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总体规划论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076096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总体规划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城市总体规划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城市总体规划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城市总体规划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城市总体规划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城市总体规划论文.docx

《城市总体规划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总体规划论文.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城市总体规划论文.docx

城市总体规划论文

 

院系:

交通运输学院交通工程

班级:

交通工程1201班

姓名:

杜照兵

学号:

201200440

 

摘要

进入新世纪,世界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尤其是这前十年来,城市的发展对各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城市规划在这一进程中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对未来城市规划发展趋势的探索,成为我们日益关注的焦点。

站在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展望未来城市规划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城市规划发展趋势展望科技创新

1。

城市未来发展趋势

1.1科学技术对城市未来发展的影响

人类技术进步促成了城市的产生,推动了城市的发展.可以肯定的是,科技进步与创新对城市未来发展仍将发挥决定性的作用.进入21世纪随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高新技术的兴起,并由此而出现的知识经济、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社会等浪潮将城市的未来发展推向全新的境地.从科技创新的角度,观察未来城市的发展趋势,其主要特点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

 

首先,清洁能源将成为城市能源的主要形式。

近200年来,城市随着工业经济的迅猛发展而快速扩张,在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熊熊燃烧中得以实现,但也带来了环境污染、能源紧缺和全球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

在上海世博会上,太阳能光伏发电、风能、生物质能、新能源汽车、水源/地源热泵等先进技术的大规模利用,向人们展现了未来城市发展的美好前景,展现了可再生清洁能源将取代传统化石能源,成为未来城市能源利用的主要形式。

其次,资源的循环高效利用将成为城市经济的主要模式.城市的发展消耗了大量的资源,也带来了大量的生产、生活废弃物,人们生活的环境面临恶化的趋势。

上海世博会筹建和运行过程中,从雨水的收集利用到固体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从水安全的保障到空气污染的控制、环境生态的绿化等,无不体现了“绿色世博”的理念,创造和谐美好城市未来的发展模式。

各国的展馆,同样展现了城市未来经济发展将成为“资源-产品-回收—再利用”物质循环流动的过程。

第三,城市的运行将具备“感知”和“自适应”能力。

上海世博会上,射频识别RFID、下一代无线通信网TD-LTE、智能交通及智能安全监控等系统的集成应用,一方面使庞大的世博会的运行管理更加便捷和高效,使广大参观者体验到信息社会带来的迅捷和便利,另一方面也实践着未来可“感知”的城市理念.

第四,知识型服务业将成为城市未来产业的主要形态。

目前全球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超过65%,发达国家已越过70%.借助于筹办上海世博会的机遇,上海市各城区结合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开始各具特色的产业转型,着力于发展知识型、生产型和现代服务业,未来的城市将形成以金融服务、现代物流、信息服务、教育与研发服务、创意以及产品设计等相关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为主的产业形态。

第五,城市带、城市群(圈)将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

随着快捷便利的信息网络和交通网络不断完善,拉近了城市之间的距离,将城市与城市有机地联接起来,形成了各具特色、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城市带、城市群(圈),如日本东京城市圈、英国伦敦城市圈、德国鲁尔城市带和中国的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唐城市圈等.

城市带、城市群(圈)的发展,既缓解了城市尤其是大城市的发展受有限土地等资源的制约,又促进了城市之间资本、技术、信息和人才等要素的流动和扩散,逐渐成为区域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与合作的重心。

1.2知识经济与城市发展动力

自从工业革命以来,科学技术对于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是始终存在的,如今,它的主导地位越来越明显.1996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年度“科学、技术和产业展望”中提出“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概念,即:

“直接以生产、分配和利用知识与信息为基础."知识经济具有以下特点:

(1)科技创新:

在工业经济时代,原料和设备等物质要素是发展资源;在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创新成为最重要的发展资源,被成为无形资产。

(2)信息技术:

使知识能够被转化为数码信息而以极其有限的成本广为传播

(3)服务产业:

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演进的同时,产业结经历从制造业为主向服务业为主的转型,而生产性服务是知识密集型产业,当今世界,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已超过50%,而在发展中国家,这一水平还远远达不到。

(4)人文素质: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主导的经济形式,它以人的智力去带人的体力,是一种发展资源,而要提高人文智力水平,这又要加强对教育事业的发展。

1.3高科技园区规划越来越显其重要性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对于经济发展的主导作用日益明显著,现代都市都在积极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环境,以提升经济竞争力。

高科技园区逐渐成为城市营造科技创新环境的一项重要举措。

高科技园区的发展也有不同的发展类型,我们把它们概括为:

(1)高科技企业的聚集区:

这种高科技园区与所在地区的科技创新环境紧密相关,如建立大学城,由大学为其提供科技创新的基础。

(2)完全是科学研究中心:

这种高科技园区与制造业企业并无直接的地域联系,往往是政府计划的建设项目

(3)技术园区:

它被作为政府的经济发展战略,在一个特定的地域内,提供各种优越条件,吸引高科技企业的投资。

(4)建设完整的科技城市:

把它作为区域发展和产业布局的一项计划。

如今,高科技园区在各地层出不穷,而且也产生了显著地影响

但当今世界的科技创新主要来源仍然是发达国家的国际性大都市,因为这些发达国家资金充足、科研人员多,国家对科技创新的投入较多,因而,他们在科技创新方面走在了最前列。

总之,知识经济将催生各种高科技园区,它将成为未来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其中大的中心城市仍然是科技创新最重要的基础。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顺应世界高科技园区的发展趋势,先后建立了53个国家级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近些年从这些园区的发展来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发展比较成功的是经济较为发达的大都市区,如北京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上海漕河泾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因为这些地区周围有实力雄厚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跨国公司的研发中心,能够为其科技创新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但是,我国高新技术园区的发展还不成熟,当前阶段,还以吸引跨国公司的投资为主。

也就像微笑曲线描述的那样.研究、开发层面仍然留在了发达国家,而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只是制造、装配基地。

尽管如此,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对于我国的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仍起了积极的作用。

2。

经济全球化与城市未来的发展

2.1经济全球化对城市未来发展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是指各国之间在经济相互依存,经济活动的组织突破国界向全球延伸,各种发展关系资源的跨国流动规模越来越大.它推动了城市建设,为城市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它又促进了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提升了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这些都对城市未来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2经济全球化与城镇结构体系重组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随着经济结构的重组,城镇体系也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

经历了从以经济活动的部类为特征的水平结构到以经济活动的层面为特征的垂直结构的变化。

工业经济时代的城市产业结构都是建立在制造业的基础之上,只是每个城镇的主导类型不同。

在这一进程中,有些城镇的产业结构比较单一,往往集中在一个层面。

经济空间结构重组则表现为生产装配的空间扩散和管理控制层面的空间集聚。

同时,资本和劳动力的全球流动、产业的全球转移、经济活动和管理中心的全球性集聚、生产的低层次扩散,使经济体系从水平结构转变为垂直结,从而导致城镇体系的两极分化。

3.影响城市未来发展的主要因素

3。

1经济发展始终是推动城市发展最直接、最活跃的因素

经济总量的增大、经济结构的变化、技术和工艺的进步、生产类型和方式的变化,都影响着城市化数量的增减、居民素质的提高、人口结构的变化以及城市各种经济活动所需空间的容量和布局.

3。

2城市社会

城市中的人群构成城市社会,而城市社会的性质、特点、结构、组成形式、管理模式等,都会影响城市物质与精神生活的品质和特征。

城市是人们工作和居住的场所,在经济继续增长,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种文化交流日益增强的作用下,城市社会不断出现新的特点和变化,如人口结构、家庭结构的变化;人们的购物方式、娱乐方式的变化;教育方式的变革以及居住形式、生活方式的某些变化等,都影响着城市发展的方式和形态。

3。

3环境问题

城市的环境是容纳城市各项活动的客体。

20世纪以来,人类创造了巨量的城市物质环境来适应人口增长和各项活动发展的需要.但总体的评价是成就巨大,破坏严重。

主要的破坏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对自然环境的掠夺和破坏,二是历史人文资源的破坏.城市环境质量的标准将是影响今后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

而城市优化环境的创造吧,将会越来越明确地成为今后城市发展的基本目标.这里所讲的城市环境,既包括与自然环境良好结合的人工环境,也包括社会环境,如文化、治安、教育及一切精神文明的内容等。

3。

4科学技术

每个时期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都对城市的功能和空间结构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今天的现代城市都逐步以先进的科学技术来装配自己的市政和公用设施,为人们提供舒适、安全、高效的生活服务。

可以说,20世纪几乎所有重大的科学技术发明都是在城市中产生的,而且大部分都被运用于城市自身.科学技术进步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将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网络化、智能化和高新工程技术可能影响今后城市物质空间结构。

同时,也会影响和改变城市中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以及某些观念和价值观。

(2)智能化的公共建筑,不仅为人们提供方便、舒适、高效的生活和工作条件,而且有利于安全管理和合理而节约地使用能源、水源等。

智能化在城市中的普遍应用,也会一定程度上改变交通面貌并影响到土地利用的模式

(3)工程技术的进步,已经使人们能够建造比现有超高层建筑更高的摩天大楼,开发更深层的地下空间,围垦海洋,建造大型人工岛等。

以前人们谈论的“空中城市”、“海上城市”、“地下城市”等,今天都已经不是幻想而成为现实。

此外,新的科技还会为城市提供新型、无污染的能源,容量大效率高成本低得运输工具,清洁的水源,无害化的废物处理方法,以及更多服务于城市居民生活的设施。

这些都会直接或简介的影响城市发展和空间结构.

4.城市规划发展的展望

4。

1规划理论

现代城市规划的理论主要基于三个来源,即理想主义、现代主义、人文主义这三种思想已成为现代城市规划的理论基础.当代,城市规划的核心问题越来越趋向于“人",城市发展越来越突出了人性化的趋势。

规划的战略和策略思想应该是可持续发展。

由于城市规划的工作性质仍然主要是空间地域的规划,因此,不论社会、经济如何发展,科学技术如何进步,城市规划依然是政府在一定地域内统筹安排和布置各项物质要素,协调解决在空间发展上的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利益矛盾的有力行政工具。

4.2规划的目标

规划目标是对城市发展的科学预测和预期,是现代城市规划制定方案的依据,大致来说,按照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结合国情考虑。

我国城市发展的主要目标一般可概括为以下十一条:

(1)保持适当的人口规模和增长速度

(2)合理利用土地

(3)高效的经济发展

(4)健康的社会结构

(5)宜人的居住环境

(6)便捷的通讯交通

(7)节俭的环境消耗

(8)清洁的空气水体

(9)完善的历史保护

(10)安全的防卫体系

(11)和协调的城乡发展

4。

3规划方法

城市规划的方法,随着规划任务的扩展和科学的思维与认识方法的发展而变化,近二十年来,随着信息网络化和计算机有关软件,硬件的大量开发和升级,对城市规划的信息收集、分析建模、模拟、制图、传播等几乎全面地实现了飞跃。

城市规划的方法(包括技术和手段)已“面目一新"。

但是,传统的调查研究、定性分析、构思、构图等方法上并未“过时”,而且仍然显得非常重要。

如何把新旧方法结合起来运用,是一个需要不断研究考虑的新课题.

展望今后,城市规划在方法上的发展,将会继续朝着以下五个方向:

(1)城市规划向地区规划拓展

(2)应用系统方法

(3)多学科交叉融贯研究的方法

(4)公众参与的方法

(5)技术与手段创新的方法

4。

4规划管理

现代城市规划的管理,是实现规划目标的关键手段。

虽然世界各国的城市规划管理体系不尽相同,但无一例外的都有自己的规划管理机制和体系。

规划管理工作的中心内容是:

规范城市的全部建设活动和实现城市土地的合理利用。

城市规划管理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成熟的规划管理机制往往形成完整的体系,依靠体系的整体运作才能使管理凑效。

有的国家,在缺少或没有总体规划

的条件下,也能通过制定城市土地利用、开发和建筑管理的条例,包括地块区规划等手段来进行管理.一切文明国家都要规范城市开发建设的秩序,达到有利于国家、有利于城市和有利于民众的目的.

中国的城市规划管理和世界各主要国家一样,正朝着建立完善体系的方向前进.依据国情,我国的城市规划管理机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即:

(1)法制手段

(2)行政手段

(3)经济手段

(4)技术手段

(5)社会手段

5.结束语

城市规划的理论、目标、方法和管理,在近几十年来已经获得很大发展,中国的情况依然。

但是,由于世界范围的变化很快,中国的发展也很快.

城市规划,如同城市自身,将永远处在发展之中。

总之,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和象征,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城市发展正处在一个转型期。

城市的发展动力、发展方式、发展模式等的转变,将带给人们更美好的生活和更繁荣的经济。

参考文献 :

(1)邹德慈。

城市规划导论。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杨宏烈。

城市规划实录。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3)吴良,镛著.世纪之交论中国城市规划发展.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4)万钢.畅想未来城市发展趋势。

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7

(6)林炳耀。

知识经济与城市要素新特点。

城市规划汇刊,199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