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传媒奖.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078048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0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建筑传媒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国建筑传媒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国建筑传媒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国建筑传媒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国建筑传媒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建筑传媒奖.docx

《中国建筑传媒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建筑传媒奖.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建筑传媒奖.docx

中国建筑传媒奖

中国建筑传媒奖是中国首个侧重建筑的社会评价、实现公民参与、体现公民视角,以“建筑的社会意义和人文关怀”为评奖标准的建筑奖。

该奖项是中国首个将两岸三地的建筑全面纳入评奖范围,评委对参赛作品实地考察后再评选的建筑奖。

大奖口号

“走向公民建筑”。

“公民建筑”是指那些关心各种民生问题,如居住、社区、环境、公共空间等,在设计中体现公共利益、倾注人文关怀,并积极探索高质量文化表现的建筑作品。

2008年第一届中国建筑传媒奖获奖名单:

最佳建筑奖:

甘肃庆阳毛寺生态小学设计:

吴恩融、穆钧

居住特别奖:

广东南海土楼公舍设计:

URBANUS都市实践(刘晓都、孟岩、王辉)

杰出成就奖:

冯纪忠

青年建筑师奖:

标准营造事务所(团队)

组委会特别奖:

谢英俊(台湾)

2010年第二届中国建筑传媒奖获奖名单:

最佳建筑奖:

空缺(未评)

居住特别奖:

天津中新生态城公寓设计:

理想空间工作室(何勍、曲雷)

喀什老城区阿霍街坊改造设计:

王小东、倪一丁、帕孜来提.木特里甫

青年建筑师奖:

傅筱

杰出成就奖:

汉宝德(台湾)

建筑评论奖:

朱涛(香港)

组委会特别奖:

无止桥团队(香港)

2012年第三届中国建筑传媒奖获奖名单:

最佳建筑奖:

歌华营地体验中心设计:

李虎+黄文菁

罗东文化工场设计:

黄声远

居住建筑特别奖:

宁波鄞州人才公寓设计:

平刚

青年建筑师奖:

华黎

建筑评论奖:

阮庆岳

杰出成就奖:

陈志华

12月9日晚上8时,第三届中国建筑传媒奖颁奖礼在深圳华侨城创意文化园隆重举行。

大奖设立的五大奖项全数颁出。

杰出成就奖由83岁的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陈志华获得;最佳建筑奖上届空缺,今届诞下“双黄蛋”,分别是台湾罗东文化工场、河北歌华营地体验中心;最佳居住建筑奖是宁波鄞州区人才公寓;青年建筑师奖由华黎获得;建筑评论奖得主是台湾建筑评论家阮庆岳。

  最佳建筑奖:

  罗东文化工场

  颁奖词:

  罗东文化工场为台湾近年来最具突破性之公共建筑。

在台湾,文化的定义已经日益多元,日常生活和即兴活动都成为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建筑群以罕见的方式回应这一趋势,既隐喻着罗东历史中大型林场的生产空间历史,也为小镇营造了具有震撼力和平等的公共文化交流空间。

建筑结构和空间形式蓄意游走于现代主义和地方性之间,同时也结合场地设计,与城市环境肌理充分融合。

项目本身也是协调和权衡经济、政治等因素的复杂产物。

  入围理由

  罗东文化工场为台湾近年来最具突破性之公共建筑,在各县市文化中心与民众生活相距遥远的语境下,其企图为文化中心提出新定义,改变拒民众于千里之外的封闭形象。

建筑以较为罕见的方式,隐喻着罗东历史中大型林场的生产空间历史,也为小镇营造了具有震撼力和平等的公共文化交流空间。

其结构和空间形式,蓄意游走于现代主义典型和地方性构造之间,并与地景充分融合,藉此构思出的新地方意味。

文化即为日常生活,在此展现无遗。

  建筑师简介

  黄声远,1986年毕业于台湾东海大学建筑系,1991年获得耶鲁大学建筑硕士。

从土地及生活出发,在宜兰深耕16年现为田中央建筑学校/田中央工作群主持建筑师,与一群来自各地的建筑伙伴一同陆续在宜兰推动都市改造。

田中央团队自1994年起推动宜兰河边的维管束计划、宜兰河、罗东文化工场等都市改造计划。

他们的空间想象如藤蔓茎脉葡爬于宜兰小镇与乡野,没有必然的主要空间,也不必急着用答案来限定未来的发展,只要提供足够的养分,更多的想象力就可以蔓延、连结、开放、长出不同的枝节,拓展出更多的空间契机。

  项目资料

  规划时间:

1998/08~2001/12

  设计时间:

2002/01~2009/03

  施工时间:

2004/06~2012/04

  占地面积:

43455平方米

  建筑面积:

2997平方米

  楼地板面积:

6791平方米

  项目背景

  罗东镇位居宜兰县兰阳溪以南之工商发展重镇,长期以来缺乏较大行之文艺活动表演或展示场地,藉由文化中心第二馆区的兴辟计划,于本案的天空艺廊、半户外大棚架及外围景观运动设施型塑“罗东新林场”意象,使溪南重镇的罗东地区能兼具商业与文化的多元化城镇。

  设计理念

  这“食衣住行”皆文化的“未来城市基础设施”,终于穿过各种分期的预算筹措及政党轮替而慢慢来到人间。

经济罗东对比于政教宜兰的不羁性格,棚架净高18公尺,有挣脱的气魄、有知识起家工业城镇的抽象力量,有一片人人平等的水平面,8m出挑,透视上避开了结构的现实性,产生让人愿意接受的轻盈。

  一开始就想把美术馆吊起来,文化市集趴下去的剖面策略,认真把空间的中段空出来,不挡到四周互望的视线。

这种把一切留给公共流动,游走其间到处透出山色的简单心愿,点出了宜兰公共工程还地于民的心胸。

  罗东不但是一个阶级流动的城市,透过对技术知识的努力,可以自由爬上高空,人人都可以公平看到全局。

  这是一个留下空白以等待层层文化从土地里逐渐「生成」的骨架;是邀请人的聚集而非搬演、拼凑既定的模式;是让每一个人可以公平登上都市屋顶的礼物;是铺陈“小镇文化廊道”这样的软性组织,钻来钻去四处漫延,想要为公共“做”什么而不是“成为”什么的冒险付出。

  作品意义

  一个以产业、商业作为起始点的历史乡镇,在形象上可以适度的用建筑的手法加以联想、转化;实质的空间内容亦可反应罗东所固有极富地域特色的商业生活及夜间活动。

作为溪南地区最重要的区域,罗东经常举办大型活动,已成为当地居民的普遍经验,具备提供高密度活动、或可供观赏的集体活动的特质,并与运动设施及周遭的图书馆、活动中心、校园、体育馆…相结合成一个具有小区气息、历史情感的新型文化体育园区。

  具备高度弹性可供适应与调整的空间设施,符合快速变化的现代社会需求,且能使宝贵的大空间保持永续经营;展现一种多元共存,大型集会与小区可以共享的半户外省能空间及身体与数字虚拟信息并存的空间企图。

秦皇岛•歌华营地体验中心

日期:

[2012-10-30]  稿源:

  手机看新闻

提名人:

黄居正、饶小军、王明贤

提名理由:

建筑师力图在一个小小的建筑中承载较大的社会功能,让在这里学习、体验的青少年可以看到一个关于建筑与自然、建筑与人的关系的现代建筑是如何处理场地、材料、当地文脉以及能源节约的问题的。

这样一个包括了剧场、大型活动空间、DIY空间、咖啡屋、书屋、小型音乐厅、大师工作室、VIP室等复杂功能的项目,却必须在6个月内完成全部的设计和施工,这对建筑师的控制力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不同于很多短平快项目必然的粗制滥造,歌华营地体验中心最后却呈现出了良好的完成度。

 

建筑师简介

李虎+黄文菁/OPEN建筑事务所

   李虎与黄文菁同是1973年生,1996年清华大学建筑学本科毕业后赴美国读书,于2006年先后回到北京。

   李虎1998年获美国莱斯大学建筑学硕士。

2000年加入斯蒂文霍尔建筑事务所,2005年起成为合伙人,创建并负责其北京工作室。

2010年底正式退出霍尔事务所,专注于OPEN建筑事务所的实践。

在霍尔事务所工作期间,领导了多个重要获奖项目的设计工作,包括北京的当代MOMA,深圳万科中心,南京四方美术馆,成都来福士广场等。

从2009年起,李虎也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北京建筑中心的主任。

 黄文菁1999年获普林斯顿大学建筑学硕士。

1999-2006年在纽约贝•考博•弗里德建筑事务所(原贝聿铭建筑师事务所)工作,任资深设计师。

她是纽约州注册建筑师和美国建筑师协会会员。

实践之外,她曾任教于香港大学建筑学院和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OPEN由李虎和黄文菁创立于纽约。

2006年建立北京工作室。

OPEN是一个国际化的建筑师和设计师的团队,和跨越不同领域的合作者一起实践城市设计、建筑设计、室内和家具设计。

在实践的同时,OPEN也自发地进行着一系列的城市研究项目。

项目背景

   营地能有效地培养青少年的领导力、责任感、探索精神,是让青少年真正了解世界自我成长的地方,而这些正是中国教育里严重缺乏的。

小天使行动基金在和一家国外建筑事务所合作不成功后,2011年底委托OPEN设计这个公益性的致力于青少年活动的实践和研发的营地体验中心。

虽然面临巨大的时间压力,OPEN还是欣然接受了这一富于社会意义的挑战。

   营地体验中心由歌华文化发展集团投资建设,小天使行动基金运营管理,2012年7月28日正式开营,现在已经产生了相当大的社会影响力。

 

设计理念

   在紧张而宝贵的七亩地上,我们尝试把通常一个大型营地里所提供的活动体验压缩并有效地组织,利用最少的资源去创造最大化、最丰富的体验。

   建筑置身于自然之中,若隐若现,隔绝于城市的喧嚣之外。

空间通透开放,自由流动,阳光和风可以自在地穿过。

灵活可变的空间轻松地适应不同的活动需求。

建筑中心的内庭院,不仅是全年的景观,也可以扩展为观众席来观看剧场的演出。

建筑屋顶为绿化和活动场地,于是基地100%的面积都被利用起来,成为室外活动场地。

 

作品意义

   建筑给青少年提供了一个充满阳光和自然,可以自由发现和创造不同奥秘与故事的场所。

它像一个微缩的社会,包罗万象。

这个建筑也成为一个季节性旅游城市中少有的常年运营的文化活动中心,承担各种演出和文化活动。

小建筑也可以承载大的社会功能。

   这是一个关于自然的建筑,被动式节能和自然材料结合,朴素没有装饰的空间,开放灵活的体验,令建筑本身成为营地的一本教科书。

作为一个实验样板,青少年营地将陆续出现在其他城市里。

 

补充

   营地体验中心拥有一个120席位的小剧场,虽然剧场规模不大,却可以承担非常专业和高质量的演出。

与一般剧场不同的是,舞台后有两层大型折叠门,可以分别或同时打开,将室外庭院纳入剧场空间。

表演和观看都有了无数全新的可能。

比如京剧可以从室内演到室外;内层白色的折叠门可以做超大型露天电影的屏幕;演出可以同时从室内室外观看等等。

观众在戏剧化的意外中享受不同寻常的观看体验。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营地体验中心从设计开始到施工完成投入使用只经历了短短的6个多月的时间,但并未由此而降低要求,项目完成度良好,甚至大门的拉手都是设计订制并手工打磨出来的。

极限的时间压力挑战建筑师的经验和设计策略,团队的杰出配合和呕心沥血的努力将不可能变成现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