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概论课复习题整理08建1版共13页word资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074745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8.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规划概论课复习题整理08建1版共13页word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城市规划概论课复习题整理08建1版共13页word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城市规划概论课复习题整理08建1版共13页word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城市规划概论课复习题整理08建1版共13页word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城市规划概论课复习题整理08建1版共13页word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城市规划概论课复习题整理08建1版共13页word资料.docx

《城市规划概论课复习题整理08建1版共13页word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规划概论课复习题整理08建1版共13页word资料.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城市规划概论课复习题整理08建1版共13页word资料.docx

城市规划概论课复习题整理08建1版共13页word资料

城市规划概论课复习题整理

第一次课:

(赵万民院长课)

1.城市的物质空间构成包含什么?

土地周边环境(山体河流)建筑绿地环境

2.“三位一体”是什么?

建筑—园林—城市三者的再统一,努力去创造一个综合的、多功能的环境。

”这既是对建筑本原的回归,又将现代建筑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3.举例说明中外城市建设的特点。

1.中国城市讲究人建筑的和谐,注重环境.中国的城市是方城,讲究严格的对称,轴线尽端讲究对景(就是风水),层层递进,建筑与园林的和谐(人工与自然的平衡),有完整的水系(举北京的例子最贴切).国外的,那天上课讲例子的是希腊雅典卫城还有法国巴黎,反正自己找个代表城市呗

2.西方城市巴黎

(1)开敞丰富的城市轴线。

主轴线是东西走向,平行于塞纳河。

以其开敞和丰富多彩的面貌显示了法兰西王朝的财富和文化,这和北京突出帝王至高无上的尊严和封闭性完全不同。

它的特点是:

①城市主轴线与塞纳河平行,充分利用宽阔的水面和绿地,使城市空间开朗明快。

而北京城的皇家园林、水面在封建时代对公众是封闭的。

②除主轴线外,还有许多副轴线,这些副轴线通向市内许多广场和建筑群,形成了许多对景和借景。

③轴线上串连着很多名胜古迹、花园、广场、林荫道,它们各具特色,丰富多彩。

(2)星罗棋布的城市绿地。

巴黎旧城区除东西两端各有一个大面积的森林公园外,还有不少有名的公园和花园。

在许多古建筑前、广场上又有不少绿地相陪衬。

这些绿地面积不大,但却都经过精心布置。

从一张巴黎绿化分布图上我们可以看到整个巴黎旧区绿地星罗棋布,真不愧为著名的花都。

至今巴黎每人平均绿地面积已达24平方米,比北京大4~5倍。

(3)精心规划和建造的广场建筑群。

巴黎旧城在几百年的建设过程中,留下了大量宫殿、府邸、寺庙、教堂和其它公共建筑,并由这些建筑形成了广场建筑群。

这些公共建筑和古迹质量都很好,并且在城市设计中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特别是1977年3月通过的“巴黎市区整顿和建设方针”,确定要保护好18~19世纪形成的旧城的传统风貌,并要求维持其传统的职能活动。

和北京建筑限高一样,巴黎规定市内新建楼房限高37米,历史性建筑附近的新建筑则限高25米。

新的副中心如德方斯,远离旧区,但对高层建筑也加以限制,这在城市保护上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次课:

城市化与区域发展

1.概论:

城市化、城镇体系、城镇体系规划的内容和框架

城市化:

城市化是一个经济、社会、生态、文化诸方面全面转型的动态过程,是人类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居住方式全面转变的过程,它包括了社会的、经济的、人口的和空间等诸多方面的含义。

城镇体系规划框架:

城镇体系规划的内容框架:

1.综合评价区域与城市的发展和开发建设条件

2.预测区域人口增长,确定城市化目标

3.确定本区域的城镇发展战略,划分城市经济区

4.提出城镇体系的功能结构和城镇分工

5.确定城镇体系的等级和规模结构

6.确定城镇体系的空间布局结构

7.统筹安排区域基础设施、社会设施

8.确定保护区域生态环境、自然和人文景观以及历史文化遗产的原则和措施

9.确定各时期重点发展的城镇,提出近期重点发展城镇的规划建议

10.提出实施规划的政策和措施

城镇体系:

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由一系列不同等级规模、不同职能分工、空间上相互密切联系的城镇群组成的有机整体。

2.了解:

区域城市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是互为支撑的;

区域规划的重要工作内容是区域分析,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的核心是明确区域城镇群在规划期内分工、协作的结构关系(空间结构又是三大结构的重中之重,是指导区域经济要素布局和人口迁移的重要指南)。

第三次课:

城市空间规划

1.我国主要都市圈都有哪些?

长三角都市圈(上海南京苏州杭州无锡常州宁波等)

珠三角都市圈(广州深圳珠海东莞等)

环渤海都市圈(北京天津唐山大连青岛等)

成渝都市圈(成都重庆绵阳遂宁等)

东北都市圈(沈阳长春哈尔滨等)

关中都市圈(西安咸阳宝鸡等)

武汉都市圈(武汉孝感黄冈等)

长株潭都市圈(长沙株洲湘潭等)

海西都市圈(厦门漳州泉州等)

2.我国城市空间形态的主要类型有哪些?

块状(合肥西安)

带状(深圳宜昌)

环状

串联状(苏锡常都)

组团状(重庆武汉)

星座状(北京成都)

3.城市设计的空间层次包括哪些?

其主要设计内容有何区别?

宏观层次(城市总体形态控制):

设计对象通常是城市某个地区、整座城市乃至区域等较大的空间范围,其任务是对整体的空间结构形态、发展战略、整体城市意象以及重点地区作出概括性的描述,设计着眼于整体城市空间形态结构设计,例如整体城市形态、城市天际轮廓线、城市风貌分区、城市山水格局、城市建设区域自然环境的关系等。

(深圳宝安区总体城市设计,设计策略:

塑造特定场所空间形式,城市的系统,公共领域、私有空间的控制,社会问题、精神文化需求和人类活动,建设新区,提高旧区品质,新旧融合)

中观层次(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城市设计关注城市局部地区的空间结构,对空间构成要素的描述更加具体,但较微观层次又相对抽象,属于城市设计中的一个过渡层次,中观层次的城市设计除关注建筑群体及其空间外,还需考虑和处理建筑群体之间的关系,以及空间群体中各个空间之间的联系和过度。

(重庆两江四岸城市设计,研究范围:

嘉陵江长江岸线、滨水区域,研究内容:

总体发展定位,总体系统维护,主导产业发展建议,分区定位和特色)

微观层次(城市环境设计)的城市设计的对象范围更为狭小和具体,可能是一至数个街区,也可能是一个广场或一个建筑组群。

微观城市设计着眼于建筑物之间的关系,建筑与外部空间的关系以及外部空间的具体设计。

(奥运中心区城市设计,设计范围:

奥运场馆中心区,中轴线,奥运公园,研究内容:

功能分区,视线轴线,交通流线,景观设计,场馆布局等)

4.描述我国住宅——居住区——城市的空间关系

我国《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中提出了城市居住区、居住小区和居住组团的用地配置参考数据,表明了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内各用地之间的比例关系。

右图反映了住宅—居住小区—居住区—城市的空间关系。

第四次课:

城市生态和环境规划

1.城市化的生态环境效应有哪些?

1.城市区域的建设活动中,缺少与自然地貌相适应的规划设计理念与方法建设中大填大挖,破坏了自然地貌的平衡与稳定,加速地面侵蚀,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地貌灾害在某些地区频繁发生。

2.城市建设改变了地表水循环过程,加剧了对地表物质的冲刷、剥蚀、迁移,加速河湖淤积,同时由于地表水稳过程的改变,形成洪流时间缩短,加大了洪涝灾害的危险性。

3.城市建设改变了气候形成的地表因子,以及影响气候与人类健康的有害气体的大量排放,城市产生了热岛、干岛、湿岛、雨岛、浑浊岛等效应,形成热导环流,影响区域气候和气候变化,使各种洪涝、干旱、暴雨等气象灾害频繁发生。

4.城市改变了自然生境条件,原来的自然生态网络系统被分割,破碎化,绿色空间被挤压,缩小,生物发展受到限制,生物物种发生变异,动物的迁徙廊道受阻,物种减小,生物多样性消失,使自然环境的缓冲能力减弱,造成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5.城市本身由于与人类活动强度过大,非持续的生产模式过度强化,土地资源被大量占用,使人——地矛盾进一步突出,资源承载力负荷过重,人工生态环境抵御外界干扰的能力大大减弱,(。

)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时面临极大的困难。

6.高速发展的城市与地区,由于人口和工业的高度集中,出现重复建设、无序竞争,资源、能源消耗巨大,浪费严重,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压力;致使城市生态系统失衡,产生诸如大气污染、土壤污染、水体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和电磁辐射污染等,促使了各种灾害和疾病的频繁发生。

2.城市可以通过哪些规划途径实现生态文明?

(1)规划什么:

1、提出符合生态原则的发展模式

2、规划生态要素

(2)如何规划:

1、分析生态要素

2、认识生态要素

3、确定城市空间发展

4、规划绿地、水系、山体等要素。

第五次课:

历史传统街区

1.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

(1)历史遗产的历史价值

A人类的发展需要历史的见证B历史遗产的情感和价值认同作用

(2)历史遗产的艺术价值与科学价值

A人类的艺术作品B科学发展的基础和研究对象

(3)历史遗产的经济价值和实用价值

A作为旅游发展的对象B继续作为物质环境使用

2.城市历史遗产保护的对象

(1)文物古迹——历史建筑、建筑遗址或遗迹

(2)历史地段或历史街区——历史传统街区、文物古迹地段

(3)城市的风貌特色——空间格局、建筑风格

(4)历史传统文化——神话传说、文学艺术、地方风俗、传统活动、传统工艺、土特产品

3历史街区保护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1)历史街区建筑环境的保护

(2)历史街区人文环境的保护

(3)历史街区生活改善与发展

方法:

(1)控制各项建设,防止破坏传统风貌,对于历史建筑的维修和整治,必须保持原有外形和风貌,保护范围内的各项建设不得影响历史建筑风貌的展示。

(2)加强环境整治,维护传统风貌。

整治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对与历史风貌有冲突的一般建筑物、构筑物进行整修、改造或者拆除;二是对历史风貌有冲突的地域空间环境景观进行清理、整顿;三是对市政公用设施和现代生活设施的进行改善和和整饰。

(3)合理更新利用,服务现代社会。

达到提升现代生活质量和环境质量,创造历史空间有机延续的目的。

在技术处理上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别:

1原状保护类。

保护区内不仅不得随意添建和改建建筑物,还要逐步整饬周边环境,后来新建的且不协调的建筑应逐步拆除。

2整体风貌保护类。

这类历史街区应以保护建筑的外观风格、整体风貌为主,结构调整、装修改造和局部重建必须符合原历史风貌和时代特征;街区的整体整治必须依照“整修”和“造旧”的总体思路

3整体风貌和部分原状保护类。

第六次课:

规划概论--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

1.规划管理的工作内容:

(1)城市规划的组织编制和审批管理(决策系统)。

对规划设计单位进行资质管理。

(2)城市规划的实施管理。

包括选址、建设用地、建设工程的规划管理(执行系统)。

建设工程又分为建筑工程、市政管线工程和市政交通工程。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管理是一项相对独立的管理工作,它包含了对遗产的保护和对空间环境的控制。

(3)城市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管理。

包括建设工程批后管理和查处违法用地、违法建设工作(反馈系统)。

规划管理运行的保障条件,诸如组织、人员、体制、机制、法制、法律法规的制定为(保障系统)。

2.城市规划实施管理的法定依据

(1)城市规划依据。

包括:

按照法定程序批准的各种城市规划图纸、文本。

(2)法律规范依据。

依法行政,贯彻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及其配套法规规范;与城市规划相关的法律规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依法制定的城市规划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和其他规范性管理文件;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制定的行政制度和工作程序。

(3)技术规范、标准依据。

包括:

国家制定的城市规划技术规范、标准;城市规划行业制定技术规范、标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其他城市根据国家技术规范编制的地方性技术规范、标准。

政策依据。

各级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需要依法制定的各项政策,也是城市规划实施管理的依据。

第七次课:

居住区规划

1.城市住宅、城市居住区、社区概念的理解。

城市住区——是城市住宅和住宅区建设的总称,是人类聚居在城市化地区的居住地,是城市的主要构成部分,也是城市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基地。

城市居住区——一般称居住区,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被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和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社区——是指一定区域内人们相互间的一种亲密的社会关系(即人际关系)。

2.用居住区规划和社区理念,图文结合评析你所生活过或熟悉的一个住区。

新理念:

1、“均好”理念(环境资源均享;领域感、认同感、归属感均好;物理环境均好)

2、“绿色”理念(居住室内外环境卫生健康;环境保护防污染、防灾害;生态可持续发展)

3、“文化”理念(传承历史文脉;体现地域特色;尊重生活习俗;提高文化品味)

4、“商品”理念(多样化可选择性;住宅的应变性和适应性;住宅售价的合理性;售后服务)

5、“多元”理念(适应多层次人群的需求;多主经营的利益合理兼顾;居住生活功能的多无综合)

6、“信息”理念(内外信息快速通道;监控与服务;家庭办公)

7、“民从参与”理念(建立民众参与组织;建立参与的激励机制;提高参与者的素质水平)

社区条件:

有一定社会关系(居民相互交往与协作),在一定地域内相互独立(居住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地域),有比较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物质基础),有相近的文化、价值认同感(相互认可的生活方式、社会公德、习俗和宗教信仰)。

第八次课:

城市工程系统规划

1.城市工程系统规划的总体任务

城市工程系统规划的总体任务是根据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结合本城市实际情况,合理确定规划期内各项工程系统的设施规模、容量,科学布局各项设施,制定相应的建设策略和措施。

各项城市工程系统规划在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总目标的前提下,根据本系统的实况和特性,明确各自的规划任务。

2.城市工程系统规划的作用

(1)通过各项城市工程系统规划所做的调查研究对各项城市基础设施的现状和发展前景有深刻的剖析,抓住主要矛盾和问题症结,制定解决问题的对策和策略。

(2)城市工程系统规划明确工程系统的发展目标与规模,统筹本系统建设,制定分期建设计划,有利于建设项目的落实与筹建。

(3)城市工程系统规划合理布局各项工程设施和管网,提供各项设施实施的指导依据,便于有计划地改造,完善现有的工程设施,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设施,及早预留控制发展项目的建设用地和空间环境。

(4)城市工程系统详细规划对建设地区的工程设施和管网作具体的布置,做为工程设计的依据,有效地指导实施建设。

(5)通过各项城市工程系统规划和工程管线的综合规划,有利于协调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利用城市空中、地面、地下等各种空间,确保各种工程管线安全畅通。

总结:

城市工程系统规划具有现实和未来的导向意义。

城市工程系统的各层面规划既能超前和科学地指导本工程的总体开发建设,有可以详细具体的指导各项工程设施设计。

经过对各项城市工程系统规划的综合协调,能有效地指导城市基础设施的整体建设,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经济性,可靠性,科学性。

充分发挥城市基础在城市发展中的保障与推动作用,保证城市健康,持续的发展。

3.城市工程系统规划构成

(1)城市交通工程系统规划

(2)城市供电工程系统规划

(3)城市燃气工程系统规划

(4)城市供热工程系统规划

(5)城市通信工程系统规划

(6)城市给水工程系统规划

(7)城市排水工程系统规划

(8)城市防灾工程系统规划

(9)城市环境卫生工程系统规划

(10)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言3条:

(11)1、要接受自己行动所带来的责任而非自己成就所带来的荣耀。

(12)2、每个人都必须发展两种重要的能力适应改变与动荡的能力以及为长期目标延缓享乐的能力。

(13)3、将一付好牌打好没有什么了不起能将一付坏牌打好的人才值得钦佩。

(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