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4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079661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46.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4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4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4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4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4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4单元教案.docx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4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4单元教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4单元教案.docx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4单元教案

2022年新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案

第四单元简单机械

第13课撬重物的窍门

教学目标

通过比较和阅读,认识杠杆的结构,发现用杠杆撬起重物可以省力。

通过利用平衡尺研究杠杆,了解杠杆撬起重物省力的原因。

通过辨析生活中的杠杆,了解杠杆有省力的、费力的,以及为什么要用到费力的杠杆。

会做小杆秤并知道小杆秤称重物的原理。

重点与难点

重点:

用平衡尺研究杠杆。

难点:

将平衡尺平衡的秘密与用杠杆撬起重物建立对应关系。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

使用杠杆的图片或视频。

学生分组材料:

平衡尺、钩码、杆秤制作材料。

教学过程

一、单元导入

出示课本37页的一首小诗:

要学机械啦?

啊,不会吧!

光听名字脑壳儿就大!

越想啊,

越觉得复杂。

哈哈……

机械哪有那么可怕!

没看到“简单”二字吗

撬重物、拧螺丝、升国旗

……

揭开其中奥秘,

你就

不简单啦!

学生读一读这首小诗,想一想机械复杂吗?

机械不复杂。

我们身边的哪些活动中隐藏着简单的机械?

撬重物、拧螺丝、升国旗,这些简单的活动中都隐藏着简单的机械。

这些简单的活动中隐藏着哪些简单的机械呢?

这些机械又是怎样工作的呢?

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探讨第四单元有关简单机械的奥秘。

板书课题:

第四单元简单机械

二、导入新课

出示几幅撬重物的图片,教师引导: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或者亲身经历撬重物的活动。

在这些活动中,我们又是怎样用力的?

撬重物的活动中又隐藏着怎样的简单机械?

今天我们先来探讨撬重物的窍门。

板书课题:

13.撬重物的窍门

三、学习新课

活动1:

认识杠杆

出示课本38页的大箱子,教师出示情境活动:

一天,快递公司来了一个大箱子,快递小哥就把大箱子放在了门口,可是我要把大箱子弄到家里。

有哪些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呢?

学生讨论,预设:

找几个小伙伴帮忙抬一下。

找一个小推车。

找一根棍子和一个砖头,制作一个简单杠杆,把这个箱子撬回家。

出示课本38页上面两幅图片,学生观察这两幅图片,想一想这两种搬运大箱子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预设:

第1种没有运用机械,第2种运用了简单的杠杆机械。

第1种抬箱子的方法不省力,第2种用杠杆撬箱子的方法比较省力。

教师引导:

如果是你,你会选择哪种方法将箱子搬回家?

为什么?

预设:

我会选择用杠杆将箱子撬回家的方法。

因为找小伙伴抬箱子会非常的费力气,而且在抬的过程中不小心还会将箱子里的东西碰碎,并且箱子比较重,到哪里去找这么多的小伙伴帮我去抬箱子呢?

所以我选择使用杠杆机械把箱子撬回家。

出示课本38页下方杠杆的组成示意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再读一读有关杠杆的概念,初步了解杠杆的组成。

像这种用来撬动重物的装置叫杠杆,它包括一个支点和一根能绕支点转动的硬棒。

杠杆是由助力点、用力点和支点三部分组成。

教师结合杠杆的组成示意图引导学生认识杠杆的组成。

活动2:

用平衡尺研究杠杆的秘密

教师引导:

我们通过刚才抬箱子的活动,认识到使用杠杆比较省力。

那么杠杆省力的秘密是什么呢?

下面我们就来探究杠杆的秘密。

出示课本39页的平衡尺,引导学生看一看,并读一读旁边的实验设计,初步了解本次实验的问题实验材料、实验方法步骤以及实验记录表。

全班交流,预设:

实验问题:

平衡尺在什么情况下能够保持平衡?

实验材料:

平衡尺、铁架台、钩码等等。

实验方法步骤:

1.调节平衡尺,使其在水平位置平衡。

2.在支点左侧10厘米处挂两个相同的钩码。

3.分别在支点右侧5厘米、10厘米、20厘米处挂钩码,观察需要多少个钩码才能使平衡尺平衡。

4.将左侧的钩码移到15厘米处,在右侧怎么挂钩码才能使平衡尺平衡?

实验记录:

钩码

支点左侧

支点右侧

位置/厘米

10

5

10

20

数量/个

2

实验结论:

学生分小组进行活动,小组成员相互协作,完成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

全班交流,各小组展示本小组的实验记录,并且交流本小组得出的实验结论。

钩码

支点左侧

支点右侧

位置/厘米

10

5

10

20

数量/个

2

4

2

1

得出的实验结论:

距离支点越远,保持平衡需要的钩码越少,即越省力。

杠杆的平衡尺在什么情况下能够保持平衡?

实验中,支点右侧5cm处需要挂4个钩码,10cm处需要挂2个钩码,20cm处需要挂1个钩码。

杠杆省力的秘密是什么?

距离支点越远,保持平衡需要的钩码越少,即越省力。

教师小结:

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认识到了利用杠杆是可以省力的。

不过支点距离阻力点近,而离用力点远的时候,杠杆比较省力;支点距离主力点远,而离用力点近的时候,杠杆越不省力。

活动3:

省力的杠杆和费力的杠杆

在刚才的实验中,我们发现杠杆并不是都能够省力的,也有不省力的杠杆,甚至于还有费力的杠杆。

下面这些杠杆哪些是省力的?

哪些是费力的?

出示课本39页下面的6幅图片,学生仔细观察这6幅图片,想一想在这些杠杆类工具中,哪些是省力的?

哪些是费力的?

预设:

图1,用扫帚扫地,扫帚就是费力杠杆。

图2,园丁在花园里修剪花草树木使用的花剪是省力杠杆,根据所剪的物体在剪刀口的位置不同,省力情况不同。

图3,开罐头的螺丝刀是省力杠杆。

图4,理发师用剪刀理发,理发剪刀是费力杠杆。

图5,用镊子夹棉花球,镊子是费力杠杆。

我们使用杠杆是为了省力,既然这些杠杆不省力,甚至于还费力,为什么还要用它呢?

生活中的不省力杠杆,即费力杠杆,并非真正“费力”,用它是为了省距离。

出示课本46页跷跷板图片,学生观察这幅图片,想一想这幅图片中的爸爸他坐在哪里,跷跷板另一端的小朋友才能翘起他?

预设:

这幅图中的跷跷板其实就是一个杠杆,杠杆的支点就在跷跷板的中间。

图中的孩子已经坐在了杠杆一端的顶头,而爸爸坐在了靠近支点的地方,孩子仍然没有翘起他,那就说明爸爸还需要坐得靠近支点近一点,这个孩子才能翘起他。

活动4:

动手做一杆小秤

教师引导: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买东西都需要去称一称。

我们现在有各种各样的电子秤,不过在过去,人们都使用一种老式的秤来称东西。

出示过去人们所使用的秤,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秤的组成部分。

教师介绍:

人们在过去常常使用的这种秤,其实利用的也是杠杆原理。

下面我们就来动手做一杆小秤,进一步体会杠杆的平衡原理。

出示课本40页中间的两幅图片,学生观察这两幅图片,想一想,动手制作小称所需要的材料、制作方法等等。

全班交流

所需材料:

一根木棒、细绳子、笔、盘子、铁锁等等。

制作方法:

拿一根木棒作为秤杆,在秤杆上面用签字笔均匀的画上称星。

然后在秤杆的一端挂上盘子作为秤盘,在靠近秤盘的地方装上一个提纽,最后在铁锁上系上细绳作为秤砣。

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动手制作一杆简单的小秤。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制作情况,并适当的加以指导。

全班交流,各小组展示本小组制作好的简单小秤,并动手用自己制作的小秤来称一称物体的重量。

交流讨论:

小秤制作好了,我们也利用小秤称了称物体的重量,大家知道小杆秤称重物的原理吗?

全班交流,预设:

小杆秤的支点为提纽与秤杆的接触点,用力点为秤盘或秤钩的吊线与秤杆的接触点,阻力点为秤砣吊线与秤杆的接触点。

人可调节阻力点的位置使杆秤平衡,根据此刻阻力点的位置读出物重。

在称重时,杆秤实为一个省力杠杆。

教师小结:

一杆小小的秤中蕴藏着复杂的杠杆原理,这也进一步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活动5:

阿基米德与杠杆

出示课本40页“阿基米德与杠杆”的文字,引导学生读一读,初步了解阿基米德与杠杆方面的知识。

全班交流:

谁最先提出了杠杆原理?

是古希腊的学者阿基米德最先提出了杠杆原理。

阿基米德提出了杠杆原理之后,又为人类做出了哪些贡献?

阿基米德根据杠杆原理完成了一系列发明创造,比如投石器,可以将各种飞弹和巨石投的很远,在城市防御战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出示课本40页的最后一幅图片,并且出示阿基米德的名言:

“假如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推动地球。

讨论交流:

阿基米德这句话说的有道理吗?

“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地球!

”,这是古代发现杠杆原理的阿基米德说的话。

阿基米德知道,如果利用杠杆,就能用一个最小的力,把无论多么重的东西举起来,只要把这个力放在杠杆的长臂上,而让短臂对重物起作用。

然而如果这个古代伟大科学家知道地球的质量是这么大,他也许就不会这样夸口了。

让我们设想阿基米德真的找到了另一个地球做支点;再设想他也做成了一根够长的杠杆。

你知道他得用多少时间才能把质量等于地球的一个重物举起,哪怕只举起1cm呢?

至少要30万亿年!

四、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杠杆这种简单的机械,知道杠杆是一种撬动重物的装置,它包括一个支点和一根能够绕支点转动的硬棒。

利用杠杆,有时我们可以省力,有的时候我们可以省距离。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都使用到了杠杆。

课后,同学们可以继续观察我们的生活,了解生活中所使用到的杠杆原理。

第14课拧螺丝的学问

教学目标

在比较中认识轮轴装置的结构特点。

通过实验,发现施加在轮上和轴上的力的不同作用效果。

了解轮轴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能分析出其原理。

知道轮轴的应用对生产发展的价值。

重点与难点

重点:

研究轮轴在什么情况下更省力。

难点:

分析在轴上用力的轮轴的好处。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

使用轮轴的图片或视频。

学生分组材料:

螺丝刀手柄、螺丝刀、内六角螺丝、内六角扳手、木板(含配套内六角螺丝孔一个)、轮轴实验装置、竹蜻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一课通过学习,我们认识了简单的机械——杠杆,知道杠杆是一种用来撬动重物的装置,它包括一个支点和一根能绕支点转动的硬棒。

出示课本38页杠杆的组成示意图,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14课。

板书课题:

14.拧螺丝的学问

二、学习新课

活动1:

认识轮轴

出示汽车方向盘,引导学生观察汽车方向盘,想一想司机开车的时候是怎样操作方向盘的?

预设:

司机开车的时候只要转动方向盘的轮子,方向盘轮子的转动就会带动方向盘中间轴的转动。

出示课本41有关轮轴的概念文字:

像螺丝刀、汽车方向盘这样,轮和轴固定在一起,轮转动时轴也跟着转动的装置叫作轮轴。

学生认真朗读这段文字,初步了解轮轴的概念和轮轴的特点。

教师讲解:

轮轴的概念涉及三个要素:

1轮大轴小;2轮与轴固定在一起,两者同时转动;3有外力作用在轮或轴上,使其转动,从而克服对应轴或轮的旋转阻力转动。

出示课本41上面两幅图片,学生观察这两幅图片,了解螺丝刀和方向盘上的轮和轴分别是什么?

预设:

螺丝刀把手是轮,插在螺丝刀的中间部分是轴。

方向盘外面的大圆是轮,中间的是轴。

除了螺丝刀和方向盘之外,生活中还有哪些具有轮轴装置的物品呢?

出示课本41页中间的三幅插图,学生认真观察削笔器、门把手、水龙头这三种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想一想这些物品中哪一部分是轮?

哪一部分是轴?

预设:

图片1,削笔器。

摇柄是轮,铅笔对面的螺母是轴。

图片2,球型把手是轮,锁芯是轴。

图片3,水龙头。

兰花龙头是轮,阀门芯是轴。

除了书上列举的这些含有轮轴装置的物品之外,同学们还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含有轮轴装置的物品呢?

在这些物品中,哪一部分是轮?

哪一部分是轴?

全班交流讨论,预设:

辘轳、绞盘、石磨、汽车的驾驶盘、扳手、手摇卷扬机、自来水龙头的扭柄、学校教室门的旋转把手、自行车车把等。

活动2:

探讨轮轴的作用

出示课本41页下面两幅图,教师引导: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时候像图1一样去拧螺丝,有时候我们像图2一样去拧螺丝,请大家比较这两种拧螺丝的方法,用力情况有什么不一样呢?

学生观察这两种图片,思考用这两种螺丝刀拧螺丝时的用力情况。

全班交流,预设:

图片1,用无柄螺丝刀,是在轴上用力,费力。

图片2,用有柄螺丝刀,是在轮上用力,省力。

教师引导:

由此看来,轮轴有的时候是省力的,有的时候是不省力的。

那么轮轴在什么情况下更省力呢?

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

活动3:

研究轮轴在什么情况下更省力

出示课本42页上面的两幅图片,学生观察这两幅图片,并读一读旁边的文字,初步了解本次实验所需的材料、方法步骤及注意点。

全班交流

实验材料:

轮轴装置、钩码。

实验方法:

1.在轴上挂一定数量的钩码。

2.观察在轮上挂多少个钩码,才能使轮轴平衡。

3.保持轴上钩码个数不变,换更大的轮,重复实验步骤2。

学生分小组活动,小组成员互相协作,完成实验,并且思考实验结论。

全班交流

当轮轴平衡时,在轴和轮上所挂钩码的个数相同吗?

轮轴平衡时,在轮上悬挂的钩码少,在轴上悬挂的钩码多。

换一个更大的轮后,所挂钩码的个数有变化吗?

轮越大,悬挂的钩码越少,轮轴也越省力。

省力表现为在大轮上以数量较少的钩码来平衡小轮上数量较多的钩码。

想一想是在轮上用力省力,还是在轴上用力省力?

钩码数量的多少,表示用力的大小。

在轮上用力更省力。

轮轴在什么情况下更省力呢?

我们可以得出什么实验结论?

轮轴的基本组成是轮和轴,大轮为轮,小轮为轴。

一般动力作用在轮上时省力;动力作用在轴上时费力。

活动4:

探究内六角扳手的省力方法

出示内六角扳手,引导学生观察内六角扳手,了解内六角扳手的作用。

内六角扳手通过扭矩施加对螺丝的作用力,大大降低了使用者的用力强度,是工业制造业中不可或缺的得力工具。

内六角扳手也是一种轮轴工具,出示课本42页右下方的一幅图片,观察这幅图片,想一想内六角扳手哪一部分是轮?

哪一部分是轴?

预设:

内六角扳手有长柄和短柄,长柄和短柄都可以作为轮,也都可以作为轴。

把长柄作为轮,短柄就是轴,反过来,把短柄作为轮,长柄就是轴。

我们平时在使用内六角扳手的时候,怎样做才能更省力呢?

为什么?

预设:

把长柄作为轮,把短柄作为轴,转动长柄拧螺丝,更省力。

因为手柄好比轮轴上的轮,扳手与螺丝的接触面好比轴,由于轴不变,轮越大就越省力。

活动4:

轮上用力的轮轴和轴上用力的轮轴

出示课本43页上面的4幅插图,学生观察这4幅插图,想一想在使用图中的各种用具时,哪些是在轮上用力?

哪些是在轴上用力?

预设:

图片1,竹蜻蜓,在轴上用力,可利用其在手心连续滚动多圈,使叶片快速转动。

图片2,擀面杖,在轴上用力,使轮转动的距离远。

图片3,用石磨磨豆子,是在轮上用力。

图片4,套筒扳手,在轮上用力。

日常生活中的轮轴工具,有的是在轮上用力,有的是在轴上用力,想一想在轴上用力的轮轴有什么好处呢?

在轴上用力的轮轴虽然不省力,但是可以省距离。

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在轴上用力的轮轴装置?

螺旋桨、电风扇、自行车飞轮带动后轮等。

活动5:

轮轴的用途

教师引导:

轮轴有在轮上用力和在轴上用力两种,在轮上用力可以省力,但是费距离,在轴上用力,虽然不省力,但是省距离。

这两种轮轴各有特点,也各有其优点和缺点。

早在很多年前,人们就已经把轮轴原理运用于生产生活中了。

出示课本43页下面的三幅图片,学生观察这三幅图片,思考这三幅图片中的轮轴装置哪一部分是轮?

哪一部分是轴?

他们是在轮上用力还是在轴上用力?

全班交流,预设:

图片1,筒车,是一种以水流作动力的取水工具。

筒车外面的圆周就是轮,中间的是轴,运用筒车送水时可以省力,但不省距离。

图片2,辘轳,是一种提取井水的装置。

摇动的把手是轮,绕绳子的部分是轴。

用辘轳打水可以省力,但不省距离。

图片3,飏扇,是古代的一种风力扬谷器,可用来扬除糠秕。

外面的风轮是轮,人们操作的地方是轴。

这是一种在轴上用力的轮轴装置,不省力但是可以省距离。

教师小结:

古代的人们发明了这些轮轴装置,给农业生产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这些发明也极大的提高了生产劳动的效率,一直到现在有些工具仍然在使用。

三、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轮轴,知道像螺丝刀、汽车方向盘一样,轮和轴固定在一起,轮转动时,轴也跟着转动的装置叫做轮轴。

轮轴有两种,一种是在轮上用力,可以省力,但不可以省距离,另一种是在轴上用力,不省力,但可以省距离。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哪一种轮轴装置。

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观察周围的物品,看看生活中还有哪些轮轴装置的物品。

第15课升旗的方法

1.教学内容

本课引导学生认识另一种简单机械——滑轮的结构及作用,分三个部分展开学习内容。

第一部分,通过升国旗活动,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国旗能轻松升上去,旗杆顶端有一种什么样的构造,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第二部分,出示滑轮实物,让学生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认识滑轮的组成部分及其作用;通过两幅滑轮使用时的不同状态图,引出定滑轮与动滑轮的概念,指导学生了解定滑轮与动滑轮的特点及异同。

第三部分,动手组装定滑轮和动滑轮,并研究用它们提升物体时是否省力,发现定滑轮与动滑轮的不同作用。

2.教学目标

认识滑轮的结构和作用。

知道滑轮的特征、分类及其异同。

能够通过组装滑轮进行实验,认识两种滑轮的不同作用。

能说出生活中一些利用滑轮的实例。

3.重点与难点

重点:

分辨不同滑轮的用力方向与作用。

难点:

组装滑轮装置。

4.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

滑轮使用的图片和视频。

学生分组材料:

定滑轮、动滑轮、弹簧测力计、棉线若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上两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两种简单的机械,一种是杠杆,一种是轮轴。

知道在生产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杠杆和轮轴,这两种简单的机械极大的提高了人们的生产劳动的效率。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探讨第3种简单的机械——滑轮。

板书课题:

15.升旗的方法

二、教学新课

活动1:

升旗中的简单机械

出示升国旗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并且想一想国旗是怎样升上高高的旗杆的?

为什么向下拉绳子就能轻松的把国旗升上去?

预设:

国旗能够很轻松的升到旗杆顶上,那是因为在旗杆的顶部有一个简单的机械装置,这个简单的机械装置就是滑轮,利用它可以把物体轻松地拉向高处。

出示课本44页旗杆顶部的放大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初步了解旗杆顶端的滑轮装置。

活动4: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教师引导:

刚刚我们了解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概念,知道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之处,那么定滑轮和动滑轮在省力方面是否一样呢?

下面我们接着交流。

出示课本45页中间的4幅图片,学生观察这4幅图片,初步了解本次活动的材料、方法以及注意点。

实验材料:

铁架台、定滑轮、动滑轮各一个,弹簧测力计,钩码若干等等。

实验方法

先组装好一个定滑轮,并且用弹簧测力计拉起一个钩码,读一读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然后再组装一个动滑轮,利用弹簧测力计,拉起同样的一个钩码,读一读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比较定滑轮和动滑轮装置下,用同样的测力计拉起一个同样的钩码所需的力是否一致。

教师讲解:

这是一个测量比较活动。

活动内容牵涉组装支架、安装滑轮、悬挂重物、测量拉力、比较力的大小等环节,从而发现两种滑轮的不同作用。

全班交流,各小组进行实验操作,并汇报本小组利用定滑轮和动滑轮拉起一个同样的钩码所要的力,说一说由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

通过这一实验,我们发现定滑轮和动滑轮在省力方面是不一样的,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使用动滑轮拉动物体是省力的。

讨论问题

用定滑轮和动滑轮提升同一个物体时,用力的方向一样吗?

用力的大小一样吗?

用定滑轮时,将弹簧测力计向下拉动,用力的大小与重物的重力基本相同。

用动滑轮时,将弹簧测力计向上拉动,用力的大小明显小于重物的重力。

为什么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人们还要使用定滑轮呢?

因为定滑轮的中心轴固定不动,因此定滑轮的功能是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

当拉升重物的时候,可以使用定滑轮将施力方向转变为容易出力的方向。

教师小结:

通过这一实验,我们知道利用定滑轮和动滑轮分别拉动物体的时候,用力的方向是不一样的,并且使用定滑轮是不省力的,使用动滑轮是省力的。

三、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了解了滑轮,知道定滑轮工作时只是转动,位置固定不变,动滑轮随着被拉的物体一起移动位置。

拉动同一个物体,动滑轮比定滑轮省力。

四、学生活动手册

在下图中用红色箭头表示人用力的方向,用蓝色箭头表示重物运动的方向。

研究用定滑轮和动滑轮提升物体,把测力计读数填写在表格里。

钩码质量/克

测力计读数/牛

直接垂直提升

用定滑轮提升

用动滑轮提升

50

0.49

0.49

0.24

100

0.98

0.98

0.49

150

1.47

1.47

0.74

(拉力与竖直提起钩码拉力相等。

拉力约是竖直提起钩码拉力的一半。

我的结论:

拉动同一个物体,动滑轮比定滑轮省力。

第16课斜坡的启示

教学目标

知道斜面是简单机械,斜面可以省力。

借助对比实验发现斜面的省力程度与斜面坡度大小之间的关系。

能够发现生活中的斜面,能够借助斜面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知道哪些属于简单机械及简单机械的作用在于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重点与难点

重点:

发现斜面的省力程度与斜面坡度大小之间的关系。

难点:

理解斜面的变形。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

使用斜面的视频。

学生分组材料:

小车、弹簧测力计、斜面木板、书本、三角形的纸、螺丝、剪刀、铅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上几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杠杆、轮轴以及滑轮这三种简单的机械,了解了这三种机械的使用方法以及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所起的作用。

今天这节课,我们探讨另一种简单的机械——斜面。

板书课题:

16.斜坡的启示

二、教学新课

活动1:

认识斜面

出示课本46页上面两幅图片,学生观察图片,说一说这两幅图片上的内容。

预设:

图片1,一个人搬着自行车在上台阶。

图片2,四五个人合作用力,把一个沉重的大箱子搬上卡车。

搬自行车上台阶,把沉重的箱子搬上卡车,这两件事都非常费力气。

如果让你想办法,你有更好的办法帮助他们吗?

预设:

在台阶边上放一块木板搭成一个斜面,把自行车沿着斜面推上去,可以省很多力气。

在卡车的后面搭一块厚木板,把重物沿着木板推上卡车,这样不仅可以安全的把重物搬上卡车,还可以省力。

教师引导:

其实早在很多年前,聪明的古代人就开始有斜坡搬运重物。

出示课本46页下面的这幅图片,学生观察这幅图片,了解这幅图片中的人们在建造金字塔时,是怎样利用斜面把重物拖上去的?

古代的人在建造建筑物时为什么利用斜面搬运重物呢?

你能从这幅图中得到启示吗?

预设:

因为利用斜面搬运重物可以省力,古人正是利用了斜面的这一特点实现省力的目的。

古代的人在金字塔的旁边用泥土堆建了Z形斜坡,可以运送大型石块到金字塔的任何位置。

工程结束,拆掉斜坡即露出金字塔。

出示课本47页最上面的一幅图片,学生观察这幅图片,了解卡车司机把一块木板搭在卡车上,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斜面,然后很轻松的将几个圆柱形的铁桶沿着斜面装上了卡车。

出示课本47页有关斜面的概念知识点:

像搭在车厢与地面之间的长硬板这样,与地面有一定的夹角(坡度)的面,叫作斜面。

它能帮助人们抬升重物,减轻劳动强度。

教师讲解:

斜面的概念包含三个要点:

1板材为硬质;2板材与地面成一定的夹角;3板材一端高,一端低。

活动2:

研究拉小车的力与斜面坡度大小的关系

斜面具有省力的作用,可以减轻劳动强度,那么斜面斜坡的大小与所需要的拉力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关系呢?

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讨。

出示课本47页的实验图片,学生观察这幅图片并读一读下面的实验记录表,初步了解本次实验研究的问题、所需的材料、实验方法步骤以及得出的实验结论。

全班交流

实验问题:

斜面坡度大小会影响拉小车的力吗?

实验材料:

书本若干、长木板条、钩码若干、弹簧测力计等等。

实验方法:

1.搭好实验装置。

2.先测出直接提升小车需要的力,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