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点.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082236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浅析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浅析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浅析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浅析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析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点.docx

《浅析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点.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析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点.docx

浅析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点

西南大学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

浅析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点

学生姓名:

陈纯

学号:

1227460313053

专业:

汉语言文学

 

2014年9月25日

 

论文提纲

题目浅析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点

论点朱自清散文在结构上,抒情上、语言方面的艺术风格,以及他散文体现的丰富文化意蕴,朱自清散文真挚、自然,深秀,在结构上注重“文眼”的安设,线索的贯穿,运用对立统一的原则,把“明断”与“暗续”统一起来,体现了漂亮缜密的特点;在抒情上善于创造情景交融、以形传神的艺术境界,追求真挚美、绘画美和理趣美;在语言上对口语进行大胆的艺术锤炼,追求朴实清新,雅俗共赏的作风。

本论的条理或结构轮廓

一.结构的艺术

(一)漂亮的构思

1、朱自清散文的艺术构思,十分注重“文眼”的安设

2.散文的艺术构思,还表现在线索的贯穿上

(二)缜密的结构

1.服务性

2.整体性

3.多元性

二、抒情的艺术

朱自清的抒情散文,就题材而言,大体可以分为四类。

写景抒情的。

写人抒情的。

描述生活情趣或抒写生活哲理的文章。

社会性,政治性较强的题材,抒情意味浓郁。

从叙事与抒情,写景与抒情,说理与抒情三个角度来探讨朱自清散文的抒情艺术。

(一)叙事抒情,真挚的美

1朱自清是用散文描写旧时代的小人物能手

2事件真实,叙述细腻,抒情真切而委婉

(二)说理抒情,理趣的美

三、语言的艺术

语言优美流畅,朴素简洁,清新隽永。

结论“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高尔基语)朱自清散文艺术的高度成就和他语言修养是分不开的。

他是“五四”以来文字推敲能力最强的作家之一,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

他不矫揉妆束,不雕章琢句;他取法天然,水到渠成。

他的散文如出水芙蓉,清丽淡雅;如风行水上,自然流畅。

李广田在《朱自清选集》的序言中说:

“在当时的作家中,有的从旧营垒中来,往往有陈腐气;有的从外国来,往往有太多的洋气;尤其是往往带来了西欧世纪末的颓废气息。

朱先生则不然,他的作品一开始就建立了一种纯正朴实的新鲜作风。

”我们把握了朱自清先生这五篇散文的语言特点,就能领略其作品的独特风格。

论文形成过程说明

①选题过程。

我从小喜欢散文,尤其喜欢朱自清的散文,因为在上小学和中学的时候,就学过“背影”,“匆匆”“荷塘月色”,其中很多名段,至今还能背诵。

不同于鲁迅的冷峻刚健,徐志摩的自由奔放,郁达夫的忧郁伤感,朱自清的散文清新、朴实、优美,风格独特,自成一体,犹如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这就是我写此文的原因和动力。

②查阅资料的过程。

一是网上查,二是到书店翻阅有关朱自清散文的评论书籍,三是走访、拜访中学语文教师。

网上的启发最大,评论全面,介绍详细,令我更深了解朱自清的散文。

③列提纲、写初稿到修改定稿的过程。

主要说明写2稿,初稿到定稿,指导教师提了指导性意见,应不落俗套,大胆创新。

我主要是进一步完善结构,深刻分析,全面客观地论述朱自清散文的艺术性,并力求语言的深刻,思想的深邃。

 

浅析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点

摘要:

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生于光绪二十四年十月初九(1898年11月22日),卒于1948年8月12日。

朱自清是“五四”新文学的拓荒者和创业者之一,他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作出杰出的贡献,尤其在散文创作方面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成为现代文学史上有数的散文大师。

他精美的散文作品,已成为至今值得珍视的一份文化遗产。

本文着重论述了朱自清散文在结构上,抒情上、语言方面的艺术风格,以及他散文体现的丰富文化意蕴,探求了朱自清散文在中西文化撞击下所走的民族化的道路。

朱自清散文真挚、自然,深秀,在结构上注重“文眼”的安设,线索的贯穿,运用对立统一的原则,把“明断”与“暗续”统一起来,体现了漂亮缜密的特点;在抒情上善于创造情景交融、以形传神的艺术境界,追求真挚美、绘画美和理趣美;在语言上对口语进行大胆的艺术锤炼,追求朴实清新,雅俗共赏的作风。

关键词:

朱自清散文结构艺术语言艺术文化艺术

一.结构的艺术

散文,朱自清先生把它称之为“随笔”,是一种侧重于抒发内心感情和表达内心体验的文学样式。

散文在形式上要散些,在内容上表现更自由,但是,散文所表现的主题不应该是散的,而应该是首尾一致。

散文的结构也应该是“散”与“不散”辩证统一,即“形散神聚”。

朱自清在《背影》这个集子的自序中,说他喜欢写散文的原因,就在于它的“自由”与“随便”。

的确,朱自清的散文,表面看来东一语,西一笔,时而叙事写景,时而议论抒情,随笔点染,信笔勾勒,“自由”与“随便”得很。

他的散文作品能放能收,放收有序,使作品紧凑集中,切合主题。

即便是作品的部分与整体之间,以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安排得十分自然,衔接得十分巧妙。

朱自清的散文“形散神聚”,严谨缜密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漂亮的艺术构思和缜密的结构上。

(一)漂亮的构思

优美的散文,必须讲究艺术构思。

高尔基曾经指出:

“除了观察,研究、了解,还必须’构思’,创造。

创作—这是把许多细节联成一个或大或小的有完整形式的整体……没有‘构思’艺术性是不可能的,而且也不存在。

1、朱自清散文的艺术构思,十分注重“文眼”的安设。

所谓“文眼”,是散文艺术构思的“焦点”,它是作者经过艺术的概括与集中,把作品的思想与形象辩证地统一起来的“凝光点”。

围绕这个“焦点”,或者说是“文眼”,把零散的材料有机地组织起来,成为一个整体,或者把纷繁的内容集中到某一点上,使作品所表达的思想高度凝聚。

惟有“文眼”,主旨才会鲜明突出,意境才会有虚实;惟有“文眼”,剪裁才会有详略,结构才一会有疏密严整。

《春》这篇短小的精美的散文,从各个方面表现了春天的美丽,无限的生机和创造力。

作品先写对春天的盼望,其次勾画出春天的轮廓,然后具体地写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四幅春光图,最后,从春天的自然景物的描绘转到春天中人们的活动的描写: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

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

舒活舒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

“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是的希望。

《春》是一幅迎春图,作者写出了人们对春天的希望,对春天的赞颂。

一句朴实而似寻常的谚语“一年之计在于春”正是作品的“文眼”,也是作品诗意的核心。

这一“画龙点睛”之句,没有雕琢、也没有粉饰却又有最神奇的功力,有一种不露痕迹的自然美感。

2.散文的艺术构思,还表现在线索的贯穿上。

朱自清的散文作品,都有一条将许多生活片断串通起来并为主题服务的线索,从而使结构谨严整一,完美和谐。

没有这样一条线索的贯穿,“生活的珍珠就会散弃一地”,这些材料只能成为互不相关而堆砌起来的片断,不会有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

一般说来,线索有“纵贯式”和“横贯式”两种形式。

《背影》是朱自清散文的代表作,也是现代文学史上散文的杰作。

《背影》能很好地体现“纵贯式”的线索结构,研究朱自清的散文“不可不谈《背影”》。

闭“背影”是全文的题目,是全文的“文眼”,更是全文的线索。

《背影》前后的叙述,都是必须交代的:

“这个背影,是在冬日,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祸不单行,奔丧回家时”的“背影”,开头的“背影”伏笔,到结尾是“近年来,父亲和我东奔西走,出外谋生,读到父亲的来信,想到父亲的背影”,首尾照应。

看似刻意雕琢,实则必要。

如果没有这种不可少的交代,写这个特殊情况、特殊场合的背影就不清楚了。

(二)缜密的结构

郁达夫说朱自清的散文充满了“诗意”,其实是和他精研构思分不开的。

结构艺术,是构成散文美感的因素之一。

所以,“结构永远是测度一个艺术家构思才能的重要标志。

”古往今来许多艺术家均十分重视结构艺术,象左思的《三都赋》就是精心构思,十年而成的。

朱自清散文结构严谨,不仅仅体现在漂亮的艺术构思、同时还体现着服务性,整体性,多元性的结构特点。

1.服务性。

结构作为形式美的因素,是为表现作品内容服务的,是为作品主题思想服务的。

可以这样说,结构总是与内容连在一起的,没有脱离内容的单纯结构,一定的思想内容总是呈现着一定的结构形式。

正如黑格尔所说:

“内容非它,即形式之回到内容,形式非它,即内容之回到形式”。

前文所述的“背影”是“文眼”,是作品抒情的主题,也是构成严谨缜密的结构线索。

散文《背影》正是以“背影”为核心,对各种材料进行艺术剪裁和布局,对各种材料进行繁简有致、浓淡相宜的组织安排,来表现真挚的父子之情这一思想主题的。

“背影”是父子之爱的缩影,也是编织全文结构的经纬,因而作品的顺序自然,结构严谨而又主题突出。

《背影》一文的结构表现着、服务于主题。

2.整体性。

朱自清的散文结构,既表现了主题,又服务于主题思想的表达。

细读朱自清的散文,深感剪裁的详与略,安排的先与后,缝合的疏与密,有一定的内在秩序。

即把七零八碎的互不关联的材料,按一定的逻辑联系有机地统一起来,从而显示了作品结构的整体性。

《南京》一文,介绍南京古城风光,顺着游踪,叙写了鸡鸣寺、玄武湖、莫愁湖、明故宫、中山陵、雨花台等大小景点,时而观赏、时而遐想,时而凭吊,表过了古城的“时代侵蚀的遗痕”的时代苍桑感。

《罗马》一文,则用了由点到面的布局,以罗马市场为中心,先写罗马“城市上面”的巴拉丁山,继而写“市场东边”的斗狮场,再写“斗狮场”南面的卡拉浴场,把罗马星罗棋布的古迹按顺序连缀在一起来叙写。

象这类记游的文章还有《松堂游记》、《莱茵河》、《威尼斯》等等。

此外,注重开头和结尾,也体现了朱自清散文结构的整体性特征。

3.多元性。

朱自清散文的结构,不仅具有整体的美,而且变幻多姿,色彩纷呈,富有变化的美。

他从主题的需要出发,善于运用对立统一的艺术法则来营构他的作品。

作品的结构,虽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然而因不同的题材、不同的主题也会因文而异,而呈现出结构的多元性。

同是写“哀”,怀念妻子,《冬天》与《给亡妇》的结构不同。

前者,作者在怀念亡妇中怀有温馨的甜蜜,以此掩饰内心的楚痛,故采用了“王顾左右而言他”的横断面结构。

在对比衬托中隐含着对亡妇的怀念之情,回忆亡妇,顿觉“温暖”。

后者,怀念的是一腔悲痛,想到亡妻的日常生活琐事,以内在的怀想和哀痛为线索,一气贯通地抒发感情。

总而言之,朱自清散文严谨缜密的结构,不仅体现在漂亮的构思上,也体现在多元的结构技巧上;不仅表现着,服务于思想内容,也表现了内容的客观形式—即结构的特点。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

“漂亮缜密的写法,尽了对旧文学示威的任务。

二、抒情的艺术

朱自清的散文,从纵的时期和横的题材来看,都是以抒情见长。

散文本身是长于抒情的文体,与其他文学体裁相比,尤其应当抒写“作者心灵的歌声”。

朱自清的抒情散文,就题材而言,大体可以分为四类。

一、写景抒情的。

其中又有以写景物为主的游记和写景文,如《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松堂游记》等;有兼记社会风俗或文物的旅行记,如《旅行杂记》、《欧游杂记》等;有以写地方史迹为主的地方志,如《南京》、《说扬州》等。

二、写人抒情的。

涉及父亲、妻子、儿女、友人、佣人,如《背影》、《给亡妇》、《一封信》、《阿河》、《哀韦杰三君》等,多为脍炙人口的名作。

三、描述生活情趣或抒写生活哲理的文章。

李广田在((哀念朱佩玄》一文中说:

“他很有风趣的,他的风趣之可爱可贵之不同在于一般的滑稽幽默。

”如散文集《你我》中的《看花》、《谈抽烟》、《择偶记》等,都是抒写生活哲理的最好的代表。

四、社会性,政治性较强的题材,抒情意味浓郁。

如《白种人—上帝的骄子》、《执政府大屠杀记》、《论不满现状》、《论吃饭》等。

这些作品的文章之美,是与抒情的艺术分不开的。

朱自清散文的抒情,是有其鲜明特色,那就是真挚隐秀。

朱自清的优秀散文,往往兼有叙事、抒情、写景描写、议论等诸因素。

根据侧重面的不同,我们从叙事与抒情,写景与抒情,说理与抒情三个角度来探讨朱自清散文的抒情艺术。

(一)叙事抒情,真挚的美

有两种散文,一种是虽然也以现实生活为根据,但在写作过程中,作家对事实进行适当的艺术加工,有一些必要的想象和虚构;另一种则是以真人真事为描写对象,完全不容虚构。

朱自清的散文属于后一种。

我们读朱自清的散文,的的确确相信他笔下写出来的都是真人真事,都是实录。

例如,买桔子的“父亲”,“换了金镯子帮助我的学费”的亡妇,房东太太,和易宽容的叶圣陶,都是真人;象《执政府大屠杀记》中记述的“三一八”惨案,《生命的价格一一七毛钱》中记述作者亲眼所见的,用七毛钱买来的一个小女孩的命运,都是真事。

1朱自清是用散文描写旧时代的小人物能手。

朱自清在对现实生活真人熟悉的前提下,用白描与“画眼睛”手法,能做到以“形”传“神”、以“神”表“情”,让笔下的人物“形神”兼备,而又表露出作者的主观感情。

如《哀韦杰三君》是一篇悼念在“三·一八”惨案中死难学生韦杰三的文章。

文章通过回忆韦杰三初入学时经其他老师介绍来访的第一次见面;入学后不久要求转到自己这个班来听课的第二次见面;三月十八日在天安门参加示威游行的最后一次见面几个片断,一再突出韦杰三“静默”,“温雅”的性格,强调他“是一个可爱的人”。

2事件真实,叙述细腻,抒情真切而委婉。

“佩弦先生对人处事,无时无地不见出他那坦白而诚挚的天性,”“凡是和朱先生相识,发生过较深关系的,没有不为他的至情所感的。

”朱自清在答《文艺知识》编者关于散文写作的八问时,曾经谈到有关《背影》的写作,“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的那句话。

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的泪如泉涌。

我父亲待我的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的那一回,想起来跟在眼前一般无二。

我这篇文只是写实,似乎说不到意境上去。

”以上可以看到,朱自清叙事抒情是很注重“至诚”和“写实”的。

感情是丰富的,又是较为抽象的,要用文字把感情抒写得具体可感是不容易的。

(二)说理抒情,理趣的美

“理趣”,就是诗文与政论的结合所产生的一种抒情美感。

朱自清赞扬鲁迅的杂感时说过:

“这里吸引我的,一方面固然也是幽默,一方面却还有别的,就是那传统的称为‘理趣’,现在我们可以说是‘理智的结晶’的,而这就是诗”。

朱自清在偏重于“融情入理”的杂感里,继承了韩愈柳宗之杂说的“理趣”美,又颇受鲁迅杂文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在叙事中有“论理”的美,在“论理”中有抒情的美。

他早期的杂感,如《航船的文明》、《生命的价格—七毛钱》、《旅行杂记》、《执政府大屠杀记》等,缘事而议,叙议结合,矛头指向旧的社会制度,社会风习和反动的军阀执政府,幽默灰谐中藏有批判的锋芒。

到40年代后期,尤其是解放战争时期,他自觉地运用杂文这一武器进行战斗。

如《论吃饭》、《文艺节纪念》、《论不满现状》、《新中国在望中》等杂感,满腔的诗情常常是通过热情的呼唤,痛快的议论表现出来的。

三、语言的艺术

朱自清散文的语言优美流畅,朴素简洁,清新隽永。

纵观朱自清的散文,就会发现他前后的语言风格不同。

早期的写景抒情散文,语言绚烂华美,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他十分注重语言的创辞炼字,努力以生动传神的语言创造出诗的意境;后期的议论说理或叙事抒情为主的作品(包括《背影》、《给亡妇》等),风格朴素无华,平易自然,但并不排除着意经营。

“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朱自清主张“用笔如舌”、“用笔如画”,他多用“活的口语”,注重语言的创新。

他一生都在为正确地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学,为祖国语文字的纯洁和健康而斗争。

”(朱自清先生在《语文续拾》、《经典常谈》、《论通俗化》、《标推与尺度》、《语文零拾》等大量文章中谈论到语言的建设和发展)。

朱自清散文之所以有着超乎寻常的艺术感染力,同他善于熔化中国古典诗文的词汇,吸取西方语言及句式,提炼群众口头语言的精华,创造出新鲜活泼、自然朴实的散文语言分不开的。

总结:

“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高尔基语)朱自清散文艺术的高度成就和他语言修养是分不开的。

他是“五四”以来文字推敲能力最强的作家之一,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

他不矫揉妆束,不雕章琢句;他取法天然,水到渠成。

他的散文如出水芙蓉,清丽淡雅;如风行水上,自然流畅。

李广田在《朱自清选集》的序言中说:

“在当时的作家中,有的从旧营垒中来,往往有陈腐气;有的从外国来,往往有太多的洋气;尤其是往往带来了西欧世纪末的颓废气息。

朱先生则不然,他的作品一开始就建立了一种纯正朴实的新鲜作风。

”我们把握了朱自清先生这五篇散文的语言特点,就能领略其作品的独特风格。

参考文献:

1.《朱自清散文的语言艺术》蒋荫楠、严迪昌,福建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2.《中国现代文学比较研究》冯锡玮,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年版。

3.《朱自清人生风骨》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5年版。

4.《现代文学纵横谈》蔡清富,北师大出版社,2002年版。

5.《散文艺术论》付德岷,重庆出版社,2006年版。

6.《现代中国文学专题史》李复兴等,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7.《朱自清散文艺术论》吴周文、张王飞、林道立,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8.《生命如背影——读朱自清散文〈背影〉》欧秀蓉,《名作欣赏》,2005(16)。

9.《近百年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黄曼君,湖北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10.《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吴福辉等,北京大学出版,1998年版。

11.《中国文学研究现代进程》王瑶,北大出版社,2006年版。

12.《朱自清全集》(1-3卷)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13.《中国现代文学百家·朱自清》中国现代文学馆编,华厦出版社1997年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视频讲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