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数据库数据采集手册范本.docx
《公路数据库数据采集手册范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路数据库数据采集手册范本.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路数据库数据采集手册范本
1.总则
1.0.1目的和适用围
本《手册》规定了公路数据库的数据指标及其分类原则、采集方法及精度要求,并给出相应的技术属性数据采集表。
本《手册》适用于交通行业在建立各级公路数据库及相关信息系统时,对公路工程基础信息资源的采集、处理与交换。
本《手册》适用于国道、省道和县道的数据采集,乡道及专用公路数据采集可参照使用。
1.0.2分类原则
本《手册》所涉及的数据指标分类是按公路基础数据的技术特点和使用状况的综合分析、规划,并结合部、省、地区三级公路数据库的需求而确定。
分类包括:
公路概况、路基、路面、公路主要构筑物、沿线设施、交通量、沿线环境共七类。
1.0.3数据类型
N(n)或N(n,m),表示数据类型为数字型,可带有小数;n为数字的最大位数(含小数点),m表示小数位数。
C(n)表示数据类型为字符型,n为字符的最大长度;一个汉字占两位字符,代码标识用此类型表示。
D(n)表示数据类型为日期型,一般长度为8位数,基本格式为CCYYMMDD。
1.0.4引用标准
公路数据指标及采集方法、精度要求,除符合本《手册》要求外,还应符合并参照相关国家和交通行业标准规,本《手册》采用和参照的标准规目录见附录1。
2采集方法和精度要求
2.1基本要求
2.1.1公路数据指标
凡是必须编制填写代码的数据指标项,参见后附《公路数据库编目编码规则》。
2.1.2路线名称和代码
按GB917.1《公路路线标识规则命名、编号和编码》规定编制公路路线全称、简称和代码;国道名称和编号采用GB917.2《国道名称和编号》的规定。
省道、县道、乡道及专用公路的全称、简称、编号及其代码按GB917.1和JT/T132《公路数据库编目编码规则》的规定编制。
2.1.3里程桩系统
公路数据指标采集前,每条路线必须建立或恢复完整、连续的里程桩系统。
其主要方法采用测绳、钢尺或红外线测距仪,沿路中线水平测量。
采用不同测量设备应符合有关测量规的规定,里程平均每公里相对误差应控制在±2/1000米以。
各数据采集表呈线性分布的数据指标的里程桩号系统必须闭合、前后连续。
2.1.4数据采集方式
各项数据指标采集方式有两种:
现场调查实地测量和档案资料查询。
对于具有设计、竣工文件及相关历史档案资料的路线,首先应依据文件资料采集各项数据,然后进行现场调查核实。
当档案资料与现场调查或实地测量结果有差别时,以实地调查、测量的结果为准。
在现场调查实地测量数据时,有条件的省市应优先采用先进高效采集设备,以提高测量效率和数据采集精度。
2.1.5数据采集顺序
2.1.5.1可按公路行政等级从高到低(即国道、省道、县道)依次分步采集。
2.1.5.2可结合采集方式按照先业采集后外业补充、核实的顺序采集。
2.1.5.3可按先线性数据后点状数据(如构筑物)的顺序采集。
2.1.6数据更新
公路数据库的各项指标应准确反应公路实际技术状况,对于因新、改建和养护工程造成路段数据的变化,应及时对相关数据进行补充和更新。
2.1.7起止点桩号
2.1.7.1起点桩号:
某一条路线或某特征路段起点位置的里程桩号。
2.1.7.2终(止)点桩号:
某一条路线终点或某特征路段止点位置的里程桩号。
2.2公路概况类数据
2.2.1路线现状
2.2.1.1路线现状:
描述路线(或路段)在本行政区的基本状况。
2.2.1.2路线现状数据采集表:
见表1。
表1路线现状数据采集表
路线名称________调查日期___年___月___日
路线代码
路线名称
起点桩号
起点地名
止点桩号
止点地名
晴雨通车里程
涵洞数量
C(10)
C(40)
N(8,3)
km
C(40)
N(8,3)
km
C(40)
N(8,3)
km
N(4)
个
调查者签名________审核者签名________
2.2.1.3路线跨越多个行政区时,应依据公路按行政区管养的特点,将路线沿里程桩号系统划分为按行政区管养的路段,路段应以该路线进出县级行政区交界处的里程桩号标识。
2.2.1.4路线多次进出同一行政区时,应采集每一次进出该行政区的起止点桩号。
2.2.1.5路段存在断链情况时,在断链桩号处将路段划分为两段,分别采集起止点里程桩号数据;路线名称和代码标识完全相同。
2.2.1.6路线名称:
按照交通部、省交通厅(局)、公路局(处)规定的路线名称采集数据。
2.2.1.7晴雨通车里程:
指无论晴天、雨天均能通行汽车的公路里程值。
晴雨通车里程不应包括断头路里程和不计入本路线的重复里程。
2.2.2分离式路段
2.2.2.1分离式路段:
描述路线上各自具有独立的分离式路基的路段。
2.2.2.2分离式路段数据采集表:
见表2。
表2分离式路段数据采集表
路线名称________调查日期___年___月___日
路线代码
主路起点桩号
主路止点桩号
下行路段
起点桩号
下行路段
止点桩号
C(10)
N(8,3)
km
N(8,3)
km
N(8,3)
km
N(8,3)
km
调查者签名________审核者签名________
2.2.2.3分离式路段的划分:
沿路线桩号递增方向的右侧路段为分离式路段的主路,即上行路段,另一侧为下行路段。
2.2.2.4分离式路段的路线代码按主路的路线代码采集。
2.2.2.5下行路段数据按照单独路线采集相关数据,路线代码中的G、S、X、Y分别用H、T、J、N替代,其它的采集要求与主路相同,下行路段的桥梁、涵洞、隧道、渡口等构筑物的编码也按上述方法编制。
2.2.2.6下行路段存在长链时,止点桩号取长链数值与路线汇合点桩号之和,不应采集为“某公里+某公里”。
2.2.3技术等级
2.2.3.1公路技术等级:
根据JTJ001的规定,按公路使用任务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划分的五个技术等级;采用GB/T919规定的代码。
2.2.3.2公路技术等级数据采集表:
见表3。
表3公路技术等级数据采集表
路线名称________调查日期___年___月___日
路线代码
起点桩号
止点桩号
技术等级
C(10)
N(8,3)
km
N(8,3)
km
C
(1)
调查者签名________审核者签名________
2.2.3.3路线的技术等级划分必须以现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为依据,以设计的技术等级档案资料为参考。
作为面向管理应用的数据,技术等级路段的划分不宜过密,应以代表性路段的技术等级数据为采集对象;原则上个别超限指标不应影响路线技术等级的划分,应如实采集超限路段的该项指标。
2.2.4车道特征
2.2.4.1车道特征:
路线上各路段符合JTJ001规定的设计车速和车道数的描述。
2.2.4.2公路车道特征数据采集表:
见表4。
表4公路车道特征数据采集表
路线名称_______调查日期___年___月___日
路线代码
起点桩号
止点桩号
计算行车速度
车道数
C(10)
N(8,3)
km
N(8,3)
km
N(3)
km/小时
N
(2)
调查者签名________审核者签名________
2.2.4.3计算行车速度:
即设计车速,公路几何设计所采用的车速。
2.2.4.4车道数:
符合JTJ001规定的设计车道数。
2.2.4.5公路划有车道标线的,按现状实际车道个数采集数据;无车道标线的公路,依据《公路工程技术规》而定。
路面宽在14米(含14米)以上的,不少于四车道;行车道宽在14米以下、6米(含6米)以上的为双车道;行车道宽在6米以下时,按单车道记录;等外公路也按单车道记录。
2.2.4.6车道特征要与路线技术等级的设计相符;分离式断面情况除外。
2.2.5公路用地
2.2.5.1公路用地:
指公路管理条例和JTJ001规定的公路用地围;可按路线前进方向的中心线分为左侧和右侧公路用地。
2.2.5.2公路用地数据采集表:
见表5。
表5公路用地数据采集表
路线名称________调查日期___年___月___日
路线代码
起点桩号
止点桩号
左侧公路用地
右侧公路用地
C(10)
N(8,3)
km
N(8,3)
km
N(6,2)
m
N(6,2)
m
调查者签名________审核者签名________
2.2.5.3有征地手续的公路,其左、右两侧公路用地为实际征地宽度;无征地手续的公路,按公路两侧边沟(截水沟、坡脚护坡道)外缘起不少于1米的公路用地作为公路用地。
2.2.5.4在有条件的地段,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不小于3m,二级公路公路用地不小于2m的土地为公路用地围。
2.2.5.5当公路位于山岭地区,一侧为陡崖或高边坡、高挡墙的路段,或高填深挖路段,且无征地手续时,,为保证路基的稳定,应根据计算并结合日常养护围确定用地围。
2.2.5.6种植多行林带等特殊情况的路段,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用地围。
公路用地还应包括立体交叉、服务设施、安全设施、交通管理设施、停车设施、公路养护管理及绿化和苗圃等工程的用地围。
2.2.5.7测量时公路用地分左、右,沿路中线垂直方向用钢尺丈量,从路中线到左(右)侧公路界的宽度,精确到0.01米。
2.2.6平曲线
2.2.6.1平曲线:
在公路平面线形中的路线转向处曲线的总称;包括圆曲线及缓和曲线。
2.2.6.2公路平曲线数据采集表:
见表6。
表6公路平曲线数据采集表
路线名称________调查日期___年___月___日
路线
代码
转角
前缓和曲线起点桩号
圆曲线
起点
桩号
圆曲线
止点
桩号
后缓和
曲线止点桩号
平曲线
半径
缓和曲线长度
超高值
加宽值
C(10)
C(10)
N(8,3)
km
N(8,3)
km
N(8,3)
km
N(8,3)
km
N(9,2)
m
N(7,2)
m
N(4,2)
%
N(4,2)
m
调查者签名________审核者签名________
2.2.6.3转角:
路线转弯或交点处后视线的延长线与前视线的夹角。
转角向右转为正,向左转为负。
2.2.6.4前缓和曲线(直缓点)起点桩号:
公路缓和曲线实际起点里程桩号。
2.2.6.5圆曲线起点桩号:
公路圆曲线实际起点里程桩号。
2.2.6.6圆曲线终点桩号:
公路圆曲线实际止点里程桩号。
2.2.6.7后缓和曲线(缓直点)里程桩号:
公路缓和曲线实际终点里程桩号。
2.2.6.8平曲线半径:
路线转向处平曲线的半径值。
2.2.6.9缓和曲线长度:
公路缓和曲线实际长度。
2.2.6.10超高值:
公路平曲线上为减少汽车行驶的离心力影响而设置的横向坡度。
2.2.6.11加宽值:
公路在平曲线半径<250m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