立的关系,再加上某些居委会干部不能准确把握居委会的职责,从而给社区居民造成了居委会高高在上的错觉,使得居委会的其他工作也受到社区群众思想上甚至行动上的不配合。

这些都客观地增加了居委会的工作量,居委会工作范围的扩大,严重妨碍了社区自治功能的发挥。

再加上,在大量的“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的同时,社会流动人口增加,社区的复杂性和规模不断增大,社区工作的内容越来越繁杂,任务越来越繁重。

社区工作者不仅要对社区居民负责,为社区提供各类社会服务,还要对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和政府派出机构街道办负责,执行其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承担性质各异、内容繁杂的行政性和社会性事务,集计生协管员、交通协管员、民政救济费发放员和居委会调节委员等众多角色于一身,应付各种创建、迎检任务,突击工作经常做,工作负荷过重,没有时间履行其开展自治、管理社区和服务居民的基本职能,扮演好组织促进、牵线搭桥、咨询服务、宣传鼓动、权益保护、调查设计的专业者角色。

究其原因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政府部门对社区自治缺乏正确的认识。

在推进社区建设中起重要作用的政府部门,一直把社区作为自己的行政末稍来看待。

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城市居民委员会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行政化管理现象,按社区干部通俗说法即社区居委会成了街道的“腿”,街道把区政府有关部门下达的工作任务、组织设定、工作台帐、考核指标一级一级下达分解到社区,还要不定期地汇报检查,考核评比。

社区干部长此以往,习惯于坐班8小时,造成社区行政化,干部机关化的突出问题。

2.社区缺乏民主自治的权力。

社区居委会作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应该拥有依法决定社区内部各项事务的权力。

主要有民主决策权、财务自主权、社区工作者选免权、对“额外任务”的拒绝权和社会事务管理权等等。

但目前社区基本没有这些权力。

在财权上,多数社区居委会不知道每年各级政府下拨的确切经费数;社区每使用千元以上经费都要事先经街道审批同意,还往往不能与时批示,导致延误工作。

由于没有财权,社区中像下水道清理、绿化管护等急需解决的问题不能与时得到解决,而且有关职能部门往往不进行管理。

居民只找社区,使得社区工作者苦不堪言。

在人事权上,社区工作者的招聘考核、使用权在街道和有关部门。

社区工作者调整和更换,也由街道决定,很少通过社区居民代表大会选免的程序。

在事权上,社区自治的现状也不理想。

社区成立了党委,但堂堂正正的一级党委,却没有发展新党员的审批权。

社区开展任何工作,大都要听从街道的安排,很难自主地按照民意处理社区的内部事务。

有些部门工作进社区,并不是服务群众,而是把任务分解到社区,让社区为其做基础工作,比如卫星压力容器登记、电视天线普查等等,实质是打着幌子将份内事摊派给了社区。

社区本来人手就不充裕,一般多的9人左右,少的5到6人。

几十个部门工作进社区,社区怎么可能承受的住。

每个社区还有不少于30本应对上级检查的台帐,每天都要作很烦琐的记录;还有许多项目的考核,社区工作人员已不堪重负。

社区作为自治组织,本来应该对部门在社区的服务质量、工作效率进行评价,而现实却不如此,政府的许多部门的工作都想办法进社区,下指标考社区。

比如,社区道路硬化、小区绿化等也要考。

社区既无权,也无人力,又无资金来实施这些工作,种种考核实在令人匪夷所思。

3.社区缺乏民主自治的法律保障。

我国社区民主自治之所以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国家法律法规的不配套和不健全。

至今还在沿用的《城市居委会组织法》已经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新社区建设处在体制变革时期,无统一模式和法律法规的规范。

虽然社区民主自治组织的性质不变,但是没有可具体操作的法规。

社区民主自治的范围和内容没有明确的界定,社区民主自治的职责也没有明确,法律和政策法规也很缺乏。

“准入制”的文件下发后,理论上讲社区应该有权拒绝某些部门的不合理的工作摊派,但是由于目前工作机制不健全,社区的权力有限,不得不接受上级派发的各项任务。

有的部门工作,通过正规渠道不能进入社区,便通过街道相关领导进行转达,社区一般也只好硬着头皮答应。

总之,社区有心自治,但缺乏相关的法律保障。

要想使社区工作者真正发挥社区自治权有待于这项工作的正规化、制度化、程序化,并走上法治化的轨道。

 

第三章加强我国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对策

3.1对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成功案例的分析

3.1.1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现状

海曙区是浙江省宁波市中心城区,社会事务管理难度较高,对社区工作者整体素质要求也较高,该区也是民政部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区域之一。

近年来,海曙区高度重视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大胆创新,在探索社区工作者建设途径,扎实推进社区工作者队伍专业化、规范化、制度化进程,取得明显成效。

一直以来海曙区高度重视社区工作者队伍的建设,该区也是民政部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区域之一。

近年来,该区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大胆创新,探索社区工作者队伍的建设途径。

按照“以需定岗、精简效能、量力而行”的原则,建立73个社区工作示范岗,并且以专业服务为重点,开展各具特色的社区工作,在示范效应初步体现的同时,培养了大批能够适应现代城市社区管理的社工人才,有6成以上示范岗人员取得了社会工作职业资格。

充分发掘社工人才在片区中的核心作用以与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基础地位,针对社区工作人才不同的特点,实施不同的培养计划,对社区干部、社会工作师“难点训”,普通社区工作者“重点训”,实习社区工作者“轮岗训”,形成一条“三训”经验。

3.1.2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成功举措

一、大量措施推进社区工作者专业化、职业化进程

为进一步推进全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试点工作,争创全国首批试点示范区,海曙区拓宽渠道,采取多种方式来加速社区专职工作者向专业社会工作者的转型步伐,深入推进社区工作的职业化、专业化进程。

(一)加大专业培训力度。

1.分层次培训:

今年以来,海曙区充分发掘社区工作者在片区中的核心作用以与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基础地位,针对社区工作者不同的特点,实施不同的培养计划,走出一条培养锻炼社区工作者队伍的新道路。

首先,对社区干部和社会工作师进行“难点训”。

社区支部不仅是辖区居民的港湾,更是促进文明和谐的课堂,因此应对社区的负责人提出更高的要求。

社区负责人不但要学习远程教育课程,同时还需要了解就业、物业、民政、计生等一系列法规和条例,能够成为社区居民的咨询师。

在此同时,分批将近百余名优秀社区干部和工作者派驻到工作压力较大的拆迁工作现场,以便于提升他们在法规阐述、调解斡旋的能力,并对基层民意有更为深入的了解。

其次,对普通社区工作者进行“重点训”。

基层社区工作者不能避讳自己的不足,应积极地向社区干部学习、向优秀党员学习。

针对部分社区工作者存在的沟通能力不佳、法规理解不够透彻、礼仪不够规范的情况,特别邀请礼仪培训师并且购买了远程教育精品课程对社区工作者进行培训,同时印制了相应的易携带的教学小册子,便于社区工作者的携带从而随时进行学习。

在对社区工作者开展日常培训的同时,还积极鼓励社区工作者参加社会工作师考试,以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最后,推行实习社区工作者“轮岗训”。

该区以“教师、助教”制度对实习社区工作者进行“轮岗训”。

该制度是以社区干部为教师,对新入的人员进行全面的培训,根据其接受和适应能力来制定轮流到各个岗位进行实习的日程计划,然后由相应岗位的社区工作者对新进人员进行具体的、系统的岗位培训。

经过培训,新进社区工作者可以更快地适应从未接触过的基层工作,同时可确保社区工作的平稳进行。

2.继续教育培训:

为培养一批具有现代社区建设理念和掌握专业社会工作方法的社区专职工作者,促进社区专职工作者的社会工作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海曙区按照培训内容部署四大主题,抓好全区社工队伍的继续教育培训。

第一,采取“菜单式”培训。

该主题培训针对全体社工,主要指社区专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