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学.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084315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俗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民俗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民俗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民俗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民俗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民俗学.docx

《民俗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俗学.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民俗学.docx

民俗学

第一章绪论【学习资料,收藏必备】

第一节民俗与民俗学

一、什么是民俗

民间风俗是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人民群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文化生活。

何为俗——民众的学问(研究对象)

1物质民俗,2社会民俗,3精神民俗,4语言民俗。

狭义的民俗理解

1.文化遗留说:

古代人残存的原始观念,习惯遗留物。

2.精神文化说:

意识形态。

3.民间文学说:

侧重点为口头民俗。

4.传统文化说:

排斥新民俗。

二、广义的民俗理解

民俗是人民大众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

是民间文化中带有集体性,规模性,传承性的现象;

是以口耳相传,行为规范和人心理想的影响方式扩布和传承;

是与时俱进的。

三、民俗学的性质与任务

民俗学的任务

以科学的态度,对历史与当代的民俗事项进行调查,收集、整理、描述、分析和探求它的本质结构、特点与社会功能,揭示其发展,发生、传承、演变、消亡的规律,为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服务。

帮助我们认识民族历史与传统文化,解释和改造现实生活。

第2节民俗的基本特征

1.民俗的本质特征

1.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民俗的产生离不开人的群体活动

2.民俗是一种群体之智慧的结晶,源远流长具有全民性

3.集体响应实施,不断加入新元素,是集体再加工的结果

民俗的集体性、全民性

1.民俗是一种集体再加工的结果2.民俗一旦形成会成为集体的行为习惯

3.民俗的集体性源远流长4.民俗是一种群体智慧结晶

5.民俗的集体性不排除个人因素6.部分民俗由个人创造——集体响应传承

民俗的传承性

民俗文化强调时间上连续性和约定俗成。

伏羲女娲新疆阿斯塔那古墓汉代画像砖。

民俗文化的传承是由它的功能决定的,这种功能系统体现着教化的职能,传承只是一种现实和手段,一切教化都在潜移默化中进行。

民俗的扩布性

民俗文化在空间平面上的伸展,民俗文化作为一种心态语言和行为模式,有条件有选择地扩布。

扩布方式主要有正常和非正常两种。

扩步的步骤

1.判断价值作比较2。

作出取舍3。

根据需要进行改造。

共同性和差异性证明了民俗文化的扩布受到种种客观条件的限制,民俗文化的横向扩包含着对异民族民俗文化的判断吸收或拒绝消化和加工。

民宿的稳定性

发生了巨大变革,民俗文化仍然具有稳定性。

各种节日的传承,相对稳定,包含着可变因素。

传承过程中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改变,也是民俗文化生命力的所在。

民俗的变异性

民俗在传承和扩布的过程中会产生鉴定的变化

民俗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为了适应周围的环境,会做出相应的变化,清明节,介子推还是青团祭祀方式的改良。

民俗文化的变革在不断的适应着社会发展的需要,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会逐渐消亡。

类型性(模式性)

所谓的类型性是指某些民族在内容或形式上的大同小异,灰姑娘故事类型中国唐朝段成式,《西阳杂组》——《叶限》借助鱼骨和金鞋进入上流社会

规范性

民俗文化的实质:

民众沟通创造和遵守的行为规范,对民众的思想和生活产生的约束力,

规范性的形成是一个历史过程,例如穆斯林礼拜。

服务性

民俗文化的创造是服务于社会。

规范的目的是使人们的社会行为有一个相对统一的模式,促进社会协调发展民俗文化,民俗服务于生产和社会实践,(24节气)

民俗文化协调民众心理,满足民众的审美需求

向上帝祷告穆斯林礼拜,信仰激发出艺术创造行为

规范性和服务性

服务性和规范性是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

规范性和服务性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的

规范是社会的需要,需要优质服务的目的。

匿名性

民间故事与传说太多,没有固定的作者

传统建筑,民间饮食

民俗的基本特点

1.集体性2.传承性和扩布性3.稳定性与变异性4.类型性(模式性),5.规范性和服务性

6.匿名信

第三节民俗的社会功能

教化功能、调教功能、规范功能、娱乐功能、维系功能

2.教化功能

民族在人类个体的社会文化工程中所起的教育和模塑作用

民俗作为一种文化产物,在个人社会过程中占有决定性的地位

人一出生就进入了民俗规范

人生四大仪礼

二十四孝:

传递孝文化,怎样对待父母长辈,兄弟姐妹。

3.规范功能

指民俗对社会群体中每个成员的行为方式所具有的约束作用,

民俗根据特定的条件将某种方式予以肯定和加强时成为一种群体的标准模式,从而使社会生活有规则的进行。

规范功能

社会规范形成:

法律、纪律、道德、民俗。

民俗是最早的一种社会规范。

法律源于民俗。

民俗是一种约束面最广的行为规范民俗对人的控制是软控,但却是一种最有力的生存控制。

三。

维系功能

民俗统一群体的行为与思想,使生活保持稳定

使群体内所有成员保持向心力和凝聚力,维系社会稳定。

民俗及统一着社会成员的行为方式也维系着群体民族的文化心理。

每个民族或社会群体都生活在特定的自然条件与社会环境中,有自己独特的历史道路,因而形成特定的集体心理,民俗是人们认同自己所属集团的标识,过节日是我们经营和维系家族关系的方式。

四.调节功能

民俗活动中的娱乐宣泄补偿等方式使人类。

为了生活和心理本能得到调节功能、娱乐功能、宣泄功能、补偿功能。

民俗的娱乐功能

民俗的娱乐性是相对于专门的学术创作和官方行为与生活无冲突,随心所欲

心理宣泄功能

通过歌声让新娘意识到自己的身份的转变,带有心理宣泄,帮助人们完成心理的疏导转换

补偿功能

人们在现实生活中难以得到的满足,往往在民俗中得到某种补偿,在某些宗教中人们暂时超越了尘世的苦难。

第4节中国民俗的起源与发展

史前民俗,古代民俗,近现代民俗

史前民俗:

夏王朝建立以前的民俗及原始社会的民俗

史前民俗伴随着中国人的出现而产生,使用时期和使用热食,(审美意识的萌发、彩陶文化新石器时代)。

龙山文化、旧石器时代、史前婚姻习俗、原始族内婚、族外婚、史前社会组织、母系氏族公社(渊源于同一祖先的血缘组成的亲属)。

父系氏族公社(妇女出嫁,从夫妻子女血缘可以确认成为复兴财产的继承人)。

古代民俗

夏朝——鸦片战争前夕,奴隶社会加封建社会的大部分时间分为两段:

一.夏朝——汉末,汉族的形成期,二.汉末至鸦片战争前夕,封建社会民族的发展与繁荣期.

特点

1.没有加强在氏族成员头上的国家政权

2.民族是原始社会生活的唯一规范,

一.夏商——汉末

1.夏商周

夏商:

传承史前民俗

周:

在民间风俗的基础上形成官方礼仪

2.春秋战国——秦

大规模的民族融合,秦始皇确立了大一统的政治局面,汉民族以华夏族为主体,两汉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民族体系形成的主要时期

2.汉末——鸦片战争前夕

1.汉末——隋唐

战争和大规模的民俗,民族流动促进汉族与周边民族融合民俗活动愈加丰富,佛教的传入与道教的心情也影响了民俗的发展

2.宋元明清时期

中国封建社会的继续发展与繁荣,古代民族在明清两代基本上已成定制

古代民俗

特点:

1.由民族融合引起的民族交流和同化规模大

2.始终保持以汉族民俗为主题

3.统治阶级制定的官方礼仪互相影响

近现代民俗

1840年——今天

经济政治文化的大变革引起传统民俗的改变,有选择的吸收西方民俗,打造以中国传统特色为主兼有国际性的民族体系

民俗学的起源

民俗学发端于19世纪初的德国

1806~1807格林兄弟开始收集民间故事,背景。

精英阶层不再使用德语,1812年《儿童与家庭故事集》出版,象征民俗学科的诞生

中国民俗学的产生

中国民俗学发端于20世纪初

背景:

以旧取新寻找新文化

1918年北京大学设立歌谣征集处并发表1922年歌谣周刊创办。

第2章物质生产民俗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的社会大众,在一定生态环境进行生产实践活动,创造享用的物质文化事项

它包括:

农业民俗,狩猎,游牧和渔业民俗,工匠民俗,商业和交通民俗,贯穿人类实践活动的全部过程

物质生产民俗主要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它的主要特征表现在;

1.地域性

各地区的风俗习惯,依附于不同生态环境的自然条件

2.季节性

人与自然的相处受到自然现象规律的制约,所形成的物质生产民俗具有季节性和周期性

3.功能性

物质生产民俗的产生是为了满足物质生活的需要

4.科学性物质生产民俗出生于人类的生产实践过程中,是在生产对象及其规律的乘机感受和思考的结果,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

第1节农业民俗

农业民俗:

伴随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生活而产生的文化现象

农民在长期的观察和生产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的文化产物

既是生产经验的总结和手段存在的形式,又是指导生产的手段存在形式;这部分习俗主要有农业在当今生活中。

作用:

对农业生产取得指导和训诫作用。

特征

周期性、季节性、传承性

农业耕作的时序,节令习俗

农业生产这一年中的自然时序节令的适应性极强,(二十四节气),

2.占天象,测农事的习俗

农业生产适应气候的变化规律,是保证农业丰收的重要条件之一,农业的收成关系国计民生,在生产力不发达的传统社会,靠天吃饭的人们重视自然力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卜农事丰歉,祈福,的习俗

人们对臆想中的自然力,怀着敬畏的感情,常常认为农业的丰歉与自然现象有关,所以那时候的人们除了努力耕作之外,更注重观察超自然的神灵。

人类通过这类习俗,希望借助超自然的神灵庇佑获得幸福或对危害人类灾害的恶神与能解或消除。

4.农业经济,祭祀习俗

农业经济,是农民对农业生产实践的规律的经验认识的一种总结,是农民对农业生产的状况及某些可借鉴的东西。

灶神

1.大禹,死后被封为土地之神

2.句龙共工之子

巴腊神

是古代中国人民所祭祀八种与农业有关的神,中国民间仍视八腊为除虫禳患的神,祭祀于八腊庙称为八腊祭。

八腊分别指

1.先啬:

神农2.司啬:

后稷3.农:

农夫4.邮表:

茅棚,关系农民温饱的都是生活大事,农民无不希望借助超自然的力量,得以实现风调雨顺,万事顺意。

局限性。

农业科学技术落后,战胜自然灾害的能力有限。

农业生产过程习俗,农业生产工具的制作和使用,具体的生产程序,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习俗,既可以起到传授农业知识的作用,又成为农村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业娱乐:

习俗原始社会的艺术审美功能与生存需求的使用功能是融为一体的,实用功能与审美功能与文化表现形式,在农业生产中进行创作,丰收以后庆祝,是表演节日中的文娱活动跳舞,采茶歌,祭祀祖先,共性描述一年四季的变化可以判断寒暑更替,又可以满足农民对民族文化娱乐审美的精神需求。

第2节狩猎、游牧、渔业民俗

狩猎民俗比农业民族更为古老,是早期人类获取肉食的主要途径,人与自然的抗争中获得越来越多的主动权,原始养殖业从狩猎业中分离出来。

狩猎民俗

旧石器时代狩猎的方法基本是围猎法

殷商时代的甲骨文中,狩猎被称为田或田猎,

狩猎的最佳季节为冬季

2.狩猎游牧的禁忌,祭祀习俗

信仰因需要而产生,因惧怕而笃信,

原始社会尊崇万物有灵论

猎民中宗教信仰发达,祭祀活动丰富,

狩猎民族笃信与狩猎生产相关的狩猎神,狩猎禁忌反复,见了动物不直呼其名,称呼代称。

出猎前占卜方向

狩猎时间七不出八不回。

4.渔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特征(赫哲族鱼皮部落)。

在我国不仅有1.8万公里的海岸线和众多岛屿,河流湖泊居住在这些区域的居民与渔业民俗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也可以提高生产和增加收入为目的。

渔业海上占验习俗

周日为目的约海上经验丰富,渔业是我国汉民族中的渔业海上专业习俗,渔业生产受到自然条件的制约,渔业收益是否安全系于民,长期对海面气候规律的观察和总结,渔业生产操作习俗,根据资源环境的不同采用相应的捕鱼工具。

第3节工匠民俗

将专注于某一领域针对这一领域的产品研发或加工过程中全身新投入,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完成整个工序的每一个环节。

工匠习俗

这也是劳动工具的制造者,原始劳动和原始记忆成了公交产业的古代起源,原是市场的出现交换生活物品的需要手艺人原始经济群体从独立出来为了发展副业,出现了专职工匠。

工匠民俗,走乡串户全是出售摆摊。

传统建筑技巧

中国传统建筑技巧之最。

榫卯结构,构建连接方式是两个构件所采用的一种凹凸结合的连接方式,突出的部分是榫,凹进去的部分是卯,榫和卯连接作用又称为衲凿,民间称公母。

斗拱与横梁的交接处。

斗拱承重结构可使屋檐较大程度的外伸,形式优美。

文房四宝

湖笔(浙江湖州)、徽墨安徽(微州)宣纸(安徽宣城),端砚(广东肇庆)。

传统师徒制的关系

1择徒拜师,师们更看重求医者的内在品质。

得其人乃传,非其人,勿言一不锈。

道不轻传入门弟子均长时间的考察,最后才能在这期间是否通过考察徒弟,在日常生活中杂活的能力和态度,决定要不要传授技艺

2.拜师仪式:

一拜祖师、二拜师傅、三师傅训话及赐名、一入师门全由师傅管教。

工匠行业的禁忌

选择工匠行业的禁忌,厨师春节封刀,泥匠做完活,用水冲洗工具而是擦干净,木匠做活有留尾巴的习俗,但做棺材要收拾干净。

各行各业的工匠,都有自己特殊的语言和行为禁忌。

祖师崇拜

祖师是工匠所属行业的守护神,酒神杜康负责山洞阴暗潮湿凉时容易腐烂枯死的树,赣中树干的裂缝往外渗水移动活动品尝之后觉得味道不错,便将其带回家。

这是酒的由来。

3.工匠民俗的三个重要特点

(1)。

师徒关系的系普性

师徒关系的亲缘性,系普性传承

(2)。

技术传承的封锁性

祖传秘方传男不传女,只此一家别无分店,姑嫂饼

(3)。

生产活动的严密性,对祖师的祈求和祭祀言语和行为禁忌,行话和隐语。

第4节商业与交通民俗

商业民俗:

商品交换与贸易活动中的习俗

社会分工的细化和生产的专业化,剩余产品越来越多。

非物质生产者增多,生产者与消费者分离,交换活动更加频繁。

第3章物质生活民俗

物质生活民俗,包括饮食,不是居住建筑及其应用等方面的民俗物质生活民俗的目的。

1.满足生理需要

2.实现增强生活能力的需要,满足安全需要归属,需要自身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第1节饮食民俗

饮食民俗是有一个国家地区或民族的广大人民群众用特殊的技术程序加工制成的,具有民族性地方性和特色性的食物,饮料等其他食品方式的总称。

饮食民俗

1.日常食俗二。

节日习俗、三。

祭祀习俗、四。

待客习俗、五。

特殊食俗。

第3章物质生活民俗

服饰民俗

一、服饰的产生和发展

什么是民间服饰?

精英服饰:

是由天才设计师或者名望比较高的设计师为特定的人群所设计的服饰,个人定制,固定的使用群体设定是比较追求个性。

民间大众服饰设计师设计出服装之后,并将生产很多人共同穿着通俗层面上的大众服饰。

民间服饰:

一般情况下没有固定的设计的社会成员约定,组成了一种穿着方式,而且比较长社会群体将某些民族文化寄托在服饰上。

民间服饰主要包括四类

1.不同质量的衣着2.附加的装饰物,3人体自身的装饰、4.有装饰作用的生产工具。

服饰演变的四个阶段

(1)、最初阶段

羞耻男女有别,本能得把身体的某些部分遮盖起来以遮蔽身体防寒技术为主要目的自然条件的不同造成的差异性,

(2)、第二个阶段

遮蔽身体,适应生产需要

(3)、第三阶段

服饰成为社会角色和等级自身的标志,颜色等级:

黄紫朱绿青黑白。

(4)、反映某些社会观念,政治观念的变化。

是构成的要素的变化与服饰承载的观念变化的关系

服饰的构成要素

1.是服装原料的性质而行

2.服装的样式

3.服饰的色彩

4.佩戴的饰物,

5.服饰的花纹图案

服饰承载着文化观念,标记这个人的性格社会地位等

我国各民族服饰所体现的社会观念

第3节尊崇进组强调礼仪伦常,人生礼仪的四大换装

1.诞生

婴儿服饰丰富的配饰,凝聚着父母的殷切希望

2.成年。

男子20岁加冠礼

由氏族长辈在宗庙中主持举行,同时作为氏的成年人参加各种活动

加冠的程序“三加”

加缁布冠加皮升加爵升

女子15岁笈礼

拜祖先,拜父母,交易,教以侍奉尊长之礼

加笄:

将头发绾成一个簪,用一块黑布将插上簪子

穿裙仪式:

父亲给女孩脱去麻布长衫,穿上麻布短衣,穿上石榴长裙,上绣有图案的腰带,换上新装的女儿,向灶神和亲友叩头表示感谢。

行礼时女子有母亲为她脱去旧长衫,换上了新款衣。

石榴长裙系花腰带裹缠包头巾,右手拿着耳环,串珠手镯等装饰品,左手拿着麻纱,麻布等日常的生活用品,手上的物品,象征妇女将有享受的权利和承担家庭的义务。

结婚

婚礼以红色为基本色调,新娘的服装几乎都是离不开红色婚礼,使用红色可能与原始人认为血对生命至关重要的观念有关

新娘:

青绿色青衣黛眉。

新郎:

绯红色。

丧服

丧礼

死者:

安抚灵魂,生者:

尽孝道正人伦

丧服源于祖先崇拜,丧服制度是依据身高与死者的关系亲疏而制定的一套等级制度的服饰,我国古代丧服的五个等级

1.渐衰服:

以最粗的生麻布做成,衣缘袖口皆不缝,简陋粗恶犹如刀割,服渐衰服者手握哭丧棒,服丧期为三年。

2.由粗麻布做衣缘袖口皆缝边,稍显整齐,服丧期分三年一年五月。

3.大功服

亦称大红,凡为堂兄弟,未嫁堂姊妹。

已嫁姑及姊妹以及已嫁女为伯父兄弟。

均服丧期为九个月。

4.小功服

亦称上红

为叔伯祖父母等服小功服,服丧期为五个月。

表现民族的自我意识

服饰是各民族在形成发展过程中连接,其他的属于各民族独有的心理状况的视觉符号,同一种熟悉的人都。

传递一个信息,我们是同一个民族的人,并一次强调同一民族的内聚性和认同心理。

成为某种政治观念的载体

服饰十分敏感的反应的变化,中山装以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命名的套装服饰演变趋势简便大方服饰变化的原因,一个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而生活条件和社会观念的改变,武士间的相互影响服骑射穿耳洞。

第4节居住建筑民俗

中国民居建筑的民俗特点

1.聚族而居,福建土楼

2.房屋就是大体相同

3.城镇附近有长亭而无旅社

4.民房低于官方

5.中国哲学思想和神秘文化居住,建筑民俗中的,随处可见太极八卦,坐北朝南靠山面水,中国建筑民俗讲究风水受天的影响,将天体运行方位与人是相对应。

第6章人生仪礼

第1节人生仪礼的性质

人生仪礼包括诞生的成年礼,婚礼和丧礼,人生一世在生命过程的不同阶段上生育家庭等社会制度,对他的地位和角色的认可也是一定文化规范的,对他人进行人格塑造的要求。

人生仪礼可以使人实现一种社会状况下另一种生活状态的转变,向人们展示三个阶段即脱离仪式,转变仪式、合入仪式。

第2节诞生仪礼

1.求子仪式;

(一)是向神灵祈求,

(二)由旁人送子,(三)行器崇拜与行为模仿巫。

高媒:

管理婚姻生育之神姜嫄,帝喾的次妃生子名锲,是商王朝的始祖。

锲辅佐大禹治水,被封于商地。

2.孕妇禁忌食物禁忌

3.为维护孕妇的身体与情绪的健康某些经济过去,孕妇流产难产胎儿的缺陷等二期的亏损现象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婴儿出生以后需要的衣食物品。

3.庆贺生子。

降生礼俗

闽南重男不重女,男孩送花灯以示提案丁女孩;不升花灯,只算添口。

江浙地区报生送壶壶嘴上插的柏树叶或者万年青,柏树与百岁谐音而取其吉利

生男:

红头绳扎两个桂圆。

生女:

红头绳扎在壶把。

预卜前程的仪式;周岁

检验小孩天赋和未来的前途作为一种仪式感,娱乐方式反映出家长和长辈望子成龙

哈尼族的生育民俗

1.诞生日线的物质准备火塘次火塘,提供温暖的环境,对火神的崇拜,祈求火神辟佑鑫鑫儿,取木炭,辉在新生儿的眉心抹上黑点一事,标志诞生前的物质准备而心不出事有不擦雪水归去也有意遮盖,寄托长辈的新生儿的美好祝愿三白色绣花线白色,环绕婴儿手臂两圈,为了检测孩子的成长速度,辟邪镇。

2.禁忌采伐,果树结果也是在运广场果木皆有生命,跨级龙收割水稻时用来脱谷壳的工具,孕期妇女跨过今年收成三婴儿的啼哭将报告自己的到来,而向家里的祖先和长辈报告,三代表自己身体健康是出门来,在婴儿出生的第三天或第九天新生儿横跨出自己的家门以告天地。

邻居准备蛋一庄里少许鸡一只。

第3节成年仪礼

成年仪礼是为承认年轻人具有进入社会的能力和资格和水平而举行的仪礼。

表现与婚礼相结合的成年礼,在婚礼的经营日前举行成年仪式二月,又将与习俗相结合的成年礼,3,相对独立的权力亲情号加冠加笄礼的规范与特征,形成严厉的年龄规定,二成年以你的性别区分30年里一年中的考验。

瑶族度戒

瑶族度戒仪式准备阶段

准备米猪鸡酒,等物资,度戒仪式穿的衣服,制作祭祀用的香烛,冥币椅子,修理乐器使用的工具。

武官师傅,文官师傅,引教师傅,三位未婚男青年三位未婚女青年。

2.烧香

3.瑶族渡戒十戒:

一戒不得呼天骂地;二戒的不准毁骂父母;三戒不得瞒师骗友;四戒不得误杀牲口;五戒不得偷抢害人;六戒不得贪财爱色;七戒不得怒气凌人;八戒不得欺贫爱富;九戒不得贪生怕死;十戒不得陷经瞒教。

第四节婚姻仪礼

六礼,汉族婚姻仪礼。

指从议婚至完婚过程中的六种礼节,即:

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1、纳采:

男方家请媒人去女方家提亲,女方家答应议婚后,男方家备礼前去求婚。

2、问名:

男方家请媒人问女方的名字和出生年月日。

3、纳吉:

男方将女子的名字、八字取回后,在祖庙进行占卜。

卜得吉兆后,备礼通知女方家,决定缔结婚姻。

4、纳征:

亦称纳币,即男方家以聘礼送给女方家。

5、请期:

男家择定婚期,备礼告知女方家,求其同意。

6、亲迎:

新郎亲至女家迎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