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预防非法侵害 维护人身财产安全.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084789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33.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 预防非法侵害 维护人身财产安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第四章 预防非法侵害 维护人身财产安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四章 预防非法侵害 维护人身财产安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四章 预防非法侵害 维护人身财产安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四章 预防非法侵害 维护人身财产安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四章 预防非法侵害 维护人身财产安全.docx

《第四章 预防非法侵害 维护人身财产安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 预防非法侵害 维护人身财产安全.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四章 预防非法侵害 维护人身财产安全.docx

第四章预防非法侵害维护人身财产安全

第四章预防非法侵害维护人身财产安全

D

(2)防范意识弱,晚间到偏僻地点活动,遭人身伤害。

校园内外偏僻地点,特别是到了晚间,往往是不法之徒伺机作案的场所。

这些地点容易发生伤害大学生的案件。

(3)交友不慎,引狼入室,导致人身伤害。

个别大学生,在社会活动中,结交一些朋友,在没有深人了解对方底细的情况下,便带进校内,最后发生矛盾被伤害。

(三)非法性侵害

在校园中,女大学生正值青春年华,但同时又缺少安全防范意识,她们成了犯罪分子性攻击的主要对象。

校园内发生的性侵害严重危害女大学生人身安全,影响她们健康成长,对她们心理也会造成极大的损害。

有以下特征的女生易受到非法性侵害:

作风轻浮、精神空虚、寻求刺激的;贪图钱财,对性诱惑抵制力不强的;文静懦弱、自卫能力不强的;单独行动、孤立无援的。

校园中性侵害案件的主要方式有:

(1)强迫的方式。

主要是采取暴力手段或利用凶器进行威胁,对女生进行性侵害。

暴力侵害的主体比较复杂,有的是社会上的犯罪分子,也有些是校园内部人员。

这些人经常混入教学场所、女生宿舍楼或在校园偏僻处伺机作案;也有的本是以抢劫盗窃为目的,见女生过于软弱发展为强奸犯罪。

(2)交友的方式。

借交朋友的方式,向女方提出非分的要求。

还有的是因恋爱破裂或单相思,走向极端,发展为暴力强奸。

(3)骚扰的方式。

主要是指社会上的非法人员结伙闯入校园,寻衅滋事,或是校内某些品行不端的人在变态心理的驱使下,对女生进行各种骚扰活动。

一旦有机可乘,就会发展为强迫式性侵害。

(4)胁迫的方式。

主要是指某些心术不正者,或是利用受害者有求于已的处境,或是抓住受害人的个人隐私、某些错误等作为把柄,进行要挟胁迫,使其就范。

(5)社交引诱的方式。

这种犯罪行为的主体多是受害人的相识者,与受害人有社会交往,利用机会或创造机会把正常的社交引向性犯罪。

(6)欺骗的方式。

主要是指男性用许诺、说大话、说谎话等手段骗取女生的信任,最后达到性侵害的目的。

二、人身非法侵害的预防

人身安全是大学生赖以生存和完成学业的首要条件,是大学生最根本的安全。

大学生要充分认识到预防人身侵害的重要性,不断提高防范能力,做好人身侵害的预防。

(一)人身侵害恶性案件的预防

恶性案件的发生虽然有一定的突然性和偶然性,但如果大学生有一定的预防人身侵害的知识,防范意识强,措施到位,许多恶性案件是能够避免的。

1.大学生要提高预防恶性案件的意识

(1)要积极参加学校的安全教育,认真学习必要的安全知识,了解一些在高校发生的恶性案件案例,提高自己的防范意识和能力。

(2)要正确认识发生在校内外的学生被害案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3)要有社会责任感和公共道德,发现恶性案件的苗头或案件现场,要及时报案并积极协助公安机关和保卫部门破案。

2.预防恶性案件的主要原则

(1)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

恶性案件的发生,往往是有先兆的。

作案人在作案前,在精神上、行为上会出现一些异常情况。

如果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向学校老师、领导或者保卫部门报告,采取预防措施,恶性案件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避免的。

(2)及时制止恶性案件苗头的发展。

有些恶性案件是由普通斗殴行为发展演变而成的,对同学因矛盾和纠纷发生的斗殴,应及时劝阻制止,控制案件的发展。

(3)冷静、理智处理人际关系。

有些恶性案件是因处理人际关系不善而激化的。

大学生要学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同学问提倡相互理解、忍让、冷静和理智。

(4)努力提高自身的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

一些大学生被杀害,往往都和本人缺少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有关。

女生夜晚单独去较偏僻的地方活动或晚间乘坐“黑出租车”等,很可能导致被伤害。

如果同学们具备较高的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一些恶性案件是可以避免的。

(二)人身非法伤害案件的预防

(1)提高防范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晚间尽量不要到偏僻场所,外出时尽量结伴而行。

(2)在公共场所要远离那些寻衅滋事的人员,遇到别人的挑衅,不予理睬,不感情用事;不为小事和他人发生纠纷,避免受到进一步的伤害;可以报告公安保卫部门。

(3)要有法制观念,不做违法违纪的事,不侵害他人利益,不影响他人正常学习和休息。

(4)交友慎重,应避免交一些“不三不四”的朋友,男女之间交朋友更应该慎重。

(5)克服老乡观念和哥们义气,不参与团团伙伙,不参与打架斗殴,做文明的大学生。

(三)性侵害的预防

女大学生预防性侵害,要从我做起,要树立预防性侵害的意识,加强自防自卫。

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

(1)夜间出行危险性大,因此要多走明亮、往来行人较多的大道;最好结伴而行,不要单独行走。

(2)尽量少和陌生人交往,遇有陌生人纠缠要尽快摆脱。

(3)在与异性朋友交往中,要有原则分寸,把握好尺度。

(4)有的高校保卫部门提供对女生夜问校园内护送服务,如有需要可求助。

第二节高校侵财案件及其预防

一、高校侵财案件的主要形式

大学生在校园里财产被侵犯的主要形式有盗窃、抢劫、抢夺和诈骗。

(一)盗窃

盗窃是大学校园里的多发性案件,一般占高校中发生的刑事案件的80%以上。

在大学里,大学生的以下三类物品容易被盗。

一是现金、存折、汇款单和银行卡等。

二是贵重物品。

近来被盗的贵重物品是手机、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等。

需要指出的是,几十年来,自行车一直是盗窃的重点目标,被盗数量不断增长。

三是衣物等生活用品或学习用品。

在大学校园里,学生宿舍、教室、图书馆、食堂、运动场馆等公共场所是学生财产容易被盗的重点场所。

1.盗窃分子盗窃大学生宿舍财产的主要手段

(1)顺手牵羊。

窃贼乘主人不备,将放在桌上、床上的笔记本电脑、钱包、手机、手表及电子词典、随身听等或将晾晒在阳台、走廊中的衣服偷走。

(2)入室盗窃。

窃贼撬门或翻窗人室,将贵重物品尽数盗走。

(3)先窃钥匙,再盗物品。

先设法窃取学生宿舍的钥匙,然后尾随学生认清他(她)的宿舍,再趁宿舍无人之际用钥匙开门,进行盗窃。

(4)以虚假身份骗取信任后,进入学生宿舍,甚至住进学生宿舍,然后伺机盗窃。

2.盗窃分子在公共场所盗窃大学生财产的主要手段

(1)顺手偷走。

趁学生上厕所、借还书刊、购买饭菜等暂时离开教室、阅览室、餐厅座位之机,将学生留下的手机、书包、学习用品、衣物等偷走。

(2)翻包掏兜。

趁学生人包短时分离之机,或者趁学生在运动场锻炼身体,衣物、书包放在场边之机,翻书包、掏衣兜,将其现金和贵重物品偷走。

(二)抢劫和抢夺

抢劫和抢夺是大学生财产被侵犯的主要形式之一,也是危害大学生财产安全的主要违法犯罪行为。

据统计,2005年ll月至2007年12月,北京高校发生师生被抢劫案件11起。

其中2005年11—12月1起,2006年5起,j2007年5起。

按受害人划分,共l2人受害,其中学生ll人,教|师1人;学生中男生5人,女生6人。

按作案时间划分,发生在夜晚的9起,下午的2起。

按作案地点划分,校内7起,校外4起。

被抢劫的主要物品有现金、手机、笔记本电脑、首饰等。

造成人身伤害的6人(学生)。

分析上述统计,可以概括出近年来涉及高校师生的抢劫案件有以下特点。

(1)抢劫案件仍时有发生,甚至有人室抢劫案发生。

(2)受害人多数是学生,同时伴有人身伤害。

(3)发案时间主要在夜晚,大多数发生在校图内。

(4)被抢劫物品主要是现金、手机等。

(三)诈骗

高校发生的诈骗案件的主要形式有:

借熟人关系进行诈骗;以中介为名进行诈骗;以遇到某种祸害急需别人帮助的名义进行诈骗;还有的是先以小利取信,再行诈骗。

诈骗的特点,是编造出种种谎言,制造出各种假象,骗取受害人的信任,在受害人同意的情况下,将受害人或者受害单位的公私财物非法占为己有。

最近,又出现了新的诈骗形式——用发短信的方法骗取银行卡持有人的钱财。

这类案件,在我国大部分地区不断发生。

据统计。

2006年和2007年,北京某高校发生涉及师生员工的银行卡异地消费、网上购物、中奖、承包工程等形式的诈骗案共计20起,涉及事主20余人,被骗现金152600余元、手机4部。

2007年10月15日,北京某高校一教授接到其学生在外地出意外正在抢救急需治疗费用的信息后即汇款11万元,事后发现被诈骗。

二、高校侵财案件的预防

大学生财产被侵犯,客观原因是犯罪分子的存在,并且实施了盗窃、抢劫、抢夺、诈骗等行为;主观原因是一些大学生缺乏防范葸识,思想麻痹大意。

违法犯罪分子盗窃大学生财产之所以屡屡得手,主要是利用了学生保管现金和贵重物品上的一系列漏洞,一是现金、贵重物品常常放在明处,容易被偷窃;二是思想麻痹,放松警惕,被人拿走自己的现金、贵重物品、衣物时,往往不能及时发觉;三是离开宿舍时不锁门、不关窗,睡觉时不插门、不关窗,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

大学生要增强个人财产的保护意识,要牢固树立防盗窃、防抢劫抢夺、防诈骗观念。

大学校园里日寸:

常有盗窃分子出入,他们的眼睛时时盯着缺乏经验的大学生。

学生中也有个别品行不端、实施盗窃的人员。

所以,一定要提高警惕,时时处处做好治安防范。

(一)预防盗窃的方法

大学生要根据盗窃分子的作案规律有针对性地作好防范,不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

(1)妥善保管好现金、存折、汇款单和银行卡等。

在宿舍里,上述物品不要放在桌上、床上等明处。

现金最好的保管办法是存入银行,设好密码。

银行卡、存款单据、汇款单据要与身份证、学生证等有效证件分开存放,妥善保管,防止同时被盗走。

(2)保管好自己的贵重物品。

手机、笔记本电脑和数码相机等不用时要放在抽屉、柜子里,并且锁好。

寒暑假离校时应托给可靠的人保管,不要放在宿舍里,防止被盗。

(3)养成随手关窗、锁门的好习惯e离开宿舍时,即使时间很短,也要关好窗、锁好门,防止窃贼溜门钻窗实施盗窃。

(4)在教室、图书馆学习及在食堂吃饭时,不要用书包占座位,不在书包里存放现金、贵重物品等,严防人包分离。

(5)锻炼身体或到公共浴池去洗澡时,不携带贵重物品和现金。

(6)做好自行车防盗。

新车要安装坚固的车锁,存放在相对

安全的场所;在公共场所将车存在存车处,不要随便乱放。

(7)谨慎交“友”,不留陌生人员人住学生宿舍。

大学生还要注意不买赃车。

买赃车是违法行为,而且还会助长盗贼的盗车行为。

(二)预防抢劫和抢夺的方法

(1)外出时不要携带过多的现金和贵重物品,如果必须携带大宗现金或较多的贵重物品,应请同学随行,乘坐出租车。

(2)财不外露,不向人炫耀自己的金钱和贵重物品,并应当将其妥善保管。

(3)尽量不要在夜深人静、午休时单独外出。

(4)发现可疑人跟踪尾随,要提高警惕,可以大胆回头多盯对方几眼,或大叫熟人的名字,并立即向有人、有灯光的地方走。

(5)当在路上骑车突然感到自行车骑不动时,要先抓牢车筐内的物品或背好包后,再下车查看,防止在下车查看车的瞬间车筐内的物品被抢。

(6)出行在外,走路时尽量离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远一点,书包挎在右侧,防止被歹徒飞车抢包。

(三)预防诈骗的原则

(1)要做到遇事不感情用事,不要被“哥们义气”所迷惑。

社会上的一些骗子,有的组成团伙,雇佣一些老人、年轻妇女,租借小孩,编出种种落难的故事,专门骗取善良人的钱,对此要小心分辨。

(2)切忌贪小便宜。

对于意外飞来的“横财”、“好处”,特别是陌生人所许诺的利益,一定要深思,不动心。

克制贪便宜的心理,就不会被诈骗分子所俘虏,自己的财产也才有安全保证。

(3)对不了解的人,不可轻信,不可盲从。

遇“财运”要多思考,分析其中是否有诈。

(4)预防短信骗钱,关键是不要轻信虚假信息,遇事不慌乱。

持有银行卡的人,收到陌生人发来的短信时,要保持警惕或者发卡银行进行查询。

查询电话:

建行95533,中行95566,工行95588,农行95599,交行95559,招商银行95555,银联95516。

三、发生侵财案件后的处置

(一)发生盗窃案件后的处置

发现宿舍财物被盗,头脑要冷静,、不要急于入室查找自己丢失的物品。

首先要保护好现场,任何人不要进入室内。

其次,要马上报告学校保卫部门或公安机关,请他们来勘察现场。

第三,配合公安保卫部门查破案件。

如果发现存折、银行卡或汇款单失窃,要马上去银行、邮局挂失。

发现丢失贵重物品、自行车等,要及时向学校保卫部门报告,讲明丢失或被盗情况,有关物品的特征等。

夜间遭遇入室盗贼,应沉着应对。

如能力许可,可将犯罪嫌疑人制服,或报警求助。

千万不能一时冲动,造成不必要的人身伤害。

(二)发生抢劫、抢夺时的处置

一般情况下,作案人是有备而来,并携带刀子等凶器。

同学们在既无思想准备,也无防卫工具的情况下,要保持足够的警惕,要尽力保护财物不被抢,更要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在人员聚集地区遭到抢劫,应大声呼救,震慑犯罪分子,同时尽快报警;在僻静地方或无力抵抗的情况下,应放弃财物,保全人身,待处于安全状态时,尽快报警。

要沉着冷静,尽量记住犯罪分子的体貌特征,所持凶器。

如果犯罪分子逃跑,你应大声呼叫,请求周围的群众协助捉拿,迫使其放弃所抢物品。

同时要记住逃跑车辆特征、车牌号及逃跑方向。

案件发生后,要尽快向公安机关报案,如果案件发生在校园里,也可向学校保卫部门报案。

(三)发现被诈骗时的处置

在校内发现受骗,要及时报告所在院系领导和学校保卫部门;在社会上被骗,要及时报告公安机关。

要克服不愿报案的思想,不能因为顾虑自己受骗情况被公开,个人隐私可能被暴露而不报案。

不去报案,骗子就会抓住你的弱点继续向你施骗,或者继续危害社会。

发现受骗后,还要注意保留相关证据,积极协助公安机关破案,最大限度地挽回损失。

第三节传销活动及其预防

一、传销活动的危害

2005年重庆市破获了一起涉及全国10余个省市数十所高校的2000余名大学生被骗参与传销活动的案件。

2006年ll月福州市破获一起海归博士利用网络传销案,涉案金额达亿元。

2006年9月开始,南京某商贸有限公司以销售会员卡和项目合作等名义,收取150—1000元不等的入门费,发展大学生从事传销活动,涉及南京33所高校834名大学生。

2008年6月10日,贵州一名大学生被7名犯罪嫌疑人结成的传销团伙通过互联

网发布的招聘信息诱骗,因其未满足传销团伙的勒索要求被杀害分尸。

近年来,传销活动有向大学校园渗透的趋势。

一些传销组织或人员,打着职业介绍、招聘兼职、共同创业等幌子,利用同乡、同学、同宗、同好等关系,不择手段地利诱欺骗高校学生,学生上当受骗、误人传销组织的情况时有发生,严重损害了学生身心健康,不同程度地影响了高校的和谐稳定,也扰乱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因此,传销也被一些学者冠以“经济邪教”之称。

二、传销与直销的区别

直销是指直销企业招募直销员,由直销员在固定营业场所之外向最终消费者推销产品的经销方式。

传销是指组织者或者经营者发展人员,通过对被发展人员以其直接或者间接发展的人员数量或者销售业绩为依据计算和给付报酬,或者要求被发展人员以交纳一定费用(或购买某种商品或提供一定服务等)为条件取得加入资格等方式牟取非法利益,扰乱经济秩序,影响社会稳定的行为。

俗称“拉人头”、“老鼠会”等。

传销与直销在培训内容、组织模式、奖励机制等方面的区别虽不明显,但二者却有本质区别。

直销企业均为合法注册,推销的是真正的产品;而传销组织或经营者无注册,以拉人头方式推销三无产品,搞的是欺诈活动。

三、大学生参与传销的原因

(1)经济因素。

有的大学生家庭困难,有的大学生幻想一夜暴富,容易被传销组织和人员抛出的高额回报所欺骗。

(2)就业创业因素。

有的大学生急于找到理想的工作,有的大学生“建功立业”观念强烈,传销组织和人员就打着“新一代的改革者”、“放下面子创业”、“团队拼搏”等幌子,使大学生受骗、上当。

(3)心理因素。

传销者的“洗脑”和“亲情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部分学生在校园和社会上无法实现的心理和情感需要。

(4)社会阅历等因素。

误入传销的多为20岁左右的年轻人,而大学生往往涉世未深,极易受骗;有的大学生理想信念缺乏,只用有无短期效益来衡量一件事情是否有益,易被传销者编织的财富谎言俘虏。

(5)高校管理因素。

高校一方面对传销的本质和危害的宣传力度不够,对学生的针对性和说服力不够强;另一方面对学生的行为管理有缺陷和漏洞,如考勤不严格等,使传销有可乘之机。

(6)社会管理因素。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虚假广告的监管,对群众举报、投诉的传销活动的查处以及公安机关对传销案件的查处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四、严防传销进校园

(1)政府和社会预防。

l998年国务院有关文件就规定了大学生、军人、公务人员均不得参加直销;2005年国务院同时颁布了《直销管理条例》和《禁止传销条例》;2007年教育部、公安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联合发出《关于开展防止传销进校园工作的通知》,为打击传销提供了法律币暾策依据。

政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公安机关、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一手抓宣传教育和管理,一手抓严厉打击,同时密切配合解救受骗学生,落实“标本兼治,着力治本”的方针。

(2)学校预防。

在高校广泛开展禁止传销宣传教育活动,使广大学生认清传销的违法犯罪性质、欺诈本质和严重危害,帮助学生提高识别能力,增强防范意识,自觉抵制传销。

加强学校安全管理和学生管理,严禁任何传销组织及人员在校园内进行任何形式的宣传、蛊惑及诱骗活动。

及时了解掌握学生思想动态,依托班级、社团、辅导员、班主任等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

针对寒暑假及学生开展社会实践等重点时段,加强对外出实习学生、毕业班学生等重点群体的教育和管理。

(3)学生自我预防。

大学生应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传销的危害、防范传销的基本知识及打击传销的政策与法律法规,提高思想认识,增强识别传销的能力和防范传销欺诈的意识,并且通过学生群体的自我教育,相互提醒,把抵御传销的客观要求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五、误入传销要应对

传销组织及传销人员不断变换手法,打着形形色色的旗号,挂羊头卖狗肉,骗钱害人。

他们租用民房,化整为零,组建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的窝点,实行严格的内部管理,对新进入者进行“洗脑”,“灌输”致富理论,派人24小时陪护,在欺骗、劝诱的同时,还采取威胁、暴力、限制人身自由等手段使被骗者就范。

大学生如落入“传销陷阱”中,不要轻易与传销者发生冲突,不要不计后果地急于脱身(如跳楼脱逃等),要想办法寻找机会安全逃离传销组织及其人员的控制,或伺机报警,等待政府有关部门的解救。

总之要把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放在第一位,不要因为交了“入门费”或购买了物品等经济原因或者年轻气盛、头脑发热而义气用事,以免受到传销组织及其人员或其他意外发生的人身伤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