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 溶解度练习题含答案经典1.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086337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95.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溶液 溶解度练习题含答案经典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溶液 溶解度练习题含答案经典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溶液 溶解度练习题含答案经典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溶液 溶解度练习题含答案经典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溶液 溶解度练习题含答案经典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溶液 溶解度练习题含答案经典1.docx

《溶液 溶解度练习题含答案经典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溶液 溶解度练习题含答案经典1.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溶液 溶解度练习题含答案经典1.docx

溶液溶解度练习题含答案经典1

溶液溶解度练习题(含答案)经典1

一、溶液选择题

1.K2CO3和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及其溶解度曲线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t℃在60℃到80℃之间

B.t℃时,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相等

C.两种饱和液从80℃降温到20℃,析出晶体的质量(不含结晶水)无法比较

D.把60℃时的105gKNO3饱和液降温至20℃,能析出晶体73.4g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t℃时K2CO3和KNO3的溶解度相同,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在60℃到80℃之间溶解度都包括126-139间的数值,所以t℃在60℃到80℃之间,故A正确;

B、t℃时,两种物质只有是饱和溶液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则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相等,故B正确;

C、等质量的两种饱和液从80℃降温到20℃,析出晶体(不含结晶水)的质量硝酸钾比碳酸钾多,如质量不等,则无法比较,故C正确;

D、把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则105gKNO3饱和液中溶剂是50g,溶质是55g,20℃,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50g水中最多能溶15.8g,所以降温后能析出晶体39.2g,故D不正确。

故选D。

2.一定温度下,向盛有100g蔗糖溶液的烧杯中再加入5克蔗糖,充分搅拌后一定不变的是

A.溶质的质量B.溶液的质量C.溶质的质量分数D.蔗糖的溶解度

【答案】D

【解析】

【分析】

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溶液的质量等于溶质和溶剂的质量和,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

【详解】

在一定温度下,向盛有100克蔗糖溶液的烧杯中再加入5克蔗糖,不确定蔗糖是否溶解,溶质、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能确定是否改变,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是温度,温度没有改变,溶解度一定不改变,故选D。

3.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1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浓度相同

B.保持20℃,蒸发溶剂可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C.30℃时,将4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溶液的质量为80g

D.10℃时,将两种饱和溶液升温至30℃,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增大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根据溶解度曲线,10℃时,甲、乙的溶解度都是20g,故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浓度相同,选项A正确;

B、保持20℃,蒸发溶剂可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变成饱和溶液,选项B正确;

C、根据溶解度曲线,3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60g,故将40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并充分搅拌,只能溶解30g,故充分溶解后溶液的质量为80g,选项C正确;

D、根据溶解度曲线,物质甲、乙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10℃时,将两种饱和溶液升温至30℃,都成为30℃时的不饱和溶液,但溶液中的溶质、溶剂质量都不变,故溶质质量分数也不变,选项D错误。

故选D。

 

4.如图是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不含结晶水,且在同一杯溶液中相互不干扰)。

对此,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乙在20℃时,溶液质量分数相等

B.30℃时,同一杯甲乙二者饱和溶液,甲溶质质量不一定比乙多

C.分别恒温蒸发30℃时两杯溶液,析出的甲比乙多

D.30℃时,将60g甲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0℃时,析出5g甲物质

【答案】D

【解析】A.甲、乙在20℃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错误;B.30℃时,同一杯甲乙二者饱和溶液,甲溶质质量一定比乙多,错误;C.分别恒温蒸发30℃时两杯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析出的甲比乙多,错误;D.30℃时,将60g甲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0℃时,析出5g甲物质,正确。

故选D。

5.如图是三种固体物质a、b、c的溶解度曲线,则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t1℃时三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为b>a=c

B.将t2℃时a的饱和溶液150g降温到t1℃时,析出溶质30g

C.要从含有少量c的a溶液中得到较多的a晶体,通常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D.t2℃时,将1ga物质加入到2g水中不断搅拌,能形成3g不饱和深

【答案】D

【解析】A.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三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为b>a=c,故A正确;B.将t2℃时a的溶解度是50g,饱和溶液150g中含溶质50g,当降温到t1℃时,因t1℃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20g,因此会析出溶质30g,故B正确;C.a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增大且影响较大,而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因此要从含有少量c的a溶液中得到较多的a晶体,通常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故C正确;D.从图象中可以看出t2℃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50g,即50g固体a在100g水中溶解达到饱和状态,形成150g溶液,比值为1:

2:

3,故t2℃时,将1g a物质加入到2g水中不断搅拌,能形成应是3g饱和溶液,故D不正确;故选D。

6.如图为A、B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2℃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t1℃乙物质的溶解度

B.t1℃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含溶质质量相等

C.t2℃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通过降温总能得到甲的饱和溶液

D.可通过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得到固体甲

【答案】A

【解析】A.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2℃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t1℃乙物质的溶解度,故A正确;B.t1℃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此温度下甲、乙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相等,但溶液质量不一定相等,所含溶质也不一定相等,故B错误;C.降温甲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降低,但因不知道甲在t2℃时溶液的质量分数,则t2℃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通过降温不一定得到甲的饱和溶液,故C错误;D.从单一溶质的溶液中获得固体溶质,最好的方法是蒸发结晶,故D错误;答案为A。

7.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降低温度能使接近饱和的丙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B.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C.t1℃时,甲、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将甲、乙、丙的饱和溶液从t2℃降至t1℃,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乙>甲>丙

【答案】A

【解析】A.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降低温度能使接近饱和的丙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故A错误;B.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故B正确;C.t1℃时,甲、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C正确;D.t1℃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最大,甲物质的溶解度次之,较大温度,甲、乙物质会析出晶体,丙物质不会析出晶体,应该按照t2℃时的溶解度进行计算,所以将甲、乙、丙的饱和溶液从t2℃降至t1℃,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乙>甲>丙,故D正确;故选A。

点睛: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

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8.甲、乙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t2℃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之比为2:

5

B.t2℃时甲、乙各100g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溶液质量仍相等

C.t1℃时,甲、乙两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甲中含有少量乙,可以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t2℃时,甲的溶解度为40g,溶解度是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

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之比为40:

100=2:

5;

B.t2℃时甲、乙各100g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甲析出晶体较多,剩余溶液质量,甲小于乙;

C.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溶解度+100g)×100%,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其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甲中含有少量乙,可以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选B

9.不含结晶水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甲、乙饱和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相等

B.t1℃时,甲、乙两种物质各25g分别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的溶液质量都是70g

C.t2℃时,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D.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一定大于乙

【答案】B

【解析】A、t1℃时,甲、乙溶解度相等,所以等质量的饱和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相等,故A错误;

B、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是40g,所以各25g分别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的溶液质量都是70g,故B正确;

C、t2℃时,溶液的饱和状态不确定,所以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大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故C错误;

D、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的质量不确定,所以降温到t1℃时,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不一定大于乙,故D错误。

10.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比乙的大

B.将t2℃时甲、乙饱和溶液降温到t1℃,析出甲的质量大

C.t2℃时,等质量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所含溶剂的质量甲>乙

D.将t1℃时甲、乙饱和溶液升温的t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答案】D

【解析】A、在比较物质的溶解度时,需要指明温度,故错误;

B、将甲、乙的饱和溶液的质量不确定,所以从t 2℃降到t1℃,析出晶体的质量也不确定,故错误;

C、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乙物质的溶解度,即100g溶剂中甲物质的质量>乙物质的质量,等质量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所含溶剂的质量甲<乙,故错误;

D、由于在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时也相同。

甲、乙的溶解度都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将t1℃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都变成了不饱和溶液,由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都不变,所得甲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故正确。

点睛: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

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11.t1℃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别放入到各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所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烧杯①的溶液是硝酸钾溶液

B.烧杯①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若将烧杯①和烧杯②的溶液升温到t2℃时,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若烧杯②的溶液升温到t2℃时,烧杯底部还有部分物质不溶解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图看出,t1℃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小于氯化钾的溶解度。

t1℃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别放入到各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烧杯②中有固体剩余,说明烧杯②中溶解的固体少,则烧杯②中加入的是硝酸钾,烧杯①的溶液是氯化钾溶液,选项A错误;

B.因为题中没有提供t1℃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也没有说明具体加入的溶质质量,所以根据烧杯①中无剩余固体的现象,只能得出它可能是不饱和溶液,也可能是饱和溶液的结论,选项B错误;

C.t2℃时,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相等,若将烧杯①和烧杯②的溶液升温到t2℃时,氯化钾在t1℃时就全部溶解,而温度升高氯化钾的溶解度继续增大,虽然t1℃时硝酸钾有剩余,但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度增大,到t2℃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在t2℃时,都全部溶解,因此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选项C正确;

D.t1℃时,烧杯①中的物质完全溶解,升温到t2℃时,氯化钾的溶解度增大,能溶解的氯化钾增多,而t2℃时,氯化钾与硝酸钾的溶解度相等,因此若烧杯②的溶液升温到t2℃时,烧杯底部的固体物质全部溶解,选项D错误。

故选C。

12.列表和作图是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结合材料所绘图表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表格与图象均能反映温度对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影响,表格比图像更直观体现变化规律

B.由表格数据可知,物质的溶解度只受温度影响

C.40℃时,将50gNaOH分别投入到100g水和酒精中都能得到饱和溶液

D.40℃时,将CO2通入饱和的NaOH酒精溶液中有沉淀生成

【答案】A

【解析】A.通过分析溶解度表和溶解度曲线可知,图象与表格均能反映温度对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影响,其中图象的优点是变化规律更直观,故A错误;B.由表格数据可知,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和溶剂影响,故B错误;C.40℃时,氢氧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是129g,氢氧化钠在酒精中的溶解度是40g,所以将50gNaOH分别投入到100g水和酒精中,在水中不能形成饱和溶液,故C错误;D.40℃时,碳酸钠在酒精中难溶,所以将CO2通入饱和的NaOH酒精溶液中有沉淀生成,故D正确;故选D。

点睛: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

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13.下图为M、N两种固体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C%)随温度(t)变化的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40gM放入150g水中形成不饱和溶液

B.t℃时,M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2∶5

C.80gN放入150g水中全部溶解,此时溶液的温度一定低于t℃

D.200gN的溶液,蒸发60g水、冷却至t℃后得到40g晶体,原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A、要判断溶液是否饱和,除了要有一定量的溶质和溶剂外,还要指明一定温度,而这里没有指明温度,错误,B、从溶解度曲线可看出,t℃时,M的溶解度为40g,则在100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溶解的M质量为40g,故t℃时,M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40g:

100g=2∶5,正确,C、t℃时,N的溶解度为40g,那么150g水最多只能溶解60gN,而现在80gN放入150g水中全部溶解,说明此时溶液的温度一定高于t℃,错误,D、200gN的溶液,蒸发60g水、冷却至t℃后得到40g晶体,最终得到100gt℃时的饱和溶液,根据t℃时,N的溶解度为40g,可计算出100gt℃时的饱和溶液中含溶质N的质量=100g×40g/140g=28.6g,则原200gN的溶液含溶质N的质量=28.6g+40g=68.6g,故原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68.6g/200g×100%=34.3%,错误,故选B

考点:

溶解度曲线,溶解度的意义,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14.如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的溶解度都大于B的溶解度

B.t2℃时,A、B两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t1℃时,用等质量水配制的A、B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

A>B

D.A、B两种饱和溶液都从t3℃降温到t2℃,析出的晶体的质量一定是:

A>B

【答案】B

【解析】

A、根据溶解度曲线表示的意义可知,温度低于t2℃时A的溶解度小于B的溶解度,温度高于t2℃时A的溶解度大于于B的溶解度,故A错

B.t2℃时,,A、B两种溶液溶液的溶解度相同,所以它们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也相等,正确

C、t1℃时A的溶解度小于B的溶解度,用等质量水配制的A、B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

A

D.A、B两种饱和溶液的质量不确定,析出的晶体的质量也不确定,故错误

故选B

15.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同

B.t2℃时,将75g甲的饱和溶液与100g水混合可得到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甲溶液

C.t2℃时,各100g甲、乙饱和溶液降温至t1℃,甲析出固体的质量大于乙析出固体的质量

D.升高温度可以将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答案】B

【解析】

【详解】

A.在溶解度曲线图上,横坐标是温度,纵坐标是溶解度。

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同,正确;B.t2℃时,甲的溶解度为50g,75g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为25g,与100g水混合后,溶液总质量为175g,可得到溶质质量分数为25g÷175g×100%≈14.3%,错误;C.t2℃时,各100g甲、乙饱和溶液降温至t1℃,甲的溶解度减小的比乙多,甲析出固体的质量大于乙析出固体的质量,正确;D.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升高温度可以将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正确。

故选B。

【点睛】

溶解度是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

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溶解度+100g)×100%。

16.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40℃时,甲饱和溶液质量大于乙的饱和溶液质量

B.20℃时,甲、乙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升高温度可将乙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D.将40℃时甲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析出晶体质量为20g

【答案】C

【解析】

【详解】

A、4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但是饱和溶液的质量不能确定,故A错误;

B、20℃时,甲、乙溶液的状态不能确定,所以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不能确定,故B错误;

C、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升高温度可将乙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故C正确;

D、40℃时甲的饱和溶液的质量不能确定,所以将40℃时甲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析出晶体质量不能确定,故D错误。

故选C。

17.下图中,图一为四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在图二中分别向两支试管内滴加一定量的水后,X和Y的饱和溶液均变混浊,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10℃时,物质溶解度大小关系为:

①>③>②>④

B.X为Ce2(SO4)3,Y不一定是NH4H2PO4

C.若NHH2PO4中混有少量的NaCl杂质,可在较高温度配成饱和溶液,再降温结晶除去

D.20℃时,将40NaCl加入到100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是2:

5

【答案】D

【解析】

A、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10℃时,物质溶解度关系为①>③>②>④,故A正确;B、氢氧化钠溶于水使溶液温度升高,Ce2(SO4)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溶液中析出的晶体为Ce2(SO4)3;硝酸铵溶于水使溶液温度升高降低,NHH2PO4和NaCl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溶液中析出的晶体是NHH2PO4或NaCl,故B正确;C、磷酸二氢铵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若NH4H2PO4中混有少量NaCl杂质,提纯NH4H2PO4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故C正确;D、22℃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将40NaCl加入到100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是36g:

100g=9:

25,故D错误。

故选D。

点睛: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

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18.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时,向50g水中加入20g的a,所得溶液质量为加70g

B.升高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b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C.将

时a的饱和溶液降温至

,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D.

时将a、b饱和溶液同时降温到

,a析出的晶体更多

【答案】C

【解析】

A、15℃时,a的溶解度是20g,即15℃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20ga物质,因此向50g水中加入20ga物质,所得溶液的质量=10g+50g=60g,故错误;

B、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升高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b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故错误;

C、将30℃时a的饱和溶液降温至15℃,a物质的溶解度增大,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溶剂的质量都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正确;

D、30℃时将a、b饱和溶液同时降温到15℃,a物质的溶解度增大,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不会有晶体析出,故错误。

点睛: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

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19.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20℃时等质量的A和C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B.50℃时把50gA放入100g水中能得到A的饱和溶液,其溶质质量分数为50%

C.将50℃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都降温至20℃时,这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

D.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20℃时,A和C的溶解度相等,等质量的A和C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此选项错误;

B.50℃时,A的溶解度是50g,把50gA放入100g水中能得到A的饱和溶液,其溶质质量分数为:

×100%≠50%,此选项错误;

C.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20℃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B>A,所以将50℃时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都降温至20℃时,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

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将50℃时C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时,C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由于20℃时A的溶解度大于50℃时C的溶解度,所以50℃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都降温至20℃时,这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此选项错误;

D.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此选项正确。

故选D。

【点睛】

在溶解度曲线上,溶剂的质量都是100g,所以分析溶质的质量分数时,只需要比较溶质的多少即可,溶解度变大时,溶质不变,溶解度减小时,溶质质量等于减小后的溶解度。

20.盐场晒盐后所得的卤水中含有MgCl2,KCl和MgSO4等物质,它们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KCl和MgSO4两饱和溶液所含溶质质量一定相等

B.t2℃时,MgSO4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和降低温度都能析出晶体

C.t3℃时,100gMgCl2的饱和溶液中含有agMgCl2

D.将t3℃时的KCl溶液降温到t1℃,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小

【答案】B

【解析】A.t1℃时,质量不相等的KCl和MgSO4两饱和溶液所含溶质质量不相等,错误;B.t2℃时,MgSO4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和降低温度溶解度都变小,故都能析出晶体,正确;C.t3℃时,(100+a)gMgCl2的饱和溶液中含有agMgCl2,错误;D.将t3℃时的KCl的饱和溶液溶液降温到t1℃,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小,错误。

故选B。

点睛:

考查学生应用溶解度曲线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