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导学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074477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7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第27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第27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第27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第27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27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导学案.docx

《第27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7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导学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27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导学案.docx

第27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导学案

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第27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唯物史观

运用唯物史观的及辩证分析看待历史的有关理论,概括20世纪50-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的重大成就及失误,分析认识其经验教训。

时空观念

认识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史料实证

通过文献资料记载,归纳“文化大革命”的原因、表现、过程和影响,归纳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贡献。

历史解释

运用文献资料,概括归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政治、经济、外交、国防等领域的成就,分析评价其重大意义。

家国情怀

理解感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形成的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精神内涵及影响,培养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

1.重点:

20世纪50-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的重大成就及失误

2.难点: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政治、经济、外交、国防等领域的成就

基础认知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探索

1.中共八大

(1)背景:

1956年,____________完成,_________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一五”计划建设即将完成。

(2)内容

①指出主要矛盾:

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_____________的需要同当前______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②制定主要任务:

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_____变为先进的______。

(3)意义:

中共八大是我国__________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2.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

(1)内容:

____年春,毛泽东提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思想,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_________的主题。

(2)影响:

这个论述为认识中国基本国情奠定了_______。

接着,全党_______和全国_____斗争开展起来,但反右派斗争被严重扩大化了。

(二)探索中的初步失误与调整

1.总路线指导的失误

(1)表现:

____年,中共中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_______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在全国掀起了“______”和_________运动。

(2)评价

①总路线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____________的普遍愿望,但忽视了客观的________。

②总路线的影响,加上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足,以及当时的______等因素,导致1959至1961年,我国经济发生了______。

2.国民经济的调整

(1)目的:

为了克服困难,从_____年冬开始,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

(2)方针和策略

①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实行“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针。

②对政治、文化、教育、科研、民族、_______等方面的政策进行重要调整。

(3)结果

①1962年下半年到1965年,________稳步增长,接近并超过新中国成立以来_______。

②1964年,________一次会议提出建设“______”的伟大目标,极大地激发了亿万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积极性。

二.“文化大革命”

1.“文化大革命”发生的原因

(1)党内的指导思想上存在着“___”倾错误。

(2)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认为党和国家面临着__________的现实危险。

为此,他强调“_________________”,想通过发动“文化大革命”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2.过程

(1)发动:

____年春夏全面发动起来,陈伯达、江青、康生、张春桥等组成的__________趁机煽动“打倒一切”和“____________”。

(2)夺权

①1967年年初,“全面夺权”的“________”发生。

②许多地方出现造反派组织的__________事件,学校___,工厂___,党政机关受到____,大批领导干部和知识分子遭到___________,社会和生产秩序陷于混乱。

(3)1969年4月________召开。

1971年9月,____反革命集团策动_______阴谋夺取最高权力。

毛泽东、周恩来粉碎了这次政变。

(4)全面调整:

1972年和1975年,在毛泽东的支持下,__________先后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批判____思潮,使各项工作出现转机,经济形势有了明显好转。

这些整顿实际上是后来_______的预演。

(5)____年9月,毛泽东逝世,____反革命集团加紧夺取党和国家最高领导权的阴谋活动。

(6)1976年10月,________执行党和人民的意志,毅然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这场灾难。

3.“文化大革命”的性质:

“文化大革命”不是任何意义上的___________,而是一场由____错误发动,被_______利用,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____。

三.伟大的建设成就

1.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成就

(1)工业

①基础工业建设:

从“一五”时期起到“____”时期,我国逐步建成了一批________的基础工业项目,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________。

②三线建设:

大规模的三线建设不仅增强了________,而且改善了_______。

(2)农业:

通过______、开展农田基本建设、________、提倡科学种田,我国较大幅度地提高了粮食生产水平和__________的能力。

(3)国防科技:

中国成功地爆炸了_____、氢弹,试制并成功发射了中远程导弹和______。

(4)教育卫生:

教育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医疗卫生事业也得到蓬勃发展。

(5)外交成就及意义

①20世纪___年代,中国外交打开了_________,迎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与世界各国建交的又一次高潮。

与中国建交国家的数量从1965年的49个增加到1976年的111个。

其中,大多数是_____国家。

②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_____的一切合法权利。

③1972年,____开始走向关系正常化,____正式建交。

④我国外交成就极大地改善了中国的_______,拓展了外交活动的舞台。

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成就的历史意义

(1)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的无数先进___和英雄________。

这一时期形成的崇尚劳动、______、精益求精、敢于创新的____精神不断激励着人们。

(2)这些成就在新中国历史上都具有开创性、_____的意义,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___________提供了物质___、宝贵经验和理论___。

深化探究

探究一社会主义探索时期的成就与失误

史料一 下面是为提交中共八大开会讨论,中央有关部门先后提出的三份“二五”计划中,粮、棉、钢产量在1962年应达到的指标(先后提出的三个方案):

粮产量

棉产量

钢产量

方案一

(1955年夏)

4600亿斤

4300万担

1100万吨

方案二

(1956年1月)

6400亿斤

7000万担

1500万吨

方案三

(1956年8月)

5000亿斤

4800万担

1050—

1200万吨

史料二 报载:

《麻城建国一社出现天下第一田》

史料三 我国今年钢的生产量,要比去年翻一番,就是说从去年的五百三十五万吨跃增至一千零七十万吨。

这是一个有历史意义的振奋人心的伟大号召。

全力保证钢产量翻一番,是全党全民当前最重要的政治任务……

——《立即行动起来,完成把钢产量翻一番的伟大任务》

[思考]

(1)从史料一的数据中,可以看到中共八大召开前,党和政府的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提示史料一中的方案一相对保守,方案二反映追求高速度的倾向,后来调整了经济指标,反映出从实际出发,稳步前进的指导思想。

(2)根据史料二、三及所学知识,分析“大跃进”运动的特点和危害。

提示特点:

“大跃进”运动以大炼钢铁为中心,追求工农业生产的高速度、高指标,“浮夸风”盛行。

危害:

“大跃进”运动技术水平低,资源浪费严重,环境破坏大。

探究二国际格局的变迁与新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史料一 1950年,中苏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对于条约的内容,两国的设想并不相同。

斯大林希望与新中国结盟的方式和表现形式不致破坏雅尔塔体系及损害苏联在中国东北的既得利益,而毛泽东考虑的则是如何树立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形象。

……对于苏联的上述行为,毛泽东极端反感。

史料二 1971年6月,尼克松在堪萨斯的一次讲话中提出今天世界上有“五个力量中心”(美国、苏联、西欧、中国和日本)的看法。

为了适应这种新的形势,并改善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的不利处境,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

——摘编自方连庆《战后国际关系史》

[思考]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毛泽东极端反感”的原因。

为了树立独立自主的外交新形象,新中国做了哪些努力?

提示原因: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一定程度上侵犯了中国的主权。

努力:

提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新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在日内瓦举行的国际会议。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尼克松为什么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

提示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美国国内危机加深;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不利地位;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中国成为世界五个力量中心之一。

探究三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的“左”倾错误

事件

特征

影响

社会主义建

设总路线

“多快好省”

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

“大跃进”

“高速度”“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

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生态环境严重破坏

人民公社化运动

“一大二公”“一平二调”

严重挫伤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

“文化大革命”

“以阶级斗争为纲”

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

1.1956年中共八大提出的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  )

A.解放全中国      

B.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C.抗美援朝

D.发展社会生产力

【答案】D。

根据所学知识,中共八大提出的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就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故选D项。

2.下图是新中国某一历史时期的宣传画,它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A.“一五”计划

B.三大改造

C.“大跃进”运动

D.人民公社化运动

【答案】C。

宣传画强调“不到十五年,要超过英国”,体现了“大跃进”运动“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的特征,故选C项。

3.“革委会”是“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地方政权组织形式,其领导成员采取“三结合”方式,即包括部分没有被打倒的“革命干部”、群众代表和“工宣队”“农宣队”或军队代表。

这个机构(  )

A.发展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是民主建设遭破坏的产物

C.消灭了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D.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表现

【答案】B。

本题考查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革委会”破坏了原有地方政权组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连续十年没有召开,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也不能实行,新中国成立以来建立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中断了,故B项正确;“文化大革命”时期的“革委会”是对原有地方政权组织的破坏,这个机构破坏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故A项错误;“文化大革命”时期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未能实行,但不能说被“消灭”,故C项错误;“文化大革命”期间的“革委会”是“左”倾错误的表现,故D项错误。

4.“文化大革命”时期,群众可以自行成立组织,对认为有问题的人,进行批判、斗争、抄家、体罚关押、拘禁直至剥夺生命等。

这(  )

A.真正体现了人民当家做主

B.反映了社会主义法制的发展

C.不利于民主法制的正常发展

D.说明当时阶级斗争异常尖锐

【答案】C。

“‘文化大革命’时期……对认为有问题的人,进行批判、斗争、抄家、体罚关押、拘禁直至剥夺生命等”反映了“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主法制遭到践踏,人民的生活得不到保障,这不利于民主法制的正常发展,故选C项。

5.1971年2月,尼克松在提出的外交政策报告中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来称呼中国,这在美国官方文件中还是第一次。

这表明尼克松政府(  )

A.承认一个中国原则

B.支持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C.试图改善中美关系

D.谋求实现访问中国的既定目标

【答案】C。

1972年的《中美联合公报》才承认一个中国原则,与材料中“1971年”不符,故A项错误;当时美国提出“双重代表权案”,故B项错误;20世纪70年代初,由于世界局势发生重大变化,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的共同要求,中美关系开始缓和,与材料中“尼克松在提出的外交政策报告中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来称呼中国”相符,故C项正确;1971年4月,基辛格访华确定了尼克松访华的目标,与材料中“1971年2月”不符,故D项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材料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