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武宁大湖塘地区钨矿成矿规律及找矿标志研究doc.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078213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1.3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武宁大湖塘地区钨矿成矿规律及找矿标志研究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江西武宁大湖塘地区钨矿成矿规律及找矿标志研究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江西武宁大湖塘地区钨矿成矿规律及找矿标志研究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江西武宁大湖塘地区钨矿成矿规律及找矿标志研究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江西武宁大湖塘地区钨矿成矿规律及找矿标志研究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武宁大湖塘地区钨矿成矿规律及找矿标志研究doc.docx

《江西武宁大湖塘地区钨矿成矿规律及找矿标志研究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武宁大湖塘地区钨矿成矿规律及找矿标志研究doc.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西武宁大湖塘地区钨矿成矿规律及找矿标志研究doc.docx

江西武宁大湖塘地区钨矿成矿规律及找矿标志研究doc

 

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

江西武宁大湖塘地区钨矿成矿规律及找矿标志研究

 

学习中心:

赣州学习中心

学号:

097F29113004

姓名:

罗智勇

专业:

资源勘查工程

指导教师:

刘泽东

 

2013年8月24日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指导意见表

学生姓名:

罗智勇学号:

097F29113004专业:

资源勘查工程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江西武宁大湖塘地区钨矿成矿规律及找矿标志研究

指导教师意见:

(请对论文的学术水平做出简要评述。

包括选题意义;文献资料的掌握;所用资料、实验结果和计算数据的可靠性;写作规范和逻辑性;文献引用的规范性等。

还须明确指出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论文首先叙述了研究区的基本情况及前人研究成果,然后阐述了研究区区域地质成矿背景、矿床地质特征,介绍了钨矿床时空分布及成矿规律和成矿模式,最后指明了该矿床找矿标志并进行远景分析,得出相关结论。

论文选题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论文格式正确、编排有序、结构合理、条理清晰、语言流畅、重点突出、图文并茂,论述有理有据,结论准确恰当。

综上所述,该论文是一篇合格的本科毕业论文。

 

指导教师结论:

合格(合格、不合格)

指导教师

姓名

刘泽东

所在单位

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

指导时间

2013.9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评阅教师评阅意见表

学生姓名:

罗智勇学号:

097F29113004专业:

资源勘查工程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江西武宁大湖塘地区钨矿成矿规律及找矿标志研究

评阅意见:

(请对论文的学术水平做出简要评述。

包括选题意义;文献资料的掌握;所用资料、实验结果和计算数据的可靠性;写作规范和逻辑性;文献引用的规范性等。

还须明确指出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该论文在对前人研究成果进行综合的基础上,通过地层、构造、岩浆岩等成矿地质条件与钨矿成矿的关系分析,总结出大湖塘钨矿田(床)具有“三个前提、五个特征”的成矿规律,预测出大湖塘-东陡崖钨(锡)、昆山-蓑衣洞钨(钼)2个找矿远景区。

选题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全文分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第二部分概述区域地质,第三部分阐述矿区地质特征,第四部分分析矿体时空分布及成矿规律,第五部分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最后总结全文。

论文结构较完整、语言流畅、结论较合理,内容较丰富,然而,论文层次不够清晰,对于找矿标志的研究有待修改,其中地层、构造和岩浆岩不能作为找矿标志,只能是控矿因素。

另外,论文的摘要和结论部分未能较好的陈述正文的主题研究内容、研究成果及认识等。

修改意见:

(针对上面提出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提出具体修改意见。

评阅成绩合格,并可不用修改直接参加答辩的不必填此意见。

1、完善论文格式;

2、修改论文对找矿标志的研究;

3、修改论文的摘要和结论部分。

毕业设计(论文)评阅成绩(百分制):

82

评阅结论:

同意答辩(同意答辩、不同意答辩、修改后答辩)

评阅人姓名

毕诗健

所在单位

资源学院

评阅时间

2013-10-12

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本人所呈交的本科毕业论文《江西武宁大湖塘地区钨矿成矿规律及找矿标志研究》,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论文中引用他人的文献、资料均已明确注出,论文中的结论和结果为本人独立完成,不包含他人成果及使用过的材料。

对论文的完成提供过帮助的有关人员已在文中说明并致以谢意。

本人所呈交的本科毕业论文没有违反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没有侵权行为,并愿意承担由此而产生的法律责任和法律后果。

论文作者(签字):

罗智勇

日期:

2013年8月24日

 

摘要

江西省武宁县大湖塘石门寺超大型钨矿的成功勘查是我国地质找矿工作的重大发现。

大湖塘钨矿田处于扬子板块东部南缘,九岭—鄣公山隆起区西部与武宁—宜丰北北东向断裂带北东段的交接处,属大湖塘—同安钨(锡)、钽铌多金属矿带的北段。

矿化类型划分为细脉浸染型、隐爆角砾岩型和石英大脉型。

前者占总储量的74%,该类型以晋宁晚期黑云母花岗闪长岩为容矿围岩,以燕山中期酸性深成至浅成花岗岩为成矿母岩。

矿体厚大且产状平缓,大致平行于黑云母花岗闪长岩与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株顶部的接触面分布,以外接触带为主(I1矿体),水平投影面积1.50km2,单工程最大厚度389.33m,平均厚度143.67m,平均品位0.193%,厚度变化系数63.7%,品位变化系数115.8%。

工业矿物主要为白钨矿、黑钨矿、黄铜矿、辉钼矿。

矿石组构类型主要有结晶结构、交代结构、细脉状构造、浸染状构造,常见近矿围岩蚀变为黑鳞云母化、云英岩化、绿泥石化,成因类型属岩浆期后高中温热液矿床,工业类型可划归为细脉浸染型白钨矿。

石门寺矿区以黑云母花岗闪长岩为容矿围岩的细脉浸染状白钨的发现,改变了以往只专注评价石英大脉型黑钨矿的找矿思路,为矿区及九岭矿集区实现钨多金属找矿突破指明了新的方向。

关键词:

细脉浸染状构造,成矿规律,钨矿,大湖塘,矿床地质特征,找矿意义

 

Abstract

Largelakesinwuningcounty,jiangxiprovinceshekmuntempleisthesuccessofthesuperlargetungstenexplorationdiscoveryofgeologicalprospectingworkinourcountry.BigpondtungstenorefieldinsouthernmarginoftheeasternYangtzeplate,nineridge-westernZhangmalemountainupliftandwuning-YiFengnorthnortheasttofaultzoneintheeasternpartofnorthjunction,isabigpond,deep(sn),tantalumniobiumtungstenpolymetallicorebeltinthenorth.Mineralizationtypesaredividedintofinedisseminatedtypeofarteriesandveins,cryptoexplosionbrecciatypeandquartzveintype.Theformeraccountsfor74%oftotalreserves,thetypeinlatejinningbiotitegranodioriteoreforthesurroundingrock,middleyanshanaciddeepintotohypabyssalgranitefortheore-formingparentrock.Largeandthickorebodiesandoccurrenceflat,roughlyparalleltothebiotitegranodioriteandlikeporphyriticbiotitegranitestrainsatthetopofthedistributionofcontactarea,mainlyoutsidecontactzone(I1orebody),horizontalprojectionareaof1.50km2andthemaximumthicknessof389.33m,singleengineeringaveragethicknessof143.67m,theaveragegradeof0.193%,thethicknessofthevariationcoefficientof63.7%,gradevariationcoefficientis115.8%.Industrialmineralsmainlyforscheelite,wolframite,chalcopyriteandmolybdenite.Orefabrictypeshavemainlycrystallinestructureandmetasomatictexture,fineveinstructure,disseminatedstructure,commonnearorerockerosionintoblacklepidolite,greisenization,chloritization,genetictypesofwarmliquiddepositbelongstomagmaticperiodafterhighschool,industrialtypescanbeclassifiedasscheelitestringerdisseminatedtype.

Keywords:

Veinletdisseminatedstructure,metallogenicregularity,tungsten,bigpond,oredepositgeologicalfeatures,prospectingsignificance

 

一、绪论

(一)研究区位置、交通及自然地理概况

大岭上矿区属于大湖塘矿集区北区的一部分,地处武宁县、修水县、靖安县交界处,位于武宁县城南西直径约43km处,行政上属武宁县石门楼镇管辖。

大岭上矿区的地理坐标为:

东经114°56′40″,北纬28°55′24″,其面积约为3km2。

另外大岭上矿区交通便捷,矿区向东约4km就有公路与北港—靖安公路相连,可直达南昌、九江,在西北方向5km有公路可通过石门楼镇到达武宁、修水等地。

图1-1交通位置图

大岭上矿区地处九岭东西向主脉中段的中高山区。

总体地势东南高、西北底,地势较陡峻。

西北角的平顶山是最高峰,海拔约1680m,最低处为东北角,海拔小于1200m。

区内浮土覆盖不厚,一般为1—3m,大岭上矿区的植被较发育,海拔1500m以上山坡至山顶少见灌木,且茅草丛生,1500m以下山坡至沟壑,山峦起伏,高峰耸立。

当地泥石流、滑坡等自然地质灾害发生比较少。

矿区的气候属于大陆性山地气候,雨多雾大,冰雪寒冷为矿区特点,11月—次年3月为霜雪冰冻期,天气寒冷,最冷可达零下20℃。

4—6月雨雾天气比较多,7—11月主要为晴朗天气,且凉爽宜人,适合野外工作。

矿区地处高山之上,周围10公里范围内人员稀少,唯有采矿工人就近矿山居住,山下农业以产水稻为主,由于气候、地形等原因的影响,水稻生长期长,以米质优良闻名远近。

其他作物有红壤落花生、红丝姜、番薯、油菜、玉米等,其中尤以红壤落花生和红丝姜最为有名。

矿产资源以钨矿与瓷土的储量为最。

矿产资源的开采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二)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

钨是稀有金属,也是重要的战略物资,其开采利用历来为国内外所重视。

我国钨矿具有优越的成矿地质背景和多元成矿条件(即成矿物质的来源性:

含矿建造的多层性:

成矿作用的多期性:

成矿环境的多样性以及钨元素地球化学的多种适应性),现已发现并探明有储量的矿区252处,累计探明储量(WO3,下同)637.5万t,其中A+B+C级储量232万t,占36.4%。

截至1996年底,钨矿保有储量为529.08万t,其中A+B+C级储量228.11万t,占43.1%。

在找矿行动中,根据国土部公布的最新数据,金属矿产勘查取得一批世界级的重大发现,查明资源储量达106万吨的钨矿。

中国钨矿资源丰富,著称世界,其储量在世界排位,以中国表内A+B+C级储量同世界储量基础相比居世界第1位。

第2位加拿大(储量基础49.3万t)、第3位俄罗斯(储量基础35.5万t)。

中国钨矿不仅储量居世界第一,而且产量和出口量长期以来也居世界第一,因而被称誉为“世界三个第一”,表明我国钨矿在国际上占有主要地位,钨矿也是“十一五”重点勘查矿种之一。

钨矿是我国的优势矿种,为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做出过突出的贡献,钨矿工业在我国工业领域占有重要地位。

我国钨矿分布特点是既广泛又相对集中,广泛性表现在:

钨矿只要分布在16个省区,划分为5个成矿带,即华北成矿带、华南成矿带、天山-北山成矿带、西秦岭-祁连山成矿带、三江钨锡成矿带。

其中,华南成矿带中的南岭成矿区(包括政和-大埔深断裂以西的闽西、赣湘南部、粤桂两省区的一部分和滇东南部分),是中国钨矿床高度发育区,也是世界钨矿床分布最密集的地区。

成矿条件优越,矿床类型丰富多彩,拥有世界上主要钨矿类型,如石英脉型(广东锯板坑钨矿、江西大吉山钨矿等)、花岗岩细脉浸染型(福建行洛坑钨矿)、以夕卡岩为主的层控多因叠加型(湖南柿竹园钨锡铋钼矿)、层控型(广西大明山钨矿)等。

如此可见,中国钨矿时空分布既广泛又相对高度集中。

成矿期主要集中于燕山期,矿床分布特别是大型、超大型钨矿主要集中于南岭成矿区。

其储量占全国钨储量的70%以上。

万物都是一把双刃剑:

我国既是一个产钨大国,也是一个钨资源消耗大国。

由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地质工作被忽视,矿产勘查工作萧条甚至停顿,加上本世纪初一段时间的高速发展,全国钨的消耗迅猛增加,造成我国大部分地区,尤其是南岭地区大都数原料出口转为进口国,这对我国钨矿工业的健康发展构成严重威胁,业已引起国家和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武宁大湖塘钨矿区位于我市北部九岭山中,上世纪50年代发现,当时探明储量只有3000吨,经多年开采,矿区内资源已经枯竭;原有地质找矿工作程度较低,仅在上世纪70年代末针对地表石英大脉型黑钨矿进行过普查,涉及矿区基础地质与科研方面的文献少,地质找矿工作难度大。

2010年初,省地矿局筹集资金近2亿元,运用一系列找矿新理论、新方法,组织赣西北地质队和916地质队共计70多台钻机、400多名地质人员,在九岭矿集区开展整装勘查。

随着整装勘查的深入推进,专家估计,赣北九岭矿集区钨及共伴生的铜钼资源储量还将大幅度增长,超过赣南现有钨资源储量。

经过地质勘探人员两年多的奋战,世界级特大钨矿“横空出世”。

此次武宁大湖塘特大钨矿的发现,预示着赣北将再造一个“世界钨都”。

鉴于钨矿在世界上占有的重要战略地位,以及目前此次武宁大湖塘特大钨矿的重大发现,为了充分发挥我国钨矿的资源优势,确保我国钨矿在世界的长期优势地位,因而加强钨矿山新一轮的地质找矿工作,进而增强对钨成矿规律的认识及钨找矿标志的研究,促使钨业“持续、稳定、协调”的一种模式。

本文根据矿山积累的大量第一手资料,总结和探讨钨矿钨矿成矿规律,钨矿床隐、盲矿体的找矿标志研究及其应用,并全面分析目前矿山资源前景,为下一步深部找矿提出方向与建议。

(三)我国钨矿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1、我国钨矿的种类及其特征

我国钨矿资源丰富,成矿地质条件与成矿环境多样,钨矿床类型多样,往往是地层、构造、岩浆岩一起控矿形成矿床,成矿物质来源广泛,成矿环境多样,矿床的分布密集。

可以分为:

石英脉型、斑岩型、爆破角砾岩型、矽卡岩型、层控型钨矿床。

①斑岩型钨矿具有产量大,品位低,矿体产出浅的特点。

矿体主要赋存于花岗斑岩、花岗闪长斑岩、二长斑岩、石英斑岩中。

矿脉呈细脉状、侵染状等。

矿化主体部分主

要分布在岩体内,斑岩体及围岩接触带也有矿化,少部分产在围岩中。

矿石主要有白钨矿、黑钨矿,其次有黄铜矿、辉钼矿等。

例如:

江西阳储岭钨矿床和中国广东莲花山钨矿床等。

②石英脉型钨矿是我国钨矿的主要类型之一。

该类矿床与壳源改造花岗岩类侵入体关系密切,多产于岩体的内外接触带,以岩体内接触带为主,受岩体内构造裂隙控制,沿裂隙充填呈脉状、似脉状。

矿石主要由石英和黑钨矿组成,并含有黄铜矿、辉钼矿、黄铁矿等。

③爆破角砾岩型钨矿床主要产于爆破角砾岩体内以及角砾岩体围岩构造裂隙中,这种钨矿床常与斑岩型钨矿伴生产出,其矿石的成分主要为黑钨矿、辉钼矿,其次有黄铜矿、黄铁矿等。

④矽卡岩型钨矿床是白钨矿的主要产出类型,此类矿床主要产于岩浆岩体与碳酸盐类岩接触带以及附近的围岩中,围岩蚀变主要的为矽卡岩化。

矿体形态多为不规则粒状、囊状、扁豆状等,一般属于较易选的矿石,这类矿床含有大量的矽卡岩矿物如:

透辉石、石榴石、钙铁辉石、绿帘石等,矿石矿物主要是白钨矿、辉钼矿、锡石、闪锌矿等,工业矿物主要是白钨矿。

矽卡岩钨矿分布较广泛,规模较大。

我国的湖南是世界矽卡岩钨矿最集中分布的重要地区。

尽管目前中国仍以开采石英脉型黑钨矿为主,但矽卡岩型白钨矿未来工业利用价值将超过和取代石英脉型黑钨矿。

⑤层控型钨矿床是指受一定地层层位限制的矿床,狭义上是指沉积、火山—沉积作用初步形成的矿源层经后期改造富集形成的矿床,这种矿床一般产于特定的地层单元内,明显受层位、岩性等控制如湖南沃溪、广西大明山等(朱习君,2011;蔡改贫等,2009)。

2、成矿时代及其成因研究

从成矿时间来看,钨矿床的成矿时代跨度虽然大,但是主要集中在古生代和中生代,我国的钨矿主要集中在燕山期(石洪召等,2009)。

从国内外资料来看,各个时代产出的钨矿也有其固定的规律:

前寒武纪钨矿的类型主要为热液石英脉型和矽卡岩型,古生代钨矿的主要类型为石英脉型和矽卡岩型以及斑岩型,新生代钨矿的类型主要为热液石英脉型、残积冲积型、斑岩型等(杜汉忠等,1987)。

在矿床成因研究进展中,黑钨矿的成因主要是与花岗岩有关的热液石英脉型,成矿类型比较单一。

白钨矿的成因过去主要以花岗岩岩浆演化成矿模式占主导,也就是对于钨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及成因,均归结于岩浆作用,许多矿床都被认为是接触交代成因矽卡岩型(宋焕斌,1988;官容生,1991;官容生,1993;蔡德坤;1983)。

后来发现岩浆活动对于含钨沉积建造以及层控钨矿床起着极为重要的直接或间接的作用(石洪召等,2009)。

刘英俊认为富含火山物质的原始含钨建造中钨的来源主要是在地球演化的早期不均一地幔的分异作用下,通过优地槽的火山喷发向地壳表层提供的(刘英俊等,1994)。

3、成矿物质来源

目前对于白钨矿的成矿物质来源有一下几种看法:

①成矿物质来源于岩浆或者岩体(朱祥培等,2006;刘建平等,2007;席斌斌等,2007;席斌斌等,2008)。

徐克勤曾经提出钨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与花岗岩类岩浆活动相关(徐克勤等,1958)。

②成矿物质来源于地层和岩体,即成矿物质是地层的提供和岩体补充共同作用的结果(石洪召等,2009)。

③成矿物质来源于深部地幔,即地幔柱多次活动和地幔的上涌以致岩石圈的伸展最终成矿(聂荣峰,2007)。

④成矿物质来源于地壳,由于钨是一种不相容的元素,因此最先在液相中富集,也就是说地壳是钨达到最大富集的地方,钨在地幔中的分异不可逆,其在地壳中高度富集,且一旦进入地壳将会进行地壳中的化学旋回(石洪召等,2009)。

现代测试技术的发展给成矿物质来源的研究提供了很多有力的工具,利用微量元素Sr、Nd探寻成矿流体来源(熊德信等,2006)以及用包裹体测温示踪推算成矿压力,计算流体盐度等反演流体来源,利用S同位素,判定成矿流体来源等。

4、成矿时代研究进展

过去常采用古流体的Ar—Ar法和岩石的全岩Rb—Sr法以及锆石U—Pb年龄等来研究成矿时代,上世纪80年代报道的白钨矿的Sm—Nd定年(AnglinCD等,1987)。

近年来,在白钨矿以及与白钨矿共生的金矿床的成矿时代利用Sm—Nd定年法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近年我国地质研究者也在白钨矿床的Sm—Nd定年方面有很多突破(彭建堂等,2003;PengB等,2004;刘琰等,2007)。

(四)斑岩型钨矿研究现状和进展

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了对斑岩型钨矿床的研究。

1979年,谭云金结合国内外资料,在《斑岩钨矿床》中一文中介绍了斑岩中的钨矿(谭运金,1979);我国著名地球化学家莫柱孙在《论斑岩矿床》中,首先提出了斑岩型钨矿的概念,开始了我国斑岩型钨矿的研究。

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期,我国主要对华东地区的斑岩型钨矿进行了研究。

《阳储岭斑岩钨钼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探讨》一文对矿床特征和成岩成矿物质来源进行探讨(张玉学,1982);在《赣北斑岩矿床成矿模式探讨》中,对斑岩

岩温度、成岩物质来源、成矿过程和成矿物质来源进行了研究;在《莲花山斑岩型钨矿床的氢、氧、硫、碳和铅同位素地球化学》中,从该矿床的氧、氢、硫、碳和铅同位素资料来探讨其成矿、成矿物质和水的来源、水—岩交换作用等问题(张理刚,1985)。

在80年代中期,有很多文章开始针对斑岩型钨矿的成矿岩体进行研究。

《两类花岗质岩石不同的成矿专属性》和《钨的成矿岩浆体系》中,归纳了斑岩型钨矿床的矿体特征,并与花岗岩型钨矿床进行了区分(刘家远,1978);在《阳储岭斑岩钨矿床成矿杂岩体—一个过渡型花岗岩成生演化的模式》中,对成矿岩体进行了研究;在《斑岩型钨矿及其成矿花岗岩》中,总结了钨矿床的主要特征以及成矿花岗岩的主要特征和成矿过程(刘家远等,1988)。

到了80年代末期,在对斑岩型钨矿有了一定的认识后,一边更加深入的研究斑岩型钨矿,一边开始了对斑岩型钨矿的总结。

在《中国主要斑岩型钨矿床特征》中,总结了我国斑岩型钨矿成矿的构造位置的构造成矿带,成矿地质条件、地球化学特征和矿化特征,并简单总结了斑岩型钨矿的成因标志(古菊云,1988);在《我国东部中生代斑岩型矿床的基本特征》中,总结了我国东部斑岩型矿床的主要分布、物质来源、成矿热液物质来源、成矿流体物质组成、成矿过程等(李秉伦等,1989);在《莲花山斑岩型W-Au矿床成矿流体来源及其演化》和广东莲花山斑岩型钨—金矿床蚀变矿化特征及分带模式》中,研究了成矿流体及演化、蚀变类型(柳少波,1996;柳少波,1997);在《东秦岭南泥湖钼(钨)矿田Re—Os同位素年龄及其地质意义》,利用Re—Os同位素研究了成矿年龄、成矿物质来源和成矿动力学背景;在《氟、氯对热液钨、铜成矿的制约》中,研究了热液中W元素的迁移形式(蒋国豪,2004)。

到了2005年以后,斑岩型钨矿的找矿更加受到关注。

很多文章对斑岩型钨矿的找矿标志进行了探讨。

如在《甘肃小柳沟矿区钨钼矿控矿因素及成因关系探讨》中,对钨矿控矿因素及成因关系进行探讨(白仲吾,2005);在《论南岭东段钨多金属矿找矿方向》中,探讨了南岭东段地区钨多金属矿成矿特征、矿床类型、成矿系列、分布规律及其找矿方向(肖惠良,2006);在《广西大明山矿集区钨多金属矿床类型及控矿因素与找矿标志》中,探讨了该矿床的控矿因素与找矿标志(李水如,2007)。

2008年以后,对于地球动力学的认识逐步深入,这对解释成矿作用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

如毛景文等在“中国东部中生代多阶段成矿的过程与背景”项目中提出了中国东部中生代三期成矿事件、中国东部中生代构造体制大转换的时限、早中白垩世岩石圈大伸展、晚三叠世钨锡钼金和稀有金属矿床的形成环境,揭示了包括斑岩型钨矿的中生代多金属矿床的成矿动力学背景(毛景文等,2008);同时,找矿区域的扩充也深化了对斑岩钨矿的认识。

在西藏冈底斯地区的研究中,《西藏冈底斯东段铜多金属资源评价与新方法技术研究》项目研究了西藏冈底斯成矿带的包括斑岩钨矿的成矿演化模式,特别是“挤压型”陆缘岩浆弧—“碰撞裂谷带”型的成矿演化模式(闫学义,2010)。

《西藏山南地区明则斑岩钼矿床蚀变矿化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