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简答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086017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6.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科简答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内科简答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内科简答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内科简答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内科简答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内科简答题.docx

《内科简答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科简答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内科简答题.docx

内科简答题

内科简答题

1、高血压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类、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分层标准、治疗原则、及常用药物的特点

高血压的诊断:

未用抗高血压药情况下,SBP≥140mmHg和/或DBP≥90mmHg(非同日三次测血压,均符合高血压标准);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用降压药,血压低于140/90mmHg,亦诊为高血压;儿童高血压:

2-5岁,>115/75mmHg;5-10岁,>125/80mmHg;10-14岁,>135/80mmHg;

高血压鉴别诊断:

继发高血压占5--10%左右:

肾脏病变(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慢性肾盂肾炎、肾动脉狭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妊娠高血压、主动脉缩窄、药源性高血压

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类

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分层标准

高血压治疗原则:

1、改善生活行为

减轻体重,补充钾盐,减少脂肪摄入,戒烟限酒减少钠盐摄入每天不超过6g为宜,增加运动,减轻精神压力。

2、降压药治疗对象

①高血压2级以上患者;②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或已有心、脑、肾靶器官损害和并发症;③血压持续升高,改善生活行为方式后血压仍未得到有效控制的患者。

3、血压控制目标值

普通高血压患者血压<140/90mmHg

高血压合并心衰的降压目标为<140/90mmHg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或肾病降压目标为<130/80mmHg

老年收缩期高血压的降压目标为收缩压140~150mmHg,舒张压<90mmHg,但不低于65~70mmHg

4、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协同控制

高血压常用药物的特点

1,利尿剂通过排钠作用使血压下降

2,β受体阻滞剂抑制肾素释放,使心排出量下降达到降压目的

3,钙通道阻滞剂抑制血管平滑肌及钙离子内流,使血管平滑肌松弛,心肌收缩力降低,血压下降

4,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使血管紧张素II生成减少,同时抑制激肽酶使缓激肽降解减少,血压下降

5,血管紧张素II受体抑制剂充分阻断血管紧张素对血管的收缩作用使血压下降

6,α受体阻滞剂通过阻断α1受体,对抗去甲肾上腺素使血压下降

2、冠心病的分型、心肌梗死与心绞痛的鉴别点,心肌梗死溶栓的适应症、禁忌症、再通判断指标。

何谓急性冠脉综合征。

冠心病的分型:

心肌梗死

溶栓治疗适应症(掌握)

持续胸痛半小时以上,硝酸甘油不能缓解

两个或两个以上相邻导联ST段抬高或病史提示AMI和新发LBBB

年龄<75岁

时间<12小时

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绝对禁忌症

既往任何时候的出血性脑卒中

3个月内的缺血性脑卒中(除非为3个小时内的急性缺血性卒中)

已知结构性脑血管病变(如动静脉畸形)

已知颅内恶性肿瘤(原发或转移)

可疑主动脉夹层破裂

活动性出血或出血素质(排除月经)

3个月内明显闭合性头面部创伤

心肌梗死溶栓相对禁忌症

入院时严重的未控制的高血压(>180/110mmHg)

3月前的缺血性卒中史、痴呆症或已知有禁忌证中未包括的颅内病变

创伤性或长时间(>10分钟)心肺复苏或大手术(<3周)

最近(2~4周)内脏出血

不能压迫的血管穿刺

链激酶等药物的既往暴露史(尤其对2~5天)或既往过敏史

妊娠

活动性消化性溃疡

正在使用抗凝药:

国际标准化率越高,出血危险越大

心肌梗死溶栓再通指征:

直接指征:

冠状动脉造影血流达到TIMI2~3级者

间接指征

2小时内,在ST段抬高最显着的导联ST段迅速回降≥50%

2~3小时内胸痛基本消失

2~3小时内,出现再灌注性心律失常

血清CK-MB酶峰提前在发病14小时以内或CK16小时以内

2项或以上者考虑再通,但第2与第3项组合不能判定为再通

急性冠脉综合症(AcuteCoronarySyndrome,ACS)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rupture)或糜烂(erosion),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为病理基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与急性心肌缺血相关的系列疾病谱组成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非ST段抬高性和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和猝死。

3、肺癌的分类及支气管哮喘、肺炎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

肺癌的分类:

支气管哮喘临床表现:

症状:

发作性喘息、呼气性呼吸困难、胸闷、咳嗽,严重者端坐呼吸;发作前可有诱因;突然发作,数小时或数天后缓解;部分病人凌晨或夜间发作或症状加重(特征);

体征:

发作时胸部呈过度充气状态,有广泛的哮鸣音,呼气音延长。

但在轻度哮喘或非常严重哮喘发作,哮鸣音可不出现。

心率增快、奇脉、胸腹反常运动和发绀常出现在严重哮喘患者中。

非发作期体检可无异常。

支气管哮喘诊断:

1.反复发作性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剌激、病毒感染、运动等有关。

2.可闻哮鸣音,呼气延长。

3.上述症状可经治疗或自行缓解。

4.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胸闷和咳嗽(心源性哮喘、喘息型慢支炎)。

5.症状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和体征)至少应有下列三项中的一项阳性∶

(1)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试验阳性;

(2)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

(3)呼气流量峰值(PEF)日内变异率或昼夜波动率≥20%。

符合1~4条或4、5条者,可诊断。

支气管哮喘治疗:

(一)目标

目前尚无有效的根治手段,但经过长期正规的治疗,减少复发乃至不发作,完全可以保持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哮喘防治目标:

1.控制及消除症状;

2.防止反复发作和加重;

3.改善肺功能至最佳水平;

4.维持正常生活和工作能力;

5.避免药物副作用,β2受体激动剂用量减至最小或不用;

6.预防发展为不可逆性气道阻塞;

7.预防哮喘致命性后果;

(二)方法

脱离过敏原:

部分哮喘患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缓解哮喘发作药物:

支气管扩张剂;控制或预防发作:

抗炎药

平喘(快速缓解药物)消炎(长期预防药物)

速效吸入型β2受体激动剂糖皮质激素(吸入)

全身糖皮质激素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吸入

短效口服β2受体激动剂白三烯受体拮抗剂

抗胆碱能受体阻滞药缓释茶碱

短效茶碱酮替芬/色苷酸钠

抗IgE药物等

①糖皮质激素(最有效、活性最高的抗炎药物)

给药途径包括吸入、口服、静脉给药;

急性发作时需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

吸入糖皮质激素(ICS)是长期治疗持续性哮喘的首选药物。

药物有:

二丙酸倍氯米松(BDP)、布地奈德(BUD)、丙酸氟替卡松(Fluticasone);

优势:

局部抗炎作用强;药物直接作用于呼吸道,所需剂量小;全身性不良反应较少

口服GCS:

急性发作病情较重的哮喘或重度持续(四级)哮喘;吸入大剂量激素治疗无效的患者

一般使用半衰期较短的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甲泼尼龙,地塞米松半衰期较长、不良反应较多,应慎用。

静脉使用GCS:

严重急性哮喘发作时,静脉大剂量琥珀酸氢化可的松(400~1500mg/d)或甲泼尼龙(80~500mg/d)

无糖皮质激素依赖倾向者,可在短期(3~5天)内停药

有激素依赖倾向者应延长给药时间,控制哮喘症状后改为口服给药,并逐步减少激素用量

②β2受体激动剂(分短效与长效二种)

短效β2受体激动剂通常在数分钟内起效,疗效持续数小时,是缓解轻度和中度急性哮喘症状的首选药物;有沙丁胺醇和特布他林;

长效β2受体激动剂有福莫特罗和沙美特罗,适用于哮喘的预防和持续期的治疗,尤其对于夜间哮喘和运动诱发哮喘。

其中福莫特罗起效迅速,可按需用于哮喘急性发作时的治疗。

③吸入抗胆碱能药物(M受体阻制剂)

通过降低迷走神经张力而舒张支气管,其舒张支气管的作用比β2受体激动剂弱,起效慢,但可长期给药,对老年人疗效不低于年轻人。

常用药物有溴化异丙阿托品(爱全乐)、噻托溴胺(思力华)等。

④茶碱

具有舒张支气管平滑肌、强心、利尿、扩张冠状动脉、兴奋呼吸中枢和呼吸肌等作用。

口服给药包括氨茶碱和茶碱控释剂,一般不单独用于治疗哮喘,常与糖皮质激素联用。

但与β2受体激动剂联用时易出现心率增快和心律失常等,应注意。

⑤白三烯调节剂(除ICS外,它是唯一可单独应用的长期控制药物)

包括半胱氨酰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和5-脂氧化酶抑制剂如齐留通,目前国内应用的主要是半胱氨酰白三烯受体拮抗剂。

本品主要与糖皮质激素联用,可减少吸入糖皮质激素的剂量并提高其疗效,尤其适用于阿司匹林过敏哮喘和运动性哮喘患者的治疗。

扎鲁司特20mg,bid;孟鲁司特(顺尔宁)10mg,qd。

(三)急性发作期的治疗

轻度:

200~500μgBDP/d+SABA+茶碱

中度:

500~1000μgBDP/d+SABA+LT调节剂

重度至危重度:

SABA+GCSiv+LT调节剂+茶碱(+机械通气)

(四)哮喘非急性发作期的治疗方案的选择

GINA:

维持哮喘控制的减量方案

GINA指南推荐,一旦哮喘控制达到并维持至少3个月,应当回顾治疗进程并确保在维持哮喘控制及小心监测下,开始减量方案。

减量应以减少ICS用量开始。

GINA推荐,在减量治疗期里患者至少每3个月接受一次复诊评估。

减量治疗应该大约3个月内逐渐减少ICS用量的50%,或者使用低剂量ICS+LABA联合治疗的患者撤除支气管扩张药。

(五)免疫疗法

特异性免疫治疗(脱敏治疗):

采用标化质量(standardquality,SQ)单位的变应原疫苗,

非特异性免疫治疗:

注射卡介苗、转移因子、疫苗等生物制品;抗IgE单克隆抗体

肺炎临床表现:

症状:

咳嗽、咳痰;发热;胸闷、呼吸困难;胸痛

体征:

早期可无明显体征;重症者缺氧表现:

呼吸频速、发绀;实变:

叩诊浊音、语颤增强;湿啰音;胸腔积液:

叩诊浊音、呼吸音减弱。

肺炎的诊断标准:

①新近出现的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伴或不伴胸痛。

②发热。

③肺实变体征和(或)闻及湿性啰音。

④WBC>10×109/L或<4×109/L,伴或不伴中性粒细胞核左移。

⑤胸部X线检查显示片状、斑片状浸润阴影或间质性改变,伴或不伴胸腔积液。

以上①~④项中任何一项加第⑤,并排除其他疾病等,可建立诊断。

肺炎治疗:

社区获得性肺炎:

经验性抗菌治疗,青霉素类、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或单用呼吸氟喹诺酮类

医院获得性肺炎:

β-内酰胺类(包括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氟喹诺酮类。

重症肺炎:

广谱β-内酰胺类(包括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

足量、联合。

肺炎的抗菌药物治疗要尽早进行,一旦怀疑为肺炎即马上给予首剂抗菌药物

临床病情稳定后可转换为口服给药

抗菌疗程至少5天,一般7-10天或更长

中断治疗前至少退热后2-3天,患者临床病情稳定。

临床稳定标准:

①体温≤37.8℃②心率≤100次/分③呼吸≤24次/分④收缩压≥90mmHg

⑤呼吸室内空气时SpO2≥90%或PaO2≥60mmHg⑥能够口服进食⑦精神状态正常

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

(一)确定肺炎诊断

首先,把肺炎与上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区别开来

其次,把肺炎与其他类似肺炎的疾病区别开来:

1、肺结核2、肺癌3、急性肺脓肿4、肺血栓栓塞症5、非感染性肺部浸润

肺炎的诊断标准:

①新近出现的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伴或不伴胸痛。

②发热。

③肺实变体征和(或)闻及湿性啰音。

④WBC>10×109/L或<4×109/L,伴或不伴中性粒细胞核左移。

⑤胸部X线检查显示片状、斑片状浸润阴影或间质性改变,伴或不伴胸腔积液。

以上①~④项中任何一项加第⑤,并排除其他疾病等,可建立诊断。

(二)评估严重程度

重症肺炎标准:

主要标准:

①需要有创机械通气;②感染性休克需要血管收缩剂治疗。

次要标准:

①呼吸频率≥30次/分;②氧合指数(PaO2/FiO2)≤250;③多叶肺浸润;④意识障碍/定向障碍;⑤氮质血症(BUN≥20mg/dL);⑥白细胞减少(WBC<×109/L);⑦血小板减少(血小板<×109/L);⑧低体温(T<36℃);⑨低血压,需要强力的液体复苏。

符合1项主要标准或3项次要标准以上者可诊断为重症肺炎,考虑收入ICU治疗。

(三)确定病原体

痰:

每低倍镜视野鳞状上皮细胞<10个,白细胞>25个,或鳞状上皮细胞:

白细胞<1:

,为合格标本。

≥107cfu/ml,有意义;≤104cfu/ml,为污染;105~106cfu/ml,要两次。

经支气管镜或人工气道吸引:

≥105cfu/ml。

防污染样本毛刷:

≥103cfu/ml。

支气管肺泡灌洗:

≥104cfu/ml。

经皮细针抽吸

血和胸腔积液培养

尿抗原试验

4、面对1名血色素低、伴有出血症状的患者你从哪几方面着手诊断及分析。

5、缺铁贫血、再障、溶贫的诊断及治疗。

缺铁贫血诊断:

①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②有缺铁依据:

骨髓可染铁减少或消失,铁蛋白<12ug/L

③治疗性试验有效

缺铁期:

贮存铁下降,早期出现SF下降。

缺铁性红细胞生成期:

贮存铁明显下降,SF下降,SI和TS下降,TIBC增高,FEP增高,出现一般贫血症状。

缺铁性贫血期:

除上述特点,红细胞下降和血红蛋白下降,出现多个系统症状。

缺铁贫血治疗:

根除病因,补足贮存铁

补铁治疗

首选口服补铁:

硫酸亚铁、葡萄糖酸亚铁

静脉补铁:

右旋糖酐铁

治疗反应:

先网织红细胞增多,后Hb上升

治疗时间:

Hb正常后4~6个月铁蛋白正常

再障诊断标准:

①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

②一般无肝脾肿大

③骨髓穿刺和活检:

增生减低,非造血细胞增多,骨髓小粒消失

④除外其它疾病,如PNH,IRP,MDS,急性造血功能停滞,骨髓纤维化,某些AL等

⑤一般抗贫血治疗无效

再障分型诊断标准:

重型再障:

SAA-I/AAA,发病急,贫血进行性加重,严重感染和出血。

血象具备下述三项中两项。

①网织红绝对值<15000/ml;②N<500;③plt<20000

非重型再障:

NSAA/CAA

SAA-II:

NSAA病情恶化而达到SAA标准

再障治疗:

(一)支持治疗

保护措施

注意饮食和环境卫生,保护性隔离

防止外伤和剧烈活动

避免药物损伤

心理护理

对症治疗

纠正贫血、控制出血、控制感染、护肝

拟行移植患者尽量避免输血

(二)发病机制治疗

免疫抑制治疗

抗淋巴球蛋白ALG10-15mg/kg/d

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3-5mg/kg/d

环孢素CyclosporinA,CsA6mg/kg/d

促进造血

雄激素:

十一酸睾酮、丙酸睾酮等

造血生长因子:

G-CSF,GM-CSF,EPO

造血干细胞移植:

<40岁的SAA患者,50-70%

HLA相合供者

6、白血病、淋巴瘤的分型、临床表现、诊断(含实验室)、及治疗,出血性疾病的发病机制。

白血病分型:

AML(FAB分类)

M0---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微分化型

M1---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

M2---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

M3---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M4---急性粒-单细胞白血病

M5---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M6---急性红白血病

M7---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

ALL

ALL-L1:

原始和幼淋巴细胞以小细胞(直径不大于12um)为主

ALL-L2:

原始和幼淋巴细胞以大细胞(直径大于12um)为主

ALL-L3:

原始和幼淋巴细胞以大细胞为主,大小较一致,细胞内有明显空泡,胞浆嗜碱性,染色深。

WHO分类

MICM

形态学Morphlogy免疫学Immunology

细胞遗传学Cytogenetics分子生物学Molecularbiology

白血病临床表现:

起病急、进展快、症状重

正常造血抑制:

感染、出血、贫血;

白血病细胞广泛浸润症状

肝脾淋巴结肿大

骨骼和关节

眼部

口腔和皮肤

中枢神经侵犯(颅高压、神经功能受损)

生殖系统累及睾丸。

白血病诊断(实验室):

血象:

贫血、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异常

血片细胞分类:

原始和幼稚细胞

骨髓:

、骨髓原始细胞增多(>30%NEC)(FAB);正常造血受抑制

细胞化学

免疫学检查

髓系:

CD33、CD13、CD14、

T细胞标记:

CD2、CD3、CD7

B细胞标记:

CD20、CD19、CD10

染色体和基因改变M3:

PML/RARa融合基因

血生化(LDH、尿酸)

脑脊液(白细胞数增加、蛋白量增加、糖定量减少)

白血病治疗:

目的:

达到完全缓解并延长生命

完全缓解(CR)标准

症状:

消失

体征:

消失

血象:

Hb>100g/L(男),>90g/L(女),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09/L

血小板>100×109/L

外周血分类无白血病细胞

骨髓原始细胞+早幼粒细胞(原单+幼单核细胞或原淋+幼淋细胞)<5%.

红系及巨核细胞系列正常

白血病的治疗需要经过三个治疗阶段

诱导缓解:

白血病细胞1010-13→106-108

巩固维持:

4-6个疗程,白血病细胞106-108→104

诱导缓解

原则:

早期、联合、充分、间歇、分段

目标:

个体化治疗

根据分型选择治疗方案

联合组成化疗方案的药物应符合的条件

化疗每疗程持续时间、间歇时间

化疗方案

急非淋白血病化疗方案:

DA、IA、HOAP

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

ATRA、As2O3、与其他化疗联合或交替

急淋白血病化疗方案VP、VDP、VDLP、HD-Ara-C

缓解后治疗

短期强化巩固治疗4-6疗程

干细胞移植

淋巴瘤临床分期:

AnnArbor临床分期

I期:

单个淋巴结区或单个结外病灶

II期:

横膈同侧两个或以上病灶

III期:

横膈上下均有累及

IV期:

一个或以上结外器官广泛、播散性受累及,骨髓或肝受累及

按全身症状有无分A和B

无全身症状A;有全身症状B(非感染性发热>连续3天以上;6个月内体重减轻10%以上;盗汗;)

淋巴瘤临床表现:

共同特征:

无痛性淋巴结肿大或局部肿块

1、全身性:

可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伴发热、消瘦、盗汗

2、多样性:

组织器官浸润

NHL结外病变多见(胃肠道,骨骼,CNS等)

淋巴瘤诊断(实验室):

1.血液:

血常规,ESR,coombs试验

2.骨髓:

涂片活检

3.生化:

LDH,AKP

4.免疫球蛋白检测

5.染色体检查

6.病理检查

7.影像学检查

8.剖腹探查

淋巴瘤诊断和鉴别诊断:

确诊:

病理检查

鉴别诊断:

1.淋巴结肿大:

结核,慢性淋巴结炎,坏死性淋巴结炎等

2.发热:

结核,败血症,结缔组织病等

淋巴瘤治疗:

HL:

1.放疗

2.化疗:

MOPPABVD

NHL:

1.放疗

2.化疗:

CHOPR-CHOPm-BACOB

骨髓移植

手术

干扰素

淋巴瘤发病机制分类:

  分为血管壁异常、血小板异常、凝血异常、抗凝及纤维蛋白溶解异常、复合性凝血机制异常几种类型。

  1.血管壁功能异常

  

(1)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家族性单纯性紫癜。

  

(2)获得性感染、化学物质、药物、代谢因素(维生素C、维生素P缺乏等)、过敏性紫癜、单纯性紫癜等。

  2.血小板异常  

(1)血小板减少:

①生成减少:

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感染,药物和其他原因抑制等;②破坏过多: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药物和其他原因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③消耗过多: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DIC;④血小板分布异常:

如脾大等。

  

(2)血小板增多:

①原发性: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②继发性:

某些血液病(如缺铁性贫血、急性失血或溶血)、脾切除术后、感染、肿瘤、创伤等。

  (3)血小板功能缺陷:

①遗传性:

血小板无力症、巨大血小板综合征、原发性血小板病;

  ②继发性:

继发于药物、尿毒症、肝病、异常球蛋白血症等。

  3.凝血异常:

①遗传性:

血友病等;②获得性:

严重肝病、尿毒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症、维生素K缺乏及DIC所致的凝血因子被消耗;③循环中抗凝物质增多或纤溶亢进:

因子Ⅷ抗体、因子Ⅸ抗体、肝素样抗凝物质、抗凝药物治疗、原发性纤溶及DIC所致的继发性纤溶。

7、心衰的分期与分级、左、右心衰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左心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4种表现。

心衰的分期:

  A期心力衰竭高危期,尚无器质性心脏(心肌)病或心力衰竭症状,如患者有高血压、心绞痛、代谢综合征、使用心肌毒性药物等,可发展为心脏病的高危因素。

  B期已有器质性心脏病变,如左室肥厚,LVEF降低,但无心力衰竭症状。

  C期器质性心脏病,既往或目前有心力衰竭症状。

  D期需要特殊干预治疗的难治性心力衰竭。

心衰的分级(NYHA分级):

  Ⅰ级患者患有心脏病,但活动量不受限制,平时一般活动时不引起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

  Ⅱ级心脏病患者的体力活动受到轻度限制,休息时无自觉症状,但平时一般活动下可出现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

  Ⅲ级心脏病患者体力活动明显受限,小于平时一般活动即引起上述症状。

Ⅳ级心脏病患者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休息状态下也出现心衰症状,体力活动后加重。

慢性左心衰

慢性右心衰

临床表现以肺循环淤血和心排量降低为主

临床表现以体静脉淤血为主

①呼吸困难:

是左心衰较早出现的症状

劳力性呼吸困难——最早出现

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机制见下面例题

端坐呼吸、急性肺水肿——多见

胸水——l/4患者可有

①体静脉淤血症状

胃肠道——恶心呕吐、腹胀、食欲不振

肝脏——淤血性肿大、肝区痛、肝功能减退

肾脏——因淤血而功能减退、少尿、BUN增高

胸水腹水——胸水多为双侧,以右侧较多

②咳嗽咳痰咯血——白色浆液性泡沫痰为其特点

②劳力性呼吸困难——呼吸困难和咳嗽咳痰

③乏力、疲倦、头晕、心慌——一心排量不足

④肾脏——少尿、血BUN、CR升高

③水肿-首先出现在身体最低垂部位,对称性可压陷

④颈静脉搏动增强、充盈、怒张

⑤肺部——双肺湿啰音

⑥心脏——以左室扩大为主

可合并二闭,心尖部可闻收缩期杂音

⑦交替脉

肝颈静脉反流征阳性——更具有特征性

⑤肺部——单纯右心衰无异常,并左心衰可有

⑥肝脏肿大压痛-持续慢性右心衰可致心源性肝硬化

⑦心脏——单纯右心衰多为右室/右房大可合并三闭,三尖瓣区可闻收缩期杂音

记忆:

交替脉——左心衰、高血压性心脏病、急性心肌梗死、主闭。

水冲脉——甲亢、脚气病、严重贫血、主闭、动脉导管未闭、动静脉瘘。

7版病理P132主闭为水冲脉;7版诊断学P149主闭为水冲脉+交替脉,P154为水冲脉。

心衰治疗:

1、治疗原发病,消除诱因

2、减轻心脏前后负荷:

①限钠3g/d②合理应用利尿剂③合理应用血管扩张剂

3、正性肌力药物洋地黄的应用:

(1)急性心衰选用快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